地球上的热极为什么都集中在北半球的副热带
热量带划分标准不同标准
热量带划分标准不同标准热量带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在纬度上有所不同,因此在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也会有所不同。
而热量带的划分标准也因地理学家和气候学家的不同研究方法而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不同的热量带划分标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
首先,按照纬度划分的热量带标准是最为常见的。
根据这一标准,地球表面被划分为赤道热带、副热带、温带和寒带四个大的热量带区域。
赤道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日照时间长,适宜植被茂盛。
副热带位于赤道热带以北和以南,气候温和,季风明显,适宜农业生产。
温带位于副热带以北和以南,气候适中,四季分明,适宜粮食种植。
寒带位于地球极地附近,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动植物资源丰富。
其次,按照气候特点划分的热量带标准也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方法。
根据这一标准,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大的热量带区域。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湿润,年温差小,适宜热带作物的生长。
温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粮食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冰雪覆盖,植被稀疏,适宜矿产资源的开发。
另外,按照植被类型划分的热量带标准也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方法。
根据这一标准,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林带和寒带针叶林带四个大的热量带区域。
热带雨林带气候炎热湿润,植被茂盛,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原带气候干旱,适宜草原植被的生长。
温带落叶林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落叶林的发展。
寒带针叶林带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适宜针叶林的生长。
总的来说,不同的热量带划分标准对地球表面的热量带区域进行了不同的划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特点。
这些不同的划分标准为我们研究地球表面的气候和植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些地区的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热量带划分标准不同标准的相关知识。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地理温度带是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候特点和温度分布而划分出来的。
根据地理温度带的划分,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主要的温度带。
一、寒带寒带位于地球的两极附近,纬度较高。
由于两极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极低,冰雪覆盖大部分地表,几乎没有植被生长。
寒带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极寒严寒的天气是其主要特点。
在北半球,寒带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主要包括北极地区和格陵兰岛等地;在南半球,寒带主要分布在南极圈以南,主要包括南极地区。
二、温带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纬度较低。
温带的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有较丰富的降水和较为丰富的植被。
温带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冬季较冷,昼夜温差较大。
在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至副热带地区;在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在南极圈以北至副热带地区。
例如,欧洲大部分地区、北美大部分地区、亚洲中纬度地区等都属于温带地区。
三、热带热带位于地球的赤道附近,纬度最低。
热带气候是地球上最炎热的气候,气温高,全年都比较热,几乎没有季节性的温差。
热带地区阳光充足,降水丰富,植被茂盛,热带雨林是其主要特点。
在北半球,热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南的地区,例如巴西、刚果等地;在南半球,热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地区,例如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
总结起来,地理温度带的划分是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候特点和温度分布而划分出来的。
寒带位于两极附近,气温极低,几乎没有植被生长;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有较丰富的降水和植被;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全年炎热,降水丰富,植被茂盛。
这些温度带的划分对于研究气候变化、生物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人们对不同地区的适应和开发利用。
通过了解和认识地理温度带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基础。
地球上的热极为什么都集中在北半球的副热带
地球上的“热极”为什么都集中在北半球的副热带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有5个,一个在北非撒哈拉沙漠;一个在东非索马里半岛的伯培拉;一个在中亚的伊朗、伊拉克沙漠地带;一个在北美洲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的莫哈维沙漠、比斯卡伊诺沙漠;一个在澳大利亚中西部的大沙沙漠。
如北非利比亚的加里延、墨西哥的圣路易斯,记录到的最高气温达到57.8℃,伯培拉附近沙漠里的温度竟高达63℃。
完全可称为地球上的“热极”。
这些“热极”都不在地球赤道上,而多在北回归线附近,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经过研究才知道,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大陆中西部。
赤道地带,陆地面积仅占赤道带总面积的22%,其他78%是海洋。
在太阳直射下,海水被大量蒸发,气流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上升的水汽冷凝水滴变成雨。
赤道地带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左右,大量的雨水降低了赤道地带的温度。
上升气流在赤道带上空必然要向南北分流,当到达20~35°纬度时,高空气流已被冷却。
冷空气比重大就要下沉,加之由于纬圈缩小,赤道源源不断来的气流在空中容纳不了,就会在这里构成空气堆积,进一步促使冷空气下降。
这当然就要增加对下层大气的压力,于是在副热带近地面处产生了高压区。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要受到压缩,密度越来越大,空气分子在运动时碰撞的次数就会增加,碰撞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所以气温会不断升高。
同时,当下沉气流堆积到地面附近,也必然要在大气下层向南北分流。
由于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的副热带最高气压与赤道最低气压间,就会形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我们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0%;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陆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
可以想见,在北半球,信风所携带的海洋水汽要运到大陆中西部是十分困难的。
即使有一点点水汽被运到那里,一时凝成云雾,也会因低层大气温度太热而重新被气化升空,难以成雨。
即使索马里半岛东临印度洋,但强大的东北信风是从干燥的亚洲大陆刮来的,印度洋的水汽到不了这里。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热量带的划分(全国通用)
年高考在即,整理了地球热量带的划分以及各自的特点、位置、气候特点等供大家学习参考。
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照射的状况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将地表各地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南北回归线间,太阳直射,得到的热量最多,为热带;在南北极圈以内,阳光斜射厉害,而已有漫长的极夜,得到光热最少,为寒带;介于热带与寒带之间,太阳斜射,得到热量一般,为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南北极圈既是极昼极夜现象开始出现的起始线,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地区(大致北纬23.5°--北纬40°,南纬 23.5°--北纬40°附近).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冬季明显比热带冷,最冷月在0°C以上.而温带位于亚热带以北(北半球,南半球则位于其以南),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冬季比亚热带更冷,一般最低月均温都在0°C以下.温带气候即包括比较温和多雨的海洋气候,也包括四季分明和比较干燥的大陆性气候。
温带的大多数地区位于西风带内.在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以一月0°C等温线为界,以北为温带,以南为亚热带.这条界线又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近,所以,通常也就把秦岭--淮河作为我国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亚寒带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
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
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热力环流知识点
热力环流知识点热力环流是地球上围绕赤道的大规模大气环流系统,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热力环流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形等。
本文将介绍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几个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神奇的现象。
1.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是热力环流的核心区域之一。
由于太阳辐射最为强烈的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地表的空气受热后上升,形成低压带。
随着空气的上升,水汽凝结成云,形成常年的对流降水,使这一区域的降水量高、气温相对较高。
副热带高压带是赤道低压带的辐合区,位于赤道低压带和中纬度的计南风带之间。
在这个区域,下沉空气带走了高空的冷空气,形成了相对干燥的气候。
由于空气下沉,地表气压升高,形成了高压带。
2. 热带风和顺风在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由于气压差异,产生了热带风和顺风。
热带风吹向赤道低压带,称为东风;而顺风则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称为西风。
东风和西风的交汇区域被称为副热带风带。
顺风和逆风是热力环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存在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驱动。
在赤道附近,顺风和逆风交替,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环流模式,维持了正常的大气运动。
3. 行星风和地转风行星风是热力环流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球的自转以及不同纬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产生了纬向的气流。
在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的相互作用使得空气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排出,形成了行星风。
地转风是行星风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特定风系统。
在北半球,地转风呈顺时针方向,也就是从东向西,称为西风带;在南半球则是逆时针方向,也就是从西向东,称为东风带。
4.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热力环流中另一个重要的现象。
它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的温差引起。
在冬季,由于陆地冷却快于海洋,使得海洋表面气体上升,形成低压区,吸引了来自相对温暖的海洋的湿空气,形成季风。
而在夏季,则是由于水域相对于陆地的变暖,陆地上的气温上升,形成了低压区。
副热带高压导致高温的原因
副热带高压导致高温的原因
随着气候的变化,许多地区的夏季高温天气越来越多。
其中,副
热带高压是高温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副热带高压是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高气压系统,位于赤道和副热带
之间。
在夏季,当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时,会形成一个锥形的高压带,覆盖在亚洲、北美和欧洲等地区。
由于这个高压带的存在,大气稳定、空气下沉,增加了地面的气压,从而使得大气中的湿度减少。
这样,
太阳光就可以更容易地穿透大气,将地面加热得更快更热。
除此之外,副热带高压还会抑制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少了热量的
散失。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热量被积累在地面上,导致气温的
快速上升。
而这个过程在夏季尤为明显,因为夏季的日照时间更长,
地面受热的时间也更长。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副热带高压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城市
热岛效应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可以进一步加剧高温的发生。
尽管如此,副热带高压仍然是夏季高温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普遍的全球性
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调节城市热岛效应等等,以减少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这样才能保护我
们的环境和健康,让我们的夏季更加凉爽和舒适。
南北半球的气候有何差
南北半球的气候有何差1、南半球的气候与北半球有何不同你好严格地说南半球没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当然两者特点十分接近,所以也有说法认为它们是同一种气候类型.南北半球同种气候没有明显区别,仅仅是季节相反而已.南半球的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且雨热同期,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切雨热同期,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季风现象更明显.2、南北半球的气候成因有什么不同,例如,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是副高控制,那么南半球的夏季是副控制还是西不管南北南美地,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都是西风带控制。
不过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所以当1月时,北半球受西风带控制,南半球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7月相反。
3、地球向心力都有何影响.关于南北半球气候,河流冲击力你指的应该不是向心力,我觉得你说的对南北半球气候、河流冲击力之类的力应该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对地球的影响是在北半球垂直风向右偏,在南半球垂直风向左偏。
以北半球为例:自东向西流向的河流冲击北岸自西向东流向的河流冲击南岸自南向北流向的河流冲击东岸自北向南流向的河流冲击西岸你所指的对气候的影响我想应该是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自北向南依次是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高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东北(南)信风赤道低压带——热带雨林气候受这些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上面破折号后面即是)4、南北半球的气候有何差异首先是季节的不同,7月在北半球是夏季在南半球是冬季,1月在北半球是冬季在南半球是夏季.还有由于大陆分布不是完全对称的,大陆板块北半球面积要比南半球大得多,所以南半球的气候类型要比北半球少.5、南北半球的气候是对称的吗?在一年里头,太阳晒到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热量差不多是相等的,不同的只是北半球的夏季比南半球的夏季所得的稍少些,北半球的冬季比南半球的冬季所得的稍多些。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球上大气和海洋中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过程。
它主要由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进行传递。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两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部分的特点和影响。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纬度变化的影响。
根据纬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可以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四个主要环流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太阳直射造成的地面加热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在这一带,空气上升形成大量云层和降水,导致气温高、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由于在赤道附近升起的空气向两侧南北流动,到达副热带高压带时因为冷却而下沉,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高、降水较少,形成了沙漠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在这一带,南北方向的气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西风带。
在这一带,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了温带气候。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由于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极低,降水很少,形成了寒带气候。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海水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世界上的大洋和海流的影响。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表层水流和深层水流。
表层水流受到风力、地转偏向力和海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近岸海流受到海岸线形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在海岸线附近形成了逆时针的暖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以及顺时针的冷流(如柯蒂海流)。
大洋中部则主要有东北贯穿流和南北赤道流。
深层水流由于海洋密度的差异以及风力和地球自转的作用而形成。
深层水流以大洋深层循环和热带深层循环等形式存在。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它通过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极地地区,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差距,使不同地区的气温得以平衡。
热力环流还影响了降水分布,调整了季风的形成和分布。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地理热力环流是地球上空气和海洋之间的热量传递和循环运动。
它对于地球的气候形成、降水分布、风向风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1.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赤道部分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强,而极地地区辐射能量较弱。
这种能量差异导致了空气的温度差异,从而驱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具体来说,太阳辐射能量在赤道附近的地表上升,使空气发生上升运动,形成低层对流层的热低压,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
而高层对流层的冷空气则向极地地区运动,形成高气压带和寒带气候。
2. 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地球上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有三个,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热力带来的上升运动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降水量大。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空气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适宜旱作农业的发展。
极地低压带则是由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密度大,形成低压带,盛行东北风等冷风。
3. 热带气旋与台风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洋面上形成并进化的气旋性天气系统,主要在副热带地区生成。
其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通常称为台风。
台风是一种具有强风和暴雨的气象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台风的形成与地区的热导、水汽含量、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4. 季风与热带雨林季风是一种与季节性风向变化相关的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
季风导致了这些地区在一年内气候、降水和温度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热带雨林则是在季风气候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具有潮湿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5. 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与其他地球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例如,热力环流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的稳定和变化、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地球系统的运行规律,并为人类的生活、经济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与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热带环流、副热带高压和溢出环流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一地理的热力环流知识点。
热带环流是指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
地球上的赤道地区受到持续的高温照射,空气受热后升高形成低压区,形成了热带低压带。
在热带低压带上空,空气受到高温的影响,向上升腾并形成对流云,这导致了热带雨林的形成。
同时,由于空气上升,地表产生负压,从而吸引周围地区的空气汇集,形成一种称为副热带高压的大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是一种大气稳定的系统,它是热带低压带的相对平衡,位于低纬度的亚热带地区。
这个区域由于受到位于高纬度的偏西风影响,气流相对较为稳定,通常天气晴朗、干燥。
同时,副热带高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沿着赤道的双带状分布,即南半球和北半球都存在副热带高压系统。
溢出环流指的是热带气流在高空的西风带中受到西风的影响,向北或向南流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大气环流形式。
在地理学中,我们通常将热带环流与溢出环流合称为全球环流系统。
溢出环流的存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它使得寒冷的大陆地区得到了一定的热量,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
总结一下,高一地理知识中的热力环流是指热带以及其附近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
其中,热带环流是由于热带低压带的形成而产生的,副热带高压则是热带环流的相对平衡,位于亚热带地区。
此外,热带气流还会在高空的西风带中形成溢出环流,对地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热力环流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进一步深化对地理学的认识。
(本文是根据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的要求,以一种符合题目要求的格式进行写作,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文章结构清晰,语句通顺,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在地球的大气系统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是气象学中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全球最主要的低压系统之一。
它通常向北半球和南半球移动,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北半球夏季,赤道低压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赤道低压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是全球最主要的高压系统之一。
它通常随着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极地高压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极地高压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2.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压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增强并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减弱并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极地地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低压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副极地低压带减弱并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压带增强并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3.极地东风带和西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附近,是由极地高压系统和副极地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它通常随着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极地东风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而在北半球冬季,极地东风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高温少雨。
西风带位于副热带地区,是由副热带高压系统和副极地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它通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向南或向北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西风带向北移动,导致北半球高温多雨;而在北半球冬季,西风带向南移动,使得北半球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4.信风带和西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信风带是由副热带高压系统和赤道低压系统所形成的。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太阳辐射:夏季太阳直射区域向北移动,使得南北半球都接收到较强的日照和辐射,导致大气层和地面的温度升高。
2.地表吸热:夏季气温升高,太阳辐射能量大量吸收到地面,地表温度迅速升高,同时通过热传导作用,使得大气层的温度也随之升高。
3.大气环流:夏季南北半球的气压场和风力系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北半球的高温是由于暖湿气流从赤道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运动,同时北半球的夏季还伴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形成,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气温升高。
4.地理位置:南北半球地理位置不同,北半球大陆面积较大,夏季陆地和海洋的温差较大,气候多样性也较为明显。
南半球由于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气候相对稳定。
因此,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南北半球夏季都出现高温天气。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气候特征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地球副热带地区的一种大气环流系统,表现为高气压的组织性状态。
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与热带地区的对流活动密切相关。
热带地区的辐射加热使得空气升温,升温后的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并通过大规模的水汽输送向地球的高层输送能量。
这些上升的湿空气在高层辐射降温的作用下向外散布并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通常存在于北半球的夏季和南半球的冬季。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副热带高压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南方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
副热带高压下沉的空气通常较为干燥,导致了南方地区的降水量较少。
这也是为什么南方常年干旱、旱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气温有着明显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的存在使得我国南方地区的夏季气温高于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较凉爽。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发、北方地区相对凉爽的原因之一此外,副热带高压还会对我国的降水分布造成影响。
副热带高压的存在使得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匀,长江以南地区的降雨量明显偏少。
这也是为什么南方地区常年干旱,需要经常进行水资源调度的原因之一最后,副热带高压还会给我国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事件。
副热带高压的存在会增加梅雨季节的降水量,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同时,副热带高压还与台风的路径和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会影响台风的路径选择和变化,给我国带来台风的威胁。
综上所述,副热带高压是地球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它使得我国的南方地区气候干燥、夏季高温多发,降水分布不均匀,并给我国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事件。
了解和研究副热带高压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对于预测和防灾减灾有着重要意义。
2.2.2北半球高低压中心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极 地 低 气 压 阿留申 60N 带低压
大 西
太
亚 欧 大 陆
平 洋
30°N
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月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 的风向是:( D )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2. 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 我国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 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 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
季风环流2.swf
成因
源地 海陆 热力 性质 差异
冬季风
夏季风
性质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分布 地区
东亚 季风
我国东 蒙 古— 西北 寒冷 太平 东南 温暖 部、朝 西伯 风 干燥 洋 风 湿润 鲜半岛、 日本 利亚
印度 半岛、 中南 半岛、 我国 西南
海陆热 力性质 南亚 差 异 和 亚洲 东北 温暖 印度 西南 温暖 季风 气 压 带 、内陆 风 干燥 洋 风 湿润 风带的 季节性 移动
气 压 分 布
北 半 球
-
海陆热 力性质 差异大
-
气压 带断 列成 (块 状) 高低 气压 中心
副高被 7 大陆热 月 低压切 断
地球气温地域分布规律
温带地区:温带地区一般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的区域,平均温度在5℃到20℃之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一般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区域,气温极低,平均温度在-20℃以下,夏季短暂,冬季漫长பைடு நூலகம்寒冷。
地球气温的地域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球各地的纬度和海拔高度。一般来说,越靠近赤道的地区气温越高,而越靠近极地的地区气温越低。此外,海拔高度也会影响气温,高海拔地区气温一般较低。
具体来说,地球气温的地域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赤道地区:赤道附近是全球温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温度可达30℃以上,由于太阳直射,阳光充足,且气流垂直,很少受到季风影响。
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气温一般较低,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下降,这是因为高空气压力较低,大气密度小,温度随之降低。
总体来说,地球气温的地域分布规律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需要综合考虑纬度、海拔高度、季节、气候等多种因素。
南北球季节为什么跟北半球相反
南北球季节为什么跟北半球相反南北半球以赤道划分,东西半球以本初子午线也就是东西经0度划分。
东经160度到西经20度是西半球。
西经20度到东经160度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正好相反,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故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为地球公转是侧着身子绕太阳旋转的时候,倾斜度为66.5度,因此总有半个球面比另外半个球面倾向太阳,因而受到太阳光线照射的方向比另外半个球面更垂直,这样,这半个球面受到太阳照射的热量既多,时间也长,所以地面比较热,气温比较高。
相反另外半个球面受到太阳照射的热量既少,时间又短,所以地面比较寒冷,气温比较低。
因此在一年公转一圈的过程中,开始是地球的北半球倾向太阳,地面受阳光照射较多;然后是两个半球都不倾向太阳,地面均匀接受太阳光照射;接着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地面接受较多的阳光;之后又是两个半球都不倾向太阳,阳光平均地照射到南北半球上;最后地球转完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北半球又倾向于太阳,开始公转的第二圈进程。
这样,一年一个周期,地球的北半球的气温也就由热(夏)变到凉(秋),由凉变到冷(冬),由冷回升到暧(春),由暧上升到热,开始第二次循环。
因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围绕太阳公转时会行成一个黄赤交角,每年的夏天太阳直射北半球23度24分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赤道北半球就变成了秋天,在移到南半球23度24分北半球是冬天南半球是夏天,在移回赤道北半球是春天,移到北半球就又是夏天愿你享尽世间回答采纳率:19.2% 2011-08-12 15:42。
南北球季节为什么跟北半球相反。
你的问题中好像有点问题吧。
南北球中就有北半球了吧。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部分。
但这条赤道并不是地球本身的一种景观,而是科学家们按照自然规律想像出来的。
它位于地图上,却并不存在于地球上。
早在18世纪,科学家们为了测量地球的形状,来到横跨赤道的厄瓜多尔,发现赤道正好穿过当地的基尔城,就在这里建立了一座赤道纪念碑。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什么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什么很多的人都知道各地的气温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世界气温有什么分布规律。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来欣赏一下吧。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影响因素:纬度)(最高气温并非在赤道上,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所以不能说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降低)(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
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相反(影响因素:海陆)(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影响因素:地形)(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高(增温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低(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炎热中心: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南极洲(世界的"寒极")。
注意:等温线的分布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主要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世界气候分布规律(1)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2)热带(又称热带季雨淋)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3)热带草原气候。
与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别降水更少。
(4)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5)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6)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
(7)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8)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小专题热带辐合带
地理小专题热带辐合带高中历史教学本公众号面向中学生、一线教师,以及广大文史爱好者。
旨在丰富广大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素材;与全国的一线历史老师交流历史教学经验,共同进步;向广大文史爱好者传播历史知识,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
欢迎在评论中互相交流,期待您的点赞、赞赏和肯定。
22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一种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是介于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辐合带。
在地面气压场上表现为一个低压槽,故又称“赤道槽”。
在卫星云图上为一长条近于连续的对流云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热带辐合带由于高温高湿、气流辐合上升,利于对流云系发展,多雷阵雨。
由于辐合带上经常出现扰动,故有利于热带低压的发展。
热带辐合带位置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季风辐合带的变化,季风辐合带的季节变化同海陆分布和地形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
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其平均位置1月在5°S附近,7月在12—15°N左右。
在大洋上移动幅度较小,靠近大陆部分移动幅度较大,如在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的经度上,移动在25°N到10°S之间,幅度达35个纬度。
热带辐合带1月核7月位置分布图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
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该月份可能是()A.1月B.7月C.3月D.9月2.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A.地势高气压低B.沿岸寒流降温作用C.南北气流辐合D.阳坡受热增温素材出处:地理帝只找到一节:《阴山学刊》——《30°E以西非洲热带辐合带位置异常分析》“一月在几内亚湾北部及其北岸中段存在的局部热低压是一月份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位于北半球而不是南半球的直接原因,究其根本原因则是与几内亚湾暖流及上几内亚高原的南侧在一月份能充分地截获斜射的太阳光热有关”数学学苑高中数学学习帮手,我们一起学数学公众号更多资料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热极”为什么都集中在北半球的副热带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有5个,一个在北非撒哈拉沙漠;一个在东非索马里半岛的伯培拉;一个在中亚的伊朗、伊拉克沙漠地带;一个在北美洲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的莫哈维沙漠、比斯卡伊诺沙漠;一个在澳大利亚中西部的大沙沙漠。
如北非利比亚的加里延、墨西哥的圣路易斯,记录到的最高气温达到57.8℃,伯培拉附近沙漠里的温度竟高达63℃。
完全可称为地球上的“热极”。
这些“热极”都不在地球赤道上,而多在北回归线附近,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经过研究才知道,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大陆中西部。
赤道地带,陆地面积仅占赤道带总面积的22%,其他78%是海洋。
在太阳直射下,海水被大量蒸发,气流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上升的水汽冷凝水滴变成雨。
赤道地带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左右,大量的雨水降低了赤道地带的温度。
上升气流在赤道带上空必然要向南北分流,当到达20~35°纬度时,高空气流已被冷却。
冷空气比重大就要下沉,加之由于纬圈缩小,赤道源源不断来的气流在空中容纳不了,就会在这里构成空气堆积,进一步促使冷空气下降。
这当然就要增加对下层大气的压力,于是在副热带近地面处产生了高压区。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要受到压缩,密度越来越大,空气分子在运动时碰撞的次数就会增加,碰撞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所以气温会不断升高。
同时,当下沉气流堆积到地面附近,也必然要在大气下层向南北分流。
由于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的副热带最高气压与赤道最低气压间,就会形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我们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0%;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陆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
可以想见,在北半球,信风所携带的海洋水汽要运到大陆中西部是十分困难的。
即使有一点点水汽被运到那里,一时凝成云雾,也会因低层大气温度太热而重新被气化升空,难以成雨。
即使索马里半岛东临印度洋,但强大的东北信风是从干燥的亚洲大陆刮来的,印度洋的水汽到不了这里。
所以,在高压控制下的大陆中西部,经常烈日当空。
尤其在北半球的夏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强烈的阳光整日照耀着干燥的地面,把地面烤得滚热,在高压控制下,热量又不可能向别处散发,终于形成了地球上的“热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