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理化特性与防护知识

合集下载

硫化氢防护基础必学知识点

硫化氢防护基础必学知识点

硫化氢防护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毒、可燃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臭鸡蛋气味。

2. 硫化氢主要通过降解有机物、细菌的生物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常见于沼气、油田、污水处理等场所。

3. 硫化氢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影响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甚至导致窒息和死亡。

4. 硫化氢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理三个方面。

5. 预防措施包括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防止硫化氢泄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6. 硫化氢的浓度应该定期检测监测,通常使用可燃性气体检测仪或者硫化氢检测仪进行监测。

7. 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者暴露的紧急情况下,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并向工作人员发出紧急警报。

8. 在进行硫化氢作业时,应注意遵守作业规程,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9. 培训和教育是硫化氢防护的基础,所有从事相关作业的人员都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了解硫化氢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10. 硫化氢防护还需要根据具体工作场所和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确保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适应实际情况。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S,为无色、有“臭皮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硫化氢:分子式H2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1):,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引燃温度:260℃。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致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

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

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是主要的发病机理。

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

若硫化氢浓度在70~150毫克/立方米,吸入1~2分钟,会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和流涕、咳嗽、咽喉灼热,吸入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变得麻木;若硫化氢浓度为760毫克/立方米,吸入15~60分钟,会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晕倒、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若浓度达到1000毫克/立方米,吸入数秒之内,就会出现急性中毒,突然昏迷,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可能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的情况在污水池,排水管道,集水井,电缆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等与污水处理有关的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危险场所,从事施工或维修,保养,清理等作业。

三、预防措施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单位法人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制签约考核。

硫化氢物化特性及预防措施

硫化氢物化特性及预防措施

硫化氢物化特性及预防措施〖Hydrogen sulfide〗标识中文名硫化氢英文名 hydrogen sulride分子式 H2S相对分子质量 34.08CAS号 7783-06-4危险性类别第2.1类有毒气体化学类别非金属氢化物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主要用途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氮。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 4.0引燃温度(℃) 260爆炸上限(%) 46.0最小点火能(mJ) 0.077最大爆炸压力(MPa) 0.49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放火防毒服。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大泄漏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

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

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硫化氢及相关安全知识1、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弱酸性气体。

有臭鸡蛋气味,相对密度1.176,较空气重。

燃点250oC,燃烧时带蓝色火焰,产生有毒的SO2气体,当硫化氢与空气混合,浓度达4.3%~46%时,形成爆炸混合物。

硫化氢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

2、硫化氢气体的主要来源主要是:1)热作用下,石油中有机硫化物分解;2)石油中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硫酸盐的高温还原;3)下部地层中硫化氢气体上窜;4)某些钻井液处理剂高温热分解。

3、根据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进行的气藏分类主要是:1)无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小于0.0014%;2)低含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在0.0014~0.3%;3)含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在0.3~1.0%;4)中含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在1.0~5.0%;5)高含硫气藏,其硫化氢含量大于5.0%。

4、硫化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硫化氢的毒性,几乎与氰化氢同样剧毒,较一氧化碳的毒性大五至六倍。

硫化氢进入人体,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咳嗽,严重时将其灼伤。

其次,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严重时,心脏缺氧死亡。

硫化氢进入人体,与血液中的氧发生反应。

浓度低时,被氧化,对人体威胁不大,而浓度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其浓度对人体的危害见下表。

5、人员进入含硫地区工作应做的准备主要有:1)每个工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明确硫化氢的特性及其危害,在硫化氢存在的地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推荐的急救程序;2)对井队工作人员进行现有防护设备的使用训练和防硫化氢演习;3)在进入怀疑有硫化氢存在的地区前,应先进行试验,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及其浓度;4)不能靠气味来确定硫化氢是否存在,因为它很快就会使人的嗅觉麻痹;5)井队工人应相互密切关注。

可能的话,应俩人结对工作,以相互照应;6)发现硫化氢应急时,发出危险信号通知那些不知道的人;7)没有戴上合适防毒面具的人,切记不要进入硫化氢可能聚集的封闭地区;8)应为在可能存在硫化氢地区内工作的工人身边准备一些防护设施。

硫 化 氢

硫 化 氢

硫化氢一、理化特性:为无色,有强烈臭鸡蛋味气体。

分子量34.08,比重1.19,沸点61.8℃,自然点345℃—380℃,易溶于水(溶解0.66克/100克水),亦能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燃烧呈兰色火焰,爆炸范围4.3—4.5%。

允许浓度0.01毫克/升。

二、接触机会:本公司的气化中心、甲醇中心的变换气和再生气中都有硫化氢存在,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作工业卫生分析,制定安全措施。

四、中毒症状:1、轻度中毒:较低浓度下,先出现眼结膜刺激症状,接着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

表现为怕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及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

2、中度中毒:接触浓度在200—300毫克/平方米,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同时引起上呼吸道炎和支气管炎,有咳嗽、喉痒、胸部压迫感等。

眼刺激症状强烈,有流泪、羞明、眼刺痛,且有眼睑痉挛,看光源时周围有色环存在,视感模糊等角膜水肿的征兆。

3、重度中毒:接触浓度在700毫克/立方米以上时,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最为突出。

先发生头晕、心悸、呕吐、腹泻和抽搐、迅鼓掌陷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接触浓度在1000毫克/米3以上时,心脏仍可搏动数分钟之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可望获救。

五、中毒急救:一旦发生急性H2S中毒,应迅速将其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确保呼吸道畅通。

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输氧。

眼受害时,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

六、防护措施:浓度低时用1#、4#过滤罐防护,浓度高时用长管或空气呼吸器。

特别是在从事下水道、地井等工作时应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因H2S比重大易积存在低凹处,另H2S浓度大时气味反而比浓度底时小。

易引起意外。

硫化氢防护PPT课件

硫化氢防护PPT课件

03
硫化氢的检测与预警
硫化氢的检测方法
化学检测法
通过化学反应检测硫化氢的存在,常 用的有醋酸铅试纸法和硝酸银比色法。
电子检测法
生物检测法
利用对硫化氢敏感的生物材料作为指 示剂,通过颜色变化或荧光反应来检 测硫化氢。
利用电子传感器检测硫化氢浓度,具 有快速、准确、连续监测的特点。
硫化氢的预警系统
人为源
化工生产
硫化氢常作为化学反应的副产品产生,例如在生产硫酸、染料、橡胶等化工产 品过程中。
垃圾填埋场
有机物在垃圾填埋场中分解可产生硫化氢。
工业生产中的硫化氢来源
煤炭和天然气燃烧
在煤炭和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硫化物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化 氢。
石油精炼
石油精炼过程中,硫化物会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其中就 包含硫化氢。
大气污染
硫化氢排放到大气中会形 成酸雨,对建筑物和农作 物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
硫化氢溶于土壤水分中, 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农作 物生长。
02
硫化氢的来源
天然源
火山活动
硫化氢是火山喷发时释放的主要气体 之一,来自地壳内部的硫化物经过高 温和压力作用形成硫化氢。
天然气和石油开采
在天然气和石油开采过程中,硫化氢 可能伴随气体一同被释放出来。
启动应急预案
02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对泄漏进行处置,确保事故得到
妥善处理。
就医检查
03
对于受到硫化氢气体伤害的人员,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以
保障其身体健康。
05
硫化氢事故案例分析
硫化氢泄漏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硫化氢气体发生泄漏,导致现场作业人 员中毒。

硫化氢环境人身安全防护

硫化氢环境人身安全防护
定期安全评估
定期对生产区域进行安全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 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硫化氢浓度超标、设备故 障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出现的硫化氢泄漏、中毒等事故,制定 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数据统计分析与改进方案
数据统计分析
01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硫化氢浓度的变化趋势和分布
06
硫化氢环境安全防护技术应用 与发展趋势
新技术、新材料在安全防护中的应用
新型防护材料
采用具有优异耐硫化氢腐蚀性能的特种材料,如高分子复合材料、 陶瓷材料等,制造防护装备,提高防护能力。
先进检测技术
应用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硫化氢检测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保障人员安全。
新型呼吸防护装备
研发高效能、低阻力的呼吸防护装备,降低呼吸阻力,提高佩戴舒适 度,同时保证防护效果。
眼睛刺激
硫化氢可对眼睛造成刺激,引 起眼痛、流泪、结膜充血等症 状。
皮肤损害
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可引起皮肤 刺痛、红斑、水疱等损害。
02
硫化氢环境安全防护标准与法 规
国家相关法规及政策要求
安全生产法
规定企业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保 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 运输和废弃处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 求。
天然来源
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自 然现象可能释放硫化氢气 体。
污水与垃圾处理
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 等设施在处理过程中可能 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刺激呼吸道
硫化氢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硫化氢知识点总结

硫化氢知识点总结

硫化氢知识点总结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引起中毒和爆炸,因此被称为“鬼气”。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硫化氢,因此理解硫化氢的性质和安全知识非常重要。

一、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硫化氢分子式为H2S,为无色、有臭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生成弱酸。

硫化氢在空气中极易燃,遇到氧气即可自燃。

在高温下,硫化氢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硫化氢还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沉淀。

二、硫化氢的来源硫化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常与火山喷发和腐烂有机物质有关。

在工业上,硫化氢是酸气型污染物之一,常常沿火炉和烟囱排放。

三、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体和动物有很大的危害。

其致害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中毒硫化氢中毒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而导致,当接触到硫化氢浓度较高或暴露时间过久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状。

严重时,可造成昏迷、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2. 爆炸和火灾硫化氢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触发火源轻易导致爆炸和火灾,同时还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加重危害。

3. 腐蚀硫化氢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金属、塑料等材料都有一定的侵蚀作用,长期存在时,会对环境、设备和结构造成破坏。

四、硫化氢的安全知识为了避免硫化氢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与硫化氢有关的一些安全知识:1.防护措施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必须佩戴防毒面罩和化学防护服等防护设备。

工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通风通风是防止硫化氢中毒的有效手段,通过排除空气中的硫化氢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工作场所必须有严格的通风设施和应急通风措施。

3.监测使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必须安装硫化氢监测仪,对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进行时时监测。

发现浓度超标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应急处理一旦发现硫化氢泄漏,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应先进行人员疏散和安全隔离,关闭泄露口和通风设备,采取掩埋、散布碱性物质等化学方法进行消除。

2024年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2024年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2024年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一)硫化氢的性质H2S是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密度1.539g/L,熔点-85.5℃,沸点-60.7℃。

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

燃点292℃。

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

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对金属会产生氢脆破坏。

氢脆破坏往往会造成井下管束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使得井口装置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者着火事故。

H2S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使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封件失效。

(二)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经呼吸道吸收。

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

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

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

但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是主要的发病机理。

急性中毒早期,脑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即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未见变化。

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

H2S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小部分可以原形或随呼出气排出,大部分则被氧化生成无毒的硫化物、硫代硫酸钠及硫酸盐等排出体外,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是来不及代谢和排出的游离H2S,它进入血液的可先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化高铁血红蛋白,过量的未能结合的H2S,即随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发挥致毒作用。

硫化氢理化特性与防护知识

硫化氢理化特性与防护知识

图4 钢材的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的 敏感性与温度的关系
3.PH值 PH值对电化学失重腐蚀和硫化物应力 腐蚀开裂的影响都大。当PH<6时,硫化 物应力腐蚀开裂严重;PH>9时,就很少 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而随PH值的 降低,电化学失重腐蚀增加,固而在钻 开含硫地层后,钻井液的PH值应始终控 制在9.5以上。图5表示在含H2S和不含H2S 溶液中PH值对钢材破坏时间的影响。
三、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破坏,其主要危险还不在于 电化学腐蚀,而是由于其加剧了金属的渗氢作用,导 致金属材料的氢脆破坏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比较经典的氢脆破坏理论是内压力理论:硫化氢电 化学腐蚀产生的氢原子,在向钢材内部扩散过程中遇 到裂缝空隙、晶格层间错断、夹渣或其它缺陷时,氢 原子就在这些地方结合成比氢原子体积大20倍的氢分 子(用氢探测装置对试样检查证实了氢是以分子形式 存在),体积膨胀。这样就在钢材内部产生极大的压 力(可高达30Mpa以上),致使低碳钢或软刚发生氢鼓 泡,高强度钢或硬度高的钢材内部产生微裂纹,使钢 材变脆,即为氢脆。所谓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就是 钢材在足够大的外加拉力或残余张力下,与氢脆裂纹 同时作用下发生的破裂。
(2)研究表明,各种钢级的管材都有其抗硫化 氢腐蚀的最低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之上,它 就具有抗硫化氢的腐蚀性能,下表(表2)所 列为ARCO公司推荐的部分钢级套管抗硫化氢 腐蚀的最低临界温度。 对于含硫化氢气井,在设计套管柱时,由 于愈接近井口其井温愈低,因而套管柱接近井 口部分应优先选择K-55、L-80、C-75等钢级套 管,往下再按临界温度值选择N-80、S-95、P110等钢级套管。
二、管材和设备的选用应考虑防硫问题 除前述硫化氢环境使用的钢材其屈服 极限不大于655MPa,硬度不大于HRC22以 外,可在钻井液中加入缓蚀剂(包括生 产井)和除硫剂来减缓硫化氢对金属材 料的腐蚀速率,以延长井下管材和地面 设备的使用寿命。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基本性质1)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毒性气体。

分子量34。

08,比重1。

19,沸点-60。

2℃,熔点-83。

8℃,自燃点260℃,溶于水,0℃时100ml水中可溶437ml硫化氢,40℃时,可溶180ml硫化氢。

也溶于乙醇、汽油、煤油、原油中,溶于水后生成氢硫酸。

化学性质:硫化氢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爆炸.爆炸极限为4.3~45.5%(体积).它能使银,铜及其它金属制品表面腐蚀发黑,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

2)安全、环保性质火灾和爆炸性:硫化氢有毒且易燃,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后者有特殊气味和强烈刺激性.硫化氢与空气混合范围到4。

5~45。

5%(体积),可引起强烈爆炸。

由于其蒸汽比空气重,故会积聚在低洼或地面扩散,若遇火源会发生燃烧。

硫化氢遇热分解为硫和氢,当它与氧化剂,如硝酸,三氧化氯等接触时,可引起强烈反应和燃烧。

对环境的污染:全世界每年进入大气中的硫化氢估计有1亿吨,人为产生每年约300万吨。

硫化氢在大气中很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这使工厂及城市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升高,这对人与植物有伤害作用,并且这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水中含有硫化氢除了发臭外,对混凝土与金属有腐蚀作用。

水中的硫化氢含量超过0。

5~1。

0mg/L时,对鱼类有害。

硫化氢危害及防护措施1)硫化氢的危害a 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浓度。

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增长成正比,但当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在高浓度时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察觉硫化氢的存在,故不能依靠其臭味强烈与否来判断有无危险浓度出现.硫化氢经呼吸道吸收很快,在血中一部分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经尿液排出一部分游离的硫化氢经肺部排出,体内无积蓄作用。

b 硫化氢对人体的毒害作用:硫化氢对人体的毒作用主要为急性毒作用。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范文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范文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范文硫化氢(化学式: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具有非常高的毒性和危害性。

因此,在接触和处理硫化氢时,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1.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和危害特点:在接触硫化氢之前,必须完全了解其性质、危害特点、毒性剂量和症状,以及适用的应急处理措施。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安全防护。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硫化氢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面罩、防化服、安全鞋、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阻隔硫化氢的侵入,保护身体免受损害。

3.确保通风良好:硫化氢是一种风险非常高的气体,必须确保工作场所或操作区域的通风良好。

要保持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气体。

特别是在封闭的空间中,更要注意通风的重要性。

4.进行气体检测:在接触硫化氢之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以确定硫化氢的浓度和存在情况。

只有通过气体检测,才能了解环境中硫化氢的浓度是否超过安全范围,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避免热、火源接触:硫化氢具有很高的易燃性,在接触硫化氢时必须特别注意避免热源和火源。

在容易产生火花或高温的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6.进行紧急救援培训:在处理硫化氢的工作中,必须接受紧急救援培训,了解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救援方法。

只有在发生事故时,才能做出正确和迅速的反应,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定期健康检查:接触硫化氢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必须立即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与硫化氢相关的疾病。

总之,在接触和处理硫化氢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硫化氢环境人身安全防护

硫化氢环境人身安全防护
易燃易爆
硫化氢在空气中容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 引起燃烧爆炸。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酸性
硫化氢是一种酸性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与水反应 生成氢硫酸(一种弱酸),也能与碱反应生成酸碱化合物。
氧化性
在某些条件下,硫化氢能够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硫酸和其他 化合物。
硫化氢的危害
感谢您的观看
对重大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 政府部门,并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
对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考核和奖惩, 以提高员工对安全事故报告的重视程度。
05 硫化氢环境人身安全防护 设备
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器
提供清洁空气,通过过滤 装置消除硫化氢等有毒气 体。
正压式呼吸器
向人体内部提供清洁空气 ,防止外部有毒气体进入 人体。
固定式喷淋设施
安装在工厂或车间外部,用于紧急情况下对操作人员进行喷淋冲 洗。
便携式喷淋设施
操作人员可以随身携带,一旦发生事故可以立即进行自我保护。
高压喷淋设施
利用高压水流对操作人员进行冲洗,去除附着在皮肤和衣物上的有 毒物质。
06 硫化氢环境人身安全案例 分析
案例一:硫化氢泄漏导致人员伤亡事件
事故背景
爆炸。
02 硫化氢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预防硫化氢泄漏的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没有缺陷或故障,以防止硫 化氢泄漏。
安装安全设施
在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区域,应安装适当的安全设施,如紧急排气系 统和吸收系统,以防止泄漏的硫化氢扩散。
培训员工
应对员工进行硫化氢防护培训,使他们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危害和应 急处理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

硫化氢防护基础知识

硫化氢防护基础知识

硫化氢防护基础知识2023-11-10目录•硫化氢基本特性•硫化氢环境与职业暴露•硫化氢防护技术措施•硫化氢事故应急处理•硫化氢防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硫化氢基本特性物理化学特性分子式:H2S,比重为1.19分子结构:两个氢原子通过硫原子连接而成,每个硫原子可以与两个氢原子形成氢键溶解性: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熔点:-82.9℃;沸点:-61.8℃;饱和蒸气压:2036kPa(25℃)无色、剧毒、易燃气体高浓度硫化氢对眼睛、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引起昏迷和窒息剧毒性易燃性高压性危害特性与风险高浓度硫化氢与空气混合后遇火能引起爆炸或燃烧,爆炸极限为4.0%~46%硫化氢在高压下存在更稳定的状态,因此高压下容易液化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眼部刺激症状健康危害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急救措施健康危害与急救措施硫化氢环境与职业暴露硫化氢环境来源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易释放到环境中。

天然气开采与加工石油化工工业废水农业活动石油化工过程中,硫化氢可能从原料中释放,特别是在裂解、加氢和脱硫等工艺中。

部分工业废水含有硫化氢,处理不当可能污染周边环境。

农业活动中,如水稻种植、畜牧业等,可能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可通过呼吸吸入,长时间吸入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呼吸道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可能通过皮肤渗透,引起局部刺激和腐蚀。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可能导致严重刺激和损伤。

眼睛接触摄入含有硫化氢的食物和水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摄入职业暴露途径与风险暴露阈值与安全防护标准长时间暴露的安全阈限值,通常为10ppm (美国)。

阈限值(TLV)工作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通常为15ppm(美国)。

暴露极限(LEL)进入有硫化氢的环境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管材表面涂层保护
表面涂层保护是使金属与硫化氢等腐蚀介质 隔绝,不让腐蚀介质与金属直接接触,免受 H2S的腐蚀破坏。从60年代初国外就在推广应 用该技术。比如钻杆内壁涂层技术,美国在70 年代末大约有90%左右的钻杆制造厂在其出售 的产品中都有内涂层。此外,法国、德国、日 本也都生产涂层钻杆。国内从70年代末开始研 究并推广应用钻杆内涂层技术。用得较广泛、 效果更好的涂层材料是塑料,用塑料涂层保护 钻具。有涂层的钻杆,使用寿命可延长二至三 倍。
某些研究认为:对于中低压 (<6.9Mpa)的含硫天然气,必须 考虑使用防硫材料的H2S下限浓度为 0.005g/m3;对于压力高于6.9Mpa 的含硫天然气,必须计算其硫化氢 分压后再确定。
2.温度 温度对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较 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93℃)以上可 不考虑金属材料的防硫问题;油气井钻 井中套管和钻铤,当井下温度高于93℃ 时,可以不考虑其抗硫性能。对电化学 腐蚀而言,温度升高则腐蚀速度加快。 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腐蚀速度 增加2-4倍。图4表示了钢材的硫化物应 力腐蚀破裂的敏感性与温度的关系。
表2 ARCO公司推荐的部分钢级套管抗硫化氢腐 蚀的最低临界温度
套管钢级 临界温度 (℃) 75 75 100 150 套管钢级 临界温度 (℃) 150 180 210 250
K-55 L-80 C-75 N-80
S-95 P-110 Q-125 S-140
(3)不适合H2S环境使用的管材
(3)不适合H2S环境使用的管材 API G—105、S—135钻杆 API套管:N—80、P—105、P—110及S—95、 S—105、S00—95国产D75套管
二、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H2S主要通过人的呼吸器官,只有少量经过皮 肤和胃进入人的肌体。少量的H2S会压迫中枢神 经系统。H2S对血液的作用最初是红血球数量升 高然后下降,血红蛋白的含量下降,血液的凝 固性和粘度上升。H2S急性中毒后,会引起肺炎、 肺水肿、脑膜炎和脑炎等疾病。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5087-2003《含流油 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规定:工作人员可在 露天安全工作8小时,而对身体无损害的安全 临界浓度为20mg/m3。
图4 钢材的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的 敏感性与温度的关系
3.PH值 PH值对电化学失重腐蚀和硫化物应力 腐蚀开裂的影响都大。当PH<6时,硫化 物应力腐蚀开裂严重;PH>9时,就很少 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而随PH值的 降低,电化学失重腐蚀增加,固而在钻 开含硫地层后,钻井液的PH值应始终控 制在9.5以上。图5表示在含H2S和不含H2S 溶液中PH值对钢材破坏时间的影响。
三、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破坏,其主要危险还不在于 电化学腐蚀,而是由于其加剧了金属的渗氢作用,导 致金属材料的氢脆破坏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比较经典的氢脆破坏理论是内压力理论:硫化氢电 化学腐蚀产生的氢原子,在向钢材内部扩散过程中遇 到裂缝空隙、晶格层间错断、夹渣或其它缺陷时,氢 原子就在这些地方结合成比氢原子体积大20倍的氢分 子(用氢探测装置对试样检查证实了氢是以分子形式 存在),体积膨胀。这样就在钢材内部产生极大的压 力(可高达30Mpa以上),致使低碳钢或软刚发生氢鼓 泡,高强度钢或硬度高的钢材内部产生微裂纹,使钢 材变脆,即为氢脆。所谓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就是 钢材在足够大的外加拉力或残余张力下,与氢脆裂纹 同时作用下发生的破裂。
一、人体对H2S的嗅觉
人对不同浓度的H2S,其感觉程度可分成: 1.浓度为1.4~2.3 mg/m3时,可以并闻到 其臭味; 2.浓度为3.3~ 4.6 mg/m3时,臭味很大,但 对闻惯了H2S的人来说,并不会感到难受; 3.浓度在7~11 mg/m3时,即使已经习惯 H2S气味的人也会感到难受; 4.浓度为280~400 mg/m3时,气体与低浓 度时一样不大,也不那么臭。
2、无机化合物缓蚀剂
该类缓蚀剂作用原理是使金属表 面氧化而生成钝化膜或改变金属腐 蚀电位来达到抑制金属腐蚀的目的。 这类缓蚀剂又称之为钝化剂或阳性 缓蚀剂。这类缓蚀剂有络酸盐、亚 硝酸盐、钼酸盐、磷酸盐等。
3.除硫剂
在含硫油气层钻进时,用除硫剂经化学反 应将随岩屑和溢流进入钻井液中H2S转变为一 种稳定的惰性物质,不与钢材起反应,达到抑 制腐蚀的目的。除硫剂主要有铜、锌和铁的金 属化合物,一般为碳酸铜、碱式碳酸锌、氧化 铁(海绵铁)。
5.合理地利用各种钢级管材在H2S环境中的适应性
下面推荐适应H2S环境使用的部分钢级: (1)适应H2S环境使用的管材 API D级、E级钢和X-95钻杆 API套管:H-40、J55、K55、C-75、C-90、L-80、S-80、SS-95、 RY-85、MN-80、S00-90等。 日本住友套管: SM—80S、SM—90S、SM—95S、SM—85SS、SM—90SS等 日本NKK套管: NKAC—80、NKAC—85、NKAC—90、NKAC—95、NKAC—85S、 NKAC—90S、NKAC—95S、NKAC—90MS、NKAC—95MS等 国产E级钻杆、D55套管、D40和D55级油管等。
表1 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浓度 百分比
0.001 0.002 0.01 0.02 0.05 0.07 0.10






mg/m3
0.001 0.002 0.01 0.02 0.05 0.07 0.10 可嗅到一种明显的和讨厌的臭蛋气味 可在露天安全工作8 可在露天安全工作8小时 3—15分钟可抑制嗅觉能剌痛眼和喉道 15分钟可抑制嗅觉能剌痛眼和喉道 很短时间内就抑制嗅觉, 很短时间内就抑制嗅觉,剌痛眼和喉道 人发晕, 人发晕,几分钟内停止呼吸需立即作人工呼吸 很快就不省人事, 很快就不省人事,若不作人工呼吸将导致死亡 立即不省人事, 立即不省人事,几分钟内死亡
FexSy表示各种硫化铁通式。当硫化氢浓度在 2.0mg/L以下时,金属表面的硫化物薄膜对金 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当硫化氢浓度高于20mg/L时,不具备对金属 的防护作用,其腐蚀速度也加快。硫化铁对于 铁和钢是阴极,与之形成的电位差可达0.2~ 0.4V,导致油气田设备、工具很深的“溃烂”, 并很快破坏。 硫化氢的电化学严重腐蚀程度 与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浓度之间的关系见图2。
(2)研究表明,各种钢级的管材都有其抗硫化 氢腐蚀的最低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之上,它 就具有抗硫化氢的腐蚀性能,下表(表2)所 列为ARCO公司推荐的部分钢级套管抗硫化氢 腐蚀的最低临界温度。 对于含硫化氢气井,在设计套管柱时,由 于愈接近井口其井温愈低,因而套管柱接近井 口部分应优先选择K-55、L-80、C-75等钢级套 管,往下再按临界温度值选择N-80、S-95、P110等钢级套管。
(二)非金属材料的防硫
根据美国SPE—AIME及有关资料推 荐,可用于H2S环境的非金属密封件 材料有氟塑料(聚四氟乙烯、F— 46)、聚苯硫醚塑料和氟橡胶(F— 46、F—246)、丁氰橡胶、氯丁橡 胶。
图1 PH值与硫化氢和硫化物离子的关系
第二节 H2S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腐蚀 一、H2S金属材料的腐蚀 H2S 对金属的腐蚀形式有电化学严重腐蚀、 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以后两者为主一 般统称为氢脆破坏。 H2S对金属的腐蚀是氢去极化过程,反应式如 下: Fe-2e→Fe2+ (阳极反应) 2H++2e→H2↑ (阴极反应) Fe2+与H2S反应 XFe2++YH2S→FexSy+2YH+
大量研究和现场情况表明:金属强度愈高,则金属 静力氢疲劳破坏的倾向也愈大。金属材料的硬度愈大, 其静力氢疲劳倾向也愈大,而低强度塑性好的钢材则 具有良好的耐静力氢疲劳性能。 因此,相关标准规定:含硫油气田使用的钢材,其 屈服极限不大于655MPa,硬度不大于HRC22。 若需使用屈服极限和硬度比上述要求高的钢材,必 须经适当的热处理(如调质、固溶处理等)并在含硫 化氢介质环境中试验,证实其具有抗硫化氢应力腐蚀 开裂性能后,方可采用。应力和硬度对碳钢硫化物应 力腐蚀破坏的影响见图3。
图5 在含H2S和不含H2S溶液中PH值对 钢材破坏时间的影响
五、硫化氢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 橡胶会产生鼓泡涨大、失去弹性;浸油石墨 及石棉绳上的油被溶解而导致密封件的失效。 六、硫化氢对钻井液的影响 如密度下降、PH值下降、粘度上升,以致 形成流不动的冻胶;颜色变为瓦灰色、墨色或 墨绿色。
第三节 硫化氢腐蚀和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图2 软钢在不同浓度硫化氢水溶液中的腐蚀
曲线表明H2S超过一定值时,腐蚀速度下降,由于金属材料表面 形成硫化铁保护膜。
二、细菌对硫化氢腐蚀的影响
危害最大的是硫酸盐还原菌和硫菌,80%生产井的设 备腐蚀都与硫酸盐还原菌有关。 铁在介质中仅有硫化氢时的腐蚀速度为0.3~ 0.5mm/a,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存在会加剧油气田设备、 管材的腐蚀。
(一)井控设备配套安装按标准执行 1. 井控设备(和管材)及其配件在储运过程中,需 采取措施避免碰撞和被敲打;应注明钢级,严格分类 保管并带有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 2. 井控设备(和管材)在安装、使用前应进行无损 探伤。 3. 放喷管线应装两条,其夹角为90°,并接出井场 100米以外。 4. 钻井井口与套管的连接,每条防喷管线的高压区 不允许焊接。
硫化氢理化特性与防护知识讲座
第一节 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H2S是一种无色、剧毒、强酸性气体。 低浓度的H2S气体有臭蛋味,甚至在浓度 极小(百万分之一)的情况下都可以闻 到它的臭味;但其浓度大到十分危险 (对人的生命)的情况下,由于其对人 的嗅神经末梢的麻痹作用,人反而对其 臭味反应减弱,甚至完全闻不出来。
二、管材和设备的选用应考虑防硫问题 除前述硫化氢环境使用的钢材其屈服 极限不大于655MPa,硬度不大于HRC22以 外,可在钻井液中加入缓蚀剂(包括生 产井)和除硫剂来减缓硫化氢对金属材 料的腐蚀速率,以延长井下管材和地面 设备的使用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