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的“过山车”》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过山车”》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 8 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
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
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
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 1~6 课);设计制作(第 7 课);综合应用(第 8 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 7 课。聚焦板块,通过观察过山车的照片,对过
山车建立初步认知,并且明确任务——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探索
板块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观察材料并尝试搭建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为
后续确定方案和实践活动打好基础;第二部分,阅读“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并且讨
论如何达成该设计要求。小实践板块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设计,要求学
生参考样例,在纸上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第二部分是制作,学生根据设计图
制作完成“过山车”轨道模型;第三部分是评价,学生参照“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对“过山车”进行测试和评定,同时调整自己的“过山车”轨道模型。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一般没有坐过过山车的经历,对过山车的路径和
轨道缺乏直接体验。但大部分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见过过山车,对过山车非常感
兴趣,渴望对其进行研究。
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活动中,已经经历过设计与制作的相关活动,如“做一
顶帽子”,要求学生先进行设计,绘制帽子设计图,再根据设计图完成制作。
“做一个指南针”更是涉及材料准备、磁针磨制、元件装配、装置调试、应用完善等
完整的制作过程。学生绘制设计图并进行制作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1
完成指定的任务。
2.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
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
就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并且根据设计图拼搭过山车模型。
难点:拼搭和调整符合设计要求的过山车模型。
【教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积木套件(或铁架台和 2 米长的防撞条)、小球、设计图纸(带小方格)、直尺、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过山车”的拼搭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第 8 课还要使用,因此建议安排好课时,将第 7 课与第 8 课连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聚焦
1.呈现过山车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或玩过游乐园中的过山车吗?关于过山车,你知道什么?学生回忆并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对过山车有所认知,但缺乏真实体验,通过图片呈现,让学生了解过山车的基本构造和特点——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直线和曲线,轨道有上坡也有下坡,为后续设计与拼搭做好铺垫。
2.小结:让我们来设计和建造一座自己的“过山车”轨道吧!(板书:我
们的“过山车”)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材料并建造“过山车”的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1.出示搭建“过山车”轨道模型的材料,教师简单介绍并演示不同材料的
作用及拼接方法。
2.学生分组尝试拼搭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发放能够完成最简单的直线
轨道和曲线轨道的材料数量即可。)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过山车”轨道路线设计前,需要对拼搭“过山车”
的基本组件有所了解,为后续的设计环节服务。
活动二阅读并讨论设计要求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科书第 18 页的设计要求,并且组内讨论达到设计要求该怎么做。
2.学生先阅读,再进行组内讨论。
(说明:教师可以将“过山车”轨道模型的设计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并
且在设计、制作、评价等过程中,始终呈现在屏幕上。)
3.全班交流怎样做才能达成“过山车”轨道模型的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设
计要求逐条进行阐述;教师再强调:可以通过软尺和细绳对轨道进行测量,确保
轨道长度超过 2 米,起点的位置设计得比终点的位置更高,并且直线轨道和曲线
轨道连接到位,确保小球能顺利滚完全程。
设计意图:教科书中的设计要求非常清晰,本环节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
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活动三小实践
(一)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图
1.学习范例。
(1)讲述及提出要求:设计“过山车”轨道需要经历明确问题、确认方案、
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过程。我们先设计再制作,请同学们先阅读教科书第18 页的轨道设计路线图,并且思考“过山车”轨道设计图需要关注哪些内容。
(2)学生阅读并思考。
(3)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
预设:学生会关注到诸如用箭头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画设计图、设计时需要
考虑到有坡度、上下层路线重叠时下层路线用虚线等事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
础上进行补充。
2.分组活动。
(1)独自设计:学生独自完成活动手册第 4 页的“过山车”轨道设计图。
(2)选择并优化:小组内交流“过山车”轨道设计图,选取一份设计图作
为本组代表作,组内成员合作对该设计图进行优化。
3.全班交流:请 1~2 组介绍设计图,并请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4.修改完善:请学生根据全班交流意见,修改完善本组的设计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先设计,然后进行交流,再修改完善方案,可以让更
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设计中来。
(二)制作、调试与评价
1.提问:根据“过山车”设计图进行拼搭,怎样的搭建顺序会更高效,更
合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出提醒:拼搭“过山车”轨道可以考虑从低到高
拼搭。
2.提问:如果在搭建过程中发现很难达成设计要求该怎么处理?在学生回答
的基础上,做出提醒:尽量根据先前的设计进行拼搭,如果拼搭和设计有一定
的出入,可以适当调整设计。
3.布置任务:各小组开始搭建“过山车”轨道模型,搭建完成后请根据设
计要求对轨道模型进行测试和调整,完成活动手册第 4 页的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
4.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建议采用拍照方式记录拼搭过程,
为后续的研究活动保留信息。)
(1)学生根据设计图开始拼搭。
(2)拼搭完成后测试“过山车”的运动情况。
(3)根据测试结果,对“过山车”轨道模型进行调整。
(4)观察“过山车”的运行情况,完成小组自评。
(5)各组互相交流,完成组间互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比较花费时间,因为拼搭、测试、调试与评价的过程相
互交错。将上述环节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时间优化,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
成“过山车”轨道的搭建与评价。
(三)材料整理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过山车”轨道的制作,请将轨道放置在桌子
中央,并将多余的材料整理好后交回教师。
(说明:若第 7、8 两课连上,则要求学生将“过山车”轨道放置在桌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