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观沧海》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
课题观沧海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提升展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人
学
习目标1、记住文学常识,并能准确背诵诗歌
2、能说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环
节
预
设
1、导学2分钟
2、读学20分钟
3、研学10分钟
4、展学13分钟
读学一、知识链接
1、五步学诗法:即学习诗歌的几个主要步骤和方法,具体为诵诗文,解诗意,析诗境,赏佳句,悟诗情。
步骤一:能够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诗歌诵诗文
步骤二:能够解释诗的意思,知道每句都在写什么解诗意
步骤三:能够分析诗的意境,从大的方面把握诗的情境析诗境
步骤四:赏析佳句赏佳句
步骤五:能够结合背景,感悟诗的情感和主旨悟诗情
2、曹操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
三曹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人。
3、创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率兵东征,打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取得了胜利,统一了北方。
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曹操跃马扬鞭,登山临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
二、读学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②以:连接动词“临”和“观”,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何:副词,其强调作用,可译成“多么”。
④丛生、丰茂:都指长势旺盛。
⑤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⑥洪波:巨大的波涛。
洪,大。
⑦歌:诗歌,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写诗歌。
诵诗文: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将重音和停顿标注在诗中。
解诗意:
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析诗境:
《观沧海》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以下六句借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露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虚写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诗人通过描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赏佳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句话是虚写,诗人运用了互文、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悟诗情:
研
学
对子组互相交流诗意、诗情,并将疑难问题上升到小组讨论
展学展点一:背诵诗文展点二:解释诗意展点三:感悟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