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变教学观念角度自主性学习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习能够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能作出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

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一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多媒体工具软件“POWERPOINT”这一章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作品。

作品中精美的文字设计、形象生动的图像、悦耳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动手设计幻灯片,这就促使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

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024年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研究》范文

《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研究》篇一学生自主学习性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内涵与重要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独立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时间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负责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学习自主性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术成就、自我价值实现以及未来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依赖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指导,缺乏自主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2. 尝试阶段:学生开始尝试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但仍然需要外界的监督和指导。

3. 自主阶段: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负责。

四、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因素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参与程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 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态度等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产生影响。

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估学习进度和效果,调整学习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引导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引导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摘要: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方面的习得,都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

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供宽裕的学习空间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效率教学是一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知识不能像水一样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思想观点也不能如复制文件那样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

这就是所谓的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当中来,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思维。

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1.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某些基础知识教学,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

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这个角度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意识,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其自主学习。

如在进行“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知识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

于是学生就纷纷动手干了起来。

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之后,问题也就出现了。

有些小组搭出了“标准”的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的正方体却不像样,还有的小组甚至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提出了问题,望着手中的“正方体”他们希望得到答案,他们的求知欲被激活了之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探索将是更主动的更有效的。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还要从关注“差生”这个角度人手。

自主学习论文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论文:引导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论文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论文:引导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论文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论文:引导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一、转变观念,冲破现有课堂格局,注重学生的学进过中学汉语文课的人都知道,中学汉语文课堂特别是高年级课堂“活”不起来,原因何在?很多人也作了这方面的探索,但效果不大,且大多数人归结为孩子们已长大了,懂事了,怕发言出丑丢面子。

但我认为,这一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还没能冲破旧的教育观念和现有的课堂格局。

传统的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自上课铃一响,教师一进教室,同学们忙着起立,向老师问好,教师随便点点头,示意坐下,接着习惯性地讲:今天我们讲×××课。

于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长篇小说”,在“畅所欲言”地“传道”,若有某个“跳梁小丑”出来捣乱,班日志记名批评。

这种课堂格局与氛围,学生哪能“活”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呢?即使是优等生,他们也都认为老师讲得好,千真万确,我们记住就行了,何必去想什么异想天开的事呢?何况考试的答案就是老师讲过的。

因而,我们要冲破现行的课堂格局与氛围,改变由老师主讲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变沉闷灌输式的课堂为师生、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舞台。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兴趣是儿童探索追求知识的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

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

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要精彩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

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

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才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导”要适度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5篇)[修改版]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5篇)[修改版]

第一篇: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一: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它和以教师为中心有很大的区别。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器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答,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是教和学的统一体。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人格,每一个学生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他们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及他们思维发展的程度。

学生只有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自主实践和探索。

首先,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给学生越多、讲解得越详细,学生就越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学生不是一个只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需要教师启迪。

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他们就会形成依赖心理,从而不愿意动脑筋,不愿意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提高。

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很多知识并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通过自学来解决,教师详细的讲解,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知道结论,而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能够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现代教学的目标之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使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知实践多种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氛围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只有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坚持终身学习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这就要求现代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因此,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怎样获得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应该尽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会去学,才能使其终身受益。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关键。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我们就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从思想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被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课堂教学方式多是“满堂灌”,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目标就是单纯的使学生弄懂所学知识,完成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使学习自主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压制。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发展,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自己体验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及享受学习成功的快感,使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关键词:自主活动原则教师作用语文活动设计学生变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之一是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

因此,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以活动促发展,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活动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它强调:其一,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二,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其三,教学者要起到支架的作用;其四,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这里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为特征,以达成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下面,笔者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谈谈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努力遵循六个原则:1、实践性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2、自主性原则:活动中学习最突出的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因为活动区别于运动,它不是自发的,而是由主体心理成分参与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

3、生成性原则:活动的本身不是目的。

学生要在活动中达成三维目标,因此,活动中学习追求的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知识,生成方法,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4、生活性原则: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要贴近生活,体现一种知识的运用。

语文是母语的学习,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学习的空间几乎等于生活的外延。

5、层次性原则: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语文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要符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具有层次性。

6、学科性原则:活动理论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学科的特殊性。

语文学科中活动的开展,就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课堂中自主性学习论文

新课标课堂中自主性学习论文

新课标课堂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在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比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如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①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程是s千米;②用表格给出的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④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

(①②④均为教材例子)然后让学生反复比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唯一确定一个值。

再让学生自己举出函数的实例,辨别真假例子,抽象、概括出函数定义,至此学生能体会到函数“变”,但变化规律如何?教师要继续引导探究实际事例(如上例④),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①描点: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②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③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改变学习观念推动自主学习

改变学习观念推动自主学习

改变学习观念推动自主学习学习是人类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习观念对学习的态度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学习观念往往是被动的,以接受知识和应试为中心,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学习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学习观念、推动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要改变学习观念,就需要转变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和培养应试能力。

而现代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育机构应当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者也应积极倡导积极的学习态度,传递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只有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积极推动自主学习。

改变学习观念需要完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指学习所处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物质环境方面,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舒适的学习空间、先进的学习设施、丰富的学习资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社会环境方面,学生应该被激励去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教育机构、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探索和创造。

改变学习观念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和评价学习成果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性,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改变学习观念需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学习观念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和指导,而现在,随着自主学习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努力。

从转变教学观念角度谈自主性学习论文

从转变教学观念角度谈自主性学习论文

从转变教学观念的角度谈自主性学习【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引进自主性学习,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自主性小学语文转变观念一、转变教师的观念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

而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索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自主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语文自主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

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

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最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自主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4.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自主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5.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

“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理想中的“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应该是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策略性的反思和调控,最终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进而确定后续的学习任务。

国外有一个“自主学习”的模型:如此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学生则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并逐步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

(美·齐默曼《自我调节学习》)应该说,这种教学构想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也符合我们老一代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书教到不要教,改作文改到不要改”的美好愿景。

但是,如果原封不动地把它照搬照抄过来,在中国这块文化土壤上并不会结出硕果。

从新课程实施三年多来的教学实践看,对“自主学习”进行概念式图解的课例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时无明确具体的任务、无方法指导,听之任之;学生也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更不清楚要学到什么水平,学后无反馈,评价也不到位,使“自主”走进了“自流”的误区。

我们认为,在现今的条件下,把“自主学习”定位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似乎更加贴切,也更加符合教与学的实际。

这里的“主动学习”,其首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其次是学生学习时的独立性。

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愿学”、乐学;独立性则体现在学生“会学”、能学,并“相信自己能学好”。

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是要使学生从不愿学习到愿意学习,从不会学习到善于学习,从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到相信自己能学好。

从而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同步的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这个层面上促进课程改革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

使学生“愿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会学”的要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途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5篇)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5篇)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5篇)第一篇: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刘皓[摘要] 本文论述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形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服务自主习惯方法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十一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科技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能力,探索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路子,更成为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更能证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会自能读书的本领,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契机,促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生为学主人,教为学服务。

小树小的时候,常常需要人们的扶持,但其生长的过程却主要靠自己,没有人能代替它去生长。

“外因的力量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成为人们口中念念的标语。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

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论文

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论文

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论文一、自主性学习的概念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结果负责。

自主性学习依赖于学生内在的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意识。

自主性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是学习者不断探究、总结、创新、发展的能力,是发掘知识的能力,是自我发现知识的途径和手段。

二、自主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之一,是人类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而自主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1.帮助学生彻底理解语文知识自主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学习语文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自主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学习,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3.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三、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下面是一些实用的自主性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性学习。

1.设立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设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探索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看视频、阅读书籍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通过反思总结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3.互动交流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和同学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从中获得启示,互相促进。

4.提高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四、如何解决自主性学习中的问题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习瓶颈、学习焦虑等。

下面是一些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1.发现问题的原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应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去解决问题的表面。

自主性学习论文: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精神的培养

自主性学习论文: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精神的培养

自主性学习论文: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精神的培养摘要: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勇争先,就必须培养自主性学习精神,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改变“要我学”的学习态度,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和知识的内在魔力,去迎接和挑战这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物理、培养“若要问这世上哪里的人最聪明,那一定是中国人!”曾有位名人这样肯定过中国人的智力,可是在一些现实的冲击下却让我们怀疑这句话的可信程度。

“这是在讽刺我们吧”——有人甚至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我们的教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西方教育则相反,他们鼓动学生主动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探索其中的规律,掌握事物的原理,而不是一味的去灌输书本知识。

只有“会学”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

因此,改变传统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觉的去学习和探索知识,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什么是自主性学习精神自主性学习,是改变传统保守的教学方式,实现我们教学目的的教学途径;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兴趣的引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自主性学习,是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有效保障。

培养自主性学习精神的必要性:(一)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精神的培养,从理论方面来讲,这不是简单的追求人性的完善,而是从全面的角度考虑学生的个性价值,将教育使命放在一个至高层次的情况下履行的手段,它标志着我们教育改革研究的发展方向。

从实际情况角度来讲,传统的学习思想已经跟不上这个“落后就会挨打”的社会,只有自主积极的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做到“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以坚实的功底,做新时代的接班人[1]。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经过调查得出:将近77.3%的学生缺少预习的习惯,75.5%的学生缺乏制定学习目标的习惯,而超过90%的学生忽略和无视老师布置的课后思考题。

这些显眼的数据表明,大多数高中生的学习都比较被动,缺乏求知欲,对学习只是任务式的完成,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其中的知识。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精选14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篇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

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

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学生以前所接触的平面图形都能用直尺准确量出它的周长,而对测量闭合曲线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安排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论文转变教学观念引导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论文转变教学观念引导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转变教学观念引导自主学习恩平市海外联谊学校梁小霞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小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将带来深刻变革。

新教材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大力倡导自主学习,达到自主发展的过程。

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尽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由读、自学、圈点批画、讨论等。

学生完全投入读书实践中。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要通过下列四种形式来体现:读书:课堂上安排交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书。

要求学生读书时,圈点、划、批,教给方法后,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检查读书的效果。

思考:学生读书时,读思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针对问题,对文章的词、句、段、篇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正是学生通过自己思维,理解语言的过程,达到思有所悟的境界。

探讨: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在通过议论,让学生交流、探讨、改进,再尝试,再读书,从而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练习: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理解之后,课堂上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做,以巩固和扩大读书效果。

设计练习时,一时注意形式生动多样,避免千篇一律;二是涉及富有启发性避免死记硬背的题目;三是尽量包含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性质;四是改革证人方式,用讨论汇报评价方式。

探讨解题步骤,汇报解题成果,评价解题方法,变重评价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的探讨。

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改过去学生呆坐静听、老师写、学生抄,等待输灌,学生处于被动应付地位的做法。

彻底改变教学中出现的“牵引不出,干脆抄给”的倾向。

转变教师观念 自主学习

转变教师观念  自主学习

转变教师观念,重视教法和学法指导目前相当多的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靠老师的指令,别人的帮助,缺乏主动,懒于探究和思索,这主要是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所形成的惯性。

有些教师只注重所教学科,给学生“灌输”知识,只强调对语言的解释和反复操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知识面窄,主动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所学的知识也不能灵活运用,更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教学观一定要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让学习者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达到灵活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即学习者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

改变教学方法,要明白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才是终身受益的正确途径。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具备一种能力。

教师应当把学习者的注意力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创设条件、情景、合理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参与研究和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很难取得成功。

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运用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参与性、表现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喜欢英语科,喜欢英语教师、防止因教学方式简单、内容枯燥乏味、看不见学习的进步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英语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极易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畏学、厌学、弃学的心理。

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以及我国加入WTO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联系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英语的乐趣、意义和用途。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激发已形成的动机。

依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转变教学观念的角度谈自主性学习【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引进自主性学习,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自主性小学语文转变观念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

而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索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自主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语文自主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

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

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最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自主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
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4.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自主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5.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

②做好教学组织安排。

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

③加强教学评估。

6.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问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自主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转变学生的观念
自主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

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

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

在大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受教学进度的约束,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留给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思考的机会就更少了。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1)“双基”训练。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的,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

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

鼓励和指导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

(2)自发思考。

自学往往是由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

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见识,发展能力。

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此,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

(3)课堂提问。

提问时要注意学习的思路,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

正确流畅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当学生思路不畅时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

整体引导学生谈论交流,以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可进行回归课题提问,发散思维提问,以文悟道提问等,以便回到整体,获取对整篇课文全面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围绕这一程序进行疏导,课堂教学就会不仅思路清晰系统性强,而且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思维是自主性教学的核心因素,也是个性化的核心因素。

学习的个性化其实质就在于思维的个性化。

在自主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行动都应该有独立思维的积极参与。

不能只有看似热闹的活动却没有思维的碰撞与闪耀。

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背景、早期经验、阅读体验等都因生活环境和个人禀赋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个性,所以其思维便有着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而善于求异,有的学生思维沉稳而追求周密。

以作文教学为例,正是因为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才造就了学生表达方式的不同。

写同一个人,不同的学生由于观察角度和体验角度的不同,写作的角度也就不同,表达的感情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
己的语言去表达。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敢的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真情实感。

语文教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努力创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环境,学生才会真正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