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含答案)1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材料二: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作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依据材料一,写出会议上确定的指导方针。大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哪三条路线?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答案】(1)1978年12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看的指导方针;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2)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尊重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们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路的坚强决心。
(2)由材料二“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可知,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尊重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所以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点睛】
注意准确识记与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作为一个经济学研究者,我感到我们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大转折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次制度的更替,即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就是人民翻身了,当家作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了。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摘编自厉以宁《新中国成立60年的三次大转折》(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大转折”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2)你赞同材料中的“第一次大转折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次制度的更替,即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判断:不赞同
理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直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才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内容“第一次大转折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知,“第一次大转折”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大转折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次制度的更替,即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观点不正确,不赞同。因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直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才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
(2)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1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西部大开发战略。
(3)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符合题意,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建议,表述准确即可)
【解析】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它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意义是: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1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3) 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应该: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符合题意,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建议,表述准确即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民族大团结。新中国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材料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报道:“今天,首都人民白天的生活,比往常开始得更平。当晨雾还未消散时,街道上即出现了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鼓的人群,他们走过到处挂着和贴着‘庆祝普选’的标语的街道到选举站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普选”是为哪一重要会议做准备的?在这次会议上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