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配套课件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产生 (1)过地心并与地轴 垂直 的平面——赤道平面。 (2)地球 公转 轨道平面——黄道平面。 2.度数 目前是 23°26' ,等于回归线的度数。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地表接 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是有变化的,具体变化如下图所示。
2022年9月27日7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 征六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六号” A/B星和“试验十七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组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 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目标素养
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 培养地理实践力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结合黄赤交角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特点,培养综合 思维及地理实践力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 化图(图2),回答下列各题。
图1
图2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1)图1中M点的纬度和图2中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1月份
B.60°、7月份
高二地理人教版课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
侧视
北极俯视
南极俯视
北极星 地平线
思考
证明:在地球北半球上,求北极星的高度(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a
b
1、A点的北极星在a还是b位置?
3
2
A
4
1
L
O
b位置 2、证明∠1=∠2,即可证明北极星的高 度(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2=∠3 ∠3+∠4=90° ∠1+∠4=90° 则∠3=∠1 ∠2=∠1
根据等值线变动,确定地势的高低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小处(B),说明线速度较大,地势较高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大处(A),说明该地线速度较小,地势较低
小结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速 角速度 度 线速度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一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为15〫 /h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自转速度 思考:同一纬度海拔不同的地区自转速度有何差异?
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海拔高的地区线速度大
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海拔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线速度等值判读
根据等值线数值和排列规律,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
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自转线速度介于1 670~1 447 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 447 km/h的位于中纬度地区,介于0~837 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
当堂检测
下面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度上,据此回答5~6题。
5.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 )
A.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地球是怎样自转的)说课稿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地球自转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地球的基本概念、经纬度的划分等。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地球自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地球公转混淆;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理解不透;缺乏将地球自转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5.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参与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地球自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进行地理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地理现象。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b.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c.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c.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发现历程,以短文形式进行总结。
2.作业要求:
a.作业需独立完成,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b.练习题需详细解答,注重解题过程的表述。
c.短文要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句通顺。
3.作业评价:
a.教师批改作业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如农业、旅游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3.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丰富课堂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a.完成教材第10页的练习题1、2、3,巩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b.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自转②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③地球绕太阳公 转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若旅行者继续观察星空,会发现星空的天体围绕
北极星(D)
A.自西向东旋转 B.自南向北旋转 C.顺时针旋转 D.逆时针旋转
综合练习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km/h低空匀速飞行,且飞 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速度 1670km/h)。完成下面小题。
均为0
4.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 角速度相同,均为15°/h。
线速度
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 赤道最大,南、北两极点为0。
即学即练
下图为经纬网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图示半球为_北__半__球___,判断依据是什么?
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分别说明A、B、C、D四点的自转线速度 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及判断依据。 线速度:D>C>B>A。 判断依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角速度:B=C=D>A。 判断依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地的 自转角速度都是约每小时15度。
3.地球公转的速度
思考:春分点和秋分点把地球公转轨道 等分为两部分。通常年份,北半球夏半 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是186天, 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日 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 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附近,速度 较慢,公转时间长;而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 日点附近,速度较快,公转时间短,故北半球夏半年 比冬半年时间长。
3.该飞机可能位于哪一条纬线上空(D)A.30°N B.30°S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图像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和特点。
此外,我还会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奥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重视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思考。
紧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四季变换的原因是什么?”等,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
五、案例亮点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概念。
六、知识点梳理
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 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运动。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产生。
最后,我将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概念掌握不牢固,我将在下一节课中更多地运用图表和模型,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如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度,我将尝试采用更多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
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运动知识,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对自然环境和地球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较为困惑,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1)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0~837 km/h→高纬度
自转线速度 837~1 447 km/h→中纬度
1 447~1 670 km/h→低纬度
如图A、B两点位于中纬度。
注:60°纬线上的点的线速度为赤道上的一半。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3)判断地势高低
A2
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
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O
远日点
近日点
太阳 日地距离: 1. 521 亿km
角速度: 57′/d 线速度: 29. 3 km/s
近1远7 近快远慢
地球的公转
5. 速度
夏至
远日点 7月初
春分
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等面积定律)
近日点 1月初
冬至
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 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 的面积。
秋分
跟踪训练过关
如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
份。读图完成3~4题。
3.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位置和地 轴偏向,甲到乙位于地球公转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所用时间最少。A正确。
北极 上空
南极 上空
逆时针 顺时针
地球绕太阳 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
3. 周期
概念
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与某一 恒星连线的时间间隔
时间 365日6时9分10秒
性质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意义 天文观测
4. 轨道 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南北两极点角速度和
线速度均为 0、
|迁移应用|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 有美丽的街市。”图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 的星空图片。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1)照片中恒星视运动轨迹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地球自转运动。 (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摄影师连续拍摄的 时间为几个小时? 答案:3个多小时。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 时间长度略有差别。
名称
时间长度
太阳日
24时
参照物 太阳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遥远的恒星
(3)速度。 结合图示,总结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
类型 角速度 线速度
特点
除南北两极点外,均约为 15º/h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 赤道 最大
信息提取
推断结论
信息1
从北极上空 垂直俯视
信息2
近日点、远 日点
信息3 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轨道图,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应 该是逆时针方向转动
公转轨道上D点距离太阳最近,为近日点, 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公转轨道上B点 距离太阳最远,为远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 经过此点 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 近,公转速度最慢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推断结论
信息1
自转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不论经度、纬度、海拔 如何,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信息2 自转线速度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自转角速 信息3 地球同步卫星 度与地球相同;由于海拔高,地球同步卫星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确保作业质量。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分析,力求解决问题。
3.作业完成后,及时检查,确保书写规范,答案正确。
4.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享学习成果。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希望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球自转知识,为后续学习地球公转打下坚实基础。
2.练习题包括:
a.判断题:关于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速度、方向和周期等。
b.选择题:涉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间计算等。
c.计算题:计算地方时、区时。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给予正确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速度、方向和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间计算等知识点。
三、课堂讲解与讨论
1.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世界时区的划分等。
2.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四、巩固练习
1.设计地球自转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检验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点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的重要性,为学生后续学习地球公转打下基础。
4.实践应用,巩固知识: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练习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巩固所学。
5.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6.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在教学中,强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1. 理解并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包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3. 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如日出日落时间、节日庆祝时间的确定等。
4. 运用地球仪进行实地观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答案: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题型4:请列举三种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答案: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题型5:请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确定时区、地方时差、日出日落时间等。
- 视频: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直观展示地球运动过程。
- 在线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线工具,让学生实时观测地球运动。
- 地球仪:准备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 实地考察:安排户外实地考察,如观测站或天文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 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 组织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 地球公转观察:星座、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标注
5.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二【地理(人教版)】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教师用模型演示】角速度和线速度。
【布置课堂学习任务三】
概括地球上不同地点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三】
【教师概括】南北极点是不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零。其他地点角速度约15°/h,赤道上线速度约为1670km每小时,到60°纬线圈,线速度降为赤道的一半,约为837km每小时。
【教师用地球仪和台灯模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伴随公转,地球某条经线自转360度以后,由于此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个小角度,所以该经线还需继续旋转一个小角度,才能第二次正对太阳(也就是回到日地中心连线上),用时24小时。这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昼夜。
【提问】此时经线自转了360°多,所以不是真正的周期;我们还可以选一颗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因为遥远的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地球自转一周过程中的公转可以忽略,地球某条经线两次正对遥远的恒星,就是自转360°的时间,用时23小时56分4秒。
【学生绘图】三个视角的自转图。
【教师出示】兴隆观测站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提问】我们再来看这张星轨照片,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着北极星附近做圆周运动?这些恒星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因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恒星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8分钟
解释地球自转的两个周期的区别
【学生回答】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过渡】我们一同用地球仪演示了地球的自转,你能用示意图表达这一自转场景?
【布置课堂学习任务一】请大家动笔画出侧视图、北极俯视图、南极俯视图,用箭头代表自转方向。
【教师引导绘图】我们从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三个视角来绘图。画出一个圆圈和一条穿过圆心的直线代表地球和地轴,在上方加上自转箭头;北极俯视时,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圈是赤道,所有的纬线都是同心圆,我们可以画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在外围用逆时针的箭头代表自转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图与之相似。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1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探究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探究三: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学习效果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学习目标1.结合观测,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二、必备知识(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下面三幅图中的箭头指向)。
A B C4.自转周期5.自转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每时。
(2)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6.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提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易误提醒]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从教材图1.3中显示的信息去归纳总结即可。
(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提示:从教材图1.3中显示的信息去分析即可。
7.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4时。
(×)(3)地球上的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南北纬60°纬线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
(√)(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合作探究
1.从地球自转的速度,思考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 心与其他几个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有什么突出优势?
这里纬度低,自转线速度比较大,卫星初速度大,可以 增加载荷,节约燃料。
2.文昌还有哪些优势?
海运优势方便运输大型器材;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周边都是大海,人口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小;
3.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的共同区位优势有哪些?
(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2)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高 (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测控,地势高则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 (3)人烟稀少,保证安全,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知识连接
1.地球属于什么天体? 自然天体、 行星(自身不发光、围绕恒星旋转。)
2.地球怎样运动?
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一. 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叫地球自转。
Tip:地球的自转轴为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
➢ 分别从地球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航天场地建设和航天器发射。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 海洋人类活动少,安全性高。
6.交通因素。铁路、公路、航运发达的地方利于航天装备运输。 7.历史因素。航天发展早的城市和地区,经验丰富,基础雄厚。
合作探究
我国四大航天基地选址特征分析
材料一:甘肃酒泉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中心海 拔1000米,地势平坦,荒无人烟,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8.7°C,常年干燥少雨,多睛天,云量小,每 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材料二:山西太原 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尚岚县的高原地区, 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周围有等高高山线阻地隔形,图、缺数少字夏地季形图风影 响,年平均温度为4-10℃ ,气候干燥,晴天多。 材料三:四川西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海拔1500米,地 处大凉山腹地,地形隐蔽。常年平均气温17℃,是中国年气温年度化 最小的地区之一。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知道地球自转运动的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掌握地球自 转线速度在航天航空的应用; 2.知道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意义。
这是一张星轨照片,是拍摄团队将相机 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 数小时的曝光,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 1、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 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2、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 纬度有什么关系?
地球绕地轴旋转一周的时间 由于参照物的不同
太阳日 24小时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4、阅读P3第一自然段,说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1)怎么计算地球任一一点(除极点)的角速度?
角度÷时间=360°÷24h=15°/h
(2)怎么计算地球任一一点(除极点)的线速度? V=S÷T V=各纬线周长÷时间 纬线周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线速度由 赤道向两极递减。
B.位于南半球、中纬度C.位于东半球、南寒带
D.每年都有极昼极
夜现象2.“雪龙”号检修后航行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D
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
C 4、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A )
太阳中心与地心连线和地表的交点即为直射点
夏至日 6月22日
赤道 春分日 3月21日
赤道 秋分日 9月23日
冬至日 12月22日
P6活动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秋分
次年春分 赤道
(1)今天太阳直射哪里?
冬至
(2)今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往哪个方向移动?
(3)在图中标出远日点和近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用模型演示】角速度和线速度。
【布置课堂学习任务三】
概括地球上不同地点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三】
【教师概括】南北极点是不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零。其他地点角速度约15°/h,赤道上线速度约为1670km每小时,到60°纬线圈,线速度降为赤道的一半,约为837km每小时。
【学生绘图】三个视角的自转图。
【教师出示】兴隆观测站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提问】我们再来看这张星轨照片,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着北极星附近做圆周运动?这些恒星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因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恒星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8分钟
解释地球自转的两个周期的区别
【教师出示】美国圣马科发射场和法国库鲁发射场的位置图。
【布置课堂学习任务四】
(1)为何美国、法国在赤道附近建卫星发射场?
(2)中国在哪里发射能够获得更大的初速度?
(3)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射呢?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1分钟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了解了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旋转,我们还学会了用图示表达地球的自转;我们了解了以太阳和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可以得出自转的两个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还发现了地球自转的速度规律,极点的角速度为0,其他各处角速度相等,都是15度每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通过一些实例我们也能看出人类了解这些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规律发展生产生活,造福人类社会。
3.分析实例,尝试运用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教学难点:自转周期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引入
【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属于哪类天体?
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讲解】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教师出示图片】兴隆观测站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过渡】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着北极星附近做圆周运动?这与地球自转有关。我们怎么认识自转呢?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地球仪。
【概括】两个时间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得来的。
【提问】哪个是地球真正自转360度的周期?
【学生回答】恒星日
天文爱好者小明,今天晚上20点整用天王望远镜观察到了26光年外的织女星,所有设备都不动,明天晚上什么时间他还能再次看到织女星呢?
【学生回答】19点56分4秒时可以看到。
6分钟
认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学生回答】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过渡】我们一同用地球仪演示了动笔画出侧视图、北极俯视图、南极俯视图,用箭头代表自转方向。
【教师引导绘图】我们从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三个视角来绘图。画出一个圆圈和一条穿过圆心的直线代表地球和地轴,在上方加上自转箭头;北极俯视时,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圈是赤道,所有的纬线都是同心圆,我们可以画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在外围用逆时针的箭头代表自转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图与之相似。
【教师用地球仪和台灯模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伴随公转,地球某条经线自转360度以后,由于此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个小角度,所以该经线还需继续旋转一个小角度,才能第二次正对太阳(也就是回到日地中心连线上),用时24小时。这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昼夜。
【提问】此时经线自转了360°多,所以不是真正的周期;我们还可以选一颗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因为遥远的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地球自转一周过程中的公转可以忽略,地球某条经线两次正对遥远的恒星,就是自转360°的时间,用时23小时56分4秒。
8分钟
认识自转的方向
【提问】地球仪该如何摆放才最接近真实姿态?
【学生回答】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
【提问】地球如何自转?请让你手上的地球仪转动起来。
【教师演示】两种转法,请学生判断哪个对?
【学生判断】自西向东,第一种转法正确。
【教师演示】将转动的地球仪的北极、南极分别对准镜头。
【提问】从北极、南极上空看,分别是怎么转动的?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第一
课题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 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6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并绘制示意图,形成空间思维;
2.运用地球仪,探究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并概括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特征。
【过渡】地球转动一周需要多长时间?有人说24小时,有人说23小时56分4秒;哪个对呢?有同学说是把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其实这两个时间都是地球自转周期,但不是约等于的关系。
【讲解】地球在不断的自转,我们如何判断它自转了一周呢?我们需要先找参照物,找谁做参照物呢?大家首先想到了太阳,没错我们可以选太阳做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