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附属于课程)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db664b51e79b8969022685.png)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息检索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课程编码:学时数:28学时学分数:2学分《信息检索》说课大家好!我首先介绍一下《网络信息检索》课程的性质及其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网络信息检索》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开设的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唯一的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
作为一门公共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尤其是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服务。
我院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全国骨干高职院校,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是我院计算机类、电子类、工程类以及管理类等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各专业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检索技术,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具备信息分析、检索,信息获取、使用的能力,使之能在学习期间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独立地获取和运用文献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以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课程,其目的旨在增加学生信息意识,提高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检索能力,为其将来的从事的职业以及实现知识更新,为继续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理解信息资源类型及相关基础知识;2、懂得信息检索概念、原理及检索技术;3、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符的含义4、掌握检索语言、检索途径、检索字段等基本知识;5、熟悉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二)能力目标1、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全面、准确的查询网络信息资源;2、掌握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的各种检索方法,能按照检索要求独立地完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论文、标准、专利等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查询任务。
3、培养、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能力。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模板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4e90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c.png)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模板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模板引言:信息检索是当今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面对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如何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大纲模板,旨在帮助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提高其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检索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大纲模板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学会使用信息检索工具和资源;- 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2.1 课程内容2.1.1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信息检索的定义和分类-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信息检索的评价指标2.1.2 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的选择与优化- 检索策略的制定与调整- 检索结果的评估与过滤2.1.3 信息检索工具与资源-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学术搜索引擎的使用- 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2.1.4 信息检索的应用与发展- 信息检索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检索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 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趋势2.2 进度安排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分配,具体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1-2周: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3-4周: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 第5-6周:信息检索工具与资源- 第7-8周:信息检索的应用与发展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3.1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践: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信息检索工具和资源-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3.2 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和表现-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信息检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结语: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模板的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39fd126294dd88d1d26be6.png)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信息检索》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4132032(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retrieval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网络和计算机带给我们带来全球性的信息革命和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席卷全球的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信息利用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已成为科技人员科研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对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那些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重要资源。
信息检索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课.(五)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信息文献查找的基本知识和治学入门的必备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查找能力,掌握检索理论、检索语言、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策略、检索服务等知识,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所需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本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知识,特定的学科文献开发利用知识.(六)教学内容:信息检索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原理、方法及意义、检索语言、检索工具的编制与评价、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文摘、百科全书、年鉴、传记、字词典的特点,手工检索、网络检索的异同,中外著名的检索工具书、数据库的特点、使用范围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4 学时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本课通过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强调培养学生实际查找信息资源的能力,不要求硬背各种检索工具的具体细节,但要求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共性和个性,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实验及课堂讨论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最终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信息检索概论教学要点: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组织和构成,检索语言的分类。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2894e8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1.png)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文献检索学时范围:18实验学时:10总学分:课程性质:是培养学生信息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先修课程:《科学利用图书馆》公选课适用专业(方向):学院各专业责任单位:图书馆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性质:《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地位:该课程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起重要作用。
任务: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文献信息源的情况及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印刷型文献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熟知国内外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化检索系统,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信息,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该课程在技能上的目标:1.掌握信息资源检索的手段、类型及原理。
2.掌握文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
3.熟知国内外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化检索系统,掌握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和技术。
4.了解各种电子书及中外文网络数据库资源,掌握各种电子书及网络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
5.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或计算机数据库,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或数据库完成检索课题。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第1部分文献信息检索概论(1)主要教学内容:1)信息与信息检索的概念;2)信息检索的变革与意义;3)信息检索手段;4)信息检索类型;5)信息检索系统及原理。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及与信息有关的几个概念,了解信息检索的变革;掌握信息检索手段、类型、原理。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信息检索手段、类型、原理。
第2部分信息资源的概念、特性及类型(1)主要教学内容:1)信息资源的概念;2)信息资源的特性;3)信息资源的类型。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特性;掌握信息资源的类型和每种信息资源的特点。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cc1f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f.png)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信息检索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检索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够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
本课程将介绍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信息检索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工具;3.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5.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的定义和作用-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检索需求分析与信息检索模型- 信息需求的形成与分析- 信息检索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分类- 常用的信息检索模型及其特点3. 检索技术与检索工具- 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全文检索、关键词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 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搜索引擎、数据库检索工具等- 检索技术和工具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4. 检索评价与效果优化- 检索效果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检索相关性反馈和查询扩展技术- 检索结果的效果优化和排序算法5. 信息检索实践与案例分析- 实际案例中的信息检索问题- 实际案例的信息检索解决方案- 实际案例的信息检索效果评估和改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践演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信息检索的过程。
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和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4. 课堂演示:展示不同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和频率、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信息检索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小型的信息检索项目,并撰写相关的实验报告。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信息检索 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8705dad9b89680202d82536.png)
《信息检索》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目标:《信息检索》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关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讲授、讨论和上机实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利用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用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信息资源有良好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二、课程内容围绕信息素质标准的要求,本课程的内容包含四个层次: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利用;十二个知识模块: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源,搜索引擎,电子图书检索,期刊数据库检索,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案例分析,引文信息的检索与利用,数据与事实检索,学习、考试、留学信息检索与利用,企业与商业性信息检索与利用,学术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1章信息意识与信息素质培养1.1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1.2文献的类型1.3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意义1.4 信息素质培养第2章信息源2.1信息源分类2.2图书馆2.3网络信息源2.4开放存取2.5信息源使用经验与技巧第3章搜索引擎3.1搜索引擎的原理与分类3.2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3.3主要搜索引擎介绍3.4学术搜索引擎介绍第4章电子图书检索4.1电子图书概述4.2 中文电子图书4.3外文电子图书4.4其他常用电子图书简介第5章期刊数据库检索5.1常用中文期刊数据库5.2常用外文期刊库数据库5.3其他常用期刊数据库第6章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利用6.1专利及专利信息检索的意义6.2专利信息的基本知识6.3国内专利信息检索6.4国外专利信息检索6.5专利检索案例分析第7章信息检索案例分析7.1 概述7.2 信息检索常见问题7.3 信息检索案例分析第8章引文信息的检索与利用8.1 相关基础知识8.2 引文信息获取的目的8.3 引文信息获取的工具8.4 Web of Science的检索与利用第9章数据与事实检索9.1参考工具书9.2数据与事实数据库检索9.3法律类信息检索第10章学习、考试、留学信息检索与利用10.1学习考试类信息检索特点10.2课程信息检索与利用10.3考试竞赛信息的检索与利用10.4留学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第11章企业与商业性信息检索与利用11.1企业与商业信息选择的关键因素——真实性11.2企业信息检索的内容与途径11.3就业信息检索与利用11.4网络购物信息检索第12章学术信息检索与利用12.1学术信息的识别与选择12.2学术信息的阅读12.3学术信息分析12.4毕业论文(设计)与学术论文的信息检索12.5写作与学术规范12.6论文的收录、引用与发表三、学时安排四、教学与考核方式教学形式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6eb10603d8ce2f006623e9.png)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文献检索学时范围:18实验学时:10总学分:课程性质:是培养学生信息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先修课程:《科学利用图书馆》公选课适用专业(方向):学院各专业责任单位:图书馆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性质:《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地位:该课程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起重要作用。
任务: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文献信息源的情况及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印刷型文献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熟知国内外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化检索系统,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信息,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该课程在技能上的目标:1.掌握信息资源检索的手段、类型及原理。
2.掌握文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
3.熟知国内外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化检索系统,掌握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和技术。
4.了解各种电子书及中外文网络数据库资源,掌握各种电子书及网络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
5.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或计算机数据库,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或数据库完成检索课题。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第1部分文献信息检索概论(1)主要教学内容:1)信息与信息检索的概念;2)信息检索的变革与意义;3)信息检索手段;4)信息检索类型;5)信息检索系统及原理。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及与信息有关的几个概念,了解信息检索的变革;掌握信息检索手段、类型、原理。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信息检索手段、类型、原理。
第2部分信息资源的概念、特性及类型(1)主要教学内容:1)信息资源的概念;2)信息资源的特性;3)信息资源的类型。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特性;掌握信息资源的类型和每种信息资源的特点。
《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3111d849649b6648d747b9.png)
《医学信息检索A》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72008课程名称:医学信息检索A英文名称:Med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开课学期:8学时/学分:100/6(其中实验学时:52)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选用教材:1.李站兵:《医药信息检索》,吉林科技出版社,2006年2月2.焦玉英:《信息检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主要参考书:1.董惠:《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2.方平:《医学文献信息检索》,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3.徐一新:《Internet新进展及医学信息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执笔人:于双成张云秋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医学信息检索是一门以文献信息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获取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能力的方法学课程。
是医药信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使学生在了解文献学基本知识、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基础上,熟悉并掌握各种医学及相关学科专业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编排特点和检索方法,以及对各种检索系统的筛选与评价,尤其是网上医学信息的分布、鉴别及查找方法。
为其从事情报服务工作、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与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 熟悉文献信息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功能及分布规律。
重点是基本概念的辨析,不同文献级别演化的历程、本质、意义,以及与医学研究的关系;2.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检索技术、评价标准体系;3. 掌握常用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的结构和检索方法,熟悉网上医学信息的特点、鉴别及获取的方法和技巧;4. 通过文献信息的查找、筛选、鉴别、利用过程,体会蕴含其中的信息智慧之涵义以及作为科学素养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素质的重要意义;5. 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文献检索与信息利用、检索技能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凸现提升学生信息素质之目的;6. 重点内容课堂讲授,部分章节由学生自学。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1)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1)](https://img.taocdn.com/s3/m/ed1c32b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9.png)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1)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检索基础- 信息检索概念和发展史- 信息检索体系结构和要素- 信息检索模型和方法- 信息检索性能评估2. 信息资源与检索工具- 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信息资源获取和组织- 常见的检索工具和软件- 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3. 信息检索技巧和策略- 信息检索的一般性方法和思路- 检索式的编制和优化- 关键词和检索词的选择- 检索技巧和检索策略4. 信息检索实践- 信息需求分析与制定检索计划- 实际检索操作和结果分析- 检索记录和反思总结- 检索报告和反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主讲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了解更深入的信息检索领域。
2. 讨论法:教师引领或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和总结课上的任务和问题,进行问题解决和分享经验。
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检索技能和策略。
四、教材:主要教材:《信息检索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信息检索与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检索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检索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五、考核方式:1. 平时考核:考核学生的听课情况,课堂表现和笔记,出勤率不得低于80%。
2. 作业考核:作业根据课堂要求完成,作业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包含选择题和简答题,占总成绩的70%。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走访和课程评估,收集学生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发现问题和不足,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2629a2958fb770bf78a553c.png)
教学目的:本课程将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以研究课题为例,介绍书目信息、索引信息、文摘信息、全文信息、事实信息、术语信息、数值信息、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检索系统的内容、特点与使用方法,做到能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独立获取学习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以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第一章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及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课时:第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内涵一、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概念与特征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的概念;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的内容特征、传递特征和价值特征;二、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功能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的社会功能和功能特点;第二节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交流一、信息交流要素、信息交流功能信息交流含义;信息交流四个基本要素;人文社科信息交流的增值功能和社会功能;二、信息交流形式人文社会科学的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第三节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及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系统一、信息源界说及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结构信息源与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的内容与含义;人文社科文献信息源的表现形式:信息出版形式、信息载体形式、信息加工形式;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人文社科文献信息源主要组成部分:印刷型文献信息源和数字型文献信息源;三、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信息源人文社科相关信息源:人物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机构信息源、动态信息源;第四节人图特色资源介绍人大文库、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清代~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图书资源库(1912~1949)、民国时期期刊资源库(1912~1949)、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2004.6~今)等基本概念: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交流信源信宿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信息源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印刷型文献信息源数字型文献信息源人物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机构信息源动态信息源思考题:1.怎样认识信息概念?2.各学科领域的信息具有哪些特征?3.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具有哪些特征?4.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的社会功能集中表现哪几方面?5.信息交流包括哪些基本要素?6.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交流功能表现在哪两方面?7.人文社科信息源主要包括哪两种类型?8.人文社科文献信息源有哪三种划分形式?每一种形式包括哪些内容?9.人文社科数字型文献资源有何类型?10.人文社科相关信息源包括哪些类型?有何特征?第二章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课时:第2-3周,共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检索概述一、信息检索界说信息检索含义与信息检索原理二、信息检索类型信息检索两种主要划分方式:按信息内容划分,按信息组织方式与获取方式划分;三、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信息素质的两个核心能力;信息素质的培养;第二节信息检索语言一、检索语言界说检索语言的内容;检索语言基本原理;二、信息检索语言类型信息检索的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语言、自然语言;第三节信息检索途径与方法一、信息检索途径8种常用的信息检索途径;二、信息检索技术与信息检索方法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间接检索法、交替检索法、追溯检索法;第四节信息检索步骤一、信息检索的步骤:分析课题、选取检索词及编制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或数据库、确定检索策略、获取原文。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V1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V1](https://img.taocdn.com/s3/m/4d3e2d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4.png)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V1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1.2 课程学分:3学分1.3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1.4 课程简介: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包括信息检索系统的组成、全文检索、信息检索评价等。
同时,也会涉及到信息检索技术与搜索引擎的研究及发展。
二、课程内容2.1 信息检索基础2.1.1 信息检索的概念及基本原理2.1.2 信息检索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1.3 文本检索基础:语法、语义、索引等2.2 检索模型2.2.1 检索模型的概念及常用模型介绍2.2.2 常见评价指标及其评分方法2.2.3 检索效果分析方法2.3 全文检索系统2.3.1 全文检索的定义2.3.2 全文检索系统架构设计2.3.3 索引策略及搜索算法2.4 广义模型引论2.4.1 广义模型的定义及各模型介绍2.4.2 排序方法及局限性2.5 新兴技术2.5.1 面向对象的信息检索技术2.5.2 知识管理和信息检索2.5.3 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发展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3.2 综合讲解演示3.3 讨论交流3.4 实践操作3.5 实际案例分析四、课程评估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及小项目成绩4.2 期末成绩:包括闭卷考试成绩五、教材与参考书籍5.1 教材:《信息检索导论》作者:斯蒂文斯 (J. B. Stewens)5.2 参考书籍:《搜索引擎之美:网站搜索优化、网站代理和搜索引擎应用开发》作者:Wang Dong(王东)信息检索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是通过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查找、检索和筛选的一种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原理、常用模型、评价指标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将了解到新兴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该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授课、综合讲解演示、讨论交流等方式。
《信息检索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综合实习》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75421cc281e53a5802ff23.png)
《信息检索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72027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综合实习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学时/学分:20/1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指导教材及参考书:
1.指导教材
张云秋、李玉玲:《信息检索实习指导》,吉林大学校内讲义,2006年
2.参考书
李站兵主编:《医药信息检索》,吉林科技出版社,2006年2月
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网络数据库资源等
执笔人:于双成张云秋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选择研究问题、制定检索方案到实际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对比,形成综合实践报告的全过程。
在综合运用主题标引、情报检索、信息服务与用户、情报分析与预测、科技论文写作等多门课程所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横向联系与综合运用中内化形成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进一步掌握各种印刷型及机读型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的结构、原理,强化检索技术和技巧以及科学制定检索策略的方法。
2.掌握课题检索的整个流程,体会蕴涵其中的信息智慧之含义。
3.对整个过程及其结果做适当的理论分析和解释说明,完成综合实习报告。
注:根据学科发展和实际情况,对内容及时间安排做适当调整。
五、考核方式:
(1)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提交综合性实验报告。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及出勤情况评定成绩。
信息检索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fd462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5.png)
信息检索教学⼤纲《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纲课程名称:信息检索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考查适⽤对象:全⽇制本科适⽤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 24 学时⼀、课程教学⽬的《信息检索》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考查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信息意识、学习利⽤信息检索⼯具、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同时为后续毕业设计、⼯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步加深学⽣对信息检索⽅法、检索⼯具以及数据库资源的掌握,培养学⽣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动⼿能⼒。
⼆、课程教学要求在计算机知识、管理学的基础上增强学⽣信息意识,培养学⽣的信息素质,使学⽣在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的同时,掌握检索本专业信息以及古今中外的信息的技能,尤其是计算机检索数字化信息的能⼒,以达到培养学⽣的⾃学能⼒、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同时进⼀步开拓学⽣的创新能⼒,并为学⽣以后毕业论⽂的写作检索相关信息打下良好基础.三、先修课程计算机⽹络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信息检索⽅法和分析步骤、搜索引擎及⽹络信息检索、图书信息检索、期刊信息检索、特殊⽂献检索及检索效率。
本课程教学的难点:信息检索⽅法和分析步骤、搜索引擎及⽹络信息检索、特殊⽂献检索及检索效率。
五、课程教学⽅法(或⼿段)本课程采⽤讲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式进⾏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检索(4学时)1.教学内容(1)信息的基本概念和问题;(2)信息检索及利⽤的意义;(3) 信息检索⼯具及其选择原则;(4)信息检索⽅法及途径;(5)信息检索和分析步骤。
2.重、难点提⽰(1) 重点是信息检索⼯具及其选择原则、信息检索⽅法及途径、检索式的拟定、信息检索和分析步骤。
(2) 难点是信息检索⼯具及其选择原则、信息检索⽅法及途径、检索式的拟定。
(⼆)信息检索语⾔(6学时)1.教学内容(1)信息检索语⾔概述;(2)信息检索语⾔的类型;(2)⽹络环境下检索语⾔的规范和发展趋势;(3)检索词。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4c76b9c77da26925c5b094.png)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时:3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6 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掌握通过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利用我院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用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信息资源有良好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科学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部分信息素质基础1.教学内容(1) 信息素质概论(2) 信息及其相关概念(3) 信息源的类型(4) 十大信息源(5) 信息寻找和信息空间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素质的定义、信息素质的内部结构;熟悉:信息源的类型;了解:因特网、传统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源。
3.重点、难点信息和知识的关系,信息源的类型的划分。
第二部分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1.教学内容(1)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2) 检索系统(3) 检索语言(4) 计算机检索技术(5) 信息检索的基本步骤(6) 信息检索评价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检索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各种检索语言、计算机检索技术;熟悉:WEB资源检索系统的实现机理、检索结果的相关度;了解: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检索语言的概念。
3.重点、难点本部分重难点是学会使用常用的计算机检索技术,如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邻近检索、字段限定检索技术。
第三部分中文图书期刊数据库1.教学内容(1) 书刊目录检索系统(2)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3) 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4) “万方”数字化期刊(5)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6) 电子图书系统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维普中文科技期刊、CNKI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数据库的检索原理,基本检索、主题词检索及辅助检索等功能,能运用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中文全文数据库的自然语言检索方法,能运用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下载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检索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附属于课程)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
课程编号:
面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
课程总学时:_ 48 _;讲授学时__ 32 _;实验学时_16 _;
课程学分:_ 2_;
本大纲主撰人:张玉林(Tel:83794849 ,E-mail:zhangyL@)
一、实验作用和目的
本课程实验是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创新研究做必要的准备。
二、实验内容、组织与实验学时
设计题分为二大组,每大组包含5-6个具体问题或算法,如下表所示。
其中:(1)-(9)小题结合布置的简单检索企业进行;第(10)小题是综合运用题,教师可根据授课学生的专业情况、当前专业的研究热点或社会热点问题,确定多个不同的主题,供学生选做;学生也可自主选择主题完成,但这类自选题需经任课教师的确认。
课堂安排的总上机时间16学时,还需要同学花费相当的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实验。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所有的实验作业。
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时间多少,自主进行文献的进一步检索。
3)课内实验原则上要在实验室内进行。
4)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条例和安全规范,进行安全操作。
四、设备与器材配置
联网的微机一台。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不安排专门考试,课程实验成绩以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交流等情况评定。
总分为100分,具体分配如下:(1)任务完成情况:60分;(3)学习态度:20分;(4)交流等的表现:20分。
最终每位学生的课程实验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张厚生主编。
信息检索。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教材)
[2]叶继元编著。
信息检索导论。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焦玉英编著。
信息检索进展。
科学出版社,2003
[4]王晓玲等编著。
网络时代的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