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_朱耀先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翻译是指译者准确通顺地再现原语。

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翻译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从不同方面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论述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影响一、中西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中西文化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都曾创造过辉煌。

一般而言,西方文化至少包含着三种传统,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罗马的,还有一种是基督教的。

中国文化也具有许多不同的源流传统,但是各种异质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面前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排拒,从而使儒家文化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唯我独尊的纯粹性。

在这样迥然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的基调影响下,中西方文化在精神、人性论、文化的自我更新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二、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尊贵”与“敬意”。

在西方文化中虽然我们也能见到诸如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上让明星们走过红地毯铺就的星光大道以象征他们的荣耀。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的“红”,则更多的象征“邪恶的美”、“诱惑”等,我们可以留意到西方以淫乐为目的的活动场所多用红色灯饰点缀。

所以,在翻译如“a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这样的句子时,我们就应考虑到它的文化背景翻译为“花街柳巷”则更为贴切。

从艺术角度上看,中国的国画大开大阖,泼墨写意,气势如虹;西方油画讲究的却是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

写意和写实的不同风格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个性:情感和理智。

对于这一类内涵不同的同一事物, 译者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三、从称谓上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国家的孩子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不称作“grandpa 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没教养而西方人却觉得亲切得体。

“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布朗”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

此外,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尊称, 谦称词,如“××君、×老”以及“寡人、鄙人”等等。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直截了当与含蓄委婉:西方文化表达方式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而中国文化则表达方式较为 含蓄委婉,强调言不尽意、点到为止。
语言习惯的差异
表达方式:中文表 达委婉含蓄,英文 表达直接明了
句子结构:中文句 子结构灵活多变, 英文句子结构相对 固定
词汇含义:某些词 汇在中文和英文中 具有不同的文化含 义和情感色彩
效果。
注意事项:在运 用增词和减词技 巧时,需要注意 保持原文的语义 和风格,避免过 度改写或扭曲原
文的含义。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案例分析:红 楼梦的英译本 中,对贾宝玉、 林黛玉等人物 名称的翻译处

案例分析:唐 诗《静夜思》 中“床前明月 光”的英译版
本对比分析
案例分析:西 方文学作品中 对于中国文化 的引用与翻译
直译与意译
直译:保留原 文形式和语言
的翻译方式
意译:注重原 文意义的传达, 不拘泥于原文 形式的翻译方

优缺点:直译 能保留原作风 格,但有时可 能造成理解困 难;意译更易 于理解,但可 能失去原作特

适用范围:直 译适用于形式 和语言比较简 单的翻译,而 意译则更适用 于文学和具有 文化特色的文
适用场景:归化适用于翻译中需要强调原文意义和风格的场合,而异化适 用于需要保留原文文化和语言特色的场合。
优缺点:归化可以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但可能会失去原文的文化特色; 异化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但可能会增加读者的理解难度。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强 调忠实于原文 的词汇和句法 结构,力求将 原文的语义内 容和风格准确 地传达给读者
单击添加标题
翻译中的文化差 异处理
中西文化差异下 的翻译策略与技 巧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而语言又是与文化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本文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时间观念、日常谈话、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来描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影响在语际转换中,翻译是我们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是一种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

但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认识。

英汉翻译中西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信仰差异西方文化传统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以整合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基督教文化,才能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

在宗教词汇方面,虽然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对应的词汇,但它们所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却不同。

例如,“龙”与“dragon”虽然本义相同,但其引申义和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则大相径庭。

在我国文化中,“龙”象征着“神圣、高贵吉祥”。

在一定意义上,“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

而英语中的“dragon”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象征着“怪物、魔鬼、凶残”。

因此,如果在翻译时遇到此类词汇就应该要注意,尽量避免造成误解。

二、历史文化差异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对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地壳变迁、民族迁徙、民族的征服与同化和民族之间的战争。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

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四百多年,英语习语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一入乡随俗;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一一伟业非一日之功;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Abstract: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Since our world is becoming smaller, those cultures are being globalized.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a language is the reflection of a country’s national consciousn es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us, cultural differenc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translating.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in language, one can not translate it well. This is the so called”Learning a language is a kind of learning the culture and habit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language is spoken.This research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There are seven kinds of influences analyzed in the research paper. They are custom, thinking method, religion, living circumstance, social courtesy, living habit, and terms of address. All of them conside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Or else, it may cause an unpleasant为“掌上明珠”。

浅议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议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议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

不同的文化之间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而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自然地表现为语言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对翻译过程造成一定得影响。

因而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对英语字面意义的理解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宗教信仰、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努力缩小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本文详述了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便翻译工作者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翻译实践。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而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外许多学者对翻译下过各种定义,但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作为翻译的目的与意义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然而,中西方文化之间由于存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人情风俗习惯甚至思维方式也迥然而异,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给翻译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英汉语言特点的差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属于拼音文字,一个单词可以由多个音节组成;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属于表意文字,每个字只有一个音节,并且汉字兼有四声变化。

另外,英语是一种综合型语言,英语单词本身有形态变化,比如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单复数。

英语重形合,句子结构主要靠语法手段来支撑橘子框架,句子主干突出,连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汉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语法关系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实现。

汉语重意合,主要靠逻辑关系来构造句子结构。

因此英译汉时,连词不必都翻译出来。

再如,汉语中的量词是英语中不存在的词类。

汉语中的量词分为两种,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修饰人或物的量,动量词修饰动作或行为的次数。

例如:“请你到1号房间来一下。

”英语的译文则只能是:“Please come to No.1Room.”2. 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由于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翻译者必须考虑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语言、价值观和习俗等方面,对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进行浅析。

首先,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显著的。

中文和英文在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注意这些差异。

例如,中文中表达对方姓氏时通常使用姓加前缀的方式,而在英文中则使用姓氏后方使用名字的方式。

另外,中文中的虚词使用频率较高,而英文中则更为简洁明了。

因此,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恰当的调整以保持意思的准确传达。

此外,中文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如成语、褒贬词等,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解释。

其次,中西文化差异也对价值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也会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体现。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差异,例如,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被重视,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更为突出。

这种差异会导致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当翻译一篇关于个人成功的西方文化文章时,翻译者可能需要对文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转化,以符合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再次,中西文化差异在习俗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西方在社会习俗、礼仪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长辈的地位较高,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的行为。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平等被强调,因此存在更为自由和开放的社交习俗。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差异,对文化背景的细微差别进行准确的翻译。

此外,不同的文化习俗也会影响翻译的目标受众,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翻译者需要在语言、价值观和习俗等方面注意这些差异,对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
1.文化差异影响语言表达方式: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传统习俗、社
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化背景和语境
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常用的成语、谚语,在翻译成西方语
言时可能需要使用类似的俚语或成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语言结构和语法的差异: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和语言结构上存在
明显差异。

中文中的主谓宾语结构相对固定,而西方语言中更注重主语和
动词的顺序。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语法和语言结构的调整,以
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的特点。

3.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

例如,一些中文短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但在西方文
化中可能没有类似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
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4.社会文化差异: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中的用词和表
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的尊称和称谓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常见,因此在翻译
过程中可能需要适当调整用词,以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习惯。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有深远影响,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
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翻译作为一门跨文化交流的艺术,必须面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挑战。

中西文化差异不仅从语言、文字、思维方式,还包含习惯、信仰、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这些差异在译者翻译时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结果和作用。

这篇文章将从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语言不同造成了翻译的难题。

中文属于表意文字,而西方语言大多为拼音或字母组成的书写文字,中文的语法与西文也有很大区别。

这使得译者翻译时需要考虑词汇的准确性、积极性、语法的合理性等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如何表达西方文化的思想及文化背景,以保证翻译的质量与准确性。

在翻译宗教、哲学或历史等涉及到文化差异较大的领域,更需要译者在精准传递信息的同时,保持原语的趣味和风格,以便读者理解和接受。

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文化差异中,文化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场景对于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词汇都有不同的规定和需求。

在中文中,对于亲属关系、礼节、敬语等有着相对固定的称谓和表述方式。

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称呼和表达方式则有着更多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这样的差异需要译者在翻译时了解并尽量保留原作者的表达方式与情感。

比如在翻译职业技术书籍时,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来翻译特定的用语和表述方式,以便读者理解和应用。

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异也表现出在思维方式上。

中方注重整体思路和归纳总结,西方注重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种差异需要注意,以免翻译的作品出现歧义或不适当的表述。

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准确表达原作者的意思,并合理地表述原作所呈现的思想或观点。

结语本文从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思维模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这些差异对于翻译质量来说非常重要。

在翻译中要尊重原著作者的用语和表达方式,结合受众文化的实情,寻找合适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同时保证所翻译的内容准确,让读者能够权衡各种观点,理解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样才能使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越来越频繁。

由于历史、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技巧与方法等方面。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国家则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宗教为主,同时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潮的影响。

思维方式:中国文化注重直觉、感性和整体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强调逻辑、理性和分析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翻译中,使得中文翻译成英文时,往往更加强调整体性和意群关系,而英文翻译成中文时,则更加注重句子的逻辑性和语法结构。

道德观念: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和社会的利益,重视忠诚、孝道和家族观念,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

这种道德观念的不同在翻译中可能会造成一些难点,比如在处理具有鲜明道德色彩的词汇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价值观。

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独特,如国画、书法、剪纸等,而西方文化艺术则以写实和形式美为主。

这种艺术风格的不同使得中西方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大相径庭,对翻译者来说,需要充分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艺术风格,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境。

习俗习惯:中西方在生活习惯、节日庆典等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过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时,讲究团圆和祭祖,而西方人则不过这些节日。

这些习俗习惯的不同在翻译中需要有所体现,并需要对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俗有所了解,以避免产生误解或冒犯。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翻译策略上,为了尽可能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翻译者需要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如增译、减译、改写等,以适应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翻译方法上,直译和意译是两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者:————————————————————————————————日期: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Abstract: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Since our world is becoming smaller, those cultures are being globalized.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a language is the reflection of a country’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us, cultural differenc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translating.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in language, one can not translate it well. This is the so called”Learning a language is a kind of learning the culture and habit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language is spoken.This research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There are seven kinds of influences analyzed in the research paper. They are custom, thinking method, religion, living circumstance, social courtesy, living habit, and terms of address. All of them conside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Or else, it may cause an unpleasant even a false translation. The last part of the research paper talks about some ways to deal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different cultures translation globalize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fluences seven kinds of influences ways to deal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1.习俗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每个人都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

论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

论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

论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本文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策略,有助于译者跨越文化障碍,更好地达到交流目的。

标签:文化差异翻译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何谓文化?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如何?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澄清的问题。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是人类在其历史经验中创造的观念和事物的总和。

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多样性,这便是文化差异的渊源。

翻译是语言化的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的。

一种语言的文字是语言符号,而附着于这种语言文字之上的非语言符号便是文化。

语言符号加非语言符号就等于文字加相应的文化。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翻译。

所以,要想搞好翻译,必须注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注意两种文化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帕默尔曾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

”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

汉语和英语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英汉文化的差异在各自语言的不同方面都有反映,对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均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不仅要考虑语言差异,还要考虑文化差异。

(一)词汇内涵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权势”的象征,中国人历来以龙的传人为骄傲,龙的形象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而在《圣经》中,则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为”the great dragon”。

再如“狗”在中国通常是一种“可恶、可卑”的贬义象征,汉语中有“走狗”“狗东西”“狗奴才”等词汇。

而“dog”在西方人的眼中却是可爱、讨人喜爱的宠物,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代表着“幸运、忠贞”。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这些差异涉及语言结构、修辞手法、隐喻、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方面。

首先,中西方语言结构上的差异会影响翻译的形式和风格。

中文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的语言,而英文则以句子为基本单位。

这导致中文翻译时需要将英文句子分解为较短的表达方式,或者将中文翻译为较长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此外,中文翻译中也需要注意英文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及不同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

其次,中西方修辞手法的差异也会对中文翻译产生影响。

中文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而西方修辞手法则更注重于逻辑推理和引申含义。

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修辞习惯,灵活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以保持原文的意义和节奏。

第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中的习俗、信仰、价值观等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方式有着明显的影响。

翻译时需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恰当的文化适应策略,以便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最后,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在翻译中体现出来。

不同文化对于个人与集体、权力与自由、人际关系等价值观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观众的期待,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观点和情感。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很大。

翻译人员需要关注语言结构、修辞手法、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并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流畅和文化适应性。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摘要:翻译不仅仅是词语上的逐字翻译,更应该包含了国家自身的文化,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又直接的作用于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本文以最为突出的中西文化差异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影响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过程,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张培基在1980 年曾这样给翻译下了一个定义:“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从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得知,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社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际、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的媒介。

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更是文化的移植,翻译离不开文化。

一、最为突出的中西文化差异(一)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有着不同的态度或表达方式。

比如,汉语中,“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草长莺飞;而“西风”则正好相反,有一种砭人肌骨的味道。

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便是例证。

然而英语的情况却与汉语不同。

我们会读到Samuel Bulter的“biting east winds”(刺骨东风);关于西风,则有John Masefield的“It’s a warm wind,the west wind,full of birds’cries.”(那是一种温暖的风,西风吹时,万鸟争鸣;) 。

两种风在两个语言中的味道截然相反。

这就是地域差异所造成的。

中国西部高山,东临大海,东风吹来,自然无比舒心,而来自西伯利亚的西风则刺人肌骨。

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所以寒冷;西风由大西洋吹来,温暖宜人。

因此,在翻译和地域文化相关的内容时,就应该对地域文化差异作注释,否则会造成困惑或误解。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_朱耀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_朱耀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朱耀先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拟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几个方面,就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

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

要对这些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翻译,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

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直译为Tung Shih imita tes Hsi 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

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译者没有交待清楚。

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Hsi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Tung Shih w as an ug 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 ay)(杨宪益译)。

这样,就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又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中国读者的心中是当然的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人,与“臭皮匠”有何联系,若采用直译的方法,很难传递句子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只有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原语言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

(1)浅论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摘要:受不同文化、价值观等影响,英汉语言的礼貌用语也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使学生了解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礼貌用语差异跨文化意识1引言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无疑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2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表现在不同场合,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的人会话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礼貌用语也有天壤之别。

下面主要从称呼语、称赞语、致谢、禁忌语与委婉语等方面来谈谈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

2.1称呼语不同的称呼语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取向、社会格局、人际关系等。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甲天下,一直遵循“上下有礼,长幼有序”称呼原则,称呼繁杂;而西方崇尚民主自由,称呼简单明了。

中国文化主张尊老讲辈分,各种称呼五花八门。

上辈直系亲属的称呼就有“舅舅”、“伯父”、“叔父”、“姨父”、“姑父”、“舅妈”、“姨妈”、“姑妈”等。

同辈中则有“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在英语国家中,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亲属的称谓比较笼统且简单,上一辈中只有“uncle”、“aunt”,在同辈中也只有一个“cou sin”。

晚辈和长辈之间、同辈之间都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甚至对父母也可直呼其名。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孩子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大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接叫上司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视作缺少家教、没有教养、不守规矩等。

在社会交往中,汉语称呼语可用两种表达式来概括:“姓氏+官衔或职务/先生/女士//小姐/老”和“老/小、+姓氏”,如“张局长”、“王先生”、“郑老”、“老陈”等。

漫谈文化因素与商标翻译

漫谈文化因素与商标翻译

Cultural Elements and Translation of Brands 作者: 朱耀先
作者机构: 河南行政学院科技文化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2
出版物刊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124页
主题词: 商标翻译;文化因素;策略
摘要::中外商标翻译除了遵循两种语言的翻译原则和规律外,还必须注重研究与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特别是译入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商标译名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和探讨一些中外知名商标翻译的主要策略和方法以及文化冲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而商标成功的翻译是与重视两种异质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分不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朱耀先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拟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几个方面,就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

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

要对这些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翻译,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

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直译为Tung Shih imita tes Hsi 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

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译者没有交待清楚。

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Hsi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Tung Shih w as an ug 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 ay)(杨宪益译)。

这样,就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又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中国读者的心中是当然的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人,与“臭皮匠”有何联系,若采用直译的方法,很难传递句子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只有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原语言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

故该句可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 bined equal Chukeh Lia ng the m aster mind”.再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诗词中有两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中的“舜尧”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两位贤明帝王,为人民所爱戴,代表圣贤。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容易懂,但对于英美读者来说,若采取音译,会使他们莫明其妙,因此必须增译注释。

即使那样,仍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显得累赘,同时也使诗句失去了“诗气”。

亚瑟·古柏在翻译该诗句时干脆用Sag e-Kings代替,将其妙译为:“Spring winds mov e willow w ands,in tens of millions:Six hundred million w e sha ll all be Sag e-Kings!”这样翻译既简单明了,音韵铿锵,又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翻译方法。

据说,有一次周总理陪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作了很多说明7也没能让外国客人弄懂故事内容。

此时,周总理提示翻译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的罗米欧和朱丽叶。

通过这一类比,外国客人马上明白了剧情的主题思想。

浙江兰溪一个济公纪念馆里介绍济公事迹的英译文,也是采用类比的方法。

中文为:“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苦人民爱戴”,其英译为“Jig ong,Robin Hood in China,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 r”.济公在译文中被比作英美文学中的罗宾汉,西方读者会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同时也就不难理解中国人民为何如此喜欢和爱戴济公了。

中国历史灿烂悠久,华夏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与此相联系,中国的历史成语典故俯拾即是,意蕴深厚,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亡羊补牢、塞翁失马、滥竽充数、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叶公好龙、夜郎自大、朝秦幕楚、毛遂自荐、班门弄斧、名落孙山、三顾茅庐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蜀中无大将,寥化作先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等,每一个历史典故和成语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

因此在翻译时,应在弄懂典故意蕴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中国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亦如此。

《圣经》中仅收入辞典的典故就达700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典故更是熠熠生辉,有些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就成了典故。

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登载这样一句话:“Many too k to gam bling and g ot in ov er their heads,bo rrowing from Shylocks to pay their debts。

”在这里,作者援引了莎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高利贷者Shy-lock(夏洛克)作为典故,来喻指那些债台高筑的赌徒不得不借高利贷还债。

在这句话中,Shy-lock不再是《威尼斯商人》剧中那个具体的“人”,而是泛指那些斤斤计较的高利贷者。

如果不了解这个典故就不可能很好地翻译。

又如:It w as a no ther one of tho se Catch-22situa tion,y ou’re dam ned if you do and you’re dam ned if you don’t。

此句中的“Catch-22”也是一个典故,它出自美国当代小说家海勒(Jo seph Heller)的小说《第22条军规》。

在这里如果直译为“第22条军规”则略显生硬。

如果意译为“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则易理解一些。

此外,像“paint the lily”(画蛇添足;多此一举),“m eet o ne’s Waterloo”(败走麦城;惨遭失败),“cut the Go rdian’s knot”(斩断死结;快刀斩乱麻)等等,都是西方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其中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要译好这些历史典故,也必须注意中西两种历史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否则,也会使汉语读者感到莫明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二、地域文化差异与翻译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为尊北为卑的传统,人们经常说“从南到北,南来北往,”“南”的方位在说法上常常置前。

而英语文化却恰恰相反,英美人从英语地域文化上来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自然是“from no rth to south”,“北屋”为“a room with a southern ex po sure”。

诸如“西北”、“西南”、“东北”、“东南”之类的方位词语,英语方位在说法上也和汉语文化相反,分别为“north-west”,“so uthw est”,“no rtheast”,“southeast”。

就“东风”与“east wind”而言,汉英两种文化里都有对应词语,所指词语意义相同,但内涵意义截然不同。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

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曾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8和坚定信念:O,wind,if Winter co mes,can Spring be fa 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翻译此诗时应对这一地域文化差异作一注释,否则会给缺乏英国地域文化知识的一些汉语读者造成困惑或误解。

不同民族在比喻和审美情趣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域文化差异。

有些事物在我为美,在彼为丑,反之在彼为美,在我为丑。

如“猫”与“cat”。

在中国文化里,“猫”的文化内涵一般指其可爱、精灵的特性,而在西方传说中,“cat”是魔鬼的化身,是中世纪巫婆的守护精灵。

因而“she is a cat”若直译成“她是只猫”可谓词不达意,貌合神离,其实它的真正内涵是“她是位包藏祸心的女人”。

又如“狗”与“dog”一词在东西方文化中就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欧美人爱狗如爱子,经常让它与人平起平坐,“狗”在西方被看作心爱的东西和人类忠实的朋友。

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驾崩后,其爱犬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与世长辞时,唯有他那忠实的狗跟着灵柩来到墓地。

因此英语里有“top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幸运儿)。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狗”是令人讨厌的东西,其形象是肮脏、龌龊的。

汉文化中带“狗”字的词语几乎都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东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等等。

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也存在着差异。

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

这就是文化的个性和差异。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具有老黄牛精神。

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家皆喜以牛自喻:南宋名臣李纲在《病牛》中,喻己为牛;鲁迅先生曾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明代名臣蒋冕年迈衣锦还乡后,皇上御诗相召,称其为“江南一老牛”,蒋冕也作诗谢辞:“老牛用力已多年,劲破皮穿只想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用苦加鞭”。

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牛耕为主,耕牛与农民朝夕相处,且勤劳忠厚,自然形成了中国人对牛的热爱和赞誉。

与中国不同,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牛则很少干活,因此马在英美文化中则是勤劳和吃苦耐劳的象征。

所以汉语说“力大如牛”,按照英语民族的喻体,英语则说“as stro ng as a ho rse”;汉语讲“老黄牛”、“像牛一样勤劳”,英语则说:“w o rk like a ho rse”;汉语讲“快乐得像只鸟”,英语则说“as happy as a cow”等等。

三、习俗文化差异与翻译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