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供运动康复及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九年一月

《儿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

总学时:18学时理论学时:10学时实践学时: 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儿科学是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纵向衔接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横向与康复评定学、运动训练学、作业治疗学、神经康复学、传统康复治疗学、康复技能强化训练等课程相互为用。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母乳喂养优点,掌握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使学生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为符合卫生部要求的合格医学生。

四、学时分配(理论)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程,成绩考核采取开卷考试方式,总分100分。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课堂出勤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10%。(二)随堂阶段性理论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三)见习成绩考核随堂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四)终结性开卷

理论考核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儿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二)参考书

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儿科的范围和任务。

2、重点讲解儿科的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儿科的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难点:各年龄期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述法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3、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

4、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

5、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6、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3、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4、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5、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述法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九节小儿腹泻病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

2、重点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3、介绍有关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5、一般介绍预防要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2、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3、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4、了解本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2、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难点:小儿腹泻的治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节支气管肺炎

【教学内容】

1、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2、讲解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3、重点讲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2、熟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2、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3、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难点: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多动症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多动症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

2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重点讲解多动症的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难点:多动症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二节孤独症

【教学内容】

2重点讲解独孤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重点讲解孤独症的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难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行为评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四节化脓性脑膜炎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介绍常见致病菌。

2、重点讲授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

3、重点讲授化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4、重点讲授化脑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脑脊液的鉴别诊断。

5、重点讲授抗生素治疗的用药原则、剂量、用法及疗程。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小儿化脑常见病原菌。

2、了解小儿化脑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3、掌握小儿化脑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

4、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5、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及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难点:化脑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六节脑性瘫痪

【教学内容】

2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难点: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八、见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二)见习内容

见习一、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光疗暖箱的使用和光疗的指征。

2、了解颅内出血的B超、CT、MRI表现。

3、了解呼吸机、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的原理和应用。

4、掌握新生儿分类。

5、掌握窒息复苏步骤和程序。

6、掌握黄疸的诊断步骤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7、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

【内容提要】

1、足月儿早产儿外观体查特点。

2、结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

3、黄疸的诊断步骤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4、结合黄疸患儿介绍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和光疗暖箱的使用

见习二、循环、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

(一)循环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体征查辅助检查特点

2、了解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3、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体格检查。

【内容提要】

1、心脏望触叩听检查和先心病心脏杂音特点

2、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二)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肾炎肾病血尿泌尿系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掌握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水肿特点

3、掌握治疗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的疗法

【内容提要】

1、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方法和分析

2、结合肾炎肾病患儿鉴别水肿

3、通过肾病综合征病例分析实验室检查学习糖激素的疗法

(三)成绩考核

儿科学针对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

(四)指导用书

1. 教科书

[1]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儿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参考书

[1] 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执笔人:董悦教研室:儿科学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

儿科学名词解释

发育: 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 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 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轻度脱水: 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 体液的减少 xx 脱水: 表示有5%-10%的体重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 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胎龄( gestational age,GA): 是从最后 1 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出生体重( birth weight ,BW): 指出生 1 小时内的体重 小于胎龄儿(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大于胎龄儿 ( 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高危儿( high risk infant):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呼吸暂停( apnea): 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新生儿贫血: 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 130g/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定义为新生儿贫血 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湿肺( wet lung): 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 TTN),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由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选择性易损区 ( selective vulnerbility) : 这种由于脑组织内在特性的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称选择性易损区生理性黄疸( physiologic jaundice):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为: 1. 一般情况良好 2. 足月儿生后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 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 周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 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 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 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儿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儿科护理学课程作业

儿科护理学课程作业

————————————————————————————————作者:————————————————————————————————日期:

《儿科护理学》课程作业3 分校名称:学生姓名:班级名称:学号:成绩:教师签名: 一、单项选择题:(2分/题,共40分) 1. 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病毒 B. 细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E. 衣原体 2. 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 A. 大叶性肺炎 B. 间质性肺炎 C. 支气管肺炎 D. 毛细支气管炎 E. 呼吸性毛细支气管炎 3. 重症肺炎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可发生() A. 代谢性碱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 4. 肺炎患儿并发急性肺水肿时,每次给予吸入乙醇湿化的氧气时间为() A. <20min B. 20-30min C. 30-40min D. 40-50min E. 50-60min 5. 婴儿的平均心率为每分钟() A. 80-90次 B. 90-100次 C. 100-110次 D. 110-130次 E. 140-160次 6. 目前认为先心病的病因环境因素中主要的是() A.宫内细菌感染 B.宫内病毒感染 C.宫内支原体感染 D.母亲妊娠毒血症

E.胎盘早剥 7. 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8. 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主要是因为这能使()A.心脑供血量增加 B.缓解漏斗部痉挛 C.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休息,缓解疲劳 E.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血量 9. 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病原体是() A.柯萨奇A型病毒 B.柯萨奇B型病毒 C.埃可病毒 D.腺病毒 E.流感病毒 10. 法洛四联症常见的并发症为() A.心力衰竭 B.肺炎 C.肺水肿 D.脑血栓 E.脑膜炎 11.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发生在哪种感染之后() A. 溶血性链球菌 B. 葡萄球菌 C. 支原体 D. 病毒 E. 原虫和寄生虫 12. 急性肾炎患者在病程早期突然发生惊厥,应考虑() A. 高热惊厥 B. 低钙惊厥 C. 低钠综合征 D. 高血压脑病 E. 低血糖症 13. 在静脉滴注硝普纳过程中,应随时监测() A. A.呼吸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自学内容】 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 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 (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 意义及年龄特点。 (3)前囟、头围、胸围、上臂围: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与年龄特点、临床意义。 (4)骨骼:详细讲解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1~9岁腕部骨化中心估算。 (5)牙齿:详细讲解出牙时间及顺序、2岁以内乳牙数目估算。 四、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五、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自学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体格发育检查方法。 【见习内容】 看录像、示教及实践,内容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的测量方法。

《儿科学》课程作业

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商洛函授站第四学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授课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儿科学》课程作业 一.单选: 1.我国围生期通常是指: A.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足28天 B.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足7天 C.胎龄满20周到出生后足7天 D.胎龄满20周到出生后足28天 2.患儿,女,1孩岁,夜间偶有多汗,查体:可见枕秃、方颅和肋外翻,血生化:钙磷乘积<35,碱性磷酸酶升高,最适当的诊断为: A.正常儿 B.佝偻病活动早期 C.佝偻病活动极期 D.佝偻恢复期 3.婴幼儿预防佝偻病给予维生素D制剂,其一般剂量是 A.每日400单位 B.每日1000单位 C.每日2000单位 D.每日3000单位 4.关于人乳成分正确的是 A.人乳含蛋白质多,尤其是酪蛋白明显高于牛乳 B.人乳虽不含脂肪酶,但因其脂肪颗粒细小,所以易消化吸收 C.人乳中乳糖含量较高,且主要以乙型乳糖为主 D.人乳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K 5.6个月婴儿,平素易惊多汗,近2天面部肌肉反复抽搐,突然出现双眼上窜,意识丧失,查体:前囟平,无脑膜刺激征,已测血钙为1.75mmol/L,下列哪项处置最正确: A.迅速推注甘露醇B.立即注射维生素D C.先用止痉剂,再用钙剂 D.立即用钙剂 6.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 A.面部-腹部-胸背-臀部-四肢 B.胸背-臀部-四肢-腹部-面部 C.腹部-胸背-臀部-四肢-面部 D.腹部-面部-胸背-臀部-四肢 7.配制含100kcal 热能100 ml牛奶中应加糖 A.2% B.6% C.8% D.10% E.12% 8.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突然窒息致死最可能的原因是: A.异物吸入 B.中毒性脑病 C.喉痉挛 D.手足抽动 E.颅内出血 9.佝偻病肋串珠的形成是由于: A.骨质疏松 B.肌肉牵拉 C.重力作用 D.骨样组织堆积 E.骨膜增厚 10.一Ⅲ0营养不良患儿,于凌晨3点护士发现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四肢冷,应首先考虑: A.心力衰竭 B.低钠血症 C.低钙血症 D.自发性低血糖症 E.继发感染 11.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早期临床表现是: A.面色苍白 B.精神萎糜 C.发育迟缓 D.食欲减退 E.体重不增或减轻 12.正常婴儿每日所需水量为

儿科学

第三单元儿童保健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订的免疫程序,可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一)小儿计划免疫种类 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简称百白破三联针),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五种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简称五苗防七病)。 根据流行地区和季节,或根据家长的意愿,有时也进行乙型脑炎疫苗(2岁左右初次接种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甲型肝炎疫苗、轮状病毒肠炎疫苗、肺炎疫苗等的接种。 注:1岁以内婴儿必须完成计划免疫的初种(基础免疫);1岁以后儿童必须完成计划免疫的复种(加强免疫)。 (二)计划免疫的接种程序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程序表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按接种时间排序

1个月乙肝疫苗(第2次) 2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1次) 3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2次)百白破(第1次) 4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第3次)百白破(第2次) 5个月百白破(第3次) 6个月乙肝疫苗(第3次) 8个月麻疹疫苗 1.5-2岁百白破(复种) 2岁乙脑疫苗* 3岁乙脑疫苗*(复种) 4岁脊髓灰质炎糖丸(复种) 6-7岁麻疹疫苗(复种),百白破(复种)乙脑疫苗*(复种)练习题: 1.不属于1岁以内婴儿计划免疫的是() A.脊髓灰质炎疫苗 B.肺炎链球菌疫苗 C.麻疹疫苗 D.百日咳疫苗 E.乙肝疫苗 答案:B 2.下列哪种方法是错误的() A.卡介苗皮内注射 B.脊髓灰质炎糖丸口服 C.麻疹疫苗皮下注射 D.百白破三联针皮下注射 E.乙肝疫苗皮内注射 答案:E A.乙肝疫苗 B.流感疫苗 C.麻疹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白、百、破疫苗 1.新生儿期接种的疫苗应是() 答案:A 2.生后2月时应接种的疫苗是() 答案:D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前言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 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 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 第四章临证概要 (6) 第一节诊法概要 (6) 第二节辩证概要 (6) 第三节治疗概要 (6)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一章肺系病证 (6) 第一节感冒 (6) 第三节咳嗽 (7) 第四节肺炎喘嗽 (7)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S》Course Syllabu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32学时) 周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公办/仁济)临床医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1)使学生掌握儿科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及喂养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和多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求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3)通过教师授课、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4)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独立于其它课程,同时部分章节内容与《内科学》病名相同,但是侧重于阐述该疾病在儿科的特殊情况。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及配套教材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百分制,成绩由实验成绩(20%)与卷面成绩(80)合成,60分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儿科病史采集、体检 腹泻病、液体疗法 肺炎 先心 肾炎、肾病 贫血 颅内感染 出疹性疾病(门诊)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一般介绍儿科学的特点、范围和任务。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三、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等。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 牙齿:萌牙时间、顺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一般介绍体格生长评价。 第三章儿童保健(自学)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重点讲解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不同性质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三)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不同性质不同程度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二)一般介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一般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一

儿科学作业2

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儿科学课程作业二(本科) 一、名词解释 1、脓气胸:脓气胸是脓胸(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类型,即在有化脓性感染的基础上脓腔内有气体,出现液平面,称为脓气胸。。 2、重症肺炎:重症肺炎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 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 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 3.难治性肾病:是指在足量激素治疗8至12周以上病情仍未缓解的肾病综合征,该病症经久不愈可诱发严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综合症等致命的并发症,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给病人造成巨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担,甚至威胁生命。 4.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mmunoglobulin A,IgA)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20%。从结构来看,IgA有单体、双体、三体及多聚体之分。 5.艾森曼格综合症: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 6.差异性青紫是动脉导管未闭病儿的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病儿出现左上肢有轻度紫青,右上肢正常,下半身青紫,即差异性紫绀。 7.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

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 8.等渗性脱水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基本上不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最初细胞内液并不向细胞外液间隙转移,以代偿细胞外液的减少,故细胞内液量并不发生变化。 9.生理性贫血: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加之婴儿生长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红细胞数降至×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10.髓外造血:在疾病或骨髓代偿功能不足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二、简答题 1.简述肺炎并心衰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答:1.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 2.心率突然加快,>180次/分 3.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甲微循环充盈时间延长。 4.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 5.肝脏迅速增大。 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 2.简述单纯性肾病及肾炎性肾病的鉴别。 答::①尿检查红细胞超过l0个/高倍视野(指两周三次尿沉渣检查);②反复出现高血压;③持续性氮质血症,排除血容量不足所

儿科学整理

儿科学整理 绪论 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受精卵形成——出生,40w。依赖于母体 新生儿期:脐带结扎——出生后28d。独立生存,调节、适应能力不完善;发病率、死亡率高 婴儿期:出生——1周岁之前。生长发育快速;营养需求相对高;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免疫功能不成熟 幼儿期:1岁——3岁。体格生长发育缓慢;智能发育迅速;食物性质的转换在此期;活动范围增大,意外伤害率高 学龄前期:3岁——6 or 7岁入小学前。认知、社会、情感发展更加迅速(好奇、模仿、好问) 学龄期:6 or 7岁——青春期前。除生殖系统外,各器官系统外形已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青春期:一般10——20岁。M:13、14——18、20;F:11、12——17、18。生殖系统快速发育并趋于成熟;体格生长再次加速,为第二次高峰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到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 体格生长: 体重:出生~3.3 kg, 1岁:10 kg(前3m体重增长=后9m体重增长) 1~6岁:年龄*2+8 7~12岁:(年龄*7-5)/2 身高:出生:50cm 第1年:+25cm 第2年:+10~12cm 2岁以后+5~7 cm/年 头围:出生:33~34 cm 前3m(+6 cm)=后9m(+6cm) 1岁:~46 cm 2岁:~48 cm (2岁以内头围的测量有意义)胸围:出生:~32 cm (略小于头围1~2 cm) 1岁——青春期:头围+年龄-1 cm (上臂围:(筛查1~5岁小孩营养状况)>13.5 cm良好,12.5~13.5中等,<12.5 cm 营养不良) 前xi闭合时间:6 m左右逐渐骨化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 (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甲低、生长激素缺乏,骨龄延后;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骨龄超前) 牙齿萌出:生后4~10 m——乳牙开始萌出 2.5岁——乳牙出齐 第一颗恒牙——6岁

中医儿科学

[分享]第七版教材<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精品推荐 上次看到雪菖蒲版主共享的标题为 <中医儿科学>病症分型治法方药总结表...期末复习绝佳资料! 看过之后发现和咱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很多东西都与现在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即第七版<中医儿科学> 封面 故本人特别赶制了此第七版<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 以便大家复习考试 其中的内容与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科书完全匹配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就是这本汪受传主编的第七版教材)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校儿科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病症的定义概念,病位,治法,分型,方药及其有关重点知识请大家放心使用 资料如下 此帖售价 6 学分,已有60 人购买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有小儿医的时期是:() A. 春秋战国至两汉 B. 秦至两汉 C. 隋唐 D. 唐朝 E. 宋朝 2. 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的医书是:() A. 《内经》 B. 《千金方》 C. 《颅囟经》 D.《小儿药证直诀》 E.《诸病源候论》 3.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小儿医是:() A. 巫方 B. 巢元方 C. 孙思邈 D. 钱乙 E. 扁鹊 4. 我国什么时候对小儿疾病的认识和防治已有医案记载:()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汉 D. 隋唐 E. 宋元 5. 相传我国第一部儿科著作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颅囟经》 D.《幼幼新书》 E.《小儿病源方论》 6. 我国最早专篇记载儿科理法方药的著作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颅囟经》 C. 《小儿用药本草》 D.《诸病源候论》 E.《备急千金要方》 7. 首创小儿五脏辨证法则,并对惊风和癫痫作出明确鉴别的医家是:() A. 万全 B. 陈飞霞 C. 王肯堂 D. 钱乙 E. 夏禹铸 8. 我国第一部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专著是:() A. 《小儿痘疹方论》 B.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C. 《小儿痘疹袖金方论》 D.《博集稀痘方论》 E.《幼幼新书》 9. 小儿痘疹用温补方药的创始人是:()

A. 钱乙 B. 董汲 C. 陈文中 D. 刘锡 E. 曾世荣 10. 汇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是:() A. 《幼幼新书》 B. 《活幼心书》 C. 《活幼心法》 D.《全幼心鉴》 E.《幼科发挥》 11. 明确指出新生儿脐风撮口与成人破伤风是同一种疾病的蓍作是:() A. 《幼幼新书》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活幼心书》 D.《小儿病源方论》 E.《幼科指南》 12.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起于:()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E. 清代 13. 《幼幼集成》的作者是:() A. 万全 B. 王肯堂 C. 夏禹铸 D. 陈飞霞 E. 沈金鳌 14.“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A.《脉经》 B.《诸病源候沦》 C.《颅囟经》 D.《温病条辨》 E.《山海经》 15. 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小儿则》 E.《温病条辨?解儿难》 16.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1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18. 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是()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曾世荣 E.张琰 (二)多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指的是:()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性质、目的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的教学口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八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结束后留相应的思考题。实习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 六、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成绩: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课间见习成绩:见习报告及见习病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目标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学的范圉、任务及发展。 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包括解剖、机能、病理、免疫、心理、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 目标要求: 1、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圉、上臂围、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异常情况的意义。 2、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教学内容: 1、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 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身高(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头围:岀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胸圉:出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上臂圉: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3、系统的生长发育:

儿科学课程期末试卷B卷(试卷及答案详解)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 期末考试试卷 □A卷■B卷 课程名称:_儿科学 __________ 课程代码:_MED130029___________ 开课院系:_儿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名:学号:专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A型题 1. Which is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dehydration of severe degree and moderate degree? A. poor skin resiliency B. orbit pitting C. oliguria or anuria D. metabolic acidosis E. peripheral circulatory failure 2. During fetal life, the earliest synthesized immunoglobin is: A.IgM B.IgD C.IgG D.IgA E.IgE 3.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 is the newborn whose birth weight is less than : A.2500g B.2000g C.1500g D.1000g E.800g 4. The ratio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n breastmilk is: A.1:2 B. 1.5:1 C.2:1 D. 1.2:1 E. 1.5:2 5. The range of serum natrium concentration in isonatremic dehydration should be: A.120~140mmol/L D. 130~160mmol/L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儿科学理论与实践

《中医儿科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1803 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36 开课部门:市中医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生 考核方式:撰写论文80%,平时成绩20% 预修课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主讲教师:虞坚尔等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资料: 1、汪受传.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 2、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掌握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厌食、胃炎、腹泻、肾炎、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川崎病、佝偻病等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

医诊治和研究进展,熟悉相关病种的西医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开阔学生思路,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病因与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2、小儿哮喘研究进展:发病机理,诊断标准,GINA方案,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3、小儿肺炎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分类,西医诊治常规,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4、小儿厌食研究进展: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5、小儿慢性胃炎研究进展:诊断标准,HP检测方法,三联疗法,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6、小儿腹泻研究进展:分类,发病机理,诊断标准,液体疗法,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7、小儿抽动症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8、小儿多动症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9、小儿肾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10、小儿性早熟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11、小儿川崎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12、小儿营养性疾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诊断,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m。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18岁)的儿童。研究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近年来儿科学完成了从单纯临床儿科到儿童医学(广义儿科学)的历史演变。儿童医学不再是以成人医学为主的医学架构中的一个小小的年龄分支,它是以生长发育为主线的生命过程的医学。 1国外儿科学专业新进展

上世纪医学领域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等高科技成果相继呈现,展示了人类科研思路的发展和方法学上的开拓进取,也预示新世纪儿科学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当前儿科学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也迎来了深化、提升、发展的大好局面。保障儿童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是全社会对儿科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儿科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学术取向。 新诊断技术的涌现 代组学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基础医学生物学科给医学诊断领域带来新的曙光。进入新世纪,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遗传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儿科领域疑难杂症的诊断更加深入,成为儿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学的整体复杂性以及基因构成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而对这些交互作用的理解已经不能单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转录组学水平去揭示。关注生物分子之间途径及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关系的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或整体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 biology),则通过研究DNA、RNA、蛋白质和代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各种生物信息,从全局反映遗传背景和所处环境对生物个体的作用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任务 儿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小儿是一个在解剖、生理等方面尚未成熟且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因此无论在疾病的发展,防治等方面,在各个不同年龄段都有其特点。儿科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个特点。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特点。通过儿科学逐渐培养掌握儿科的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医疗和科研打下基础。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 3.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5、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了解小儿保健原则,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 (二)技能目标 1掌握物理降温、氧气疗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及儿科病史的采集和体查。 2了解人工呼吸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用。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树立喜欢和爱护小儿的意识。 2、具有精益求精、珍惜生命的态度。 3、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行医准则。

儿科学名词解释

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体液的减少 中度脱水:表示有5%-10%的体重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佝偻病X线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mm);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胎龄(gestational age,GA):是从最后1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 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呼吸暂停(apnea):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新生儿贫血: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定义为新生儿贫血 假月经: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湿肺(wet lung):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TTN),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由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 选择性易损区(selective vulnerbility):这种由于脑组织内在特性的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称选择性易损区 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 jaundice):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为: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则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坏死,发生胆红素脑病 21-三体综合征:又称Down’s综合征,以前也称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在活产婴儿中发生率约1:600-1:1000,母亲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代谢产物而得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指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PPT版)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免疫缺陷病可为遗传性,即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出生后环境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如感染、营养紊乱和某些疾病状态所致,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联合免疫缺陷病(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CID):该组疾病中T和B细胞均有明显缺陷,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致死性感染,细胞免疫和抗体反应均缺陷,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尤以T细胞为著 结核菌素试验: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作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