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吉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吉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2023年∏月2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80号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吉林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条件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地震安全性评价包括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三条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由建设单位组织开展,并根据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并建立区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以下简称评价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相适应的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震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条件;(三)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关条件。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由符合条件的评价单位承担。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评价单位公示和信用监督机制,定期将符合条件的评价单位登记信息向社会公告,为相关单位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条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范围,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吉林省防震减灾条例》的规定执行。
其他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影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拟定具体目录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八条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逐步推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4篇)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一、引言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为了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结构、材料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它们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本文将介绍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构计算、抗震安全评定和报告编制。
1. 数据收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技术资料、结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等。
此外,还需收集地震活动的数据,如历史地震记录、地震烈度资料等。
2.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调查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进行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实地调查。
调查包括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和施工质量等进行检查,确定其现状和使用状况。
同时,需要对地基状况进行详细的观测和勘察,评估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3. 数据分析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地基条件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4. 结构计算根据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能,进行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是核心步骤,通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得出其抗震能力参数。
5. 抗震安全评定根据结构计算的结果,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可以分为几个等级,如A级表示抗震能力强,可以抵御大震;D级表示抗震能力弱,容易在震中受损。
6. 报告编制根据评定结果,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数据分析、结构计算、抗震安全评定等内容,还可以包括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步骤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详细步骤如下:1. 确定评价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可以选择一些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作为评价对象,也可以进行全面的评价工作。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范文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范文地震安全性评价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重要工作。
该评价工作不仅需要科学可靠的方法,还需要严密的程序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程序,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目标是确定被评估对象的地震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在确定评价目标时,首先要明确评价的对象,比如建筑物、基础设施或居民区域等。
然后,需要明确评价的内容,比如对结构强度、震害承受能力和抗震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收集相关资料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前,需要收集与被评估对象相关的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维护记录、抗震设施的设计与实施方案等。
此外,还需要收集相关地震灾害历史数据,如震级、震中距离、震源机制等信息。
三、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它反映了评价对象的地震风险程度。
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需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地震烈度、结构安全性能、震害影响范围等。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具备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四、实地调查与现场测试实地调查是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可以获取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实地调查的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形式、抗震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现场测试,如结构强度测试、设备运行状况测试等,以进一步了解被评估对象的地震安全性能。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估在收集完相关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以便得出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数值分析和模拟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和评估,判断被评估对象的地震安全性水平,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六、编制评价报告与推广应用完成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估后,需要编制评价报告,详细阐述评价工作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评价报告应具备清晰、准确和易于理解的特点,以便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场地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三条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和项目设计单位必须执行抗震设防要求。
第五条一般工业与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按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无需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设防要求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设防标准的建设工程或位于地震动参数值0.05g以上(含0.05g及其分界线外围8公里)地区的重要工程(具体项目见附录),其建设场地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第六条下列地区编制国土利用规划时,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区划工作:(一)位于地震动参数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二)地震研究程度较差的地区;(三)占地范围较大,跨越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开发区。
第七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按以下规定审定:(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跨省(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报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二)前一项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报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在审定过程中应当组织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委员会进行论证。
第八条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明确抗震设防要求及其依据。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范文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范文一、背景介绍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在地震预警、地震监测、地震预测等基础上,对建筑物、工程设施、城市规划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程序。
二、问题定义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对象。
可以根据评价的目标来划定范围和对象,例如评价一个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评价一个工程项目的地震灾害风险等。
三、数据收集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震信息、地震动记录、建筑物结构参数、地质情况、地理环境等。
收集数据的方式可以通过调查、测量、实地观察、文献研究等途径获取。
四、地震性能目标的确定地震性能目标是指建筑物或工程设施在地震发生时应达到的安全性要求。
通过研究地震破坏机理和地震工程经验,可以确定合理的地震性能目标,例如地震烈度下的可用性、避免破坏性倒塌等。
五、分析方法选择根据评价的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等。
选择分析方法时要考虑数据可靠性、计算复杂度、实际可操作性等因素。
六、地震动输入地震动输入是指将记录的地震动作用于评价对象上的过程。
根据现行的地震动规范,可以确定评价对象处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设计地震烈度等。
七、结构模型建立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可以是二维平面模型、三维实体模型等,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支座条件等因素。
八、分析计算在建立好结构模型后,进行相应的分析计算。
根据选择的分析方法,对结构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结果,如位移、应力、应变等。
九、结果分析对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地震性能目标,比较计算结果与目标要求的差距,判断评价对象在地震下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十、评价报告编制根据分析计算和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2篇)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建设单位提交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协助建设单位到市地震局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核手续市地震局提交《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程序图说明:一、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本市联系业务前须到市地震局进行资质验证和单项工程登记。
验证登记时须到窗口办领取《单项建设工程安评登记表》,同时需向市地震局提供下列资料各一份:1、中国地震局或者广东省地震局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复印件);2、单位法人委托书(原件);3、联系人上岗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原件);4、按要求填写的《单项建设工程安评登记表》。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验证登记手续完成后方可对已登记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应当编制该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送市地震局审查备案。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通过审查后,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及时协助建设单位到市地震局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核手续;同时还应向市地震局提交该工程的《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原件)一份。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2)地震安全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确保地震发生时各种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
下面将给出一个不包含分段语句的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程序。
1. 收集地震相关数据:收集过去地震的数据和统计信息,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
同时还需收集当地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相关信息。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评价提供基础。
2. 制定评价指标:根据地震数据和性质,制定一套合适的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应考虑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设施的连续性、地基稳定性等方面。
3. 评估建筑物抗震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这包括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参数、结构材料的性质、结构组件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使用专业软件和工具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承载能力。
地震安全评价工作程序
地震安全评价工作程序
一、地震安全评价:
是指在对具体建设工程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场环境、地震活动规律、现代地形变及应力场等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所需要采用的风险水平,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或设计所需要的一定概率水准下的地震动参数和相应的资料。
二、地震安全评价工作程序:
1、单位申请:申请单位到审批窗口提交申请资料(填写申请表)。
2、窗口审查:审批窗口审查提交资料,提供《建设项目抗震设
防要求审核登记表》。
3、受理、审批:对于相关资料提供齐全、《登记表》填写完整的申请单位,审批窗口立即受理,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4、批复:出具《重大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级告知书》。
三、地震安全评价工作要求:
1、地震安全性评价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质量。
2、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条件。
3、禁止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
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4、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应当编制该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5、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7.10.08•【字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85号]•【施行日期】1997.10.08•【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85号)《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业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李春亭一九九七年十月八日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工程建设的单位与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
市地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
第六条下列建设项目和地区,必须在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地震设防要求高于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的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二)位于地震烈度区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内的新建工程;(三)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地区;(四)占地范围较大,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和新建的经济开发区。
第七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格条件的评价单位承担,并签订书面合同。
第八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家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核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格证书,并应当在规定的评价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九条省外单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持有国家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核发的甲级资格证书,并按规定经省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或者工程所在市地的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进行验证登记。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3、联系人上岗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原件);
4、按要求填写的《单项建设工程安评登记表》。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验证登记手续完成后方可对已登记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应当编制该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送市地震局审查备案。
行业资料:________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价报告并协助建设单位到市地震局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核手续
市地震局
提交《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
程序图说明: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本市联系业务前须到市地震局进行资质验证和单项工程登记。验证登记时须到窗口办领取《单项建设工程安评登记表》,同时需向市地震局提供下列资料各一份:
1、中国地震局或者广东省地震局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复印件);
2、单位法人委托书(原件);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1.11.15•【文号】国务院令第323号•【施行日期】2002.01.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3号)现公布《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朱镕基二00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本条例的规定,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质量。
第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扶持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水平。
第二章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资质第六条国家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方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七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申请领取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一)有与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相适应的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震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条件。
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特定地震活动对建筑物、土地和人们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工作。
下面是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一个详细程序:1. 收集地震活动相关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关于地震活动的数据,包括历史地震记录、地震活动指标、地震断裂带等。
相关数据可以从地震观测站、地质学研究报告、地震灾害统计等渠道获得。
2. 评估地震场地条件:通过收集地震场地的地质结构和土壤类型等信息,评估地震场地的特点和地震作用的传递规律。
可以采用地震工程学中的地震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并绘制地震场地加速度响应谱图。
3. 分析建筑物结构和抗震设计:对于已经建造的建筑物,需要分析其结构和抗震设计情况。
如果有建筑设计文件,可以参考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如果没有设计文件,需要进行建筑物结构的勘察和测量,然后分析其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进行地震破坏模拟:基于收集的地震数据和建筑物结构信息,可以进行地震动力学数值模拟,模拟不同地震活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情况。
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例如OpenSees、ANSYS等。
5. 评估损失和风险:根据地震模拟结果,可以评估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
同时,还可以评估地震活动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交通、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破坏风险。
6. 制定防震策略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根据现有建筑物的情况,提出加固和改造建议。
同时,可以提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议,以提前预警并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
7. 宣传和教育:将评估结果和建议向公众宣传,提高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可以开展地震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地震安全意识。
8. 进行监测和评估:对于已经实施防震和改造措施的建筑物,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涉及地质学、地震学、建筑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准确、全面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模版(四篇)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模版一、概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建筑、结构、设备等工程进行地震性能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地震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等级。
本文将介绍一个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程序模板,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准备1. 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筑、结构或设备等对象。
2. 收集资料: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设计文件、施工记录、监测数据等资料。
三、评价指标选择1. 确定评价指标: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如最大加速度、位移、剪切力等。
2. 制定评价标准:根据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指标的合理范围和安全性等级。
四、地震性能分析1. 建模分析:使用相应的软件建立评价对象的数值模型,并进行地震动输入分析。
2. 分析结果处理: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和解读,得出评价对象的抗震能力、地震反应等信息。
五、评价结果与等级划定1. 结果评定:根据分析结果,对评价对象进行地震安全性评定,评估其地震抗灾能力。
2. 等级划分:根据评价标准,将评价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地震安全性等级。
六、评价报告编制1. 报告结构:编制评价报告,包括摘要、目录、引言、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结论等内容。
2. 报告格式: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写报告,确保内容准确、清晰。
七、评价结果应用与改进1. 应用方向: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防震措施和维修维护计划。
2. 改进建议:根据评价过程中的发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地震安全性。
八、工作总结与反馈1. 工作总结:对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
2. 反馈意见:将评价结果和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接受他们的反馈和评价。
九、工作管理与保障1. 人员组织:组织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背景和经验。
2. 保障措施: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设备和软件支持,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一个程序模板,具体的工作流程和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是对一个地区或者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所承受破坏程度的预测和评估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和建筑物抗震设防的合理设置。
下面我们将按照一般的程序来介绍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流程。
1. 收集背景资料:地震安全性评价开始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地震活动区的历史地震数据、地质构造特点、施工质量和抗震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资料的收集对于评价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2. 地震灾害场景模拟:根据收集到的地震数据和背景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场景模拟。
这一步骤通过使用地震动力学软件,模拟地震过程中的地震波传播和产生的地震灾害,并预测地震行为对建筑物的影响。
通常会考虑不同的地震烈度等级和地震方向等因素。
3. 结构动力性能分析:在地震灾害场景模拟完成后,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动力性能分析。
这一步骤主要是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地震响应、变形和破坏等方面。
通过动态响应分析,可以得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曲线和相应的抗震性能指标。
4. 评估和分类:根据建筑物的动力性能曲线和抗震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和分类。
一般可以根据现行的地震安全评价标准和规范,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如安全等级Ⅰ、安全等级Ⅱ、安全等级Ⅲ等。
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 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评估和分类的结果,对抗震设防不达标或存在缺陷的建筑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结构加固、材料更换或者整体抗震设防性能的提升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标准和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报告编制和评审:最后,将评估和改进措施的结果编制成报告,并进行内部和外部评审。
内部评审主要是对报告内容逻辑和技术规范的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外部评审则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对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检验。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经验,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场地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三条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和项目设计单位必须执行抗震设防要求。
第五条一般工业与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按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无需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设防要求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设防标准的建设工程或位于地震动参数值0.05g以上(含0.05g及其分界线外围8公里)地区的重要工程(具体项目见附录),其建设场地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第六条下列地区编制国土利用规划时,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区划工作:(一)位于地震动参数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二)地震研究程度较差的地区;(三)占地范围较大,跨越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开发区。
第七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按以下规定审定:(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跨省(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报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二)前一项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报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在审定过程中应当组织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委员会进行论证。
第八条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明确抗震设防要求及其依据。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检查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函[2003]2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检查工作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检查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函[2003]269号)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拟定于2003年第四季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地震安全性评价检查工作,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本次检查工作主要针对2002年1月1日以来开始立项、(预)可研、设计、施工的建设工程,主要检查内容有:(一)重大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及《陕西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对立项报告、(预)可研报告等进行审查,检查是否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使用对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或抽查,检查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抗震设计中的使用、落实情况。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质量保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17741-1999)及抗震设防要求审定制度的落实情况。
(四)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管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一般建设工程(特别是城市地区)的设计文件进行检查或抽查,检查是否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二、检查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二)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三)《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国地震局7号令)(四)《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8号令)(五)《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六)《陕西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省政府28号令)(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GB18306-2001)(八)《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17741-1999)三、检查方式此次地震安全性评价检查工作分两阶段进行。
2023年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2023年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一、目的和意义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对特定区域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和抗震能力进行定量评估的工作,其目的是为地震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二、工作准备1.组建评价工作小组:由地震科研机构、地震局、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局等相关单位聘请专业人员组成,确保评价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2.确定评价范围:根据地震风险等级划分,确定评价区域和关键区域,如城市中心区、地质灾害点等。
3.收集基础数据:获取相关数据,包括地质地貌、地下构造、地震记录、建筑物信息等,为评价工作提供基础。
三、方法和步骤1.地震危险性评估:通过收集历史地震事件数据、构造地质数据等,利用统计学和地震学方法,评估评价区域的地震危险性水平。
包括确定地震活动性质、区域地震活动密度、地震历史最大震级等。
2.建筑物抗震力评估:通过调查现有建筑物的设计标准、资料和抗震监测数据,结合现场勘察,对不同结构类型和地震烈度条件下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包括评估建筑物的设计抗震等级、结构整体稳定性、地基基础条件等。
3.震害脆弱性评估:通过调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年限、材料和结构类型等信息,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韧性、延性和耐震性能等指标,评估建筑物的震害脆弱性。
4.综合评价和分级划分:根据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建筑物抗震力评估的结果,结合震害脆弱性评估,综合评价评价区域的地震安全性水平。
根据评估结果,划分地震安全性等级,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5.编制评价报告:根据评价过程和结果,编制评价报告,包括评价的方法和步骤、评价结果和分析、关键问题和建议等。
四、工作实施1.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按照评价程序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准确性。
2.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评价结果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和核实。
3.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并在评价报告中进行说明。
4.评价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应急管理等提供参考。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范本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范本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指对建筑物、工程设施等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的工作。
通过评价工作,可以了解建筑物、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和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制定抗震强化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防范能力。
下面是一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程序范本,旨在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准备阶段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筑物、工程设施等对象。
2.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收集相关建造和设计文件、图纸、工程日志等资料。
3.编制评价方案:制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计划和方法。
4.配备评价人员:确定评价人员的组成和任务分工,并确保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二、现场调查阶段1.实地勘察:对需要评价的建筑物、工程设施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施工质量、材料使用情况、结构形式等。
2.数据采集:采集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相关基本参数,包括结构尺寸、材料性质、地基状况等。
3.检测测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相关测量,例如使用无损检测设备对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
4.记录整理: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建立评价档案。
三、动力学分析阶段1.选择合适的动力学分析方法:根据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特点和评价目标,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和结构响应分析方法。
2.建立数值模型:基于现场调查的数据和资料,建立建筑物、工程设施的数值模型,包括几何模型和材料参数。
3.进行动力学分析:对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地震动输入下的动力学响应分析,得到结构的响应参数。
4.分析结果评估:评估结构的动力性能,如周期、振型、塑性变形等,并与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对比。
四、安全性评价阶段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目标和评价对象,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如建筑物的位移、加速度响应等。
2.评价结构安全性:根据评价指标和分析结果,进行建筑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评价,判断其抗震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确定安全性等级:根据评价结果,将建筑物、工程设施划分为不同的安全性等级,如A级(安全)、B级(基本安全)、C级(注意)等。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内容简介
地震安评工作为了获得科学合理、安全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更好的服务于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评工作者技术人员,需开展如下工作:1、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分析:详尽搜集工作区域及近场区内的地震资料,资料涵盖所有历史记载和仪器记录的所有地震资料,搜集、分析、整理工作需要做到:资料完整,分析深入,总结科学。
给出科学合理的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活动性评价。
2、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调查与评价:技术人员需仔细调查工作区和近场区(场地周边至少25公里)范围的所有地震构造证据。
现场采集样品、拍摄地质剖面照片,为室内进一步分析提供一手资料。
绘制地震构造图。
给出科学合理的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调查与评价。
3、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和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技术人员需要开展专门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综合地震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调查与评价成果,进行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与分析。
每个场地需进行地质条件勘测,现场钻探,探明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现场岩土层剪切波速、纵波波速测试,采集现场试验数据,采取场地内不同深度的原状土样开展室内岩土动力性能参数测试,不论现场测试还是室内试验样品测试均需秉着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因为每个环节的结果都会对后续土层反应分析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操作。
确保每一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
针对每一个场地,技术人员需认真调查和评估场地是否存在地震地表破裂、砂土液化、软土震馅、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引发的潜在危险,给出科学合理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结果,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设建议。
5、场地土层对地震动影响分析。
运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与分析成果和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进行场地土层对地震动影响分析,最后以概率的形式给出场地不同超越概率的场地地面设计地震动参数供抗震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江苏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1997年修正)
江苏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199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7.12.15•【字号】•【施行日期】1997.12.2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江苏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1996年5月2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996年6月1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74号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5日发布的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38号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合理利用建设投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和实施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以地震观测资料和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等科研和技术工作为基础,对工程建设场地未来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及其不同风险水平所取概率、强度的预测和地震事件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影响程度及安全程度的评价。
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场址周围断层评价、地震小区划、场地震害预测等。
第四条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是全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有关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审定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及其结果(含以地震动参数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标准);核发承担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任务的许可证书和上岗证书,对省外单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任务进行验证;依法查处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市、县(市)地震工作机构根据规定的职责范围,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建设场地,按照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进行抗震设防,不另作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评估建筑物、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的抗震能力,帮助人们了解地震对这些结构的影响和潜在的损失。
下面是一个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程序。
一、确定评价对象在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
评价对象可以是建筑物、桥梁、道路、水库等各种类型的基础设施或者整个城市。
二、收集相关数据在评价对象确定之后,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建筑物或基础设施的结构和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使用年限等材料,以及市政相关部门的地质调查报告,地震历史记录,地震波资料等。
三、选择评估方法评估地震安全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推算方法、试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等。
四、进行场地勘察如果评价对象是建筑物或者基础设施,需要进行现场勘察。
通过勘察可以了解建筑物的结构情况、损伤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五、进行震源地震动参数计算根据地震史料和地震波资料,计算出评价对象所在位置的地震动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地震幅度、地震频率等。
六、进行结构分析和地震响应分析根据评价对象的结构和设计图纸,进行结构分析和地震响应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震能力。
七、评估地震安全性根据结构分析和地震响应分析的结果,进行地震安全性的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分为安全、较安全、中等安全、不安全等级。
八、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加强结构、改变设计方法、加装抗震设备等。
九、编制评价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和改进措施,编制评价报告。
该报告包括评估对象的基本信息、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改进措施等内容。
十、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估报告,向相关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议可能包括加强监管、改进建设标准、加大投资等。
十一、监督实施在提出意见和建议之后,需要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监督可以通过检查和评估来实施,确保相关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资料:________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程序
↓建设单位
提交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协助建设单位到市地震局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核手续
市地震局
提交《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
程序图说明: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本市联系业务前须到市地震局进行资质验证和单项工程登记。
验证登记时须到窗口办领取《单项建设工程安评登记表》,同时需向市地震局提供下列资料各一份:
1、中国地震局或者广东省地震局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复印件);
2、单位法人委托书(原件);
3、联系人上岗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原件);
4、按要求填写的《单项建设工程安评登记表》。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验证登记手续完成后方可对已登记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应当编制该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送市地震局审查备案。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通过审查后,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及时协助建设单位到市地震局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核手续;同时还应向市地震局提交该工程的《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原件)一份。
第 2 页共 8 页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农网改造结束后,随着电网的不断完善和壮大,对电力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防事故发生,如何稳定安全生产显得日益重要。
准确进行防范以最小的资本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是根本基础和根本保障。
如何系统的发现、挖掘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铲除事故隐患,大幅度减少事故率,稳定安全生产,是我们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特点
安全性评价是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综合的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对系统中人、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防止特、重大及频发性生产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大幅度减少和消灭恶性事故,实现生产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创造一个“管理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技术数据分析化,设备无重大隐患,各项运行参数、指标合格”提出的必要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安全效益。
主要表现不安全因素有: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或设备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设备长期带病运行,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用工管理等等是产生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1、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一项全面性、综合性的诊断,对安全基础定
第 3 页共 8 页
性和定量分析出安全牢固程度,及时发现安全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推动整改措施的全面落实,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2、通过评价和整改,改善企业管理能力,推动各项规章制度和规程的落实,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安全性评价是一次系统而又规范的安全大检查。
分专业设置评价项目,克服检查中的随意性,规范安全检查的内容及要求。
通过安全性评价,使安全管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克服麻痹思想。
4、安全性评价是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熟悉标准、规章制度、反措等业务水平,发生什么样的事故,心中无数。
5、有利于开展各项技术监督和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检查上级颁发的文件执行情况,便于及时修订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极易发现技术监督不到位的地方。
二、开展安全性评价的指导思想
1、领导重视,全方位动员,安全性评价是一项找缺陷、挑毛病的工作,重在查出问题后进行整改,必须全方位地动员参与,不放过一台设备,才能发现问题。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和协调该项工作。
下设各专业评价考核小组:发变电专业组、电网线路专业组、调度通讯专业组。
明确各自职责,认真扎实的组织开展工作。
2、开好动员会和举办培训班。
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涉及各类规程规定达七十多种,自查填表三种。
通过学习培训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皆知,全员参与,明确目的和必要性,对评价项目、查评方法、标准等逐项讨论,明确所查内容,
第 4 页共 8 页
研究查评工作的具体细节。
3、认真对照《安全性评价查评手册》,从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自查评分,详细填写自查报告。
4、制定整改措施,所需设备、工器具等均应齐全,对查评的隐患大力整改,填写安全性评价自查报告,申请上级专家组进行查评、验收。
三、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
安全性评包括生产设备、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其中,设备系统包括输配电、变电、调度、通讯等;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包括劳动安全、作业环境、交通安全、防火、放爆等;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监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培训及考核等。
安全性评价内容综合为八个方面:一是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二是生产工器具是否符合安全条件;三是反事故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四是生产设备、工器具管理水平;五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六是人员技术素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七是劳动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八是重大自然灾害抗灾、防灾措施落实情况。
四、检验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否到位情况
1、从制度看管理是否到位
安全性评价涉及设备台帐,继电保护管理台帐,设备运行、规程规范,各级人员责任制,运行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巡检、交接班、设备停送电、定期试验、定期维护、接地线管理、防误闭锁装置、反事故演习制度等),检查管理制度(缺陷管理、备品配件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异动、评级、检修、保养管理),安全管理(工作票、操作票、临时工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脚手架管理、消防器材管理、防火安全管理、
第 5 页共 8 页
现场安全管理、事故障碍管理),培训管理(特殊工种,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两措(防汛、防寒、防冻、抗震)计划及应急方案,班前班后会,日志,分析月报等等。
2、从记录看技术是否到位
安全性评价涉及定期试验记录,防雷击保护装置记录,接地网检查测试记录,蓄电池充放电记录,直流系统直流、绝缘电阻测量、耐压试验记录,电气预防性试验报告,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整定方案与系统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定值、分析报表,变压器油质、瓦斯分析报告,大修检验报告、检验记录,大修试验报告,设备异动和缺陷记录,外包工程合同、安全条款及执行记录和各种运行记录等等。
3、从记录及台帐看劳动安全及安全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性评价中查阅的记录、台帐包括:月安全分析会记录,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人身、设备事故障碍月报,事故障碍报告,设备可靠性表,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工作票签发人、监护人名单及考核登记表,培训、考核记录,防误闭锁,安全工器具清册,起重机械清册,电缆清册,防火记录,环境卫生等。
4、通过安全性评价,能更深层次发现问题
(1)规章制度的修订、贯彻执行,机构设置的变动是否产生分工的漏洞;
(2)检修工作的安全、质量、资料管理问题;
(3)保护装置定值的合理性,审定、修改、配套管理的严密性;
(4)保护装置、备用电源、控制系统在故障情况下是否能控制事故的扩大;
(5设备变动后相应的规程图纸修订是否相符;
第 6 页共 8 页
(6)设备的运行分析,停用保护、运行设备动态特性的分析,档案的建立与更新问题等。
第 7 页共 8 页
行业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8 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