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2.3.4《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高三化学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化学平衡常数;
(2)了解它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把握化学反应动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化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1.定义:它是指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函数,在该温度下,反应物改变几何比例时,反应量也增加几何比例,而不经过更多的变换。

2.意义:其实,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是瞬息万变的,但是当反应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量变化速度略有不同。

而一个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就是反应物及反应生成物在狭义上的浓度比,该比例可以体现化学反应的动态特征。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通过求解化学方程式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以H2+Cl2→2HCl为例,其平衡常数Kc=[HCl]^2/[H2][Cl2]
2.通过实验测定的方法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可以先假定化学反应式,把其中一种浓度组合的反应物加入容器中,实现反应的平衡,然后测量反应的反应物浓度,最后用平衡常数的函数表达式来求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3《化学平衡常数》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3《化学平衡常数》教案设计

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课标解读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了解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子。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地位本课时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导入建议备受国内煤化工产业界关注的第一套15万吨/年低压联醇装置已顺利建成投产。

该套装置由于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专利技术,具有运行稳定、化学平衡常数大等特点。

你知道化学平衡常数有什么作用吗?【提示】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数学关系、定量关系,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

对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29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化学平衡常数及应用”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7:教师通过【例2】的讲解对探究2中的内容进行总结。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的计算”,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4三题,验证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9页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特点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3、5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高中化学选修四 2-3-3 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精品

高中化学选修四 2-3-3 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精品

2-3-3 化学平衡常数【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化学平衡常数学习难点:化学平衡常数【自主预习】1.化学平衡常数定义在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表示。

(以为幂)2. 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一定温度下,K=3.意义(1)K值越大,说明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反之反应物转化越,转化率就。

一般的说K>105时,该反应进行的就基本完全。

(2)K只受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无关。

只要温度不变,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的来说,它的平衡常数就是一个具体的常数值。

a.如果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将;b.如果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将。

(3)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⑴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⑵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l”而不代入公式,如:C(s)+H2O(g)CO(g)+H2(g),K=c(CO)·c(H2)/c(H2O)Fe(s)+CO(g)Fe(s)+CO2(g),K=c(CO2)/c(CO)⑶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K1=K22。

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K2·K3=1 。

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K1·K32=1 。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篇一: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平衡常数教案】化学平衡常数【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学习过程】:[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一、化学平衡常数1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pqmn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的意义:(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qc<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c>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c(s)+h2o(g)fe(s)+co(g)co(g)+h2(g),fe(s)+co2(g),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写出k1和k22写出k2和k3写出k1和k3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四、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阅读46页例1和例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3-3化学平衡常数(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3-3化学平衡常数(教案).doc

2-2-1化学平衡常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

JL: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攵习提问]什么叫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M[回答]化学平衡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溶液中表现为浓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1)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屮,反应条件(温度、压强)保持不变。

(2)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屮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

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过渡]尽管就这么几句话,但真正在学习中能否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还需大家对该概念及相关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解。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不仅包括上边大家冋答的那些,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和讨论的主题一一化学平衡常数。

[板书]三、化学平衡常数[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标题三下面的内容以及浓度关系数据表,分析并验算表中所给的数据,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29表2—1,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并归纳。

[总结]一定温度下:_ c(HI )2^=C(H2)C(I2)[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为多少,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这时生成物的浓度幕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幕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板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幕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幕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

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

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课标解读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了解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子。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地位本课时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导入建议备受国内煤化工产业界关注的第一套15万吨/年低压联醇装置已顺利建成投产。

该套装置由于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专利技术,具有运行稳定、化学平衡常数大等特点。

你知道化学平衡常数有什么作用吗?【提示】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数学关系、定量关系,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

对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29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化学平衡常数及应用”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7:教师通过【例2】的讲解对探究2中的内容进行总结。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的计算”,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4三题,验证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9页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特点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3、5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化学平衡(第五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化学平衡(第五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若反应物不止一种,
如aA(g)+bB(g) 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减小,B 的转化率增大。
b.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同等倍数地增加A、B的物质的量,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但A、B的转化率不变。
c.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同等倍数地增加A、B的物质的量,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A、B的转化率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2NH3
2NH3
N2+3H2
1/2N2+3/2H2
NH3
K1 = 1/K2 = K32
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 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 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个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1.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相减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下面的几个化学方程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分步
正正 正正 反反 反反 应应 应应为为 为为放放 放放热热 热热反反 反反应应 应应,, ,,因因 因 因此此 此 此ΔΔΔΔHHHH<<<000, , ,CCC 错 错 错 误误 误误 ;; ;; 对对 对对 于于 于于反反 反反应应 应应③③ ③③,, ,,在在 在在恒恒 恒恒温温 温 温恒恒 恒 恒容容 容 容下 下 下 下, , ,增 增 增大 大 大压 压 压 强强 强强 ,, ,, 如如 如如充充 充充入入 入入惰惰 惰惰性性 性性气气 气气体体 体体,, , ,则则 则 则平平 平 平衡 衡 衡 衡不 不 不移 移 移动 动 动, , HHH2H的 222的 的的浓浓 浓浓度度 度度不不 不不变变 变变,, ,,DDDD错错 错 错误误 误 误。。 。 。
(3)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基于微粒观和动态平衡思想构建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关系紧密,层层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任意环节的缺失和模糊都将造成后续内容学习的巨大困难。

速率的定义和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考虑单个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同时考虑可逆反应的两个反应的速率) →水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两个或以上可逆反应互相影响,即同时考虑4个或以上反应的速率)→盐类水解平衡(同电离平衡,但情况)→沉淀溶解平衡(涉及两相互相转化的平衡)。

可见,化学平衡内容是理论难度加深的第一环节,是为后续平衡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并且建立学习模式的关键。

另外,本节另一个核心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对平衡进行定量描述,是解释各类平衡众多特性的理论依据。

可以这么说,本节内容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里是最核心、最重要的。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限度、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

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内涵理解不够深,不够透彻,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也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没有学习一套完整而抽象的化学知识体系的经验。

【教学设计理念】众所周知,化学平衡这一知识点,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学生理解平衡的定义、外延和内涵方面尤其困难。

分析众多同行的研究成果,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思维障碍。

1.不能用微粒观来解释可逆反应的特征。

2.分不清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和反应速率的变化这两个问题。

3.将化学反应快慢和反应进行的程度挂钩4.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搞不清“单一条件”所指。

5.对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的理解有困难。

6.分析平衡移动问题时,因果混淆。

7.分析平衡移动时,不明确旧平衡的状态,不明确究竟改变了什么条件。

8.习惯把平衡常数当成一种计算工具,较少用于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4 2-3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4 2-3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4 2-3第4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一化学平衡常数1.NO2、N2O4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可逆反应:2NO2(g)N2O4(g)。

在25 ℃时,如果用不同起始浓度的NO2或N2O4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1)请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写空格:起始浓度/mol·L-1平衡浓度/mol·L-1平衡浓度关系c(NO2) c(N2O4) c(NO2) c(N2O4) c(N2O4)c(NO2)c(N2O4)c2(NO2)2.00×10-20 6.32×10-3 6.84×10-3 1.08 1.71×1023.00×10-20 8.00×10-3 1.10×10-2 1.38 1.72×1020 2.00×10-29.46×10-3 1.53×10-2 1.62 1.71×1020 0.100 2.28×10-28.86×10-2 3.89 1.70×102请总结归纳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在一定温度下,生成物平衡浓度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平方之比近似为一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②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 (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c m(A)·c n(B)。

2.下表为25 ℃时,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KF2+H22HF 6.5×1095Cl2+H22HCl 2.57×1033Br2+H22HBr 1.91×1019I2+H22HI 8.67×102请比较表中K值的相对大小,说明平衡常数的意义:(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方向以及反应的热效应。

3.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

书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物质的浓度是指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表达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化学平衡常数都会相应改变。

3.特点: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4.应用(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①升高温度:K 值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K 值减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降低温度:K 值增大→正反应为放热反应;K 值减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反应进行的方向利用平衡常数,可从定量的角度判断可逆反应所处的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状态下,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用Q c (浓度商)=c p (C )·c q (D )c m (A )·c n (B )表示,则当Q c =K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Q c <K 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Q c >K 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化学平衡定律的表述和应用方法;3.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其含义;4.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化学反应的正反两个方向都同时进行,反应物逐渐消耗,生成物逐渐增加,最后当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速度相等时,反应深入到一定程度,反应系统的物质组成就不再改变,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进入平衡状态后,该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直至有外界的因素改变了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定律•费曼-贝克定律:在已知反应物摩尔浓度值情况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常保持不变,这种摩尔比关系称为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

•相对浓度法:在已知反应物物质的摩尔浓度情况下,根据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浓度来确定平衡系统内各物质的浓度。

3.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称为“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 K 的取值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温度和压力有关,不同的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不同的。

4. 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都有影响。

在恒定的压力下,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增加。

•压强对平衡常数的影响也与不同的反应方式有关。

对于气态反应,压强增加,平衡常数也会增加。

对于固态反应和液态反应,压强的变化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很小。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特征、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等。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化学平衡常数》属于课标选择性课程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的含义。

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

2.学业要求能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平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知识,在定性理解平衡的基础上,可以定量描述可逆反应的限度,具有促进学生对平衡知识的认知,又能帮助分析解决平衡移动的相关问题的功能。

针对平衡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迷思概念,化学平衡常数的提出和应用,不仅是为解决化学平衡问题中计算相关的转化率、平衡浓度等物理量,也为解决化学平衡概念学习中出现的迷思概念,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分析平衡移动问题出现阻碍时提供辅助作用。

利用这种思想也为后续章节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学习、理解与应用提供指导思想,从而更深层次体现出化学平衡常数(几类平衡常数)的价值与功能。

人教版旧教材中,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属于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属于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旧教材在讲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后,才提出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用以分析平衡移动,最后再学习化学平衡常数。

新教材则将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提前,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后,先学化学平衡常数,再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和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调整的好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好利用K、Q关系分析平衡移动的思路,进而能够以K为工具对第三章中的各类平衡进行分析。

与旧教材对比,新教材在课本中增加了浓度商的概念,点明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时,表明反应达到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处理给同学们指明了可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学案定稿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学案定稿终

反思总结:方法总结:化学平衡常数复习学案【环节一】夯实基础、落实考点问题一:分析并书写以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1)CaCO 3(s) = CaO(s)+CO 2(g) 。

(2)稀溶液中:Cr 2O 72-+H 2O 42-+2H + 。

(3)CO 2(g)+H 2(g)CO(g)+H 2O(l) 。

(4)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 B )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 B ) 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 P ),则反应 CH 4(g)+H 2O(g)CO(g)+3H 2(g)的K P = 。

(5)CH 3COOH +C 2H 5OHCH 3COOC 2H 5+ H 2O 。

【环节二】以题引路、拓展提升 问题二: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2NH 3(g) + CO 2(g)CO(NH 2)2(l) + H 2O(l) ΔH <0 。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恒定温度下,将 氨气和二氧化碳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生成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经15min 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列式并计算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 , (2)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 的氨气,则此时v 正 v 逆(填“>”“=”或“<”),判断理由 。

变式: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 的氨气,则此时v 正 v 逆(填“>”“=”或“<”),判断理由 。

应用小结:应用小结:问题三:(2015年10月选考改编)一定条件下,由CO 2和H 2制备甲醇的过程中含有下列反应: 反应1: CO 2(g )+H 2(g ) CO (g )+H 2O (g ) ΔH 1 反应2: CO (g )+2H 2(g ) CH 3OH (g )ΔH 2反应3: CO 2(g )+3H 2(g ) CH 3OH (g )+H 2O (g ) ΔH 3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K 3,它们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2.3.3化学平衡常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2.3.3化学平衡常数

目标:(简短、明确、观点、重点、规律)1.理解化学均衡常数的含义,2.能够利用化学均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化学均衡常数的应用难点:化学均衡常数的应用教课方案(知识系统化、问题化)2-3-3化学均衡常数一.化学均衡常数1.观点在必定温度下,可逆反响达到均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响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响的化学均衡常数,简称均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3.意义及影响要素4.注意事项及特色5.应用(1)表示可逆反响进行的程度(2)利用 K 可判断反响的热效应(3)判断均衡挪动方向(4)进行计算(反响物或生成物的量、转变率)教师寄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讲堂练习( 5~10 分钟)【例 1】 (2007·海南 )PCl 的热分解反响为: PCl (g)PCl3(g)+Cl2 (g)5 5(1)写出反响的均衡常数表达式:(2)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10.0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00 mol PCl5,达到均衡后,测得容器内 PCl3的浓度为 0.150 mol/L 。

计算该温度下的均衡常数。

课后作业(限 60 分钟内达成)作业 1:---必做题(占 80%,难度系数易0.5,中0.3)1.对于化学均衡常数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温度必定,一个化学反响的均衡常数是一个常数B.两种物质反响,不论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均衡常数不变C.温度一准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响,正、逆反响的均衡常数互为倒数D.浓度商Q c<K c,v正 >v逆2.某可逆反响aA+ bB cC H = Q 在某温度下的均衡常数为K(K≠ 1),反响热为Q。

保持温度不变,将方程式的书写作以下改变,则Q 和K 数值的相应变化为A.写成2aA+ 2bB 2cC , Q 值、 K 值均扩大了一倍B.写成2aA+ 2bB 2cC, Q 值扩大了一倍,K 值保持不变C.写成aA+ bB,Q值、 K 值变成本来的相反数D.写成aA+ bB,Q值变成本来的相反数,K 值变成本来的倒数3.必定条件下,将 3 mol A 和 1 mol B 两种气体混淆于固定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响: 3A(g) + B(g) xC(g)+ 2D(s)。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均衡常数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化学均衡常数的意义,会用均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和判断;2. 经过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剖析化学均衡的挪动过程,让学生掌握化学均衡常数的理论意义 ;3.成立看法、结论和凭证之间的逻辑关系 ;成立剖析均衡挪动的认知模型。

《教课要点》化学均衡常数的应用和计算《教课难点》运用化学均衡常数定量剖析化学均衡的挪动《教课过程》[前置作业] :剖析在必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响 N 2+3H 2 2NH 3 中,达到均衡后改变以下一个条件,均衡挪动状况及达到新的均衡后浓度变化状况:(1)增大 N 2 的浓度 ( 2)减小 NH 3 的浓度 ( 3)增大压强 [学生活动] 运用前方所学的勒夏特列原理即可得出结论:( 1) 增大 N 2 浓度,均衡右移, N 2 浓度增添(减弱不抵消) ( 2) 减小 NH 3 浓度,均衡右移, NH 3 浓度减小(减弱不抵消) ( 3) 增大压强,均衡右移,各浓度都增大(减弱不抵消)( 设计企图①:让学生用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剖析化学均衡的挪动状况,让学生领会到定性剖析过程中结 果的不谨慎,缺少凭证推理这些结论。

②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化学均衡常数。

)[展现] 实验数据,证明增大反响物浓度,均衡挪动结果,并得出化学均衡常数定义。

主题一:运用化学均衡常数定量剖析化学均衡的成立和挪动(1)用化学均衡常数从浓度角度剖析化学均衡的成立过程问题 1-1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1)加入 2molNH 3发生反响 2NH 32 2N +3H ,分析反响过程中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响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Q C )怎样变化 ;(2)若加入 1molN 2 和 3molH 2 反响,剖析反响过程中 Q C 怎样变化? [学生活动] 学生经过思虑、沟通,依照Q C K 的表达得出结论:加入反响物 Q C 最小,渐渐增大;加入生成物, Q C 最大,渐渐减小(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虑过程中体验均衡常数的数值与反响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的关系,为后边的剖析确立基础;还能够体验到在成立均衡过程中 Q C 的变化趋向)[归理提高] 可逆反响只存在两个状态:均衡态、未均衡态;。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化学平衡常数-优秀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化学平衡常数-优秀

《等效平衡》教学设计(第1课时)西安铁一中张宁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后的补充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建立条件,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等知识,在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之上再次螺旋上升式,课本中无此相关内容,但2002年全国高考化学卷第一次出现该知识点的考查,学生得分率仅为2℅,此后凡讲授到《化学平衡》知识点时的必加内容,同时本节知识也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一种典型应用。

二、学情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反应机理不是高中讲述的重点知识,中学只是强调应用,等效平衡本身抽象,不易理解,加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相关机理知识都不太充分,不易理解本节知识,针对高二学生年龄及思维特点,通过建立化学模型,可以将抽象思维形象化,逻辑思维具体化,同时搭建小组研讨平台,集思广益、思维碰撞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积极性,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构建化学模型,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2)理解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对简单的等效平衡会进行判断及相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的开展、化学模型的构建,完成对等效平衡的概念的建立和简单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组内合作、组间评价体会探究化学问题的一般过程,激发化学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 等效平衡的概念建立和判断方法;五、教学难点:构建化学模型分析和判断不同种类的等效平衡六、重难点突破策略采用“模型构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先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本课题,再通过化学模型建构引导学生建立合理分析思路,直观得出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几种途径,接着分学习小组开展问题讨论,完成恒温、恒容和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特点和判定方法总结。

然后小组内学生讲解,组间学生提问,进一步完善结论,突破难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并进行教学评价——例题演练,反馈知识学习情况。

七、课时设计 2课时八、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化学平衡常数[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1.在一定条件下,x A+y B z C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1)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加压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须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已知B、C是气体,现增加A物质的量(其他条件不变),平衡不移动,则A 是______态。

(4)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正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答案(1)x+y>z(2)逆反应(3)固或液(4)放2.一定温度下,在10 L密闭容器中加入5 mol SO2和3 mol O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3 mol SO2发生了反应,则:(1)生成了________mol SO3,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平衡时SO2的浓度是__________,O2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3的浓度是__________。

答案(1)360%(2)6.5 mol(3)0.2 mol·L-10.15 mol·L-10.3 mol·L-1探究点一化学平衡常数1.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可逆反应:2NO 2(g)N2O4(g),在25 ℃,如果用不同起始浓度的二氧化氮或四氧化二氮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1)请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写空格:请总结归纳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生成物平衡浓度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平方之比近似为一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②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c m(A)·c n(B)。

2.下表为25 ℃时,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F2+H22HFCl2+H22HClBr2+H22HBrI2+H22HI请比较表中K(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c p(C)·c q(D)c m(A)·c n(B)<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 p(C)·c q(D)c m(A)·c n(B)=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 p(C)·c q(D)c m(A)·c n(B)>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下表为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归纳总结]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C(s)+H2O(g)CO(g)+H2(g) K =c (CO)·c(H2)c(H2O);FeO(s)+CO(g)Fe(s)+CO2(g)K=c(CO2) c(CO)。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K1=K22。

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K2·K3=1。

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K1·K23=1。

[活学活用]1.对于反应3Fe(s)+4H 2O(g)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4(H2)·c(Fe3O4) c3(Fe)·c4(H2O)B.K=c4(H2) c4(H2O)C.增大c(H2O)或减小c(H2),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D.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答案 B解析固体反应物或生成物,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写,故A错误,B正确;化学平衡常数是反应的特性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故增大c(H2O)或减小c(H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但温度改变,平衡常数一定改变,故C、D错误。

2.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 600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答案 C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不可能使平衡常数增大。

其他选项均为平衡中的基础计算和基础知识,关键是根据表中数据(0.1-0.05)∶(0.2-0.05)∶(0.1-0)=1∶3∶2推导出:X+3Y2Z。

3.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3Fe2O3(s)+CO(g)23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ΔH______0(填“>”、“<”或“=”)。

答案c(CO2)c(CO)<解析因Fe和Fe2O3均为固体,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写,故K=c(CO2)c(CO)。

温度升高,K减小,说明平衡向左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

探究点二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1.可逆反应NO 2(g)+SO2(g)SO3(g)+NO(g)ΔH>0。

在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NO2与SO2的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是8 3。

解析设N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S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参加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x mol。

NO 2(g)+SO2(g)SO3(g)+NO(g)起始量(mol) 1 2 0 0转化量(mol) x x x x平衡时(mol) 1-x2-x x x由题意可知1-x2-x=16,解得x=0.8K =c (SO 3)·c (NO )c (NO 2)·c (SO 2)=0.8×0.80.2×1.2=83。

2.已知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为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100%(1)在某温度下,将H 2和I 2各0.10 mol 的气体混合物充入10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下列平衡:H 2(g)+I 2(g) 2HI(g),K =0.25。

则氢气的转化率是20%。

解析 设氢气的转化率为x 。

H 2(g) + I 2(g)2HI(g)起始浓度(mol·L -1) 0.01 0.01 0 变化浓度(mol·L -1) 0.01x 0.01x 0.02x 平衡浓度(mol·L -1) 0.01-0.01x 0.01-0.01x 0.02x K =c 2(HI )c (H 2)·c (I 2)=(0.02x )2(0.01-0.01x )2=0.25x =20%。

(2)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 2和8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是15.4%。

解析 N 2(g)+3H 2(g)2NH 3(g)起始量(mol) 2 8 0 转化量(mol) 2/3 2 4/3 平衡时(mol) 4/3 6 4/3 所以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4/36+8/3×100%=15.4%。

[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计算模式及解题思路 (1) 计算模式a A(g) +b B(g)c C(g)+d D(g)c (初)(mol·L -1) n 1 n 2 0 0 Δc (mol·L -1) n 1x b a n 1x c a n 1xd a n 1xc (平)(mol·L -1) n 1(1-x ) n 2-b a n 1x c a n 1x d a n 1x (2)解题思路①巧设未知数: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灵活设立,一般设某物质的转化量为x 。

②确定三个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变化量的三者关系代入未知数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并按(1)中“模式”列表。

③解题设问题:明确了“始”、“变”、“平”三个量的具体数值,再根据相应关系求平衡时某成分的浓度、反应物转化率等,得出题目答案。

[活学活用]4.在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O(g)+H 2O(g)CO 2(g)+H 2(g)。

在500 ℃时,平衡常数K =9。

若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2 mol·L -1,则此条件下CO 的转化率为___ ________。

答案 75%解析 已知500 ℃时,K =9,起始时c (CO)=c (H 2O)=0.02 mol·L -1,设平衡时CO 2的浓度为x mol·L-1CO(g) + H 2O(g)H 2(g)+CO 2(g)0.02 0.02 0 00.02-x 0.02-x x xK =c (H 2)·c (CO 2)c (CO )·c (H 2O )=x 2(0.02-x )(0.02-x )=9,解得x =0.015所以,CO 的转化率=0.015 mol·L -10.02 mol·L -1×100%=75%。

1.下列关于某一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该反应的压强有关B.与反应的温度有关,还与反应本身有关C.与化学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并且会受到起始浓度的影响D.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其他任何条件无关的一个不变的常数答案 B解析K与反应温度有关,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但与起始浓度、压强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