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教案
《迟到》教案范文

《迟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迟到》,了解文章的梗概和主要人物。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守时守纪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课文《迟到》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让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珍惜时间、守时守纪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迟到》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或黑板。
(3)课堂讨论的相关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迟到》。
(2)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迟到》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查找的相关资料。
2. 自主学习:(1)学生默读课文《迟到》,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间、守时守纪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2.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课堂学习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3. 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如何?4.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5. 有哪些改进的空间?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迟到》一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分享、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课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停顿、语气等。
3.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课堂写作(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讲解、讨论、写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迟到》课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课文《迟到》2.生字词卡片3.写作素材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收集改进意见。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生字词掌握: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的生字词游戏,如“生字接龙”、“猜字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词。
《迟到》备课教案

《迟到》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积极改正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迟到”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迟到?他迟到的后果是什么?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主题“迟到”的思考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迟到”的小短文。
《迟到》教案设计

《迟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迟到》这篇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迟到》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迟到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人们对于时间的态度和对待迟到的态度。
2. 重点词汇:通过文章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汇,如“迟到”、“时间”、“态度”等。
3. 写作技巧: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叙述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迟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写作技巧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巧。
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自己的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讨论交流能力的评价:通过分组讨论检查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写作技巧的应用:通过写作练习检查学生对文章中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迟到》2. 相关问题: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的问题3. 分组讨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交流4. 写作练习:提供写作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迟到》文本及相关辅助阅读材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教学PPT。
3. 教室布置:座位排列便于小组讨论和互动。
4. 的时间表:确保教学活动按时进行。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通过播放与迟到相关的短视频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迟到》文本,教师提供阅读指导。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守时的良好习惯。
(2)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写作实践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迟到》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4. 写作纸张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写作练习(1)结合课文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迟到》语文教案教学设计4篇

《迟到》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己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
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细读探究,解疑品读1.细读解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
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迟到》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迟到》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迟到》是一篇讲述一个人因为迟到而带来一系列麻烦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迟到的情况?迟到会给你们带来什么麻烦?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迟到》,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时间的重要性”的作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堂写作练习,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6.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2 课后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提供《迟到》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复习。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内容概述《迟到》是一篇描写主人公因为起床迟到,而经历了一系列曲折、有趣的事情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时间的珍贵,养成早睡早起、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情感、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章: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导入新课《迟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交流对主人公情感变化的理解。
4. 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理解时间的珍贵。
第六章:教学评估本章将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文三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估。
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3. 课后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拓展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迟到》课文原文。
2. 工具书:为学生提供查找生字词的工具书。
3. 教学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情感变化的图片等。
4. 趣味故事视频:用于导入新课的关于时间的趣味故事视频。
第八章: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第二课时:教学评估、总结与拓展。
第九章:教学总结第十章: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迟到》教案范文

《迟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迟到》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2.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时间宝贵的观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践行。
2.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找到自己浪费时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时间宝贵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讨论。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悟,共同提高。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的相关材料。
2. 小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3. PPT课件或者黑板。
4. 教学视频或者音频材料(可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与时间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或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迟到》,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时间的认识。
3.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讨论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珍惜时间。
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时间宝贵的例子,进行分析讨论。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珍惜时间。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时间管理建议。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如何在生活中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3. 制定一个个人时间管理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安排。
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加深对时间宝贵观念的理解。
2. 按照时间管理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 观察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分析他们是否珍惜时间,并给出建议。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内容简介1.1 课文背景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诚实守信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1.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1.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2 教学难点2.2.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2.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写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1.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3.1.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动画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3.2.2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重点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课堂导入4.1.1 情境创设:播放起床闹钟的声音,引导学生谈论起床的经历。
4.1.2 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起床迟到的原因和后果。
4.2 课堂讲解4.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4.2.2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4.2.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3 课堂讨论4.3.2 小组汇报: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
4.4 课堂练习4.4.1 课后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复述课文内容的作业。
4.4.2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5.1.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迟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重视,明白迟到的不良后果。
(2)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理解迟到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迟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释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含义和后果。
(2)引入课文《迟到》的主题。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迟到》。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避免迟到。
(2)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共同总结避免迟到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迟到》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自己迟到的经历,以及迟到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后果,培养他们对时间的重视和他人的尊重。
作业布置方面,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和写短文,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继续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迟到》幼儿教案

《迟到》幼儿教案《迟到》幼儿教案1活动目标:1、比较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的不同,理解上学要守时的道理。
2、初步知道做事要有计划,感受时间的宝贵。
重点:在看看、说说、比比中发现上小学的早晨与上幼儿园的不同,知道上学要守时。
难点: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时间的概念。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事先带幼儿参观小学,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小学的信息。
环境准备:多媒体一套(自制PPT、录象、音乐等)、计划表、书包文具、笔、纸张、翻翻牌等活动过程:一、交流与分享——解决合理不合理的问题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上幼儿园的早晨。
2、引导幼儿交流对计划“上幼儿园的早晨”中遇到的疑问,鼓励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预计幼儿会就早晨看书、拖拉等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如果我们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我们就能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对个别化活动中的记录结果进行有选择的交流,帮助幼儿解决“我们要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问题。
在互动中,重点关注孩子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对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
二、“阅读”与游戏——了解上幼儿园早晨与上小学早晨的不同,知道要遵时。
1、播放的小学生上学的早晨的录象(小学生早上做了什么,每个环节花了几分钟,当中蕴含不少小学生的相关信息,如校服、早读、营养、整理书包等)2、开展录象形式的记忆游戏,提出听记要求,并请幼儿一起猜出表格。
(回忆小学生的早晨,做了什么?花了几分钟?算算一共花了多长时间?几点小朋友要起床了呢?)3、讨论交流:小学生的早晨和我们幼儿园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准时上学?如何才能准时到校不迟到?(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早晨不同的地方,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预留时间等)此环节的设计意图:“阅读”、游戏观看小学生早晨上学前的生活情景,并玩记忆与推算游戏---比较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的不同准备幼儿观看录象了解小学生早晨是怎样的。
小学语文《迟到》教案

小学语文《迟到》教案小学语文《迟到》教案小学语文《迟到》教案1 教学目的:1、知道秋生是为了保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保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好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好。
懂得要保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
“紧、稻”是字形难点。
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教学过程: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二、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考虑答复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p 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
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会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宽容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迟到》的主题。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迟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迟到》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写作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写作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材料。
3. 生字词的学习资料。
4.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六、教学扩展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迟到》幼儿教案

《迟到》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迟到的原因和后果,培养幼儿守时的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4. 培养幼儿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迟到的原因和后果。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体会到迟到的后果。
2. 如何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迟到的原因》2. 白板、粉笔3. 角色扮演道具4. 计时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案例,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迟到而错过了一场重要的活动,让幼儿了解迟到的原因和后果。
2. 新课内容:讲解迟到的原因和后果,让幼儿认识到守时的重要性。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迟到的情况,以及迟到带来的后果。
4. 角色扮演: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迟到带来的后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迟到原因和后果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评估幼儿对迟到情景的应对能力和同情心。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守时习惯的养成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一次“守时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守时。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传达了迟到原因和后果的知识。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迟到的后果。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2. 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十、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迟到的原因》2. 白板、粉笔3. 角色扮演道具4. 计时器5. “守时小明星”评选表格6. 家长反馈表十一、教学拓展:1. 开展一次“时间管理”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手工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十二、教学活动:1. 组织一次“守时比赛”,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文本及配套练习题。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2)完成配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写作练习:(1)以“迟到”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板书设计:《迟到》作者:背景:生字词:修辞手法: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迟到》教案范文

《迟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迟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迟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短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迟到的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迟到》这篇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3. 词汇学习:挑选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巩固。
4. 句子理解:讲解并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短语。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情节和角色,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迟到的经历的文章。
2. 让学生复习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以及词汇和短语的运用情况。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文章中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运用交互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迟到》这篇文章的文本材料。
2. 准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材料,以便进行情境教学。
3. 准备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卡片或PPT材料。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九、课程思政融入:1. 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迟到》小班教案(13篇)

《迟到》小班教案(13篇)《迟到》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每天坚持上幼儿园的愿望。
2、能够做到每天早起床,早入园,不迟到。
3、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
4、培育幼儿团结精神的观念。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养。
活动预备:1、录像:小伴侣都在和老师一起玩嬉戏,这时妈妈带着亮亮小伴侣来到活动室,老师和小伴侣停止嬉戏,接待家长和小伴侣。
2、图片2张,图一幼儿早睡早起,熬炼身体;图二幼儿睡懒觉不起床,到医院看病。
3、表格:上幼儿园我不迟到。
说明:假如做到在相应的格内为自己贴上小贴画。
基本过程:一、导入活动老师和幼儿一观看录像,引出主题二、关键步骤1、通过观看录像与幼儿一起商量:小伴侣上幼儿园常常迟到的危害老师:刚刚小伴侣看好录像,你们说一说小伴侣和老师在做什么?在玩嬉戏过程中谁来了?这这是根据规定来幼儿园的吗?小伴侣上幼儿迟到对自己有什么害处?对小伴侣有什么害处?2、老师出示图片一和图片二请幼儿观看老师:请小伴侣说一说图片一和图片二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总结:早睡早起身体好3、与幼儿一起商量:小伴侣每天上幼儿的时候应当怎么做?4、评比“上幼儿园,我不迟到”老师出示表格,向幼儿介绍表格的使用方法三、结束活动请小伴侣相互说一说明天来幼儿园时应当怎么做?活动延长:1、生活活动:每天幼儿若按时来园,老师就让幼儿自己贴上小贴画,每周进行总结、嘉奖或表扬。
2、家庭活动:1〕老师利用晚离园园时,向家长介绍孩子上幼儿园评比活动的有关事宜,盼望得到这家长的支持。
2〕家长也可以利用评比表格进行鼓舞。
活动反思: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爱好?为什么?2、你为什么这个活动的胜利之处在哪里?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良?该如何改良?《迟到》小班教案篇2教学目标:1、情感与看法: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爱护意识和平安意识。
形成主动向上的学习看法。
2、行为与习惯:让同学熟悉到守时,惜时,上学不迟到,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体会合理支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学会支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同学喜爱生活,喜爱学习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
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
史学名著,《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
3、是的,谁都会犯错,那天我就出错了?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
第二课时
三、个性阅读,解疑品赏
1、读书贵在有疑。
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 打的动作:
B 打的声音:咻咻
C 打的过程:
D 作者的伤痕: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
)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者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
B该打: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眼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3、爸爸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你不仅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句子,而且还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我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这不是找打吗?
(4、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的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些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7、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
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8、师:(出图音乐)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
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
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
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9、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
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
2、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得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去搜集林海音的作品,好好地读一读。
在校园网上,有几篇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请大家去读一读。
《迟到》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收获,我们可真的感谢它呢。
这篇课文选自《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的父亲在林海音很小的时候就离她而去了,2001年林海音又离我们而去了。
然而,他一直对一件事念念不忘:(出示句子)
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却是刻骨铭心的。
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学生齐读)
多好啊,爸爸影响了她,她又影响了读者,影响了在座的我们。
同学们,让我们真诚的感谢林海英,是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父爱,明白了如何面对错误。
让我们记住林海英,记住这篇课文———《迟到》(学生齐读课题)
小海音被打走了,屋子里由吵闹变得安静,伴着窗外的雨声,孩子的哭声似乎还在父亲耳边回响。
同学们,此时,父亲心理是什么滋味啊?他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出后悔、自责、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