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聚丙烯技术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聚丙烯技术及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作者: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赵文明
摘要:综述国内聚丙烯装置技术发展情况,对国内主要聚丙烯生产工艺的优势和缺点进行评述,简述了国内聚丙烯市场形势,并就我国聚丙烯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聚丙烯,技术水平,市场调查,述评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聚丙烯具有比重小、无毒、易加工、抗冲击强度高、抗挠曲性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可采用注塑、挤塑、吹膜、涂覆、喷丝、改性等多种加工手段生产各种工业和民用塑料制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材、医疗、包装等领域。
1 装置、工艺技术和催化剂
1.1 生产工艺
截至2008年底,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已超过80家,生产装置100余套,总生产能力780万t/a左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聚丙烯生产国。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溶剂法、液相本体—气相法、间歇式液相本体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共存的生产格局。其中,连续法装置46套,生产能力为636万t/a,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81.6%左右;此外,我国还存在大量间歇法小本体聚丙烯装置,单套年产量不足万吨,至多十几万吨,而合计能力超过100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8.4%左右。2008
年国内聚丙烯装置技术情况汇总于表1。
20世纪70年代国内聚丙烯产业开始起步时,引进的技术为最早的溶剂法工艺。目前,国内仅有辽阳石化1979年投产的一套4.35万t/a装置尚在运行,采用Amoco常规溶剂法工艺,可生产包括塑料级、纤维级和薄膜级三大类25种牌号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多为液相-气相本体法工艺,其中主要是三井油化公司液相本体-气相法工艺(Hypol工艺)和海蒙特公司液相本体-气相法工艺(现Basell公司Sphefipol工艺)。这些采用引进液相本体-气相法工艺建设的生产装置相继建成投产,使得我国聚丙烯生产技术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这两种工艺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具备了国内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国产化釜式本体法工艺(基于Hypol工艺)和中国石化第一代环管法工艺(单环管,基于Spheripol工艺),并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建成多套
生产装置。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医工院)开发出“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卧式釜气相聚合”的连续聚合工艺(SPG工艺),于1999年在辽河石化建成2万t/a工业装置。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自主开发了间歇式液相本体法工艺。这种工艺主要利用炼厂气中的丙烯为原料,原料易得、流程简单、建设周期短,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了我国炼厂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丙烯资源不能得到集中优化利用的困难。该工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小本体聚乙烯装置总能力最高时曾达150万t/a以上。但这种工艺装置存在工艺落后、产品种类少、质量差、消耗高等问题,在大型先进工艺聚丙烯装置不断增多的形势下,日益缺乏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国内炼油装置规模不断提高、布局优化调整、炼化一体化程度提升,国内聚丙烯主要生产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均加大了关停原有小本体聚丙烯装置的力度,使得国内小本体聚丙烯总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国内最大的小本体聚丙烯装置是茂名石化实华股份有限公司的17万t/a装置(多条生产线),主要生产075、140、225、300等牌号络合型和高效型2个系列产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聚丙烯装置向规模化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引进并已投产的聚丙烯工艺主要有Basell公司Spheripol第二代液相本体—气相法工艺、Amoco气相法工艺(现Innovene工艺)、ABBLummus公司的Novolen气相法工艺。中国石化在国产化第一代环管法聚丙烯工艺实现工业化应用基础上,开发成功国产化第二代环管聚丙烯成套技术(双环管),并建成7套生产装置,单套最大能力30万t/a。截至2008年底,我国单套规模10万t/a以上的聚丙烯装置采用技术情况及我国聚丙烯生产装置技术情况汇总于表2。
从目前在建的聚丙烯装置采用技术情况来看,气相法工艺将主导我国新增聚丙烯产能。目前在建的19个聚丙烯项目24条生产线(含2009年新投产项目)产能合计为573万t/a,其中共有17条生产线采用气相法工艺,产能合计为446万t/a,约占目前在建聚丙烯项目总产能的77.8%,而现有产能中气相法所占比例仅16.2%。我国聚丙烯在建项目采用技术汇总如表3所示。
从表3还可以看出我国新建聚丙烯装置工艺技术发展的几个特点。一是气相法工艺多元化快速发展,引进了包括Unipol、Innovene、Novolen、Spherizone和Horizone在内的先进工艺建设多套装置。特别是在世界气相法聚丙烯工艺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Unipol工艺,在国内发展迅速,自2006年以来已在签约6个项目7条生产线,单线规模在20万-45万t/a,其合计产能占到国内在建气相法聚丙烯项目的42.8%,远高于第二位的Innovene气相法
23.5%的比例。二是国产化第二代环管技术继续稳步发展,成为我国环管液相—气相本体法聚丙烯产能中最重要的力量。三是原料路线向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升温,甲醇制烯烃(MTO/MTP)成为发展热点。目前国内已有3套煤基烯烃示范项目即将投产,其丙烯下游均配套建设聚丙烯装置。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为我国聚丙烯原料路线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
1.2 催化剂
聚丙烯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催化剂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即开始进行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
北京化工研究院,迄今为止已开发出了N型催化剂、H型催化剂、球型催化剂、高结晶催化剂,产品主要由中石化催化剂北京奥达分公司负责生产销售。其中,N型系列催化剂已在溶剂法工艺、釜式本体法、环管本体法以及间歇式小本体法聚丙烯装置上应用,先后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并以专利许可的方式向美国Phillips公司进行了转让,逐步发展为现在的LYnx系列催化剂。20世纪90年代开发成功的D0球型催化剂,主要应用于环管工艺和三井工艺,已在包括上海石化、天津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大连石化等多套装置上成功替代进口催化剂,效果良好。北京化工研究院还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型催化剂基础上开发了针对国内气相法工艺装置的改进产品NG型高效催化剂,已在燕山石化和扬子石化的Innovene气相法聚丙烯装置上应用成功,生产出均聚、共聚及抗冲共聚等多个牌号的产品,产品质量完全满足国际要求。该院自1998年开始开发的以二醇酯为新型内给电子体的ND
系列催化剂,具有超高活性、高氢调敏感性,已在小本体法和单环管聚丙烯生产装置上完成应用试验,正在国内双环管、釜式和气相聚丙烯生产装置上试用。
中科院化学所开发成功的CS系列催化剂,由辽宁向阳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规模化生产,在武汉石化、九江石化、长岭石化、上海石化、盘锦乙烯等多套聚丙烯装置上应用。该所还开发了用于气相法聚丙烯装置的CS-G催化剂,并在国外Univol气相法聚丙烯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化应用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原北京燕化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YS-84X系列高效载体催化剂,适用于溶剂法、连续本体法和小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在燕山石化原釜式本体法装置上得到应用。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了HDC高效球型催化剂,并在淤浆法、小本体法和双环管聚丙烯装置上成功应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开发的N、DQ、NG、CS、YS、HDC等系列的催化剂产品,在聚丙烯第4代催化剂中具有较高的水平,展现了我国聚丙烯催化剂技术的实力。但我国在聚丙烯第5代催化剂及第6代催化剂即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方面均落后于国外,尚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 生产工艺评述
我国现有及在建聚丙烯装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共有13种,涵盖溶剂法、间歇式小本体法、液相—气相本体法和气相法。其中溶剂法和间歇式小本体法由于工艺落后、能耗物耗较高、产品种类相对较少、装置规模偏小等劣势,正处于逐步淘汰的阶段。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引进较多的釜式液相—气相本体法(Hvpol工艺及国产化釜式法工艺),因其复杂的反应系统和工艺流程设计及较高的投资使之难以适应国内聚丙烯装置大型化、经济化发展的要求,在新建项目中已基本不再采用。现仅对表4列出的代表当前国内聚丙烯装置主流及先进技术的7种工艺进行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