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空灵的董其昌书法欣赏
董其昌行书赏析
董其昌行书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新乡市博物馆前身为平原省博物馆,藏品颇丰,书画尤甚。
其中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行书作品两幅,萧散平淡,为晚年之作,今与大家共同品鉴。
董其昌生平及其书法艺术董其昌(1555-1637),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万历十六年进士,曾仕翰林院编修、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
世称“董香光”,“董华亭”,因谥号“文敏”,又称“董文敏”,是明代后期杰出的书法家和绘画家,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书论和画论。
绘画方面,他提出著名的“南北宗”论,强调以古人为诗,是“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平淡天真的画风影响深远。
书法方面,他突破赵孟頻与文征明书风的笼罩,书法有“颜骨赵姿”之美,是晚明书坛领袖,与明末书法家王铎并称“南董北王”,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但《明史》记载“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清代时期,满人推崇汉族文化,康熙、乾隆二帝偏爱董其昌书法,使得董书风靡一时,文人士子皆学董书。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经历一个渐悟的过程。
《画j禅室随笔》中记载:“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也”,隆庆六年(1572年)十七岁的董其昌参加会试,郡守衷洪溪认为董字较拙便将其列为第二,董其昌的堂侄董源正因字迹出众列为第一,董其昌自此发愤临池学字,研习、临慕书法,一直到老。
对诸家的不断临习,是他书法水平迅速提高的重要因素。
他的楷书自成一家,初学颜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世南,后来认为应跨唐追晋、魏,又学钟繇。
董其昌中年与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相识,成为至交好友,遍览项氏所藏晋唐墨迹,不仅迅速提高了他的审美情趣,也进一步启迪了他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以赵孟頻为追赶对象,年少时认为自己“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书艺的不断提高,对赵孟頻的看法也随之改变,“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
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每见寂寥短卷,终日爱玩。
元朝四大书法家及其作品欣赏
元朝四大书法家及其作品欣赏元代书法家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瑰宝。
元代书法家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当时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在元代书法家中,最为著名的四个人被称为“元四家”。
他们分别是黄公望、赵孟頫、文征明和董其昌。
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也具有了深远的文化意义。
1.黄公望黄公望(1269~1354),字号子昂,号千里眼。
他是元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蒙学派的代表人物。
黄公望书法大胆秀逸,有一定的创造性,同时又深受唐、宋、元三代书法艺术的影响。
黄公望于青龟山隐居,画山水、写诗赋,并以书法为精神寄托。
黄公望的书法作品,多数保留至今。
他的书法继承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前人之大成,但又不失自己的特点。
黄公望书法作品无论是草书还是楷书都非常出色。
黄公望的行书,尤为出类拔萃。
他的书法作品以神韵奇丽著称,其千姿百态的线条绵密厚重,充满了中国传统国画之美。
2.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眉山。
他是元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元末明初文坛的领袖。
赵孟頫书法宽泛、自由,风格清秀潇洒,是元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也引起了后世的广泛关注。
他的草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赵草”,赵孟頫草书以豪放的线条,明快的笔意,一种古朴、奔放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他的行书则以朴拙俊秀而闻名。
赵孟頫的书法取其潇洒之气韵、留其清秀之气质,使其作品不仅取得学术界高度认同,更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
3.文征明文征明(1470~1559),字仲宣, 号东篱。
他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千古神品”,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高峰的艺术家之一。
文征明擅长“内涵派”艺术,他的书法以独特的造型和极具意境的作品而著称于世。
文征明的书法飞逸清丽,富于韵味,不论楷书、草书、行书都极富魅力。
他的草书充满古意和韵味,多以活泼奔放的线条搭配,以自然姿态展示写意状态;行书则以洒脱和直率自如令其笔意随处可见。
董书神品 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
董書神品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全文768字《方圆庵记》米芾書於北宋元豊六年(1083)是专为当时天竺高僧辩才法师主持杭州龍井山方圆庵所作。
墨迹已失,此书为董其昌临本,堪称书法神品。
为董其昌浓墨少见之作。
《方圆庵记》原文:杭州龍井山方圆庵记: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於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
不居其功,不宿於名,乃辭其交遊,去其弟子而求於寂寞之濱,得龍井之居以隱焉。
南山守一往見之,過龍泓,登風篁嶺,引目周覽,以索其居。
岌然群峰密圍,淴然而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
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於煙雲仿佛之間,遂造而揖之。
法師引予並席而坐,相視而笑。
徐曰:『子胡來?』予曰:『願有觀焉。
』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予笑曰:『然。
』法師命予入,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
』窺其制則圓蓋而方址。
予謁之曰:『夫釋子之寢,或為方丈,或為圓廬,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
雖然,試為子言之。
夫形而上者,渾淪週徧,非方非圓,而能成方圓者也。
形而下者,或得於方,或得於圓,或兼斯二者而不能無悖者也。
大至於天地,近止乎一身,無不然。
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地得之,則靜而無變。
是以天圓而地方。
人位乎天地之間,則首足具二者之形矣。
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體,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巨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
雖然,此遊方之內者也。
至於吾佛亦如之。
使吾黨祝髮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定慧修而德相顯也。
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
先王以製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屨以知地形。
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
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
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
大师经典|董其昌《行草书罗汉赞等卷》
大师经典|董其昌《行草书罗汉赞等卷》
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又名试笔帖)纸本纵31.1厘米横631.3 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
“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展品
高清局部
全卷欣赏
董其昌,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思白、思翁,原籍上海县(今上海闵行区马桥),后徙居华亭(今上海松江区)。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
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作为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影响巨大的一代书画大师,董其昌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洞察画坛时弊,以禅喻画,及时明智地提出与倡导“南北宗论”,并在实践上充分加以印证,创中国文人画理论史上又一高峰,翻开了文人画创作的新篇章。
本次展览由“董其昌和他的时代”、“董其昌的艺术成就与超越”及“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和作品辨伪”三个部分组成,旨在较好地呈现艺术性、经典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灵气十足的董其昌
灵气十足的董其昌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书画家和史学家,他在艺术、文学和史学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充满了灵气,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董其昌的书法承袭了传统的瘦金体,但他在笔法上却有很大的创新。
他擅长运用白描、点画等技法,使他的字体更富有生活气息。
他的字体清秀、工整,每一个笔画都形神兼备,给人以悦目的感觉。
他的字体流畅而动人,线条优雅而有力,给人一种典雅的美感。
董其昌的绘画作品同样充满灵气。
他善于描绘山水,他的山水作品多以雄浑壮丽、奇峰险岭为特点,给人以阳刚之美。
他的人物画则以儒雅、内敛的形象为主,给人以文人清雅之美。
他的画作具有传统画家的气韵,又有独特的风格,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除了书画,董其昌在史学领域也有独到之处。
他的史学著作《明史》是明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他以严谨的态度和深入的研究,对明代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他对明代历史的评价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局势。
他的《明史》被后人誉为“史学巨著”,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董其昌的灵气十足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中,还体现在他的人格和思想上。
他对艺术和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但他并不自负和狂妄,而是谦虚和严谨。
他喜欢与同道中人交流,与他的学术伙伴们共同研究,提高自己的水平。
他对历史和文化也保持着敬畏和热爱,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只有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发展自己的艺术和文学。
董其昌是一位灵气十足的艺术家和学者。
他的作品充满了灵感和创造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人格和思想也同样充满了灵气,他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是他作品灵气的源泉。
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明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董其昌楷书书法欣赏 董其昌书法名篇欣赏
董其昌楷书书法欣赏董其昌书法名篇欣赏董其昌的作品欣赏董其昌的作品图片1董其昌的作品图片2董其昌的作品图片3董其昌和《信心铭》《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是禅宗的不传之旨,是关于心地功夫和心地法门的开示,也是中国禅宗修学指导的原则。
作者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信心铭》原文: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草书作品被称为"董草",被后人誉为"草书之宗"。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它由张道陵所作,共计1000个字。
这些文字以韵律、句式转换等手法进行编排,以帮助儿童记忆汉字和基本知识。
董其昌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将《千字文》书写下来,赋予了这一经典作品全新的艺术魅力。
董其昌的草书风格与他的个性相契合,显得自由而豪放。
他的草书笔画简练有力,形态洒脱,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
董其昌草书的特点之一是笔画的飞舞,他的笔触犹如风云激荡,生动而富有力量感。
在《千字文》中,董其昌巧妙地运用了这些特点,将文字书写得生动有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外,董其昌对《千字文》进行了详细的注解。
他以深厚的学识和对汉字的理解,对每个字进行了解释和注解。
这些注解不仅帮助读者理解文字的意义,还融入了他对于书法的独到见解。
通过这些注解,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董其昌草书《千字文》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的高清呈现更是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他的艺术成果。
高清的展示方式使得每一笔每一画都清晰可见,能够更加凸显董其昌的笔墨功底和艺术技巧。
观赏高清版的董其昌草书千字文,就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了他书写时的那种激情和灵感迸发。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不仅是对于董其昌艺术成就的一种呈现,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这样的作品,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董其昌独特的草书风格,还可以了解到他对于汉字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这对于研究董其昌和草书艺术的人来说是宝贵的资料,也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一次文化的享受和启发。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带注解是一部具有深度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于书法艺术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更是对于中国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欣赏这样一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书法的独特之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能够通过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对自己的书法修养和艺术追求进行反思和启发。
清新隽永董玄宰,各领风骚三百年
清新隽永董玄宰,各领风骚三百年打开文本图片集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
是明代后期杰出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
他的著述《画禅室随笔》是明清书画史上“南北宗论”的重要理论支撑。
书法以草书、行书著称。
董其昌学习书法的道路,“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
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
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
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兼收并蓄、遍学百家的人,而且自我标许甚高。
董其昌精通禅理,融禅入书,形成了清新淡远、空灵隽永的书法风格。
《青少年书法》杂志本期彩页刊登的这件《杜甫诗歌行书卷》,就是很好地表现了董其昌书法特色的作品。
《杜甫诗歌行书卷》,行书,绢本。
横301厘米,高31厘米。
书杜甫七律四首。
第一首《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写得端庄规矩;第二首《紫宸殿退朝口号》,开始渐入佳境;第三首《和贾舍人早朝》、第四首《至日遣兴奉寄两院故人》挥洒自如,进入高潮;款识部分收束自然,余音袅绕。
董其昌说:“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
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董其昌的用笔,恪守的是晋唐法则,中锋为主,辅以侧锋。
传续的是“二王”笔法,清丽,中和,善于收放处理。
于第一首诗歌中,其用笔多攒捉,于第二、三、四首诗歌中,则既能放纵又能攒捉,可谓心手双畅,收放自如。
“二王”笔法,传至颜平原,是一大革命。
而至于宋人米芾,再至于元人赵孟兆页,则是一大回归。
董其昌的用笔,很大程度得力于米芾。
他的撇捺钩折,与米芾极其相似。
董其昌此作,在字法上并没有太多突破。
几乎仍然遵循着传统意义上的流畅书写、常见字形处理,偶尔作一,如第一首中的“步”,第二首中的“号”,第三首中的“人”“声”,第四首中的“麟”等字的夸张放纵。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赏析(上)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赏析(上)明董其昌书法作品赏析(上)董其昌(明),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
世称“董香光”、“董文敏”、“董华亭”,在明末以书画名重海内。
董其昌学书道路是十分艰难的,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
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过:“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
”由此可见,他对于古代名家墨迹是认真临摹的,在用笔用墨和结体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
以古为师,以古为法,他的书法成就一方面得力于自己刻苦勤奋,善于深刻地悟通、反省,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其与大收藏家项元汴的交往,得以饱览许多书画真迹。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明史·文苑传》)。
董其昌在仕途上的通达,不是明代前几位书家所能比拟的。
到了清代,康熙又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
清代著名书家王文治《论书绝句》曾赞曰:“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
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
”一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书风日下,实在是书坛的悲哀。
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
若遇大将军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赵孟俯的书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的创作。
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大师董其昌五十五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大师董其昌五十五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明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1368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1387年平定辽东,实现统一(1368年~1644年)。
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为稳固统治,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加紧了思想控制。
致使明代文化,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冲突对立状态,是我国思想史上斗争颇为酷烈的一个时期。
明代行草书的社会需求与前此其他时代已经有了不同。
明代建筑趋于高大,同时商人阶层日渐庞大,附庸风雅的愿望颇高,这使得对挂轴一类作品的需求渐多,书法作品渐渐由案头走上墙头,书法家们籍此作出了许多探索,使传统行草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和风格。
明初书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国势承平,复以文章翰墨粉饰治具,培养了一批御用书家,遂使台阁书风兴起。
刻帖一定程度上对书法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
明成祖时,大力复兴文化,招募擅长书法的人,并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习书之风。
明中叶,江浙一代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也因之而起,成为书法的核心地区。
一些文人淡于仕进,优游文艺,逐渐成为具有一定职业化特征的书画家,以出售书画为生。
这使其创作目的、风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文人化”的清雅气息逐渐有所减弱,而好异尚奇之风逐渐兴起。
书法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出现了一大批雄视一时的书法家。
以李东阳、沈周、吴宽为代表;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书法的又一书法昌盛时期。
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争日趋尖锐,从心学中衍生的个性解放思想蓬勃发展,而外来的军事压力也渐渐增大,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进一步影响了文艺活动。
书法大家董其昌楷书特点是什么
书法大家董其昌楷书特点是什么书法大家董其昌楷书特点是什么董其昌很喜欢楷书,尤其是小楷,本人相当引以为豪。
董其昌自幼喜欢书法,通过临摹研习颜真卿、王羲之等书法家的名作来提高自己在书法上的技巧。
除此之外,董其昌学以致用,融合各书法家之长于一身,创作了自己的书法艺术。
字形飘逸秀美,受后人的钟爱和效仿。
经过不断学习后,而董其昌本人对自己的小楷颇为满意。
他留下最为著名的楷书之一便是《三世诰命卷》,董其昌写于古稀之年。
这部《三世诰命卷》是董其昌感怀人生之作,主要分为三个局部。
字形端正规矩、笔画平直、字体优美、卷面简洁大方。
除此之外,董其昌在写作的过程中参加了自创的飘逸灵秀之美,让《三十诰命卷》看起来恭敬却不乏秀丽。
书法大家董其昌的书法特点董其昌的楷书书法一方面是研习前人的书法艺术而得到的灵感,另一方面,又依托于董其昌很高的书法天分,所以他的书法艺术在当时,甚至在当今,都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和研究价值。
而他留下的书法作品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董其昌的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学虞世南,又弃唐学晋。
当他在大收藏家项子京家见到米芾、杨凝式、怀素的真迹后,立即从米芾的率意,怀素的流畅中悟出用笔的法门,从杨凝式《韭花帖》的疏朗布局中悟出章法的奥秘,再加上禅佛的影响,使他的书法充满古淡、散远的书卷气息。
董其昌能熟练地控制长锋羊毫,用笔轻松假设不经意,线条细长、婉转、流畅。
然而由于缺乏顺涩、提按、疾缓的变化,尽管做到了散逸、虚飘和圆熟,却难免模式单一和笔力浮滑。
软性的特征在董其昌书法中表现得如此突出,与他的个人性格和审美追求十分吻合。
以软性美为特征的董其昌书法风范,在“天崩地解〞的明亡前夕,竟能成席卷天下之势,客观上反映了士大夫阶级对现实危机的无奈和回避。
从这个角度看,董其昌书风具有时代性,折射出所谓的“世纪末心态〞因此,身处清朝末年的政治革新派康有为对董其昌书法批评甚多,说他“局束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
〞在董其昌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个书法革新潮流正在兴起,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是其代表者。
灵气十足的董其昌
灵气十足的董其昌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叔夏,号士元,江苏镇江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东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董其昌的父亲是一位医生,素有“稳厚老成”的美誉,影响了董其昌早期的文化成长。
董其昌自小聪颖好学,14岁时已通三种文字,16岁时便开始学习绘画。
他对于文学与绘画的热爱与才华,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董其昌的绘画风格独特,充满了灵气与生命力。
他在绘画上总是追求意境的高度,力图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对神韵的追求。
他的画作往往以松石、山水为主题,带给人以深深的禅意和清净的感觉。
他笔下的山石不拘泥于现实,而是通过表现形式和意境的独特呈现,给观者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除了绘画,董其昌还精通书法。
他的书法风格秀丽典雅,有一种独特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行书刚劲有力,楷书端庄秀丽,草书简洁流畅。
他的书法作品千姿百态,无论是小楷、大楷还是草书,都表现出他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除了绘画和书法,董其昌还善于文学创作。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
他的散文则展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洞察。
董其昌的文学作品与他的绘画和书法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董其昌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对于明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明代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的绘画与书法风格独特,开创了新的艺术门径,对后世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也被后人广泛传颂,并被收入各种文学选本和课本中。
董其昌是一位天才艺术家,他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绘画、书法和文学作品无不充满着灵气十足的气息。
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独立的思想,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也将继续影响和激励着后世的艺术家们。
董其昌行书《山静日长》
董其昌行草书法欣赏《山静日长》(2018-03-23 10:41:10)
转载▼
分类:书法字帖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
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
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坐弄流泉,漱齿濯足。
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
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
董其昌行书《邵康节无名公传》
董其昌行书《邵康节无名公传》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亦领一时风骚,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
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今天,我们欣赏董其昌的《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九月二十八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
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书法作品集
董其昌书法作品集董其昌:上海人。
字符宰、玄宰,号香光、思白、思翁、香光居士,神宗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才华俊逸,工楷、行草,尤精行草,擅山水,精鉴别书画。
明末四大书法家之一。
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酒德颂八屏董其昌书法手卷董其昌行书立轴董其昌 1602年作书法立轴董其昌草书立轴释文:海岱奇云尽荡胸,虞迹胜事眇秦封。
装头亦有家山在,不必登台望九峰。
董其昌行书立轴董其昌行草五言诗立轴释文:只谓一山翠,不知犹数重。
朝来云影处,更见两三峰。
董其昌行书《仪凤赋》册页(四开八页)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己未(1619)年作行书册页(十六开)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书法册页(十二开)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书法立轴释文: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
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巖花。
董其昌草书五言诗立轴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行草书《池上篇》立轴释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
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勿谓出挟,勿谓地偏。
足以客膝,足以息肩。
有堂有庭,有歌有弦。
有叟在中,白须飘然。
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如鸟挥木,姑务巢安。
如思在坎,不知海宪。
灵鹤怪石,紫菱白莲。
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是饮一杯,或吟一篇。
妻絮熙熙,鸡犬闲闲。
优哉游哉,我将终老乎其间。
白太傅池上篇。
其昌书。
董其昌行书诗册册页董其昌草书五言诗立轴董其昌草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行书《为丁云鹏贺寿诗》立轴董其昌行书“观少保薛稷书画壁” 手卷董其昌草书立轴董其昌行书五言诗立轴董其昌 1632年作书法五言诗卷手卷款识:卫幕衔思重,潘与送喜频。
济时瞻上将,锡号戴慈亲。
富贵当如此,尊荣迈等伦。
郡依封土旧,国与大名新。
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
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
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
义方兼有训,词翰两如神。
委曲承颜体,骞飞报主身。
可怜忠与孝,双美画骐驎。
壬申二月望日书,其昌。
董其昌行书五言诗立轴董其昌(款)丙寅(1626年)作草书五言诗卷手卷董其昌行书五言诗立轴录文: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赏析(下)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赏析(下)董其昌《草书扇面》草书扇面藏荣宝斋。
高15.5cm,宽47.7厘米。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戌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夜,噭噭夜猿鸣”,这是董其昌草书扇面释文。
此帧扇面书法写的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娴熟。
自署学杨少师(凝式),确有几分“神仙起居法”的遗韵。
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
行书五言诗扇面纵16.4厘米、横52.6厘米藏广东省博物馆图文转自中华博物网董其昌书法早年学颜、虞,中年致力米芾,又追晋人风韵,并参以禅理,故其书风空灵、隽永,被誉为“书家神品”。
这件行书“一转一束皆有主宰”,轻松自如而又法存笔端,真正是游刃有余,潇洒出尘。
董其昌曾评:“赵(孟頫)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对赵书评价是否客观姑且不论,但一个“秀”字却道出了董其昌的艺术风格及其审美特征。
草书房村夜宿诗扇面草书七绝扇面红金笺西泠印社藏董其昌行书扇面释文:野店临官路,重城压御堤。
山开灞水北,雨过杜陵西。
归梦秋能作,问书醉懒题。
桥回忽不见,征马尚闻嘶。
董其昌行书扇面《唐人九日应制二首》水墨金笺 15.6×50cm钤印:董其昌印、董玄宰题识:唐人九日应制二首。
其昌。
释文:御气幸金方,凭高荐羽觞。
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囊。
去鹤留笙吹,归鸿识舞行。
臣驩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嘉会宜长日,高游顺动时。
晓光云外洗,晴色雨馀滋。
降鹤因韶德,吹花入御词。
愿陪阳数节,亿万九秋期。
书画合册(行书一)无锡博物馆藏这是董其昌的“书画合册”行书三。
此册藏无锡博物馆,书法六帧,写在泥金笺上。
第三页“百里湖光开水镜,一山云气晃人衣”,款落“其昌”,钤印“宗伯学士”、“董氏玄宰”两方白文印,另有收藏印一方。
董氏书法善用中锋与侧锋组合,中锋厚实,侧则爽利、劲健,精神外露,只有两者结合的好,才能相得益彰。
董其昌书法对联欣赏
董其昌书法对联欣赏
董其昌书法对联欣赏
四海同升明灯:智水无疆明珠光芒,丝纶天地网结千重。
月闪山川星辰熠,琴音满座古今同清。
万籁涤襟回萤火:翰墨青山万物宣,一弦倾诉草木静。
湖光屿影此时新,叙事字韵处处空。
锦江暗翠织山青:清流潺潺如风行,花雨芳意芬芳晴。
青冢拂去尘埃飞,庭前将来更春光。
翰墨暮烟琉璃桥:古壶倾泻一泓清,羽书蓓蕾织心情。
思索沉虑笔洒出,田园灯谜起禅灯。
大江宏运银河明:桃花满溪烟景晴,吟诗楼台把酒声。
太白云彩遥望去,谁知禅心在山中。
董其昌书法《岳阳楼记》欣赏
董其昌书法《岳阳楼记》欣赏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忙则
8
.Q 急可犬下、L 会、处\1序卢飞敷吃祈{4i
庚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