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汇总)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汇总)目录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学的萌芽 (1)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1)(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2)1.实验教育学 (2)2.文化教育学 (2)3.实用主义教育学 (2)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3)5.批判教育学 (3)6.制度教育学 (3)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4)(一)教育的概念 (4)1.“教育”定义的类型 (4)2.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4)(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4)1.教育的结构 (4)2.教育的功能: (5)(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 (5)(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5)(五)教育的发展 (5)1.古代教育的特征 (5)2.近代教育的特征 (6)3.现代教育的特征 (6)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7)(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7)2.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 (7)3.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7)4.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 (7)5.劳动力市场理论: (7)(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7)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7)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7)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7)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8)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8)(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8)1.教育的经济功能 (8)2.教育的政治功能 (8)3.教育的文化功能 (8)4.教育的科技功能 (8)5.教育的人口功能 (9)(四)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9)(五)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9)1.全球化 (9)2.其显著特征 (9)3.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9)(六)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9)(七)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信息化社会 (10)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信息化社会 (10)(八)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 (10)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1)(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1)(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1)1.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1)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1)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2)(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2)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12)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12)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3)(一)教育目的概论 (13)1.含义 (13)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13)(二)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13)(三)教育目的的确立的依据 (14)1.社会依据 (14)2.人的依据 (14)(四)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 (14)(五)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5)(六)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15)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5)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5)(七)培养目标 (15)1.培养目标的概念 (15)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15)3.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16)第六章教育制度 (17)(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17)(二)学校教育制度 (17)1.概念 (17)2.学制确立的依据 (17)3.各级学校系统 (17)4.各类学校系统 (17)(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8)第七章课程 (19)(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9)1.课程的定义 (19)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9)3.课程理论流派 (19)(二)课程类型 (20)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0)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21)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21)(三)课程编制 (21)1.泰勒原理 (21)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21)3.课程目标 (22)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22)5.课程实施 (23)6.课程评价 (23)(四)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 (24)1.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较之科技、文化变革更直接) (24)2.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 (24)3.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 (24)4.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 (24)5.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24)(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25)1.美国 (25)2.英国 (25)3.日本 (26)(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6)1.改革的背景 (26)2.目标 (26)3.内容 (27)第八章教学 (28)(一)教学概述 (28)1.教学的概念 (28)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8)3.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28)(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28)1.教学理论概述 (28)2.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论的关系 (29)3.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29)4.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29)5.认知主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29)6.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30)(三)教学过程 (30)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30)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30)(四)教学模式 (31)1.概念 (31)2.特点 (31)3.教学模式的结构 (31)4.程序教学模式(与行为矫正有关) (31)5.发现教学模式 (31)6.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32)7.暗示教学模式 (32)8.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3)9.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33)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08政教部资料绪论(多出选择题)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课本P1-P9)1.教育学孕育、萌芽阶段(1)孕育时期:孔子的《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
但均不是专门的教育著作。
(2)萌芽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论教育的著作......”、古罗马帝国的昆体良所著...............《学记》,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标志: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探讨“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a.倡导教育对象普及化。
b.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
c. “.经验..........,将人的一生........成为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式。
d. 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描述..”.的写作及论述方式划分为成七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规定了具体的教育任务。
(2)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的教育家。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同时期其他代表人物:洛克....(德)、康德..(德)等。
..(法)、裴斯泰洛奇.....(瑞士)、福禄贝尔..(英)、卢梭3.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教育方法上主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2)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心理学》,他将生物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感受..表...——..整理..——现.”三个阶段。
(3)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主义与教育》,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儿.童中心论................”。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学原理
333教育综合内容整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的概念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五章教育的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上)第九章教学(下)第十章德育第十一章班主任第十二章教师第十三章学校管理第一章教育学的概述一、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名词解释):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2.研究任务(简答):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3.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教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教育的学问,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③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④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做好教育工作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看书了解即可,不用背)三、几种教育学(第1、3种重点背,2、4、5简单看)1.实验教育学(重点背):①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
1907年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实验教育思想。
②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分依据。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石,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下面是教育学原理的各个章节的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学的历史沿革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复习内容包括:先秦教育思想,汉代及以前的教育思想,魏晋南北朝教育思想,唐宋明清的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章教育哲学与教育学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哲学的概念,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
第四章教育学派及其教育思想本章主要介绍几个主要的教育学派及其教育思想,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新古典主义教育学派,实用主义教育学派,人文主义教育学派,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现代主义教育学派,后现代主义教育学派。
第五章教育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分类,实证研究方法,非实证研究方法,教育学的量化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第六章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重点复习内容包括:学习基本过程的概念与特点,知觉与注意,觉醒与决定,情感与态度,思维与语言,记忆与遗忘,创造与发展,教学基本过程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七章教育目标与课程本章主要介绍教育目标与课程的设计,重点复习内容包括:教育目标的概念与特点,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的设计原则,课程的概念与特点,课程的类型与结构,课程的设计原则。
第八章个别的差异与教育本章主要介绍个别差异与教育的关系,重点复习内容包括:个别差异的概念与特点,个别差异的种类与成因,个别差异的检测与评价,个别差异与教育的适应。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育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标志):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P25-27)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教育学原理 期末复习章节重点整理
【绪论:教学及其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人类社会中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都展现了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个体层次:教育学主要研究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发生在社会个人之间,对人的生长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的社会活动。
(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群体层次:研究人么集体的教授和学习行为,分析背后的组织方式和权力结构等。
国家民族层次:主要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发展等,分析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终极层次: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人的不断发展。
二、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前学科时期:教育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还主要散见于哲学和其他学科的著述中,专门的教育理论知识尚未单独建立。
2、前科学时期: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产生,但理性思辩和逻辑演绎仍是其阐述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式,科学研究方法还未被广泛运用。
3、科学化时期:从科学的教育学产生至今,教育学从理论、方法到研究活动都不断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科学性。
追求概念的严谨性、方法论的清晰性、结论的额可验证性成为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如何形成的?1、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教育理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而传播,20世纪初传入我国。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和解放区的教育的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与中国教育结合的实践。
3、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吸收世界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针对中国教育实际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理论。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一、教育的起源有哪些说法?典型观点主要有三种: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其中,劳动起源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对教育起源的正确解释。
1、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起源于动物界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
教育学笔记-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和狭义的定义)二.“教育”的起源(三种起源学说:生物、心理、劳动)【了解“教育”的要素】三.“教育”的发展【了解各个特征:原始、古代、近代、现代】四.“教育学”【了解经典著作及其作者】第二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四个特点二.个体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三.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影响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背景、含义、条件、构成)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实质(四点)第五章教育制度一.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二.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双轨、单轨、分支)三.我国学制第六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职业的概念、特点;教师专业发展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素质二.学生: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新特点三.师生关系:1.三种类型 2.策略(如何构建)第七章德育一.德育的概念二.三种德育的理论(认知、行为、情感)三.德育途径、方法、内容第八章教学一.教学的定义(王策三的定义)二.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了解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三.四种教学模式四.教学组织形式(重点:班级授课制)第九章课程一.课程理论三大流派二.基本概念:课程标准、教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形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和狭义的定义)(一)教育的广义定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家庭、社会、企业、学校)(二)教育的狭义定义: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即,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三种起源学说:生物、心理、劳动)【了解“教育”的要素】(一)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效果等方面,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它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既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孔子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等多个阶段。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目的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2.2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
个体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社会目的包括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2.3 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考虑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求、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因素。
同时,教育目的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特点。
2.4 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手段来实现。
同时,教育目的的实现还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三章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3.1 教育过程的本质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要素。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 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动力性: 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4.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5.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6.劳动起源说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 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2.教育水平低3.教育没有阶级性4.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2.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 同样占领了学校, 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1.封建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教育学原理分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1、从起源上看,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2、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应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时间大约在本世纪初。
3、教育学独立的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
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
4、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5、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6、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7、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8、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9、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10、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1、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是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12、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14、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15、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
教育学原理 1-4章重点知识
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简答)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15
狭义的教育(名解)
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现代教育(简答)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14
广义的教育(名解)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人的发展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析。人的发展有未完成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
1.未完成性
2.能动性
25
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论述)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预示着人的需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2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2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本质在于培养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的培养。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促进智力发展、培养道德品质、形成健康人格等;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
3. 教育学的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特点,既需要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实践的检验。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法律法规等。
教育制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3.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2. 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4.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四、德育与美育1. 德育的概念与内容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导论1.1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探讨教育活动的规律,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方法、手段等问题。
教育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1.2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它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特点,既关注教育实践,又关注教育理论的研究。
1.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
实证研究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教育活动的实际数据;思辨研究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提出教育理论和观点;历史研究通过对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了解教育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比较研究则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和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发现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
古代教育学以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为代表,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近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的理论为代表,注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现代教育学则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强调教育公平、多元化和个性化。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培养有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功能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2.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社会功能则体现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卢梭《爱弥儿》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4、杜威《儿童社会中心说》《民主与教育》第二章:1、教育功能的分类:(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对象分类(二)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从教育功能的层次分类(三)正功能与负功能从教育功能的性质与作用方向分类(四)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分类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的作用,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
(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历来与政治紧密结合,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的重要功能:⑴ 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第一,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第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养的社会公民。
第三,教育通过宣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⑵教育具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变革的功能。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⑴教育通过生产人力资本,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⑵教育通过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⑴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保存与功能;⑵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⑶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第三章:1、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定向功能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它既是学校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也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学校只能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来办学。
具体体现为:一是明确规定了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即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二是规定了社会所需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即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三是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取舍,即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四是决定了教学的重点和质量标准,即对教师的定向作用。
(二)调控功能教育目的自身的各种内在规定性对整个教育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功能。
首先,某种教育目的总是被赋予特有的价值取向要求,并成为衡量教育活动意义及质量的内在根据,起到调控实际教育活动的作用;其次,教育目的对人才培养基本质量规格的规定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依循,直接调控着教育内容或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最后,教育目的自身衍生的一系列各级各类教育目标,起着具体调节和矫正教育活动的作用。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一教育学的历史(一)教育学独立的条件1.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2.教育实践、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3.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4.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二)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2.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三)17-19世纪主要教育思潮1.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2.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3.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4.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孔多塞、爱尔维修、费希特、杰斐逊(四)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流派1.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2.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4.制度教育学诞生于法国乌里、瓦斯凯、洛布罗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6.批判教育学当前西方教育理论占主导地位鲍尔斯、金帝斯、阿普尔、吉鲁、布厄迪尔二教育学的若干问题(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教育问题研究任务---解决教育问题(二)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第二章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二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对人与人之间的教育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化的探索和总结。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4.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和科学地位第二部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教育的目标与功能2.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3.教育的社会化与人的自由成长的统一4.教育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第三部分: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2.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3.教育的心理发展规律4.教育的教学过程规律第四部分:教育方法1.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2.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3.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4.教育手段与教育技巧的运用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具体复习方法如下:1.温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阅读教材、复习资料等,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基础观点和原理等内容。
2.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分析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社会化与自由成长的统一以及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等方面。
3.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过程规律等内容。
4.研究教育方法,理解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掌握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以及教育手段与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参加辅导班等方式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可以通过做题、参加讨论以及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当然,复习该门课程最重要的是理解概念和思想,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重点是掌握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教育的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2. 教育学的性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活动及其规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合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方法、实证方法、历史方法等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思想: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教育学的发展: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杜威、赫尔巴特、布鲁纳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2.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与构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制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政策的概念与作用教育法规的种类与特点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1. 课程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的综合化、个性化、国际化2. 教学教学的概念与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原则与方法: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功能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四、教师与学生1. 教师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教师的素质要求: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终身学习2. 学生学生的本质属性:主体性、发展性、差异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发展规律与教育对策3.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合作共进五、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与社会经济教育的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投资、教育结构、教育内容2. 教育与社会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政治人才、传播政治文化、促进政治民主化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内容3. 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创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二篇)一、教育心理学基础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早期探索、科学化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2. 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概念与特点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情感与个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二、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意义教学设计的步骤:分析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模式:系统化教学设计、ADDIE模型2. 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间接教学策略:探究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选择3. 教学媒体与技术教学媒体的概念与分类: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媒体选择的原则、媒体使用的技巧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教学三、课堂管理与评价1.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概念与功能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预防性管理、支持性管理、矫正性管理课堂纪律的维护:建立规则、有效沟通、及时反馈2.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概念与目的学生评价的类型: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价的方法: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3.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概念与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的方法:日志反思、同伴互助、行动研究四、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概念与特点教育研究的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相关法数据分析技术: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3.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内容分析、主题分析、叙事分析五、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教育伦理的概念与原则:公正、尊重、责任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伦理的实践: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事关系2. 教育法律教育法律的概念与体系:宪法、教育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教育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3. 教育法律问题学生权利保护: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教师权利与义务: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教育法律纠纷的解决: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三篇)一、教育哲学基础1. 教育哲学概述教育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哲学、近代教育哲学、现代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2. 教育的价值论价值论的基本概念: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教育价值的基本类型: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教育价值的选择与实现:价值冲突、价值整合、价值实现途径3. 教育的认识论认识论的基本概念:认识、知识、真理教育认识的基本过程:感知、理解、应用、评价教育认识的多元视角: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二、教育社会学基础1. 教育社会学概述教育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早期探索、制度化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互动理论2. 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制度教育与社会分层的互动: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家庭、学校、社区3. 教育与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转型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文化传承、社会整合、创新驱动教育适应社会变迁的策略: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教育国际化三、教育文化学基础1. 教育文化学概述教育文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文化学的历史发展:文化教育学的兴起、文化人类学的介入、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文化学的基本理论:文化传递理论、文化适应理论、文化创新理论2. 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承的基本概念:文化、文化传承、文化变迁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的选择、文化的传递、文化的创新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育活动3. 教育与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的基本概念:文化适应、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教育在文化适应中的作用:跨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全球化教育文化适应的教育策略:文化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四、教育管理学基础1. 教育管理学概述教育管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领导理论2. 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效能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教育管理的模式:科层制管理、民主管理、绩效管理3. 教育政策与决策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政策、教育政策、政策过程教育决策的基本过程:问题识别、方案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教育政策与决策的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五、教育未来与发展1. 教育未来学概述教育未来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未来学的历史发展:早期预测、系统化研究、多元化探索教育未来学的基本理论:趋势预测、情景分析、德尔菲法2.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的革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教育模式的变革: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泛在学习教育内容的更新:跨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全球视野3. 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教育公平的挑战: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性别差距教育质量的挑战:应试教育、教育资源、教师素质教育创新的对策:政策支持、制度改革、国际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08政教内部资料绪论(多出选择题)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课本P1-P9)1.教育学孕育、萌芽阶段(1)孕育时期:孔子的《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
但均不是专门的教育着作。
(2)萌芽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论教育的着作....................《学记》,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古罗马帝国的昆体良所着的西方第一部教育专着.........《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标志:捷克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探讨“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a.倡导教育对象普及化。
b.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成为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d...”.的写作及论述方式..描述.....。
c. “.经验..——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将人的一生划分为成七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规定了具体的教育任务。
(2)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的教育...........,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家。
同时期其他代表人物:洛克..(英)、卢梭....(德)、康德....(法)、裴斯泰洛奇.....(瑞士)、福禄贝尔(德)等。
3.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教育方法上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2)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心理学》,他将生物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感受..——..表现..”三个阶段。
..——..整理(3)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儿童中心论...................”,提出了着名的教育论断“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4)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的规律,标志着社会..主义教学理论......的诞生。
4.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1)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三类。
(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他提倡发现学习....。
(3)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4)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方面(目的、内容)、心理方面(动机、意志、情绪、思维)和控制方面(计划、组织、调整、控制)。
第一章教育的涵义(以选择题为主)一、教育家对教育的宽泛与偏狭解释(课本P17)1、宽泛: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2、偏狭:斯宾塞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涂尔干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二、教育起源(课本P30-P31)1、动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勒图尔诺(法)的《各人种的教育演化》和沛西·能(英)的《教育原理》。
基本观点:人类的教育是对动物........。
..”.形式的继承与改进.........“.教育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这是教育起源的科学解释。
三、教育产生的客观基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P31)(1)人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现有社会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2)人的身心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与现实社会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四、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P30)1、社会性;2、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育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1、他人教育;2、自我教育。
五、教育的狭义定义教育:人类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他人教育:某个人或某些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自我教育: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多出论述题)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47-P50)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教育作为一项社会事业体现着该社会的政治特征;同时,教育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政治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教育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利用经济力量和思想上的优势力量掌握教育领导权和支配权。
2、政治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在一定的社会中,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都是由政治决定的。
3、政治制约着教育的目的、部分内容和制度(1)教育目的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是由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
(2)教育内容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统治阶级将他们的意志转化为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渗透到教育内容当中。
主要体现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3)教育制度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总是反映这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同时,政治对教育制度改革起着定向、驱动和支持的作用。
(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1、教育是个体完成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个体政治社会化: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感和政治行为习惯的过程。
教育作为传递文化、训练思想、培养感情和养成社会行为习惯的活动,具有向年轻一代传播政治思想文化,帮助个体完成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功能。
2、教育是培养政治人才的重要阵地政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通常都与教育的规模与水平密切相关。
在不同社会中的各种政治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培养的。
3、教育是传播政治思想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社会成员接受政治影响最重要的方式。
统治阶级将他们的思想意识转化为知识形式的思想政治内容,然后通过学校教育,针对教育对象集中的施加政治影响。
4、教育使政治思潮得以创新学校是研究、探讨和传播各种政治思想的中心,成为政治思想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和新的政治思潮的集散地。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50-P57)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教育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个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经济水平决定受教育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剩余劳动的数量。
剩余劳动的数量决定可能受教育的人口数量(2)经济水平决定义务教育的年限(3)经济水平决定给予投资的数量及比例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教育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的目标必然要反映出经济的要求。
教育结构是指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衔接关系,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经济发展引发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会导致教育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知识总量增加,另一方面,要求劳动者具备能够适应经济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4、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设备、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力再生产的内容和过程:(1 )人的自然生长,形成人的体力。
(2 )教育和训练过程,形成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
2、教育通过科学技术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科学技术再生产的过程即通过教育,将科学技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内化为劳动者的内在素质及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
教育在科学技术再生产中的作用:(1)教育通过传递和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
(2)教育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
(3)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高效的再生产。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P58-P65)文化对教育制约作用的特征:影响形式上,具有间接性、隐蔽性;影响途径方面,文化对个人具有深层的心理结构的影响作用。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类型(文化内容结构)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影响教育内容文化传统典型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特定的内涵,因此,教育内容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文化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
3、文化观念对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的影响文化观念是长期生活在同一个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基本的、比较一致的观点和信念。
教育观念是指存在于教育者或其他人头脑中对教育的基本看法。
表现为:人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等方面。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能传承文化教育的传递功能:教育是传递文化最主要的手段;传递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文化内在的要求。
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传递、保存、活化2、教育能改造文化选择文化:对某种文化的取舍,主要是对涉及价值观和信仰的选择。
教育在本质是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
整理文化:对文化内容的系统化、理论化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整合。
3、教育能创新文化4、教育具有文化分层作用五、部分可能出选择题1、学校教育产生于农业社会....)(P71)....(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与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
2、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专门的统治人才。
3、文化的发展为教育内容作了准备。
4、私有制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生源。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脱节的特............”反映的是农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征。
(P74)3、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建立了由各级各类学校和班级授课制度共同构成的现代学校制度,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基础教育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P77)4、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有:教育的公共性、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未来性。
(P81-P83)工业社会教育的首要特征....是教育的公共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以选择题为主)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个人的活动。
其中,遗传与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因素.....。
(P85).....,个体的活动是其身心发展的现实性因素2、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具有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的育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