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11-做个考试赢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11-做个考试赢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做个考试赢家》教学设计【主题背景】“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研究客体,关键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特殊本质,即鉴别别人的身心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

考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测量和评价。

高中阶段是学生辩证思维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段,引导学生积极、辩证、发展地认识和对待考试,把考试当朋友,重新审视考试情绪,讨论考试的应对策略。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反思自身的应试习惯并产生改进的需求。

2.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以及考试情绪的调整。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

【教学方法】游戏体验,讨论分享等【教学重难点】1.学生主动反思自身的考试习惯,认识到自己考试存在的欠缺。

2.由应试技巧的改进促进学生考试态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学生每人手里一个直尺,一张“考试智慧树”。

【活动过程】同学们:上课。

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我们爱“心”课堂的约定:关爱心理,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真诚表达,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我相信:我会更强大、更坚韧、更快乐!同学们,请坐。

我们本节课要一起讨论“做个考试赢家”这个话题。

本节课同学们有一个具体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在这张纸上,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考试智慧树”。

一、畅游心世界:(一)画线体验小游戏用尺子和笔画一条5厘米的标准线段。

不用尺子,徒手在刚才的线段下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有什么变化?我们再换一种方式,请在刚才的线段下做好画线准备,抬起头,闭上眼睛,画五条5厘米的线段。

比较一下,这次又有怎样的变化?同学们,没有“尺子”的线段,是弯曲盲目,甚至是凌乱的。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考试就是这样一把“尺子”,可以丈量我们的学习水平,明确我们的学习方向,帮助我们发现盲点、查漏补缺。

而大型考试比如高考就更神奇了,几张考卷就把我们送入大学校园。

考试如此重要,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探讨如何成为考试赢家。

(二)情感体验小游戏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情感体验”小游戏。

好,全体同学注意,放松坐好,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 学习结果。
☺ 作用: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 分类: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加涅教学目标分类法: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 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3
如何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化?
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以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h
6
第三节 教学评价设计
• 教学评价
✓ 概念: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 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作出价值 判断的过程。
✓ 作用:
评价结果为教师检验与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提供反馈 评价结果为学生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供参考 ✓ 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用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
☺ 行为目标陈述法
三个要素: 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h
4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讲演法、提问法、讨论法 : • 有效提问的特征
把握问题的难度水平 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控制等待时间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概念:指依据档案袋收集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 的、综合的评价。
实施过程:组织计划、资料收集、成果展示
实施策略:
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反馈、评价制度的建立、学生 评价技能的训练、教师对评价的参与程度
h
9
h
10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 作用: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 分类: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加涅教学目标分类法: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 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如何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化?
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以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第三节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 ✓概念: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
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作出 价值判断的过程。
✓作用:
评价结果为教师检验与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提供反馈 评价结果为学生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供参考
✓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用的分类方法
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计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第三节 教学评价设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 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 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 的过程。
教学目标
☺ 概念: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
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 学习结果。
有效组织讨论应注意的地方:
议题要明确;做充分准备,布置阅读相关教材和 参考资料;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适当小结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布鲁纳) 启发式教学(孔子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的三种模式:
成绩分组;小组辅助教学;合作性综合阅读 程序教学编程原理(斯金纳,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布卢姆,适合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
量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

蜡烛问题:将蜡烛立在墙边,与木墙平行?
(五)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
• 所谓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实物叫原型。
• 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
题之间有共同点或相似处。 • 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但又不过于紧张
的状态时,才最容易产生原型启发。
(三)实施认知操作 (四)评价解决结果
认知操作结束后,对选择的策略是否合适, 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 得到解决等做出评价。
问题:
有3个人一起下象棋,每人下了2盘,问总共下了 几盘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
技能。 例:一只熊从P点出发,向南走一里,然后转向东 走一里,再转向北走一里,便回到了它出发时的P 点。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
第一节 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
• 一、问题及其类型 • (一)问题的实质 问题就是“难题”或者“疑难”,是个人不能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
• 问题的成分:
– 1)起始状态 – 3)障碍
2)目标状态
(二)问题的类型
1.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初始状态、目标状态都是具体明确的。 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
四、教授解题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解题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变换问题,连续简化问题, 将问题转化为最熟悉的基本问题加以解决。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思维策略。 出声思维法-他人提问法-自我提问法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 1、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充实和深化 宏观的知识背景。
• 2、在微观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 别类,促进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和系统化。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目标。
层级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
绩效分析法
将学习目标按照层级关 系进行组织,形成任务
层级图。
分析学习者在完成任务 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确定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行为 表现,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与任务分析的实践应用
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 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后续的任
务分析和教学实施。
学生需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 趣,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 相关的内容。
社会需要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选 择具有时代性和应用性的 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
连贯性
确保教学内容在纵向上具 有连贯性,知识点之间相 互关联。
层次性
教学内容在横向上应具有 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地组织。
平衡性
兼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和情感教育,保持教学内 容的平衡。
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过程
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是否 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促 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和思考。
教学内容反思
审视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 式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过程
教学过程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总结教学经验 和教训。
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中心原则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以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适宜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方法多样原则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资源丰富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 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评价有效原则强调教师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 价,并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11章 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11章  教师心理

第十一章教师心理第一讲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一、教学目标1.识记:教师的能力特征、知识结构和人格特征2.理解: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的内在联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人格特征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流程:导入回顾前几章的教学内容,讲的是学生群体和学生学习心理及课堂教学心理,而教学过程的组成是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环境等,由此引入到对教师心理的探讨学习上来。

讲解一、教师的能力特征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智力)和教育能力两部分。

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基础。

教师的教育能力具体包括:1、影响与塑造教育对象的能力(1)观察与了解学生的能力。

(2)因材施教的能力。

(3)组织交往能力。

2、操纵教育过程的能力教育过程是教师运用教育内容和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教师操纵教育过程的能力主要表现在:(1)教育内容的设计与加工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教育手段与方法的选用能力。

(4)教育情境的调适与应变能力。

3、自我调节与教育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对自身进行分析、调控与改造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1)获取教育反馈信息的能力。

(2)自我评定和改造的能力。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一)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应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的知识、数学的知识、物理的知识等。

(二)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具体表现为:(1)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

(2)关于教与学的知识。

(3)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三)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四)文化知识文科的教师应该要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理科的教师也应该具有较深厚的社会科学的修养。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教师群体形成了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人格特点:1、求知多思。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ppt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ppt
2020/12/5
• 三、对班级或同伴群体的遵从
• (一)不同性质的学生群体 • 学生群体有两种:一种是按教育管理的
要求而组织起来的、有明确规章制度、 权利义务的正式群体,最典型的是班集 体;另一种是自发产生的、无明确规章 的、成员的角色地位和权利义务均不确 定的非正式群体,即同伴群体。
2020/12/5
2020/12/5
• (三)结群与遵从的原因
• 1、安全、归属和被同伴认可的需要 。安 全感和归属感使学生自然地在周围寻求可 以依赖的群体——业已形成的班集体或者 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小群体。
• 2、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和对他人的信任。 个体对群体越信任,越觉得群体是可靠的 信息来源,他的遵从行为就越明显。由于 对种种观点、见解和信念缺乏亲身经历与 体验,因而在群体中不可能清晰地评价和 把握自己与别人的判断与选择,从而总是
• 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表现为课堂失控,学 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意插嘴,故意 捣乱。
2020/12/5
课堂气氛虽不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却 对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完成起着动力、催化 、维持与定向的作用。众多研究证实,课 堂气氛的功能是不可低估的。鲍法德的研 究表明,课堂中社会相互作用的数量将影 响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 甚或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十一章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 本章目标:
• 1.评价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 • 2.举例说明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并分析原因;
• 3.分析自身已有的教师素质和不足之处, 指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素质;
• 4.举例说明家庭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 • 5.举例说明网络环境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
用和消极作用。
• 在学校里,影响学生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 是:

《心理学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心理学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 2. 对教育的启示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针对
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有 的放矢,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 能动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三) 学校教育 • 学校教育在一定定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
起主导作用, 其原因如下。 • (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 (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 (四)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二、个体心理发展特征
• (一) 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 1. 顺序性的含义 • 个体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 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 或者学
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 • 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顺序性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 只有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 即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
• 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遗传素质优越, 环境再好, 如果个体本身不努力, 其身心也不会得到很好发展。
第十一章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原理
•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返回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

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

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3. 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

2.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3.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a. 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控。

b.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c. 创造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d.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动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分类,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讨论。

3. 策略讲解:详细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实际应用。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学生学习动机低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

6. 总结归纳: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中应用这些策略。

7. 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动机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学习动机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的解决策略是否合理。

3. 反思能力:评估学生对自身学习动机问题的认识和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可行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学习动机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重要性。

通过详细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通过个人反思,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自身学习动机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

第11章:教学设计心理

第11章:教学设计心理

d.组织 d.组织 c.价值化 c.价值化 b.反应 b.反应 a.接受(注意) a.接受(注意) 接受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g.创新 g.创新 f.适应 f.适应
e.复杂的外显反应 e.复杂的外显反应
d.机械动作 d.机械动作 c.有指导的反应 c.有指导的反应 b.定向 b.定向 a.知觉 a.知觉
区别陈述句与非 陈述句
区别 完整 与不完 整 的句子
说明陈述句的作用
教学起 点
给完整句子下定义
图10-2 教学内容分析结果实例
2、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 (1)对预备技能的分析
是否具备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2)对目标技能的分析
是否已经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
(3)对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
第十一章
教学设计心理
主讲: 主讲: 李珂珂
E-mail:likeke2007@
本章内容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涵义 教学设计的模式 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 要素 分析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策略 开展教学评估 不同知识类型 不同类型的 教学设计 不同课型 以“教”为中 心“学”为中 以 心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1、行为目标表达技术(马杰, 行为目标表达技术(马杰, 1962) 清晰性) 1962)(清晰性)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测量的学生行为来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测量的学生行为来 是指用可观察 学生行为 陈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陈述的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素: 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素: 行为的表述(用动宾结构的短语) ①行为的表述(用动宾结构的短语) 条件的表述(独立或有指导) ②条件的表述(独立或有指导) 行为标准(好到什么程度、 ③行为标准(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 完整性怎样) 何、完整性怎样)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 学前小孩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小孩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发展的观点指小孩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品德为规范与社会性技术,成长为一个社会人,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小孩社会性性发展是一个动向的过程,是孩子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渐渐实现的。

b5E2RGbCAP二.学前小孩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一)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亲母亲与儿女的关系,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

主要包含父亲母亲与儿女的感情联系以及父亲母亲的修养方式。

p1EanqFDPw(二)伙伴关系得发展——伙伴关系是指小孩与其余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纪同样或邻近的小孩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拥有同等、互惠的特色。

DXDiTa9E3d(三)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行为是人依据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希望而渐渐形成的行为。

(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少儿道德发展的中心问题,是指个体帮助或许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偏向。

详细包含分享、合作、礼让、救助等。

RTCrpUDGiT(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也称入侵行为,就是损害他人或许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成心破坏东西、向他人寻衅等,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

5PCzVD7HxA三.研究学前小孩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发展是小孩健全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促使小孩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1、培育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

社会性发展是小孩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小孩发展的三大方面。

jLBHrnAILg2、完满的人品对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拥有促使作用。

(二)少儿期是小孩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期间,少儿社会性发展是小孩将来发展的重要基础;1、少儿期社会性发展在人一世的社会性发展中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少儿社会性发展的利害,直接关系到少儿将来人品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因为少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点期间,少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感情以及社会行为技术在此阶段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表现出显然的个人特色,甚至某些行为方式已经成为比较稳固的个性特色。

《心理学第十一章》课件

《心理学第十一章》课件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课程设计、教学策 略、评估方法等方面,旨在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 断更新,教育心理学也在不断发 展,如在线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等方面的研究。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概述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工业和组织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 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机制。
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 的增多,临床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如心理创伤、网络成瘾等方面的研究 。
04
心理学研究方法
Chapter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严格和科学的方法之一。在实验法中,研究者会人为地控制某些条件,操作自变量, 并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所得结果较为 准确可靠。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标
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心理学第十一章应 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如理解基本概念 、掌握重要理论和应用等。
强调该章节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 意义和价值。
内容预览
简要介绍心理学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部分和知识 点。
提供对该章节结构的概览,帮助学生了解整体框架和逻辑关 系。
02
心理学理论
Chapter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概述
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成 因、评估和治疗。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等,以深 入了解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
议题要明确;做充分准备,布置阅读相关教材和 参考资料;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适当小结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布鲁纳) 启发式教学(孔子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的三种模式:
成绩分组;小组辅助教学;合作性综合阅读 程序教学编程原理(斯金纳,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布卢姆,适合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
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 学习结果。
☺ 作用: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 分类: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加涅教学目标分类法: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 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h
3
如何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化?
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以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第十一章 教学设 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计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第三节 教学评价设计
h
1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计
•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 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 程。
h
2
教学目标
☺ 概念: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
h
7
量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 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
论文式问题;多重选择题;匹配题;是非题;填空题
✓ 测验的编制与实施过程:
确立目的
测验题的选择和准备
实施
考卷评分
✓ 学习结果包括应注意的几个方面:P337
结果反馈
h
8
质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 观察评价: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 • 档案评价(成长记录袋)
h
6
第三节 教学评价设计
• 教学评价
✓ 概念: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 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作出价值 判断的过程。
✓ 作用:
评价结果为教师检验与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提供反馈 评价结果为学生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供参考 ✓ 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用的分类方法
概念:指依据档案袋收集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 的、综合的评价。
实施过程:组织计划、资料收集、成果展示
实施策略:
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反馈、评价制度的建立、学生 评价技能的训练、教师对评价的参与程度
h
9
h
10
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
☺ 行为目标陈述法
三个要素: 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h
4
第二节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讲演法、提问法、讨论法 : • 有效提问的特征
把握问题的难度水平 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控制等待时间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