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元素周期表使用教材:人教版版高一年级必修化学2册第一章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是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本节的重难点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学习主题相关的语句: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征。

3、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教材阅读,元素周期表解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感受周期表的结构美,从周期表发展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本质在于不断的探究。

核心素养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学生特征分析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学生初步了解了周期表和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

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

由于周期表能够精确地猜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初步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育同学的分析和推理力量。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熟悉,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育同学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详细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详细”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学校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同学活动]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觉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

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详细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究,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详细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

历史上原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

依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依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本节课所授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教材安排本授课内容旨在要求学生能运用周期表和周期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由碱金属、卤族、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规律进行推广和延伸,力求突出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设计三、教学流程原子序数小,则半径大,即序小径大。

2.原子半径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同周期或者同主族时,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能力越弱。

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越弱。

3 .元素周期律课后反思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学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知识,又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能力,对于中上等程度的学生来说,整体难度不大。

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很好的掌握,但对于程度偏下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为此在教学中需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影响元素的性质,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复习 教案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复习 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2)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出适当的图表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能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并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3)能初步具有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能把位、构、性初步联系起来并熟练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1)体会对比、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在探究学习中的应用;(2)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能从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与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教学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回答法、归纳整理、讲练结合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量关系原子A Z X阳离子A Z X n+六.教学过程 【考点梳理】含考点:1、原子序数2、核素、同位素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认识「质子「原子核峠L 中子决定元素种类决定核素种类1、几个重要关系式质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二核内质子数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逅子和一定数目住子的原子。

同位素:同一兀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说明:(1)符号A ZX 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 ,质量数为A ,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2)只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才能互称同位素.即同位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而中子数一定不同,质量数也不同.(3)由于一种元素往往有多种同位素,因此同位素的种数要多于元素的种数. (4)同位素的特性:物理性质不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5)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6)重要同位素的用途:氘、氚为制造氢弹的材料;14C 多用于考古中测定文物年代;※注意:“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 -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例题](2011)2•硒(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8034Se 的中子数为A .34B .46C .80D .114原子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变化决定元素的性质(2008)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A•12C和14CB•氧气和臭氧C•甲烷和乙烷D.正丁烷和异丁烷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_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能量越_低,离核越近。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说课稿《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说课稿范文《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的一轮复习课。

我通过对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背景的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此设计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最后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效果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倡导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高考说明中强调:要借助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一定的化学思想方法;并适当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熟练掌握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此时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分析: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生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一轮复习,可以深刻的理解位——构——性的关系,体会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接下来我根据教学理念和高考说明以及教材分析,从学生的实情出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理解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会用元素周期表去推测和判断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2。

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量变到质变、一般与特殊的学科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感悟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和学习的指导意义。

2、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严谨求实、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四、教法和学法分析为了落实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

《化学元素周期表习题专题复习》教案设计

《化学元素周期表习题专题复习》教案设计

《化学元素周期表习题专题复习》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化学元素周期表题专题复》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表示方法;(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命名规则;(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讨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表示方法(1)周期表的横行与纵列;(2)周期表的周期与族;(3)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及原子序数。

2. 元素周期表的命名规则(1)主族元素的命名;(2)副族元素的命名;(3)过渡元素的命名。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2)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3)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2)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及重要性。

2. 新课讲解:(1)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表示方法;(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命名规则;(3)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3. 题训练:(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题;(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题;(3)讲解题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3)总结讨论成果,提炼重点知识点。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研究。

6. 作业布置:(1)设计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

2. 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规律;(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及其应用;(2)元素周期表中族、周期的分布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概念及分布规律;(3)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 完成练习题,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药物设计、材料科学等。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以某种药物的设计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元素周期律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药物设计。

2. 案例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第一篇:最新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1 教学内容分析(略) 1.2 设计意图 1.2.1 复习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将“巩固知识”当做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

1.2.2 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知识主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主线: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方法) →建立并完善认知结构(思维形式) →科学地探索知识规律(思维态度)。

1.2.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过程中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索”建构元素周期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提供向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纠错、把舵。

2 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谈一谈】对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认识?学生:①变形的"凹"字;②7 个横行 7 个周期, 18 个纵行 16 族。

③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幻灯展示] (无完整边界的周期表)板书:一张表|- 7 个周期|- 16 族【活动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份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学生操作)……板书:一张表|- 7 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 16 族:七主七副0 和Ⅷ[幻灯展示] (分区域的周期表)教师: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 A、B、C、D 哪一区域全部是金属元素?【活动二】在上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并观察分析每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何周期、何族?学生:除氢外,其它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第 n 周期n主族、主族数等于周期数。

教师:在分界线的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左下方为金属元素。

过渡:人类发现元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也将被不断扩充。

《元素周期表》专题复习课前教案最全版

《元素周期表》专题复习课前教案最全版

专题八元素周期表复习课前授课设计定安县城南中学符宣进知识与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等看法以及元素周期律。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想能力和逻辑思想能力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研究:经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地址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解析和推理能力。

3、经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浸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看法解析现象和实质的关系。

感神态度价值观:经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慎重和创新的优异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方法:经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详尽表现形式的授课,进行“抽象和详尽〞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授课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地址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律。

授课过程:[回忆 ]师:同学们,绘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你们知道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特别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对元素周期表这一专题进行归纳及总结[板书 ] 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同学们朗读元素周期表前20 号元素符号。

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专题试题:学们观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是什么?[多媒体显现板书]一、元素周期表A、B、O 的含义1、周期表周期三个短周期四个长周期主族族副族ⅧO族1、元素周期表总合有个 ____ 。

18 个纵行分为7 个横行18___ 个主族、个纵行;每个横行表示一个___ 个副族、____ 个 0 族和___ ,每个纵行表示一___ 个 VIII族;7 个横行分为____ 个短周期、____ 个长周期和____ 个不完好周期。

2、主族和副族主族用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族序号用古罗马数字表示:7 个主族表示为: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7 个副族表示为: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址周期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族要用古罗马数字表示。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2、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行”和“列”的编排原则。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美,从周期表的发展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本质在于不断的探究。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的品质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讲解]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新课传授]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那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呢?[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族)。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几个周期,几个族?[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1、周期[讲解]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1 周期,共2种元素短周期 2 周期,共8种元素周期 3周期,共8种元素(七个横行) 4周期,共18种元素长周期 5周期,共18种元素6周期,共32种元素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讲解]从上面我们所画的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指导案例。课题:《元素周期表》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指导案例。课题:《元素周期表》

复习课教学案例课题:《元素周期表》一、考纲要求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应用。

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出前20号、铁元素、常见主族元素、零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能根据短周期元素形成化合物确定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能推断常见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未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在上次课结束时,布置学生预复习内容——记住元素周期表大致结构和前20号、铁元素、主族元素、零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课前发放学案。

(二)课中[说一说]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学生:(1)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活动二]在上表中画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并找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与元素周期表结构之间的关系。

学生:除氢外,当主族序数大于周期数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当主族序数小于或等于周期数的元素和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活动三]小组讨论:第118、116号两种元素所在周期表的位置。

小组代表发言板书:1.2.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递减法、比较法1.()()ⅠⅢ数和b。

()(2)若A、B为不同周期元素,且a〈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小组代表:(1)b=a+2 b=a+12 b=a+26(2)b=a+10、28、46、78 b=a+20、38、70 b=a+30、62 b=a+4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同一周期,序数差(b-a)=主族序数差+相应周期过渡元素种数不同周期(a〈b),序数差(b-a)=同周期序数差+后各周期元素种类[活动四]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 、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1)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2)质子数a、b、c、d由小到大的顺序是——————————————————————————————;————————————————————————————————;(;(———;Y。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教学设计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课标要求: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感官的刺激下加深并加强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在以合作性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

2.教育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在一定情况下,借助外界的刺激和帮助,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本课题从能引起孩子们身边的事物为刺激点导入,环环相扣、层层进行知识的累加,使学生达到最后的学习效果。

二、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中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复习课。

之前学生已经对的元素和物质等宏观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也初步认识了分子和原子,离子等概念,为这部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元素周期表又像一根根纽带将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它的这个作用是任何概念无法超越的,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巩固和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课标中的地位及摘引此课题内容位于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二级主题中的认识化学元素:①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②能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统一起来。

三、学习者分析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这部分教学内容表面上掌握起来并不难,教材中对这一部分的讲述也并不。

学生之前学过的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等微观概念,还有元素,物质等宏观概念,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就成了学生学完新课之后的一大难点,这个难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尤为突出。

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 学习运用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加工。

3.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1、能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统一起来。

初中化学元素复习课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复习课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认识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2. 掌握元素的符号、名称和相关性质。

3. 培养学生对元素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2. 难点:理解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和元素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元素周期表。

3. 化学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惰性气体等。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

4. 检测: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元素的认识程度。

5. 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元素知识。

五、板书设计:
常见元素及其名称、符号、性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习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元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深了对元素性质的理解,提高了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本文将提出一套教学设计,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

一、引言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由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它包含了大量的元素信息,如元素的化学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学生可以了解到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进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

二、前期准备在进行元素周期表教学前,教师需要事先准备一些教具和资料,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真实的元素周期表,或者制作一个大型的元素周期表挂图。

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元素有关的实验和示范,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阶段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可以问学生是否了解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初步认识,并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引导。

2. 知识讲解阶段在知识讲解阶段,教师可以系统地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可以先从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入手,解释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接着,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和图表,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规律探究阶段在规律探究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发现横向和纵向的规律。

可以让学生猜测这些规律的原因,并进行验证和解释。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应用拓展阶段在应用拓展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计算元素的电子数和质子数。

可以让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点和性质,解释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建构而来;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阐释;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

教育建构主义的根本信条是: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

高三复习不是“炒冷饭”,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对学生讲解已懂的知识,而是学生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知识网络、融合提升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活动要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调控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建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运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借助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推测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逐步形成认识世界客观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四、教学难点: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推测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元素周期律,这一节我们复习元素周期表,那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师: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工具,那我们该不该把工具拿在手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周期表的重要性,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对元素周期表的复习)
学生:该。

【问题一】: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元素周期表吗?
学生:熟悉。

教师:能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吗?
学生:思考了一会,部分同学感觉有困难。

投影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同学们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并将1-18号元素的符号填在相应的位置。

【问题二】:在图二相应的位置标出周期和族的序数,指出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和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分布)
信息反馈:标族的位置时,部分同学有困难,需老师点拨viii 族的位置。

练习1.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小结: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练习2.周期表由左到右的第16列是哪一族?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掌握元素周期表周期和族分布的重要性)
【问题三】: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的种类分别为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周期表的整体结构)
学生:从第一周期到第七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信息反馈:对1、2、3、4、5周期元素种类,同学们根据图二
能迅速准确回答,对第6、7周期元素种类大多数同学困难,需提示镧系、锕系各有15种元素。

练习3. 同一周期的iia和iii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练习4. 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练习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a、6
b、12
c、26
d、30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问题四】:同学们知道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吗?在表格二中把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标出来。

(设计意图: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练习6.在2000年,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116号元素,该排在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练习7.下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且x、y、z、w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56,则x、y、z、w分别是什么元素?
x
y z w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结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刚才我们熟悉了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知道元素周期
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那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问题五】: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怎样的?
练习8. (1)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练习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
增多
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金属性强
d. 第viia族元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z y x w
练习10.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其中w的一种原子是1836w,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x y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c.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x y 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y z
七、教学反思:
从对本设计的实施情况来看,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知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