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实验三 混悬剂预习与补充材料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2.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作用。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乳钵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概念: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体系,可供内服、外用、注射用。
配制环境要求:内服、外用混悬剂(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在D 级下配制;注射用混悬剂(只能肌注)属于无菌药品中的最终灭菌产品,如曲安奈德注射液其配制、灌装须在C 级背景下,压盖须在D 级背景下。
特性:分散相的微粒大小0.5~10μm ,有时可达50μm (注射剂的微粒大小),非均相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界面,扩散很慢,显微镜下可见。
制法:1.分散法------ ①研磨粉碎法;②加液研磨法;③水飞法 。
2.凝聚法------ ①化学凝聚法;②微粒结晶法剂型质量要求:微粒细腻均匀,沉降缓慢,下沉后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贮存期间微粒大小保持不变,粘稠度适宜,易倾倒,外用制剂易涂布,不宜流散,快干燥,不宜被擦掉。
稳定性:混悬剂中的微粒在静置时可发生沉淀降,沉降速度,符合Stokes 定律: ()ηρρgr V 2122-=公式说明: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大小(r 2)以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ρ1-ρ2)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η)成反比。
(即微粒越小,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大,微粒的沉降速度越慢,混悬剂越稳定)。
所以,增加混悬剂稳定性可采取如下措施:1.减小微粒的半径;2.加入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并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裹在微粒的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4.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絮凝剂),适当降低ζ电位,使微粒发生絮凝,形成振摇时易分散的网状疏松聚集体,从而避免在放置过程中微粒自然沉降易形成致密的不易分散的沉淀结块现象。
《药剂实验》课件:实验三 胶体溶液剂和混悬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胶体溶液剂中药物的溶解特性及制备 方法。
2、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3、熟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
在混悬剂中的应用。 4、了解胶体溶液剂和混悬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胶体溶液剂是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 大小的微粒分散于适当介质中,呈单相或 多相分散的制剂。
五、结果评定
记录磺胺嘧啶混悬剂的外观性状和定性鉴 别结果,判断该混悬剂各项指标是否符合 相关质量检查要求。
观测并记录磺胺嘧啶混悬剂中的药物微粒 形态,并测定其尺寸范围。
注意事项
甲紫胶体溶液剂对皮肤、黏膜具有着色作 用,配制时,搅拌不宜剧烈。容器的清洗 可用稀盐酸。
磺胺嘧啶遇光易变色,应密闭避光保存。
四、实验步骤
4、磺胺嘧啶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性状:本品为白色混悬液,含有经振摇能
均匀分散的沉淀;无臭。 鉴别:取0.5mL磺胺嘧啶混悬剂,加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5mL,加硫酸铜试 液1滴,即生成黄绿色沉淀,随即变为淡灰 褐色。
四、实验步骤
4、磺胺嘧啶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药物微粒形态观测:取适量均匀分散的磺
胺嘧啶混悬剂,滴加于载玻片上,加上盖 玻片,利用显微镜观测混悬剂微粒形态。 并通过测微尺,测定微粒尺寸范围。
五、结果评定
甲紫胶体溶液为外用防腐消毒剂,用于黏 膜、皮肤的创伤、烧伤和溃疡。
磺胺嘧啶混悬剂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 作用,用于防治鸡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
记录甲紫胶体溶液剂的外观、鉴别和含量 测定结果,判断该胶体溶液剂各项指标是 否符合相关质量检查要求。
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较大的微粒 (0.1-10μm)分散于液体介质中,所形成 的多相分散体系。
混悬剂实验报告

混悬剂实验报告混悬剂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介质中而形成的制剂。
它具有许多优点,如易于服用、吸收迅速等,因此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一、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悬浮剂的选择、固体颗粒的制备和悬浮剂的配制。
首先,选择合适的悬浮剂是制备混悬剂的关键。
悬浮剂应具有适当的粘度、稳定性和可重分散性,以保持颗粒的悬浮状态。
其次,固体颗粒的制备是制备混悬剂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方法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晶体分散法。
最后,将悬浮剂与固体颗粒混合,并通过适当的搅拌和分散方法得到混悬剂的最终制剂。
二、混悬剂的性质混悬剂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不仅与悬浮剂和固体颗粒的选择有关,还与制剂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和药物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首先,混悬剂具有较高的粘度,这有助于固体颗粒的悬浮和分散。
其次,混悬剂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指标,它衡量了制剂中颗粒的稳定性和可重分散性。
此外,混悬剂的流变性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释放速率。
三、混悬剂的应用混悬剂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混悬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由于固体颗粒的悬浮状态,药物可以更快地被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其次,混悬剂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和吞咽困难的患者。
由于混悬剂易于服用和吸收,可以方便地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此外,混悬剂还可以用于控释制剂的制备。
通过调整悬浮剂的性质和固体颗粒的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延时释放,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结论:混悬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选择合适的悬浮剂和制备固体颗粒,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质和应用效果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深入了解混悬剂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药物剂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混悬剂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所谓混悬剂,就是混合在溶液中,对其进行分散和絮凝等作用而形成均匀的絮凝体的制剂。
它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备医药、农药和纺织助剂等产品。
混悬剂又可分为:分散型和均匀型两种。
分散型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和悬浮颗粒剂两大类;均匀型又分为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两大类;悬浮颗粒剂又分为小分子悬浮剂及颗粒悬浮剂两大类。
对于分散型物质与悬浮颗粒剂均匀性来说,主要取决于原料、溶剂和搅拌介质等。
目前常用于分散染料、医药、农药等领域采用的分散剂包括聚合物-水解物系分散剂、纤维素类分散剂、磷酸盐类分散剂、磺酸酯类分散剂等。
主要用于制备无机及有机混合制剂以及无机溶剂型制剂以及固体制剂。
一、实验目的1、实验目的:了解水处理工艺中所用到的分散、絮凝、过滤等工艺中的原理,知道这些工艺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2、实验内容:了解混合液的基本性质,了解水解产物的性质,了解制备的工艺过程,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
3、实验结果:了解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获得有效数据,掌握相关参数。
4、实验结果预测:通过实验,预测下一步的工作方法,了解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其工作原理和产品的性能特性。
5、实验总结和反思:通过实验得出有关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反思,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更好的完成实验室任务。
6、实验报告和反思:通过实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水处理工艺中使用到的分散、絮凝等工艺环节以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等。
7、实验报告和反思:通过实验,使我们进一步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且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是更好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问题解决方法之一。
8、小制作总结活动:让我们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办事能力及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解决问题及工作中不懂及时请教别人,从中学习工作中宝贵经验。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是让我们在生活中成长为一个更专业的学生,更重要地是让我体会到了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并努力解决它的道理!二、实验仪器及试剂1、超声多级比色仪:分析纯,DH-701E。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掌握混悬剂制备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混悬剂的性质和应用。
一、实验原理
混悬剂是将粉末固体药物悬浮于液体中,制成可搅拌的均匀分散液体剂型。
通过增加粉末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粉末与液体之间的传质速度,增加药物的渗透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活性和溶解速率。
二、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粉末固体药物、混悬剂基础液体(如纯净水、溶液)、测量容器(如比色皿、烧杯)、搅拌器等。
2. 根据所需剂量,量取相应的粉末固体药物。
3. 逐渐向烧杯中加入基础液体,同时不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4. 调整混悬剂的浓度和pH值,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溶剂、调节剂等。
5. 将混悬剂倒入适当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
1. 成功制备出了混悬剂,颜色均匀,溶解度较高。
2. 混悬剂的浓度和pH值符合要求,可以满足使用需要。
3. 经过实验,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搅拌均匀,控制药物
的剂量和溶解度。
实验讨论: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搅拌均匀是关键。
如果不搅拌均匀,可能导致药物悬浮不均匀,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和活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技巧,了解了混悬剂的性质和应用。
混悬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速率,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活性。
在日常应用中,混悬剂常用于口服液剂、外用液剂等药物制剂中。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实验原理,混悬剂是一种将粉末状药物悬浮于液体中的制剂,通常用于口服给药。
混悬剂的制备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悬浮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将药物粉末与这些辅料充分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溶剂,最终得到悬浮稳定的药物制剂。
实验材料,所需材料包括粉末状药物、悬浮剂、分散剂、稳定剂、溶剂等。
实验步骤:1. 将粉末状药物与悬浮剂、分散剂、稳定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逐步加入适量的溶剂,同时搅拌均匀,直至形成悬浮液。
3. 对悬浮液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包括悬浮性、粒径分布、稳定性等。
4. 对悬浮液进行药物性质测试,包括药物含量、释放度、溶解度等。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定比例的混悬剂。
悬浮液具有良好的悬浮性,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较好。
药物含量符合要求,释放度和溶解度良好。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混悬剂,使我们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混悬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口服制剂,在药物给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混悬剂的制备技术,也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制备混悬剂时,应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配制,避免加入过多或过少的辅料。
2. 在加入溶剂时,应逐步加入并充分搅拌,以确保悬浮液的均匀性。
3. 制备完成的混悬剂应进行相关性质测试,确保其符合要求。
4. 实验结束后,实验器材应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混悬剂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口服给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一般制备的方法。
2.掌握混悬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u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应具备以下要求:外观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ρ1-ρ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少微粒半径r,再减少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1-ρ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一般为亲水性高分子),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V。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
根据公式ΔF=δSL·ΔA,Δ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δ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ΔA。
因此①在混悬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
②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使微粒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ΔA减小,表面自由能Δ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
③有时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加入适量反絮凝剂,使ζ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减少微粒的聚结,沉降体积变小,使混悬剂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混悬剂一般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凝聚法。
混悬剂的成品包装后,在标签上注明“用时摇匀”。
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不同处方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比较1.处方2.操作1)稳定剂溶液的配制●西黄蓍胶配成1.5% 的高分子水溶液,取用10ml。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

(医疗药品管理)工业药剂学实验实验一液体药剂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所制备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是其它剂型的基础剂型,药剂学上一些普通剂型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均以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液体制剂为基础,所以液体制剂的应用具有普遍的意义。
按分散系统可将液体药剂分为:1均相液体制剂1)低分子溶液剂也称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药剂。
2非均相液体制剂1)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2)混悬剂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
第一部分溶液型液体药剂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溶液性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中附加剂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常用溶媒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
溶液剂通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制备。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
最常用的是溶液剂和糖浆剂。
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溶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浓度为85%(g/ml)或64.7%(g/ml),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
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烧杯(50ml)、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100ml)、普通天平、玻璃棒、滤纸、电炉等。
实验报告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的一般制备方法;2.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实验原理】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分散在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匀相分散体系。
适合药物:难溶性需制成液体制剂的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的药物;需要产生缓释作用的药物。
质量要求:外观细腻,微粒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制备方法:①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的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
②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分散介质中聚集形成微粒的方法。
炉甘石洗剂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重分散性差,且涂用时会有砂砾感。
改进措施有:加入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类衍生物等)作助悬剂;控制絮凝,炉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带负电,加入少量三氯化铝中和部分电荷,使炉甘石、氧化锌絮凝沉降,从而防止结块,改善分散性;或采用枸橼酸钠作为反絮凝剂。
炉甘石、氧化锌为亲水性药物,可被水润湿,先加入适量甘油研磨成糊状,使粉末在水中分散,可防止颗粒聚集,振摇时易于悬浮。
【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乳钵、50mL带塞比色管、炉甘石、氧化锌、枸橼酸钠、三氯化铝、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处方】【实验方法】(1)羧甲基纤维素钠0.25g,加约30m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
(2)枸橼酸钠0.25g,加蒸馏水10mL溶解。
(3)三氯化铝0.15g,加蒸馏水10mL溶解。
(4)按上述处方,分别称取炉甘石、氧化锌于乳钵中,加甘油研匀后,加适量水共研成糊状,再加入处方中其他成分,随加随搅拌,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质量评价】(1)外观观察上述各混悬剂的外观,并记录结果。
(2)沉降容积比的测定:量取供试品25mL,置具塞试管中,盖塞,用力振摇1分钟,记下混悬物的开始高度H0,分别记录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时混悬物的高度H,计算不同时刻的沉降体积比。
混悬剂液体实验报告

混悬剂液体实验报告混悬剂液体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剂,它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而形成。
在药学研究中,混悬剂的制备和性质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混悬剂液体,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研究,以加深对混悬剂的理解。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药物粉末、溶剂、容器等。
2. 将一定量的溶剂加入容器中,加热至适当温度。
3. 逐渐加入药物粉末,并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4. 继续加热溶剂,直至溶解完全。
5. 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并观察混悬剂的形态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制备,我们成功制得了混悬剂液体。
观察结果显示,混悬剂液体呈现出均匀的悬浮颗粒分布,并且在静止状态下颗粒不会沉降。
这表明混悬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讨论: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和药物粉末的加入顺序对最终的混悬剂性质有重要影响。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适宜的溶剂,并通过适当的加热和搅拌使药物粉末均匀分散于溶剂中。
这样的制备条件有助于确保混悬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混悬剂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混悬剂的颗粒在静止状态下不会沉降,这是因为颗粒与溶剂之间存在着适当的相互作用力,使得颗粒能够悬浮在液体中。
这种稳定性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混悬剂的物理性质还包括流变性质和粒径分布等。
流变性质是指混悬剂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混悬剂的黏度、流变曲线等参数,以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行为。
粒径分布则是指混悬剂中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这对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速度有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混悬剂液体,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和药物粉末的加入顺序对最终的混悬剂性质有重要影响。
混悬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颗粒能够悬浮在液体中而不会沉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包括混悬剂的流变性质和粒径分布等方面,以进一步了解混悬剂的特性。
实验的结果对于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 处方3: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吐温)
• 【操作注意】 • (1)用同样操作配制,观察疏水性药物中
加入润湿剂的作用。 • (2)樟脑醑为樟脑的乙醇溶液,应以细流
缓缓加入,并急速搅拌,使樟脑不致析出 大颗粒。
• 【质量检查】 • 外观、沉降稳定性。
• 【操作注意】 • (1)各处方配制时注意同法操作,与第
一次加液量及研磨力尽可能一致。
• (2)比较刻度试管或量筒,尽可能大小、 粗细一致。
• 【质量检查】 • 外观、沉降稳定性。
(二) 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 【处方】
氧化锌 三氯化铝 枸橼酸钠 蒸馏水加至
1 0.5g 0.12%
10ml
2 0.5g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 仪器:乳钵、量筒或有刻度试管。 • 材料:氧化锌、硫酸铜、硫磺、炉
甘石、樟脑、三氧化铝、枸橼酸钠、 沉降硫磺、硫酸锌、樟脑醑、甘油、 5%新洁尔灭溶液、吐温80。
四、实验内容
(一)加液研磨法制氧化锌混悬剂
【处方】
1
2
氧化锌 0.5g
0.5g
50%甘油
1ml
甲基纤维素
西黄耆胶
0.5% 10ml
• 【制备】 • 取氧化锌置乳钵中加水研磨成糊状,
移入刻度试管,按处方加入三氯化铝 或枸橼酸钠,用适量蒸馏水稀释至全 量观察现象。
• 【质量检查】 • 外观、沉降稳定性。
(三) 复方硫磺洗剂的 制备
• 【处方】
1
沉降硫磺
3g
硫酸锌
3g
樟脑醑
25ml
甘油
10ml
5%新洁尔灭溶液
吐温-80
混悬剂的制备预习报告

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预习报告一、混悬剂的基本概念: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μm之间,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达50μm 或更大。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二、混悬剂的制备实验原理:制备混悬剂时,应使混悬微粒有适当的分散度,粒度均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
混悬剂的制备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一)分散法分散法是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采用分散法制备混悬剂时:①亲水性药物,如氧化锌、炉甘石等,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②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均后再加液体研磨混均;③小量制备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乳匀机、胶体磨等机械。
粉碎时,采用加液研磨法,可使药物更易粉碎、微粒可达0.1~0.5μm 。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可采用中药制剂常用的“水飞法”,即在药物中加适量的水研磨至细,再加入较多量的水,搅拌,稍加静置,倾出上层液体,研细的悬浮微粒随上清液被倾倒出去,余下的粗粒再进行研磨。
如此反复直至完全研细,达到要求的分散度为止。
“水飞法”可使药物粉碎到极细的程度。
(二)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是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于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
一般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可制成10μm以下(占80%~90%)微粒,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介质中制成混悬剂。
醋酸可的松滴眼剂就是用物理凝聚法制备的。
2.化学凝聚法是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为使微粒细小均匀,化学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并应急速搅拌。
2.混悬剂的制备预习

2.混悬剂的制备预习混悬剂的制备实验仪器:研钵,具塞量筒(50ml ),烧杯(100ml ,200ml ),量筒(100ml ),滴管,天平实验材料:炉⽢⽯,氧化锌,羧甲基纤维素钠,三氯化铝,⽢油(25ml ),枸橼酸钠,⽔实验原理:基本概念: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形成的⾮均相体系,可供⼝服、局部外⽤和注射。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的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F(V/V 0)愈⼤,混悬剂愈稳定。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匀,分剂量准确。
由于在重⼒作⽤,混悬液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沉降,其沉降速度遵循stokes 定律,即: v r d d g =-29212()η v 为沉降速度,cm/s ;r 为分散相粒⼦半径,cm ;d 1和d 2分别为粒⼦密度及分散介质密度,g/cm 3;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泊或Pa ?s ;g 为重⼒加度速,cm/s 2。
从上式可以看出,减少颗粒半径,增加分散的粘度可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
在实际⼯作中,常⽤中液研磨法制备悬浊液以减⼩固体分散相粒径,并加⼊助悬剂等稳定剂以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降低沉降速度和增加稳定性。
混悬剂的稳定剂⼀般分为三类:(1)润湿剂—其主要作⽤是降低药物微粒与液体分散介质之间的界⾯张⼒,增加疏⽔性药物的亲⽔性,使其易被润湿与分散,如⽢油、磷脂类等;(2)助悬剂—其主作要⽤是增加液体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药物威⼒的沉降速率,同时增加微粒的亲⽔性,有的助悬剂还有触变性,即混迹精致是形成凝胶防⽌微粒沉降,振摇后即流动,可⽅便混悬剂的取⽤,如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絮凝剂的作⽤主要是适当降低混悬微粒的ξ电位,使微粒发⽣絮凝,形成疏松的聚集体;反絮凝剂的作⽤主要是升⾼混悬微粒的ξ电位,防⽌微粒发⽣絮凝。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均为电解质,如枸橼酸盐、氯化物等。
实验3 混悬剂的制备

的效果。
时间
处方
(min)
1
2
3
Hu
Hu/H0
Hu
Hu/H0
Hu
Hu/H0
5
10
30
60
90
120
再分散次数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 2.复方硫磺洗剂的质量检查:外观、沉降容积比、
再分散性,结果填入下表,并比较几种不同稳定
剂的效果。
时间
处方
(min)
1
2
3
Hu
Hu/H0
Hu
Hu/H0
Hu
Hu/H0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注意事项: ▪ 1.硫磺为强疏水性物质,不易被润湿 ▪ 2.樟脑醑含樟脑含樟脑、乙醇,遇水易析出樟脑,配制时应以细流
缓缓加入混合液中,并急速搅拌,使樟脑醑不至析出大颗粒。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 1.炉甘石洗剂的质量检查:外观、沉降容积比、再
分散性,结果填入下表, 并比较几种不同稳定剂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三、实验内容 2. 称取过10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按各 号处方加入蒸馏水或稳定溶液配成糊状,再加甘油 研匀,最后加水至总量,研磨均匀即得。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3.将上述3个处方的洗剂,分别倒入3个有刻度的比色管中,塞住管口, 同时振摇相同次数,分别放置10-120min,记录各个时间的沉降体 积或高度。 沉降体积比=H/HO
武汉工商学院《药剂学实验》
三、实验内容
(一) 炉甘石洗剂
处方号 炉甘石 氧化锌 甘油 CMC-Na 三氯化铝 枸橼酸钠 蒸馏水加至
【处方】
混悬剂液体实验报告

混悬剂液体实验报告混悬剂液体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液体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能够将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本实验旨在研究混悬剂液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混悬剂、水、砂糖、玻璃容器、搅拌棒、天平、计时器。
方法:1. 准备玻璃容器,并用天平测量所需的混悬剂和水的质量比例。
2. 将混悬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玻璃容器中。
3. 使用搅拌棒搅拌混悬剂液体,使其均匀混合。
4. 将砂糖加入混悬剂液体中,并用计时器计时。
5. 观察砂糖在液体中的悬浮情况,并记录时间。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混悬剂和水制备了混悬剂液体,并观察了砂糖在液体中的悬浮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混悬剂液体能够有效地将砂糖悬浮在液体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混悬剂液体的制备方法是关键。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混悬剂和水的比例,以确保混悬剂能够将砂糖均匀地悬浮在液体中。
同时,搅拌混悬剂液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搅拌,我们能够使砂糖更好地分散在液体中,避免出现团块。
混悬剂液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常见的果汁就是一种混悬剂液体。
果汁中的果肉和果汁能够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给人们带来美味的口感。
此外,药品中的混悬剂液体也常见,它能够将药物颗粒悬浮在液体中,方便人们服用。
混悬剂液体的制备过程中,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本实验中,我们记录了砂糖在混悬剂液体中悬浮的时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砂糖在混悬剂液体中的悬浮时间较长,这可能与混悬剂的特性有关。
不同的混悬剂可能会对悬浮时间产生影响,这值得进一步研究。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混悬剂液体,并观察了砂糖在液体中的悬浮情况。
混悬剂液体能够将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混悬剂液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汁和药品等。
混悬剂的选择和搅拌过程对混悬剂液体的制备至关重要。
此外,时间也是影响混悬剂液体悬浮效果的因素之一。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混悬剂液体的制备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药剂制备形式,其可以将不溶性药物悬浮于液体中,方便患者服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影响其质量的因素。
实验目的:1. 理解混悬剂的定义和制备原理;2.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3. 研究混悬剂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1. 药品:氧化铁红、聚乙烯醇(PVA);2. 仪器:磁力搅拌器、滤纸、容量瓶、玻璃棒。
实验步骤:1. 取适量聚乙烯醇(PVA)溶液,加入容量瓶中;2. 使用磁力搅拌器将PVA溶液搅拌均匀;3. 将适量的氧化铁红加入PVA溶液中;4. 继续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混合物,直至氧化铁红均匀分散于PVA溶液中;5. 将混合物过滤,滤去未溶解的氧化铁红颗粒;6. 收集滤液,即得到混悬剂。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氧化铁红的混悬剂。
通过观察混悬剂的外观和性质,可以发现混悬剂呈现均匀的红色悬浮液,没有明显的颗粒沉淀。
这表明我们的制备方法较为成功。
混悬剂的制备原理是利用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将不溶性药物颗粒分散于溶剂中。
PVA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黏附性,可以有效防止药物颗粒聚集和沉淀。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磁力搅拌器将PVA溶液和氧化铁红充分混合,使药物颗粒均匀分散于溶液中。
然而,混悬剂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药物的颗粒大小和形状会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
颗粒过大或不规则会导致颗粒沉淀,影响混悬剂的均匀性。
其次,搅拌速度和时间也是影响混悬剂质量的重要因素。
搅拌不充分会导致药物颗粒未能均匀分散于溶液中。
此外,分散剂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对混悬剂的质量产生影响。
不同的分散剂对不同药物颗粒有不同的分散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氧化铁红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药物颗粒分散于溶剂中,利用分散剂防止颗粒聚集和沉淀。
混悬剂的质量受到药物颗粒大小、形状、搅拌速度和时间以及分散剂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常用于药品、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混悬剂由固体颗粒和液体组成,通过适当的悬浮剂和稳定剂保持颗粒的均匀分散状态。
本实验旨在探究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1. 固体颗粒:选择了维生素C作为固体颗粒,因其溶解度较高。
2. 液体:选择了纯净水作为溶剂。
3. 悬浮剂:选择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悬浮剂。
4. 稳定剂:选择了甘油作为稳定剂。
实验步骤:1. 固体颗粒的制备:将适量的维生素C粉末称取到容器中,加入少量纯净水,搅拌均匀,使其形成均匀的颗粒悬浮液。
2. 悬浮剂的制备:将适量的CMC-Na加入一定量的纯净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悬浮剂。
3. 混悬剂的制备:将固体颗粒悬浮液缓慢加入悬浮剂中,同时不断搅拌,使颗粒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
4. 稳定剂的添加: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甘油,搅拌均匀,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及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因素,如固体颗粒的大小、悬浮剂的浓度、搅拌速度等,这些因素对混悬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首先,固体颗粒的大小对混悬剂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较小的颗粒更容易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但过小的颗粒会增加混悬剂的黏稠度,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在制备混悬剂时,应选择合适的颗粒大小。
其次,悬浮剂的浓度也是影响混悬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适当增加悬浮剂的浓度可以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防止颗粒沉积。
然而,过高的悬浮剂浓度可能导致混悬剂黏稠度增加,不便于使用。
因此,需要在实验中进行浓度的优化。
另外,搅拌速度对混悬剂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使颗粒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但过高的搅拌速度可能导致颗粒破碎或聚集,影响混悬剂的质量。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控制搅拌速度,以获得较好的混悬剂品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混悬剂,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固体颗粒的大小、悬浮剂的浓度和搅拌速度都对混悬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背景1.1 目的1.2 原理1.3 材料和仪器2. 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2.2 混悬剂的制备2.3 结果观察2.4 结果分析3. 实验总结3.1 结论3.2 实验心得实验背景目的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旨在通过将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制备出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混悬液,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条件。
原理混悬剂的制备原理主要是利用胶体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和排斥作用,使颗粒在溶液中呈现悬浮状态,以达到实验要求。
材料和仪器- 蒸馏水- 玻璃瓶- 琼脂糖- 蒸馏棉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
2. 用蒸馏水清洗玻璃瓶,保持干净。
3. 测量适量的琼脂糖。
混悬剂的制备1. 在干净的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容器充分湿润。
2. 将事先称好的琼脂糖逐渐加入到玻璃瓶中,同时充分搅拌。
3. 混合液体和固体颗粒,使颗粒悬浮于溶液中,并达到均匀混合的状态。
4. 加入适量的蒸馏棉覆盖瓶口,避免外界污染。
结果观察观察混悬液的状态,记录颗粒是否均匀悬浮于溶液中,以及悬浮的稳定性。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混悬液的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方法。
实验总结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一定稳定性的混悬剂,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条件。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控制颗粒与溶液的搅拌比例,以保证混悬液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避免外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预习: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
•处方中氧化锌的作用?
•炉甘石是亲水性的药物,为什么还要加入甘油作为润湿剂呢?
•炉甘石洗剂有收敛、止痒、抑菌和轻度防腐等作用。
炉甘石洗剂的治疗原理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者通路杀死细菌、癣症和止痒??
•炉甘石洗剂中为什么要加入助悬剂,加入的量越多越好吗?如何设定加入的量?
•如果设计实验考察助悬能力,如何设计处方?如何设定助悬剂的浓度,考察助悬剂的哪些性质??
•吐温-80做稳定剂的机理?
•混悬剂的再分散性比沉降速率更重要?加入助悬剂会影响混悬剂的再分散性吗?
•干混悬剂
2. 补充材料:
•如何判定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是根据ζ 电位判断吗)
•炉甘石的电荷性,三氯化铝和枸橼酸钠形成絮凝剂/反絮凝剂的原理?
•了解纳米混悬液nanosuspension注射,口服,肺部给药等途径。
•有兴趣的组可以选做以下实验:
•1)比较不同浓度絮凝剂的絮凝作用;
•2)不同浓度助悬剂对沉降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