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观察
抗菌药物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观察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成为了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在抗菌药物管理中,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被广泛应用,以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计划阶段在抗菌药物管理中,计划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医疗机构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PDCA 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计划阶段的工作。
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在计划阶段,医疗机构需要确定抗菌药物使用的预期目标,例如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耐药菌株的感染率等。
通过PDCA循环,医疗机构可以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执行时间,提高工作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在计划阶段,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和使用标准,建立科学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流程。
通过PDCA循环,在制定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可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执行阶段,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执行标准和执行流程,确保管理方案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提高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查评估机制。
在检查阶段,医疗机构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通过PDCA循环,医疗机构可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查评估机制,确保对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采取行动,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行动阶段,医疗机构需要根据检查评估的结果,及时采取行动,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王伟伟
头脑 风暴
会议室
1.3 现况把握 通过临床药学室提供的 2017 年 1 月-9 月份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数据,全院住院患
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符合 40DDDs 的指标要求,如图 1 所示:
80
70
60
50
56
40
71.8
65.1
52.2
51.5
55.7
51.9
48.7
53
30
20
10
0 2017年1月
疗程长
药敏结果指导用 药作用不强
3
3
1
1
1
1
1
3
3
1 18
未及时停药 1 1 1 3 3 1 1 3 3 1 18
人
非细菌感染性疾 病
1
3
3
1
1
1
3
3
1
3 20
员
应用指征不足
围手术期用药不 规范
3
1
5
5
3
3
1
5
1
3 30
感染治愈者带药 出院
1
1
3
1
1
3
1
3
3
1 18
品种选用不科学
3 5 3 5 5 3 3 5 3 3 38
.
.
.
PDCA 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质量问题
1.1 选题理由
1.1.1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明确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
40DDDs 以下。
PDCA循环在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PDCA循环在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阶段:计划(Plan)在计划阶段,我们可以设定相关目标和指标,例如减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提高合理使用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当前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1.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临床数据库、医疗信息系统等方式收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如使用频率、使用指征、使用时长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2.制定改进目标:基于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改进目标,如降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20%。
3.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问题的特点和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例如,设置抗菌药物监测与管控小组,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制定临床指南等。
第二阶段:执行(Do)在执行阶段,将制定好的改进措施付诸实施,并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1.实施改进措施: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实际操作,并监测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2.收集反馈数据:通过临床数据库、医疗信息系统等方式,收集实施改进措施后的相关数据。
3.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改进目标。
第三阶段:检查(Check)在检查阶段,对执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查明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比较结果与目标:对实施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看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分析问题原因:如果实施结果与目标有差距,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可能是改进措施不够合理,也可能是执行不到位等。
3.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对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调整改进措施、加强培训等。
第四阶段:行动(Act)在行动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调整改进措施:在行动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2.实施改进措施:根据调整后的改进措施,再次进行实施,并进行监测和收集数据。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P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召开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会议,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图2 病历七日归档率不达标的特性要因图图2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特性要因图表示票选所得要因图3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特性要因图评价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品种选用不科学、管理规定培训不到位、缺乏计算方法培训、质控管理力度不够和手卫生把我不严是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D 5.对策实施与检讨对策一对策名称进行手卫生指征培训主要原因手卫生指征把握不严改善前:1.不能根据手卫生指征洗手;2.洗手意识不强。
对策容:1.和感控办沟通交流,分批次、分层次进行手卫生培训;2.利用斯菲克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考试平台,全院围进行手卫生考核。
P 对策实施:负责人:朱长远实施时间:2017.11.20-2017.11.26实施地点:门诊综合楼三楼大会议室DA对策处置:定期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
C对策效果确认: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至40DDDs以下。
48.735.837.35101520253035404550改善前(9月份)改善中(10月份)改善后(11月份)A 7.检讨与改进7.1活动检讨活动项目优点缺点或今后努力方向主题选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的统计是每个医疗机构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是抗菌药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同时,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使其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目标设定设定目标与国家规定的工作目标一致保持目标解析全面考虑工作各个环节,能运用品管手法解析在解析中层次还需全面。
对策拟定群策群力,可实施对策多对策实施与检讨通过对策实施,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管理今后更严格保持各项对策的实施,保证对策的持久性效果确认能以数据来说明获得实际改善效果确保改善结果的持续性。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根据检查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室和个人进行 处罚,同时对合理使用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该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和强度明 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感染率也得到了有效控 制。
案例二
背景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辖区内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为了 改善这一状况,该中心决定采用PDCA方法进行改进。
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该地区的抗生素使用率和强度明显 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合理用药水平 得到提升;经验成功推广至其他地区。
04
结论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实践意义
提升医疗质量
通过应用PDCA循环,可以降低抗 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从而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高医疗质 量。
定期对各医疗机构和药店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 务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对合理使用的医务人员进行奖励和 表彰。
行动阶段
根据检查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进 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同时对合理使用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进 行表扬和奖励;总结成功经验并向其他地区推广。
计划阶段
组织专家制定地区性的抗生素使用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明确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禁忌证及合理用药原则;建 立监督考核机制。
执行阶段
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监管力度,确保抗生素的处方和用 量符合规范要求;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抗生素合理 使用的认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经验交流和资源共 享。
检查阶段
由计划(Plan)、执行(Do) 、检查(Check)、行动(Act )四个阶段组成
适用于各种组织和领域的管理 和质量控制
合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PDCA成果汇报护理课件
收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反馈意见,了解实施过
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处置阶段
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经验 和教训,分析成功和不足之处。
持续改进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持续优化抗菌药物使用规 范和流程,加强培训和教育。
推广应用
将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成功经 验在其他科室或医院推广应用。
提升护士素质
PDCA循环促使护士不断 学习和进步,提高专业水 平和应对能力。
0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问题
Chapter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尤其在外科手术和感 染控制中。 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使用 的情况。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了医疗质 量和安全水平。
详细描述
在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了5%,手术 部位感染率也下降了3%。此外,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掌 握程度明显提高,能够更加规范、准确地使用抗菌药物,从 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05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中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04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中的成果汇报
Chapter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情况
总结词
通过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不合理用药现 象。
详细描述
根据数据统计,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了20%,显著低 于实施前水平。其中,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至30%,较之前下 降了10个百分点。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然而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药物耐药性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因耐药菌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已接近70万。
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
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住院患者是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对象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较高,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为了减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模式。
本研究旨在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循环反复改进的方式,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提高医疗质量,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问题阐述住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但是过度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和费用,并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风险。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使用强度较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其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通过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医生存在过度开具抗菌药物的现象,部分患者存在盲目要求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导致了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攀升。
由于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了解不深,容易出现抗菌药物选择不当或用药方案不合理的情况,增加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风险的加大。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
通过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该问题进行干预,将有助于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风险。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院自2014年1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之中。
随机抽取实施管理前(2013年)和实施管理后(2014年)的本院住院患者各8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88例患者,其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药品总费用、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等显著低于实施管理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方面,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显著高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引入至医院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工作实践之中,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和Ⅰ类切口手术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以及药品总费用、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提高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实施管理前(2013年)和实施管理后(2014年)的本院住院患者各88例作为研究对象,管理前病例组中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36.41±18.29)岁,手术41例,非手术47例;管理后病例组中男53例,女35例,平均年龄(37.49±17.08)岁,手术47例,非手术41例。
管理前后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手术与非手术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计划阶段工作内容和方式首先就本院2013的住院患者抗菌物使用具体情况实施分析,确定存在的主要不合理使用问题为: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Ⅰ类切口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达标,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未达要求,抗菌药物超剂量超频次使用现象严重,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机不准确等。
PDCA循环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PDCA循环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刻不容缓。
运用PDCA 循环管理的理论,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等过程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制定干预计划,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收入占药品比例都得到了显著下降,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的应用步入规范,明显提高了临床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标签:PDCA循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滥用是世界性问题,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以及难治性病原菌感染率上升、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增多、患者和社会的负担加重、疾病治疗难度增大等问题日趋突出[1]。
自2011年起卫生部进行连续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活动方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药物的选择有明确规定。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运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持续改进,现将对本阶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持续改进过程进行如下分析。
1计划阶段1.1分析现状统计某院2012年1月~12月(干预前)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干预后)的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和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全院抗菌药物收入占药品比例的信息。
在未实施PDCA 循环管理前,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无指症使用抗菌药物等。
1.2分析原因该院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①患者方面:缺乏医学知识,盲目追求疗效选择”消炎”治疗。
②管理方面:医院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监管不严,缺乏有效的管理。
③医生方面:缺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合理使用意识薄弱,凭经验用药、习惯用药。
④医技方面:临床药师未积极参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过程,未发挥临床药师在用药方面技术服务、监管的职能。
PDCA循环法在降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降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在降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本科室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数据为观察对象(实施前),另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作为实施后数据,此阶段开展PDCA循环法。
将两组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比较。
结果:实施后2020年11月及2021年2-8月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实施前相比,明显更低,P<0.05。
结论:PDCA循环法于降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应用的效果理想,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PDCA循环法;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of Reducing the Intensity of Inpatient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Liang RufangWum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530199【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in reducing the intensity of inpatient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In this study, the data of inpatient antibacterial drug use intensity in the undergraduate room from November 2019 to August 2020 was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ata from November 2020 to August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post-implementation data. The PDCA cycle method was carried out at this stage. . Compare the intensity of use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the two groups .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ovember 2020 and February-August 2021, theintensity of inpatient use of antibiotic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mplementa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PDCA circulationmethod has an ideal application effect in reducing the intensity of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hospitals, and has the value of wid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PDCA cycle method; rational use of drugs;antibacterial drugs intensity of use抗菌药物为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极为常用的一类药物,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已成功救治无数患者。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XXX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质管办因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以及难治性院内病原菌感染率上升、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增多、患者和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日趋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2016年1月,质管办、医务部、药学部启动全院范围内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运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管理,努力将其从阶段性活动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一、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一)计划阶段1、现状调查按照PDCA循环管理方案,质管办、医务部、药学部联合对2015年1—12月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存在问题如下:(1)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证掌握不够。
I类切口如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等手术,普遍应用抗菌药物。
(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机选择毛病。
常常在术后开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前0.5~1h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掌握不够,认识不够。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
I类手术切口惯使用头孢二代甚至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两联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1(4)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
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手术后3~5天。
(5)盲目应用抗菌药物。
医护人员对局部抗菌药物的药理毒性、药物动力学特点、用法用量不甚了解,凭经验用药、惯用药现象遍及存在,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查也不够重视。
(6)2015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86.89%、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95.1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26.13DDD,远远高于XXX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抗菌药物使用强控制在40DDD以下的要求。
2、原因分析(1)缺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临床医师往往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更新,匹敌菌药物知识的进修不够重视,仅凭经验用药、惯用药。
(2)临床药师未发挥作用。
药师未深入临床一线,不能充分发挥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技术服务、监管的职能。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临床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医院内耐药菌的情况日益严重。
住院患者因其病情复杂、免疫力低下等特点,更容易感染耐药菌,导致治疗困难。
据统计,超过50%的住院患者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而其中约30%是无必要或不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药物治疗成本,还加速了细菌的耐药性发展,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对此,医疗机构急需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以提高治疗效果、节约医疗资源并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管理方法来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运用PDCA循环,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当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制定有效的PDCA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实施方案,包括合理的目标设定、实施步骤和监测评估机制;3. 通过临床实践验证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方面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和改进实施过程;4. 评估实施效果,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实施PDCA循环,旨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药物耐药性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3 研究意义抱歉,我无法输出超过90个字符的内容。
你可以提供一个更小的字数要求吗?2. 正文2.1 PDCA循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PDCA循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循环的Plan-Do-Check-Act四个步骤,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不断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降低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
PDCA在合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运用 眼耳鼻咽喉科循环案例护理课件
PDCA循环的定义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包 括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行动)四个阶段。
它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管理 质量的不断提升。
PDCA循环的特点
01
02
循环性
感染部位特殊
。
患者免疫力低下
医生经验性用药 患者需求与认知误区
对患者和医院的影响
01
耐药性增加
02
不良反应增多
03
医疗费用增加
04
医院感染风险增加
PDCA循环在眼耳鼻咽喉
04 科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实践 案例
案例一: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计划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二: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监控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三: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效果
contents
目录
• PDCA循环的概述 •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
的应用 • 眼耳鼻咽喉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现状
分析
contents
目录
• PDCA循环在眼耳鼻咽喉科抗菌药物使 用中的实践案例
• PDCA循环在降低眼耳鼻咽喉科抗菌药 物使用强度中的效果评价
01 PDCA循环的概述
02 PDCA总结问题
制定目标 制定计划
执行阶段(Do)
培训医护人员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检查阶段(Check)
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
评估效果
2
收集反馈
3
行动阶段(Act)
调整方案
持续改进
总结经验教训
PDC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PDCA_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在医疗领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我们需要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
PDCA循环是一种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PDCA循环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二、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应用1、计划阶段(Plan):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和定义问题,以及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我们需要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2、执行阶段(Do):执行阶段是实施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策略。
在此阶段,我们需要确保所有医务人员都了解并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同时也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整。
3、检查阶段(Check):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对患者的随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耐药性的监测等方式来进行评估。
4、行动阶段(Act):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我们在这个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例如,如果发现有患者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我们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或者对医务人员进行再次培训。
三、结论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可以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
通过PDCA循环,我们可以系统地识别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将PDCA循环进一步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在计划阶段,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问题识别和分析;在执行阶段,我们可以制定更详细的操作指南;在检查阶段,我们可以采用更多的评估指标;在行动阶段,我们可以实施更具体的改进措施。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作用黄伍莲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作用黄伍莲发布时间:2023-06-07T08:35:30.02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5期作者:黄伍莲[导读] 在质量管理中,PDCA 法的应用率较高。
从医院日常管理方面看,该方法的应用更加普遍。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按步骤完成计划、实施阶段的工作,之后再完成检查、处理阶段的工作。
因此,针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中该方法的应用达到了相应效果。
通过抗菌药物的控制与管理可以使抗菌药物得到合理利用。
因此,主要针对 PDCA 法降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所产生的效果展开具体分析。
永仁县妇幼保健院云南楚雄永仁 651400摘要:在质量管理中,PDCA 法的应用率较高。
从医院日常管理方面看,该方法的应用更加普遍。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按步骤完成计划、实施阶段的工作,之后再完成检查、处理阶段的工作。
因此,针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中该方法的应用达到了相应效果。
通过抗菌药物的控制与管理可以使抗菌药物得到合理利用。
因此,主要针对 PDCA 法降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所产生的效果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引言:在医疗环境中,因为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所产生的细菌耐药问题不断出现,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如果不对这种状况进行严格控制,那么在未来发展中,药物所发挥的效果将会受到严重颜值。
在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非常普遍,在针对炎症以及感染类疾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该类药物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显著。
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现阶段临床上抗菌药的使用率已经达到32%-47%,随着抗菌药的不断使用,临床效果并不会出现显著提升,甚至可能导致机体产生明显的耐药性,这不仅不利于机体的恢复,同时也不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此可见,在临床管理中心需要重视抗菌药的使用管理。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选择了2019年全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并针对其展开比较分析。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4年1月遵循PDCA管理法原则,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改进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对比2013年~2014年部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2014年,医院感染率1.86%、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为13.3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37%、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5.3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6.4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6.12DDD、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23.93%、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的比例92.85%。
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预防医疗纠纷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合理用药;抗菌药物;PDCA循环管理据统计,约有1/3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若用药不当,不仅可能影响疗效,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引发严重不良后果风险,提高抗菌药物应用质量管理水平非常必要[1]。
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适用于所有领域,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用。
某院自2014年1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抗菌药物管理中,取得一定成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调查现状,对2013年全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医院感染率2.08%、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为19.9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4.9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33.0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5.0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4.94DDD、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29.22%、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的比例71.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 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 P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质量问题
1.1 选题理由
1.1.1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明确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 40DDDs 以下。
1.1.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等问题,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迫在眉睫。
1.1.3 运用管理工具,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2 活动计划拟定
月份 周次
步骤
WHAT
WHO HOW WHERE
WHEN
2017 年 10 月 2017 年 11 月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 月
负责人
工具 地点
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4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朱长远
头脑
风暴
主题选定 会议室
王伟伟 计划拟订 甘特图 办公室
朱长远 P
现况把握 和目标设 定 折线图 办公室
刘海杰 解
析
鱼骨图 会议室
头脑
风暴
会议室
刘海杰
对策拟订 D
对策实施 朱长远 PDCA 临床科室 C
王伟伟 效果确认 折线图 办公室 D
头脑
风暴
王伟伟
会议室
检讨改进
为计划线
为实施线
1.3 现况把握
通过临床药学室提供的2017年1月-9月份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数据,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符合40DDDs的指标要求,如图1所示:
80
70
71.8
60
505665.1
52.251.5
53
55.7
51.9
48.7
40
30
20
10
2017年1月2017年2月2017年3月2017年4月2017年5月2017年6月2017年7月2017年8月2017年9月
图1 全院住院患者2017年1 月-9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1.4 确定目标值
本次改善目标为: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0DDDs以下。
P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召开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会议,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图2 病历七日归档率不达标的特性要因图
图2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特性要因图
P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制定要因评价表,通过评价打分,依据80/20原则确定要因。
表1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要因评价表
注:如有小原因,请对小原因中的项目进行评价,重要5分,一般3分,不重要1 分。
表示票选所得要因
图3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特性要因图评价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品种选用不科学、管理规定培训
不到位、缺乏计算方法培训、质控管理力度不够和手卫生把我不严是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D 5.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策对策名称进行手卫生指征培训
一主要原因手卫生指征把握不严
改善前:对策实施:
1.不能根据手卫生指征洗手;负责人:朱长远
2.洗手意识不强。
实施时间:2017.11.20-2017.11.26
对策内容:实施地点:门诊综合楼三楼大会议室
1.和感控办沟通交流,分批次、分
层次进行手卫生培训;
2.利用斯菲克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
中心考试平台,全院范围内进行手卫生
考核。
P D
A C
对策处置:对策效果确认:
定期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至
40DDDs以下。
48.7
50
45
40 37.3
35
30
25
20
15
10
5
改善前(9月份)改善中(10月份)改善后(11月份)
改善前: 1.各临床科室不能科学选用抗菌药 物品种;
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公式不理解。
对策内容:
1.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科室,指导医 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公式 的培训。
对策实施:
负责人:沈伟
实施时间:2017.12.11-2018.12.24 实施地点:各临床科室 P
D
A C
对策效果确认: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至 40DDDs 以下。
50
45 48.7
40 35 35.8
37.3
34.3
30 25 20 15 10 5 0
改善前(9月份)
改善中(10月份)
改善后(11月份)
改善后(12月份)
缺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公式培训
对策 对策名称
临床药师加强对临床科室的培训
三 主要原因 抗菌药物品种选用不科学
对策处置:
1.临床药师每周参与临床科室查房 不低于四次;
2.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 公式的培训。
A7.检讨与改进
7.1 活动检讨
活动项目优点缺点或今后努力方向
主题选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的统计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同时,每个医疗机构必须进行的一项工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使其达
作,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是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抗菌药物管
理的重点和难点。
目标设定设定目标与国家规定的工作目标保持目标
一致
解析全面考虑工作各个环节,能运用在解析中层次还需全面。
品管手法解析
对策拟定群策群力,可实施对策多
对策实施通过对策实施,加强了抗菌药物今后更严格保持各项对策的实施,与检讨的管理保证对策的持久性
效果确认能以数据来说明获得实际改善效确保改善结果的持续性。
果
残留问题残留问题将持续得到改善
7.2 持续改进
图5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改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