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合集下载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章PPT课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章PPT课件
低碳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绿色发展政策的目标是降低碳排 放、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
发展。
绿色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绿 色税收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绿
色产业政策等。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进一步与地 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 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
探索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拓展国际视野
0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更加注重国际比较和
合作研究,以应对跨国界的资源环境问题。
加强政策应用研究
03
为了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政策
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的成本
环境保护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 本。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的制定
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 、市场机制、政策措施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和市场失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政策制定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的落实。
资源税费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 征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 排污收费等。

环境经济学第三章

环境经济学第三章

2.1.2 外部性的内在化方法

斯科定理的限制性 由于达成协议的过程中,利益各方很难 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的成本很高。 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或者遵守协 议中所发生的成本。

2.1.2 外部性的内在化方法
公共政策法:管制和经济手段
(一)管制:政府利用规章制度对环境污 染进行直接干预,也称命令和控制方法。 优点:管理具有严肃性,最后环境效果确 定。 缺点:a,灵活性稍差 b,不能为开发环境新技术提供激励。 c,对大边际环境 损失费用)。 评价税收效果的标准 ① 税收对环境污染或稀缺资源使用的作用 (环境效果)。 ② 比较税率与边际污染消减费用的大小, 或作为替代,比较与纳税人所支付的平 均消减费用的大小(刺激作用)。
2.1.2 外部性的内在化方法
④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交易污染许可证的市场会像其它商品一 样,将由供求因素支配,看不见的手保 证有效地配置污染权。 优点: A. 从经济效率的观点,许可证在企业内 部的配置是无关紧要的。 B. 促进了潜在最佳反污染手段的开发。
环境经济学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第三章 外部性与物品分类
3.1 外部性 3.2 物品分类与环境资源

2.1 外部性
市场均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 大化。 市场资源配置不一定是有效率的,政府 有可改善配置的潜力。

2.1.1 外部性与效率偏差
外部性(externality):双方交易产生的福 利结果往往超出了原先的市场范围,给 市场外的其它人带来了影响。 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是指使 市场外的其它人福利增加的外部性。 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是指使 市场外的其它人福利减少的外部性。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的理论应用教学目的:1.理解外部性的定义,了解外部性的类型。

2.能够图解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掌握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教学重点与难点:帕累托最优定价,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第一节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定义图解外部性一、外部性的定义1.外部性的定义:英国经济学Marshall,A.提出来的概念。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它经济主体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形式或市场机制反映出来。

换句话说: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2.图解外部性第二节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的分类外部性的特征外部性的测度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一、外部性的分类1. 按有无产权划分公共外部性私人外部性2.按影响方向划分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3.按影响途径划分•金钱的(市场的)外部经济例:(1)鞋的需求量增加会导致皮革价格上升,影响皮包消费者的利益,但会刺激皮包制造商改造工艺,集约生产,提高皮革的利用效率。

(2)铁路开通与马车运输废业(3)火车提速与飞机乘客减少的关系特点:通过市场来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技术的外部经济概念的缘由:Pigou,A.C.例:(1)渔场过量捕捞的例子(2)某一工厂处理废气的技术水平于洗衣价格4)可转移的外部性二、外部性特征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经济活动对他人的影响并不反映在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而是在市场运行机制之外。

市场机制的基本特征是,如果经济主体的活动引起了其他经济主体收益的增减变化,这一经济主体必须以价格形式向对方索要或支付货币。

如果发生了外部性,那么就不会有表现为价格形式的货币支付。

因此,外部性发生于市场运行机制之外。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3.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4.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二节 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外部性是否具有
公共物品的性质(即对某人的影响是否会减 少对其他人的影响) 可转移的外部性:指受害者有机会向第三方 “转移”的外部性现象。如垃圾转移、用污 染水做豆腐卖给别人等,也就是“向受害者 征税或收费”现象。
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 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2)指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只要交易费用较低且 交易有利可图,无论经济当事人哪一方拥有产权, 都存在向社会最优点移动的自然趋势。
科斯条件下的产权交易(由谈判达到的外部性消除)
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
外部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边 际私人效益MPB。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MEB。以 植树为例:
价格 P! P* MEB O
MSB
MPB MC
Q1
Q*
植树量
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
外部不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 际私人成本MPC。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MEC。以伐 木为例:
1、简述外部性的定义及其各种类型。 2、辨析私人物品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的区别,讨论两种 情况下利用谈判(交易)达到有效率资源配置的可能性。 3、试讨论“外部性”概念在环境经济学中的适用性及其应用。 4、简述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5、试述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的基本途径? 6、经济学家认为污染问题是各种外部现象中的一种,当一个 部门的决策以无意的方式危害到其他部门而又没有给予相应 的补偿时就产生了外部性。这是否意味着造成污染的单位, 如发电厂,对受到其排放影响的部门给予补偿后污染问题就 解决了呢?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新)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新)
边 际 效 益 边 际 成 本 P1 P0 私人边际效益
社会边际效益
\
边际成本
E1 E0
O
Q0
Q1
生产量
正的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3.庇古税收
外部性实际上是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 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的不一致;
庇古法则:如果要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任何经
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必须相等。因
1.1外部性理论的渊源及演进
(1)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在分析厂商的生产成本时首次提出“外
部经济”的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 题奠定了基础;
(2)庇古的观点:
1920 年出版《福利经济学》认为 “ 外部
性造成了私人边际产品与社会边际产品的之间
的不一致 ”。在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方面,
Fi f ( X i , X i , X i , , X i , X j )
1 2 3 m n
i j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 对生产者
(或消费者)i 存在外部影响。
环境资源保护活动中的外部性
• 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对环境造成了影响而又没 有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 • 外部不经济性是使经济主体忽视环境保护即不愿 意在环境保护方面投资的内在原因;或者说包括 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 性,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基本原因;
用时空转移来解释环境外部性
认为外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转移的,
环境外部性的风险可以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转移。
时空转移的原因在于经济活动的分散性,各代人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将环境风险转移给下一 代,形成环境风险的时间转移。而不同区域的人 出于对区域利益的考虑,将环境风险转移给了其

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

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
源的刺激作用
2009秋季学期
38
案例分析:湘南的小型水泥厂
1980s乡镇企业 严重的污染 一系列优惠政策:每户村民一个就业岗位、免费提供 生活用电和农田灌溉用水、补充稻田减产损失 结果:相安无事
1998企业改制:私人老板 裁员(周边两个村民小组仅留用2人)、取消免费水电 深井抽取生产用水:地面水断流、村民水井干涸
2009秋季学期
25
科斯定理
在一个有效的或不减弱的财产权规定条件下,处于外 部性或外部效果的有关双方之间的权利交易,将产生 一个高效率的结果或均衡状态。
只要是在有效的财产权条件下,资源配置最优效率状 态或结果与具体的财产权规定无关。
➢ 延伸阅读
➢ 《科斯定理1-2-3》,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5期 ➢ 《科斯定理与陕北故事》,强世功《读书》2001年第8期
美国企业购买许可证。
2009秋季学期
34
案例:广东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对外交易
时间:2007年2月5日 事件
英国爱斯凯公司与广州惠景环保技术公司签订 合同,将在未来5年购买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 500万吨CO2的排放权,总价达5000万美元。
2009秋季学期
35
(续)
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每小时产生约2000立方 米的填埋气体,其中大部分是甲烷,在空气中会 转化为CO2 。
管制的前提:污染控制法律
管制系统 制订管制指令的机构 违章监督制裁的系统
2009秋季学期
28
管制手段的评述
选择管制的原因
对管理者而言,环境效果存在较大的确定性。 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谈判对管制施加影响。
管制手段的局限性
信息需求量极大。 难以及时、灵活地对新情况作出反应。 无法考虑企业间的技术差异或污染物处理边际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的是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通过经济分析方法,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指市场交易造成的收益或成本,无法完全由交易双方承担或享受的情况。

环境污染是一种消极的外部性,它将造成社会成本的增加,导致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国家可以通过实施环境税收或设立排污许可证等手段,使污染者内部化环境成本,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可替代性与衡量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可替代性与衡量问题。

可替代性指的是一种资源可以用其他资源替代,而不影响经济效益。

例如,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衡量问题是指如何准确地评估环境资源的价值,以便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

环境经济学家通过使用费用-效益分析、生态价值评估等方法来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永续发展与绿色经济永续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指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永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需要转向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指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等途径,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环境政策与市场因素环境经济学理论认为,环境政策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环境政策是指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行动。

通过制定环境法规、实施环境税收等手段,可以引导市场主体改变其行为,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市场因素也对环境政策产生着影响。

例如,碳市场机制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激励减排行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五、环境经济学的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还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政府可以根据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43
科斯手段产权作用的过程
确立产权
导致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
形成价格
规模经济
技术创新 引导生产 消费
扩大资源 基础存量
缓解资源 稀缺压力
34
两省边界水污染案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是一个纺织印染业十分发 达的工业重镇, 素有“ 日出万匹, 衣被天下”! 之 称, 仅镇区就有规模较大的印染企业27 家, 日排 放印染废水超过10 万吨。
盛泽镇与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仅一河之隔, 这条河就是麻溪江( 江苏称它为清溪塘) 。麻溪江 宽30 余米, 水深2 米, 河的两岸集聚着盛泽镇印 染企业的几个排污站。由于盛泽镇位于麻溪江的上 游, 因而大部分污水从盛泽顺流而下, 通过麻溪 江, 排入苏嘉运河, 王江泾镇受侵害程度最为严重。
15
对某一生产者而言,其生产费用包括:生产成本C1=1000万 治理污染的成本C2=100万 若生产者不治理污染,将使社会付出其成本,设为C3=200万,并假定生产 者的产量为Q=200万,产品价格为P=10元。
(1)若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企业不治理污染,则: 企业的盈利为:R1 =P•Q-C1=2000-1000=1000万 社会福利:F1=R1 -C3=P•Q-C1-C3=1000-100-200=700万
请用图表或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画图表示边际成本(MPC)、边际收益(MB)、边际外部成本(MEC)和 边际社会成本(MSC)。 (2)假设厂商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社会从木浆上获得的边际收益,请推导出厂商 取得利润最大化的木浆产出。 (3)推导出使社会纯收益最大化的木浆产出。 (4)解释为什么木浆的社会有效产出低于私人利润最大化时的产出。 (5)当不生产木浆时,使社会满意的边际外部成本应是多大? (6)要使社会的最优产出为15时,在边际私人成本不变,边际外部成本应该变为 多少?

环境经济学-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环境经济学-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可分为两大: 命令控制型方法和经济刺激型方法。
命令控制型方法
命令控制型方法:是指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的 法律、规章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活动者产生 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即运用行政 和法律手段, 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 强制其执行环 境标准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两种,直接管制 是直接对污染物排放进行规定;而间接管制一般 是通过对生产投入或消费的前端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污染物数量进行规定,最终达到控制污染排 放的目的。
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
CD与JK相交于F点,F点为正确的社会产出 对A征收庇古税后,将导致CD下移至MN,若 不对B进行补偿,则此时的最优点为P,经济 水平活动E偏离最优的活动水平。
第五节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第一,使用税收和补贴。对造成外部负效果的企业,国家应 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企业所造成的损害,以便使私人成 本和社会成本相等,从而得到符合最有效率的状态。在外部 经济正效果的情况下,国家可以使用津贴的办法来取得较大 的产量。
②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 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 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 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 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 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 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 混乱等现象。
第二,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外部影响内部化”。
第三,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科斯定理表明,产权界定至 关重要,而产权界定的标准只能是经济学的标准,即社会财 富最大化标准,不能有其他的标准。产权属于谁损失最小就 将产权界定给谁,这时社会就达到了财富最大化。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周次:第4、5周教学时数:8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外部性的定义;2.了解外部性的类型,以及不同形式的外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3.掌握外部性理论的应用二、教学的重点及难点:1.外部性的类型,以及不同形式的外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2.外部性理论的应用三、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参与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外部性理论一、外部性的定义1.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下式所示:F x = f (X1,X2, X3,… X n,Y1)生产者X的生产行为不仅受到X1,X2, X3,… X n 的影响,而且受到另外的生产生产者Y的影响(Y1),Y的生产行为影响了X的生产过程,则可以说生产者Y对X产生了外部性。

2.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经济性是指某项经济活动使得社会收益高于个体收益的情形,即某项活动对周围事物造成良好的影响并使周围的人获益,但是行为人并未从周围取得额外的利益,即是指X 因为Y1的存在而受益,希望Y能增加Y1。

例如,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居住者和农作物生长等收益;某饭店附近有一旅店开业,由于旅客的增加,使饭店生意兴隆,即旅店开业后,饭店就有了外部经济性。

外部不经济性则是指某项活动使得社会成本高于个体成本的情形,即某项事物或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并未因此而付出任何补偿。

即指X 因为Y1的存在而受损,希望Y 能减少Y1。

例如,一条河流的下游有一家饮料厂,饮料厂以河水为原料进行生产,后来,在河流的上游兴建了一家造纸厂,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流受到污染。

这时下游饮料厂因河水污染而必须额外增加一笔水处理费用,同时饮料的质量也可能下降,即上游造纸厂对下游饮料厂具有外部不经济性。

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不经济现象。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三章 外部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三章 外部性

P1 P
MB
•产量过高,Q1>Q •产生过多污染
O
Q
Q1
数量
生产无氟冰箱的企业
由于生产者选择了市场最优量的生产量,在市场最优量与社 会最适量之间的那段产量产生的社会福利没有能实现,因此, 在生产具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社会总剩余变小了。
再 生 纸 的 消 费
当消费者选择了市场最优量的消费量,在市场最优量与社会 最适量之间的那段产量产生的社会福利没有能实现,市场自 身的配置没有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红树林每公顷27264~35921美元 虾类养殖,取消投入补贴和计入水污染成本,每公顷194~209美元 虾农得到政府补贴,且不考虑污染的外部成本,每公顷7706.95~8336.47美元


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

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寡头市场

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

垄断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公共部门产品“边际成本定价”问题



由于传统和技术上的原因,大部分公共部门生产的产品都具有 自然垄断的特点。通常由政府采用价格管制。 公共部门决策中,长期以来这些部门面临的是一条“下降的长 期边际成本曲线”。按边际成本确定价格,出现总收益小于总 成本,必然需要进行补贴。 由于价格偏低,刺激了消费量的增长和资源过度使用或浪费。 尽管这类资源的供应边际生产成本是下降的,但边际机会成本 变成上升曲线,最终导致边际生产成本趋于上升。这样“边际 成本定价”可能成为抑制需求数量的手段,使得公共部门企业 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孙小银
本课目标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

从社会角度看,砍伐水平过高,超 过了社会最优标准,即配置于该活动中 的资源数量比帕累托最优状态所要求的 要多。 可见,外部不经济性是指i因为Xjn的 存在而受损,希望j能减少Xjn 。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21
总之,无论是外部经济性还是外部 不经济性,无论是生产外部性还是消费 外部性,它们都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 置状态,而且游离于市场之外,导致市 场失灵问题。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程爱华
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系 农业经济教研室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理论篇 第四章 物质平衡理论
36学时 2学分
方法篇
第五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环境经济评价概述 第七章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第八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九章 排污收费 政策篇 第十章 排污权交易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6
以植树为例
价 格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 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 边际私人效益MPB,差 P 额是边际外部效益MEB, 即MSB=MPB+MEB 。
MSB MPB MC
MEB
0
Q1
Q※
植树量
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 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 ※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7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29
1.税费的征收会抑制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活动 假设政府对某造纸厂每单位产品征收相当于MEC 的税,那么税后造纸厂的成本曲线将从MC提高到MSC, 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会使造纸厂产 量从Q1减少到Q2,这时的产量恰好是社会最优产出 的产量。 • 图1 生产外部不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措施

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措施

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措施在当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探讨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和政策措施。

一、环境经济学理论1. 环境外部性理论环境外部性是指一种市场失灵现象,当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了对他人的非市场的影响时,就会产生环境外部性。

环境经济学提出了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内部化外部性,即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主体的决策过程中,通过税收或者配额来实现。

2. 公共产品理论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其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环境经济学通过分析公共产品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措施。

例如,合理制定环境税收和补贴政策,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3.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二、环境经济学政策措施1. 碳排放交易体系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一种通过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

该体系将温室气体排放额度分配给企业或行业,如果企业排放量低于额度,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出售给其他企业。

这样一来,降低排放成本的企业将获得经济激励,而高排放企业则需要购买更多的排放权,促使其减少排放。

2. 环境税收环境税收是指通过对环境污染行为征收税收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

这种方法通过增加环境成本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对于高污染企业可以征收较高的环境税,以激励其减少排放。

3. 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利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方式。

通过向生态系统提供经济补偿,鼓励保护者采取行动,维持或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例如,对于一些生态敏感地区的农民,可以给予他们生态补偿,鼓励他们采取生态友好的农业经营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环境经济学 外部性理论

环境经济学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的受害者
对外部性的受害者实行零收费: 对外部性的受害者实行零收费:受害者既 不应该被收税,也不应该被赔偿。 不应该被收税,也不应该被赔偿。 学术界对于有效率地保护外部性受害者的 基本观点有: 基本观点有:1、给受害者赔偿 2、对受害 只要受害者数目众多, 者征税 3、只要受害者数目众多,就不应 赔偿也不应收税。 赔偿也不应收税。
4 3 2 1 0
纸张市场
社会成本 = 私人成本 + 外部成本
外部成 本 供给 (私人成本)
外部成本 = 对旁观者负外部性 影响的价值 = $1/每吨 (废气、污水等造 成的损害的价值)
0 10 20 30
Q
11
P $5
4
纸张市场
市场经济下, 企业决策是基 于私人成本和 社会成 私 人 利 益 的 比 本 较。 S 造纸厂由于它 不考虑环境污 染成本,基于 私人成本决定 生产的数量会 高于从社会成 本评价角度确 定的最优产量。
思考题:
1、外部性的表现? 2、外部性内部化的几个思路?
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有利的 影响,但这个人对这种影响得不到报酬。 影响,但这个人对这种影响得不到报酬。
• 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仅 保护你自己,而且保护了与 你密切接触的其他人 • R&D创造出了别人也可以 使用的知识 • 人们上大学提高了教育水平, 并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环境经济学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1、外部性理论的内容 2、市场失效、资源配置与外部性的关系 3、外部性的解决方案
火车的故事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 世纪初的一天 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 他边欣赏风光, (A·C·Pigou)。 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边欣赏风光, 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 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 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 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 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 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 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 70年后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 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 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 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 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 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 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 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 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 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 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 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浅谈环境经济外部性理论

浅谈环境经济外部性理论

浅谈环境经济外部性理论浅谈环境经济外部性理论环境科学1201班王飞201201734关键词:环境经济学外部性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基础。

一方面,外部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它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思路或框架。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面临的虽然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变革过来的混合市场机制,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中私有成份的不断上升.一个突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在不远的未来成长发育起。

一,外部性理论的定义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术语,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者溢出效应。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外部性概念的定义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有经济学家把外部性概念看作是经济学文献中最难捉摸的概念之一。

种外部性称为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花圃爱好者种植花圃、低收费门票或节假日免票的公园游乐,甚至教育子女形成一种诚实和值得信赖的品德等等都是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把低门票收费的公园游乐划分为消费的外部经济性,主要是依据它的消费生产性,而且有一些国家森林公园或政府部门直接经营的公园,其门票之外的外部收益可能部分从政府预算那儿得到补偿。

四,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当一个生产者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或额外费用,而他人又不能得到补偿时,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

如果这种损失或额外费用,是由该企业或生产者的产量提高带来的,则这种外部性就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

一般来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引起的外部费用就是企业生产的社会费用与私人费用之差。

(四)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当一个消费者在其消费过程中的一些消费活动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或外部费用,而他人又得不到补偿的现象就是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表面上看来是个小问题,但一旦形成一个全社会性的消费外部不经济性时,其后果也是非常棘手的。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ppt课件

编辑版pppt
21
第三节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外部性的治理
编辑版pppt
22
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
经济效率
✓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 ✓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 在微观经济学中,经济效率用帕累托最适度来表
示。帕累托最适度指一种资源的配置状态:在该 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 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8
第二节 外部性的分类
根据外部性产生后果对承受者的损益:
外部性的分类
正的外部性(外 部经济)
正外部性是指一种 经济活动使他人受 益,受益方并未因 此付费
编辑版pppt
负的外部性(外 部不经济)
负外部性是指一种 经济活动使他人受 损,施害方并未因 此承担成本
9
第二节 外部性的分类
正外部性的几个例子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 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 边际私人效益MPB。差 额是外部环境效益MEB。 种树人投资植树造林时, 其投资行为由MPB和边 际成本MC决定,这时私 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 和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 Q。当要求私人植树量达 到Q时,必须降低植树的
成本。因此,如果外部
经济性得不到有效补偿, 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需求曲线
实际支出
C
市场
价格
0
4
8
12
16 数量
编辑版pppt
27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
的最高价格或成本。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 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就是消费者愿意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3 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 • • • • • • • • • • • 四、外部性和产权 (三)产权与环境资源合理定价 1.产权理论是对传统价格理论的完善 ⑴价格机制与资源优化配置 ⑵传统价格理论 ⑶产权理论对价格理论的完善 ⑷产权理论为外部边际成本定价 2.环境产权与环境资源合理定价 ⑴环境资源合理定价与环境资源有效配置 ⑵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基础是其相对价格 ⑶产权明晰是环境资源市场价格等于相对价格的必要前提 ⑷产权交易与环境资源合理定价
§2 舒适性资源评价理论
• 三、舒适性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要点 • 1.舒适性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 • 外部性理论 • 公共资源的分配、产权理论 • 自然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2.舒适性资源评价的方法要点 • 自然环境的不可逆性与最优利用—— • 不可逆投资及项目评价 • “代际争论”:谁的消费者主权,代际选择价 值
§2 外部性的类型
• 一、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 • 1.公共外部性:供给的普遍性和消费的非排 他性。也称不可减少的外部性。 • 2.私人外部性:与公共外部性定义相对应, 是指具有“可减少”和排他性的外部性。 即一个受害者对外部性的消费减少了他人 的类似消费。
• 二、可转移的外部性 • 可转移的外部性特指受害者有机会向第 三方“转移”外部性的现象。 • 例如,垃圾倾倒。 • 治理对策:对转移者(受害者)征税。
§2 舒适性资源评价理论
• 二、舒适性资源评价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 1.各类环境消费者的需求。这类消费者以了解稀少和珍 贵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的现状而满足,并乐意为保护生态有 所奉献。 • 2.对环境具有选择性需求的消费者。这类人珍惜将来某 时在特定环境中活动的机会,关注环境的不可逆性开发, 使某些环境要素和珍稀资源永久消失,子孙后代能否享受 同样的环境资源。 • 3.科学研究者的需求。很多学科能从环境资源的存在中 获益,从而推动学科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 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 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 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 “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 互作用的结果。(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 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 来)。
我们在理解外部性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3)当补偿(或者赔偿)行为发生时,不能说不 存在外部性,而只能说减少了外部性。
二、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外部性是否具有公共物品的性
质(即对某人的影响是否会减少对其他人的影响)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
四种一般的市场类型是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 垄断。一个市场的结构依赖于买者和卖者的数量以及产品 差别的大小。
四种市场结构中,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最为充分,垄断市场 不存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具有竞争俣竞争又不充 分。
完全竞争的特征: 1,有极多的买主和卖主,二者之间不必固定买卖关系。 2,单个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交易量同市场全部交易量比起
资源配置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
①计划配置方式。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 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 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 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 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
Q1 Q
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
外部性的后果——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不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 际私人成本MPC。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MEC。以伐 木为例:
私人砍伐水平Q1大于由MB和MSC决定的有效水平Q
外部性理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基于对资源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资源 的配置 ,以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例:
(1)这种外部影响是否是故意的。例如,一个人 开车时故意把泥水溅到他不喜欢的某个行人的身上, 虽然这个行人无法选择他“消费”的泥水数量,但 这种影响不可以视为是一种外部性。
(2)要区别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这将在下 面进行详细论述),货币外部性不是真的外部性, 只有技术外部性才是真正的外部性。
来都很小。 3,市场上交易的产品或服务都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4,不存在不确定性和行业秘密。 5,不存在进出障碍。
决定四种市场结构的因素分别是企业可以进入该行业的自 由程度、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性质、企业数目和企业对价 格的控制程度。
完全竞争的特征: 企业数目很多,进入不受限制,产品无差别,企业是价格
②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 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 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 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 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 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 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 混乱等现象。
的接受者 垄断竞争的特征: 企业数目若干或很多,进入不受限制,产品有差别,企业
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寡头卖主垄断的特征: 企业数目少,进入受到限制,产品属性有差别货物差别,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相对无弹性 垄断的特征: 数目只有一个,进入受到限制或完全受阻,产品独一无二,
企业对价格有着强大的控制力
外部性计量(社会成本或效益与私人成本 或效益之间的差值) 边际外部成本:MSC=MPC+MEC 边际外部效益:MSB=MPB+MEB
外部性的后果——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边 际私人效益MPB。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MEB。以 植树为例:
MC
MSB MPB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 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 第四节 外部性、产权和科斯定理 第五节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第六节 物品分类
第一节 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
一、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 成本,使供给曲线Se左移 ,达到新的均衡点(Pe’ , Qe’)。
第三节 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
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 垄断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计划失效与环境外部性
市场结构( Market structure)——指的是 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 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 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 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 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垄断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对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外部性导致 市场失灵的结果,就是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相 对于整个社会的要求来说,价格偏低,而产 出水平过高。而由于市场的垄断竞争,垄断 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来说, 却是价格偏高和产出水平偏低。

对于一个既有严重环境外部性又有垄断竞 争的行业或企业,其产品价格和产出数量, 相对于一个合乎社会要求(考虑外部不经 济性)和完全竞争的市场而言,其合理的 价格和数量,将是何种状态?换言之,垄 断和外部性这两种力量,促使企业的产品 价格和数量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为了取得 最佳的社会效果,则必须对这两种力量都 予以纠正,否则就不能判断经济体系是否 朝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变化。
格变化转换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 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效的;技术外部性是不能反映 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
与环境相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 性,尤其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且都不是货币外部性。
第二节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影响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 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 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 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