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结构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与城市化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将重点讨论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也就是说,城市化程度是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进行衡量的。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农民向城市转移,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加。
二、城市化的原因1.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相较于农村地区,城市拥有更多的企业、工厂和服务业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2.教育与医疗条件:城市拥有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民希望通过迁往城市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3.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吸引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4.生活方式改变: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吸引了农民,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
三、城市化的影响1.人口聚集:城市化导致农民向城市转移,人口在城市中逐渐聚集。
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的扩大,城市规模的增大。
2.改变地形地貌: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这些土地往往是由农田或自然环境转变而来的,从而导致地形和地貌的改变。
3.资源消耗: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
城市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带来压力。
4.环境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工业与交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噪音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社会问题,如失业、住房压力、社会犯罪率上升等。
四、城市化的解决措施1.控制人口迁移:对于过快的城市化过程,政府可以采取控制人口迁移的措施,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改善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水平,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一强化提高班《地理》下学期辅导第二章讲义4
起步
晚
早
城市化进程
快
由快到慢
水平
较低
较高
发展趋势
大城市发展速度快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出现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不同阶段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趋势更加明显
·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
高一强化提高班《地理》下学期辅导第二章讲义4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
世界城市化在三个不同的年代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
城市化的不同阶段比较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城市扩展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市地域快速向郊区扩展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出现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城市地域向乡村及小城镇推进
大城市中心区衰落,逆城市化等
读图: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195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远远早于发展中国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3.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经济因素:工业化和商业化
-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婚姻家庭观念
- 政治因素: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4. 城市化的影响
- 正面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交流促进
-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资源紧张
5.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和阶段
知识点梳理
1.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活动繁荣、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结构。
- 城市的特征: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复杂的经济结构、丰富的文化活动、明确的功能分区、高度的组织和管理等特征。
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
-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
2. 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进行城市问题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城市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城市化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观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简短介绍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城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城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城市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城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性和重要性。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城市化知识归纳
《城市化》知识归纳1.城市化的概念及意义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二是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
城市化的意义体现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多;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人口/总人口×100%)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3.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和进程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工业化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而,城市化通常是指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化。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分工的深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等多种因素制约,从根本上说城市化水平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
在工业革命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缓慢,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很低。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成为工业生产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化加强,加深了地域分工,促使工业和人口在地域上集中。
工业化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人们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矿业城市,还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变为城市人口成为一种可能,同时,工业化也促进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
因而,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前期工业革命后时间1750年之前1750~1900年尤其是二战以后城市化水平1-2%13.3%(1900年)48.7%(20XX年)速度缓慢增长加速发展空前发展特点城市规模小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大城市数量多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增多,出现城市群(带),城市人口、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差异及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差异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缓快城市化水平高低所处阶段后期(饱和期)中期(发展期)后果出现逆城市化许多社会问题原因①产业革命开始早;②新技术革命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③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知识整合
解析: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应位于河流的 下游;②地靠近铁路和工业用地,不适合布局新的居住用地; 如果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④。
专题二 城市化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
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 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 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 判断”: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 分析: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②注意观察城市 数量的变化;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 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 成城市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工业用地位于城区的南部,因此当地盛行风向可能 为偏北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适宜在 P 点布局的是自来水厂
②适宜在 P 点布局的是造纸厂
③如果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②
④如果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研机构附近
商贸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布局在城市几何中 心或交通中心
仓库
布局在港口、码头、 用地多、交通 方便
车站附近
奶牛场、养鸡 场
靠近市场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 利地区
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D )
①东南风 ②东北风 ③南风 ④西北风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一强化提高班《地理》下学期辅导第二章讲义2
■①社会地位:不同社会地位形成收入差异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生活方式:如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居住区。
■③宗教和种族:在西方大城市的一些区域内,往往形成种族居住。
4、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影响功能分区的形成。政府参与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由于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经济、社会等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城市的地域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
高一强化提高班《地理》下学期辅导第二章讲义2城市的空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构与城市化城市的其他功能区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
城市功能区
占地面积
区位特点
功能区特点
中心商务区
小
位于城市中心
建筑物高大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交通便捷、通信发达,人口昼夜差别大
商业区
小
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住宅区
大
地价适中,环境洁净
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背向分布
工业区
大,常常有多个工业区
向市区外缘扩展和迁移,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形成片状工业区,因减低成本和环境要求而远离城市中心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
■城市形成初期,早期的功能区延续成为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如北京的故宫,早期是中国政治中心区,现在是文化游览区。
知识小结
北京城市布局的历史演变
2、经济因素:
1、三条直线反映: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最小。说明商业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最小。
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A区域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B区域住宅付租能力最高,形成住宅区;C区域工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工业区。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一强化提高班《地理》下学期辅导第二章讲义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北京四合院
有围墙;高大的影壁,有二进院、三进院;院内东南西北四间房,各房屋的门都向院中方向开;有正房和东西厢房之分。
具有私密性和较强防御功能;体现中国文化含蓄、忌外露的内敛性和封闭性;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合”;中规中矩、讲求对称;长幼尊卑、内外有别。
发展变化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上
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布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多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发展历史短,重视经济利益,强调实用性,追求“高层、高密度”,摩天大楼显示其发达的工业文明和高度的开放。
北京
市中心为历史的皇城,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
历史悠久,保护文化遗产;历史上皇权的尊贵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欧洲城市
市中心为广场、教堂等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
历史悠久,保护文化遗产;对宗教的崇拜。
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建筑结构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结构
欧洲别墅
绝少围墙;由花园、洋房、草地等构成;一般在郊区。
高一强化提高班《地理》下学期辅导第二章讲义5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总结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居住条件差
就业、贫困、种族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A4)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A4)《城市与城市化》复习学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因素-----掌握(1) .⾃然因素:①地形:世界上的⼤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此处地势平坦,⼟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分布理想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原上;⼭区城市⼀般都沿河⾕或在⽐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②⽓候:世界上的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温适宜、降⽔适度的沿海地区。
③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供⽔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河流的交汇处(武汉)或河流⼊海(上海)⼝,过河点(伦敦、南京)。
④⾃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地⽅易形成⼯矿业城市;矿产资源枯竭或利⽤发⽣结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
(2) .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沿⾼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促进城市发展②政治:世界上⼀些国家的⾸都只作为政治中⼼,如美国的华盛顿、巴西的巴西利亚、澳⼤利亚的堪培拉、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
③宗教:如世界三⼤宗教都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的第⼀圣城麦加、天主教中⼼梵蒂冈、藏传佛教中⼼拉萨等。
④军事:如⽢肃的嘉峪关市等。
⑤科技:如⽇本的筑波、北京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等。
⑥旅游:如湖南的张家界市、海南的三亚市、安徽的黄⼭市等。
在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因素中,①因素⼀直都很重要,⽽③、④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减弱,⑤、⑥两个因素属于新兴因素。
⼀个城市区位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的结果,其中往往有⼀到两个主导因素。
2.城市主要外部形态(1)概念: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类型及特征①团块状(集中式)影响因素:地形。
⼀般分布在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特征:城市各部分⽐较集中,连成⼀⽚。
主要特点(分为优点和缺点)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活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率⾼,⽅便居民⽣活;便于城市管理;节省建筑投资。
新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城市与城市化课件(共54页)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基础导学
1. 城市与城市区位
(1)城市 ①含义:城市是1 人口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2 非农业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 3 经济 、文化中心。 ②特点:人口和4 产业活动 密集、生产效率和5 经济效益 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 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问题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 题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生的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 城市化推进很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 通拥挤、住房紧张、环 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 象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 家
发达国家 城市化起步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发展中国家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图所示:
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②从 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 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一强化提高班《地理》下学期辅导第二章讲义3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三、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城市规模的划分: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口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以下人口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相互之间距离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相互距离越小。
1973年
1.15%
30.37%
1983年
4.92%
27.55%
1圳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含义: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
3、推动城市化的推力与拉力
4、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1978年,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180人生活在城镇;
2008年,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456人生活在城镇;
今天,6.06亿中国人生活在655个城市和20000个建制镇,基本上是农民的后代,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儿。
深圳市非农业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
非农业用地
(居住区、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耕地面积变化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城市规模与服务范围:
■城市的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的规模越小,服务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知识小结
课标点3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具体要求
运用相关资料说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1949年,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112人生活在城镇;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特征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 现了_中__高__级__住宅区和_低__级__住宅区
呈__点_状或_条__状分布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_聚__集__而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分__布__和__组__合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
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布局区位
环境质量 配套公 共设施
中高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面积大,质量高, 有些是独立庭院
城市的外缘,文化区、 风景区附近
优美
齐全(如学校、医院、 商店和绿地等)
低级住宅区 低收入阶层 面积狭小,质量低, 拥挤、密集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较差
不齐全
【典例示范】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 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1
必修2(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图中所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_商__业__用__地__、政府机关用地、_工__业__用__地__、住宅用 地、交通用地。 除以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外,还有_休__憩__及__绿__化__用__地__、农业用地等。
阴影部分的交通及其地租 状况
答
等间距是500;距市中心越近,交通通 交通通达度较好,地价较
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初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整理城市化是指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城市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
一、城市化的定义和意义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经济和社会中心的基础。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变化,其中一些重要的意义包括:1. 经济发展:城市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的中心,集聚了大量的产业、商业和服务部门。
城市化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2. 社会发展:城市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资源。
人们在城市中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育和培训,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3. 城市规划:城市化需要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土地利用问题。
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使城市更加宜居,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1. 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的基本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农村地区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基本服务,人们开始向城市迁移。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是经济增长和创新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
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收入。
3. 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对城市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基础设施、促进投资和创业来推动城市化。
政府还可以通过限制农村土地的使用和提供住房补贴等政策来引导人口向城市转移。
4.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的社会资源和服务吸引了人们向城市迁移。
同时,城市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对人们的迁移决策产生影响。
三、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城市化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十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20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包括非洲、亚洲、 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力图推进各自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 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病”。 就目前发达国家来看,其城市结构与发展中国家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发达国家的城市的交通通讯体系鼓励人口分散,由于拥有 先进快速的交通通讯设施,人员和货物运输非常迅速,因此这些 国家有“逆城市化”和“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人口向郊区转 移。相反,发展中国家实际上还在进行西方国家早期的城市化进 程。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由 于人口多而就业机会少,且农村中又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 涌入城市的剩余劳动力远远超过城市的容纳能力,导致过度的城 市化现象(Todaro的人口流动模型)。 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大都面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问题,即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农村中的传统农作方式并存。
般是科层化的。 4、文化及生活方式特质: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 点。城市生活讲求实效和效率。城市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的特点, 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相对淡漠和短暂。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讲究时 尚,信息和传媒通讯技术发达,居民的生活步骤变化快而且显得 多样化。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匿名性和非个人性特征。 第二节 城市化和城镇化 一、城市化及城镇化的定义 城市化和城镇化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所谓城市化、 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一个社会的人由农村向城市不断 集中的过程,这里的城市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第二层含义 则是城市生活方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流生活方式的过程。从地 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居的过程。从
人结合在一起。并因此而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当具有不同特 征和背景的新移民来到城市时,他们倾向于生活在他们有相似的 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亚文化群体中。由此看来,沃斯的错误在于过 分强调城市社会关系中的匿名性和非人格化的特征,而没有意识 到城市也能产生多样性、亚文化和人格化的人际关系。 4、冲突学派视角 针对20世纪中后期的城市危机问题,美国城市社会学中有一部分 学者强调,消除城市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是改进城市生活方式 的一种途径,它们也因此被称为“新城市社会学”,其注意力主 要集中在城市问题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关系上。一些冲突 论取向的城市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资源比以 前更为集中在为数甚少的跨国公司手里。这些公司将投资投到那 些能够得到最大回报的地方,这意味着他们会抛弃投资环境不佳 的老城区,这样导致老城区的经济日渐萎缩,以及越来越多的贫 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应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带 (空地、河流、绿地)
(三)住宅区与工业区、商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对水污染的工业:布置在河流的下游
居
盛行单一风向——下风向 全年西风 民
对
区
工 厂
大 气
季风——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上外风向 下风向
污
染
的
居民区
工
住宅区
业
工厂区
多种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
对土地污染的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噪声污染工业:远离居民区
宗教
平原;热带高原;山地河谷 中低纬 沿河、沿海、沿湖(重庆、武汉) 矿产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火车拉来的城市 (石家庄、株洲) 如:巴西利亚 如:耶路撒冷
(一)合理安排工业区的位置,减少对住宅区的污染 1、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工厂可靠近住宅区分布(如 小型食品、轻纺、服装、印刷、精密仪表等 ) 2、高新技术工业区位:靠近高等院校、环境优美、交 通便利
2017届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城 市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体系构建) 商业区
1、土 一、 地利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城 用方
集聚
2、功 能区
高级 住宅区
低级
市式
分
无污染工业
空 间 结 经济因素 构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历史因素
影响因素
布 与 组
工业区 污染工业 高新技术工业
合
同心圆模式
3、空间结 构模式 扇形模式
阶段)
后期阶段
城市人口比重
特点
30%以下 城市化速度慢
30%-70% 城市化速度快,出现郊区化
70%以上
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后 发达国家
70
中 发展中国家
二、两类国家比较 超步早
发达国家:水平高 速度慢
30 初 0
发展中国家
时间
超步晚 发展中国家:水平低
速度快
地形
四、 气候 城 水源 市 资源 区 交通 位 政治
2、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 用地规
模扩大
推力
3、动力
三、
拉力
城 市
4、世界城市化过程: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化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城市化:改善环境
不合理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住房紧张、交
通拥挤、就业困难
建设生态型城市
城市化“S”曲线
阶段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加速
多核心模式
地租
同心圆模式
交通
扇形模式
人口、交通、地租
多核心模式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1、划分依据:人口规模
二、2、不同等级城市
城 城市等级 服务功能 服务范围 城市距离 城市数目
市高
多
大
近
少
级
体 系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 范围:层层嵌套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