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听课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教学听课心得
篇一: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听课心得体会
最近两周我们实验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听课评课活动,活动结束后我感觉收获很大,感想很多。从中我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所听过的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五年级的吕卓卓老师讲的语文课《桂花雨》,她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桂花雨深深的喜爱之情。还有六年级邹晓玲老师讲的语文
课《穷人》一课,她通过多种有感情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穷人并不贫穷。她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比如闫杨老师的《爬山虎的脚》一棵,为了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究竟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她用了实物当场演示,并且又将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进行比较,实物形象生动,图片直观逼真。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李永禄老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错误诊断题,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也给他们在做易错题时敲响了警钟。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朱引霞老师和郭燕老师的课件,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
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冯金诚老师的课件设计精妙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将教学工具的使用过程和方法通过屏幕展示给了学生,不仅节时高效,而且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不管是王等弟老师的课堂设计,还是李红红老师的课堂设计,都巧妙地将新知识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而我听过的这几节课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自己的见解收获。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性很高。
六、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他(她)们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另外,我还为老师们精彩的评课所折服,他们几乎个个独具慧眼,
能一下子看出讲课老师的众多优点,也能挖掘出他们的不足,开诚布公的指出来,语言谦诚,让我和其他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
作为一名由中学教师转成小学教师的我,欠缺的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也有很多。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为教育事业而服务。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的努力。
2012年9月28日
篇二:听课后反思
听课后反思
9月29日和30日,我幸来到桐乡参加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即小学语文新老名师教学风采展示。聆听了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研所所长成尚荣所作的报告《语文教学的追求》和江浙沪三地名师执教的十节设计新颖,体现本色的语文课,感受他们用真情演绎的课堂,体会到了语文课堂的境界。
下面就向大家汇报一下这两天我所学习的内容,和大家共享。
让我们先一起来学习成尚荣所长的报告《语文教学的追求》
一、语文教学永远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新课程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
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课堂要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加大。语文的特性与内涵决定着语文永远是一种试验。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
汉宫秋月,是珠走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小语虽小犹大,一旦真正走进去,就会发现它太丰富了,太美了,太灵动了,太具有魅力了。
二、语文教学追求的方向: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三偏1、偏离语文学科,语文边
界的模糊。2、偏重一种语文学习方式,一味的提倡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3、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过度偏重人文性,使语文教学虚话,重形式不重内容,有温度没有深度,不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质内容。我们应大力呼唤语文教学的回归,平平淡淡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回归到语文的本真状态。
那么,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哪里?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教学再语文些。我们要坚持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意义,创造性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聚焦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在教育的最本质处思考,在打基础的过程中培养批判和创造精神。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理念和途径的方式,不能丢弃语文,只剩下生活。
三、对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模式的思考:现阶段出现了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周一贯
的诗化语文,孙双金的情智语文,还有智慧语文,深度语文等。他们把语文窄化了异化了,语文首先是语文,不是概念,应扎扎实实做语文,语文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所谓是什么语文他们是从某一个视角,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切如口,那是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是一种追求。当然优秀语文教师应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第二个内容,对所听的十堂课的感想:
一、演绎人间的真情、真心:
名师们善于挖掘文本中隐藏着的
真情,真心和真意。充分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与作者、文本的心灵对话。名师所选的课如《水》、《桂花雨》、《月光启蒙》、《木笛》、《嘱咐》都是蕴涵着浓浓深情,感人至深的文章。如《木笛》一课中,层层扣击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的对话中,以“如泣如诉”为轴心,在“泣”和“诉”两个层面上挥洒,铺设“幽幽笛声如泣如诉,莹莹烛光告慰亡灵”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又如大家所熟悉的《嘱咐》一课,教者从画面入手,这幅画就是母亲躺在床上,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这样一个画面。探究:母子两的心真的是那么平静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聚焦“母亲的眼睛”,想象说话,抓住句中的矛盾点读懂母亲的眼睛,读懂沉甸甸的母爱。回忆画
面联系上下问解读母亲“闪着光芒,闪着泪花”的眼睛。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研读文本,感悟母亲无声的爱。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