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
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标准
![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1b6ae1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9.png)
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标准本评价标准以《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为依据,从创建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创建目标完成情况两个方面对绿色出行创建城市进行考核评价。
满分为100分,达到或者超过80分,并且同时达到表中2.1和2.2目标值为合格。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一、实施方案完成情况(40分)序号 类别 考核内容 计分标准1.1 政策体制机制保障(10分)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定期组织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协调沟通机制,讨论并协同推进绿色出行创建工作(满分3分)。
编制绿色出行创建工作年度报告(满分2分)。
统筹利用多种资金渠道,保障绿色出行创建财政投入(满分3分)。
关爱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身心健康,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满分2分)。
对照城市创建实施方案,逐项评估具体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并评分。
1.2 基础设施建设(12分)完善城市建成区道路网,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建设持续推进,慢行出行环境更加友好(满分2分)。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车辆、信息化服务等)和慢行出行(人行道、过街设施、信息化服务等)无障碍化水平明显提升(满分2分)。
充电设施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充电设施数量明显提升(满分2分)。
公交专用道及优先车道设置稳步推进(满分3分)。
制定了完善的城市公交场站用地保障措施(满分3分)。
1.3 交通服务创新(12分)公共交通领域实现非现金支付服务全覆盖(满分2分);同时保留现金支付手段(满分1分)。
建立城市交通管理、公共汽电车等相关系统,并实现出行服务信息共享(满分3分)。
能够向社会提供城市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满分4分)。
依法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高耗能、高排放车辆(满分2分)。
1.4 宣传和文化建设(6分)创建期内组织了绿色出行相关宣传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满分3分)。
创建期内加强公众参与,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满分2分)。
通过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鼓励绿色出行社会氛围(满分1分)。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e461cd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7.png)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0.26•【字号】宁政办〔2018〕191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0月26日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青政〔2018〕3号)精神,为全面查清当前我市土地利用状况,细化和完善全市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确保西宁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简称“三调”)顺利进行,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忠实践行“两个绝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贯彻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全面查清当前我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国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b5674c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3.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3.07•【文号】国办发〔2018〕13号•【施行日期】2018.03.0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随着近年来运营里程迅速增加、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压力日趋加大。
为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为目标,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支撑,夯实安全基础,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安全防范治理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水平和服务品质。
统筹协调,改革创新。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协调衔接,加快技术创新应用,构建运营管理和公共安全防范技术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预防为先,防处并举。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加强应急演练和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属地管理,综合治理。
城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负总责,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创造性,结合本地实际构建多方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
二、构建综合治理体系(三)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76001f1d4d8d15abe234ed1.png)
汇总 |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一、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正)》4.《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二、行业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2019年7月1日起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6.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1-2018);《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2-2018)7.《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三、国家标准1.《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2.《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四、行业标准1.《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2—2018)2.《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3-2018);《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4-2018);《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5-2018);《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6-2018)3.《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943-2018)4.《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178-2018)《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179-2018)《氨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2001-2018)5.《铜镍钴采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6-2018)《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7-2018)《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8-2018)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J942-2018)7.《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HJ860.3-2018)8.《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淀粉工业》(HJ860.2-2018)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池工业》(HJ967-2018)《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工业》(HJ864.2-2018)1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HJ971-2018)11.《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试行)》(HJ 978-2018)12.《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HJ944-2018)13.《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HJ884-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钢铁工业》(HJ885-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水泥工业》(HJ886-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浆造纸》(HJ887-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火电》(HJ888-2018)14.《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平板玻璃制造》(HJ980-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炼焦化学工业》(HJ981-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石油炼制工业》(HJ982-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冶炼》(HJ983-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电镀》(HJ984-2018)15.《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纺织印染工业》(HJ 990-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锅炉》(HJ 991-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药工业》(HJ 992-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农药制造工业》(HJ 993-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化肥工业》(HJ 994-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革工业》(HJ 995-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农副食品加工工业—制糖工业》(HJ 996.1-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淀粉工业》(HJ 996.2-2018);16.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HJ 946-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石油化学工业》(HJ 947-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化肥工业-氮肥》(HJ 948.1-2018)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电镀工业》(HJ985-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农副食品加工业》(HJ986-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农药制造工业》(HJ987-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平板玻璃工业》(HJ988-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工业》(HJ989-2018);1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19.《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HJ 949—2018)五、地方标准1.《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6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7/2801.6—2018)2.《有机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站)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 3161—2018)3.《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DB37/2801.5—2018)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4—2018)5.《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8)6.《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DB37/3416.1—2018)7.《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DB37/3416.2—2018)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3部分:小清河流域》(DB 37/ 3416.3—2018)9.《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4部分:海河流域》(DB 37/ 3416.4—2018)10.《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5部分:半岛流域》(DB 37/ 3416.5—2018)11.《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DB37/T3394-2018)12.《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DB37/T3393-2018)13.《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37/T2374—2018)六、环评相关文件规定1.《关于印发机场、港口、水利(河湖整治与防洪除涝工程)三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2号)2. 《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水利(灌区工程)两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17号)3.《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告 2018年第9号)4.《关于印发制浆造纸等十四个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6号)5.《关于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环政法函[2018]31号)6.《关于加强“未批先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18号)7.《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环办环评[2018]20号)8.《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部令第1号)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公告 2018年第9号)10. 《关于生态环境执法中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认定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环政法[2018]85号)11.《关于做好畜禽规模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31号)12.《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产废水排放问题的复函》(环办环评函[2018]1038号)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部令4号)14.《关于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配套文件的公告》(公告 2018年第48号)15.《关于市政工程污泥干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问题的复函》(环办环评函[2018]1129号)16.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有关事项的通知》(鲁环发〔2018〕124号)17.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废止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文件的公告》(公告2018第〔2〕号)18.《关于铝用炭素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复函》(鲁环办科技函〔2018〕119号)19.《关于深化市级审批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12条工作措施》(济环字[2018]166号)20.《关于明确全市重点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有关执行要求的通知》(淄环发〔2018〕24 号)21. 《淄博市市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8年本)》(淄环发[2018]88号)七、污染治理规划1.《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环办监测函[2018]793号)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18]100号)4.《关于印发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环环监[2018]48号)5.《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土壤[2018]143号)6.《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环大气[2018]179号)7.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节〔2018〕136号八、部长信箱回复1. 关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否征税的回复2.关于环保税征收疑问的答复3.关于针对超标的情形,企业要求复测如何处理的回复4.关于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的回复6.对请教GB36600在环评中适用问题的回复7.关于《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咨询的回复8.关于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实际监测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回复意见9.关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疑问的回复10.执行GB3097问题的回复11.GB5468是否适用于低浓度颗粒物检测的回复12.关于搬迁项目环评类别咨询的回复13.关于项目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咨询的回复14.关于咨询改装车的项目性质的回复15.关于《环评分类名录》第51条"砖瓦制造”咨询的回复16.关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咨询回复17.关于水源地问题疑问的回复18.关于《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回复19.关于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可以存在规模化养殖场的回复20.关于含焙烧的石墨碳素制品疑惑的回复21.关于明确通信基站与住宅等建筑距离建议的回复22.关于危险废物烟气净化系统湿法静电除尘器请示的回复23.关于布商标印刷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判定咨询的回复24.废油、废电池仓储项目环评项目类别审批咨询的回复25.关于废旧塑料回收破碎清洗环评类别疑惑的回复26.关于连铸机技改应该执行何种环评手续的回复27.关于晾晒池工艺的一些问题的回复28.关于废气监测中测定下限及检出限折算问题的回复29.关于无组织排放颗粒物使用何种检测方法的回复30.关于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是否可以批的回复31.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有关问题的咨询32.关于合成树脂排放标准中废气排放量疑问的回复33.关于农田土壤监测45项因子评价标准怎么选的回复34.关于非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疑问的回复35.关于环评事中事后监管涉及排污许可证问题的回复36.关于大气法第72条的适用情况的回复37.关于《条例》中法定规划如何理解的回复38.关于咨询土壤导则里两个问题的回复39.关于‘环土壤[2018]22号’疑问的回复40.关于新建加工硫酸铵颗粒肥项目是否必须进园入区的回复41.关于3095修改单疑问的回复42.关于无工业园区就不能新建涉VOCs工业企业的回复43.关于间接冷却水、锅炉排污水排放问题44.请教土壤中六价铬的测定方法的回复45.关于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咨询的回复46.关于进口货物是否是固体废物的再次鉴定咨询的回复47.恳请确认油气田开发项目废水排放去向和标准的回复九、其他管理要求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环办法规[2018]46号)2.《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公告78号)3.《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公告 2018年第5号)4.《饮料酒制造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告2018年第7号)5.《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告2018年第8号)6.《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48号)7.《关于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版)的函》(环办政法函[2018]67号)8.《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办应急[2018]9号)9.《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8]8号)10. 环境保护部2018年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11.《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环办环评[2018]20号)12.《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环办科技[2018]5号)13.《关于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8]266号)14.《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3号)15.《关于废止有关排污收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部令第2号)16.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17.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有关问题答记者问18.《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司发通[2018]54号)19.《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手册(试行)》(环办土壤函[2018]884号)20.《关于排污申报有关问题的复函》(环环监函[2018]102号)21.《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环办环监[2018]28号)22.《河北省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的指导意见》(环办转发函[2018]6号23.《关于印发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系列工作手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8]1168号)24.《关于增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公告》(公告 2018年第58号)25.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负责人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有关问题答记者问26.《关于发布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的公告》(公告2018年第70号)27.《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2018年)(公告2018年第76号)word格式.. 28.《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公告2018年第66号)29. 《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18-2019年本)》(公告2018年第29号)30.《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公告 2018年第26号)31.《十二部门关于持续加强稀土行业秩序整顿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8〕265号)32.《关于环境保护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23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https://img.taocdn.com/s3/m/cfd8fa3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1.png)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8月28日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应勇2018年9月10日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2018年9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地方标准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主管部门职责)市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本市地方标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地方标准,对地方标准统一立项、审查、编号和批准发布;(二)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地方标准的组织起草和实施工作;(三)组织对地方标准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复审和监督检查;(四)组建、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区标准化管理部门配合做好地方标准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有关部门职责)市有关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地方标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提出地方标准立项申请;(二)组织起草和实施地方标准;(三)对地方标准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复审和监督检查;(四)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业务指导。
区有关部门配合做好本部门、本行业地方标准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技术归口单位)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可以在一定专业领域内,组建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该领域地方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承担地方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工作。
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
![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539cb55af1ffc4ffe47ac45.png)
资讯动态!! Busin ess Brief&Trend【标准规范】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住建部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第146号),批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310—2018,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建部发布行业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住建部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231号),批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63-2018,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J.1.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户网站(www.mohurd.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建部发布行业标准《热力机械顶管技术标准》住建部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第232号),批准《热力机械顶管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284—2018,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住建部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第249号),批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fT51334—2018,自2019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岀版发行。
住建部发布行业标准《园林绿化养护标准》住建部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年第268号),批准《园林绿化养护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287—2018,自2019年4月1日起实施。
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61140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0.png)
附件1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申报主体应根据本指标体系,科学推进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
在示范创建方案和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围绕指标体系涉及领域,明确示范创建重点任务;在建设实施阶段,把近零碳指标要求落实到具体项目中;在运营管理阶段,按照近零碳指标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持续推动示范创建工作。
一、近零碳城市1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指本区域参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06年IPe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改版)核算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指一个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区域常住人口数之比。
单位 为:吨/人。
计算公式为: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是1年),一个地区每生产万元国内生 4 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单位为:吨/万元。
计算公式为: 5 .“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指按照《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等文件的要求,做好碳排放减量替代指标收储管理,落实新建“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
6 .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制度指依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按照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每年编制其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并报送主管部门;以“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工作。
7 .开展碳普惠相关应用场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 区域常住人口数(人)指按照《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工作要求,积极参与搭建碳普惠体系,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碳普惠应用场景。
8.清洁生产审核情况指执行全省年度清洁生产审核计划情况,以及清洁生产推进工作总体情况。
9.绿色金融与专项资金指积极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气候投融资贷款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项资金支持低碳项目建设。
10.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本区域参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改版)编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2019年4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2019年4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ff0b534693daef5ef73df3.png)
2019年4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G B/T 50224-2018《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国家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其中,原国家标准 GB 50224-201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同时废止。
● G B 51333-2018《厚膜陶瓷基板生产工厂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其中,第 4.7.6、7.4.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J G/T 543-2018《铝塑共挤门窗》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 J G/T 210-2018《建筑内外墙用底漆》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原 JG/T 210-2007《建筑内外墙用底漆》同时废止。
● J G/T 520-2018《挤压成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原 JG/T 3023-1995《挤压成型空心板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同时废止。
● J G/T 115-2018《建筑用钢门窗型材》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原 JG/T 115-1999《彩色涂层钢板门窗型材》、JG/T 73-1999《不锈钢建筑型材》同时废止。
● J G/T 197-2018《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原 JG/T 197-200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同时废止。
● C JJ/T 292-2018《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 C JJ/T 96-2018《地铁限界标准》为行业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原行业标准 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同时废止。
● J GJ/T 451-2018《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道路工程节地评价研究——以合肥市泾县路(现状泾县路—郎溪路)为例
![道路工程节地评价研究——以合肥市泾县路(现状泾县路—郎溪路)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65a53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3.png)
道路工程节地评价研究——以合肥市泾县路(现状泾县路—郎溪路)为例摘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泾县路(现状泾县路—郎溪路)道路工程属于新建城市道路项目,因城市公共交通、步行与非机动车以及工程管线、景观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红线宽度,因此开展节地评价研究。
关键词:节地评价;道路红线;功能分区·1、研究背景泾县路(现状泾县路—郎溪路)工程位于合肥东部新中心内,泾县路向西接现状泾县路,向东至郎溪路,郎溪路为城市快速路,泾县路至郎溪路方向尚未畅通,此次泾县路(现状泾县路—郎溪路)道路工程向东连接郎溪路匝道,对于缓解周边道路通行压力、打通断头路、畅通城市组团联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项目概况泾县路(现状泾县路—郎溪路)道路工程属于新建城市道路项目,规划设计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24米,设计速度40km/h,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电力(土建)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主要作为一条服务于周边地块的区域路网道路。
由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2020年版)》(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编)规定了“对城市公共交通、步行与非机动车以及工程管线、景观等无特殊要求的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取值范围是14-20米”,本项目因考虑与现状泾县路(道路红线24米)衔接、城市公共交通、步行与非机动车以及工程管线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确定的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上限,因此对该项目开展节地评价研究。
3、项目建设用地节地评价分析3.1 拟用地总规模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区勘测定界成果,本项目拟用地总规模0.3296公顷。
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0.0635公顷,建设用地0.1948公顷,未利用地0.0713公顷。
本项目拟用地规划用途区为城镇建设用地区和其他用地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为允许建设区,符合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发布的34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一览表-交通运输部
![发布的34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一览表-交通运输部](https://img.taocdn.com/s3/m/204075039b89680202d825b8.png)
11
JT/T 1224.3—2018
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互联技术规 范第3部分:数据交换
JT/T1224的本部分规定了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互联的 数据交换总体要求、数据交换方式和数据交换管理。
本部分适用于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互联的数据交换。
2018-12-01
12
JT/T 1225.1—2018
本标准适用于跨座式单轨道岔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2018-12-01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主要内容
代替标准号
实施日期
6
JT/T1221—2018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桥维护与更 新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桥维护与更新的基 本要求、维护要求、更新改造、质量控制与验收、维护数 据管理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桥的维护与更新。
JT/T536—2004
2018-12-01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主要内容
代替标准号
实施日期
24
JT/T537—2018
钢筋混凝土阻锈剂
本标准规定了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产品分类、技术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用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生产、 检验和使用。水运、港口、水利、铁路等工程用钢筋混凝 土阻锈剂可参照使用。
跨座式单轨车辆维护与更新技 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跨座式单轨车辆维护与更新的基本要 求、维护要求、软件升级与硬件更新改造、质量控制与验 收、维护数据管理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维护与更新。
2018-12-01
5
JT/T1220—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b4f2c2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8.05.2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施行日期】2018.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已于2018年5月14日经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2018年5月21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舒适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基础要求第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征求意见阶段,应当综合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运营安全保障等因素,对线网布局和规模、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时序、资源共享、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线路功能定位、线路制式、系统规模、交通接驳等提出意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审批征求意见阶段,应当对客流预测、系统设计运输能力、行车组织、运营管理、运营服务、运营安全等提出意见。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设置运营服务专篇,内容应当至少包括:(一)车站开通运营的出入口数量、站台面积、通道宽度、换乘条件、站厅容纳能力等设施、设备能力与服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符合情况;(二)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等设施设备选型与线网中其他线路设施设备的兼容情况;(三)安全应急设施规划布局、规模等与运营安全的适应性,与主体工程的同步规划和设计情况;(四)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力衔接配套情况;(五)其他交通方式的配套衔接情况;(六)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
城市交通常用技术标准梳理(2018)
![城市交通常用技术标准梳理(2018)](https://img.taocdn.com/s3/m/a60645e2aef8941ea76e051e.png)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
GB/T 51150-2016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道路交通拥堵经济损失评估指南
CJJ/T 141-2010 GA/T 1248-2015
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
GB/T 33171-2016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2017.4.1
1996.9.1 1998.5.1 2009.10.1 2011.3.1
2012.1.1
2012.5 2013.3.1
2012.9.1
2013.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停车
29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GB/T 51149-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7.2.1
30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
CJJ/T 114-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10.1
3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4部分:公共交通车站
GB/T 15566.4-2007
5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
5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5部分:限制速度
57
交通设施设计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6部分:铁路道口
GB 50156-2012 GB 5768.1-2009 GB 5768.2-2009 GB 5768.3-2009 GB 5768.4-2017 GB 5768.5-2017 GB 5768.6-2017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8年第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8年第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ac63d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c.png)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8年第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8.02.08
•【文号】国土资源部公告2018年第5号
•【施行日期】2018.02.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公告
2018年第5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7〕40号)和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有关要求,国土资源部对单独发布或者牵头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现将国土资源部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2018年2月8日附件。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调查扩样模型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调查扩样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08c85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c.png)
第49卷第1期2021年1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Vol.49No.1Jan.2021论文拓展介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调查扩样模型陈小鸿1,陈先龙1,2,李彩霞2,陈嘉超2(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2.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信息模型所,广东广州510030)摘要:系统分析了居民出行调查的误差成因,简要介绍了传统加权扩样模型并分析了其局限性,特别是对沉默出行需求揭示不足的缺点。
结合手机信令数据用于出行行为研究的优势及特点,提出了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居民出行调查扩样及对挖掘沉默出行需求的方法。
设计了包含5个主要步骤的居民出行调查样本数据、交通运行监测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相结合的扩样模型结构。
以驻点分类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活动分布模型。
在获取长周期手机信令数据推断人口职住分布的基础上,基于居民出行调查RP(revealed preference)数据对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
从出行目的组成、时间分布和出行距离分布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调查样本、传统加权扩样模型和新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模型在揭示因瞒报、漏报而产生的沉默出行需求方面作用显著。
关键词:居民出行调查;扩样;加权扩样;手机信令数据;沉默出行需求;驻点分类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A Sample Expansion Model of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Using Cellphone Data CHEN Xiaohong1,CHEN Xianlong1,2,LI Caixia2,CHEN Jiachao2(1.Key Laboratory of Road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rmation and Modelling Department,Guangzhou Transport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510030,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auses of errors in household travel surveys were analyzed,the traditional weighted sample expansion model was introduced,and its limitations,especially the lack of unreported trip records were bining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method using cellphone data on travel behaviors,a novel model of using cellphone data to expand the sample of household travel surveys and mining unreported trip records was proposed.A sample expansion model was designed including five steps,combining the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data,traffic operation monitoring data,and cellphone data.Based on the stationary point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a travel behavior distribution model based on cellphone data was established.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split model were calibrated based on the revealed preference data of household travel survey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ample,the traditional weighted sample expansion model,and the proposed model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ravel purpose composition,time of day,and travel distanc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proposed reveals the unreported trip record caused by false reports and omissions.Key words:household travel survey;sample expansion;weighted sample expansion;cellphone data;unreported trip record;stationary point classification居民出行调查(household travel survey,HTS)是对城市居民家庭属性、个人特征、出行日志活动和意愿等的专项调查,是交通模型开发与城市交通需求中长期的预测基础。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PPT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b90fe6eefdc8d377ee326a.png)
➢ 与住建部颁布的各类导则在内容、方法尽量协调,并. 标准编制过程 2. 标准编制的说明 3. 标准的结构
1、标准编制过程
城市综 合交通 适用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54 体系规 制订主要技术内容:城市分类、交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划规范 调查与交通需求分析、综合交通 (将GB50220- 体 系、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95,
相关专业专家(名城、市政、绿化、防灾等)内部征求意见—条文的修改与完善
➢ 2016.6- 公开征求意见
• 规划司发函,全国各省厅、规划局、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 •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城市交通网站、城乡规
划行业信息网,以及多家微信公众号、相关微信群
➢ 2015.5 城市交通年会,标准条文中间讨论
• 规范编制转入条文阶段
➢ 2015.5-9 主、参编单位内部征求意见 ➢ 2015年 在《城市交通》发表“思辨与争鸣”系列文章—城市交通的变革与规范,每期
2节,从编制环境、目标、内容阐述了规范的思路 ➢ 2015.10- 多次在城乡规划标委会、国内规划与交通行业专家、多家交通规划研究单位、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GB/T 51328-2018)
宣贯材料
宣贯提纲
• 一、标准编制的相关说明
1. 标准编制过程 2. 标准编制的说明 3. 标准的结构
• 二、标准条文的解读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综合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 5. 城市交通体系协调 6. 规划实施评估 7. 城市对外交通 8. 客运枢纽 9. 城市公共交通 10. 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 11. 城市货运交通 12. 城市道路 13. 停车场与公共加油加气站 14. 交通调查与需求分析
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
![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66f1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e.png)
第24卷第1期2024年1月交 通 工 程Vol.24No.1Jan.2024DOI:10.13986/ki.jote.2024.01.017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施蓓蓓1,王春松2,杨 超2(1.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绍兴 312000;2.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0)摘 要:综合交通调查是获取城市交通发展规律㊁预测未来交通发展趋势㊁制定重大交通规划发展决策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传统的人工调查与大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是综合交通调查准确高效进行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中新技术㊁新方法的应用,利用手机信令数据㊁公交GPS 和IC 卡数据㊁出租车运营数据等分析城市交通运行状况.重点针对居民出行㊁道路交通㊁公共交通等运行特征进行原因剖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绍兴市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综合交通调查;多源大数据;居民出行;绍兴市中图分类号:U 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432(2024)01⁃101⁃07收稿日期:2023⁃10⁃25.作者简介:施蓓蓓(1969 ),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E⁃mail:zjsxsbb@.通讯作者:杨超(1986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客流预测㊁交通模型.E⁃mail:yangchao1@.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sult Analysis of the Fifth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in ShaoxingSHI Beibei 1,WANG Chunsong 2,YANG Chao 2(1.Shaoxing Rail Transit Group Company Limited,Shaoxing 312000,China;2.China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Limited,Beijing 100050,China)Abstract :Comprehensive traffic survey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basic work for obtaining the law of urban traffic development,predicting future traffic development trend,and formulating major traff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decisions.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manual surveys and bi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is the key to th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conduct of comprehensive traffic surveys.This paper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in the Fifth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of Shaoxing City.Mainly includes the use of cell phone signaling data,public transportation GPS and IC card data,cab operation data to analyze the urban traffic operation situation.Focusing on 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travel,road traffic,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we analyze the caus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oxing City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Key words :comprehensive traffic survey;multi⁃source big data;resident travel;Shaoxing City0 引言绍兴市曾于2006㊁2010㊁2013㊁2015年展开过4次综合交通调查.2020年完成了新一轮的综合交通调查,在调查方法㊁方案设计㊁数据挖掘等关键环节应用了新的方法与技术.1 调查方案设计综合交通调查是全面掌握城市交通发展状况,了解城市人流㊁货流㊁交通设施等基本情况,合理进交 通 工 程2024年行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1].通过综合交通调查所获取到的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对支撑城市规划㊁建设㊁运营等具有重要意义[2].调查方案设计是整个调查过程最重要的1个环节,方案设计既要切合城市发展特征和趋势,又要符合‘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GB /T51334 2018)中的相关规定,同时还要考虑调查经费的限制[3].在设计调查方案之前,对绍兴市城市经济发展现状㊁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现状㊁城市未来规划等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2015年进行的绍兴市第4次综合交通调查相比,本次调查采用了人工调查与多源交通大数据融合的方式进行开展,有效的控制调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调查精度.在调查范围㊁调查内容㊁调查规模㊁调查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1.1 在调查范围和调查规模方面为更好的反应中心城和全市出行需求和出行特征,本次调查范围由以往调查的越城区和柯桥区范围扩大到绍兴市市域,重点分析区域为市区范围,即越城区㊁柯桥区以及上虞区,如图1所示.图1 历次交通调查范围示意图1.2 在调查内容与调查手段方面本次调查包括3项主要内容,分别是基于手机信令的居民出行行为分析㊁基于公交刷卡和GPS 数据的公交出行特征分析和基于出租车运营数据的出租车用户出行特征分析.此外,利用居民出行轨迹调查以及核查线道路流量调查2项辅助调查工作更好地校核手机信令数据分析模型参数,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整体调查方案思路首先通过收集的人口㊁岗位㊁社会经济及相关交通统计数据,校核手机信令㊁公交和出租车数据分析的吻合性.接着,利用辅助调查数据校核手机数据分析模型参数的合理性.最后,利用公交㊁出租车数据㊁辅助调查数据校核手机信令分析得出的出行总量㊁出行结构㊁出行目的和出行分布等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综合交通调查成果对于绍兴市城市交通模型建立与更新㊁重大交通专项规划编制㊁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适配性研究以及交通热点问题的分析等工作具有重要支撑意义.2 调查技术手段2.1 手机信令数据处理方法2.1.1 手机信令数据概况为满足调查需求,本次分析以绍兴市联通数据为基础.相较于其他运营商㊁互联网商数据,联通已经形成规模的数据服务企业 智慧足迹”,通过与智慧足迹合作,获取精确度更高㊁数据管理更规范㊁数据制式更标准的数据集.手机信令数据的采集应该考虑出行的季节效应[4],选取暑假7 8月㊁新生报到9月㊁春节1 2月数据会导致数据受到学生㊁务工群体影响,偏离正常值.同时,考虑疫情后居民出行大幅度减少,因此选取2019年11月整月绍兴市信令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手机信令数据二次加工获得人口驻留表㊁出行驻留表㊁出行OD 表㊁出行轨迹表㊁流动人口表5张中间表,如表1所示.表1 手机信令数据规模数据名称时间数据规模覆盖范围人口驻留表由长期数据聚合得到600余万条覆盖绍兴各级县市出行驻留表由2019年11月出行生成1200余万条覆盖绍兴各级县市出行OD 表由2019年11月出行生成4300余万条覆盖绍兴各级县市出行轨迹表由2019年11月出行生成900余万条主要覆盖市区流动人口表由长期数据聚合得到全国各省市全国各省市201 第1期施蓓蓓,等: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2.1.2 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原理手机信令数据是基于基站进行定位,触发机制主要有3种:①开关机㊁接打电话㊁接发短信等事件触发;②周期自动触发;③所处基站区域位置发生变化时触发[5].由于手机通信设备往往一直伴随着用户的出行行为全过程,手机活动的位置往往就是手机用户的活动位置,通过对手机信令数据的计算㊁加工,能实现对手机用户出行行为的辨识㊁采集,如出行活动的起点㊁终点㊁大致的出行路径等,甚至能通过对手机长期出行规律,分析出手机用户的部分出行目的(如通勤㊁就学等)㊁职业出行特点[6].用户职住地判别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连续多天比较用户在区域停留的时段与时长,可计算用户居住地㊁就业地是否属于此区域的隶属度,如当用户连续多天夜间停留在某一区域,则可认为用户居住地是此区域的隶属度较高,就业地同理[7].如图2所示,从通信网络采集后通信事件数据,经过预处理后,根据工作与居住时段分布,结合通信事件数据特性和用户停留时间特性,对用户工作㊁居住数据特征进行特征指标抽取,建立隶属度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标准特征向量,形成标准特征向量与待测数据之间的判决规则,最后得到用户的工作和居住地信息.图2 居住地㊁工作地判别流程图2.1.3 手机信令数据清洗及扩样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二次加工,能获得用户驻留数据㊁OD数据㊁出行轨迹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表,针对多种手机信令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清洗策略.针对驻留㊁OD数据,主要根据绍兴市合理的空间经纬度范围阈值㊁时间跨度阈值对异常数据分布进行剔除.针对轨迹点数据,主要采取层次化数据清洗方案,通过滤除绝大部分经纬度明显偏离主流位置的轨迹点,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度.清洗后的数据根据年龄㊁性别以及职业进行数据扩样,对绍兴市手机信令数据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并判断是否均匀分布,将数据进行网格划分,构建网格扩样系数,通过社区㊁行政级别统计数据进行校核.然后,在性别和年龄扩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职业出行特征,判断人群职业分布,构建不同职业扩样系数矩阵.2.2 公交GPS和IC卡数据处理方法2.2.1 公交GPS和IC卡数据预处理本次调查中收集了绍兴市2019年11月公交GPS数据以及IC卡数据,其中GPS数据日平均949.51万条,IC卡数据日平均42.4万条.分别对GPS以及IC卡数据进行清洗及预处理,删除无效字段及数据,得到有效字段及说明如表2和表3所示.表2 公交GPS数据有效字段及其说明有效字段字段说明有效字段字段说明PRODUCTID车载机编号LATITUDE纬度ISARRLFT到离站信息ROUTEID线路编号ACTDATETIME定位时间SUBROUTEID子线编号LONGITUDE经度表3 公交IC卡数据有效字段及其说明有效字段字段说明举例卡编号交易卡编号3120******交易时间交易时间06:44:24消费日期消费日期2019⁃11⁃01线路编号上车线路编号500602301交 通 工 程2024年2.2.2 一票制数据推断绍兴市公交IC 卡采用的是一票制刷卡方式,如何提取完整的乘客出行信息是本次调查中公交数据处理的关键.针对绍兴一卡通数据结构的实际情况,根据收集的公交基础资料,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补全乘客出行信息,从而分析公交乘客出行特征.算法基本思路主要包括3部分,分别是乘客上车信息匹配㊁乘客下车站点推测以及乘客换乘行为识别.首先,构建乘客交易线路的全部车辆GPS 数据库,根据时间匹配规则基于车辆空间位置匹配乘客上车信息(图3a).其次,获取乘客在车辆2的上车地点A,计算乘客上一次乘坐车辆1所经过站点中,与站点A 距离最近的站点,则此站点为乘客上一次乘车的下车站点B(图3b).最后,乘客由A 站上车,B 站下车,步行至C 站,乘坐车辆2,从而完成一次换乘,根据时间及空间阈值,识别乘客换乘行为(图3c).图3 绍兴公交的一票制公交数据挖掘算法2.3 出租车运营数据处理方法本次调查中收集到2019⁃11⁃06 2019⁃11⁃11网约出租车数据以及2019⁃11出租车计价数据,用于绍兴市出租车运行特征分析.出租车计价器数据㊁GPS 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存在异常数据,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要对多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出租车计价器数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载客距离㊁载客时间过短或过长等[8],研究采用阈值法剔除错误数据与异常数据.出租车GPS 数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坐标重复㊁缺失㊁漂移等.本次调查中利用GPS 生成时间与计价器中上㊁下车时间进行匹配,选取时间最接近的经纬度数据作为上下车的位置,允许时间匹配误差在阈值内,即认为匹配成功.利用预处理好的数据进行运营强度和时空特征分析.3 交通需求特征3.1 职住特征结合手机信令及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19年末,绍兴市常住人口505.7万人,市辖三区常住人口278.7万人.从全市范围来看,各区县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越城区和柯桥区人口较为集中,呈现连片化趋势,其他区县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如图4所示.2019年底,全市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总量为301.8万个,全市职住比达到59.7%.市区就业岗位总量为178.8万个,占全市比例达到59.2%,职住比为64.2%.其中,柯桥区在全市排名第1位,占绍兴市总就业岗位的24.7%.图4 绍兴市市区常住人口分布3.2 出行总量2019年,绍兴全市日均出行总量为1330.2万人次,其中市区日均出行总量为795.2万人次,市区常住人口出行率为2.62次/人㊃d,如表4所示.较2015年2.34次/人㊃d 有明显提高,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弹性出行量影响.流动人口出行总量为108.1万人次,出行率为2.86,略高于常住人口.3.3 出行结构与2015年相比,绍兴市出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表5所示.首先,小汽车出行占比由22%增长至26.4%,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㊁机动化进程的401 第1期施蓓蓓,等: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表4 出行总量及出行率指标市区全市常住人口/万人278.7505.7常住人口出行率/(人次㊃d-1)2.622.42常住人口出行量/(万人次㊃d-1)731.41222.1平均出行距离/km5.764.13出行周转量/(万人次km㊃d-1)4212.75010.5流动人口/万人22.337.8流动人口出行率/(人次㊃d-1)2.862.86流动人口出行量/(万人次㊃d-1)63.8108.1出行总量/(万人次㊃d-1)795.21330.2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使得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升高.同时,这也使得常规公交占比减低,由11%下降至8.2%.此外,随着出行距离的增长,非机动车出行占比降低,由36%下降至31.9%.在非机动车出行中,电动自行车占据主导地位(占比84.5%),呈现出逐渐取代普通自行车的趋势.表5 绍兴市区出行结构变化%出行方式2015年2019年步行2527.6自行车64.9电动自行车3026.9公交118.2小汽车2226.4摩托车31.6出租车/网约车12.5单位班车1其他11.9合计1001003.4 出行时间分布居民出行早高峰小时出现在07:00 08:00,出行比例为16.9%,如图5所示.晚高峰出现在17:00 18:00,出行比例为13.3%,受交通状况日益恶化㊁下班后生活类出行日益丰富的影响,晚高峰持续时间延长.此外,在11:00 12:00和13:00 14:00有2个明显的午高峰,出行比例分别为7.7% 图5 绍兴市区居民出发时间分布和6.0%.第2个午高峰发生的时段有一定的提前,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非早晚高峰时段交通运行状况也日益恶化的情况有关,出行时耗的增加使中午出行的出发时间逐渐提前.3.5 出行空间分布在市区范围内,越城区的出行量最大,出行总量达到279.7万人次/d,占中心城区出行总量的22.9%.其次是柯桥区,出行总量达到268.4万人次/d,占中心城区出行总量的21.9%.市区出行量最小的区域为上虞区,出行总量为183.8万人次/d.从全日市区出行期望线来看,整体上,东西向出行需求大于南北向,主城区范围内各组团之间的交换量较大,如图6所示.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调整以及镜湖㊁袍江和滨海新区的迅速发展,市区出行空间分布已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中心聚集转变为多核辐射的态势,组团间交换量集中在二环和镜湖㊁柯桥城区和镜湖.相对而言,上虞组团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501交 通 工 程2024年图6 市区全日出行期望线4 公共交通出行特征4.1 公交运行特征截止2019年底,绍兴市营运124条主要公交线路,包含共442条子线,线路总长6908.8km.公交线路平均长度为20.15km,长度在10~20km 线路占比最高,约为24.4%,超过30m 的线路占比约为15.8%.共设公交车站1923座,中心城区二环内公交站点密度最高.从绍兴市中心城区各公交站点早高峰乘降量空间分布来看,站点乘降量沿南北向主要道路分布,二环内公交乘降量最高,如图7所示.乘降量较大的车站主要分布在南北向的解放南路㊁中兴南路,东西向的胜利西路等.图7 公交车站早高峰上下车量分布公交出行期望值提取结果如图8所示,南北向和东西向2条走廊分布明显,二环与镜湖组团之间联系最紧密,全日交换量最大.其次是二环与皋埠东湖㊁鉴湖组团之间,外围组团之间出行交换量相对较小.图8 公交全日出行期望线4.2 车租车运行特征根据出租车订单及计价器数据分析,2019年,绍兴市巡游出租车工作日日均订单数为4.1万单,周末日均订单数为4.2万单.网约出租车工作日平均订单数为6.6万单,周末平均订单数为6.5万单.网约出租车订单分布具有显著的早晚高峰特征,工作日早高峰系数高于周末,晚高峰系数略低于周末,如图9所示.工作日及周末早高峰均为08:00 09:00,其中工作日早高峰系数为7.4%,周末早高峰系数为5.8%.工作日及周末晚高峰均为17:00 18:00,工作日晚高峰系数为7.5%,周末晚高峰系数为7.7%.网约车出行期望值提取结果如图10所示.网约出租车客流以组团内部出行为主,组团内部出行中,以二环内部出行占比最高,其次为柯桥城区及上虞城区.跨区出行以镜湖和柯桥城区之间联系最为紧密,其次为二环与镜湖之间的交换.5 结论与建议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绍兴市城市交通需求也不断增加.出行距离的增加和机动化出行比例的提升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功能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完善与调整,城市交通结构逐渐向机动化转移.但是,新增的机动化出行并未向公交转移,相反,公共汽车客运量,面对小汽车的巨大冲击有逐渐减少的倾向.5.1 调查结论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年来,绍兴市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城市空间逐渐向外扩展,机动化出行比例提高,使得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出行率所有提高;②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化出行需求迅猛攀升;③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上升的同时,常规公交以601 第1期施蓓蓓,等: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图9 出租车客流时间分布图10 网约车乘客出行期望线及非机动车出行占比逐渐降低;④东西向客流走廊较南北向更明显,主城区范围内各组团之间的交换量较大;⑤城市呈组团式发展,组团间交通联系紧密,由原来的单中心聚集转变为多核辐射的态势.5.2 相关建议1)加强小汽车需求管理.近10a,小车成为最主要的机动化出行方式,按照目前绍兴市小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将会给现有的交通设施带来巨大的挑战.借鉴国内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是解决目前绍兴市拥堵问题的关键.2)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工作.绍兴市特有的河网密布分隔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和布局,决定了其交通走廊和承载能力必然有限.为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承载力,必然要大力发展快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 3)适时进行公交优化调整.目前绍兴市轨道交通还未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在有序推进绍兴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要及时对公交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公共交通在中长距离出行中的竞争力.4)合理规划用地布局,注重城市职住平衡.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用地功能布局的优化,保证城市资源配置均衡,避免出现严重的潮汐式交通.参考文献:[1]毛宁志.宁波常规公交服务效益提升对策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9.[2]陈必壮,张天然.中国城市交通调查与模型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交通,2015,13(5):73⁃79.[3]李娜,董志国,薛美根,等.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新技术方法实践[J].城市交通,2016,14(2):35⁃42.[4]胡英.关于人口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统计研究,2018,35(4):94⁃103.[5]杨安国.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区域交通出行方式识别研究及应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2.[6]杨超,陈明垟,袁泉,等.上海市新城通勤人群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交通,2022,20(2):99⁃110.[7]刘倩,江裕林.深圳市建成环境因素对居民通勤效率的影响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分析[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3,38(3):47⁃53.[8]林鹏飞,翁剑成,刘文韬,等.基于多源数据的网络约租车与出租车运营特征分析[J].交通工程,2020,20(1):26⁃33.701。
GBT 51334-2018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
![GBT 51334-2018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b5ad52559eef8c75fbfb376.png)
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开 浏览专用。
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思考
![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43385d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78.png)
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思考孙智源,严海,杨洋(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北京100124)近年来,面向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新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展开了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研究与讨论。
马路等提出了“英文覆盖全面、中文阐述骨架”的交通规划课程双语教学模式[1]。
杨敏等研究了交通规划课程体系更新与教学改革问题[2]。
本文作者分析了大数据给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带来的影响,探讨了如何适应新时期交通规划课程教学要求[3]。
探索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改革问题,需要立足时代背景。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目标。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简称《建设纲要》)。
在新时代面向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分析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思考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一)交通强国建设的背景分析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
《建设纲要》明确了交通强国建设总目标,确定了九大重点任务,提出了三方面保障措施。
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许多专家学者思考如何开展人才培养问题。
范冠峰分析了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点[4]。
彭理群等研究了交通强国建设需求下智能交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5]。
因此,需要面向新时代,在交通强国建设的背景下,进行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
(二)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1.支持交通高科技人才培养。
贯彻执行《建设纲要》的主要任务,实现《建设纲要》的重要目标,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创新,急需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在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支持交通高科技人才培养。
2.支持交通卓越工程师培养。
结合《建设纲要》的具体要求,迫切需要培养大量能够适应和支持交通行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参加到交通劳动者大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