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 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法PPT (共29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法PPT (共29张PPT)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法
新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 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 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 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 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 鄙:边境
• • • • • •
3、09年海南、宁夏卷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联想:《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联想:《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接近。
最实用方法 多读多练 注重积累
• 综合练习: • 1、(全国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D )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 D.一箧(qiè)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 9.拔剑切而啖之

• 10.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1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二、通假推断法
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 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 符合语境。 通假字有同音和近音两种。

•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通“背”,背叛 通“现”,出现 • 2.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邀”,邀请 • 3.张良出,要项伯
贝是钱,凡从贝的字都与钱有关。 如:财、货、贷、贿、赂、贪、贫、赃、 赊…… 隹(zhuī)是鸟,凡从隹的字多与鸟有 关。 如:雀、雌、雄、雏、雎(jū本义:雎鸠 jiū,即鱼鹰)……
王是玉,凡从王的字多和玉有关。 如:珠、玑、班(中间是刀,左右是玉。 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理、环、瑕、 弄(会意。上为“玉”,下为“廾”(gǒng)。 指双手玩赏玉器。本义:用手把玩)、 阝在左是阜(fù)(“阜”是土山),凡左面有 阝的多与山有关。 如:阿(形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 山)、阴、阳、陡、陵、隅(山水弯曲边角 处)……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课件(共40张)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课件(共40张)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 由也?”:笑;微笑、讥笑、嘲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从事,致力于。
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2
借助成语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 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纵:腾跃( ×)
纵:放开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 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 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 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 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 推断出其意义。
链接高考:
(2016年全国乙卷)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锡,通“赐”。
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
第四板块
思考探究: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族 灭”。)
(“赢”与“余”对应,“多余的”。)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愈”对应,均为“更加”。)
3、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亡”与“有”的相对,“没有”。)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 就是“重用,任用”。)
文言实词
词义推断
考点: 文言文翻译 方法: 勤于积累 学会推断

2020高考语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课件 (42张PPT)

2020高考语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课件 (42张PPT)

文言实词积累
(1)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____ (《六国论》) (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 (《琵琶行》)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_______ (《声声慢》)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_ (《夜雨寄北》) (6)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 (《过秦论》)
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 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 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 往的事迹,以备询问查访。
他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仅仅能够遮蔽 风雨。他住在那里二十年,也不迁徙。
1.选出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组
①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②帝亦雅相器重,契倾心
我们根据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 之”来推断,原文说: 等到(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 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离开“称赞”。
在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准确翻译出关键实词的意思,要学会利用上下文 的具体语境来确定多义词的准确义项,格外留意辨析一词中几个具有相 近而又易混淆的义项,可以采用代入法的形式准确判断选择合适的含义。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亲弟 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 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 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 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
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⑤古之遗爱也 ⑥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020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

2020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

21:13:19
9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 行判断。如 :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实词推断方法
21:13:17
1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 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21:13:18
2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 外部语境 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
所以,“弄璋”指的是生了儿子,
“弄瓦”指的是生了女儿。
21:13:19
7
牛刀小试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云安 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
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
知怪,虎亦卒去。
(09年湖北卷)
注:曩(nǎng):以前
庶几:差不多 你认为这种解释正确吗? 结合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虎熟视久之,至 以首抵触” “而儿痴, 竟不知怪” “…… 21:13:19 其一惧”
庶几:希望
8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 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的推断PPT1 (共31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的推断PPT1 (共31张PPT)

8、邻字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
推断词义,实际上是根据句内小语
境推断。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 之秋也 冲—年幼
9、字形推断法:根据字形特点推断
词义。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 粲。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 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 西。 翻译: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 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
副,更,越 【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 动,率领 副,仅仅
将 领
副,善于
小结: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6、代入检验法 7、古今对比法 8、邻字推断法 9、字形推断法
10、通假推断法
四、推断实词意义当然可以综
合运用多种方法,但仍然以体 察语境和熟知语法为前提。要 有整体把握的意识,有瞻前顾 后的习惯,会用语法分析法即 划分句子成分。
3、温故知新法(根据学过的知识 推断词义) 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往 在朝廷
遂能廷折之
卒廷见相如
4、成语联想法(借助熟知的成语 推断)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势拔五岳掩赤城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4、成语联想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超出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 竭尽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
1、语境分析法 2、语法分析法 3、温故知新法 4、成语联想法 5、整句推断法
三、高考链接
参考答案:
(一)租息收益 (二)爨:木柴 (三) 温故:拔—攻取 知新:拔—被攻取 温故:亡、北—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知新:北—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高中语文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十方法 课件(35张PPT)

高中语文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十方法 课件(35张PPT)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 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 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根据语法规则,推断词性,考虑其意思,遇词 类活用,一般在原有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展开。
16
各种推断方法要懂得结合!
• 单于曾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 形声。从女,曼声。本义:轻侮,侮辱 •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为恼
8
• 三、字形分析法 •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大概方向。
9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 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v.治玉(”雕。刻)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胶:粘、着地
3
二、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出文言词义。
4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一 构成同义的现象。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殚、竭:尽 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 伦:类 夫晋,何厌之有—— 贪得无厌 厌:同“餍”,满足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人不倦 诲:教导、指导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长治久安 治:安定,太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 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11
高考实例:2020年全国卷一
翻译划线句子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既至杭,
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 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 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48张PPT)PPT课件 图文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48张PPT)PPT课件 图文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择、选拔)《谏 太宗十思疏》
“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
选拔”。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取
《过秦论》
“举”与“取”相应,意思相近,理解为“攻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乐 )
【推断】“兴国”与“亡身” 相对, “忧劳”与
“逸豫” 相对,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
▪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 都没有差错
3、因遗策——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
成语推断法:
⑴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推断PPT完美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推断PPT完美课件

课堂演练
1、冀得一归觐 与“见”有关,拜见
2、启听淮北取籴 籴”是一个会意字,买进粮 食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思路3、课文迁移
(任命)
带入原句印证,然而别人认为他是向皇上进献 了两个美女才得到这个任命的,推测正确。
二、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 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重用,任用)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思路1 成语印证推测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 (奉承、迎合奉承)
带入原句印证,(公权)议论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 上,符合语境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思路2、俗语印证推测
(改变)
带入原句印证,因为公权忤逆皇上意见,同事周樨在皇
帝面前显得害怕恐惧,公权却更加不改变自己的意见,
符合上下文思路。
“陈”字前面有“而”与“对渭”连接,表明“陈” 是一个动词,再看上下文,他们正在打仗 ,是列阵ຫໍສະໝຸດ 之意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好
(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一定 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
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
3、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服”不少同学以为是“顺从”、“服从”,但如果 结合后句考虑,正确的意思应该是“穿戴”。整句有 “上行下效”的意思。)
4、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敌是敌人,名词,那“奉”也是名词,可推断“奉”为 “机会” 5、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赢”与“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思也是 “ 多” 6、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 一艺 者无不庸。(韩愈《进学解》)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推断七法ppt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推断七法ppt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略:简略
【答案】D大致的,小节
五、想一想
①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 和“执”的宾语, 坚硬的盔甲 “坚”解“ 锐利的兵器 “锐”解“ ”, ”才能搭配。
借助语法知识
(一)方法:借助语法推断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 名 词 代 词 ↓ 副 词 介 宾 短 语 ↓ 动 词 形 容 词 ↓ 形 容 词 名 词 代 ↓ 名 词 代 词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兵车行》)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③信义著于四海 (《赤壁之战》) 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 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 ” 确实 之意。 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 真实 上,是形容词,为“ ”之意。
成语是古汉语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 石”,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众多语言现象。
(二)学以致用
1、斯言虽小,可以喻大
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 通晓
2、(07年福建)今姑贷汝
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词义。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索求”之意。 2、薄而观之
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 褒义
(一)方法指导
方法:借助语境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 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 件加以仔细研释。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词义推断法》 课件 (共60张)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词义推断法》 课件 (共60张)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
者与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
者与动物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
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第一组
①白璧无瑕
瑕: 玉上的斑点
②被明月兮佩宝璐 璐:美玉
王(玉)--- 美玉珍宝
“倘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 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
③所举答”应法,得其罪辜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他揭发检举官员,都依法行事,被检举的人也是罪 有应得
高考真题题例:
1、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C.自放驴,取樵炊爨
审:知道 樵:打柴
D.褒城驿号天下第一 号:号称 “樵”作“取”的宾语 应为名词,指柴草
方法七:合体拆分法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辨识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
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
要使用拆分法。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迁移练习:
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适当:恰好挡住(处在)
因为长句
犹有可以不赂而剩之之势
方法八:邻词推断法
1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敲打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责备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趁:追赶
4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幸:希望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
7.终身不造其门(高考题) 造:到,到……去
12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点

❖ 你能推断出 “蚤”的意思吗?
❖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13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 方法三、通假推断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 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
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 推断词义。
❖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通“背”,背叛
❖ 2.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现”,现出
❖ 3.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14
学以致用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顾”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翼”通“翌”,第二天)
(斧)”者与 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 虫”者与 动物有关
3、从“讠 (言)、辶(走)、彳 (行)”者与 人的行有为关
9
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词义。
爨 ❖ 1、迨诸父异 ,东西多置小门。
从字形上来看,用火烧木柴从底下给器皿加热的 情状。联系句子可知应解释为灶台。 ❖ 2、冀得一归觐
加点字“觐”虽比较眼生,但从形旁“见” 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10
学以致用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 地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窥视
3.生而眇者不识日
瞎 ,双目失明
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砍
11
5. 《何远传》“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 糗:译为“干粮”。
6. 辽人常越境而汲 。 汲:取水。

2020高考语文复习《实词推断方法》精品PPT课件

2020高考语文复习《实词推断方法》精品PPT课件

凡形旁从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词义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
——词义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 犭、鸟、虫”等
——与动物类有关; “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
——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
3、天北乡自刎
通“向”
4.“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文:同“纹”;纹路,纹理。 5.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感激
三、成语推断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出文言词义。
《过秦论》
“举”与“取”相应,意思相近,理解为“攻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乐 )
【推断】“兴国”与“亡身” 相对, “忧劳”与
“逸豫” 相对,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
“安逸享乐”之意了。
(4)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不周密、粗疏、疏漏
【推断】结合具体语境,可知国“强”国“弱” 是“辅周”“辅隙”的结果。“强”与“弱” 相对, “周”与“隙”相对。
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 一、字形推断法 ▪ 二、通假字推断法 ▪ 三、成语推断法 ▪ 四、句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
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 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 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 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 可以解释为“拜见”。
试试看: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2、可以独飨白粲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同义复词:“敝”:疲劳
3、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同义复用。“冲”即“幼”,“年 幼”
试试看:
(2006年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纠正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异乡
“蚤”:跳蚤。无法理解。蚤——通“早”
2、复之以掌
“复”——通“覆”
3、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成分分析法(语法)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结构观察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 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 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 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结合 上下文,前有“云”“异色”,若下文提及“神 采”“文采”,不合理。从读音上寻找通假字“彩” (音同形近),语意通顺。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推断】“蚤”——“跳蚤”,无法理解。推测,在句 中通“早”(音同形异),代入,语传序》 2、可以独飨白粲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5、彀gòu士十万人
试试看: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绳索)
2、可以独飨白粲
(飨, 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双目失明 )
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 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 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 力。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推断的原则
1.先根据结构定词性 (主语、宾
语:名词;谓语:动词;谓语动词之前的名词不是 作主语就是作状语)
2. 再根据搭配定词义(一词多义的
属性决定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搭配来确定词义)
想想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凭借)
试试看: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下,攻下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反义对文,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 长”——“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以,被任用
试试看:
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里佩着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真题回放
(2019年全国I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 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 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 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 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想想看: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
2.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通“现”:出现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天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通“促”,催促
试试看:
1、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成分分析法(语法)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成分分析法(语法)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想想看: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 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一般为反义词、如“出 入”、“去来”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想想看: 1.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 5.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排斥、排除)
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 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 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想想看: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
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
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绡:丝织品﹚
②自缢于庭树 ﹙缢:上吊,吊死﹚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缒:用绳子往下吊)
(小箱子)
试试看:
5、彀gòu士十万人
(弓箭手)
试试看: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烤肉)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打)
3、抚军亦厚赉成名。
(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 音、形近)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 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 的原则,大胆逆推。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色彩
5、彀gòu士十万人
字形分析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 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
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
动物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
的行为有关
禾-- 五谷 贝-- 金钱 歹-- 死亡 皿-- 器具 纟-- 丝麻 月-- 肉 宀-- 房舍 求-- 毛皮 目--- 眼 隹(zhuī )-- 鸟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