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 唐宋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词鉴赏全套PPT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词鉴赏全套PPT课件
多美的一幅图画啊 !真想永住襄阳,与山翁同 饮共醉这壮丽浩渺的人间仙景中!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 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 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 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 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 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 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 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 阳的孟浩然。
襄阳好风日,
好风景
留醉与山翁。
山简,晋代一镇守襄阳 将军,有政绩,好饮酒, 每饮必醉。
襄阳风和日丽,多么 美好,我真想留下来 和山翁同饮共醉。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汉江雄浑 壮阔水势浩瀚 来自色微茫 沿江群邑(远望)眼前波澜(近观) 所处位置 即景抒情(积极乐观)
楚塞三湘接,
楚国的边塞
三条江水与湘江连 接的地方称为三湘
荆门九派通。
汉阳附近汇入长
江的各条河流
楚国的边塞连接着辽阔 的湘江,汉水西起荆门, 贯通长江的支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滔滔,好像奔流出天地以外, 山色若有若无朦朦胧胧.,

唐宋诗词鉴赏说课稿

唐宋诗词鉴赏说课稿

唐宋诗词鉴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唐宋诗词鉴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教材)的第五课,是咏物抒怀诗单元。

该课选编了三篇精读作品《房兵曹胡马》(杜甫)《蝉》(李商隐)、《海棠》(苏轼);五首扩展阅读作品:《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林逋)、《画眉鸟》(欧阳修)、《落梅二首(其一)》(陆游)。

精读求方法规律的掌握,扩读旨在类化、巩固精读过程中所形成的条件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咏物诗是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物象为描写对象的一种诗体。

咏物诗是古典诗歌园林中的奇葩。

本课教学设计拟从精读作品的阅读鉴赏入手,来认识、把握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和阅读鉴赏的基本策略;然后结合扩张阅读作品的鉴赏,在诵读、比较、迁移中掌握咏物诗的阅读鉴赏的方法,加深对咏物诗的特点的认识,体会、积累咏物诗的常见意象。

二、说目标赏析咏物诗,认识咏物诗的特征(知识目标),理解诗人借物所抒之情(情感目标),掌握咏物诗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体会、积累咏物诗的常见意象(技能目标)。

确立依据:根据诗歌阅读鉴赏教学的特点,把目标定位在“赏析”上,意在引领学生通过鉴赏分析,抓住咏物诗的核心意象及其关联意象,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组合建构的意境,从而体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物象世界”与抒情主人公“心灵世界或思想境界”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审美的愉悦。

同时,在具体的精读作品的赏析中,引领学生按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归纳梳理出咏物诗的基本特征和阅读鉴赏的一般策略,以提升学生文学阅读鉴赏的经验。

教学重点:咏物诗的一般特点与阅读的常规方法。

教学难点:咏物诗的意象选择与组织的特点;咏物诗的“物象世界”所投射出的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三、说教法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选择依据: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和鉴赏评价能力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第一部分《唐诗鉴赏部分》1、感遇十二首之一五言古诗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

2.自尔:自然。

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

有《曲江集》。

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感遇十二首之二五言古诗张九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注解】:1.“滞虑”一句:心中没有困惑才显得孤独清高。

滞虑,困惑。

2.飞: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闲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远,情势隔断不通。

【赏析】: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感遇十二首之三五言古诗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解】:1.岂伊:岂唯。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观看一部与唐宋诗词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撰写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3.作业要求:
-必做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诗词鉴赏能力;
-选做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情感态度,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基本知识:介绍唐宋诗词的格律、韵律、对仗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艺术特色:讲解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概念,结合具体诗词作品进行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魅力。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举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唐宋诗词:
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2.比较法: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诗词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唐宋诗词的格律、韵律、对仗等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诗词鉴赏中;
2.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感悟唐宋诗词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诗词基本知识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宋诗词的格律、韵律、对仗等基本知识;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词的基本技巧,如对仗练习、诗词创作等;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作为一种可歌唱的、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对其词体魅力的探究也不断地深入。

店铺整理了唐宋诗词鉴赏,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唐宋诗词鉴赏篇1菩萨蛮①【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作者】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

唐玄宗时供奉翰林。

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

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拢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

《尊前集》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

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逊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语文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全册教学案

语文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全册教学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全册教学案目录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第二课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第六课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第十课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附录:古诗词鉴赏多功能答题模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对应学生用书P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资料助读]◎释标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题点明的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

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

旧游,老朋友。

◎知作者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与李白、王昌龄等也都有交往唱酬。

其诗清淡幽远,长于描写山水行旅及田园隐逸生活。

有《孟浩然集》四卷。

《全唐诗》录存其诗267首。

◎明背景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作者在游浙江桐庐时所写。

[精要赏析]◎赏形象1.前四句中“山暝”“猿愁”“沧江”“风鸣”“孤舟”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提示:把握意象共同点。

参考答案: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

◎析技巧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

提示:了解情景结合方式。

参考答案:本诗融情于景。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

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

◎悟意旨3.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

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

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

拓展阅读范围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唐宋时期不同流派、 不同风格的诗词作品,拓宽视野。
创新教学方式
探索更多元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如线上互动、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THANKSFra bibliotek感谢观看
02
唐诗鉴赏
初唐诗歌
01 初唐早期
以虞世南、褚亮等为代表,诗歌风格仍受南朝绮 靡诗风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清新的作品。
02 初唐中期
苏味道、杜审言等人,对诗歌的声律和辞藻进行 了更深入的探索,为唐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03 初唐晚期
陈子昂等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对人生和社会的 深刻思考,诗歌风格逐渐转向豪放。
南宋时期的代表性词人有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他们的作品在词坛上
具有重要地位。
03
题材与风格
南宋词坛的题材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爱情、离别等题材外,还涉
及到了家国之痛、壮志难酬等更为深沉的内容。风格上则表现为浪漫奔
放和沉郁顿挫两种主要倾向。
宋词流派与特点
婉约派
以柳永、李清照等为 代表,注重表现细腻 柔美的情感和意境, 语言华丽典雅。
豪放派
以苏轼、辛弃疾等为 代表,注重表现豪迈 奔放的情感和气势磅 礴的意境,语言粗犷 豪放。
格律派
以周邦彦、姜夔等为 代表,注重词的格律 和音韵之美,追求形 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创新派
以陆游等为代表,注 重在词的创作中进行 创新和突破,打破传 统束缚,表现更为自 由奔放的艺术风格。
04
唐宋诗词比较
风格特点。
诗词鉴赏方法
意象、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的 鉴赏技巧,以及诗词背后的历史文 化内涵。
经典作品解读
选取唐宋时期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恰当地运用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吟咏,品味写景诗的韵致,体味诗人寄寓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情。

2、了解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感受格律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具体的诗篇,解读古代诗歌的特点。

3、学习诗人运用不同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写景诗的层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山水风光是诗歌永不衰竭的题材。

诗人自由地漫游山川,寄傲林泉,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以敏锐的感觉,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表现高逸冲淡的情趣,向外发现了山水的天然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审美和鉴赏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2、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

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

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

人文公选课《唐宋词鉴赏》

人文公选课《唐宋词鉴赏》

人文公选课《唐宋词鉴赏》王步高 教授第一讲 绪论、唐词、花间词 我们这门课叫唐宋词鉴赏,它是我们创建唐宋诗词鉴赏国家精品课程三门课当中的一门。

另外两门课是唐诗鉴赏和诗词格律与创作。

有四种教材,一种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和《唐宋词鉴赏》,另外一个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2003年出的一本,是2001年的修订本。

这个就叫《唐宋诗词鉴赏》。

把唐诗和唐宋词混在一起。

唐宋词南大出版社的是分开的。

我们还有一个配套的网站,这个网站有几个系统。

一个从学校教务处国家精品课网进去。

也可以教育网进去,另外还有一个网址是/tsscjs.或.因此我们这门课是按照国家精品课的要求来做的。

首先我们讲词的定义。

什么是词呢?根据王力先生的定义,词是韵文的一种。

如果把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散文,一类是韵文。

词是韵文当中的一种。

韵文包括诗,词,曲,赋等等;散文包括散文,小说,戏曲等等。

王力认为,词应具有以下特点:有固定的字数;律化的平仄;长短句;合乐可歌;另有一种定义: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长短句,合乐可歌;当然还有一些公文体裁,比如政府的官样文章,皇帝的诏书、诏令等等。

散文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文学作品,这一点大家必须清楚。

词是韵文的一种,韵文又分齐言的和杂言的两部分。

齐言的就是每一句话的字数是相等的,有四言,有五言,有七言。

当然也有少量的六言和其他字数不规范的。

六言诗当中还有很多不错的,诗经中有不少三言的,比如诗经中的“颂”很多都是三言,另外比较多的三言是楚辞。

诗经中有一点三言,但不多,基本上是四言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四言的。

《楚辞》里句子就很长了,往往杂言的多。

比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到汉乐府,汉乐府也是三言为主,也有齐言的。

《孔雀东南飞》基本上都是齐言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五言的。

唐宋诗词鉴赏课程介绍.doc

唐宋诗词鉴赏课程介绍.doc

唐宋诗词鉴赏课程介绍.doc唐宋诗词鉴赏课程介绍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

东南大学校址乃六朝皇宫所在地,是格律诗词的发祥地之一,《昭明文选》成书于此;明代为国子监,《永乐大典》也成书于此。

文学积淀十分深厚。

在民国时期,这里为中央大学,一大批文学大师学习、任教于此。

但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全部迁出,这里仅成为南京工学院,如今虽已成为一所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仍以工为特色。

理工科学生长于逻辑思维,短于形象思维,而诗词正运用形象思维,唐宋诗词又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顶峰,开设“唐宋诗词鉴赏”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也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增强其创造能力。

九十年代初,我校提出“巩固工科,加强理科,发展文科”的办学方针,一大批文学硕士、博士来东大工作,“唐宋诗词鉴赏”渐渐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

“唐宋词鉴赏”连续几年被学生评为“全校十佳选修课程”。

1995年王步高牵头的“古典诗词教改工程”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大校友诗社等师生的文学社团相继成立;中华词学研究所、《中华词学》刊物等先后在东南大学诞生。

由校友李飞父子捐款30万元,还建起了“中大校友诗词创作基金”。

九十年代中期,东大成为首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单位,“唐宋诗词鉴赏”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

2003年列为学校支持建设的三级精品课程,2004年东大“大学语文”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后,“唐宋诗词鉴赏”的教改进入了快车道。

“唐宋诗词鉴赏”是作为一个小课程群建设的,含“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三门课,三门课可单独开,亦可连续开。

“诗词格律与创作”原则上只面向学过“大学语文”、“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的学生,要求学生有较厚实的文学与诗词修养,也能背上一二百首诗词,对传统诗词有很深的兴趣,才希望他们选这门课。

“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是普及性课程,每班160-200人,“诗词格律与创作”是提高课,每班仅40人。

高中语文选修_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3篇

高中语文选修_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3篇

高中语文选修_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3篇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是必修内容,通过诗词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①。

谢公②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③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①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即曹娥江上游。

②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

③訇(音哄)然:形容大声。

我想根据传说梦游一趟天姥山,梦中我一夜就飞渡了月下的镜湖。

湖上是我月光下的身影,一直陪伴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在,溪流清澈,猿猴高歌。

穿上谢公游山时穿的那种木屐,我开始攀登直入云霄的山路。

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啼鸣。

曲曲折折的路没有一定的方向,观赏这奇花异景,不觉已经天黑。

山泉的响声如熊在怒吼、龙在叫唤,幽静的树林也为之战栗,层层山岩也为之震惊。

黑云沉沉快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烟雾。

突然闪电迅雷,山峦都要崩裂,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的天空蔚蓝无际,日月共同照耀着金碧辉煌的宫殿。

神仙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他们用彩虹做衣,把清风当做马;老虎弹琴,鸾鸟驾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如麻。

【梦游之美】这首诗重点描写了李白的梦境:他早就听说天姥山被云雾遮绕,偶尔才能看见,于是久思成梦,梦见自己到天姥山会神仙去了。

节选的这一段,就是他看到众神时的情景。

外面是电闪雷鸣,里面却是其乐融融的仙境,仙人们衣食住行都不同于常人,就连乐师都是禽兽。

读者也似乎和李白一同梦游了一番。

梦醒之后,李白感叹人生短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作指导】生活中有种种现实的约束,但是作文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约束的。

唐宋诗词赏析

唐宋诗词赏析

唐宋诗词赏析《唐宋诗词赏析》讲义二○一一年二月序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文艺理论十分重视文学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感化和引导作用,包括对人的审美熏陶作用。

前人或通过对艺术创作实践的总结,或通过对作品的深刻领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

二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反映了孔子对“诗教”作用的认识。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阐述了“乐教”对人心灵的塑造作用,云:“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2。

汉代《毛诗序》更推崇“诗”,道:“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唐代的白居易直接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诗可以“补察时政”,歌可以“泄导人情”。

3到了近代,王国维先生进一步阐述了艺术美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4很显然,重视文学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我国具有光荣而悠久的传统。

《唐宋诗词赏析》是高校的一门校级选修课程,它以经典的唐、宋诗词艺术作品作为教和学的载体。

《唐宋诗词赏析》是一门艺术审美能力提高课程,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自觉,即在引导获得艺术美感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古典诗词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工作,进而引领大学生修身养性、完善自身,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不断形成关注自然、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人文精神,将来更好地承担起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责任。

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

”5过去讲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宋诗词赏析》课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学生“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

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唐诗宋词的选读与鉴赏

唐诗宋词的选读与鉴赏

唐诗宋词的选读与鉴赏一、唐诗的产生背景与特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唐诗的题材、风格和形式•唐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二、宋词的产生背景与特点•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词的发展历程和与诗的区别•宋词的题材、风格和形式•宋词的代表词人及其作品三、唐诗宋词的选读方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歌和词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掌握诗歌和词的韵律、节奏和音乐性•比较和研究不同诗人和词人的风格和技巧四、唐诗宋词的鉴赏要点•感受诗歌和词的情感和意境•分析诗歌和词的文学技巧和艺术特色•理解诗歌和词的寓意和思想深度•欣赏诗歌和词的音乐美和节奏感五、唐诗宋词的阅读与鉴赏实践•选取经典的唐诗宋词进行阅读和分析•练习解读诗歌和词的语言和意象•撰写诗歌和词的鉴赏评论•参与诗歌和词的创作和交流六、唐诗宋词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诗宋词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唐诗宋词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扬七、唐诗宋词的学习与教学策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和词的鉴赏和创作•开展诗歌和词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学习•教材和课本中的唐诗宋词选篇•经典唐诗宋词的注释和解读著作•相关唐诗宋词的网站和在线资源•诗歌和词的广播节目和影视作品九、唐诗宋词的选读与鉴赏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水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意表达•引导学生在阅读和鉴赏中保持客观和批判性思维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答案: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开放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朝的中央集权和科举制度促进了文人的流动和交流,使得诗歌成为文人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此外,唐朝的文化开放和对外交流也使得诗歌创作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形式。

2.习题:请分析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全套精美课件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全套精美课件

第一单元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全套精美课件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全套精美课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全套精美课件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 赏全套精美课件目录
0002页 0143页 0208页 0210页 0230页 0250页 0322页 0393页 0501页 0503页 0588页 0656页 0724页 0726页 0804页 0806页 0808页
第一单元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鉴赏知识 诗律(一) 平仄 塞上听吹笛 古从军行 鉴赏知识 诗律(二) 对仗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 扩展阅读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扩展阅读 第三单元 房兵曹胡马 海棠 鉴赏知识 意象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的教学认识、实践及反思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的教学认识、实践及反思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的教学认识、实践及反思新课改在四川省进行到第三个年头了,四川省高中教育也将于2013年迎来第一届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检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

”翻阅往年其他省份高考的课改试卷,也不难发现关于这一理念的痕迹,尤其“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更是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与选择,如果把这一理念看做教学任务,那责任势必会落在选修课的选学上。

课改中的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是众多老师议论最多,困惑最多的事情。

于我而言,至道2012年9月才真正近距离的接触到课改,之前隔岸观火似的参加过若干次省里市里区里甚至学校内的课改培训,对新课改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接触到教材之后,也只能是摸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走,说不定还有方向失误的时候出现。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向别人借鉴学习的过程中磨出了一些在选修教材处理上的小阶段的得失体会。

在这个学期本人带着高二的学生选学了语文版的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下面就这本教材的处理过程做一下梳理。

一、学习课改理念,认识选修教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实际水平……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

”由此看来,选修课程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既可以是教育部推荐的选修教材,也可以是学校自主编选的选修课程,甚至也可以是学生个人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可事实上,因高考的因素,教学实践中的课程选用就只能凸显共性,语文版选修教材《唐宋词鉴赏》便成为成都市大部分学生高二年级上期的选修课程,这种局面就成了教师、学生根本没有选,所以何来选修?其实,选修就在手中。

好多年前,听了北京的一个语文老师谈学生的个性写作,很有感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
怀古诗 怀古诗又称怀古咏史诗,它一般以历史典故为 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抨击社 会现实,或抒发沧桑变化的人生感慨。风格一 般雄浑壮阔。

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怀想与该古迹有关的人、事 B、忆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C、怀古人——1、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2、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诗




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 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 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 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 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 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 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 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 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 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 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 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 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 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山水诗的风格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和战争诗的内容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 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 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 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 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 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歌颂昭君容貌气质的美好,以及心系汉家 的坚贞,抒发了诗人对燕云十六州不能收复的 感慨。
这是一首七古,全诗按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略去了许多身锁后宫的辛酸岁月,剪取明妃失意离宫的关键情节,鬓发散乱 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使元帝激动不已,这是用反衬的方法写明妃的美丽。 第二层:“归来却怪”四句,写汉元帝问罪画师和作者对此的评论。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这是侧面的写法,从元帝平生所见反衬 明妃的美。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是作者的议论,他强调任 务的风采是难于通过绘画来表现的。即讥讽了汉元帝的案图召幸的好色与愚 笨,也强调了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明妃失意的同情和对于 元帝昏庸的讽刺。 第三层:“一去心知”四句,写明妃思汉情绪。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第四层:“家人万里”四句写家人对昭君的慰藉。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类型:以道德精神为依照的人对自然 山水美之欣赏。 第二种类型:以审美精神为依归的人与山水 自然的融合。 第三种类型:以宗教精神为依归的人对山水 自然的观照。

山水诗的思想情感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 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 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 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而且真”的 怀抱的自然流露。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 寞之情。

2、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世事)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抑郁 不得志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3、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

高考怀古诗常见题型
1、从情感角度:“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2、从手法角度:“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 3、从综合的角度:从内容、语言或手法等角 度,写鉴赏性的文字。


1、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 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 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2、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 范水而已。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 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 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 3、山水诗艺术风格,以淡远最为突出,诗人以恬淡之心,写 山水清晖,意境悠远,词气闲淡。 胡应麟把王孟与高岑相比较:“王孟闲淡自得,高岑悲壮为 宗。”(《诗薮》)胡震亨又引徐献忠评孟浩然语:“襄阳气象 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近,真 彩自复内映。虽藻思不及李翰林,秀调不及王右丞,而闲澹疏豁, 悠悠自得之趣,亦有独长。”(《唐音癸签》)“淡远”,是这 派诗人的共同风格特征。
山水诗的起源



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1、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南渡以后,大批文人随之南下, 会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中国的政治、文化重心由北方 随之南迁。南方的山水风貌,迥异于北方,如吴均在《与朱元思 书》中所写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晋宋王室与士族、士族与士族 之间的矛盾,使得一部分士人在世俗的功利追求和个人的全身远 害之间,持一种首鼠两端的态度,“朝隐”之风,由是盛行。 另外,佛教的传播,儒、释、道的融合,对于“朝隐”也起了推 波逐浪的作用。 3、玄学的影响。魏晋以来,玄学大盛,士人追求“达自然之至, 畅万物之情,”(王弼《老子》第29章注)的自然美。 在玄学 看来,自然山水又成为人借以达道的媒介。庄子认为道生万物, 而万物之中,唯有未受人世污染的自然,最能体现道的本质与真 美。魏晋以来,这种观念更受到推崇。 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审美 关系建立的过程中,玄学的兴盛,玄学与佛学的合流,对起了催 化剂的作用。



《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





好在立意新。 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 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 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着重写王昭君的内心情感。 前人往往以抒写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剧气氛为重点, 而此诗除描写其身世可悲之外,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 爱之情,与推己及人的善良心肠。 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 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 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 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我们可以推测王安石的用意。
昭君出塞,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 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 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 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 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 在历代文人笔下,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剧人物,汉 元帝是一个事先受蒙蔽、事后又情意缠绵的多情皇帝,而毛延寿则 是酿成昭君悲剧的祸首。 王安石这首诗却独出机杼,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正是由于专 制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致昭君宁愿含恨 离汉。因此酿成王昭君悲剧的元凶是汉元帝。这首诗命题新颖,遭 致议论纷纷,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主题
《明妃曲》

在历代文人笔下,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剧人物,汉 元帝是一个事先受蒙蔽、事后又情意缠绵的多情皇帝,而毛延 寿则是酿成昭君悲剧的祸首。王安石这首诗却独出机杼,于传 统见解中翻出新意: 正是由于专制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 致昭君宁愿含恨离汉。因此酿成王昭君悲剧的元凶是汉元帝。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
《金铜仙人辞汉歌》

主题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 赴洛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 镇割据,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 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 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




边塞诗派的特色 1.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 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 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 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 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 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 疏勒等。 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 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 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 著马革裹尸、立功沙塞的雄心。 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 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