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五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藏象概论(共12张PPT)
商辛 白 收燥 西 秋 金肺 大 鼻皮 涕 悲 哭 肠
羽咸 黑 藏寒 北 冬 水肾 膀 耳骨 唾 恐 呻 胱
•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 认识方法。
“脏”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 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 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人体功能模
•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 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脏(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 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代的解剖观察
│ 脏腑的部分功能源于其形态学的认识 藏象学说─┤ 脏腑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
的形成 │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哲学思想的渗透
└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型)。
• 脏器,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 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 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 “藏”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主要地是一个生理
和病理学概念,是一个功能单位。
2.脏象学说的形成
• 脏(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 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 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3.脏象学说的特点
本节复习题
• 1.藏(脏)象的概念。 •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
理特点。 • 3.藏象学说的特点。
附: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自然界
人体
五五 五 五五 五 五 五五 六 五五 五 五 五 音味 色 化气 方 季 行脏 腑 官体 液 志 声
羽咸 黑 藏寒 北 冬 水肾 膀 耳骨 唾 恐 呻 胱
•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 认识方法。
“脏”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 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 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人体功能模
•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 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脏(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 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代的解剖观察
│ 脏腑的部分功能源于其形态学的认识 藏象学说─┤ 脏腑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
的形成 │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哲学思想的渗透
└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型)。
• 脏器,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 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 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 “藏”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主要地是一个生理
和病理学概念,是一个功能单位。
2.脏象学说的形成
• 脏(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 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 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3.脏象学说的特点
本节复习题
• 1.藏(脏)象的概念。 •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
理特点。 • 3.藏象学说的特点。
附: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自然界
人体
五五 五 五五 五 五 五五 六 五五 五 五 五 音味 色 化气 方 季 行脏 腑 官体 液 志 声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五脏(36)-ppt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2、主藏血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贮藏血液 的功能 肝有“血之府库”之称。 肝有“血之府库”之称。 五脏生成篇》 故人卧血归于肝” 《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王 素问 五脏生成篇 冰注: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 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脉诊
• 脉诊部 位:常用
取寸口脉。 取寸口脉。 寸口可分 寸、关、 尺三部。 尺三部。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二 )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在体合皮、 2. 肺开窍于鼻 3. 肺在志为悲 4. 肺在液为涕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三、 脾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1.1含义: 含义: 含义 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 管中运行,流注全身, 管中运行,流注全身, 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血脉 心气 全身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精 品
课
程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C.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B. 充盈
” “齿为骨之余”。 脑称“ 脑称“髓海”。 ”
2、在窍为耳及二阴 3、在志为恐 4、在液为唾
藏象五脏课件
* 心主神志的功能是否正常,可表现在 精神、意识、思维和睡眠等方面。
心主神志 功能正常 精神振奋 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 睡眠安稳 心主神志 功能异常 精神萎靡 神志不宁 反应迟钝 健忘失眠多梦 甚至谵狂、昏迷
精神 意识 思维 睡眠
*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脉的关系
心血(心主血脉) 正常 养 心神
主宰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 精神萎靡、神志不宁 反应迟钝健忘失眠多 梦、甚至谵狂、昏迷
•14
系统 心系统 肺系统 脾系统 肝系统 肾系统
脏 心 肺 脾 肝 肾
腑 小肠 大肠 胃 胆 膀胱
在体 脉 皮 肉 筋 骨
开窍 舌 鼻 口 目 耳及二阴
脏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腑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节
五 脏
藏象的内涵 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脏腑其与精、气、血、津液、神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脏腑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 相互关系
概述
• 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 象,其义有二:一是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是指内脏活动 表现于外的征象 • 藏象,就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 《类经· 藏象类》
心主血脉功 心血亏虚 能正常
面色 红润有光泽 淡白无华 舌色 脉象 胸部 感觉 淡红荣润 和缓有力 节律均匀 舒畅
心火亢胜 心脉瘀阻
面赤 灰暗
淡白无华 舌尖深红起 青紫或见 刺破碎疼痛 瘀斑 细无力 心悸心慌 数 涩、结、 代
心中烦热 憋闷刺痛
2.心藏神——现代研究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 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 活动的功能。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2024版)
2024/11/12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藏象学说(五脏)ppt课件
(2)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 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 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 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生理: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 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病理:心阳不足:青质淡白胖嫩; 心阴不足:舌质红、瘦薄; 心血不足:舌体瘦薄,舌色少华; 心火上炎:舌质红赤,甚则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异常:舌卷、舌强、失语。
Function 2: Housing spirit (2)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心藏神 首先,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在脏腑组织中居于首位,起主导作用。人体五 脏六腑、形体官窍只有在心的主宰和调节下,才能共 同完成整体的生命活动,如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失去 主宰和调节作用,则可出现“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活动。“心者,君主之官,神 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 危”(《素问·灵兰秘典论》)。
other functions?
1.3、System connections of heart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 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 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 病理:若心之气血不足,则可见面色晃白、晦 滞;血瘀则面色青紫。脉虚、细、结代、涩、数。
心主血脉的生理与病理 生理: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 腑机能正常。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 色淡红,滋润而有光泽,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 病理: 心火旺盛:面赤舌红,舌尖深红起刺,脉数。 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 心脉瘀血:面色与舌色均较暗,可出现青紫,舌 上有紫色瘀斑,脉象涩而不流利,有时出现结代脉。
最新药学本中医学基础藏象五脏-PPT文档
• 生理:是肺的功能所反应的情志变化;同时,体现了人对悲哀的承受 能力。
•
肺本身功能失调,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下降
• 病理
•
•
——易产生悲忧的情绪
悲忧过度,易耗伤肺气,使肺气消散,“悲则气消” ——精神不振,消沉,少气懒言等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相互为用
活动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五窍:窍、孔窍、苗窍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泌液
一、五脏
❖ (一)心
2. 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
生理
心脏功能正常 气血充足
正常的喜乐
欣喜、乐观、愉悦的情绪
意志调畅,使人气血调 畅血脉流通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4) 在液为涕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之液。 生理:涕由肺精所化,可润泽鼻腔(但不外流) 病理:涕的变化可反映肺之病变,以助辨病性
肺热——鼻流黄浊涕 肺寒——鼻流清涕 肺燥——鼻干 肺络伤——鼻衄 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 故鼻之病变,多从肺论治。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腑:胆、胃、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
❖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 主神志
•
肺本身功能失调,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下降
• 病理
•
•
——易产生悲忧的情绪
悲忧过度,易耗伤肺气,使肺气消散,“悲则气消” ——精神不振,消沉,少气懒言等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相互为用
活动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五窍:窍、孔窍、苗窍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泌液
一、五脏
❖ (一)心
2. 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
生理
心脏功能正常 气血充足
正常的喜乐
欣喜、乐观、愉悦的情绪
意志调畅,使人气血调 畅血脉流通
一、五脏
❖ (二)肺
2. 肺的系统连属----(4) 在液为涕
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之液。 生理:涕由肺精所化,可润泽鼻腔(但不外流) 病理:涕的变化可反映肺之病变,以助辨病性
肺热——鼻流黄浊涕 肺寒——鼻流清涕 肺燥——鼻干 肺络伤——鼻衄 肺在窍为鼻,在液为涕, 故鼻之病变,多从肺论治。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腑:胆、胃、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 概述
❖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化生和贮藏精气
《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
❖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 主神志
藏象五脏课件【72页】
• 治疗:
• 肌肉病变,如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 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 从脾胃治 疗
• 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 (1)含义: • 脾开窍于口,是指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
功能密切相关。
• 脾其华在唇,是指口唇色泽形态的变化可 反映脾的功能正常与否。
•
消化
• (2)口的生理功能:辅助发音
特性:主升;主动;体阴用阳;喜条达恶 抑郁;肝为刚脏
别称:“将军之官”、“罢极之本”、 “刚脏”
属性:阴阳属性为阴中之少阳,五行属性 为木
(二)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1)含义:是指肝气具有疏通、调畅全
身气机的功能。
(2)体现:五个方面
调畅精神情志
气血为精神的物质基础, 气血和调,则精神愉悦
•
辅佐呼吸
•
产生食欲
• (3)机理:
• 脾开窍于口
• 解剖结构上:口是消化道的最上端 • 经络联系上: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 生理功能上:咀嚼是完成消化的第一步
• 脾其华在唇 • 口唇为口腔的起始部分,由肌肉组成,而脾主肌
肉 • 口唇要依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气血以滋养
• (4)意义:
• 生理:
以行其疏泄之性,害怕受到阻遏压抑,以致气 滞、血瘀、津停。
(四)肝的系统联系
体 筋 ,“肝为罢极之本” 华 爪,“爪为筋之余”
肝在
窍目
(五轮学说)
液泪
瞳子为水轮,应肾;黑睛
为风轮,应肝;白睛为气 轮,应肺;胞睑为肉轮, 应脾;两眦为血轮,应心
志 怒,“怒则气上”
时 春,为阴中之少阳
• 1、在体合筋
润泽口腔 保护和清洁口腔 湿润和溶解食物
• 肌肉病变,如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 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 从脾胃治 疗
• 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 (1)含义: • 脾开窍于口,是指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
功能密切相关。
• 脾其华在唇,是指口唇色泽形态的变化可 反映脾的功能正常与否。
•
消化
• (2)口的生理功能:辅助发音
特性:主升;主动;体阴用阳;喜条达恶 抑郁;肝为刚脏
别称:“将军之官”、“罢极之本”、 “刚脏”
属性:阴阳属性为阴中之少阳,五行属性 为木
(二)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1)含义:是指肝气具有疏通、调畅全
身气机的功能。
(2)体现:五个方面
调畅精神情志
气血为精神的物质基础, 气血和调,则精神愉悦
•
辅佐呼吸
•
产生食欲
• (3)机理:
• 脾开窍于口
• 解剖结构上:口是消化道的最上端 • 经络联系上: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 生理功能上:咀嚼是完成消化的第一步
• 脾其华在唇 • 口唇为口腔的起始部分,由肌肉组成,而脾主肌
肉 • 口唇要依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气血以滋养
• (4)意义:
• 生理:
以行其疏泄之性,害怕受到阻遏压抑,以致气 滞、血瘀、津停。
(四)肝的系统联系
体 筋 ,“肝为罢极之本” 华 爪,“爪为筋之余”
肝在
窍目
(五轮学说)
液泪
瞳子为水轮,应肾;黑睛
为风轮,应肝;白睛为气 轮,应肺;胞睑为肉轮, 应脾;两眦为血轮,应心
志 怒,“怒则气上”
时 春,为阴中之少阳
• 1、在体合筋
润泽口腔 保护和清洁口腔 湿润和溶解食物
《藏象学说五脏肾》课件
心火需肾水滋养,肾水又 依靠心火激发,二者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肾主藏精,二 者共同维持人体血液的正 常循环和生殖功能的正常 发挥。
病理影响
心肾不交可能导致失眠、 心悸等症状,而肾虚则可 能影响心脏功能。
肾与肺
气与水的关系
肺主气,肾主水,二者相 互协调,维持人体水液的 正常代谢。
05
五脏肾的保养与保健
饮食调养
饮食规律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营养均衡
食物应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满足身体需要。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肾脏负担 ,保护肾脏健康。
多喝水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 陈代谢和废物排出。
02
五脏肾的生理功能
肾主藏精
总结词
指肾脏具有贮存、封藏人体精气的作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详细描述
肾藏先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指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的精微物质,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指人出生后 摄入的营养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肾藏精,精化为气,通过三焦,输送到全身各脏腑,以维持人体的正 常生理功能活动。
软无力。
头晕耳鸣
肾虚导致髓海不足,脑 窍失养,出现头晕、耳
鸣等症状。
夜尿频繁
肾主水,肾虚则膀胱气 化不利,表现为夜尿频
繁。
遗精早泄
肾虚不能固摄精液,导 致遗精、早泄等症状。
肾虚的病因病机
01
02
03
04
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 ,导致肾虚。
房事过度
频繁的性生活或自慰导致肾精 耗损,引发肾虚。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肾主藏精,二 者共同维持人体血液的正 常循环和生殖功能的正常 发挥。
病理影响
心肾不交可能导致失眠、 心悸等症状,而肾虚则可 能影响心脏功能。
肾与肺
气与水的关系
肺主气,肾主水,二者相 互协调,维持人体水液的 正常代谢。
05
五脏肾的保养与保健
饮食调养
饮食规律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营养均衡
食物应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满足身体需要。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肾脏负担 ,保护肾脏健康。
多喝水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 陈代谢和废物排出。
02
五脏肾的生理功能
肾主藏精
总结词
指肾脏具有贮存、封藏人体精气的作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详细描述
肾藏先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指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的精微物质,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指人出生后 摄入的营养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肾藏精,精化为气,通过三焦,输送到全身各脏腑,以维持人体的正 常生理功能活动。
软无力。
头晕耳鸣
肾虚导致髓海不足,脑 窍失养,出现头晕、耳
鸣等症状。
夜尿频繁
肾主水,肾虚则膀胱气 化不利,表现为夜尿频
繁。
遗精早泄
肾虚不能固摄精液,导 致遗精、早泄等症状。
肾虚的病因病机
01
02
03
04
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 ,导致肾虚。
房事过度
频繁的性生活或自慰导致肾精 耗损,引发肾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明〃李梴《医学入门》提出心有 “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来,一般 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 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1)涵义: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促进 血液的生成、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 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 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 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 的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 腑
五 脏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六 腑
奇恒之腑
化生贮藏精气; 实体性脏器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受盛传化水谷; 中空性脏器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中空性脏器
藏精汁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 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 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 不能满也。”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 “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 “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中医基础理论
藏 象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基来自理论教研室乔文彪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 的生理特点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 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 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 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的器官。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 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 得。
心推动血 液在脉中 运行
(3)心主血脉的生理表现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主要反映 在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齐)、面色 (红润光泽)、舌质(舌体红活荣润)、 胸部感觉(舒畅)。尤其虚里部位是其功 能最集中反映的部位。其病理表现也多反 映于以上各部。
此外,心率、心律、心力亦为反映其 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
主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2) 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 心、血、脉三者密切相连,血液在脉 中正常运行,必须以 心气充沛,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心与血 — 心行血,血养心; 心与脉 ─ 购成闭合系统 , 心气鼓动脉搏 ; 血与脉 ─ 脉为血府,血养脉; 心气—推动;心血—濡养; 心阴—制约;心阳—温煦,激发。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 (二)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三)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四)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 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 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司 外揣内 、 取象比类、整体观察 等方法,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 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 客观所见的形态 与 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 理论体系。
第二节 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 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 时等的关系。
一、心
形态:形如倒垂之莲蕊。 外应:虚里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 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位臵:位于左侧胸腔,两肺之间,外有心包。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内脏的解剖形象 内脏的生理现象 病理征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通 应的事物和现象
象─内脏的外现表象─
藏象学说,是采用“以象测脏”
的方法,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 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 系,以及脏腑与体、华、窍、志、 液,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学 说。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 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 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与 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 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影响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的概念和结构源于古代 的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直观功能源于其 形态学的认识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 而赋予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 修正和完善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 哲学思想的渗透
藏象学说
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二)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 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 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 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 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重宏观思维(轻微观研究) 重功能联系(轻结构探索) 重外象推测(轻内脏实质) 重整体联系(轻个体特异)
“象”,是这五藏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 及外在比象,其涵义有三: 一是指脏腑的解剖形象; 二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 三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 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 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 ─ 的内脏 藏象→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 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 现象。 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 ( 肝、心、脾、肺、肾 )、六腑( 胆、胃、 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 髓、骨、脉、胆、女子胞)。由于五脏是所 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 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