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分割》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黄金分割”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内容.是前面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等相关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在建筑、艺术上都有较多的体现.
本课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传统教材只在“比例线段”一节中的最后结尾用了两三段的文字给出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及比值,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中用了一节的内容来讲解它.以往的教材对“黄金分割”的作法只在后面的“读一读”中介绍,实验教材中用正文来介绍,让学生掌握其作法,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二)根据课程标准,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知识点
(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中的文化价值.
(2)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3)在应用中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2、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黄金分割点和制作黄金矩形,通过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黄金分割价值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并能运用.
(四)教学难点:找黄金分割点和画黄金矩形.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了引导探究、分组讨论的方法,内容中设置了丰富的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展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教学反映了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开拓性.
(二)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获取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设计的大致构思
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科教学目的和教学研究目的是:了解黄金分割,体会其中文化价值,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作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黄金分割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主要环节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实例引入,给出定义.
3、师生互动,探索作法.
4、回应开头,解决问题.
5、巩固知识,随堂练习.
6、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7、扩展知识,活动探究.
五、教学流程说明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1、用多媒体展示小丽主持节目时在舞台上的效果,比较两图哪张更和谐、更大方.让同学们选择一下;
情境2、刘翔110米栏比赛后的颁奖,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给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漂亮的五星红旗上五角星怎样画效果最佳?让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下,然后进行对比.
问题1:小丽在舞台上的位置哪种设计效果更佳?
问题2:如何找点C把AB分成两段AC和BC,使得画出的五角星更匀称、更美观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也就是“如何利用尺规作图画出这个点?”的问题,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另外,在情境2中还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
(二)实例引入,给出定义
活动:让学生用刻度尺分别度量线段AC、BC的长度,然后计算AC:AB、BC:AC.
问题:刚才计算的值相等吗?
通过问题得出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AB=BC:A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就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C:AB≈0.618.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突出本课重点——黄金分割的定义.
(三)师生互动,探索作法
问题:你会作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吗?
(给出作法)如图,已知线段AB,按照如下方法作图:
(1)经过点B作BD⊥AB,使BD=0.5AB.
(2)连接AD,在DA上截取DE=DB.
(3)在AB上截取AC=AE.则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设计意图: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作法是为了提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黄金分割的认识.
活动1: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作法在草稿纸上画出上图.
活动2:探索作法的正确性.让学生先分组讨论,自己有困难时可以互相交流,试着证
明一下以上结论.教师参与其中,共同证明,加以提示.
设计意图:活动1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巩固黄金分割点的作法.活动2通过上面给出的找黄金分割点的方法,在自己的实际证明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着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
(四)回应开头,解决问题
古希腊时期的巴台农神庙.把它的正面放在一个矩形ABCD中,以矩形ABCD的宽AD为边在其内部作正方形AEFD,那么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BC:BE=AB:BC.
问题: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吗?矩形ABCD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
分组讨论:通过上面给出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充分交流,然后自己得出结果.
教师总结: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一下刚学的黄金分割点以及黄金比的内容,巩固前一节所学线段的比的知识.更大的好处在于展示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提高学生对黄金分割价值的审美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则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五)巩固知识,随堂练习
练习1、采用如下方法也可以得到黄金分割点:如图,设AB是已知线线段,在AB上作正方形ABCD;取AD的中点E,连接EB;延长DA至F,使EF=EB;以线段AF为边作正方形AFGH.点H就是AB的黄金分割点.
任意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你能说说这种作法的道理吗?
设计意图:(1)让学生掌握更多黄金分割的作法,拓展其思路,体现本节课的重点.(2)进一步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练习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问题: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分组讨论,个别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课本习题:4.3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获取新知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小结,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的机会,各抒己见,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业的布置是进一步巩固黄金分割点的找法和黄金矩形的画法.
(七)扩展知识,活动探究
耐人寻味的0.618
让一根很普通的细橡皮筋发出“哆徕咪”并不难:把它拉紧,固定住,拨动一下,就是“1”;然后量出其长,把这条线段黄金分割,可以测出“分割”得到的两线段中较长的一段约是原线段长度的0.618倍,捏住这点,拨动较长的那段“弦”,就发出“2”;再把这段长线段进行黄金分割,就得到“3”,以此类推,“4、5、6、7”同样可以得到.教师自己准备好细橡皮筋,分发给学生,让同学们分组来做这样一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