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色彩学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
印刷色彩学第三章 色彩的混合[精]
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减色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
1、色料的混合:是指从复色光中减去(吸收)一种或 几种单色光从而使色光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减色法:从复色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单色光呈现
另一种颜色的减色方法。
2、色料呈色原理:减色法原理
各种彩色物体呈色原理同样是减色法原理,两种
任意两色或三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调配出其他所 有颜色。 d.自然界中任何其余色料都无法混合出YMC三种颜色。
第二节 色料混合——色料三原色
二、色料三原色的色相及代号 A.理想三原色波长
Y-572.5nm M-500.3nm C-482nm 谱外色——品红没有自己的主波长,它的波长绝对值是其补色光的 波长,前加“-”表示。 B.代号 Y为(-B) M为(-G) C为(-R) 黄色料从白光中选择性吸收了蓝色,称为减蓝色(-B),品红色料 从白光中选择性吸收了绿色,称为减绿色(-G),青色料从白光中选 择性吸收了红色,称为减红色(-R)。 C.实际色料三原色油墨 应该反射的色光和该吸收的色光都不能彻底,结果造成色料的颜色亮 度低,饱和度小,色调不纯正,并且不鲜明。
印刷上就是充分利用色光三原色的特性, 利用三种分别只能通过蓝、绿、红三色 光的滤色片以实现对原稿上所有颜色的 分解。
光加色混合
(2)不等量混合 红与绿可得橙、黄、黄绿 红与蓝可得品红、红紫 蓝与绿可得绿蓝、青、青绿光
(3)互补色:凡两种色光相加,呈现白色光对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 R+C=W G+M=W B+Y=W
当三原色光蓝、绿、红相等量两两进行 混合时,可以分别得到亮度较高的青 (C)、品红(M)、黄(Y),当蓝、 绿、红三者等量相加时便得到了白色 (W),其颜色方程如下:B+G=C、 B+ R=M、G+R=Y、B+G+R=W。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四色(赫林)学说的视网膜视素 感光化学视素 白-黒 红-绿 黄-蓝 视网膜过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颜色感觉 白 黒 红 绿 黄 蓝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图
破坏
建立
a曲线是白-黑视素的代谢作用 b曲线是黄-蓝视素的代谢作用 c曲线是红-绿视素的代谢作用
对立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对立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负后像现象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补色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光谱上存在众多的高纯度 的单波长色光的现象。 对立学说的不足: ◇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 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B= M+C G= Y+C M+Y+C = K M+Y+C = K M+Y+C = K B+Y=K G+M=K
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R+C=K
颜色相减
白光
实际使用的三原色油墨的光谱反射和吸收示意图
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法与减色法都是针对色光而言;加色法指的是色光相加
,减色法指的是色光被减弱。加色法与减色法又是迥然不同的两
3、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 (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 理论(处于对立的状态的三色理论与对立理论,是可 以加以统一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 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阶段学说理论: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而在视觉信息 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则变成了四色机制。颜 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称为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 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 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 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这一阶段中可应 用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第二阶段中,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 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 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
03-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C B K M R Y G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2 色料减色法
2) 色料混合 不等量混合( 不等量混合(P24) )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2 色料减色法
3) 色料减色法的特点
• 加合方式:透明层叠合 加合方式: 颜料混合 • 色料混合后亮度降低。 色料混合后亮度降低 亮度降低。
我们的衣服只为什么看起来有不同的颜色? 我们的衣服只为什么看起来有不同的颜色?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2 色料减色法
5) 物体的选择性吸收: 物体的选择性吸收: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2 色料减色法
6) 颜料和染料的呈色原理
吸收某些光波, 吸收某些光波,反射出的其它光波刺激人眼而感 到颜色。 到颜色。
实质 效果 呈色方法
补色关系 主要用途
互补色料相加形成黑色 彩色绘画、彩色印刷、彩色摄影、彩色印染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中间色律
任何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便产生中间色。 任何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便产生中间色。 其颜色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能量,其鲜艳程 其颜色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能量, 度取决于二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 度取决于二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代替律
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 光谱成份是否一样在色光混合中都具 有相同的效果。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 颜色都是等效的。即相似色混合后仍 相似。
a
橙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2 色料减色法 在自然界中。 在自然界中。更多的物体是非 发光体, 发光体,但能够呈现各种各样的颜 其呈色机理就是色料减色法。 色,其呈色机理就是色料减色法。 当白光照到色料上时, 当白光照到色料上时,色料从 白光中吸收一种或几种单色光, 白光中吸收一种或几种单色光,从 而呈现出另外一种颜色的方法称为 色料的减色法。 色料的减色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后 会产生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现象。 会产生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现象。
加色法
姓名
加色法定义
加色法,是指颜色光的红(R)、绿(G)、蓝(B)三基色。它们按 不同比例相加而混合出其他色彩的一种方法。当三基色RGB物 理分量比例相同时混合得到白色光,三基色分量比例不同时混 合后可产生各种颜色光,当三基色照射至白纸或物质上反射的 颜色是补色(也即减色)叫三补色,三基色与三补色的关系称互 补色。 三基色以英文缩写的红、绿、蓝的RGB表示,三补色则为英 文的青、品红、黄的缩写CMY表示,多用于美术及各种涂覆颜 料和色素,成为"三原色"。
加色法的规律
1.色光的三基色(又称三原色): 红光、绿光和蓝光是色光三基色 2.色光的叠加: 加色: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白光。 减色(加色法的补色): 红色光+绿色光=黄色光; 红色光+蓝色 光=品红色光; 蓝色光+绿色与减色的关系为互补色,互补色相加等于中性色(由 黑过度到白的任何一种灰度):
红+青=灰
绿+品红=灰 蓝+黄=灰
补色
补色是指,如果把两种颜色的色光相加可以得到白光,那 么,我们就说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表示两种单色光的叠加还
可以得到白光,或两种单色光互为补色,可以用公式:
红色光+青色光=白光; 绿色光+品红色光=白光; 蓝色光+黄 色光=白光; 或:白光-红色光=青色光; 白光-绿色光= 品红色光; 白光-蓝色 光=黄色光。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光对物体的显色影响叫演色性,在不 同色光的照射下被照物体会变幻不同的色 彩效果。
二、减法混合 色彩的减法混合也称减色法,各种颜料和 染料的混合就属于减法混合。
各种色彩都可以利用三原色混合而成,混 合后的新颜色,增加了对色光的吸收能力, 而反射能力则降低,因而明度、纯度均会 降低,色相也发生变化。
孟塞尔色立体色相面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O.C.S)
是由德国科学家,伟大的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1921年创立的,它以 物理科学为依据,该色彩体系认为没有纯的颜色,所有的色彩都由纯 色加一定比例的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这样,奥斯特瓦德引导出一个 适用于任何颜色的公式: 白量+黑量+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色相环以赫林的红、黄、蓝、绿四原 色学说为理论参考,由此在临近的两色之间增加橙、蓝绿、 紫、黄绿四间色,共计8个主要色。 上述各色在划分三等 份,则扩展成24色相环。
2、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是另一种混合方式,是将几种以上 的色彩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 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和效果。
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
二、孟塞尔表色体系(M.C.S)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 示法。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 (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 (DG)、蓝紫(PB)、红紫(RP)成为10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
Βιβλιοθήκη 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 (P.C.C.S)
该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 所于1964年发表的日本色彩研究 配色体系 。PCCS主要是以色 彩调和为目的的色彩体系。色相 是以红、橙、黄、绿、蓝、紫6 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凋成24个 主要色相。
色彩构成混合
2. 视觉后像 暗适应:5-10分钟 明适应:0.2-0.14秒
3. 同时对比
规律:A.亮色与暗色相邻,亮更亮,暗更暗. 灰与艳并置,灰更灰,艳更艳. 冷与暖也是同样的结果.
B.不同色相邻,都倾向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C.补色相邻,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鲜艳度也同时增加.
加强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提高纯度,使对比色建立补色关系,运用面积对比.
当人的视觉感受和以往的色彩经验发生冲突和 矛盾时,就可以以颜色视觉理论来解释并纠正.也 正是这些视知觉的印象判断,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 创造空间.
一、 视觉适应
1. 距离适应
2. 明暗适应 暗适应:5-10分钟 明适应:0.2-0.14秒
3. 颜色适应 4. 色的恒常性
二、 色彩的错觉
1. 色的膨胀和收缩感
3. 中性混合(旋转混合、空间混合): 原理:与色光混合相似 规律:混合各明度的平均值 注意:特定条件下产生
第一章 色彩与视知觉
第一节 色彩知觉现象
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一种客观而又复杂的现 象,同样的一个色彩,经由视觉传到人脑,会因人 的个性、接受的时间、生理状况、情绪反差而产生 不同的差异,更会因性别、年龄、生活、种族、风 俗习惯而有个体或群体的差异。
运用:展览会的光源、舞台照明、商品橱窗展 示、时装发布会等
注意:避免用补色色光去与物体色结合
2. 颜色的混合 (减法混合):
原理: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其明度越深,所以 在色彩学上有把颜色的混合称为减法混合
规律:色相变了,明度、纯度都降低
运用:几乎涵盖所有配色运用
注意:三种色料(不包括白)调出的色彩就偏灰 偏暗,两种色料等量调和不宜选补色,如不等量, 则可.
印刷色彩学课件03-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1 色光加色法
2) 加色混合
等量混合
R+G=Y
R
R+B=M G+B=C R+G+B=W 互补色
YM W
GCB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代替律
如果颜色光A=B、 C=D,那么: A+C=B+D 色光混合的代替规律表明:只要在感觉上颜色 是相似的便可以相互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 的。设A+B=C,且X+Y=B,则A+X+Y=C。由代替 律产生的混合色光与原来的混合色光在视觉上具有 相同的效果。 色光混合的代替律是非常重要的规律。根据代 替律,可以利用色光相加的方法产生或代替各种所 需要的色光。色光的代替律,更加明确了同色异谱 色的应用意义。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中间色律
任何两种非补色光混合,便产生中间色。 其颜色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能量,其鲜艳程 度取决于二者在色相顺序上的远近。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代替律
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 光谱成份是否一样在色光混合中都具 有相同的效果。凡是在视觉上相同的 颜色都是等效的。即相似色混合后仍 相似。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亮度相加律
由几种色光混合组成的混合色的总亮度等 于组成混合色的各种色光亮度的总和。这一定 律叫作色光的亮度相加律。色光的亮度相加规 律,体现了色光混合时的能量叠加关系,反映 了色光加色法的实质。
色彩的混合
色彩的混合一色光加色法(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三原色的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
另外,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色数目最多。
在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中,光源色与光源、眼睛和大脑三个要素有关,因此对于色光三原色的选择,涉及到光源的波长及能量﹑人眼的光谱响应区间等因素。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色光混合是亮度的叠加,混合后的色光必然要亮于混合前的各个色光,只有明亮度低的色光作为原色才能混合出数目比较多的色彩,否则,用明亮度高的色光作为原色,其相加则更亮,这样就永远不能混合出那些明亮度低的色光。
同时,三原色应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不能集中在可见光光谱的某一段区域内,否则,不仅不能混合出其它区域的色光,而且所选的原色也可能由其它两色混合得到,失去其独立性,而不是真正的原色。
在白光的色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色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光谱上,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
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其中色光所占据的区域有所改变。
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绿(G)、蓝(B)三色光的颜色最显著,其余色光颜色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
得到的这三种色光的波长范围分别为:R (600~700nm),G(500~570nm),B(400~470nm)。
在色彩学中,一般将整个可见光谱分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
品红光是光谱上没有的,我们称之为谱外色。
如果我们将此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而将此三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就可得到多种不同色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
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就会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
加色法与减色法PPT课件
加色法与减色法
第七组:陈白雪 施彦妃 井有瑞 曹家慧 王燕琴 阿曼古丽
基本概念
光能量增大
光能量减小
明度增大
明度减小
补色光相加,愈加愈亮, 补色料相加,愈加愈暗,
形成白色
形成黑色
彩色电影,电视,测试计 彩色绘画,摄影,印刷, 印染
SUCCESS
THANK YOU
•
SUCCESS
THANK 原色:黄 品红 青
颜色相减原理:当两块滤光片组合产生颜 色混合时,入射光通过每一滤色片时都减 掉一部分辐射,最后透过的光是经多次减 法的结果。
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区别:
三原色 实质 效果 补色关系
主要应用
色光加色法
色料减色法
RGB
YMC
色光相加,加入原色光, 颜料混合,减去原色光,
1.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何一种都 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 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 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
例:红=绿=蓝=1/3白 红+绿+蓝=1
基本概念
2.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 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
例:黄和蓝 红和青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光加⾊法和⾊料减⾊法
⾊光加⾊法和⾊料减⾊法
⾊光三原⾊:红(R)绿(G)蓝(B)
由于红绿蓝三⾊叠加可以得到其它所有的颜⾊和红绿蓝三⾊是相互独⽴的颜⾊(具有相互独)⽴性,故是⾊光三原⾊。
⾊光相加,能量相加,越加越量。
⾊料三原⾊:青(C)品(M)黄(Y)
由于青品黄三⾊叠合得到的⾊域范围最⼤故是⾊料三原⾊。
⾊料相加,能量递减,越加越暗。
R+G=y
R+B=M
B+G=C
R+G+B=W
M+C=B
M+Y=R
C+Y=G
C+M+Y=K
两种⾊光叠加成⽩⾊称为互补⾊光
R+C=W
G+M=W
B+Y=W
两种⾊料叠合成⿊⾊称为互补⾊
M+G=K
Y+B=K
C+R=K
⾊料的成⾊⽅式:
1)并列成⾊:⿊层相互并列,⽩光照射油墨时,油墨吸收它的相反⾊,透过它的基本⾊,经反射后看的是它的混合⾊。
2)
3)叠合成⾊:⿊层相互叠印,油⿊具有透明性,油墨具有选择性吸收,经过两次吸收相反⾊,反射选择后的颜⾊。
4)混合成⾊:将油墨均匀的混合在⼀起,所形成的颜⾊。
⽐如说⼀些专⾊油墨。
⽹点成⾊:并列成⾊和叠合成⾊的综合。
色彩学第三章(色彩的混合)
拓展视野和思路
多关注色彩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 趋势,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激发 创新灵感。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领 域的优秀案例和经验,为自己的学习 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仪器测量法原理及应用
80%
色度计原理
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色彩转换 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100%
色彩测量仪器
如分光光度计、色差计等,用于 测量色彩的各项参数。
80%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 出客观的色彩混合效果评估结果 。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评估中的应用
心理物理学方法
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对色彩的感 知和认知过程。
06
总结与展望
本章内容回顾与总结
色彩的混合原理
详细阐述了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以及空间混合等色彩混合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色彩混合的实践应用
介绍了色彩混合在艺术设计、印刷、显示技术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以及不同混合方式对色彩效果的影响。
色彩混合的案例分析
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分析了色彩混合在创造丰富色彩效果、增强视觉 冲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品二
《海洋之梦》——这幅平面设计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调,通过深浅不一的蓝色表现出海洋 的深邃和广阔。同时,作品中还运用了白色和黄色的点缀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新、明 亮。
作品三
《秋日暖阳》——这幅室内设计作品运用了暖色调的色彩组合,以棕色、橙色和黄色为 主,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作品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结合 ,使得室内空间更加明亮、通透。
效果不佳。
与客户沟通
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 确保调色结果符合客户
要求和期望。
色彩学名词详细
CIE:国际照明委员会ICC:国际彩色联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ntion)物体色:该物体本身不发光,而是从被照射的光里选择性吸收了一部分光谱波长的色光,而反射(或透过)剩余的色光,我们所看到的色彩是剩余的色光,这就是物体的颜色,简称物体色固有色:我们把物体在标准日光下的颜色,称为固有色光源色:光源所呈现的颜色为光源色环境色:周围邻近物体颜色即环境色颜色:单色光:我们把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光谱密度:在以波长λ为中心的微小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与该波长的宽度之比称为光谱密度光谱: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在实用上更多的是以光谱密度的相对值与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描述光谱分布,称为相对光谱能量(功率)分布,记为S(λ)等能白光:以辐射作纵坐标,光谱波长为横坐标,则它的光谱能量分布曲线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即S(λ)=C(常数)色温:当某一种光源的色度与某一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的色度相同时绝对黑体的温度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这个物体称为绝对黑体光源的显色性:是衡量光源视觉质量的指标光源三刺激值:这种用来匹配某一特定光源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量叫做该光源的三刺激值物体色三刺激值:匹配物体反射色光所需要红绿蓝三原色的数量为物体色三刺激值,即X Y Z,也是物体色的色度值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λ):所谓光谱视觉效率函数或视见函数是指光谱波长的能量对人眼产生感觉的效率明适应:从暗到明的这个视觉适应过程叫明适应暗适应:从明到暗的适应过程叫暗适应正残像:亦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视错现象。
它是指在停止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也是神经亢进有余的产物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有一种色觉视错现象。
加色法减色法颜色基本理论色彩属性印刷色专色
减色法
色彩属性
印刷色 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
操作提示:点击对应按钮进入
颜色基本理论
加色法 黄、品红(洋红)、青色称为色料三原色。
减色法
色彩属性
印刷色 专 色
操作提示:点击对应按钮进入
颜色基本理论
加色法
减色法
色彩属性
印刷色 专 色
色相:颜色的基本相貌; 明度:物体颜色深浅明暗的特征量; 饱和度:颜色的纯洁性。
操作提示:点击对应按钮进入
颜色基本理论
加色法
减色法
色彩属性
印刷色 专 色
印刷色:黄、洋红、青、黑; 专色油墨的特点:准确性、实地性、 不透明性、表现色域宽。
操作提示:点击对应按钮进入
点击对应按钮进入加色法减色法色彩属性印刷色黄品红洋红青色称为色料三原色
颜色基本理论
加色法
减色法
色彩属性
印刷色 专 色 操作提示:点击对应按钮进入
颜色基本理论
加色法 色光加色法: 红光(R)+绿光(G)=黄光(Y) 红光(R)+蓝光(B)=品光(M) 绿光(G)+蓝光(B)=青光(C) 红光(G)+绿光(G)+蓝光(B)= 白 光(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色光加色法 第二节 色料加色法
第一节 色光加色法
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 • 原色 ——色彩的基本色,是能混合任何色
彩的母色;即原色用可以混合产 生出不同色调、不同明度、不同 彩度的任何色彩。 色光三原色: 红 、绿、蓝。 三原色的确定:可以从光的物理特性和人眼 的视觉特性考虑.
动态混合:各种颜色处于动态时,反射的色 光在人眼中的混合。
第二节 色料减色法
光经过颜色滤色版或其它光吸收介质 组合而产生不同于原来的颜色的方法。
一、色料三原色
品红
黄
青
二、色料减色法
++ =
+
=
+
=
+
=
M+Y+C=K M+C=B M+Y=R Y+C=G
Y+M+C=BK=M-R-G-B Y+M=R=W-G-B 再现红 M+C=B=W-R-G 再现蓝 Y+C=G=W-R=B 再现绿
++ =
+
=
+
=
+
=
红+绿+蓝=白 红+蓝=品红 红+绿=黄 绿+蓝=青
2.色光加法的基本规律
将三原色光等能量相加,就可以得到包含一切色光的 白光(W)。R+G+B=W
非等量相加,颜色偏向比例大的一方。
将三原色光中任意两色光等量相加,就可分别得出青 (C)、品红(M)、黄(Y)。
G+B=C=W-R
三、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
(a)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色彩的三种变化:明度、色 调、饱和度。
(b)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个成分 连续地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连续地变化。
补色律:每一种色彩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 果某一色彩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 白色或灰色;如果二者按其他比例混合,便产 生近似比重大的色彩成分的非饱和色。
代替律表明: 只要在感觉上色彩是相似的,便 可以互相代替,所得的视觉效果是同样的。
设A + B = C,而 B = X + Y ,那么A + (X + Y) = C。这个由代替而产生的混合色与原来的混合色在 视觉上具有相同的效果。
根据代替津,可利用色彩混合方法来产生或代 替某种所需要的色彩。色彩混合的代替律是一条非 常重要的定律,现代色度学就是建立在这一定律基 础上的。
(d)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色彩光 亮度的总和。这一定律叫做亮度相加律。
上面所说的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是色度学的 一般规律,适用于各种色光的相加混合。但这些规 律不适用于染料或涂料的混合。
四、色光混合的类型
按照光源的不同可以分为:
直接混合:由光源发出的直接相加进行的混合。
间接混合:由物体反射出的色光交织在一起的混 合。
按照色光对人眼的刺激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在 进入人眼之前就已经混合成新的色光。
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参加混合的各单色光,分 别刺激人眼的三种感色细胞,使人眼 产生新的综合色彩感觉。包括静态混 合与动态混合。
静态混合:各种颜色处于静态时,反射的料混合的特点 混合后能量降低,颜色变得更加暗淡。 七、色料混合的类型: 1.透明彩色层的叠合
2.色料的混合
七、彩色印刷的成色
1.叠合成色法
2.混合成色
RGB
黄墨反射份数20 20 0
青墨反射份数0 20 20
效果 3.网点成色法
20 40 20
网点套印成色:叠合成色、并列呈色和 叠合+并列
三、色料混合中经常 遇到的名词 原色:用来配置
不同颜色的 基本色。 间色:由二中原 色混合配置 的混合色。 复色:由原色和间 色混合、或 由两种间色 混合产生的 颜色。
四、色料混合规律
(1)任意两种原色混合,可以得到各种 混合色,其颜色取决于两原色的含量比 例。
(2)三种原色混合得到复色。三种原色 不等量混合,其颜色是两种比例较大的 原色的混合颜色,混合色的明度降低。
(3)两色混合后得到中性灰色,这两色 互为补色;如果两种色料相混合可以得 到黑色,这两种色料互为补色。
五、补色的定义
对色光: 凡两色光相混合后能得白光的,此两色 光即互为补色;
如: 青色光 红色光
对色料,凡两色混合后成为黑色者,则此两色即 互为补色。
如: 品红 绿;红 青;黄 蓝紫
补色原理对于指导调色(色的混合)具有极为 重要的意义。如欲调纯度较高的鲜艳色,不应该选 择带有补色关系的色,以避免所得色带灰黑成分; 反之,若要适当降低某色的鲜艳度,则可混合适量 的补色。
八、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从物理特性考虑:
白光
电磁波中的可见光谱
光的物理性质
E hv h c
v 1 f
波长:决定光的颜色。 能量:决定光的强度。
可见见 λ:380nm780nm 光的 组的 紫外光 λ 小于380xn线 m 线、宇宙
红外λ光大于780无 nm 线线电波、
从人眼的视觉特性考虑
色光三原色:红(R)、绿(G)、蓝(B)。
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生中 间色,其色调决定于两色彩的相对数量,其饱 和度决定于二者在色调顺序上的远近。
(c)色彩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们的光 谱组成是否—样,在色彩混合中具有 相同的效果。换言之,凡是在视觉上 相同的色彩却是等效的。
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
如果色彩A = 色彩B,色彩C = 色彩D, 那么:色彩A + 色彩C = 色彩B + 色彩D
红:700nm 绿:546.1nm 蓝:435.8nm
色光三原色的选择 色光三原色可随意选择,选红、绿、
蓝、为色光三原色原因有是: (1)红、绿、蓝三色相互独立, (2)红、绿、蓝可匹配出的色域最 大, (3)可与人眼视神经细胞中的感红、
感绿和感蓝细胞相匹配。
二、色光加色法 1.加色法的定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色光相混合时,会 同时或者在极短的 时间内连续刺激人 的视觉器官,使人产 生一种新的色彩感 觉。
C=R=W
R+G=Y=W-B
Y+B=W
B+R=M=W-G
M+G=W
原色光混合后的亮度高于原有色光的亮度。
从能量观点,相混合的各色光的能量值的相加,等于
被混合色光能量的值,即 S 1(2) S 1 () S 2()。
3.色光混合的 特点:
相混合的 各色光的能量 值的相加,等于 被混合色光量 的值。由于混 合后色光的能 量增加,因而 其亮度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