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植物分布特点

合集下载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植被分布特点丰富多样。

云南的植被类型相当复杂,主要有热带季风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等。

这些植被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形成了一定的地带规律性。

首先,在海拔0-900米的低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主要分布着热带季风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大,适宜植物的生长。

热带季风雨林是云南最为典型的植被类型之一,特点是物种多样性高,植物生物量大,树木高大茂密。

而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树种有楠木、柚木、青冈等。

其次,在海拔900-1800米的中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主要是暖温带常绿阔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降水量适中,季节变化明显。

在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中,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树种,如樟树、柳杉、青桐等。

此外,云南的中海拔地区也是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存在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再次,在海拔1800-2200米的高海拔地区,云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针叶林。

这个地区的气候较凉,降水量较少,由于气温低及土壤贫瘠,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温带针叶林中的常见树种有云南松、云杉、水杉等,这些树种对低温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较慢。

此外,云南还有一个特殊的植被类型,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

这个地区的气候寒冷,降水量少,呈寒温带气候特点。

由于气温低、土壤肥沃,温带森林无法生长,取而代之的是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的植物以高山草本植物为主,如伏毛芥、雪莉花等。

综上所述,云南的植被分布特点丰富多样,呈现出明显的地带规律性。

低海拔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海拔地区主要是暖温带常绿阔叶林,高海拔地区主要是温带针叶林。

此外,云南的高山地区还有高山草甸。

这些植被类型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紧密相关,形成了植被的分布特征和地带规律性。

这些植被不仅丰富了云南的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麒麟区气候及常见植被类型(植物、树种)分布

麒麟区气候及常见植被类型(植物、树种)分布

麒麟区⽓候及常见植被类型(植物、树种)分布麒麟区2.1区域地理位置麒麟区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滇东⾼原中部,曲靖市中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3°10′~104°13′、北纬25°07′~26°36′之间,东接富源县、罗平县,南连陆良县,西靠马龙县,北临沾益县。

城区位于北部曲靖坝⼦西缘,是曲靖市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会活动中⼼,城区规划⾯积44km2,已建成的城区⾯积22.5 km2。

全区东西跨度57km,南北跨度54.2km,该城区南距省会昆明136km,东距贵州省会贵阳市318km。

贵昆铁路、滇黔公路、昆曲⾼等级公路、曲陆(良)、曲胜(胜境关)⾼等级公路通过境内,是出⼊云南省东北部的重要门户,也是省会昆明的屏障,素有“滇黔锁匙”、“⼊滇门户”之称。

2.2 ⾃然条件2.2.1地形地貌麒麟区的地形呈北⾼南低,东西⾼中部低的状况。

⼭坡、丘陵、盆地和河⾕、槽⼦相间分布,组成波浪起伏的⾼原地貌。

境内⼭脉众多,属乌蒙⼭系的南延部分,相对⾼差不⼤,海拔⼀般在1850-2250m之间,城区海拔1850m左右。

全区地形分⼭区、丘陵区和坝区。

中部南盘江沿岸是⼀个较⼤的冲积层坝⼦——曲靖坝⼦,海拔在1900m以下,总⾯积387.4 km2。

城区位于曲靖坝⼦西缘,半⼭区地⾯起伏缓和,海拔2000m左右。

⼭区地势崎岖,⽔源缺乏。

境内⼭脉主要有曹家⼤⼭、⽵⼦⼭、寥廓⼭、⽜⾓⼭、⼤⿊⼭、马鞍⼭、⽼圭⼭、母尖⼭等,境内最⾼峰为⽵⼦⼭,海拔2577m,最低点在越州薛旗南⾯的南盘江河沿处,海拔1845m,相对⾼差732m。

2.2.2 ⽓候麒麟区⽓候属北亚热带边缘半湿润季风⽓候。

其特点是:冬⽆严寒,⽇照长;夏⽆酷暑,热量不⾜;⾬量充沛,但降⽔集中,⼲湿季分明;秋季降温快,常有⼋⽉低温,春季升温快⽽不稳,常有晚霜和倒春寒。

年平均⽓温14.5℃,最冷⽉为1⽉,平均⽓温7.3℃,最热⽉为7⽉,平均⽓温19.9℃,区内极端最⾼温33.1℃,极端最低温-8.4℃;年平均降⽔量1008.9mm,年蒸发量2140.3mm;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143.2天,5~10⽉为⾬季,降⾬量占全年⾬量的86%;≥10℃年积温3922.9℃;年平均⽇照2108.2⼩时,太阳总辐射126.7千卡/cm2;全年⽆霜期246天。

大理的环境特点,有哪些重要的植物资源(500字左右)

大理的环境特点,有哪些重要的植物资源(500字左右)

大理市是一个天然的植物种质基因库。

植物种类有温带甚至一些寒带地区植物的种类代表,还有从亚热带直至热带北缘植物的种类代表;有古老或较为原始的种类,也有后来演化、衍生的植物种类代表。

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州境内的点苍山、鸡足山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热带北缘至温带、高山寒带的各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和景观。

州内的主要植被类型有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干热河谷灌丛、高原湖泊水生植被6类。

森林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

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铁杉、冷杉、马尾杉、思茅松、柏树、樟树、椿树、栎树等。

珍稀树种有银杏、牟尼柏、罗汉松、秃杉、红豆杉、珙桐等树种。

大理境内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种类较多。

金属矿有锰、铁、锡、锑、铅、锌、铜、镍、钴、钨、银、金、铂、钯、钼、铝、汞等矿床矿点200多个。

非金属矿有驰名中外的大理石大型矿床。

据初步勘查,仅苍山小岑峰一带大理石储量就达1亿立方米。

还有储量丰富的石灰石、石英砂、萤石、粘土、煤等;金属矿有铂、钯、锰、锑等。

水资源有淡水湖泊洱海,丰富的苍山泉水和地下水;地热资源有温泉仅塘子铺温泉,水流量就达1310立方米/小时,水温达76.5℃。

地下水径流量以最枯流量资料的75%计算也达2.26亿立方米。

云南可以种植什么

云南可以种植什么

云南可以种植什么云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

因为云南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非常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和植物。

以下是云南可以种植的主要植物和农作物,以及其种植特点和经济价值。

1. 茶叶:云南是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种植茶叶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云南茶以普洱茶最为著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云南的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适宜茶叶生长。

茶叶种植在云南省各地广泛分布,为当地的农业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水稻:云南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

云南的气候和水资源丰富,为水稻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云南的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滇中、滇东南和滇西北等地区。

云南的高山地区也有一些特殊品种的水稻种植,如高山稻和哈尼稻。

3. 烤烟:云南是中国重要的烟叶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国烟叶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

云南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烤烟的生长,该地种植的烤烟质量优良,口感独特,深受市场欢迎。

4. 果树:云南是中国重要的水果产地之一,种植了大量的水果树。

云南种植的水果主要有柑橘、葡萄、苹果、樱桃、芒果、荔枝等。

云南的水果种植以公益果园和农民合作社为主,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草药:云南是中国重要的草药产地之一,有很多珍稀的中草药资源。

云南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草药的生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云南的草药种植主要有川羌草、杜鹃花、鸡血藤、百花藤等。

草药种植对当地的农民来说,既是一种经济来源,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

6. 蔬菜:云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蔬菜的生长,使得蔬菜产业在当地得到迅速发展。

云南种植的蔬菜种类繁多,包括辣椒、豆角、豇豆、菜心、油菜、黄瓜等。

蔬菜种植在云南省各地都有,包括平原地带、丘陵地带和高山地带。

7. 花卉:云南是中国重要的花卉基地之一,被誉为“花之王国”。

云南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花卉的生长,该地种植的花卉品种繁多,如郁金香、玫瑰、牡丹、茉莉花等。

云南水稻分布状况

云南水稻分布状况

1对种植制度的影响气候变暖影响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导致云南气候带发生变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云南的气候带界限明显北移,并有热带亚热带面积扩大的趋势。

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这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气候带的分布在气候变暖形势下呈现出整体向高海拔扩张和向高纬度北移的趋势[2]。

气候带的变化对云南农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农业种植制度方面。

气候变暖使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热量资源改善,促进了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当前的种植制度发生改变,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减少,二熟制地区将北移,而三熟制比例提高。

这为云南多熟种植制度的增加和冬季农业开发带来了机遇。

但应注意到升温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在夏季增温幅度明显偏小,对夏季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条件并没有多少改善。

而在温度升高的同时,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也将加大,一些作物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会减少,热量资源增加的有利因素可能会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而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对于冬季农业的效应更加明显。

2.2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从两方面影响云南作物生长发育,一是温室气体,尤其是CO2浓度的增加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光合同化、呼吸和蒸腾等,进而有助于最终产量的提高。

二是温度和降水等气象要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

云南气候变暖发生在除金沙江流域以外的大部地区,四季均呈变暖趋势;降水量略减少,但雨日数减少,有效水分减少。

这种情况会抑制CO2的吸收,进而减弱光合同化过程的强度。

气温升高还加速土壤中肥料的分解和流失;较高的蒸发率抵消因CO2增加而提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效水分减少,因此作物生长的水分胁迫加重。

作物的呼吸消耗也将随温度升高而呈指数性递增,使光合同化产物被植株自身维持呼吸大量耗损。

较高的温度还加快作物的生育进程,缩短生育期,使之来不及累积光合同化产物充盈籽粒而提前“成熟”,导致籽粒不饱满或瘪粒而减产。

特别是云南冬春季气候偏暖突出,小春作物生长季内气温长时段偏高,作物热量条件较好,导致作物原有品种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前。

云南特色植物介绍

云南特色植物介绍

云南特色植物介绍1.陆芦蒿:陆芦蒿(scientific name:Bupleurum chinense)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属于芦蒿科芦蒿属。

它的植株可以长达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华南部分地区,多生长在山麓丘陵、野草地和耕地中,历史悠久。

陆芦蒿有补血,活血、利尿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虚习惯性贫血、尿血及水肿等病症。

此外,它还被广泛地用于构思酒的酒印以作为护肤美容的药膏了。

2.含羞草:含羞草(scientific name:Mimosa pudica)是一种罕见的珍稀植物,爱好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一般被称为神秘之花或小媳妇草,属于豆科含羞草属。

含羞草在云南省有分布,它具有花瓣收口细小、尾状隆起的特点,可以延长花的开花期。

它的抗败血症力较强,特别是花及茎汁入药,可治疗败血症、关节疼痛、酒精肝病等病症。

同时,对止血、抑制肿瘤的作用也很明显。

3.玉兰:玉兰(scientific name:Magnolia hypoleuca)是一种在云南省有着丰富分布的树种,属于木兰科玉兰属,具有优秀的抗旱性和耐寒性。

它植株通常为直立性乔木,树冠阔卵形,叶子革质,黄绿色,它能产生香味,而花朵多为白色,极具观赏性。

玉兰拥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它的花能治疗诸如发烧、痰湿病、痈疮、便秘等病症,叶汁还能用于抗肿瘤。

4.南山杜仲:南山杜仲(scientific name:Eucommia ulmoides)是一种心形绿叶灌木,属于紫花杜仲科杜仲属植物,多分布在云南省一些山坡沟壑的山野上,它的植株可以达到20米以上,植株宿存,冬季虽有凋零,但春季枝叶复苏,它的树皮灰黑色,圆柱形且有不少皱纹,而叶子和果实緊密集生在梗上面,叶片多呈椭圆形或卵形,南山杜仲被认为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常被用来治疗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增强肝脏功能和润肺止咳等。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对我国云南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类型,物种遗传资源等进行的分析研究,论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性和特有性等组成特征,并分析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并且提出了关于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一点展望。

关键词:云南;生物多样性;现状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人类的发展归根到底也有赖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1]。

云南是我国野生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保存了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并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2]。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受破坏,许多物种正在消失[3]。

因此,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与持续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社会和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1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

云南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km,南北最大纵距990km,总面积39.4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全省境内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在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m。

两地相距约900km,高低相差就达6000多m。

云南境内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

根据云南省环境保护局的最新统计,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为标志,主要有169类,占全国的80%;云南境内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分布特点既有水平(纬度)上分布,又有垂直变化,反映出与其它省区所不同的独特性,可划分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温带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等类型;灌丛生态系统主要有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河谷灌丛和热性河滩灌丛等4种类型;云南省草甸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寒温草甸3个生态系统类型;在云南境内还有与热带草原即稀树草原外观极为相似的“稀树灌木草丛”它是在原生森林长期不断地受到砍伐火烧后所形成的一种次生生态系统。

紫茎泽兰在云南的分布、危害及利用

紫茎泽兰在云南的分布、危害及利用

紫茎泽兰在云南的分布、危害及利用一、紫茎泽兰是云南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生态灾害物种之一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飞机草,为菊科、泽兰属。

它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大的恶性杂草。

现已广泛分布在世界热带、亚热带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紫茎泽兰系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下部茎老化变硬,呈半灌木,高0.8-1.2m,最高可达2.5m,茎暗紫褐色,被灰色锈毛,叶对生,叶片棱形,头状花序,瘦果五棱形,具冠毛。

每年2-3月开花,4-5月种子成熟,种子很小,有刺毛,可随风飘散,种子产量巨大,每株年产种子1万粒左右。

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大约20世纪40年代紫茎泽兰由中缅边境传入云南南部,由于环境条件适宜,在330-3000米左右海拔高度范围均能生长,且传播迅速,据有关专家调查,至目前为止,云南80%面积的土地都有紫茎泽兰分布。

且已蔓延到四川西南部和贵州西部,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北推进。

严重破坏了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初步统计,云南省境内,约在北纬26°30′以南,10多个地(州)90多个县市2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都有紫茎泽兰生长,据专家测算实物量达1200万吨以上,其中,红河、思茅、临沧、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州)约40个县市,1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农业受害最重。

特征特性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

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

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毫米,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三四层,小花白色。

株高1米~2.5米。

有性或无性繁殖。

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

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

适应能力极强,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缝和楼顶上都能生长。

紫茎泽兰主要是靠它那密集成片的生物学特性和惊人的繁殖能力排斥其它植物的生长。

它所到之处,原有植物均被“排挤出局”,牛羊喜吃的草类均告消灭,只有紫茎泽兰唯我独尊。

由于云南耕地以旱地为主。

多有轮作习惯,其中轮歇地面积占旱地总面积的22%左右。

云南野生余甘子的分布、生境条件及保护利用-植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云南野生余甘子的分布、生境条件及保护利用-植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云南野生余甘子的分布、生境条件及保护利用-植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为系统总结回顾云南干热河谷余甘子的保护和利用状况, 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通过对云南野生余甘子的利用价值、生境及分布特点、保护利用现状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 总结了云南野生余甘子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主要分布区域及生境概况、群落分布特点、野生群落现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分析表明, 由于国家建设开发的需求及民间掠夺性的采伐, 云南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种质资源群落在逐年减少, 野生余甘子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极大威胁。

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云南省余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云南省干热河谷野生余甘子进一步保护、开发的相应技术措施和方法, 为余甘子产业发展和种质资源的进创新利用提供保障。

关键词:野生; 余甘子; 干热河谷; 保护; 利用;Abstract:The paper aim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 in Yunnan dry-hotvalley and formulate reasonabl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tilization value, habitat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wild Phyllanthus emblica L. in Yunnan, 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Yunnan wild Phyllanthus emblica L.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rowth environment conditions, main distribution areas and habitat situati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ild population status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of wild Phyllanthus emblica L. germplasm resources in Yunnan dry-hot valley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due to the demand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predatory harvesting, and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wild Phyllanthus emblica L. is facing great threa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furthe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ild Phyllanthus emblica L. in Yunnan dry-hot valley,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inno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Keyword:Wild; Phyllanthus emblica L.; Dry-hot Valley; Protection; Utilization;0、引言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又名滇橄榄、油甘子等[1],同时具备食用和药用功能[2],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热带经济树种,在现阶段系统总结回顾云南干热河谷余甘子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对有效保护和利用余甘子种质资源,制定余甘子可持续发展策略有着积极作用。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一):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

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

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

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1.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

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

由于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概况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概况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概况【摘要】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云南省西北部。

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以草甸为主,植被丰富多样,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树木等。

物种多样性较高,有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于此。

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措施,包括设立禁猎区和限制开发建设等。

草甸植物带在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更加重视其保护和管理,加强科研力量,提高自然保护的意识。

建议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地理位置、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生态环境、自然保护措施、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保护措施建议1. 引言1.1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概况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温润湿润,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

草甸植物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800米之间,覆盖面积广阔,植被类型丰富多样。

在这里,可以找到各种草本植物、灌木和少量乔木,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

物种多样性是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的一大特点,这里栖息着大量珍稀植物和动物。

当地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天堂。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一系列自然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维护。

草甸植物带在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为当地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草甸植物带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加强对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调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一宝贵的生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存在下去。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对我国云南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类型,物种遗传资源等进行的分析研究,论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性和特有性等组成特征,并分析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并且提出了关于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一点展望。

关键词:云南;生物多样性;现状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人类的发展归根到底也有赖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1]。

云南是我国野生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保存了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并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2]。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受破坏,许多物种正在消失[3]。

因此,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与持续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社会和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1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

云南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km,南北最大纵距990km,总面积39.4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全省境内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在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m。

两地相距约900km,高低相差就达6000多m。

云南境内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

根据云南省环境保护局的最新统计,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为标志,主要有169类,占全国的80%;云南境内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分布特点既有水平(纬度)上分布,又有垂直变化,反映出与其它省区所不同的独特性,可划分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温带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等类型;灌丛生态系统主要有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河谷灌丛和热性河滩灌丛等4种类型;云南省草甸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寒温草甸3个生态系统类型;在云南境内还有与热带草原即稀树草原外观极为相似的“稀树灌木草丛”它是在原生森林长期不断地受到砍伐火烧后所形成的一种次生生态系统。

云南芒市绿化苗木品种

云南芒市绿化苗木品种

云南芒市绿化苗木品种摘要:一、引言二、芒市绿化苗木品种介绍1.常见树种2.特色树种3.当地特有的植物三、芒市绿化苗木的生长环境及习性1.气候条件2.土壤类型3.光照和水分需求四、绿化苗木的生态效益1.空气净化2.水源保护3.土壤保持4.生物多样性维护五、绿化苗木的选择与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的苗木品种2.栽培地的准备3.栽植技术4.后期养护与管理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绿化苗木在芒市地区的种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芒市的城市绿化水平,本文将为您介绍芒市的绿化苗木品种,以期为当地的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二、芒市绿化苗木品种介绍1.常见树种芒市地区的常见绿化树种有银杏、白玉兰、紫薇、桂花、黄山栾、国槐等。

这些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公园、庭院等绿化场景。

2.特色树种芒市地区的特色绿化树种有云南樟、滇润楠、云南油杉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为芒市的绿化增添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3.当地特有的植物芒市地区还拥有一些特有的植物,如滇橄榄、滇朴、滇山核桃等。

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效益。

三、芒市绿化苗木的生长环境及习性1.气候条件芒市位于我国云南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1500-2000mm。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绿化苗木的生长。

2.土壤类型芒市地区的土壤主要为红壤、黄壤和水稻土,这些土壤肥沃,适宜多种绿化苗木的生长。

3.光照和水分需求芒市地区光照充足,阳光分布较为均匀。

同时,降水量适中,为绿化苗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四、绿化苗木的生态效益1.空气净化绿化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2.水源保护绿化苗木的根系有助于减少径流,降低地表水污染风险,同时提高地下水位,防止水土流失。

3.土壤保持绿化苗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提高土壤抗侵蚀性,防止土壤流失。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有什么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有什么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有什么茶树的分布与生长发育,取决于一系列生态因素,其中热量、水分、光照以及土壤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树种植区域地形,一起来看看。

茶树种植区域地形1、准北茶区这是我国解放后(六十年代)新发展的一个茶区。

虽然试种的地区很广泛,但因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目前具有生产意义的,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中南部和江苏省东北部的各县。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13℃,>10℃的积温在四月中、下旬开始,年达3400-4500℃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为0-10℃,极端最低气温达-14--21℃;入冬后常有冻土,冻土深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上,最大冻土度可达30厘米以上。

全年平均降水量650-98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雨势急,常有暴雨;冬春比较干旱。

年干燥度沿海地区小于1.00,内陆多在1.00以上。

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400小时。

植物类型是夏绿阔叶林,以栎树占优势。

土壤多为棕壤,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露多,不但淋溶作用不断进行,盐基含量低,而且有强烈的粘化作用,土壤比较粘重,微酸性反应。

目前种茶的土壤,多为已耕种的熟化棕壤;或者是生长灌木杂草,主要是山地薄层棕壤和山地棕壤和山地棕壤型粗骨土,土壤有机质贫乏。

本区种茶历史虽短,但分布范围较广,不少单位仍处在试种阶段。

从种茶历史较久已获成功的单位来看,六到八年生的直播茶园可以获得平均亩产干茶200-300斤的高产。

目前主要问题是冬春易遭冻、旱等自然灾害,产量还不稳定,因此强调提出选择茶地时要注意避风、向阳,微酸性土壤,有草源,有水源。

并且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要结合种茶搞好四个茶园基本建设工作。

一是在种茶前进行深翻改土,松土层达到1米左右;二是要在种茶的同时,在冬季寒风南下的风口及茶园周围,搞好防护林的建设;三是为了抗御冬、春干旱,要在规划的范围内开渠打井,兴修水利,加强茶园灌溉;四是强调要搞好茶牧结合,为茶园多积有机肥。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

结合生态环境论述云南省植被的分布摘要: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

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

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云南、生态环环境、植被分布On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Yunnan Province integrated with ecosystem Abstract: Yunnan is in relatively low latitude, i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alternative function of southwest monsoon and west wind circulation season of Indian Ocean. Thereby it is featured with Southern-Asia traits: dry season and wet-season a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while the annual yea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small, yet the eastern part is impacted by eastern-Asia monsoon and with high mountain climate, the radiation is quite strong of the sun, also, the daily temperature range is wide.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physical landscape, the heat, water as well as earth condition within Yunnan province are distinct, forming the complex natural environment manifested by the indigenous vegetation.Keywords: Yunn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云南省就其整体而言是一个雄伟的高原 境内地势高耸 呈北高南低的倾斜。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概况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概况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概况非常丰富。

陆生生态系统涵盖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

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为主,有169种类,占中国的80%。

灌丛生态系统则分为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河谷灌丛和热性河滩灌丛等四种类型。

云南省的草甸类型也非常多样,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寒温草甸三个生态系统类型。

云南省的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

云南的六大水系,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元江和南盘江,构成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而以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和泸沽湖为代表的云南高原湖泊,则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些特殊性。

云南水生植被按其生活型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飘浮植物等四种类型。

水生动物方面,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都非常丰富。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云南省的各种分类群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

其中苔藓植物和鸟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8.2%和66.8%。

哺乳类、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和淡水鱼类次之,裸子植物、爬行类和两栖类居后。

云南省有16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的63.8%。

其中Ⅰ级保护动物有44种,Ⅱ级保护动物有11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58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的42.6%。

其中一类保护植物有4种,二类保护植物有56种,居全国第一位。

云南省也是我国特有属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云南省具有180个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其中约20个为云南省特产,如木兰科的华盖木,野牡丹科的药囊花等。

云南省有399种鱼类,其中382种为云南原产鱼类。

据统计,云南省拥有高等植物1.7万多种,占全国总数的62.9%。

在1万多种种子植物中,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

全省有1737种脊椎动物,占全国总数的58.2%。

在我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省就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

云南松大孢子叶球形态特点

云南松大孢子叶球形态特点

云南松大孢子叶球形态特点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松科松属的一种固候性乔木植物,是中国特产松树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滇西和滇北地区。

云南松的大孢子叶球形态特点主要包括叶形、大小、结构和排列等方面。

首先,云南松的大孢子叶形呈羽状复叶状。

大孢子叶是松树上的有性繁殖器官,是雌雄两性异花同株的松树上特有的叶子。

云南松的大孢子叶一般由2至4枚叶片组成,每一叶片上具有3至6对小叶,每一小叶由2至4枚副小叶组成,这种羽状复叶的叶形特点是云南松的辨识特征之一其次,云南松的大孢子叶相对较大。

大孢子叶的长度和宽度一般在7至35厘米之间,每一叶片的长度一般在12至25厘米之间,这使得云南松的大孢子叶在松树种类中算是较长的。

再次,云南松的大孢子叶结构特点明显。

大孢子叶的主脉较明显,呈明显的中脉和两侧的次脉结构。

大孢子叶的主脉和次脉的连接位置形成了一系列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特点是云南松的大孢子叶的鉴别特征之一最后,云南松的大孢子叶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云南松的大孢子叶排列在松树的枝条上的方式为簇生,每一对大孢子叶的排列呈对生状,即两枚大孢子叶对称地生长在松树的枝条上,这种排列方式是云南松的大孢子叶的另一种辨识特征。

总体而言,云南松的大孢子叶球形态特点包括叶形呈羽状复叶状、相对较大、结构明显、排列有一定规律等。

这些特点是云南松的大孢子叶与其他松树种类进行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植物分布特点
植被类型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其现有分布也就是综合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最好标志。

各类植被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一般特点,而且也从主要的方面反映了自然环境及植被本身的生产潜力。

云南省是一个山峦起伏的高原地区,素来以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多采而著称。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 -29°15'8" ,东经
97°31'39"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

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 76.4 米。

两地直线距离为 900 公里,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

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2200 米,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1000 米,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地貌有五个特征: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

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 10% ,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滇西北有著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

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 1000 米,其中怒江峡谷南北长 300 余公里,人称“东方大峡谷”。

在 5000 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

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 3000 余米,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

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 12 公里,高差竟然达到 4760 米,在 10 余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这全国所罕见。

三是地势阶梯递降。

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没公里递降6 米。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

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这种地貌云南随处可见。

云南有面积在 1 平方公里的大小坝子 1442 个,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 49 个,最大的坝子是陆良坝子,其次是昆明坝子。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

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湖泊棋布的特色、山系主要有乌蒙山、横断山、哀牢山、无量山等。

云南有大小河流 600 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元江(红河)和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

这些河流分别注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具有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水能资源极其丰富。

其中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为国际河流。

云南有 40 多个高原湖泊,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等。

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群山之间,显得格外瑰丽晶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主要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

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体气候特点显著。

最突出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

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光被云层遮蔽,温度不够高,最热天一般在 19 - 22 摄氏度之间。

冬季,受干暖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温度较高,最冷月均温度在 6 - 8 摄氏度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 10 - 12 摄氏度,但阴雨天气温较低。

从一天的温度变化看,早晚较凉,中午教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 12 - 20 摄氏度。

全省大部分地区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但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分配极不均匀。

85 %的雨量集中在 5 - 10 月的雨季,尤其以 6 、 7 、 8 三个月最多。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降水只占全年 15 %。

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 2200 - 2700 毫米,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 580 毫米。

由于水平方向纬度增加与海拔增加相吻合,全省 8 个纬度间呈现出寒、温、热三带气候。

一般来说,高度每上升 100 米,温度即降低 0.
6 ℃ 左右。

因此,“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成为云南气候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云南无霜期长。

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 300 - 330 天,中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 250 天,比较冷的昭通和丽江也可达 210 - 220 天。

此外,云南光照条件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 90 - 150 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

云南的上述气候特点,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为全省创新农业,开发生物资源和生产特色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云南省植被的水平地带是“山原型水平地带”,山原型水平地带的每一个带内,盆地的海拔高度不是整齐划一的,但处于一定的纬度和海拔范围之中,而且有属于群系组一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和一定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所表征。

各带内部东西之间仍有变化,带与带之间在接触面的一定范围之中植被互有交错或在少数地点还有植被混杂的现象,不同植被类型各具其本身的特征,类型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据此,云南植被的水平地带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带;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带。

云南制备的垂直分布大致分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分布的顺序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铁杉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云、冷杉岭——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

热带雨林、季雨林植被带潮湿的热带山地垂直系列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分布的顺序是:热带湿润雨林——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

热带雨林、季雨林带半湿润植被垂直系列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分布的顺序是:热带湿润雨林——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