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国家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国家的巨大影响

府就 根据 中国的科举 制度 来制 定新任用 文官必 须经 过 试的 “ 帖经 ” 、 “ 墨义 ”、 “ 杂文”等题 型中得 到启发
竞争性考试的方案 。10 年 ,法 国学者 吕内蒂埃即在其 的 。 96 发 表 的论文 中明 确指 出 ,法 国政府 通过竞 争性 考试 选 由于 国情不 同 ,西方 国家 的文 官 考试与我 国 的科
名次公布于众 ,并通知本人 。
另外 ,中国科 举制 首创统 一和 分科 考试 ,开创 了
则不 准录 用和升 学 ,从而 形成 了法 国的考 试制度 。1 新 的考试 方法 ,还 第一 次使用笔 试为主 要考试 方法 , 9 世纪 法国 启蒙 主义思想 家 、学 者伏 尔泰和 孟德斯 鸠 , 保证 了用统 一 的题 目进行 大范 围的统一 考试 。这对 于
宗时更 把殿 试成绩 分 为五 等 :一等学 识优长 、词理精 家的文官考试主要分为分级考试 、 外部竞争和 内部竞 绝 ,二等才思该通 ,文理 周密 ,三等文理俱通 ,四等文 争考 试 、双 轮制 和三轮 制考试 。分级 考 试是根据 报考 理 中平 ,五等文理疏浅 。以第 一 、二等赐进士及第 ,第 职位 的职类和 职级 分级进 行 。每一职 级 的考 试方法 、 三等 赐进士 出身 ,第四 、五等赐 同进士 出身 ( 后来宋神 科 目和对 应考 人的要求 均不 同 。如 英 国文 官考试按 报 宗时将 第五 等改 为赐 同学究 出身 )。西方 多数 国家亦 考 职位 的职级 分为行 政级 、执 行级 、文 书级 和助理 文
根据 应考 人在 考卷 中反映 出来 的才 识文 理 水平 ,采用 书级 , 考试科 目 依次为行政级 l项、 1 执行级9 文书 项、
P r ma c e t o 。英国 、美 国 、法国 、德 国 、日本 ( efr n eT s)

公务员法----科举制度对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公务员法----科举制度对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对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当时世界上最完备、最庞大的官僚管理以及一般的行政管理制度,并累计了丰富的吏治和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延续1300多年的官员选拔的科举制,成为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作为世界历史长河中选拔录用制度的开山祖师,对中西方公务员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极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贵族世卿世禄、察举等制度。

世卿世禄制度是不考虑个人才能,而仅以血缘关系为选拔依据的,因而完全被大贵族所垄断,平民根本没有机会晋身。

而科举制度的出现,不仅很好的改善了以上弊端,还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有机会进身仕途,科举制度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几乎所有士人都能报考,大大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

不仅如此,通过不断完善科举制度,统治者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提供了相对公平、客观的竞争环境,使录用面更广阔,录用规则更民主。

在这一点上,对现今公务员制度的影响非常大。

从科举制度看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首先从政治角度:1、科举制它极大地拓宽了官员选拔的渠道,面向全社会公开进行选拔。

凡是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参加考试,从而打破豪门世族对行政权力的垄断。

即使最贫贱家庭出身的人,也能通过这一正常的竞争程序而进入社会管理者的队伍之中;2、科举制又极大地强化了“读书做官”的官本位意识; 3、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向主考官行贿、拉关系、科场作弊是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

而由另一个权威的专门考试机构专司此事,就有可能把此种弊病降到最小程度。

有鉴于此,现在实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应由各级人大来组织实施。

其次从经济角度:科举把国民的注意力和聪明才智引向做官这一渠道,冷落了其他学科和行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和风气。

结果中国最多的人才是文学人才和政治人才,而少有经济、科技人才。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话题。

首先,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而这种制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

从影响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举制强调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在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借鉴科举制的选拔方式,试图建立更公正、更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

其次,科举制注重知识和能力的选拔,这也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注重官员的知识和能力,试图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官员选拔标准。

此外,科举制注重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注重官员的教育和培训,试图建立更完善、更系统的官员教育体系。

总的来说,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方向,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的进步和完善。

但是,也需要注意到,由于东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是有限的,不能简单地认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议中国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的影响

浅议中国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的影响

浅议中国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的影响摘要〕科举制因其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科举制仍在1905 年被废除。

自鸦片战争以来,当我们极力地倡导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却惊奇的发现,西方文官制亦是受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发展而来的。

笔者将着重从科举制度的发展、灭亡及其后来在17~18 世纪逐渐被西方国家采纳,影响西方文官制的角度,阐释中国当代所存在的文化继承与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科举制度衰落文官制文化继承“科举制是中国的特产”,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古代的选拔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在清朝末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日趋衰落,科举制度被废除。

在晚晴被人批判得一无是处的科举制却在西方被广泛采用,对西方的文官制起到重要的影响。

1 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选官制之比较1.1 科举制优势。

科举制体现了公平的原则,唯才是举。

在中国服役的一千多年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对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1 社会垂直流动的功能。

参试者不受门第限制。

不论出生,不论职业,不论种族,只要有才华都可以参加应试,选拔做官。

打破了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官僚家族对官职的垄断。

使得底层的百姓可以入仕做官,保证了社会自下向上的垂直流动,有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1.1.2 选拔制度完善,能录取到真正的人才。

层层选拔,使精英脱颖而出。

以明朝为例,考试分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1.1.3 巩固皇权统治。

中央掌握选拔大权,能够控制社会人才的流动,笼络知识精英。

即使是那些稍微有点学识却未被选上做官的人,国家利用意识形态和象征的等级制,把他们纳入国家的控制范围内,进行底层民众的管理。

1.2 西方的选官制度。

与中国的选官制度相比,西方的制度明显落后许多。

“欧美各国在18 世纪以前,文职官员的选用主要有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或实行个人赡循制、政党分肥制等方法”。

这些制度都有其内在的缺陷。

第一,官吏任用采用个人恩赐或委任制,这种国王恩赐制和个人委任制,缺乏公正性与竞争性。

中国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当代思考

中国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当代思考

中国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当代思考中国科举制度是人类社会较早的政府人才选拔的政治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国家在对科举制度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发育出了现代文官制度。

科举制度与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域外影响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应的政治体制也必将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人事制度方面更是处于改革的前沿。

因此,对中国的科举制度和西方的文官制度进行研究,观其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完善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科举制度;文官制度;文官;科举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孙中山先生曾经在其相关的教育演说会上说:“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建立并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的国家,美国则是在最近几十年里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后才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其他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的都是学习英国的,而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科举制度。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曾经是最好的考试制度。

”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不断变迁,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根源在中国,这一论点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同。

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曾在其著作中阐述到:“中国的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充满奇特和令人赞赏的选择公仆的好方法,它为近代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科举制度对人类的贡献不亚于中国的四大发明。

”中国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都是政府取士所采用的方法,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我们在研究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时,应着眼于二者的基本功能——考试选才,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舍本取末,各表优劣,从中提取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重要借鉴经验。

从本质上讲,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受科举制度的重要影响,可近代文官制度更加完善了相关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适应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选才的需要。

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_刘海峰

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_刘海峰

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X刘海峰X 本文为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课题成果。

本文得以完成,应感谢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其原主任杨学为研究员、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远东系主任H.Baker 教授、剑桥大学东方学系麦大维(D avid Mc Mullen)教授、日本创价大学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伦敦大学总部图书馆、大英图书馆。

本文在以往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介绍新发现的近50种1870年以前记载有关中国科举的西方文献,指出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已为欧洲知识界普遍知晓。

史料明确说明英美等国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曾受到科举制的启示和影响,科举西传说可以确立。

科举制的/公平竞争、平等择优0原则是其被西方借鉴的根本原因。

科举考试西传欧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 科举制 西方 考试制度作者刘海峰,1959年生,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一、问题的由来科举制是中国的特产,但它却对东亚和西方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对东亚国家的影响表现在历史上日本曾一度仿行过科举,韩国(朝鲜)、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则表现在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东亚诸国仿行科举于史有征,不成问题;而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却是一个以往中国人了解较少的相当复杂的问题。

2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在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风雨飘摇,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也走到了穷途末路。

为了推广新学、兴办学堂,清政府不得不于1905年废止了科举制。

随后,八股科举被看做和鸦片、缠足等同类落后丑恶的东西,为人们所唾弃。

因此,一些谈及科举考试史的人往往避免使用/科举0这一名词,而代之以/中国历史上的考试0的说法。

在中国人多对科举加以批判的20年代,早年便出洋、长期接受西方教育的孙中山说出的话石破天惊:/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影响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拨制度。又名九品 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书 陈群制定。 ①先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 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 ②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被评者的族 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对人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 “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 ③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 据。 ④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 时予以升品或降品。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 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 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 唯一的标准。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4
三、科举制对西方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 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元朝时就开始流传到西方 • 西方把中国的科举制视为“机会均等”的象征, 一些激进的政治家竭力主张以此为参照进行人 事制度改革。 • 从欧美文官制度的历史渊源上看,中国科举制 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5
2
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代,止于清光绪 31年 (1905年),前后历时1300多年。
•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开 科取士。 • 唐代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 宋代对科举制更加重视,并进行了不少改革。 • 明清是科举制的极盛时期,考试办法最为完备。 • 明清时期的考官制,虽然考试内容日益僵化 (如“八股 取士”),但在考试制度与方法方面却相当完备,使我 国的科举制发展达到了顶峰。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回复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回复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回复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文官的制度,它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逐步探讨科举制度是如何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

首先,科举制度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在中国,科举制度强调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倡导通过考试进行选拔。

这种观念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突破以往的贵族世袭制度,实现更加公正的选拔过程和人才流动。

其次,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传承和借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许多西方国家在改革文官制度时,借鉴了科举制度的一些优点。

例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人们开始呼吁实行更加公正的文官选拔制度。

当时的英国政府意识到科举制度的优点,并在改革中借鉴了一些科举制度的要素,如考试选拔和标准化选拔标准,以提高文官选拔的公正性和普及性。

此外,科举制度对于西方文官制度的选拔标准和专业能力要求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科举制度强调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

这种要求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是明显的。

许多西方国家在进行文官选拔时,也开始注重候选人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而不再只局限于出身和家庭背景。

这样一来,西方国家的文官选拔标准更加客观公正,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文官。

此外,科举制度对于西方文官制度的公正性和廉洁性要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科举制度要求考生必须通过公开公正的考试选拔,确保选拔程序的公正性。

这一原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西方国家在进行文官选拔时,都强调选拔过程的透明、公正和廉洁。

这种要求使得政府官员的选拔程序更加公开和透明,减少了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最后,科举制度对于西方文官制度的人才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科举制度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这种观念对于西方文官制度的人才培养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许多西方国家在进行文官培养时,也开始注重培养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以提高文官的专业素养和公共服务能力。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H07820209 07公共事业管理(2)班王玲波我们知道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而传统的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封建政治体制极大地束缚了其在政治上的发展。

于是当他们在为自己谋求一个更为“公平”、“自由”的制度时,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成了西方工业资产阶级激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蓝本。

虽然西方官职任用制度经过自己一路的演变与发展,但可以说其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联系(共同点)(1)考试的某些原则上相同“机会均等”、“择优录取”原则,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而这一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倡导的“自由”、“平等”不谋而合。

在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中,都无一例外地规定了政府官员均须经公开竞考择优录用。

(2)考级奖惩制度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行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如在汉武帝时的“十三部刺史”、唐代的吏部等,对官员的政绩加以考核,并将其与职位的晋升挂钩;而在现代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功绩制,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确定的业务能力和其它工作素质,决定文官的录用、升降和奖惩。

这些制度无疑对保证政府管理效率和政治清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影响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改变了自魏晋以来的世袭、察举等人为的选举制度,打破了“士族阀门”的不合理现象,使一般的平民得以通过科举向上层流动。

同时也为统治者扩大了其统治基础,招揽了更广阔的人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而西方资产阶级通过建立与改革现代的公职任用制度打破了早期“个人赡徇”、“政党分肥”官员制度,有效防止了政党关系及血缘门第。

同时公平、自由的考试也吸取了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二、区别(不同点)(1)法制化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严格地纳入法制范围,文官或公务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摘要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继承与发展了中世纪的“恩赐官爵制”与立宪初期的“政党分肥制”,历经多次的改革,日趋走向完善。

虽然至今已有近百年,但是英国文官制度所建立的原则、方式仍然不会过时,对于我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度文官体制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主要研究英国文官制度的建议,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探讨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措施以及未来改革方向。

关键词:英国;文官制度;改革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AbstractThe modern civil service system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Ages "gift was constitutional system" and the initial "spoils system", after several reforms, increasingly toward perfection. Though nearly 100 years ago,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established by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will not be out of date. It will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many countries and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put forward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reform measure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reform.Key words:Britain;the civil service system;refor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引言 (1)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 (1)(一)中国科举制度西传英国的过程 (1)(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三、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4)(一)科举制度在考核标准上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4)(二)在选取范围上英国对科举制的吸收借鉴 (5)(三)科举制度在录用标准上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5)(四)科举制度在管理模式上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5)四、英国文官制度的变革 (6)(一)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 (6)(二)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措施 (6)(三)英国文官制度未来改革方向 (7)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一、引言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继承与发展了中世纪的“恩赐官爵制”与立宪初期的“政党分肥制”,然而多党制的政治传统导致行政人员随着政党不断更迭,致使行政系统失去了应有的稳定性,固然也造成了效率低下、尸位素餐等不良后果,故而新的人事行政制度势在必行[1]。

试论我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试论我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试论我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作者:吴金鸽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1期摘要: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渊源,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然而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兴盛千年的科举制度,成为晚清衰亡的"陪葬品"。

可是她却在西方近代获得生命力,并发展为近代文官制度。

关键词:科举制度文官制度公元587 年,隋文帝开始设科取士的制度始称科举制度。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制度不断变化,不断完善,贯穿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其陈旧的考试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结于上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举行于1904年。

抛开科举制度过时的形式和时代的局限性,用辩证的眼光对科举制度做个前面的观察和剖析,会发现它所蕴含的文化理想和政治理念也是绚丽多彩的。

她的任人唯贤,知识分子担当政府重任,官职不能世袭,统一的标准择优选拔人才,注重考察官员全面素养等科举理念。

科举考试合理的理念,使它的得精神传遍全世界。

[1]一、科举制在西方的传播由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出版于1570 年的《中国情况详介专著》,是西方人最早见到的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著述。

在这本专著中,克鲁兹谈到了中国的职官制度与科举制度。

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中介绍了科举制度。

16 世纪中国研究之集大成者的《大中华帝国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拉丁文、以及葡萄牙文等多种文字。

再后来,随着耶稣会士在寄回欧洲的书信中对科举制度的不断提及,使西方人对于科举制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利玛窦为了向欧洲统治阶层推荐这一制度,在写给友人Passionei 神父的一封信中,就表明了他这一意图:“考试在中国确实是件大事。

过去我曾谈到过一些,但都不完全,现在我就开始介绍中国科举,也希望您把这种制度介绍给目前服务的公侯,要他们知道这在中国和意大利各邦所推行的有多大区别。

” 如他所愿,科举制度很快引起关注,并引发了激烈争论。

试析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试析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n the impact of Western civil service
system
作者: 李微[1];丁翌[2]
作者机构: [1]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版物刊名: 济宁学院学报
主题词: 西方文官制度;科举制度;影响
摘要:科举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科举制度所蕴涵的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精神——公开考试、平等竞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确切地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产物。

因此,我们说,中国的科举制度是西方特别是英国制定文官制度的蓝本,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以其合理性将继续为人们所借鉴。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科举制对其影响的进程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科举制对其影响的进程
之 多 。 长 期 的深 入 生 活 及与 士 大 夫 广 泛 的 交 往 中 , 他 熟知 在 使
但 与 此 同时 也有 不 一 样 的声 音 。主要 集 中在 :. 为 学 术 1 认
中国的政治 、 文化。 他曾赞赏的记述 中国的文官政治 :标 志着 “ 与 西 方 的 一 大 差别 而 值 得 注 意 的另 一 重 大 事 实 是 :他 们 全 国 都是 由知识阶层 , 即一般称为 ‘ 哲学家 ’ 指儒生 ) ( 的人来治理 的, 井然有序的管理整个 国家的责任交付给他们来掌握 ” 《 。利
年美国卡特总统任内的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尔应邀来北京讲学时曾说时候中当谈到文官制度的时候国目前我国的很多学者也认为英国文官制度是受了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界对制度存在渊源或传承关系的证明西方国家构建公务员制度时对科举制度有多少实质意义的移植对于这些问题国科举制对西方的形响进程来进行解答中国考试制度对西方最早的影响中国的医学选拔考试方法经由阿拉伯人的中介传到西西里王国记由葡萄牙文译为意大利文于威尼斯出版本于伦教出版中
喷头 , 他虚构捏造 , 说 目的 只 在 哗 众 取 宠 骗 取 稿 费 , 底 书 中 到 写 了什么 .以致引起贵族们 的惊 慌?让 我们来看下 面一段 文 字 . 许 您就 明 白 了 : 也
科举制中的举人、 进士。 继而 1 6世纪 8 O年代西班 牙修道士 刚 则来兹在罗马出版了其撰写的介绍中国的著作 。 并于 1 8 5 8年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科举制对其影响的进程
李丽萍
( 河南大学 教科 院。 河南 郑州 4 50 ) 70 1 摘 要: 近年来由于对公务 员考试制度 的不 断完善 。 由此激发 了对公务员考试制度 渊源的讨论 。其 中有不 少人认 为中国目前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 的公务 员考试制度 实渊源于中国的科举制 。 但与此 同时也有 不一样 的声音。本文试 I 以时间为线索来论证英 国文官制度 的建立确是在 中国科举制 的影 响下建立的。 t t 并吸 收了中国科 举制舍理竞争的基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法学论坛・ 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张佳杰 丁凌华 [内容摘要] 西方文官制度始于对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模仿。

本文介绍了自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尾声时期以来中国科举制度在西方的传播,并分别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法、德、英、美等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 中西交流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自唐武德四年(621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止,①在我国历史上共存续1300多年。

在此期间,科举考试成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作为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在巩固统治、安定社会、维护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封建社会成熟时期出现的选拔方法,科举考试与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步骤是一致和适应的,是上层建筑的一种体现形式,因此对其历史作用不能抹杀。

首先,科举制度使统治基础下移,真正做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知识分子的特权地位,虽然有部分是依靠财富获取的,但更多的是通过科举获取功名而形成的。

因此,大量出身低微贫寒的士子,可以通过科举使本人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晋升。

科举提供了一条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选拔人才的途径,也为社会下层分子提供了一条上进的途径,使社会不断进行阶级的对流,对巩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稳定政治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作用。

其次,科举选士制度的确立、健全与完善,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官队伍的建立和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文官政治的形成。

再次,科举考试制度,严格奉行“三公”原则,即“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和“公正录取”。

这是中国人才选拔方式长期演变的结果,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科举取士确是封建时代所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选官任能的最佳形式和途径,保证了封建国家的政治需要。

正因为如此,早期以传教士为主的西方人士来华后都对科举制度大加褒赏,向西方予以介绍,并希望为西方所采用。

18世纪前后的西方有识之士极①唐高祖武德四年诏令:“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唐摭言》卷一);清光绪三十一年诏谕:“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清德宗实录》)。

9.12. 科举对西方文官政治的影响

9.12. 科举对西方文官政治的影响

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它不仅被东亚一些国家所模仿,而且为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所借鉴,进而对世界各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科举是现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历史渊源,它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那么,首先,我们看科举对于法国的影响,由于各种有关中国书刊的介绍和描述,以及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和好奇,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科举考试制度在欧洲包括在法国知识界已为人们所熟知。

在许多法国人的著作和书信中,对中国的科举制往往赞赏有加。

18世纪上半叶开始,在法国兴起了一股推崇中国文明的热潮,而以科举制力核心的中国文官制度和整个中国文明也使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一代哲人心悦诚服,如伏尔泰曾说:“假如有一个国家其人民的生命、名誉及幸福都受到法律保障的话,那么就是中国。

”谈到中国文官制度,伏尔泰赞赏中国由文人及第的官员,他们奉行儒家信条,恪尽其职,不为外物所动,因此他说:“人类的确不可能想象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一切事务均由相互制约的部门统理,而其成员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后才能录取。

中国一切事务都通过这些部门加以调节。

”魁奈是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他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有专门一节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并在“中国官吏”一节中说:“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命官。

政治统治全部交付给这些博学的官吏。

”他认为中国的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典范,据说魁奈甚至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

许多法国学者认为法国教育的确是以中国竞争性笔试原则为基础的,以竞争考试选拔文官的观念,无疑源于中国。

因为这一制度通过哲学家(尤其是伏尔泰)的宣传在法国已是众所周知。

法国是1791年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的,但大革命后渐趋松弛,1840年后法国又重新考虑建立文官制度,至1875年法国文官系统基本形成。

美国汉学家卜德(Bodde)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说:“法国人对中国的热情在1789年大革命之后逐渐消失了,但科举制仍然是他们从中国学来的一项重要的遗产。

科举制对现代文官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对现代文官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对现代文官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

以下是科举制对现代文官制度的一些影响: 1. 平等竞争:科举制的核心是公平竞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使得任何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统治阶级,从而实现个人的社会阶层上升。

这种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2. 专业素养:科举制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政治素养,因此培养了许多具有专业素养的官员。

这种专业素养是现代文官制度中官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3. 制度改革:科举制在历史上曾多次被改革和完善,这使得它成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为成熟和稳定的制度之一。

现代文官制度中也存在着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趋势,这使得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和有效。

4. 人才选拔:科举制的核心是选拔人才,这使得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现代文官制度中也强调选拔优秀的人才,这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 社会公平:科举制的实施使得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被选拔出来,从而促进了社会公平。

现代文官制度中也强调公正和公平,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举制在现代文官制度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树立了公平竞争、专业素养和制度改革等基本原则,也促进了社会公平和人才选拔等方面的进步。

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1、历史延续科举制度是古代读书人,参加选拔考试的制度。

它是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科举制度的产生,打破了统治阶级原有的官员选举制度,西周时,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

而各阶层依照血缘世袭分封。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晋、六朝时沿用此制。

可以说这些制度的产生和消亡,为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很大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意义随唐时期,科举制度正式产生,宋朝得到延续和发展,明清实际达到制度的顶峰,科举制度历代统治阶级选人用人的机制,学而优则仕的选拔标准给了很多平民百姓由基层走向统治阶级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级的流通。

3、影响科举制度之所以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在于他合理的为统治阶级选拔用人,更大的贡献在于它促进了社会形成尚学之风,提升了文化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且孕育产生出影响于世界的文化产品,以及大批的文人墨客与思想家。

此外科举制度促进了我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发展和完善,为现代我国的中高科制度、公务员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国际层面,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

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

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

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刘迺银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89(000)006
【摘要】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各国相继改革政府官员任用制度,而中国当时的官员科举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西方政治制度改革的浪潮。

自16世纪起,西方与东方的接触日益频繁,中西思想文化交流有了较大的发展。

此间起桥梁作用的主要是到中国传教的天主教徒。

他们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民情风俗等方面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撰写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

到了17世纪后半期,几乎每年都有介绍中国的书籍在西方问世。

中国的思想文化传入欧洲,并对西欧的启蒙运动发生作用。

中国的文明大大开拓了西方思想家的眼界。

对欧洲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刘迺银
【作者单位】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中国的科举制度与西方的文官制 [J], 佟秀娟
2.试析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J], 李微;丁翌
3.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 [J], 徐惠婷; 陈一琳
4.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之比较 [J], 李柏槐
5.西方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科举制度改革 [J], 杨齐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2
1、历史延续
3
科举制度是古代读书人,参加选拔考试的制度。

它是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4
的。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6
科举制度的产生,打破了统治阶级原有的官员选举制度,西周时,管理国家7
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

而各阶层依照血缘世袭分封。

,秦朝以前,采8
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9
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

当时采用的是10
察举制与征辟制。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11
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晋、六朝时沿用此制。

可以说这些制度12
的产生和消亡,为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很大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3
2、意义
14
随唐时期,科举制度正式产生,宋朝得到延续和发展,明清实际达到制度的15
顶峰,科举制度历代统治阶级选人用人的机制,学而优则仕的选拔标准给了很16
多平民百姓由基层走向统治阶级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级的流通。

17
3、影响
18
科举制度之所以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在于他合理的为统治阶级选19
拔用人,更大的贡献在于它促进了社会形成尚学之风,提升了文化在社会上的20
地位,并且孕育产生出影响于世界的文化产品,以及大批的文人墨客与思想家。

21
此外科举制度促进了我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发展和完善,为现代我国的中高科制22
度、公务员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
23
国际层面,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
24
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

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25
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

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26
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

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27
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28
国彷效的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29
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

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

如30
今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31
西方学者认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西方和世界的32
最大贡献之一,是堪与物质文明领域中的四大发明相媲美的贡献。

刘海峰教授33
则誉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欧美各国在18世纪以前,文职官员的选34
用,或实行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或实行个人赡拘制、政党分肥制。

这些35
文官任用办法不可避免都会导致任人唯亲,带来结构性的腐败,使各种无能之36
辈充斥政府之中,而因政党更迭大批撤换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影37
响工作的连续性。

而我国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38
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

因此,当西方了解了我国的这么一种文官制度39
后,大为赞赏,进而仿效,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胚胎。

因为科举制度体40
现“机会均等”原则,这正适合了在资本主义启蒙时期倡导“自由、平等、博41
爱”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比起贵族等级制、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科举选42
士无疑具有优越性。

由于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以及文官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43
在动力驱使,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1791年,法国44
首先试行文官考试,到1875年文官系统基本形成。

1806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学45
院,1829年为东印度公司选用文职人员实行公开考试,1855年,英国政府开始46
推行文官考试,并在1870年使其制度化和正规化。

由于英国当时国力强盛,所47
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又较系统且卓有成效,因而成为其它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48
效法的榜样。

1883年,美国也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并于1893年进一步完备。

49
科举制对欧美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堪称为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
50
献。

1983年,当时的美国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应邀来北京讲学时曾说,“当51
我被邀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

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52
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到文官制度的时候,都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53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