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75f97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8.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
3. 第三课时: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4. 第四课时: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1)介绍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讲解《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历史价值。
2. 第二课时:(1)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发展历程。
(2)介绍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3. 第三课时:(1)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人物、反面人物等。
(2)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特点。
4. 第四课时:(1)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如忠诚、义气、智谋等。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叙述手法、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
5. 第五课时:(1)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感受。
(2)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深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关羽: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诸葛亮:智谋无双、鞠躬尽瘁曹操:雄才大略、狡猾多端课堂活动: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e4111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0.png)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
3、探讨《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和策略,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4、引导学生理解《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熟悉《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理解书中所展现的智慧和谋略。
2、难点(1)对复杂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评价。
(2)探讨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国演义》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情节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经典情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精彩章节,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或讲述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如“桃园三结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程。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介绍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学生。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创作是在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当时,社会动荡,人民渴望英雄,希望有能够拯救天下的人物出现。
同时,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为罗贯中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主要内容概述《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四)人物形象分析1、刘备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他以仁德闻名,善于招揽人才,有着兴复汉室的远大抱负。
但有时也显得过于优柔寡断。
2、关羽关羽为人重义气,武艺高强,威震华夏。
但他也有骄傲自大的缺点,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ea258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7.png)
三国演义教案模板十九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
2、利用影视视频材料,培养课外阅读兴趣,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三、课前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空城计哭诸葛)2、课件。
四、指导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趣师:刚才我们听得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三国演义》。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下,平时看长篇小说是采用什么方法看地?出示:阅读方法。
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同学们各说各的出示: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二、品味诸葛亮人物特性,小结学法。
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
确实,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诸葛先生的形象。
简介诸葛亮。
师:《三国演义》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师:小说在别的章节中还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书中关于诸葛亮的哪些章节你最感兴趣,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师: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屏幕。
播放《空城计》视频,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段落研读(出示):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d36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8.png)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教案标题:三国演义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罗贯中。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30分钟)1. 分发《三国演义》的摘录或相关章节给学生阅读。
2. 学生独立阅读,然后回答一些与文本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尽量还原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四、道德伦理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中所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忠诚、背叛、权谋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辩论不同观点的利弊。
3.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讨论结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指定章节或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书评。
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并提供一些写作指导。
教学资源:1. 《三国演义》摘录或相关章节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 阅读理解问题和讨论题目的准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阅读理解问题的回答情况。
2.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章节或相关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三国演义》公开课实用教案
![《三国演义》公开课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45e2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6.png)
《三国演义》公开课实用教案
介绍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节关于《三国演义》的公开课。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之间的战争、英勇事迹和智谋。
教学目标
-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重要人物
- 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故事
-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和战略
-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造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1. 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通过幻灯片展示和简短讲解,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罗贯中。
2. 回顾中国历史:通过图表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文化状况。
3. 分析《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
论和总结《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并展示给全班。
4. 探讨智谋和战略:通过教师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分析《三国
演义》中英雄们的智谋和战略,并讨论其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5. 创作任务: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为基础,让学生
分组创作一段小故事或改编的剧本,并进行表演或分享。
6. 结束和回顾:总结课堂内容,并给学生提供阅读《三国演义》的推荐资料和资源。
教学评估
-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讨论质量
- 学生创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创意程度
- 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参考资料
- 罗贯中,《三国演义》,商务印书馆,ISBN
- 《三国志》,陈寿著,中华书局,ISBN
- 《三国演义》电视剧(2010年版)。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66304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0.png)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名著之一,在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课程中也被纳入统一教学计划中。
本文将以“《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为主题,从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课程标准根据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课程标准,学生需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了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验文学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对于《三国演义》来说,学生需要熟悉小说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与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历史渊源,并运用文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阐释。
二、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师应该设定针对性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历史与主要文学风格。
2.熟练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基本结构。
3.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了解小说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审美水平。
5.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创作热情。
三、教学方法针对上述的课程目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达成。
首先是针对性的讲解和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和结构;其次是互动式的课堂问答,以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增强课堂氛围;再次是学生自主阅读配以课堂讲解,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体味小说的艺术魅力;此外,还应增加文学创作环节,让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启示和体验,并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基于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作者、成书历史和文学风格介绍。
2.小说的基本情节及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分析。
3.小说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及文学特点阐释。
4.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和归纳,探讨小说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
带你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阅读教案
![带你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ad0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9.png)
带你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阅读教案。
本教案主要围绕三国演义这一经典作品展开,旨在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中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以下是本教案的详细内容: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三国演义》2、作者:罗贯中3、主要内容:《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展现了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
作品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出了三国时代特有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
4、适用年级:高中5、教学目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学生应能够掌握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相关人物形象,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相关写作。
二、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背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此时,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和战乱,特别是东汉王朝的崩溃,导致了中国历史的重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出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2、写作技巧阅读《三国演义》后,学生可以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当前,高考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学生可以以学习《三国演义》为契机,通过对其中人物形象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阅读法学生应该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深入了解这部著作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分析法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三国时期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领会其中的人生哲理。
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影响。
3、写作法在阅读《三国演义》过程中,学生可以写出读后感、心得体会,通过这些写作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1、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2、人物形象的认识。
3、写作技巧的提高。
五、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与人物形象的深入了解。
2、如何将学习内容应用到写作中。
六、评价方法1、课堂提问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da5a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3.png)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和题材内容;2. 掌握《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事件;3.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和题材内容a. 作者简介:罗贯中,明朝小说家,字思远,号南涧道人。
b. 成书背景:成书于14世纪末明朝末年,描写了公元184年至280年的三国时期。
c. 题材内容:围绕着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的兴衰交替,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事件。
2. 《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事件a. 重要人物:- 刘备:汉中山靖王,建立了蜀汉政权;- 关羽:蜀汉五虎大将之一,义薄云天,被东吴所杀;- 张飞: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勇猛善战;- 曹操:曹魏的奠基人,为统一中国而努力;- 孙权:东吴的建立者,与刘备、曹操三国鼎立。
b. 重要故事情节:-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以少胜多击败了著名将领吕布;- 千里走单骑:关羽劫荆州的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草庐请诸葛亮出山;-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合击败曹操的重要战役;-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智勇过人,被誉为卧龙;- 南蛮入侵:孟获等南蛮族群入侵蜀汉的故事;- 孔明挂印:刘备为了遵循诸葛亮的遗愿,将丞相之印交给了姜维。
c. 历史事件:- 三国鼎立: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的形成与发展;-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的大规模战役;- 关羽东征:关羽为报大仇,率军攻打曹魏;-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杰出的蜀汉将领。
3.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a. 主题:忠诚、义气、智勇、家国情怀等;b. 思想内涵:揭示了官场黑暗、江山易主、权谋之术等社会现象,强调忠诚、正义与智慧的重要性,讴歌英雄人物的品德和智谋。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b7b49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8.png)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2. 能够理解《三国演义》的部分故事情节,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些情节;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人物形象和情节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悟作品的艺术魅力;4. 能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
2. 对《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世界历史背景等进行简要介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措辞通顺、表达准确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读书会议法2. 讨论交流法3. 课堂表演法4. 个别辅导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三国演义》1. 给学生分发课本,让学生将《三国演义》翻到目录页,介绍《三国演义》的总共多少回。
2. 提供一张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成书时间,并简单介绍《三国演义》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三国演义》,并注意整个故事的情节变化,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选取若干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情节变化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第五回:“玄德再拜华山”--讲述了刘备到华山拜见关公、张飞谋生计,最后结识了诸葛亮。
第十回:“破黄巾,斩华雄”--讲述了刘备、张飞、关羽、张辽、夏侯将领等参加黄巾起义,最终斩黄巾名将华雄。
第三节:组织较复杂的课堂活动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学生进行对话,去学习表演技巧和练习口语表达。
2. 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帮助同学进一步提高。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c83b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3.png)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三国演义》导读与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2.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4. 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入《三国演义》的背景与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之前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二、文本导读与分析(30分钟)1. 教师借助教材或其他资源,逐章节导读《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剧情;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三、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4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故事情节或场景;2. 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角色的心理、情感以及个性特点;3. 各小组依次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学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4.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演员发挥角色特点,加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四、文本解读与写作练习(30分钟)1. 教师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对话或描写,请学生分析、解读,并进行讨论;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创作角色对话、解读文本或描述故事情节;3. 学生互相分享并互评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学生需要继续阅读、思考和分析《三国演义》;2. 鼓励学生展示对于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0fddc89eb172ded63b720.png)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杨集镇中心小学周杰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人物形象、有关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客观分析人物的能力。
3.在掌握课外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2.分析三国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歇后语激趣导入《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师说歇后语的前半句,如:“万事俱备”、“周瑜打黄盖”、“三个臭皮匠”……生说后半句“只欠东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赛过诸葛亮”……,激起学生兴趣,引出学生对《三国演义》及作者的介绍。
二、初步感知PPT出示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这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的开篇词,那拿到一本书你会先看哪些东西,怎样读呢?学生自由发言(看封面)封面上你可以知道什么?(相机补充学生介绍不充分的作者罗贯中)(看前言)前言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回答)(看目录)从目录可以知道什么?你喜欢那个英雄人物、哪个故事?三、欣赏、品味作品1,我们看书时会用到哪些方法呢?(交流、PPT相机出示:略读、通读、精读、整理)生自由介绍自己的读书收获、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课件)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学生自主合作,集体赏析自由发言、分享阅读体会。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c4ff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3.png)
《三国演义》教案《三国演义》教案1《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
“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
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
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
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
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
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
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
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
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
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
“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
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愚。
⑨刘备:知人善用,是一个从平民奋斗到开国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蒋干:曹操的幕僚,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⑩杨修:曹操手下主薄。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abf0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b.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梗概,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过渡:听了这一首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近三国”。
二、阅读故事梗概了解三国。
1.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欣赏《桃园三结义》。
三、布置自读欣赏1.继续阅读到《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将干中计》。
2.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二、说一说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91ca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4.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史诗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以英雄人物的冒险、战争和政治斗争为主线,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杰的形象。
阅读目的
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三国演义》,掌握其中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理解。
阅读建议
1. 了解历史背景:在阅读之前,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和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
2. 分段阅读:《三国演义》篇幅较长,建议按章节或分段进行阅读,以便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3. 注意人物关系:故事中涉及众多人物,建议在阅读过程中留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亲疏关系、忠诚与背叛等,这对于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有很大帮助。
4. 分享讨论:可以与他人一起阅读《三国演义》,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与感受,有助于拓展观点和加深认识。
阅读活动
1. 阅读小组:组织一个阅读小组,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共同阅读《三国演义》,并就阅读内容进行讨论。
2. 角色扮演:可以选择故事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其中的冒险和挑战,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创作,可以是评论、小说续写、改编故事等形式,分享给他人,激发创造力。
结语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感受到英雄人物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启示和教益。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419d2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c.png)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三国演义》导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涉及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材中的《三国演义》选,共计13篇,全书共32万余字。
本书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历史名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为主角,描绘了三国时期的社会与政治风貌,展现了男儿当顶天、江山如画的时代气象,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仁爱、智慧、勇气等伦理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历史人物,掌握其生平事迹、人物性格和代表作品。
3.熟悉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
4.感悟中国传统美德和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读几段经典语句:“桃园三结义,天下无贼”“吾虽赴死,义不抛也”等。
让学生感受这些语句所代表的忠诚、勇气和仁爱精神。
(2)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其地位和影响。
提问:“罗贯中为何写三国演义这样的作品?他希望向读者传达哪些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阅读教材(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章节,阅读教材,掌握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挖掘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2)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阅读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各类习题和探究题,并进行自我检测。
(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反思小说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所代表的人物形象、艺术形象及其思想道德内涵等方面的主题和含义。
(4)老师批注学生的问答作业,评定学生分数,及时给予反馈。
3.精读教材(1)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部分篇章,可以进行精读的建议。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会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会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6c30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3.png)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会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学生能够解读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和情节,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认识到《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人物和情节的分析与解读。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学生预读《三国演义》,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以便课堂上讲解。
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讲解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梳理作品的故事脉络。
2. 教师详细讲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教师讲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课堂讨论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和情节,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阅读,进一步深入了解《三国演义》的人物和情节。
2. 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国演义》教学案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国演义》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55b1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d.png)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国演义》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鉴别能力。
3、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班级以及社会中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三国演义》是一部介绍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说,着重表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际会和众英雄的英勇事迹。
本次教学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1)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它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所表达的核心思想。
(2)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理念,为学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1)了解《三国演义》在故事情节上的梗概,探究其中存在的对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体现,例如“以义而呼之”的文化倾向。
(2)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各种智谋过人和武艺高强的英雄、各种国家元老及其政治荣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3、《三国演义》中的道德思想和文化视角(1)教学中应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如忠诚、义气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观念。
(2)探究《三国演义》中的文化视角,如唯美主义、阴阳平衡等,让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的多重层面有更深刻的理解。
4、学生自己编写《三国演义》的结局(1)班级分组让学生进行编写《三国演义》的结局:那些争斗着国家和领袖的人们最终如何收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最终如何?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集体交流。
(2)让学生去完成他们自己的结局,并在班级和全校范围内共同探讨。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还能在小组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及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问答相结合通过介绍《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背景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兴趣。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三国演义》教案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三国演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a907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f.png)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三国演义》教案第一课时:《三国演义》人物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
2.认识《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他们的特点和故事。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三国演义》相关的图片和人物介绍3.学生课本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将一张插画展示给学生,问学生对这幅插图有什么了解,是否认识这些人。
2.展示介绍《三国演义》的课件(10分钟)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图片,简单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罗贯中。
3.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25分钟)通过课件、图片或者故事的方式,依次介绍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等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基本特点。
可以在介绍过程中提问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小结(5分钟)通过游戏或者小测验的形式,复习和巩固学生对《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了解。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三国演义》情节解读教学目标:1.理解《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情节,掌握故事的基本线索。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2.多媒体课件3.相关练习题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提醒他们这些人在故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25分钟)通过课文和课件的呈现,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包括三英战吕布、赤壁之战、五虎上将等精彩片段。
解读故事中的重要转折点和意义。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各自最喜欢的情节和角色,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4.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与《三国演义》情节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小结(5分钟)通过学生分享和讨论,小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内涵和意义。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课本中的相关篇章,准备下次课的讨论内容。
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18d5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1.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重、难点:归纳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过程:一、创设意境,走近人物1、说说喜欢阅读课的原因2、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创设意境3、检测阅读情况,出示书中主要人物图片,说出人物的名字想想他们的精彩故事。
二、畅谈方法,分析故事1、交流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要做什么师相机指导封面、前言、目录的作用。
2、交流读书的方法师相机引导并板书:通读、精读、思考课件出示通读和精读的相关知识3、运用方法,指导读《草船借箭》(1)出示视频《草船借箭》(2)通读故事,理清情节通读故事,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书:理情节)(3)精读故事,分析人物师:以小组为单位,精读故事,探究一下这些人物丰富的内心和鲜明的性格。
(板书:析人物)(4)深入思考,得出启示掩卷深思,想想从这个故事中,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板书:得启示)三、延伸阅读,交流收获1、用刚才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方法,以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故事,可小组读也可独立完成2、自由读书,师相机倾听、交流3、班内交流读书收获四、倡导读书,教师赠语1、推荐图书馆的相关名著2、教师赠语:《阅读,终身的承诺》附:教师赠语:阅读,终身的承诺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学习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dec4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2.png)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 理解并总结《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 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动动机;3. 探究小说中的智谋与战争策略;4. 能够就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展开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见解;5.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各个英雄人物的智勇和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教案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故事情节的讲解和理解;2. 人物关系的梳理和分析;3. 智谋与战争策略的探究;4. 道德观念的探讨;5. 学生的思辨和创作。
三、教学步骤1. 故事情节的讲解和理解将《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和总结,介绍给学生。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章回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个大致的了解。
2. 人物关系的梳理和分析分组让学生自主梳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系,并以思维导图或关系图表的形式展示。
鼓励学生理解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动动机。
3. 智谋与战争策略的探究通过讲解小说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智谋和战争策略,并进行相关讨论。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决策的合理性和影响。
4. 道德观念的探讨选取小说中的几个典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道德观念。
可以采取小组辩论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5. 学生的思辨和创作鼓励学生展开自由思辨,可以要求学生就特定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根据小说中的情节进行创作,写一篇短篇小说或者叙事故事。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2. 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和创作作品,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3. 结合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智谋、战争策略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三国演义》原著或摘录;2. 思维导图/关系图表工具;3.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4. 课堂练习和作业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文学地位
2.掌握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和名著的主题思想
3.初步领悟欣赏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和三绝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名著的启示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点拨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场,打开“滚滚长江东逝水”幻灯片开始, 导入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 度夕阳红,由明代杨慎作词,当代艺术家杨洪基演唱这首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带 着我们走进“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二•名著的影响:
放幻灯片成语和熟语,以及歇后语,让学生说出人名和歇后语的下句。激发学 生课堂兴趣。
3•欣赏关羽
打出有关关羽的幻灯片,根据关羽的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 说喜欢的理由,以此总结关羽的性格
老师归纳:桃园三结义, 华容道可见他的义;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可见他的 勇 但是大意失荆州 败走麦城可见他的骄傲,狂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交流
1、了解诸葛亮
打出有关诸葛亮的幻灯片,老师读出对联,学生齐读《蜀相》。让学生积累 有关诸葛亮的诗词。
三•名著的形成
看课本2-5段,依据幻灯片,理清名著形成的过程
四•名著的内容和主题
让生浏览课本高度归纳名著内容的情节,依据幻灯片,掌握情节,老师课堂补 充名著的三大部分。特别指出,名著主要内容是以蜀国为主,依此引出主题。 探究:名著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到孔明病逝,后文只有5个回合,作者如此安排 情节,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
明确:拥刘反曹 是因为刘备出生正统,仁义 (打出关于主题幻灯片)
作者是要表现忠义思想,仁政思想
《三国演义》教案
五•鉴赏任务形象
1.了解三绝是谁
2.鉴赏曹操
打出有关曹操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曹操,评价曹操。让学生说出曹操在自己 心中的形象。
老师归纳:曹操多疑但是爱才,奸诈然而有雄才大略。
(打出幻灯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合作探究:
(讨论并概括诸葛亮的故事。借此概括诸葛亮的智和忠)
3、说说还有哪些鲜活形象
还有勇猛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意气风发的周瑜圆滑睿智有心计的司马懿
三、赏析精彩场面
1.与三有关的情节
(打出幻灯片)
2.精彩的战争场面
(打出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