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10单元 总复习 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第4课时 数据收集和整理、推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第4课时   数据收集和整理、推理

不遗 漏
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月份 /月
1
人数 /人
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统计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记录数据的方法。 下面统计的是二(1)班同学第一小组最喜欢吃哪
种水果的情况。
如何记录这些 数据呢?
画“正”字法统计数据。
记录、整理调查后的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直 接、简便。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10 总复习
第4课时 数据收集和整理、推理
÷
知识回顾
(一)复习数据收集和整理
1.调查法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班上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哪月
出生的人数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思考: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小
组内交流。
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吧! 可以采用举手、投票等方式。
不重 复
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
出现了2、3、4,所以A是__1_。
2
3
再看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Fra bibliotek1、 3B 4
A1
2、4,所以B是_3__。
2
巩固运用
(教材P115 T11)
1.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活动 跳绳 踢足球 打乒乓球 踢毽子 其他
人数 20
3.统计表。
下面是二(3)班同学参加学校艺术节情况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项目 唱歌 人数 6
绘画 8
演讲 舞蹈
8
10
(1)参加( 舞蹈 )的人数最多,参加( 唱歌 )的人数最少。 (2)参加( 绘画 )和( 演讲 )的人数同样多。 (3)参加舞蹈的比参加唱歌的多( 4 )人。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十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2.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重要概念和方法。

2.练习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2.练习使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几何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巩固(30分钟)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和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 拓展(30分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分享。

4. 结束(10分钟)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作业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1.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理解程度。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3.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及图形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及图形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环节二:活动探究,建构网络。

(1)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师: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他的收获你也有吗?请具体说一说。

师:同学们的回答明确具体,对于统计的意义和方法都掌握的非常牢固。

过会呀,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生整理,我也学会了,我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能够快速数出每个类别的数量。

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复习图形的运动师:从这幅图中,你又能回想起学过的哪些知识呢?师: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师: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生形。

生转。

师:下面我们就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脑思考课本115页活动2:照样子做一做,再回答问题。

师: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有的图形不只一条对称轴。

师:在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

生活中还有很多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旋转现象,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到学校里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比一比,唉!看谁的发现更丰富。

独立观察独立剪一剪小组互相讨论验证结果。

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生1:每个小花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

生2:剪出来的小花可以看成一朵小花经过平移运动得到的。

学生自己操作,从风车中体验旋转的乐趣学生自己摸索剪出旋转的图形生生互动生1:这个图案中的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联想到前面剪轴对称图形的经验,需要在对折的纸上画出半个小人。

生2:可以把正方形纸沿不同方向,对折3次,画出小人就可以了。

生3:这个图案还可以看成小人是经过旋转运动得到的。

生1:老师,我知道竹蜻蜓是旋转现象。

生2:老师,我知道风箱是平移现象。

生3:老师,我知道弹射小手枪是平移现象。

生4:老师,我知道最后一个是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十单元总复习》數學教案設計
对不起,由于我的能力限制,我无法为您提供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的完整教案设计。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教案框架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全面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确定)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步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4. 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5. 总结归纳:在结束时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以后的教学。

希望这个教案框架能够帮到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要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15年数学新人教版二下第8,9,10单元教案

2015年数学新人教版二下第8,9,10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单元课时安排:
克和千克……………………………………………………3课时左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主备人:总第课时
动态栏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称再付钱)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5)掂一掂:你们感受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03页“做一做”。
2、课本第103页“你知道吗?”
3、练习二十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第4题。
回家调查,填在书上。
四、全课总结。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
4、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陈述你的推理和判断?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10单元总复习3统计与概率.ppt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10单元总复习3统计与概率.ppt

能力提升扩展
3. 张叔叔、王叔叔、李叔叔不 是医生。你能推断出他们三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吗?
张叔叔是老师,王叔叔是医生,李叔叔是工人。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720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3 统计与概率
基础巩固
1. 二(2)班同学要从下面三位同学中选值日班长。 (每人只能投一票)
(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0
17
20
(2)根据统计的结果,应该选(王小南)当值日班 长。
(3)二(2)班参与投票的一共有( 47 )人。
(4)有一位同学请假,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也 投票,结果会改变吗?为什么?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72020/12/172020/12/1712/17/2020 3:35:48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2/172020/12/172020/12/17Dec-2017-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2/172020/12/1720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2/172020/12/172020/12/172020/12/1712/17/2020
。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2020/12/172020/12/172020/12/17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2020/12/172020/12/172020/12/1712/17/202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十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十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 《总复习》学案2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2.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复习数字排列和组合的方法。

4.复习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2.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3.复习数字排列和组合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1:填充相应的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练习2:根据题意给出的数字进行大小排序。

2.加法和减法运算:
–练习1:计算加法和减法。

–练习2: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

3.数字排列和组合:
–练习1:将给出的数字按照规定排列。

–练习2:根据条件找出符合要求的数字组合。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互动回答。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目,互相讨论解题思路。

3.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形式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馈
1.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重点关注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过程。

2.收集学生练习册的答案,及时进行批改和指导。

六、总结
本节课主要是对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进行总复习,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巩固基础概念。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效学习和掌握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次《总复习》学案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学生们能积极参与,认真
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习题课件-第10单元 总复习(共41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习题课件-第10单元 总复习(共41张)
答案不唯一。例:轴对称图形:红领巾 平 移:拉抽屉、电梯上下运动 旋转:转动的 电风扇的叶片
第10单元·P116~119练习二十二
1.
24个娃娃,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 6 )个。
24 ÷ 4
6

1. 24个娃娃,每8个装一盒,需要( 3 )个盒子。
24 ÷ 8
3个
24个娃娃,装在5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 4 )个,还剩
20-14=6(人)
12.口算。 8×3= 24 56÷7= 8 21÷3= 7 40÷5= 8
7×5= 35 32÷4= 8 42÷7= 6 8÷8= 1
24÷6= 4 63÷9= 7 8×8= 64 35÷7= 5
6×6= 36 9÷1= 9 9×4= 36 27÷3= 9
13.(1)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下面各数。 二千七百 九千九百九十九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


读作:二千七百零八 写作:2708 读作:三千六百 写作:3600
(4)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00+700+8、3000+6000, 并读一读、写一写,再说一说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
③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先读数再读所在的数 位,中间有一个或几个0时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零都不读。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 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 位上写“0”占位。
③求商的方法:想除数的乘法口诀( )九五十三, 没有这样的口诀,就想( )九四十五,五九四十五, 所以商是5,53-45=8,所以余数是8。
(2)计算上面的加、减法式题,说一说笔算加、减法
应该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

2.复习认识10,认识10以内的数。

3.复习认识1元的价值。

4.复习认识时间的表述和顺序。

二、教学重点1.数字10内的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10以内的数。

3.认识1元的价值。

4.会用时、分、秒来表述时间。

三、教学难点1.数字10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2.识别10以内的数。

3.理解1元的与1元以下的换算。

4.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数字10的图片、1元硬币、时钟模型。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纸币、钱币、时钟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数字10以内的加法。

–引导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如:3+5=8。

–练习计数棒相加,巩固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复习数字10以内的减法。

–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0以内的被减数和减数,如:7-2=5。

–练习计数棒相减,巩固10以内的减法运算。

第二课时1.复习识别10以内的数。

–准备数字卡片,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10以内的数。

–创设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识别和排序10以内的数字。

2.复习1元的价值认识。

–准备1元硬币和纸币,让学生认识1元的硬币和纸币。

–引导学生认识1元与1元以下的换算关系。

第三课时1.复习时、分、秒的顺序。

–准备时钟模型,让学生熟悉时、分、秒的顺序和表示方法。

2.综合复习。

–组织综合练习,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10内的加减法、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表述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复习《10 总复习》的内容,重点巩固了数字10内的加减法运算、识别10以内的数、认识1元的价值和掌握时、分、秒的顺序和表述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教具和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一步,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案一、教学内容总结本单元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最后一单元,内容主要囊括了前面九个单元所学知识的总复习。

通过此次总复习,旨在让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性的回顾,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巩固并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2.复习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顺序。

3.复习数的读写。

4.复习矩阵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

5.复习简单的张图解读。

6.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7.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巩固与复习。

2.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读写。

3.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表阅读。

4.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

四、教学难点1.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的能力培养。

2.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科书、教学课件、练习册等。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教室整洁、教学氛围良好。

六、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通过书上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2.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和读写,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

3.数据分析与图表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4.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识别、分类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的框架。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情境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估。

2.注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

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氛围。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7-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巧,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总复习,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
的理解。

2.难点:综合运用各知识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课堂教具、板书内容、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学生带好学习用品,认真听讲。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长方
形、正方形等。

2.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

4.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总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总复习部分的练习题。

2.针对自己学习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补充练习。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2图形与几何》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2图形与几何》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2图形与几何》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2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长方形、正方形,学会用这些图形拼组不同的画面或物体,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描述能力,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图形的拼组、画图等操作也有一定的基础,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用图形拼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画图、拼组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准备直尺、三角板等画图工具。

3.准备一些图形拼组的例子。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它们的特点。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搜集数据;以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形式进行数据整理和展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数据的展示形式三、教学难点1.把握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2.运用合适的图表形式展示数据四、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练习册3.图表工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复习数据收集整理的基本概念,提出实际问题展示数据的重要性。

2.数据收集(10分钟)–学生分组,老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3.数据整理(15分钟)–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分类、比较数据,制作条形图或折线图。

4.数据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整理好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向全班呈现,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意见,共同讨论。

5.讲评与小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肯定和评价,总结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中的关键点,引导学生体会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六、课堂练习1.根据以下问题,搜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制作条形图:–你们班每位同学昨天吃了哪些零食?–每种零食的数量是多少?七、课后作业1.根据家庭情况,搜集某一天父母工作的时间,整理成表格并绘制折线图。

2.预习下节课内容:《数据对比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能够用竖式计算完成表内除法运算。

2.学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运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操作步骤。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示例。

2.板书:关键概念、计算步骤等内容。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老师简要介绍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步骤二:表内除法1.回顾表内除法的概念,示范计算几个示例题,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练习表内除法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三:有余数的除法1.介绍有余数的除法,说明操作步骤。

2.示范计算几个有余数的除法题目,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让学生练习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加深理解。

步骤四:综合练习1.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结合起来,布置综合练习题目。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师生一起讨论、总结。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场景。

2.拓展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题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学课件(127页)pptx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学课件(127页)pptx

700-200= 500
7个百减2个百等于5个百,也就是500。
9000-5000=4000
9个千减5个千等于4个千,也就是4000。
返回
总复习 万以内的数
8.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用近似数解决“够不够”问题的方法: 先把准确数估成整千、整百、整十的 数,再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 方法进行比较。
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 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20 ÷ 4 = 5
… … …
被 除 数



返回
总复习 万以内的数
6.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如何计算除法算式的结果?
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法和几相乘 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20÷4=( 5 ) 想:( )和4相乘得20。
四(五)二十
返回
总复习 万以内的数
总人复教习版 万数以学内二的年数级 下册
10 总复习
万以内的数
复习导入 巩固练习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总复习 万以内的数
复习导入
你知道悉尼歌剧院吗?
音乐厅
返回
总复习 万以内的数
音乐厅是全歌剧院最大的房间,拥有2,679个座位,这些座 位中有2100个正面表演台,其他的12块座位席则分布在两侧。 舞台呈梯形,靠近观众的部分较窄,为14米。最深处的宽度则 为17米,舞台后面还有供唱诗班使用的坐席。舞台前部的85个 座位还可收起,即使如此,这个深度11米的舞台总面积也不过 200平方米,对于有些大型乐团来说还是略显拥挤,在1995年以 前,这个音乐厅是悉尼交响乐队团的所在地。
4.读出下列各数。 600( 六百 )
657(六百五十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1数与代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1数与代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 1数与代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能够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

–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求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数与代数的关系。

2. 正确书写数的读法。

3. 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难点: 1. 理解代数的概念。

2. 对代数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学游戏或有趣的故事,引出数与代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1.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的读法,然后进行书写练习。

2.代数的初步认识–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代数,例如:1 + x = 5,让学生找出 x 的值。

3. 练习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巩固数与代数的知识。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综合运用,例如:小明有苹果 x 个,小王有苹果 5 个,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4. 拓展提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对数与代数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数与代数来解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继续努力学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十单元《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总复习》的第四课时,是数学二下册第十单元的总复习内容。

通过
这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十单元所学内容,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基础,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复习第十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图表的解读。

2.难点:概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教材与练习册
3.小黑板与粉笔
4.讲台与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率计算(30分钟)
1.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练习相关概率计算题目。

二、复习统计图表解读(30分钟)
1.复习各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意义。

2.练习统计图表相关题目。

三、综合练习(30分钟)
1.针对第十单元的综合练习题目,包括概率计算和统计图表的综合应用。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重点难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巩固和复习第十单元的内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10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新人教版.doc

二年级数学下册10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新人教版.doc

10总复习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二)。

成长小档案用4幅图涵盖了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数据收集整理;图形的运动。

这些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些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为此,在回顾与整理时进行了特别的突出。

接着还安排了两项数学活动:活动1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活动2是图形运动的再体验、再感受。

最后是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整个复习过程中,“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突出十进制思想。

教科书展示图片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将认数的内容系统化,并把握知识的本质。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相结合复习,以对比促进理解和系统化。

在复习时可以进一步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本质上的统一。

混合运算的编排除教学运算的顺序外,还可加深学生对4种运算本身的认识,进一步沟通运算之间的关系。

复习时应通过教学活动加以体现,让学生透过知识表面抓住其本质,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数据收集整理”的复习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复习“图形的运动”时,将直观与抽象结合。

教科书中还有一些知识虽然没有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回顾时也应受到重视。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

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有实际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努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

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

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4课时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13页表内除法。

教学目标:1、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引导学生巩固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2、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对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对学生易错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整理复习。

1、谈话:一学期即将结束了,这一学期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

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

板书:表内除法。

二、师生互动。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课件)32÷4 81÷9 15÷5 24÷642÷7 40÷8 24÷3 14÷2谈话:你是怎样想到商的?有余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2、复习竖式计算。

(指名板演)40÷5= 36÷7=提问:有余数除法中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有什么要注意的?(余数要比除数小)3、复习混合运算。

2000+700+8 23+3×9 70-42÷73×9+23 81÷9+424、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2题口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看图完成练习题,读一读,指名说一说。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整理笔算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计算,说出每道题要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巩固对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掌握。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14、118页第1、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

(板书课题)二、知识整理: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小结: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出示计算器。

(1)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数位顺序的排列情况。

提问: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是哪一位?(2)在计算器上表示出2000+700+8、3000+600.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3)想一想:如果一个数的中间有0要怎样读?出示:2708、2069指名读一读,说一说:中间、末尾有0的数怎样读?小结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的0都不读。

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0。

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3、复习近似数。

2707接近的整千数是多少,说出几个接近这个整千数的数。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4题。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第3课时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教学目标: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

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620+100= 120+360=130 - 70= 240 + 70=2000+50= 1000-30=1200-40= 140 - 40=860 - 80= 880+1200=二、探究新知1、复习克与千克及图形变换。

(1)提问: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一般什么样的物品用克,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举例说明。

克与千克用什么字母表示?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1000克=1千克)(2)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2、复习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

出示教材第115页的第2题。

说一说,剪出的是什么图形?小组合作、讨论,每种图形怎么剪的?说一说,在剪的图形中有没有对称轴图形?如果有,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1)找一找图上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如升降机、观光缆车)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7题。

看图,说说物体有多重。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9题。

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说说理由。

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0题。

4、补充。

判断:6千克油与6千克糖比较,6千克油更重。

()妈妈身高160厘米,体重55克。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吗?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复习“克和千克”和“图形与变换”。

复习“克和千克”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第4课时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内容: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教学目标: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表内除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同学们有问题,则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1、复习除法问题。

出示:(1)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如果3人合用一台电脑,共需要几台电脑?(2)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电脑室有8台电脑,几人合用一台电脑?(3)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5人,如果3人合用一台电脑,至少需要几台电脑?2、复习混合运算。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8题。

学生读题,说说解决这个问题先要解答什么问题,然后再解答。

指名汇报,说说解题的方法。

3、复习统计图。

(1)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1题。

(2)组织收集数据,清点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