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车的五大误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路车的五大误解

200000355842

供大家参考,别骂我啊,不是我的观点。

关于公路车还是山地车的问题

看网上有不少关于纠结于山地车还是公路车的问题,看得我很郁闷,美国人根本就没有这种讨论啊。于是写写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思考吧,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积极与讨论。写得有点长,耐心看。

首先我觉得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误区呀。

大家常见的误区无非这么几个:

1.山地车可靠性比公路车高,比较泼辣,皮实耐用,不扎胎,公路车老扎胎。

2.公路车通过性差,不能走烂路。

3.公路车不安全。

4. 公路车不善于爬坡,山地车爬坡更容易。公路车是跑平路的,山地车才是爬坡用的。5.公路车姿势很不舒服,不容易上手。

这五点都貌似有道理,但实际都站不住脚。我后面会一一分析。

个人认为“山地车”和“公路车”这两个称谓是不大贴切的。国外很多自行车厂商的官网是不这么分类的,比如,捷安特的官网上,山地车属于“off-road”或者“off-pavement ”这一类,此类还包括越野公路车和速降车。公路车,铁三车和城市车属于“on-road ”或

“on-pavement”,也就是说,公路车本身就为用于铺设过的路面而设计的,凡是普通汽车能跑的路,就是公路车能跑的路。在Focus 的官网上,分类是:没有路的山地路段,专业的技术路段,有铺设的城市自行车道,柏油马路,和丛林/草地路段。可见,很多大的自

行车厂商在官网上都会按照不同的道路状况来进行细致分类,而绝不会简单分成公路车和山地车。这两个称谓本身就是很笼统的,不确切的。山地车在山区公路上一样笨重,一样不如公路车好使,不是吗?

关于几个大家常见的误区,我想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一分析。我骑车快一年了,公路山地都骑过,山地车只是当做上学代步用,公路车是锻炼,比赛和跑长途用。

1.“山地车可靠性比公路车高”,这可能是大家最常见的看法了吧。我认为,公路车可靠性

未必差,扎胎几率也未必高。我觉得大家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基于三个原因,一个是国内劣质公路车泛滥,二一个胎压不够,三一个是理所当然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想。我先晒晒我

自己的扎胎记录吧:本人第一辆公路车是钢架,花了900块人民币,在国内跑了1500公

里,后轮扎胎两次。第二辆公路车花了1100 块人民币,在国内跑了1000 公里,从未扎

胎。现在这第三辆花了1100 美元,约合7000 人民币,在美国跑了1400 公里,从未扎

胎。现在的铁三车花了1600 美元,约合11000 人民币,因换过码表,总里程不详,从未

扎胎。自己是校自行车队的赛手,跟着校队出训练大约半年多了,只碰到过一次有队友扎胎的情况。在上周比赛中,那样的骑行强度下,队里也只出现了一个扎胎的。也就是说,我一共只扎过两次胎,全都是在一辆最破的车子上出的。有的人听说过,我的表哥贪便宜买了一

辆750 块的公路车,结果半个月内跑了400公里就扎了7次胎,外加爆了一次胎(放炮了),导致失控伤了一个人。我只跟着老家单车俱乐部的车友出行两次,遇上扎胎的除了我表哥之外全是山地车。著名的铁人三项运动员Chris Lieto 的一辆Trek TTX六年只出现了

一次扎胎的事。反倒是看看本地的和外地的单车论坛上,车友们的出行记录里,山地车扎胎的事可是一点也不少啊。

大家看出来了吧,好车是几乎没有扎胎问题的。公路车本身要求轻量化,简单化,该省的就省,所以要在同时保证可靠性,公路车对材料材质要求就必然很高,导致合格的公路车价格

必然高一点。美国自行车店里的公路车一般几乎没有600美元以下的,最普遍的价格集中在800-2000美元之间,山地车倒是最便宜200多美元就能买到。就像我刚才提到的表哥半个月扎八次的车子一样,这种车子在美国是没人买,也没人敢卖的,出了事店主要负责的,

有可能吃官司的,有质量问题店主要无条件退换的。你要是买个1000块的公路老扎胎,你换个5000块,1万块,3万块的公路车试试,看它还扎不扎?说到底,国内极低端公路车泛滥,这类车子本不该出现,1000来块钱不到2000块甚至不到1000块的公路车只能说明质量和安全性打了折扣,不是什么”性价比"和“入门级”。这种现象我觉得是“中国国情”决

定的,这词虽然听着有点像敏感词们爱说的话,但是这是个店家无义务退换,出了门不负责的地方,商业信誉的缺乏和老百姓尚不宽裕的钱包催生了这种超级精简版的劣质公路车,这种车子在美国可以算是“不合格产品”。这些东西的存在难免会影响到公路车的声誉。公路车就应该比山地车贵一截。说扎胎频率很高,那是劣质公路车的情况。

公路车开口胎一般要打到110 psi,胎上写着“maximum pressure 110 psi,实际上完全可以打到110,大约7个大气压吧。胎压低了自然容易扎胎。”气打足了了容易爆胎“这一”常识“可能是原因吧。即使是夏天训练我们校队的车都会打到110psi (有的胎最大气压高于110). 比赛用的管式胎气压会更高。如果你的车胎在110 psi 爆了,那说明你的车

胎属于上面的劣质货。

最后一个原因,有多少人真正统计过某个时间段内某个范围内车友公路车和山地车每一千公里的扎胎次数呢?如果有,数据说话。如果没有,那么这个”公路车比山地车容易扎胎”的结论还科学吗?难道不是笼统的感性结论或者根本就是主观臆测吗?山地车的车胎更厚吗?

强度更大吗?有多少人两种车都骑过并且经验多到足够做出一个有价值的感性结论呢?如果公路车很容易扎胎的话,那么环法车手该怎么比赛呢?他们可是23天3000多公里呀!

好的公路车外胎都是覆盖着凯夫拉纤维的,这种胎是要比山地车胎贵一大截子的。公路车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个新鲜玩意,一看到这么纤细的轮胎,有不少人会理所当然不假思索先入为主地得出“细轮胎不结实“的结论,不是吗?“山地车不扎胎”的想法很多时候恐怕只是个自我心理安慰吧?

2. “公路车通过性差。”

公路车通过性确实差,但是问题是你要跑什么路。公路车在烂路上通过性肯定差呀,但它根本不是为到那种地方跑而设计的。就好比马虽然跑得快,通过性好,但是你要拿马来拉重物,耕地,那就别怪马不行了,马就不是干这个的,牛才是。

山东的路可以算是车手的天堂啊,在美国都没见过哪个地方的公路比山东要好。美国的路是只给汽车修的,因为美国人真正开始重视自行车也不过是最近十几年二十来年的事情,最初是根本不考虑自行车的问题的。而中国的路肯定要自一开始就要给自行车和电动车考虑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