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数据整理与概率11.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2 概率初步11.3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选用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

2. 新课内容:(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整理方法,展示例题并进行讲解。

(2)概率初步:介绍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3)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分析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数据。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整理方法:分类、排序、求和、求平均数等。

2. 概率初步:概念: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计算方法:概率=所求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

3.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并整理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数据,绘制合适的统计图。

(2)计算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并分析原因。

2. 答案:(1)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统计图,无固定答案。

(2)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5,因为硬币的两面是等概率出现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

2. 拓展延伸:(1)收集更多数据,研究其分布规律。

(2)探讨其他概率问题,如掷骰子的概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问题设置与答案解析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确保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024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实数第1节:平方根与立方根第2节:实数及其运算2. 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第2节: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第3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第4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3. 第三单元: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节: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第2节: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法4. 第四单元:函数及其性质第1节: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第2节:函数的性质第3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并学会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判别式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实数的概念与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数引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实数的概念。

例题讲解:讲解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与运算方法。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节与第2节练习题。

2. 一元二次方程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例题讲解:分别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公式法与判别式。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节至第4节练习题。

3.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引入: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例题讲解:讲解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以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节与第2节练习题。

4. 函数及其性质引入:让学生了解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讲解:讲解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性质。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节至第3节练习题。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如果a>b,则b<a;如果a=b,则 b=a;如果a<b,则b>a。
04
第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构成的平面几何图形。
性质
坐标系中的每一点都有唯一的坐标表示,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具有一致性,坐标 轴的方向是固定的。
欧几里得证明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 股定理的严格证明,利用了相似三角 形的性质和比例关系,证明了勾股定 理的正确性。
勾股定理的应用
实际问题解决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 用,如建筑、航海、航空等领域 ,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 角形中的边长,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竞赛题目
勾股定理也是数学竞赛中常见的 知识点,常常出现在代数、几何 等题型中,考察学生运用勾股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 课件
汇报人: 202X-01-05
目 录
•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 第二章:勾股定理 • 第三章:实数 • 第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 第五章:一次函数
01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 图形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性质
轴对称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 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 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 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即图形 关于对称轴对称,其对应点连线 与对称轴垂直且等距。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判定与性质应用
判定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和特点,判 断其是否具有轴对称性。也可以通过 折叠或旋转图形,观察其是否能够完 全重合来判断。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此时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DE B
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家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 道横行人
B
为什么有行 人斜穿人行
横道?
C.
.A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 任任何何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
a+b>c
b
a
b+c>a
Ac B
c+a>b
反之:在三条线段中 若任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线段 则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 C ).
A、 2cm B、 3cm C、 8cm D、 15cm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何 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应用性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 思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合作学习
1、剪一个△ABC; 2、分别取AC、BC的中点D、E,连结DE; 3、过D作DF⊥AB于点F,过E作EH⊥AB于点H;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内含大量动画全真演绎教学内容 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首选教学课件
可那么,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 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 图形叫做三角形。
A
B
C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如图顶点是A,B,C的三角形
只要满足较小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
段,便可构成三角形; 若不满足,则不能构成三角形.
判断方法:
(1)找出最长线段。 (2)比较大小:较短两边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 (3)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 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a=2.5cm, b=3cm, c=5cm. (2)e=6cm, f=6cm, g=12cm.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2、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新授: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抽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II引入新课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 中,苦∠B=∠C,则AB= AC吗?作一个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等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2、小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强调此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角对等边”.4.引导学生说出引例中地质专家的测量方法的根据.III例题与练习1.如图2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2.①如图3,已知△ABC中,AB=AC.∠A=36°,则∠CXXXXXX(根据什么?).②如图4,已知△ABC中,∠A=36°,∠C=72°,△ABC是XXXXXX 三角形(根据什么?).③若已知∠A=36°,∠C=72°,BD平分∠ABC交AC于D,判断图5中等腰三角形有XXXXXX.④若已知AD=4cm,则BCXXXXXXcm.3.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lXXXXXX.4.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2XXXXXX.例: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分析证明.练习:5.(l)如图6,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E.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上题中,若去掉条件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6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练习:P53练习1、2、3。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二章:整式的乘除2.1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2.2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2.3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2.4 乘法公式2.5 整式的除法第三章:分式3.1 分式的概念3.2 分式的性质3.3 分式的乘除3.4 分式的加减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规则。

2. 学会运用乘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分式的概念、性质及四则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整式的乘除、乘法公式、分式的四则运算。

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分式的性质及乘除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乘法公式表。

2. 学具:练习本、乘法公式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实际生活中购买商品的问题,引出整式的乘除运算。

2. 讲解例题: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分组讨论:针对分式的概念、性质及四则运算,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乘法公式,方便学生随时查看。

2. 黑板右侧:书写例题及解题步骤,展示解题思路。

3. 课堂中间: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标注,提醒学生注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计算题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题分式的乘除计算题应用题:利用整式的乘除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整式的乘除与乘法公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拓展分式的应用范围。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2. 分组讨论的环节,特别是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3. 板书设计中的重点难点标注和乘法公式的展示。

4. 作业设计中应用题的设置和答案的发放。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VS
估算方法
对于一些无理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来近 似其值。例如,对于π的近似值,我们可 以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或级数展开等方法来 进行估算。这些估算方法在科学计算和工 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六章:一元二次
07
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 + bx + c = 0 (a ≠ 0)。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 二次方程。
判别式
b^2 - 4ac,用于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
因式分解法
当b=0,c>0时,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
将方程左边化为积的形式,右边化为0,再 利用“两数相乘积为0,则两因式至少有一 个为0”的方法解出方程。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是函数的一种,其解析式为 y=kx+b,其中 k 和 b 是常数,且 k≠0。
一次函数的图像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如奇偶 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对称性等。这 些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一次函数非常 重要。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 为 k,截距为 b。当 k>0 时,函数为 增函数;当 k<0 时,函数为减函数。
函数定义
函数是数学上的一个概念,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一个函数中,每一个自变量的值都有唯一的因变量与 之对应。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解析法、表格法和图象法。解析法是用 数学表达式表示函数关系,表格法是用表格列出函数数值 ,图象法是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
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
函数的值域是函数所有可能值的集合,定义域是自变量可 以取值的范围。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2.4逆命题和逆定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2.5直角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2.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PT课 件
1.1认识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1.2定义与命题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1.3证明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 课件目录
0002页 0054页 0091页 0131页 0211页 0243页 0273页 0313页 0336页 0377页 0408页 0433页 0466页 0505页 0557页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2定义与命题 1.4全等三角形 1.6尺规作图 2.1图形的轴对称 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5直角三角形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1平面直角坐标系 4.3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5.1常量与变量 5.3一次函数 5.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2.1图形的轴对称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1.4全等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1.6尺规作图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 件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教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式与方程1.1 整式的概念与运算1.2 方程的概念与解法2. 第二章:函数2.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3. 第三章:几何3.1 三角形的性质3.2 四边形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整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绘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

3. 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应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几何图形的性质证明。

2. 教学重点:整式与方程的运算方法,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器。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整式与方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整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整式与方程的解法。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讲解:讲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函数的解法。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知识讲解: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性质。

9.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10.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整式与方程的概念、运算方法,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几何图形的性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至第五题。

2. 答案:第一题:略第二题:略第三题:略第四题:略第五题: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整式与方程的应用。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整式与方程的解法。

1.6尺规作图 课件2024-2025学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6尺规作图 课件2024-2025学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如图,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 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造在什么位置?
解:连接AB,分别以A和B为圆心,以大于12AB为 半径的两弧交于点E和F,作直线EF,与河岸交于 点C,如右图,则码头应建在点C处.
板书设计
尺规作图:
1.6尺规作图
1.6尺规作图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尺规作图是“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六节的 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和基本 尺规作图的范围,并动手画图完成以下基本作图:①作一个角 等于已知角;②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在给定边角条件下, 求作三角形.要求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尺规作图,并了解作法的理 由.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3.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
1 2
AB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
周长为12,AB=6,则△ABC的周长为( C )
A.6
B.12
C.18
D.24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1.下列关于作图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D ) A.画直线AB=10厘米 B.画射线OB=10厘米 C.已知A,B,C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 D.过直线AB外一点画一条直线和直线AB平行
尺规作图是几何图形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训练几何技能 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和基本尺规作图的范围. 2.会进行以下尺规作图,并了解作法的理由. ①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②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在给定边角条件下,求作三角形.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1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1.2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3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4 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2.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2.1 整式的乘法法则2.2 乘法公式2.3 整式的因式分解3. 第三章分式及其运算3.1 分式的概念及性质3.2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3.3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4. 第四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4.1 轴对称图形4.2 中心对称图形5. 第五章数据分析5.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5.2 方差与标准差5.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整式、分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相应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掌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学会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推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数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2. 采用图表、示例等形式,使板书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有理数运算练习题;第二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练习题;第三章:分式运算练习题;第四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练习题;第五章:数据分析练习题。

2. 答案:根据练习题,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章节和内容的逻辑顺序,确保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循序渐进,避免知识点的跳跃。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函数及其图像2.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3. 一次函数的应用4. 二元一次方程组5.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 图形与坐标7.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学会绘制常见函数图像。

2. 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线性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图像的绘制、一次函数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尺子、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函数的定义,介绍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讲解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作业:布置有关一次函数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函数的定义2. 一次函数的性质3. 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2x + 3y = 8② 5x 2y = 11① x 2y > 4② 3x + 2y ≤ 122. 答案:(1)图像见练习本。

(2)① x = 2,y = 2② x = 3,y = 2.5(3)① x > 2 + 2/3y② x ≤ 4 2/3y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程度较好,但在绘制图像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类型函数的性质,如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函数及其性质2. 一次函数3. 二次函数4. 概率初步5. 图形的相似6. 平行四边形7. 一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详细内容涉及:1. 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其性质2. 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应用3. 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应用4. 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5. 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6.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7. 一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掌握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5.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使学生掌握一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概率的计算与应用(4)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6)一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解法2. 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应用(3)概率的计算(4)相似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应用(5)一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

(2)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3)通过游戏、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概率的意义。

(4)通过观察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相似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例题讲解:(1)讲解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其性质。

(2)讲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应用。

(3)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和练 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
题能力。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 问,以及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活
动。
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 试和期末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成果。
02 第一章:代数基础
代数概念与性质
01
02
03
04
总结词:掌握基础
代数基础知识介绍:阐述代数 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正数 、负数、整数、有理数等。
数的分类与概念:详细介绍数 的分类方法,如整数、有理数 、实数等,并阐述相关概念。
数的性质与运算:介绍数的各 种性质,如正负数性质、绝对 值性质等,以及基本的四则运
算。
代数运算与技巧
总结词:掌握技巧
错误运算的避免:列举常见的错误运算 ,如符号错误、括号错误等,并说明避 免方法。
简化运算的方法:介绍简化运算的方法 ,如提取公因数、利用分配律等。
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部分相等, 对应角相等。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应用实例
建筑设计
许多建筑物都利用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原理,以增加建筑物的 稳定性和美感。
图案设计
许多图案都利用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原理,以增加图案的复杂 性和美感。
数学问题
在数学问题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经常被用来解决几何问 题,例如求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是两条过原点的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0$时,第一、三象限内为减函数;当$k<0$时,第二、四象 限内为增函数。
05 第四章:几何基础
线段、射线、直线及其性质
01
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课本

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课本

两图分别有 1个交点和 3个交点. 当有两条直线平行时, 有答图 3所示 的情况:
有 2个交点. 当三条直线都平行时, 答图 4则无交 个交点. 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 点, 即0 6 . D [ 解析] 因为 ∠A+∠A C D= 1 8 0 ° , 所以∠A C D= 1 8 0 ° - 7 0 ° , 又因为 ∠A= C D= ∠E 1 C D ,所 以 ∠E C D= ∠A 2
1 . 2 平行线的判定
能力题型设计
★速效基础演练
= 4 0 ° , 从而 a ( 同位角相等, 两 ∠5 ∥b 直线平行) , 由邻补角定义可得 ∠6= 1 8 0 ° - 7 0 ° , 所以 ∠6 =∠3 = 7 0 ° , ∠4= (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 从而 a ∥b 3 . B [ 解析] 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 解: 可以判定 E F D . 理由: 因为 E F平 ∥B 分 ∠A E D (已 知 ) , 所 以 ∠1 = 1 E D ( 角 平 分 线 定 义) ,因 为 ∠A 2 E D= 6 0 ° , 所以 ∠1= 3 0 ° , 因为 ∠2= ∠A 3 0 ° , 所以 ∠1=∠2 ( 等量代换) , 所以 E F D (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 ∥B [ 点拨] 题中已知的是有关角的条件, 就需想到找与 E F 、 B D相关的同位角、 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5 . 证明: ∵D E平分∠C D A ( 已知) , 1 ∴∠ A D E= D E= ∠A D C ( 角平分 ∠C 2 线定义) . 答图 2 又∵B F平分∠A B C ( 已知) , ∴∠ A B F= B F= ∠C 线定义) . ∵∠A D C= B C ( 已知) , ∠A ∴∠C D E= B A ( 等量代换) . ∠F 又∵∠A E D= D E ( 已知) , ∠C ∴∠A E D= B A ( 等量代换) . ∠F ∴D E B (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 ∥F 6 . 正 确. 因 为 ∠A B D =1 8 0 °-1 4 7 ° 9 ′ = 3 2 ° 5 1 ′ .又 ∠C A B =3 2 ° 5 1 ′ ,所 以 A B= B D . 所以 A C D ( 内错角 ∠C ∠A ∥B 相等, 两直线平行) . 7 . 在∠B C D的内部作∠B C M= 2 5 ° , 在∠C D E的内部作∠E D N= 1 0 ° . 1 B C ( 角平分 ∠A 2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判定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06
第五章:数据处理初步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总结词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 ,包括确定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 、选择调查对象、收集数据和整理数 据等步骤。
详细描述
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明确调查 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和对象,选择合 适的调查方法,然后收集数据并进行 整理,以便后续的数据表示和分析。
独立事件
两个事件A和B是独立的,如果 P(A∩B) = P(A) × P(B)。
THANKS
感谢观看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有一个角为90度,勾股定理。
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合了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01
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02
SAS、ASA、SSS、HL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03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等。
05
第四章: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判定
一组对边平行或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梯形与菱形
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梯形。
性质
梯形的两腰平行但不相等,对角 线互相平分但不互相垂直。
梯形与菱形
• 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梯形与菱形
定义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菱形。
性质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具有线性性质, 即函数的值随着自变量的 增加或减少而均匀变化。
反比例函数
1 2
反比例函数定义
形如y=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 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

-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如△AB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顶点。

2. 三角形的分类。

-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可以用“Rt△”表示,如Rt△ABC,其中∠C = 90°,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边。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 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腰,另一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底角。

-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 三角形的性质。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可以通过作平行线等方法进行证明,如在△ABC 中,∠A+∠B +∠C = 180°。

-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例如在△ABC中,∠ACD是∠ACB的外角,则∠ACD=∠A +∠B。

-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如,在△ABC中,AB + BC>AC,AB - BC<AC。

4.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 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 中线:-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线。

-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 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判定方法: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条直线平行,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处处相等。

第2章特殊三角形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反过来,三个内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都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22
+=
a b c
古人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中较短的一边为勾,较长的一边为股,斜边为弦,因此这一性质也称为勾股定理。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

从勾股定理扩展: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半圆。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勾股定理+SSS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HL
第3章 直棱柱
由若干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多面体上相邻两个面之间的交线叫做多面体的棱,几个面的公共顶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棱柱是特殊的多面体,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直棱柱的相邻两条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立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俯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画三视图必须遵循的法则:长对正、高对齐、宽相等。

第4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抽样:
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如果有n 个数12,,...,n x x x ,我们把1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x (读作“x 拔”)。

加权平均数 权 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在一组相差较大的数据中,用中位数或众数作为表示这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往往更有意义。

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标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第5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用符号“<”(或“≤”),“>”(或“≥”),“≠”连接而成的数学式子,叫做不等式,这些用来连接的符号统称不等号。

不等式的性质:
若a <b ,b <c ,则a <c 。

这个性质也叫不等式的传递性。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不等式仍成立。

即 如果a >b,那么a +c >b +c, a -c >b -c;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a -c <b -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必须把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得的不等式成立。


0a >b c <0a c <b c a b a b c ac bc c c a b c c >>>><如果,且,那么, 如果,且,那么,
不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而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简称不等式的解。

由几个同一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一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组成不等式组的各个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

第6章 图形与坐标
X 轴(横轴) y 轴(纵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平面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

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X
第7章一次函数
在一个过程中,固定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称为变量。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设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函数解析式简称函数式,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法。

用列表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是函数的三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函数y=kx+b(k,b都是常数,且k≠0)叫做一次函数。

y=kx(k,b都是常数,且k≠0)叫做正比例函数,常数k叫做比例系数。

对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