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潘一东区矿井风井

合集下载

淮南矿业集团潘北煤矿风井井筒变径模板组装措施

淮南矿业集团潘北煤矿风井井筒变径模板组装措施

淮南矿业集团潘北煤矿风井井筒变径模板组装措施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潘北项目部2005 年月日一、概述:潘北风井井筒掘砌至-226m进行变径,变径后模板采用净直径ф7.030mMJY2.7m大模,由16块大模板、1块伸缩模板、16块刃角板及上部合茬板组成。

根据施工需求,需均匀更换15块夹块方可满足井筒施工变径要求。

变径后模板直径为8.80m,每块夹块宽度为370mm。

大模脱模利用液压脱模机操作系统,利用液压油缸伸缩原理进行大模的施工。

模板与模板夹块之间用螺栓联结,整个大模系统必须地面整体组装试验,合格后进行编号并涂油。

下井组装时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步聚进行,为避免因错误造成组装困难及尺寸偏差,特编制本措施。

二、施工准备:1、模板组装检查期间所需材料工具,由机运队提出计划,材料队存放,施工前准备齐全。

2、装大模期前机运队传达措施,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

3、地面将小块模板与小块夹块用螺栓连成一体,地面除锈,三、施工方法及步骤:1. 井下模板拆除,井下安排一组人员施工,按顺序依次拆除,地面安排掘进队人员进行清理与涂油。

2.地面将大小模板与刄脚及夹块连成一体,用螺栓紧固。

3.模板地面组装试验,合格后拆掉编号涂油下井。

4. .组织人员下至迎头,把装有悬吊点大模板先下至迎头。

5把二号大模下到迎头,并连接悬吊点。

6 . 按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直至十五号大模按顺序连接。

7.接着把伸缩板下到一号模板前,再下十六号模板并连接。

8.依次组装导向板,护油缸板,油缸。

9.下脱模机,并组装连接油缸管路。

10.组装完毕,模板、夹块、伸缩板、悬吊点所有螺丝紧固。

11.试验模板尺寸,进行模板调整,直至大模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四、安全注意事项:1、上班前要穿戴整章,工作人员要戴安全帽,下井人员要戴好保险带。

2、起吊器具要详细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起吊物件要系牢。

3、物件过井盖门要稳钩,井下人员要避开提升位置,并观查物件入井情况,保持电话联系,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井口。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2 巷道 变 形破坏 特征及 其原 因分 析
通过 对风井环 形车 场现场 调研 ,井底 车场巷 道破坏 形
式 主要 表 现 为 :
1 )巷道底鼓严重 ,并沿纵 向产生张裂现象 ,观测 记录
表 明 ,一 周 内最 大 底 鼓 量 能 达 到 30 m 左 右 。造 成 环 形 车 0r a 场 巷 道底 鼓 的原 因 主 要 如 下 :一 是 由于 巷 道 拱 顶 及 两 帮 个方 向是 有 支 护 的 ,而 底 板 是 “ 面 ” 弱 ,在 两 帮 围 岩 的 挤 压




21 0 1年第 l 2期
潘 一 东深 井 软 岩 巷道 修 复技 术研 究
沈景钊 ,杨 张杰
( .淮南矿业集团 潘一东区 ,安徽 淮南 1 22 0 ;2 3 0 1 .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 ,安 徽 合肥 2 00 3 0 1)

要 :针 对 潘一矿 东区环形 车场 失修 严 重的 问题 ,在 现 场观测 的基础 上 ,分析 其破 坏特征
d fr t n o e ra wa u r u d n o k a d g o u p r efc a b an d eo ma i ft o d y s ro n i g r c n o d s p o t f tw so ti e . o h e Ke wo d : s f r c o d a fd e n h f mi e r p i e h oo ; b l/ te s a c o o i e u p r ; y r s o o k r a w y o e p mi e s a t n ; e ar tc n lg t y o t se l me h n h r c mb n d s p o / t s p o tp b tp u p r s y se t e

潘一东瓦斯地质工作初探

潘一东瓦斯地质工作初探
但 由于背斜倾伏转折部位次生张扭性断层发育, 对矿井瓦斯地质条件影 响较大。 2 层 及 煤 系 地 层 . 煤 本 区 主要 含 煤 地 层 为 二 叠 系 中下 部 山西 组 和 下 石 盒 子 组 。含 煤 地 层总厚 7 27 m, 2. 2 自下而上划分 为七个含煤组( ) 段 。含煤 4 0余层 , 可对 比命名的 3 9层 , 总厚 3 . m, 78 含煤系数 51 %。 4 . 9 具有开采价值的 1 , O层 自上 而 下 依 次 为 1 — 、3 1 l— 、 、- 、— 、-14 13 1煤 层 , 7 11 — 、 12 8 7 16 15 、— 、 、 厚 度约 2 . m, 68 占煤层总厚 的 7 . %; 9 71 不可采煤层 2 4 9层 , 厚度为 1 .1 09 m, 占煤层总厚度 的 2 .6 88 %。
层 开采 。 组煤选择 1- 煤保护 1 — 煤 , c 2 1 3 1 同时抽采 1— 煤卸压 瓦斯 ; 31 B 组煤 以薄煤层 6 1 层为保 护层先开采 , —煤 达到上保护 7 18 — 、 煤层 , 下 保 护 5 14 1 — 、— 煤层。 四、 矿井瓦斯地质工作开展情况 矿井 目前处 于建设阶段 , 目前井底车场 已基本形成 , 正施工采 区系 统上山巷道 和首采工作面 回采巷道。 项 目 建立 以总工程师为核心 的瓦斯地质技术保 障体 系,建立并 部 完善 了瓦斯地质 图及层位控制 图的编制与上报制度 、三维地震动态解 释制度 、 出煤层 小构造超前探测 制度 、 门揭煤 三级 预警制度 、 出 突 石 突 煤层顶底板岩巷层质 构 造 . 地
潘一东矿井位 于潘集煤 田第 Ⅲ勘探线 以东 ,处潘集背斜南翼及倾 伏转折端。 背斜轴向 11倾伏角约 5。 0。 , 。 地层产状为 S N /3 0。 ~ E ~1o 区 内西北部发育 F 、2 3 F 、9等大中型断层 , 2 F — 、3 F 南部 、 部 、 北 西南部分别 发育 F 2 F 3 F 4和 F 5 中型断层 , 3 、k 、 3 3等 构造格局总体上 为一个大单元 ,

潘一矿煤矿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潘一矿煤矿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潘一矿采区巷道布置设计第一章采区概况潘一矿是淮南矿业集团主力矿井之一,1983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 3.0M t/a,经过技术改造,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 4.0M t/a,矿井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13层。

其中13—1煤层是矿井目前的主采煤层,平均厚度 4.5米。

煤层结构复杂,顶底版一般为泥岩或沙子泥岩,遇水易泥化。

矿井投产以来,先后采用普通综采和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13—1煤层。

由于普通综采采高较低,13—1煤层不能一次采全高,开采效率低,难以实现高产高效,综采放顶煤开采虽然可以一次采全高,但煤炭灰分较大,不能适应煤炭市场需求,且放顶煤开采影响工作面推进进度,制约生产能力的提高,另外综采放顶煤开采采空区留有余第一节煤系及煤层石炭、二叠系为本区煤系地层,共有可采煤层14层,总厚度为27.67m。

自上而下分别为1、3、4-1、4-2、5-2、6-1、7-1、8、11-2、13-1、16-1、16-2、17-1及18煤,其中13-1煤层为本采区主要可采煤层。

第二节采取内地质构造该采取根据地质勘探和邻近采区揭露的资料看,无较大的断层和明显的褶曲构造,对井下开采无明显的影响,构造尚属简单。

第三节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征所开采的C组13-1煤层:平均厚度4.49m,煤的密度为1.34t/ m3。

为较稳定煤层,无夹矸,煤质中硬,结构简单,高瓦斯。

顶底板特征见下表:第四节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及劳动组织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在13-1煤层中,本采区采用后退式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回采。

初放期间采高为3m以内,正常回采期间为3.5-4.5m.工作面最大控顶距3.5m,最小控顶距2.3m,面积为13.5m2,三角煤根据情况采用炮采或丢弃方式处理。

工作面总体沿走向推进。

采煤工艺及劳动组织见下表:第二章采区及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形式及工作面划分根据采区的走向长度和产量要求及采区的基本情况,将采区设计为采取上山在后面(即井底车场一侧)的单翼开采形式。

潘一东主井装载硐室安全快速施工技术论文

潘一东主井装载硐室安全快速施工技术论文

潘一东主井装载硐室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摘要:通过对潘一东矿井主井箕斗井装载硐室施工经验的分析,探讨深井大型硐室的施工技术及支护方法。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loading chamber for the main shaft in panyidong mine, then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upport pattern method of large chambers in deep shaft.关键词:大型硐室;方案选择;支护方式key words: large chamber;scheme selection;support pattern中图分类号:td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28-031 工程及地质概况1.1 地质概况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潘一东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位于井筒标高-753.000m~-776.000m,硐室拱部位于中砂岩和砂质泥岩中,硐室墙体段岩性为砂质泥和粉砂岩为主,具体见图1。

装载硐室下部为13-1煤层,煤厚4.1m,煤层顶板距硐室毛底板12.7m,具有突出危险性。

硐室在处于第8、第9含水层,2个含水层均已进行了地面封水注浆,施工时井筒总涌水量不超过4m3/h。

1.2 工程概况主井井筒设计净径φ7.6m,设计井深871.386m,井口标高+23.2m,其中上部272m采用冻结法施工,下部-248.800~-848.186m段为正常基岩段。

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位于主井井筒南侧,方位角186°,硐室毛高24.9m(净高23m),毛宽12m(净宽10m)。

井筒加强段起止位置为-735.050m~-805.300m。

箕斗硐室净拱顶位置为-753.00m,净底板位于-776.000m。

煤巷掘进瓦斯超限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煤巷掘进瓦斯超限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煤巷掘进瓦斯超限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发表时间:2018-12-03T16:17:50.3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作者:陈卫东[导读] 本文通过对瓦斯灾害的案例分析,得出风量不足、抽采不到位、遇断层裂隙带等是造成煤巷掘进瓦斯超限的主要原因陈卫东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东区安徽淮南 232000摘要:本文通过对瓦斯灾害的案例分析,得出风量不足、抽采不到位、遇断层裂隙带等是造成煤巷掘进瓦斯超限的主要原因。

经过分析得出:采用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建立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

合理计算掘进工作面风量,确保工作面掘进的通风安全。

底板巷穿层钻孔掩护煤巷掘进。

加强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本文对高瓦斯矿井的煤巷掘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瓦斯超限;原因分析;应对措施;高瓦斯矿井;引言在《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的第23条规定“瓦斯超限就是事故”。

瓦斯灾害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杜绝瓦斯超限是预防瓦斯事故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根据由关资料统计,80%的瓦斯超限发生在煤巷掘进工作中,70%的瓦斯爆炸事故也是有煤巷掘进瓦斯超限引起的。

本文以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东区为例,对煤巷掘进过程中瓦斯超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对的措施。

1 矿井概况潘一矿东区井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部潘集区,东南距淮南市中心洞山约13Km,井田东西平均走向长约8km,南北倾斜宽平均约4.5km,面积约36Km2。

矿井设计分2个水平进行开采,一水平为-848m水平,二水平暂定为-980m水平。

工广内布置4个井筒,即主井、副井、二副井和回风井。

主采煤层为11-2煤、13-1煤。

潘一矿东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Mt/a。

潘一矿东区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值178.06m3/min。

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最大值11.57m3/min。

2 煤巷掘进瓦斯超限的原因分析瓦斯灾害是具有血泪教训的瓦斯超限事故,通过对瓦斯灾害事故说明瓦斯超限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更具有说服力。

潘一东瓦斯地质工作初探

潘一东瓦斯地质工作初探

第 3期
胡从业 : 潘一东 瓦斯 地质工作初探
5 1
行分析 , 定 断层 延展 方 向与 变化 情况 。对采 掘 工 确 作 面揭露 的断层 , 时与 三维 地震 时 间 剖面进 行 对 及
比分 析 , 找小 构 造 与地 震 波 扰 动 、 形 变 化 之 间 寻 波
规 定在 工作 面距 煤 层 法 线 距 离 5 以外 至 少 打 2 m
21 0 0年 9月
矿 业 科 学 技 术
第3 8卷 第 3期 ●
潘 一东 瓦 斯 地质 工 作初 探
胡 从 业
( 南 矿 业 集 团 潘 一 东 矿 井 建设 项 目部 通 风 地 质 科 , 徽 淮 安 淮南 228) 30 2

要 : 据 井 田地 质状 况 , 索 高瓦斯矿 井的 瓦斯 地质 工作 , 而 为矿 井安 全 生产提 供 行 之 有效 的 瓦斯 根 探 从
个 穿 透煤层 全 厚 或 见 煤 深 度 不 少 于 l m 的钻 孔 , O
根据地 质特 征 , 田瓦斯 构造 单元 主 体 为 F 2 井 3
断层 以北 至 F 2一F 3断层 一 线 以南 。 一般 随埋 藏 k
工 作站 分析 巷道及 其 2 m轮 廓 线 范 围 内三 维地 震 0
时间 剖面 , 三维地 震勘探 报告 中已有 的断层 进行 对
校核 、 踪 , 可疑 点 沿 不 同方 位 切 取 时 间 剖 面进 追 对
先开采 , 达到 上保护7—1 8 层 , 、煤 下保 护5—1 、 4—1 层 。 煤
~ ~ 一 ~ ” ~ “ 。
地条 较生扭断发 井斯 4 井 斯 质 作 展 况 质件响大张性层育 矿瓦 矿 瓦 地 工 开 情 凳 影

依靠创新 建设高效矿井

依靠创新  建设高效矿井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潘一矿一、潘一矿基本情况(一)矿井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潘一矿于1983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

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方,距淮南市中心(洞山)约23km。

矿井以南有淮阜铁路通过,并有铁路专用线直达本矿。

矿井周围公路四通八达,至东南约15km处,可转接淮河水运,交通十分方便。

(二)井田范围、地质赋存条件、地质储量潘一矿井田西与潘三矿井田相邻,北与潘二矿及潘北矿井田相邻。

矿井东西长约14.6公里,倾斜宽约4.0公里,面积约54.6717平方公里。

截止2006年末,全矿保有地质储量81403.4万吨,可采储量40393.6万吨。

矿井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13层,已开采13-1、11-2、8煤层。

2006年,开采的煤层是13-1煤层(含底区)、11-2煤层。

7煤层正在掘进。

(三)自然灾害矿井存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

(1)矿井水害新生界松散层下部含水层组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矿井设计时留设了80m防水煤岩柱。

(2)煤层自燃倾向性各煤层均具有自然发火性,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

2003年经重庆煤科院鉴定,潘一矿煤层自然发火期均为3-6月,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

(3)矿井瓦斯潘一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13-1、11-2、8、4-1煤层均属突出煤层。

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4)煤尘爆炸性潘一矿各主采煤层除3煤、1煤局部地段受火成岩影响变质为无烟煤,煤尘爆炸性指数小于10%外,其它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一般都大于28%。

13-1、11-2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更大,一般为37~40%。

2003年经重庆煤科院鉴定:煤尘具有爆炸性。

其中,13-1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7.7-46.3%,11-2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5.7-38.2%。

(5)顶板灾害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纵横交错。

大部分煤层顶板结构为复合型顶板。

顶板管理异常困难。

(四)矿井布置、生产系统、开采方法、劳动组织等矿井原设计划分为-530m、-670m、-800m三个水平,后调整为-530m、-800m二个水平,上、下山开采。

潘一东矿井1252(1)工作面“Y型”通风沿空留巷的实践

潘一东矿井1252(1)工作面“Y型”通风沿空留巷的实践

潘一东矿井1252(1)工作面“Y型”通风沿空留巷的实践针对深部开采问题,特别是深部瓦斯面临的重大灾害隐患。

进入深部开采以来,突出威胁增加、软岩支护问题、采空侧小煤柱等地压问题及地温问题日趋严重,深部开采面临巨大的安全技术挑战。

而地面钻井开采煤层气技术尚不能解决深井低透气性煤层条件,实现先抽气、后采煤的资源开采方式。

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表明以沿空留巷的方式可以一体化解决通风降温、缓解采掘接替、简化采区系统、实现连续开采,并为高效抽采采动卸压煤层气,治理煤层群瓦斯提供最佳的工作空间,因而将开采高瓦斯、高地压、低透气性煤层群的技术难题统一起来考虑,提出了基于1252(1)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Y型”通风卸压开采抽采煤层气的煤气共采技术新思路。

二“Y型”通风沿空留巷方案1、1252(1)工作面地质概况2、采用“Y型”通风沿空留巷原因分析结合潘一东区矿井1252(1)工作面地质概况,根据在淮南矿区坚持科技创新瓦斯治理上形成的创新技术体系,分析得出1252(1)工作面瓦斯治理为-848深部煤层开采,采用“Y型”通风沿空留巷具有以下原因:(1)上隅角瓦斯积聚“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主要流向留巷,从根本上解决了上隅角瓦斯积聚难题。

在留巷密实性好的前提下,在留巷内距工作面切顶线一定距离或留巷未端增加流出汇(抽采覆岩卸压瓦斯或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通过调节抽采量,可显著改变采空区流场结构,保证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处于安全允许值以下的较低值;(2)采空区易积存大量高浓度瓦斯“Y型”通风沿空留巷留巷密实性好,采空区内部的易积存大量高浓度瓦斯,利于实现高浓度瓦斯抽采;(3)上部端口区域瓦斯浓度高在保证工作面瓦斯浓度不超限的安全前提条件下,通过调节二进风巷的进风比,降低工作面的风量,减少上、下端口压差,实现上部端口区域瓦斯浓度处于较低水平;(4)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的涌入由于工作面中没有来自采空区的漏风,避免了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的涌入;(5)高温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机电设备散热和采空区氧化热直接进入专用回风巷,工作面上、下进风巷均处于进风系统,对高温采煤工作面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深井巷道高矿压下的测量技术研究

深井巷道高矿压下的测量技术研究
受 围岩 破碎 、 矿压 大的影 响而 出现顶 板下 沉 、 鼓 、 底
( ) 两井 贯通 前 , 真 选 定 陀 螺定 向点 的点 1在 认 位, 进行 陀 螺定 向 , 为矿井 的坚 强起 始 方 向 , 时 作 及 延测 控 制点 , 使测 量具 有多余 观 测 , 以便 检核 ;
平 面控 制点 选 用 ( 0×20 m 的锚 杆 , 人 巷 道 1 ) 2 00 m 锚
() 2 打破 现有 《 矿 测 量 规 程 》 关 条 款 的约 煤 相 束, 合理确 定相 关 测 量 限差 , 增 加 中腰 线 标 定 次 并
2 0 m, 4 r 巷道 两 帮 向巷 中挤 压 变形 , 形 量 最 大 达 a 变 5 0 m; 0 r 马头 门两 侧 锚 网喷 支 护 巷 道 , 道 顶 部 最 a 巷
移 , 位 精度 已不 能满 足施工 要求 , 时 , 时采取 点 此 及
两井 定 向 的方 法 , 联 测 井下 原 有 控 制 点 , 测成 并 联 果资 料作 为此 时矿 井控 制测 量资 料 , 时 调整 巷道 及
于车 场巷 道 的直 线 部 分 , 保 沿 直 线 方 向 向前 延 力 伸 , 巷 道施 工到 弯 道 部 分 , 待 合理 调整 相 关 技 术 参 数 , 弱 测量误 差 , 保 巷 道 质量 满 足相 关 的技 术 消 确
要求。 2 2 测 量 工作 措施 .
砂 质泥 岩及煤 线 , 且部 分 区段 的 围岩呈 现 出软 岩 并 特性 , 一8 8 且 4 m井底 车场 位 于 F 2断层 两盘 , 3 井巷
量 技术人 员必 须亟 待解 决 的 问题 。
பைடு நூலகம்
以下 几个 方 面采 用 特 殊 的方 法 , 予充 分 的重 视 , 给 并 作 出大 量 的工 作 , 终 通 过 测 量 资 料 的 联 测 分 最

潘一东矿深井软岩马头门复合支护新技术

潘一东矿深井软岩马头门复合支护新技术
潘一东矿深井软岩 马头 门复合支护新技术
王 兆君 ( 矿业集团 淮南 潘一东 矿)
摘要: 潘一东风井马头门位于 一 4 m 水平 。巷道埋藏深 , 88 受地应力影响 片 6 0 @1 0X1 0 0 mm, 喷浆厚度 1 O 0 mm; 单层钢 筋混凝 土结构 : 配 较大 , 加之岩石局部强度低 , 层理发育 , 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是双 交叉点 , 又 顶 筋形式 为 : 竖筋、 环筋 中2 @2 0 2 0 mm、 水平筋 2 @2 0 0 0 mm。墙基 板松动圈范 围大 , 易掉顶 , 形差。为了安全高效地对此马头门进行支护 , 成 采 础 深 度 6 0 0 mm。如 下 图 1 示 : 所 用锚网喷与钢筋混凝土砌碹 复合支护形式。一次支护采用锚 、 喷支护 , 网、 待 3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 围岩基本稳定后再进行钢筋混凝土砌碹。 使锚 网喷与围岩形成 的组合 拱提供 马 头 门 支 护 掘 进采 用 先 拱 后 墙 法 施工 ,永 久 支 护 采 用 先墙 后 拱 个经留变形空间 , 从而改善 了混凝土支护体 的受力状态 , 高 了支护体 的 提 锚喷支护一次性支护。 即掘进施工 先拱后墙 , 按设计要求画轮廓线进 承载能力, 使混凝土刚性支 护的强度能充分发挥作用。此支护形式能有效控 行掘进 , 收合 格后 进行拱部 打锚 杆、 网、 验 挂 喷浆支护 ,适当增加锚 ( 制松动 圈的扩大 , 改善了巷道 围岩 的稳定性。 掘进后巷道维 护了长期稳定 , 支 索支护 ) 。拱部锚网喷支 护完再掘进墙部, 进行打锚杆 、 挂网、 喷浆支 护 效果 良好 。 护。 网喷支护结束后进行反底拱施工 , 锚 完成后绑扎钢筋 、 立模 , 整体 关键词 : 复合 支护 锚 网喷 混凝土 砌碹 马头 破 工 程 要 求 . 潘 一 东 区 矿 井 风 马 头 门 , 底 板 绝 对 标 高 为 一 4 . m( 深 为 净 8 20 2 累 ①技术 员要准确给定连接处硐室 中腰线 ,并在打眼前放出硐 室 8 42 m )方 向 为东 、 向 , 6 .2 , 西 两侧 各 施 工 1 .m。 马 头 门拱 部 处 于 砂 60 打 直、 保证打 眼质量 , 严格按 照爆破 图表作 泥岩互层中,墙部为细砂岩 ,为一层含水层 ,注 浆前预计涌水量为 轮廓 线 , 眼要做到平 、 齐 ,

潘一东井第二副井地面预注浆施工技术

潘一东井第二副井地面预注浆施工技术

煤矿技术2017年2期︱303︱潘一东井第二副井地面预注浆施工技术孔 翔淮南矿业集团 潘一矿,安徽 淮南 232001摘要:潘一东井第二副井采用地面预注浆进行注浆堵水,通过优化段高划分、多次轮注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注浆效果,并证实了在包含多个破碎带、断层等复杂地层时,地面预注浆能保证堵水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井筒;地注浆;堵水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2-0303-011 工程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潘一东井位于淮南市潘集区境内。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立井开拓。

工广内布置主井、风井、副井和第二副井四个井筒,表土段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进行地面预注浆堵水,普通法施工。

第二副井开始地面预注浆时,风井已经开挖,深度130m,主井和副井在积极冻结。

在第二副井注浆深度500左右时,主井、副井均以进入基岩段施工,风井掘砌深度500m。

2 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层及构造 井筒穿过基岩段地层为24煤~4-1煤层段的煤系地层,地层走向NE45°左右,倾向东南;倾角5~10°。

第二副井井筒检查孔的风化带深度为203.60~222.85m,厚度为19.25m。

2.2 水文地质条件 井筒穿过含水层由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水、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和太原组及奥陶系灰岩水三部分组成。

由于井筒位于潘集背斜东端转折端附近,井筒基岩段开放式裂隙比较发育;井筒穿过的E 组煤系的砂岩,又是淮南矿区特别是潘谢新区中含水最为丰富的层段。

从第二副井井检查孔简易水文观测来看,冲洗液最大消耗量小于0.8m3/h,附近副井检查孔和风井检查孔均发生了冲洗液全漏,漏失量大于15 m3/h。

从检查孔取芯来看,裂隙绝大部分为开式,未有充填。

开式裂隙发育和裂隙发育的不均衡为该区域的一个显著特征。

综合分析认为井筒基岩段含水性可能较强。

3 注浆设计 3.1 注浆深度及钻孔设计 第二副井内圈直孔注浆圈径为Φ13.6m,布置注浆孔8个,采取内圈直孔+外圈“Y”型钻孔的施工方案。

潘一矿东区风井地面预注浆技术总结

潘一矿东区风井地面预注浆技术总结

孔 圈径为 3 m 8 左右 , 置注浆孔 3 , 布 个 分叉成 6 。 个 注浆施工顺 序为 : 先施 工 内圈孑 , L 后施工外 圈孔。其 中内 、 圈最 外 后 一个孑 作为注浆质量检查孔。 L 22技术要 求 .
221注浆 范 围 .. 注浆安全帷幕半径为 1.m, 26 设计注浆范围半径 ( 距井筒 中心半径 ) 为 1 .m, 3 4 有效径 向扩散距 离定 为 1 . m。 47 0 222孔斜 要 求 .. 直孔段终孔偏 斜不大于 8~1% ,Y” 0 o “ 分支孑 段进入 内圈重叠注浆 L 段 后偏斜率不大于 8—1 % 。 0o 223注浆段 划分及终压要求 ..
4 77 6 .0—4 1 O 7. 8 5 91 1.0—5 7o 2 .0 6 42 0- O~6 1 2. 8 6 2o 6 .0~6 28 8 .0 7 99 8 1 0 9 .0 1 . O
1. 26
41 . 79 . 1. 76 2- 08 1. 11
细砂岩
细砂岩 细砂岩 细砂岩 细砂岩 细砂岩
1 .5 97
1 _5 23 98 .8 72 -8 61 .9 36 . 4

合计
8 2O 5 .8~8 94 6 .3
1 _5 73
1 91 2 .5
细砂岩
24 . 9
4 13 0. 7
据井筒检查孔报告 , 风井基岩段 水文地质特征如下 : () 1基岩 段裂 隙发 育 , 构造 较 复杂 , 岩性 不 完整 , 文地 质条 件复 水 杂 。() 2含水层 在平面上富水程度差异性较大 。() 3基岩含水层主要 为砂 岩裂隙含水层 , 由于砂 岩裂隙发育 的不均一性 , 导致含水层在层 向上变 化较大。f) 4 预计井筒 涌水量 较大 , 总计约 4 13 m/。 0 .7 h 2施 工 方 案 及 技 术 要 求 . 21施 工 方 案 . 21 .. 1直孑 + L Y孔施 工方案 基于风井井筒复杂 的水文 地质条件 , 为提高建设效 率 , 按照井简建 设“ 三同时” 的原则 , 结合冻结 工程 施工方案和凿井等施工要求 , 最终确 定风井井筒地 面预注浆采用直 ̄ + L L YT 施工方案。 该 方案设计 1 个 注浆孑 , 中内圈直孑 6 、 圈“ ” 2 L其 L 个 外 Y 型定 向孔 6 个, 即井筒 2 0—5 0 3 6 m段采用 直孔 ( 内圈孔 ) 进行地 面预注浆 ;5m( 5 0 与 直孔段重合 1m) 0 以下采用 “ ” Y 型定向孔进行地面预注浆 ,Y 孔注浆深 “” 度为 8 3 m。内圈 6 9. 2 个直孔施工 注浆结束后 , 到外圈施工 Y型孔 注浆 , 把井 1位置让给冻结工程施工 。 5 1 21 注浆孑 布置和施工顺序 .2 . L 内圈直孔布孔 圈径为 1. 布置注浆孔 6 b 外 圈“ ” 3 m, 4 /, Y 型定 向孑 布 L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针对潘一矿东区环形车场失修严重的问题,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其破坏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采用锚网索和架棚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进行巷道修复。

工程实践表明,该套巷道修复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标签:深井高应力锚网索支护分步支护1 工况概况1.1 地质概况。

潘一东区风井井底环形车场标高为-842m,地面标高为+23.2m,风井井筒施工至13-1煤层顶板6.7m处揭露F32正断层,该断层面倾向190°,倾角40°,断层落差约20m。

根据井筒注浆孔及风井实际揭露地质资料分析,风井环形车场掘进区域范围内岩层主要为细砂岩、砂质泥岩和煤线,车场直接顶为泥岩,老顶为细砂岩,车场底板以煤线、泥岩和砂质泥岩等软岩为主,煤岩层产状约为170~180°∠6~8°。

1.2 试验巷道原有支护形式。

风井环形车场巷道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园拱形,巷道净断面:5.6×4.4m,原有支护形式为锚网喷支护,主要支护参数: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锚杆规格为Φ22×2500mm,钢筋网规格:1700×900mm、钢筋规格:Ф6.5mm,网孔规格:100×100mm,混凝土喷层厚度为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锚索为规格:Φ17.8×6300mm,锚索间排距2400×2400mm。

2 已施工区段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原因分析通过对风井环形车场现场调研,总结井底车场已施工段巷道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2.1 巷道底鼓严重,并沿纵向产生张裂现象,观测记录表明,一周最大底鼓量能达到300mm左右。

造成环形车场巷道底鼓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由于巷道拱顶及两帮三个方向是有支护的,而底板是“弱面”,在两帮围岩的挤压作用下,产生了压模效应,底板岩体沿弱面剪切滑移并挤压其上部破碎岩体从而引起了流变性底鼓;二是底板岩石有膨胀性,水加剧了具有膨胀性岩石的物理化学膨胀和力学膨胀,从而导致底鼓[1]。

潘一东矿副井冻结段掘砌外壁快速施工

潘一东矿副井冻结段掘砌外壁快速施工

潘一东矿副井冻结段掘砌外壁快速施工郭保国【摘要】潘一东矿副井净直径8.6m,冻结段荒径φ11.1m.冻结段掘砌外壁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机械化作业线和正确的施工技术措施,加之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在2008年11月份,创出了掘砌外壁月成井171.6m、工程质量全优、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期刊名称】《建井技术》【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立井;冻结段;外壁;快速施工【作者】郭保国【作者单位】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安徽宿州,234000;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安徽淮北,235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265.3+41 工程概况淮南矿业集团潘一东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境内,由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生产能力3.0Mt/a,立井开拓,工业广场内布置主井、副井、第2副井、风井4个井筒。

4个井筒冲积层段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均采用地面预注浆法堵水,钻爆法掘进。

潘一东煤矿副井由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施工。

井筒设计净直径8.6m,井深904.2m。

其中冲积层厚207.55m,风化带厚20~25m,设计冻结段支护深度282m,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55。

冻结段井筒荒径φ11.1m;外壁内直径9.8m,壁厚600mm;外壁与井帮之间铺设50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副井2008-10-20开工;11月份创出冻结段掘砌外壁月成井171.6m,工程质量全优,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

潘一东矿井处于潘谢矿区潘集背斜东转折端南翼,井筒所穿地层为新生界冲积层和二叠系石盒子组含煤地层。

冲积层主要由钙质粘土、粉砂、细砂、粘土、粗砂等组成。

其中钙质粘土、砂质粘土总厚115.55m,占冲积层总厚的59.9%;粘质粉砂、细砂、粗砂总厚77.45m,占冲积层总厚的40.1%。

单层厚度大于5m的钙质粘土和粘土层有5层。

2 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根据副井技术特征及地质条件,采用2台CX55B型凯斯无尾挖掘机挖土堆放,2台HZ-6型中心回转式抓岩机抓土装罐,人工用铁锹、风镐刷帮。

潘一东矿井11—2煤层顶底板岩性组合特征浅析

潘一东矿井11—2煤层顶底板岩性组合特征浅析

石盒 子 组 为 主 要 含 煤 地 层 , 1—2煤 层 为 首 采 煤 1 层 , 1 2煤 厚 0 7 1— . 9~2 9 m, 均 厚 2 0 m, .5 平 . 7 变异
系数为 2 .% , 39 可采 性指数 为 1属 稳定煤 层 。 ,
均厚 4 9 灰 色 , 深灰 色 , 质泥状 结构 为 主 , . m, 局部 砂 局部 薄层深灰 色泥 岩和 薄层粉砂 岩含植 化碎 片 , 局
在法距 1 — 1 2煤顶板 1m范 围内不 同程度 的发育 0
薄煤线 或 0 2~ . m厚 的炭 质 泥岩 , 薄层 状 , . 03 多 富
含 植物化 碎 片 , 且煤 质差 。 1 2煤老 顶为砂 质 泥岩 、 细 砂岩 组 合 。砂 】一 粉 质泥 岩和粉 细砂 岩 ( 、 砂岩 ) 替 出 现为 主 , 粉 细 交 在 主井 井筒 、 4 一8 2西 翼 回风 上 山揭 露 中 细砂 岩 , 揭 露厚度 2 8— . m。砂 质 泥 岩 : 1 3~8 4 平 . 52 厚 . . m,
深灰色 , 以灰 色 砂 质 泥 状 结 构 为 砂 质泥 岩 多见 植 物茎 叶
化石 , 性破碎 , 隙发育 , 岩 裂 厚约 2 5 . m。粉 砂岩 : 厚
l 矿 井 基本 地 质 概 况
潘 一 矿井 东 区井 田处 于 潘集 背 斜南 翼 及倾 伏 转折端 。背 斜 轴 向为 N 0 W , 东 倾 伏 , 有 起 7。 向 略 伏, 沿背斜 轴线形 成两个 隆起 , 西部 隆起 较高 , 东部 隆起较低 , 似 “ 鞍形 ” 近 马 。区 内共 推 断 较 大 断层 l 2条其 中有正 断 层 l 1条 , 层 1条 ; 差 大 于 等 断 落
和厚度 不 同, 开采过程 中破碎 、 在 冒落 的情 况 也就 不 一样 。通 过 对 井底 车 场巷 道 实际揭 露 岩性 资料 的 整 理, 简要 分析 了 l 一2煤层 顶底板 岩性 组合特征 , l 了解这些岩性 特征 对顸底 板 管理 和巷道 支 护方法均 有 重

潘一东风井淹井修复经验

潘一东风井淹井修复经验

潘一东风井淹井修复经验
徐光济
【期刊名称】《煤炭科学技术》
【年(卷),期】1983(000)009
【摘要】<正> 潘一东风井于1978年4月9日发生井壁漏水、涌砂淹井事故。

淮南特凿一处、第四十二工程处等单位施工,于1981年底修复。

现在井筒已全部解冻,交付使用。

立井修复工程质量良好,化冻后不漏水。

由于淹井事故严重,恢复工作复杂,采取不少技术措施,取得一些经验。

一、井壁破坏情况东风井深383m,净径6.5m,冲积层292.5m,冻结深度320m。

该井于1975年12月26日开挖,1977年4月竣工。

【总页数】5页(P7-10)
【作者】徐光济
【作者单位】淮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高级工程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2
【相关文献】
1.浅谈潘一东矿风井“四同时”施工经验 [J], 何云龙
2.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J], 沈景钊;杨张杰
3.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J], 高瑞
4.潘一东风井透水淹井事故分析和处理 [J], 董永松;董子珍
5.潘一东风井淹井事故的分析 [J], 张锦松;柏方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潘一东区矿井风井绞车基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人:
技术经理:
安全经理:
项目经理:
中煤五建三处潘一项目部
二OO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潘一东区矿井风井绞车基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潘一东区矿井风井井筒掘砌工程由中煤五公司三处施工,目前大临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为确保绞车基础施工质量,安全、快速按工期完成,特编制本措施。

一、工程概况
潘一东区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境内,距洞山约20km,该矿井由合肥设计研究院设计,工广内现暂设有主、副、回风井三个井筒,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立井开拓。

三个井筒的表土及风化基岩段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地面预注浆封水,预计井筒注浆段剩余漏水量小于6m3/h。

实测自然地坪标高+21.6m。

风井布置两套单钩提升。

设计工广东、西侧各布置一台2JKZ-3.6/15、JKZ-3.2/18型绞车。

绞车基础设计标高+23.2m,高出原始地坪1600mm。

基础外围施工尺寸比设计尺寸放大200mm。

其基础混凝土标号均为C20。

二、施工方案
风井绞车基础采用挖掘机挖土,人工配合修整。

当基础挖设土方工程符合设计尺寸后,先进行垫层施工,然后立模、加固,浇筑混凝土。

内、外模均采用δ30 mm木板加工而成。

砼采用商品砼。

三、施工顺序
绞车基础施工工序:熟悉设计图纸→基础放线→基础挖设、修整→基础垫层施工→立模、加固→预留孔埋设、加固→基础及预留孔位复验→浇筑混凝土→模板拆除→基础养护。

四、施工方法
(1)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应熟悉基础设计图纸,确保对图纸所示的基础尺寸及标高熟悉后,方可施工。

(2)按照图纸设计基础尺寸,由技术员依据井筒十字基点将基础的十字中心线及基础边框轮廓线画出,并用木桩作标记。

(3)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挖设基础入地部分(入地深度3000mm),人工修整,按设计尺寸找够荒径,进行基础底部垫层施工。

(4)垫层施工时尽量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在混凝土未凝固之前放置φ18 mm的钢筋(钢筋放置不得影响模板及预留孔施工),
钢筋插入垫层基础400mm,上部预留400mm,保证上部基础与下部垫层接触良好,增强基础结合力。

垫层施工模板部分表面须保证平整,以方便模板组装。

(5) 待垫层施工完毕凝固后,依据井筒十字线用墨斗在基础表面上将基础十字中心线及模板边框线弹出,将加工好的内模模板按序下放,按弹好的模板边框线固定,加固。

立外模,外模采用土建施工用钢管加固,同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梁窝及预留孔的埋设及加固。

梁窝及预留孔位应准确、固定牢靠,确保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不得发生偏移。

(6)在各项准备工作都完成后,重新对固定好的模板尺寸及梁窝位置、预留孔位置进行复验,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灌工作。

(7)混凝土浇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标号,并派专人负责进行震捣。

砼浇灌时要分层、对称、均匀浇灌。

基础施工时尽量连续浇灌,如果砼出现分层浇灌时,每层次面上必须预插抗剪切锚拉钢筋,每根锚拉钢筋长度不小于800mm,每层次锚拉钢筋总截面不小于30cm2。

(8)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24小后,进行模板拆除工作,拆除后的模板应及时整理,统一管理。

(9)模板拆除后,要派专人对基础进行洒水养护,最后对基础进行回填,回填前应将基础坑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五、质量保证措施
1、在基础挖掘时要按图纸设计进行施工,禁止超挖,杜绝欠挖。

2、各基础在挖掘时要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确定基础挖掘深度,如果地质松软,应继续下挖,挖至硬土层,保证整个基础座在实处,改善地表的受力条件。

3、砼浇灌时要对称、均匀入模,采用插入式电动振捣棒,并指定专人负责振捣。

4、砼浇灌24小时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工作。

5、砼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砼表面无裂缝、蜂窝、麻面狗洞、掉角、磨边等现象,砼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6、预留地脚螺栓孔位要达到设计要求。

7、预留孔施工时,选用PVC塑料管作为材料,塑料管底部要用塑料袋包好,塑料管内用黄沙充填密实。

8、模板拆除后,按设计要求将基础中心线及时标定、刻划在基础表面,以方便设备安装。

9、模板拆除后要派专人对基础进行洒水养护,确保基础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设备安装。

10、基础施工时各工序要分工明确,指定专人负责。

六、安全措施
1、施工前,应将该措施传达给每一位职工,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了解施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组织全体职工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及施工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方针。

3、施工前应观察天气情况,确保连续三天无阴雨天气方可开挖。

挖机挖设基础时,回转半径内不得有人。

4、施工时要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做好防片帮措施。

5、模板设计、加工时要达到设计抗压要求。

立模时要确保模板、模具牢固,以防跑模现象发生。

6、施工时打灰脚手架搭设要牢固、可靠。

7、施工现场要加强用电管理,线路不得出现漏电或明接头。

8、施工用模板拆除后要加强管理,防止铁钉扎脚伤人。

9、其它未尽事项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中煤五建三处潘一项目部
2008年4月22日
补充内容:
绞车基础施工时的劳动组织为:
潘一东区矿井风井井筒绞车基础施工劳动组织附表
绞车基础施工工期为:6天。

中煤三处潘一项目部
2008年4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