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复习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捕食
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从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例如,狼捕食兔子。
资源
01
种间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的可利用性,包括食物、空间、水分等。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决定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
物种特性
02
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方式、生长速度、适应性等)也会影响种间关系。例如,某些物种可能更容易与其他物种产生竞争关系,而另一些物种则可能更容易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03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种间关系是生态学中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物种的生存、繁衍和演化,以及群落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种间关系的定义强调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也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
群落的演替
02
群落演替的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群落内部因素或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群落演替的实质
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组成成分的更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会发生变化,新的物种会取代或排挤旧的物种,形成新的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的特点
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它通常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是不确定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寄生
指一个物种寄生于另一个物种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寄生关系可以分为体内寄生和体表寄生。
互利共生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相互合作,共同生活,彼此获得利益的关系。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
竞争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为了争夺资源(如食物、空间)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竞争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2.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 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
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B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 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 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 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 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连线】具有下列特征的生物最有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群落?
森林群落 草原群落
•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 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 骆驼刺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 m。 • 某些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思考】如 果两种鸟的 觅食生境一 样,生态位 就完全一样 吗?
5、生态位
①定义: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 位。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
•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空间结构
空间 结构 垂直 结构
水平 结构
特点 形成原因
分 光照强度
层 现 象
食物、栖息 场所等
镶 光照强度、 嵌 地形、湿度 分 等因素的影 布响
意义
是长期自然选择 基础上形成的对 环境的适应。有 利于提高生物群 落整体对环境资 源的利用。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一、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 替。
种群的个数,优势种群 种群间的关系 群落的演替情况 群落的空间结构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区别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我国从北到南,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 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三.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包括 种内竞争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 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 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 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 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 《退耕还林条例》。
实验十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P75 调查步骤: 准备:制作取样器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 境的主要情况 取样:用取样器取样 采集小动物:用诱虫器、吸虫器等 观察分类: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统计分析: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 集的数据,完成研究报告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 集在一定区域 中各种生物种 群的集合,叫 做群落.
群落的内涵
要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高考生物群落及其演替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高考生物群落及其演替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1.P22问题探讨: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柄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

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

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共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P23旁栏思考:你能举例说出你所在地区的常见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吗?3.P25思考·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资料1:红尾鸲(qu)和鹅(weng)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虫。

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

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鹅,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

资料2: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他四种动物之间无捕食关系。

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中的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优势的物种。

讨论(1)红尾鸲和鹩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4.P26想象空间:你能想象一下某个森林群落通过自然选择形成分层结构的大致过程吗?5.P28思考·讨论: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资料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人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东滩越冬。

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薦(biao)草带,宽度为400m 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一轮复习之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课课件

一轮复习之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课课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群落的结构 二、群落的演替
第35课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 【考点要求】 •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 2.群落的演替(Ⅰ) • 【考点精析】 • 1.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 2.举例说出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 3.举例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 4.说出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 5.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 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 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一方受益,
特点:
一方受害
2008广东
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 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 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少”的非同步
性变化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
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
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
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
捕食者变化在后。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大 象 和 狮 子 抢 夺 水 源
互利共 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物种 AB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
彼此有利,彼此 地衣、根瘤 依赖
+-
一方有利,一方 蛔虫和人 受害
--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种群A得利
羊与草
+- 种群B有害
狼与羊
种间关系的比较
类 数量 型 坐标图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高中生物复习精讲精练 群落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复习精讲精练 群落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课标要求】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考向瞭望】以材料题形式考查群落演替在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运用。

【知识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二)特征: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生态位、范围和边界、群落的演替等。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空间结构: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一)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二)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原因:阳光的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

(2)意义:①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②植物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轮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轮复习

只是“优势取代”非 “完全取代”
初生演替过程:
[例]光裸的岩石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长出森林: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阶段
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次生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一般都比初生演替进行得快,这
是因为原来群落中的一些生物遗体和有机质遗
留下来,环境条件较好之故。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植物: 光照强度 垂直结构 动物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意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 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 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 (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 的能力。
水平结构
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 盐碱度的差异
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 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 的一种特殊形式。
裸地
稀疏的草 一个蜘蛛 200种动物
621种动物
880种动物 小树林
群落的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自然因素)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以“人为因素”为主)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 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迁移拓展
1、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 物在空间位臵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 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2、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详解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详解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生物群落的结构1、群落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 .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3、生物因素: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定义: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有利于捕食或者防御敌害的行为。

种内互助 社会性群聚:有分工合作,如:蚂蚁、蜜蜂的群居生活。

分类①.种内关系 非社会性群聚:无明确分工合作,如鱼类等。

定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资源、配偶等发生矛盾种内斗争 的现象。

实例:成鱼捕食幼鱼(大鲈鱼吃小鲈鱼)、蝌蚪肠内排出有毒物质。

意义:种内斗争对个体的生存不利,但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和种族的延续。

②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如:狼与兔、牛与草。

但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2)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体内寄生:如蛔虫、绦虫(生活于人或动物的肠道内,并直接吸收肠道内的营养物质)。

分类体表寄生:如虱子、跳蚤、菟丝子。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

a 、地衣:由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组成的共生体。

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两种生物结合为一体,失去一方,另一方则不能独立生存。

b 、白蚁与鞭毛虫:白蚁为鞭毛虫提供有机营养,鞭毛虫分泌纤维素酶供白蚁分解纤维素。

c 、大豆与根瘤菌: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为大豆提供可利用的氮素。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及特点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同一地区内,不同种类的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物群体,在一个特定空间内以及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

2. 群落的特点(1)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群落内的物种是相互关联并相互依赖的。

(3)群落内的物种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二、群落的结构1. 物种多样性群落中包括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这些物种之间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

2.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能量流动关系。

3. 群落的竞争关系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之间会因为资源的竞争而发生相互竞争的关系,其中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4. 群落的生境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的特定的生存空间及其所处的生活方式,在生态位中可以包括生物种的营养方式、生长发育的特性,甚至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群落的演替1. 群落的演替概念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物种和种群组成随时间发生相对连续的定向变化的过程。

2. 群落的演替形式(1)初演替:指的是在新形成、没有土壤的生态系统中,由于无土壤,很难找到适应这种环境的植物。

因此,在这种环境中,植物生长要依赖于落石沟、火山、湖泊等物理因素的作用,而不是依赖于土壤。

(2)次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之后,原有的群落被破坏,而在破坏后一段时间内,一些较简单的植物群落占据了主导地位。

(3)终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经过不同类型的先期性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之后,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植物群落。

3. 群落演替的影响(1)环境变化:群落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土壤营养物质的丰富度、水分的分布等。

(2)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生态位的变化:群落演替也会导致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态位或出现物种生态位的重叠。

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知识点

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概念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如:在池塘生物群落中,既有浮萍等水生植物,也有鱼,虾,螺等水生动物,还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等2、理解: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由于种间关系而形成了生物群落。

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功能类群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一物质和能量为纽带紧密地联系知识一起,组成了生物群落。

3、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二、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区别(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特点: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这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先增加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的为捕食者;一般而言,被捕食者在整体上的数量多于捕食者。

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举例:狼与兔、羊与草、青蛙与昆虫(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特点: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竞争的结果有两种:竞争实力相当时,两种生物在数量上相互抑制;竞争实力相差悬殊时,一方占优势,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坐标曲线图能量关系图举例: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象和狮子争夺水源等(3)互利共生: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特点: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上方不能生存或一方不能生存;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举例:地衣(真菌藻类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4)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者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举例:蛔虫与人、噬菌体与细菌等种间关系(“+”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习目标 1.掌握群落的结构和特征
2.掌握群落的演替类型
考点1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个生物种群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群落。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生物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例1】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D)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昆虫 D、浅海中的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全 部生物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如: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它下面 有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还有地下生物。 动物则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2.水平结构的概念
群落在水平方向的配置情况
①植物的分层与光照相关 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主要受温度制约。 动物的分层:食物和栖息地 水生生物的分层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
素 实例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提示:
五 群落演替的趋势:物种多样化、结构复 杂化、功能完善化。
六.群落演替的原因
演替的原因
第一,群落内部因素(植物繁殖体的迁徙、 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第二,外界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大规模 地壳运动) 第三,人类活动
细菌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竞 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 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 同,如图a;生存能力 相当,如图b。一般生 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 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牛与羊; 农作物与 杂草;大 草履
虫与双小 草履虫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 羊与草;
七、群落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 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 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群落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 复力稳定性越差。
任务:画出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稳定性的 关系图
练习题
1.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常绿针叶林 北极苔原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 少称为丰富度
常绿阔叶林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
回答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 研究的有关问题
调查方法:土壤动物有较强 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 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 捕法进行调查,而是采用 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二.种间关系
关系名 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 图
特点
裸地、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 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 的演替。
三.群落演替的实例:1.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思考:演替的某个阶段,原有的物种还可以存在吗?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阶段
(乔木阶段)
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树林)
思考:所有弃耕的农 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四 比较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 的地面或曾经有过 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了的地方
在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 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A.Ⅰ土壤中有机物量,Ⅱ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 程度
B.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生态系统的结构稳 定性
C.Ⅰ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Ⅱ群落垂直结构的 层次性
D.Ⅰ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Ⅱ生态系统抵抗力 稳定性

有关 ②在水平方向上,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主要受水
分限制,由南到北则主要受温度的制约。
考点2 群落的特征
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 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物种的相对数量 优势种(森林-乔木 草原-大针茅) 生长型 营养结构(种间关系)
考点3 种间关系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 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 生显著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 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 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下图表示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相关
曲线,其中关于Ⅰ和Ⅱ曲线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 C )

出“先增加者先减少 狼与兔;

(为被捕食者),后 青蛙与
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 昆虫
步性变化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考点4 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举例
互利共 生
相互依存,彼此有 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不 能独立生存。数量 上两种生物同时增 加,同时减少,呈 现出“同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
地衣 (真菌
和藻 类); 大豆与 根瘤菌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 生生物有利。如果 分开,则寄生生物 难以单独生存,而 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 菟丝子与大 豆;噬菌体 与被侵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