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水的组成》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及化学式。

2. 实验探究水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 课件。

4.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电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水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与生命起源的关系。

2. 介绍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八、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水的组成及化学式。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九、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十、板书设计:水的组成氢元素+ 氧元素→水(H2O)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水的组成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水化学式H2O的认识。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目标中,要明确学生需要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要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二、教学重点:重点关注水的组成及化学式,以及实验探究水的方法。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对水的认识进入分子层面,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的,教材在这里就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则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有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部分,在此之前首先介绍了氢气及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

水的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然后第二部分进行了物质的简单分类认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生在《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地认识和理解。

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的概念;2. 掌握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3. 了解水的性质及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2. 运用分子模型探究水的组成;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2.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水的组成为主题,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分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2.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能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3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概念,掌握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探究水的性质及用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水的概念、组成和分子结构。

3.3 实验观察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理解程度。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

5.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5.3 课件制作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水的组成、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6.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演示水的性质变化。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6.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水的组成和性质。

6.5 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2. 难点: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水装置、氢气收集瓶、氧气收集瓶、火柴、试管等。

2. 教学课件:水的组成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素材:有关水的组成的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探究水的组成: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4. 讲解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解释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5. 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6. 拓展延伸:介绍水的净化、水资源保护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结构,理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 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了解其含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并描述水的电解过程。

2. 讲解水的分子结构,用模型或图示展示水分子的构成。

3. 解释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强调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关系。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水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回顾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教学活动:1.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关于水的资料,共同分享水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并提出问题。

第二章:理论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分子中的比例关系。

2. 分析水的电解过程,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教材或资料学习水的分子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

2. 教师演示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水的组成。

第三章: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加深学生对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解。

教学内容:1. 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水的电解实验,亲身体验水的组成。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第四章:知识拓展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了解水的组成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资料或课堂讲解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的知识。

教学内容:2. 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活动: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第六章: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能运用水的组成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

2. 难点: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解水装置、试管、酒精灯、导管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 讲授新课讲解水的组成,展示水的分子式H2O,解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 实验演示进行电解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组成。

5. 总结提升讲解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强调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 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水的组成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

8.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掌握了水的组成的知识?2. 实验操作是否顺利,学生能否正确观察和解释实验现象?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4. 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时,是否能正确运用水的组成知识?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水的组成的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程度。

九、课堂练习1. 选择题:(1) 水是由下列哪些元素组成的?A. 氢元素B. 氧元素C. 氢元素和氧元素(2)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哪种气体?A. 氢气B. 氧气C. 氢气和氧气2. 简答题:(1) 请简述水的组成。

(2) 请解释电解水实验的现象。

十、课后拓展1. 研究其他物质的组成,了解不同元素组合形成的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分析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组成元素;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水的组成。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珍惜水资源。

1.2 教学内容分析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水的化学式:H2O;水的分子结构: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液体,具有溶解性、导电性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的化学式H2O;水的分子结构。

2.2 教学难点水的分子结构的理解;水的性质的探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通过观察水的性质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特点;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的组成,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展示水的分子结构模型和实验过程;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进行水的性质实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和重要性;提问学生对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兴趣。

4.2 水的组成讲解介绍水的组成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讲解水的化学式H2O,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讲解水的分子结构,展示模型或图示。

4.3 水的性质实验进行水的性质实验,如溶解实验、导电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的性质特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大家每天都要喝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水分子又是怎样的结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水组成的思考。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让学生认识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进而引出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这一话题。
4.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水的化学性质、分子结构、电解实验原理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总结能力。
4.针对难点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6.创设情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通过讲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现实问题,引发学生对保护水资源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学生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但可能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本章内容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水的日常应用和重要性。

2. 引入水的组成概念。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通过实例展示水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应用实例,如自来水、雨水等,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存在和作用。

2. 提问:询问学生对水的组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3. 讲解:介绍水的组成概念,解释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水的日常应用和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水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2. 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内容:1. 介绍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2. 解释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1. 采用模型展示法,展示水分子的结构。

2. 通过示意图解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组成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水分子的结构。

2. 讲解:介绍水分子的结构特点,解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3. 展示:使用模型或示意图展示水分子的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氢原子和氧原子相对位置的认识。

第三章:水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理解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教学内容:1. 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水的性质。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水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组成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性质。

2. 讲解: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3. 实验: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水的性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水的组成的探究【新课导入】从宏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微粒构成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探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呢?我们就从水这种熟悉的物质入手,认识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从更多的角度认识水。

【化学史】在学习元素的概念时我们了解到,古人曾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是不能再分的。

如我国古代的“五行说”中就有“水”,西方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而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和科学家的实验发现,“水”不是一种“元素”。

【师生总结】科学解密水的组成:1.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放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上出现了液滴。

2. 不久另一位英国的化学家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并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易燃空气”与1份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

上述实验实际已经揭示水不是一种元素,可惜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没能认识这一点,反将其解释为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

【实验重现】“易燃空气”即氢气,仿照科学家的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

【实验4-4】教师演示实验或播放实验视频,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展示】氢气燃烧的现象。

【总结】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教师引导分析】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生成的无色液滴就是水。

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 + 氧气 →点燃水。

【思考与讨论】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根据上述反应你能否推导出水的元素组成呢?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氢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总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已经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思考】两位科学家虽然有了新发现,但未能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过渡】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已经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

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老师与学生共同回忆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标准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的:2.1 知识与才能: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确实定。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根底,明白化学与生活是严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点: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 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4 教学难点: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讨论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 教学过程:5.1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老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理解有多少?[学生]答复。

[老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老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老师]在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

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如今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2. 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水的制备和纯化:蒸馏、过滤、离子交换等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难点:水的分子结构,离子交换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的制备和纯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实验演示:进行水的制备和纯化实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7. 课堂小结:通过问题驱动,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课件、实验视频、图片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 讲解水的制备和纯化方法,如蒸馏、过滤、离子交换等。

3.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水的制备和纯化过程。

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讲解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6.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收获。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

二、探究新知:(一)水的生成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

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氢气燃烧实验: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

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氢气燃烧的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有水滴产生。

思考:a、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b、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点燃:写出文字表达式: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3.培养环保意识,关注水污染问题,积极参与保护水环境的行动。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科技创新培养后备力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水的组成和性质产生浓厚兴趣,但可能对水的微观结构和电解过程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严重后果,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4.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计以下教学支持:
-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设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策略。
5.教学评价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激发他们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
2.掌握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能够正确解释实验现象。
3.建立水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科学观念,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必要性。
2.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分享学习心得,提升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会分析水的电解实验。

2.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重点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2.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使用说明】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题1,努力识记概念,然后合起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展示时要求脱稿)2.自学完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实验部分完成3.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集中讨论解决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你能你说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吗?【自学指导】一、结合课本P46-47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_,体积比大约是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产物检验①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②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实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不变。

2.思考与讨论:(1)实验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可能的原因?3.知识链接: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火焰,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包括氢元素和氧元素。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理解其含义。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1.2 教学内容水的组成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实验观察水的变化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的组成和相关概念。

采用实验法,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水的组成。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组成和相关图片。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回顾水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水的组成,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

第三步:讲解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解释其表示的水分子结构。

第四步: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水的组成:15分钟讲解水的化学式:10分钟实验观察: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讲解其他液体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不同液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5.2 教学拓展进行水的净化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水的节约和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6.1 教学资源教案与课件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等参考书籍与资料6.2 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实验过程的展示。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与安全措施7.1 教学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并遵守。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在拓展部分——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学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述。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课堂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课堂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讲述:水在社会各方面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水由什么元素组成?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你的观点?
带着问题开始这一节课的学习
引出新课。

将一烧杯水放于讲台,请各位同学一起来观察烧杯中的水并讲述水的物理性质。

观察,总结。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复习物理性质。

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为下一节内容作铺垫。

(如何从微观角度去解释物理变化)
提问:你能想一个办法证明水的组成吗?(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45-46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并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的方案)
阅读资料,讨论拉瓦锡设计实验的思路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的方案。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方法: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组织学生讲述自已的实验方案并评述其优缺点。

最后向学生介绍电解水简易实验装置。

讲述自已的实验方案,比较其它同学的方案,听教师讲解,最后比较教师给出的方案及实验的装置。

对比优缺点.
[演示实验]水电解的实验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水会不会变少?
2.正负极产生气泡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不会相同?
3.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

并思考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现象:水会变少
两极产生气泡的速度从慢变为快,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培养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的好习惯。

提问:1.请描述两极产生气体的物理性质
2.我们前面学过的那些气体有这样的物理性质
3.如何鉴别它们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氧气、氮气。

带火星的木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现象,从而得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总结: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且生成水,而且,它的密度很小,(以一个氢气球为例,很快飞上天)因此,科学家就把它称为:氢气。

分析,得出结论: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提问: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吗?(提示学生观察P50页图3-12)
看图思考:水分解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因此,水分子也应该有氧原子和氢原子。

所以,水应该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引导自已来分析水的组成。

总结: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氧气和氢气
动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水通电氧气+氢气
O2H2
理解水发生反的原理,熟记化学方程式。

思考:水,氧气,氢气三种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有何不同?
思考,回答:多种元素:一种元素。

引出化合物,单质的概念
写出下面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并思考它们的元素组成有何特点?
氮气,氯气,铁,铜,,硫,氦气.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
一类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一类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总结: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完成练习:
1.空气中有多种元素,是一种化合物吗?
2.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并归类:
氯气,五氧化二磷,氦气,氧化铁,高锰酸钾,氮气,过氧化氢
3.一个水分子可以表示
为:,请你用相似的方法表示出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并分析单质和化合物在分子的结构上有何不同?
强化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作业
1.在实验中,那一些实验现象说明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2.你如何根据这些实验结果推断现水的元素组成?
3.各写出10种生活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
4.请你用的形式,表示出水变成冰和水分解成氢气各氧气气的过程.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
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P50页图3-12,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