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超声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人体左上腹部,是一个负责调
节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而脾脏超声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首先,脾脏正常大小的测量标准是通过B超或彩超仪器测量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脾脏的大小受到年龄、性别以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成人脾脏的长、宽、厚度一般为10-12cm、7-8cm、3-4cm左右。
在测量时应注意患者体位的影响,一般采用左侧卧位,使脾脏得以自然下垂,减少计算误差。
其次,脾脏的形态特征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呈椭圆形或椭球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没有明显异常结节或囊肿。
在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脾脏的形态特征,及时发现和诊断异常情况。
另外,脾脏的内部结构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包括纹理、脾静脉及脾动脉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重点观察脾实质的密度均匀性、血液供应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脾脏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脾脏的功能状态。
例如,脾脏增大可能与贫血、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脾脏缩小可能与肝硬化等疾病相关。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脾脏超声测量标准对于评估脾脏病变及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掌握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希望本文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脾脏的超声诊断
副脾
超声表现:
1. 多出现在脾门周围
2. 呈圆形或椭圆形
3. 边缘清晰,包膜光整
4. 内部为均匀细点状回 声,回声与正脾相似 ,但与正脾的分界清 楚。
5. 副脾有与正脾门处动 、静脉相通的血管分 支。
脾萎缩
本病老年人多见,称老年性脾萎缩。此外疱疹性 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慢性 肾功能衰竭偶并发脾萎缩。
病例讨论
姓名:王树申 性别:男 年龄:60
科室:胸外科 住院号:649996
主诉:车祸后左胸背部部及左肘部疼痛2小时。
现病史:患者及家属诉于17:30左右行走时被摩托车撞到, 致左侧胸背部及左肘部疼痛,活动及翻身时明,显胸闷及 气短,略感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头痛及头 晕,无恶心及呕吐。左肘部疼痛,左上肢无功能障碍,由 家属呼叫120后急送至我院急诊科,行CT检查提示:1 左 侧第8、9、10肋骨骨折。2 右肺下叶渗出性病变,需在感 染与肺挫伤之间鉴别,建议结合临床,复查。故急诊科以 “胸部闭合性损伤:左侧第8、9、10肋骨骨折、肺挫伤?” 收住入院(2018年4月9日)。
超声表现 1.真性破裂:因破裂的程度不同,声像图差别较大。多数 表现为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 回声区。实质内有不均匀性回声减低区。小的破裂或发生 于上极的破裂,脾脏声像图可能无明显异常。严重破裂者 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杂乱,或者 实质分为不规则的低回声碎块。脾周或腹腔内可见积液。 2.中央型破裂: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轮廓清楚、光整、 实质内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减低区。有血肿形成 者,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3.包膜下破裂;脾脏肿大、变形。被膜光滑、完整。包膜 下血肿部位可见局限性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多是月牙状 环抱脾实质。出血时间较长者,可有血凝块形成的高回声 团块,或机化形成的高回声条索。当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 较高时,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轻度脾肿大:仅表现侧值>正常标准,脾形态无明显改变,仰卧位平静呼吸时不超过肋缘线,深吸气时可达肋缘下2~3cm。
中度脾肿大:脾各径线显著增强,仰卧位平静呼吸时在肋缘下可探到脾下缘,紧吸气时超过>3cm,但未超过脐水平,也未对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移位。
重度脾肿大:对邻近器官如肾脏产生压迫性移位,变形或伴有横膈明显抬高,脾前缘可超过锁骨中线,甚至抵达腹正中线,脾下缘可超过脐水平线以至抵达骨盆腔。
副脾应与脾门肿瘤及肿大淋巴结鉴别。
05
脾周围副脾的血供多数来自脾动脉。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体移植脾观察
03
04
自体移植脾是将脾块切成薄片,碎粒或脾糊,移植于大网膜内或脾床,腹膜后,腹直肌内。
超声表现:
移植组织经历中心坏死,再生和生长三期,历时3~5个月可恢复脾功能,至12个月停止生长。
一般移植后3个月脾块显像,为椭园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轮廓光整,如移植于大网膜袋内,可有完整的“包膜”显示,内部为密集而均匀的细点状回声,8~12个月内部回声按近于正常脾。
腹腔内积液。
真性脾破裂。
脾破裂
脾破裂腹腔积液
脾 梗 塞
03
04
少见。
脾肿大或变形。
声像图:
急性脾梗:脾实质内可出现单发性或多发性病变,前者为局限性低回声区,后者范围广,脾周出现大片低回声区,还可出现无回声区或假性囊肿,其尖端指向脾门,基底宽面指向被膜,边界清晰。
05
陈旧性脾梗:则内部呈强回声区,后方可伴有声影,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脾脏肿大压迫左肾
脾 囊 肿
超声表现: 小囊肿脾大小外形可无变化,大囊肿可致脾肿大或形态改变。 脾实质内出现园形或椭园形无回声区,可有分隔,囊壁光整、清晰,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如合并感染,内部回声增多,如囊壁钙化等。可显示斑片状强回声,后伴声影。 多囊脾:脾实质内多量大小不等的囊腔,分布较密集,常合并多囊肝、多囊肾、脾脏形态异常。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超声表现】1.灰阶超声(1)脾脏附近与脾脏回声相同的圆形结构,包膜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2)大小一般0.5~2.0 cm,个别可达3~4 cm。
(3)脾增大时副脾也相应增大。
(4)脾切除术后副脾可代偿性增大。
2.彩色多普勒超声副脾内可见有动静脉出入,类似脾门样结构。
【诊断与鉴别诊断】脾门及脾周围圆形结构,边界清晰,有包膜,内部回声与脾脏完全相同。
一般不难诊断。
需与下列情况鉴别:1.脾门淋巴结形状比副脾椭圆,内部回声、结构与副脾有一定的差别,包膜不如副脾清晰。
2.胰尾、肾上腺等周围器官肿瘤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与脾脏不相同、欠均匀,呼吸运动时移动方向、幅度与脾不一致。
(三)游走脾【超声表现】1.腹腔脾窝内无脾脏结构,脾窝以外发现脾脏回声。
2.有脾门血管、脾切迹等特征性结构。
3.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脾门动、静脉血流,脾内血管呈树枝样分布。
脾脏弥漫性肿大【超声表现】1.灰阶超声(1)脾体积增大:脾长径>11 cm、厚径>4 cm,或脾指数大20 cm,增大明显时脾下极超过左肋缘下。
(2)脾内回声:不同病因的脾大回声有一定的差异。
感染性脾大内部回声均匀,回声水平无明显变化,以轻度增大多见。
淤血性脾增大时脾内部回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低向高变化,脾静脉增宽,脾内静脉扩张。
血液病的脾大内部回声较低,脾门血管扩张不明显。
2.彩色多普勒超声脾门及脾实质内血管增多、增粗,脾静脉内径可达1.0~2.0 cm,脾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
不同原因的脾大、脾血流量增加的程度各异。
如门脉高压性脾大时,脾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
【诊断与鉴别诊断】脾脏测量是诊断脾大的客观指标。
临床上将脾大分为轻、中、重三度,触诊时轻度增大指尖刚能触及脾,中度增大肋下可触及脾脏,但脾下极未超过脐水平线,重度增大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
脾大须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被触及,一般认为肋下触及到脾脏时,脾脏大小已是正常的2~3倍。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四)脾梗死
【诊断要点】
1.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楚。
2.内部回声因病程长短不同,梗死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 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回声逐渐增强而 且不均匀,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7/13/2020
.
3
脾脏的超声表现
1.脾脏轮廓被膜光滑,脾脏被膜为强回声,脾实质回声中等均 匀略低于肝脏。脾门血管走形清楚(图10-2-2)。
2.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成人脾厚<4cm,最大长约12cm;
7/13/2020
图10-2-2 正常脾脏超声表现
图10-2-3 副脾超声表现
脾门处见圆形等回声结节,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
变形。
【鉴别诊断】
超声显像对脾囊肿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目前诊 断脾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7/13/2020
.
14
1.脾假性囊肿与脾包膜下血肿鉴别后者多呈新月形,内部有 细点状回声。同时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新近有外伤史,脾区 疼痛和叩击痛较明显。
2.脾囊肿与脾脓肿鉴别后者边缘回声较强、模糊,内部常有 云雾样点状及带状回声。同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后者有全 身感染及脾区疼痛和叩击痛。
7/13/2020
.
11
图10-2-5 脾梗死 脾脏增大,脾上极见边界清楚低回声区
SP:脾
7/13/2020
.
12
7/13/2020
.
13
(五)脾囊肿
【诊断要点】
脾囊肿按有无内衬上皮成分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1.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
脾脏解剖及超声基本扫查PPT课件
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有时可见“牛眼征”。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病例一:脾脏肿大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脾脏肿大是脾脏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其诊 断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详细描述
脾脏肿大可能是由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肿 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对于脾脏肿大的诊断, 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根据脾脏 肿大的程度和病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脾脏周围组织关系
总结词
脾脏周围组织的清晰度和连续性可以反 映脾脏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是否正常。
VS
详细描述
正常的脾脏周围组织关系清晰,没有异常 的液体或肿块。脾脏与肝脏、胃、结肠等 周围器官的分界线清晰,连续性好。此外 ,脾静脉和门静脉的走向和管径也在正常 范围内。
04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脾脏超声检查基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方向性、穿透性和 反射性,能够被人体组织不同声阻抗 界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超声成像原理
通过高频探头发射超声波,遇到人体 组织不同声阻抗界面时产生回声,再 经探头接收并显示在屏幕上,形成超 声图像。
如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 匀。
脾脏血管病变
血管瘤
超声表现为脾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超声诊断学-06-脾脏-叶军
第十章脾脏叶军第一节正常脾脏超声表现1、于左侧9~11肋水平斜断面显示脾脏呈半月形,均匀低回声,有光滑包膜,外侧缘呈弧形,内侧缘可见内陷的脾门,脾动脉及脾静脉为管状无回声。
2、可显示脾门区丰富的红色及蓝色的脾动、静脉血流信号并可测得流速。
脾内动、静脉分支均可呈现依不同声束方向的红色或蓝色血流信号。
3、超声正常值成人脾长度(上下径)10~12cm,脾厚度(前后径)3~4cm,脾宽度(左右径)6~8cm,脾静脉内径0.5~0.8cm,脾静脉血流速度约9~30cm/s,脾动脉内径0.4~0.5cm,脾动脉血流速度70~110cm/s,RI:0.5~0.7。
表13—1 小儿脾脏长径正常值(单位: cm)年龄中间值范围上限值0~3月 4.5 3.5~5.8 6.03~6月 5.3 4.9~6.4 6.56~12月 6.2 5.2~6.8 7.01~2岁 6.9 5.4~7.5 8.02~4岁7.4 6.4~8.6 9.04~6岁7.8 6.9~8.8 9.56~8岁8.2 7.0~9.6 108~10岁9.2 7.9~10.5 1110~12岁9.9 8.6~10.9 11.512~15岁10.1 8.7~11.4 12.015~20岁(女)10.0 9.0~11.7 12.015~20岁(男)11.2 10.1~12.6 13.0引自夏焙,吴瑛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第一版.2001.296页.第二节脾先天性异常一、副脾病理特征指除脾脏以外还有一个或数个多余的小脾,属先天性变异。
副脾的位置多位于近脾门区、脾血管、胰尾部,呈圆形或椭圆形,血供通常来自脾动脉。
超声特征位于脾门区、脾胃韧带或胰尾部的单个或多个近圆形低回声结节,与脾脏回声相似,常易误诊为脾门淋巴结或肿瘤。
副脾内偶可见零星的彩色血流,较大的副脾内可见彩色血流束与脾脏相连。
二、游走脾病理特征又称脾异位,较少见。
大多由于脾蒂或韧带先天过长或肿大的脾脏牵引作用所致。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脾囊肿按有无内衬上皮成分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1.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 可有弥漫性低、中强度回声。 2.囊壁锐利清晰,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3.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4.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畸变,囊肿周围的正常脾组织被挤压 变形。
【鉴别诊断】
(二)脾大
【诊断要点】
1.脾脏肿大主要表现为超声测值增加。有以下异常声像图之一者, 可考虑脾大。 (1)成年人脾脏厚径超过4cm或长径超过12cm。 (2)在无脾下垂的情况下,脾下极超过肋下或脾上极达到腹主动脉 前缘。 2.声像图对脾大程度的估测 (1)轻度肿大:脾脏测值超过正常值,但仰卧位检查,深吸气时声像 图脾脏下极不超过肋弓下缘3cm。 (2)中度肿大:声像图脾脏明显增大,但下极不超过脐水平线。 (3)重度肿大:声像图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以下,并可显示脾脏周围 器官受压移位或变形。
3.仪器
(2) CDFI检査:观察脾脏和脾脏结节及肿物的血流信号的分布和 丰富程度,脾门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必要时观察门静脉。 测量结节内动脉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图10-2-1)。
脾脏的超声表现
1.脾脏轮廓被膜光滑,脾脏被膜为强回声,脾实质回声中等均 匀略低于肝脏。脾门血管走形清楚(图10-2-2)。 2.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成人脾厚<4cm,最大长约12cm;
【诊断要点】
1.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楚。 2.内部回声因病程长短不同,梗死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 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回声逐渐增强而 且不均匀,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3.由脾淤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脾实质局部坏死,多数发生液化, 形成不规则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细点状回声,少数未 液化的坏死灶,形成高回声区。
脾脏超声检查
.脾脏的解剖特点怎样?脾脏为一个网状内皮细胞器官,呈紫红色,质地柔软脆弱,呈三角锥体。
位于腹腔的右上腹部,在膈肌之下,胃的左后方,左肾的前上方,横结肠之下,被第九、十十一肋骨掩盖。
成人脾脏长约11-12cm,宽约7cm,厚约4cm,重约150-250mg。
整个脾脏除脾门外,几乎都有腹膜掩盖。
脾门是在脾脏内侧凹面的中部,为脾动脉、脾静脉及淋戏剧性官出入脾脏之处,披有腹膜的脾动脉、脾静脉即构成为脾蒂,超声显象能清楚显示出脾门和脾门处血管(主要为脾静脉)的声象图(图10-1)。
.脾脏有哪些功能?正常脾脏的生理机能至今尚未完全了解。
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有四大生理机能,即破坏血细胞、储存血液、血液滤过作用以及免疫功能。
1952年King和Schumaker报道了脾切除后可发生暴发性切除后感染(简称OPSI)以来,有些学者提出对脾功能的再认识和进一步的研究。
据近来的研究报道,脾及通过其产生的酶来形成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四肽,称为Tuftsin,早己有肯定它有激活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作用,实验研究证实,用Tuftsin激活的巨噬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均有明显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用Tuftsin治疗肿瘤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命。
鉴于以上情况,在临床实践中保留脾脏己得到重视。
在我国保留性脾手术的报告己日益增多。
B型超声对脾脏的检查,如能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而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则对保留性脾手术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B超探测脾脏有哪些适应征?(1)脾脏大小、形态和位置是否异常。
①弥漫性脾肿大,②脾下垂,③游走脾,④脾萎缩。
(2)脾囊肿。
①先天性脾囊肿,②假性脾囊肿,③寄生虫性脾囊肿。
(3)脾脓肿。
(4)脾肿瘤。
①原发性(良性、恶性);②转移性。
(5)脾外伤。
①脾实质血肿,②脾包膜下血肿。
(6)左上腹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B型超声探测脾脏有哪些体位?①②③④⑤B型超声能显示脾脏大小、结构、脾门血管以及血管在脾内分枝走向,并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多个断面象,常用以下和种体征。
脾脏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孕妇
高频超声对胎儿有一定 影响,一般不建议孕妇
进行脾脏超声检查。
03
脾脏超声诊断的步骤与操 作
患者准备
01
02
03
空腹要求
患者需在空腹状态下接受 超声检查,以减少胃肠道 气体的干扰。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患者应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以便超声波更好地穿透 脾脏。
告知医生病情
患者需向医生提供自己的 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更好地评估和诊断。
案例二: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脾脏肿瘤在超声图像上存在特征性的表 现。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脾脏内出现异常回声团块,团块的形状、大小、边缘、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肿 瘤的性质。同时,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测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脾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病 变,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脾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 变化,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特殊人群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和特殊职业群体,开 展脾脏超声筛查,提高疾病预防和 控制能力。
研究方向与挑战
标准化与规范化
01
制定脾脏超声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提高诊断的一致性
和可靠性。
脾脏肿瘤
总结词
脾脏肿瘤在超声诊断中可能出现特定的声像图表现,有助于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脾脏肿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脾脏血管病变
总结词
脾脏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超声诊断有助于发现和评估病变 。
脾脏的超声诊断
• 鉴别诊断 • 与脾囊肿、脾肿瘤、血管瘤鉴别。注意点: • 1.脾梗塞并非 占位性病变 • 2.很少引起皮包膜或形态的改变。 • 3.梗塞为动脉梗塞或缺血坏死引起。CDFI有
改变,动态观察,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脾淋巴瘤
• 1.肿瘤在脾实质内呈局限性生长 • 回声特点: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无
包膜,后方回声无增强。
• CDFI:显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分布紊 乱
• 当肿瘤融合时,呈分叶状。 • 可伴有脾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等。
• 2.肿瘤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 • 脾脏明显肿大,内部回声减低,而无占位
性病灶的特征。
• 3.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 • 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有较厚的
脾脏疾病的声像图
弥漫性脾肿大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考虑脾肿大: • 1.测值厚度>40mm ,长度>120mm • 2.在无脾下垂时,下极超过肋下,或上极达
腹主动脉前缘,内部回声通常无明显改变 或轻度增强,脾血管增宽。
分度
• 轻度:脾厚度>40mm,仰卧位深吸气时, 脾下极达肋弓下缘20-30mm。
• 自发性脾破裂常见于血友病、凝血机制障 碍或抗凝治疗者。
• 鉴别诊断: 1.脾脏囊性疾病 2.脾脏分叶畸形
• 脾血管瘤:
多为边界清晰锐利的高回声团,后方无 声影,边缘欠光整,有时可见周围血管进入 病灶,内部可见细管状结构,呈网络状。
少数病例为低回声,周边为高回声线状 环绕,内部回声不均匀。
CDFI: 显示团块周边有绕行的动脉和静脉,肿 块内未显示血流
脾囊肿
脾破裂
• 分类: • 1.真性破裂:破裂累及包膜,有不同程度的
脾脏超声介绍范文
脾脏超声介绍范文脾脏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器官,位于胸腹腔之间。
脾脏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苦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在脾脏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功能信息。
本文将介绍脾脏超声的原理、检查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脾脏超声的原理是利用高频声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从而产生回声的时间不同,进而形成超声图像。
脾脏超声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腹部进行扫描。
通过超声图像,可以观察到脾脏大小、形态、结构等信息,以及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
脾脏超声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规超声、动态增强超声、三维超声等。
常规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楚显示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信息。
动态增强超声是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通过注射造影剂来观察脾脏血流情况,更全面地评估脾脏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三维超声是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通过多个平面的扫描来生成一个立体图像,更加清晰地观察和评估脾脏的形态。
脾脏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评估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帮助医生判断脾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例如脾大、脾囊肿等。
其次,脾脏超声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
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以产生和储备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和血液净化过程。
通过脾脏超声,医生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是否受损或异常。
另外,脾脏超声还可以观察脾脏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判断脾脏是否存在压迫、侵犯等情况。
脾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但是,脾脏超声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超声波在肠道内传播时会受到肠气和脂肪的干扰,可能降低图像的清晰度。
此外,超声检查的结果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CT、MRI等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脾脏超声是一种常用、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功能情况。
脾脏超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但是,脾脏超声检查的结果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脾超声
脾超声正常声像图脾上方与膈肌紧贴,易受肺气的遮掩ϖϖ肋间斜断面扫查呈半月形脾包膜呈光滑细带状回声ϖ内部回声均匀细密,回声水平与肝接近ϖϖ外缘呈弧形,内缘内陷,为脾门脾门显示脾静脉、脾动脉管状无回声。
前者由2-6个分枝汇合而成。
后者内径0.3-0.4cm,进入脾门后分出2-3个分支。
ϖ彩色多普勒脾动脉为搏动性单峰血流频谱,收缩期上升支陡直,下降支缓慢。
脾动脉呈部分空窗型层流,中等阻力,阻力指数0.50~0.70。
脾门处及脾内脾静脉的分支呈蓝色血流。
胰腺后方脾静脉呈红色血流显示。
频谱多普勒显示脾静脉呈单向平稳的血流频谱,流速15~20cm/s脾脏测量脾脏厚度(前后位):左侧肋间斜切显示脾门及脾静脉,从此处至外侧缘弧形切线的连线,正常不超过4cm。
脾指数(spleen index SI)在肋间扫查经脾门的最大切面上,以脾门脾静脉中心为起点至脾下端作一直线,距离为a,以脾门脾静脉为中心为起点至脾包膜作一与该垂直的直线,距离为b,SI=(a×b)/2 cm2。
正常SI小于或等于20 cm2。
应用SI的优点是不受肺气遮掩的影响。
脾长径在肋间扫查经脾门的最大冠状切面上测量脾上下极的最大径线。
虽然由于脾呈略弯曲形态,此径线不能完全代表脾的真正长径,但比较接近、而且应用方便。
长径大于11cm为脾脏肿大脾静脉内径脾门处脾静脉内径小于0.8cm先天性脾异常副脾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与正常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组织,出现率为15%~40%。
位置、数目、大小均不恒定,多位于脾门、脾蒂、大网膜,少数位于脾结肠韧带、胰尾、肠系膜、左侧卵巢等处。
脾门或胰尾部单个或多个结节,境界清楚,有不完整包膜细光带回声⌝结节呈低回声,与脾脏回声相延续,部分较大的副脾内可见有血管回声与脾脏相连⌝彩色多普勒可显示与脾脏相连的彩色血流束⌝需与脾门处肿大的淋巴结相鉴别:肿大的淋巴结回声更低,不均匀;仔细观察,⌝可显示淋巴门回声, 且不与脾脏回声相连游走脾(异位脾)罕见, 脾区探不到脾脏回声⌝⌝腹部其它部位探测与脾脏形态, 轮廓回声相同的肿块彩色多普勒可通过显示肿块内血流确定脾门部位⌝先天性脾缺如脾区和腹部其它部位探测,⌝均未显示脾脏图像先天性脾脏反位与肝脏反位或其它内脏反位同时存在⌝⌝在右季肋区显示脾脏声像图脾外伤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常致脾脏破裂,根据脾脏破裂的时间,临床上有早发性脾破裂和迟发性脾破裂;脾破裂后发生的脾脏血肿可以位于脾包膜下、脾实质内、脾周围。
【管理资料】脾脏超声介绍汇编
检查前准备
• 不需特殊准备 • 不宜饱餐后→脾向后上方移位
体位及扫查方法
• 右侧卧位:厚径及长径 • 仰卧位:厚径及长径,前倾冠状断面 • 俯卧位
正常脾声像图
• 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脾血管断面 • 均匀的点状中低回声,比左肾皮质稍高 • 副脾
正常值
• 脾厚径: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长轴的脾门及脾静脉,脾门至脾
膈面的距离.<4(男(3.0±0.6)cm,女(2.8±0.5)cm.
• 脾长径:通过左侧肋间扫查显示脾的最大长轴断面图像,
测其上下端间距.男(9.0±1.1)cm,女(8.5±1. 0)cm.
弥漫性脾肿大
• 成人男>4cm 女>3.8cm,同时脾下缘
超过肋缘线.
• 最大长径>11cm • 腹膜后巨大肿块→脾后上,左肾前下移位 • 巨脾→左肾向内移位 • 肝左叶大或肿瘤→脾向背侧移位
脾囊肿
• 单纯性脾囊肿 • 表皮样囊肿 • 包虫囊肿:囊壁“双边”,厚约1mm • 假性囊肿
脾血管瘤
• 多为回声增高的不均匀性实性团块,圆或椭
圆形,边缘可不均匀.
• 部分瘤体内可见蜂窝状低回声区 • 极少呈低回声瘤或海绵状淋巴管瘤 • 边界清晰,囊壁薄,呈多房或蜂窝状,内无回声 • 可较大,缺乏张力
腹膜腔游离积液.
脾梗塞
• 脾肿大:多见 • 急性期:局限性低回声区(典型为楔形),内为
蜂窝状或短线状.液化坏死时→无回声.CDFI 有助于诊断
• 陈旧性:纤维化,瘢痕化,钙化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脾淋巴瘤
• 弥漫性脾肿大:中等或低回声 • 局限性病变:微小型,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肿大程度的确定
1. 脾脏轻度肿大 脾脏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长度稍有增加,在仰卧位平 静呼吸时,肋缘下刚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缘不超过 肋缘下3cm。
2019/10/9
17
脾大
2. 脾脏中度肿大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各经线测值明显增加,肋
缘下在仰卧位吸气或呼气时均可探及脾脏,深吸 气时,脾下缘在肋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脾 静脉稍增宽,脾内血流稍增多。
• 先天性脾缺如:是伴有心脏房室畸形和内 脏转位的先天性脾脏缺如。
• 多脾综合症:副脾为单发性,多发性者 称多脾复合症
2019/10/9
13
副脾
• 发生率可达15~40%。 • 灰阶超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清晰完整,
内部回声细小致密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多位于 脾门处 。
2019/10/9
14
副脾
2019/10/9
31
脾梗死
声像图表现
• 脾肿大,亦可有变形
• 在急性期,病变单发者,脾实质内出现底部宽、朝 向包膜的契形回声减低区。病变多发者,其病变范 围广,脾周围出现大片低回声区,其内有蜂窝状、 短线状纹理,形态欠规则。当发生组织液化坏死时 ,可形成假性囊肿
•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显示脾实质内缺乏血流灌注 的梗死区及其形态特征,从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2019/10/9
10
正常脾脏声像图
(二)正常值
2019/10/9
11
• 先天性脾异常 • 脾肿大 • 脾囊肿 • 脾破裂 • 脾梗死 • 脾静脉阻塞综合征
• 脾错构瘤 • 脾血管瘤 • 脾淋巴瘤 • 脾转移性肿瘤 • 脾动脉瘤 • 脾萎缩
2019/10/9
12
脾脏疾病
• 副脾:发生在脾门部及脾周,副脾较正 常脾小,无特殊临床表现。
,内部回声杂乱。
• 中央型破裂:轻症者脾实质内回声强弱不均, 较局限,重症者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
• 包膜下破裂:血肿多见于脾的膈面或外侧,脾 被膜光滑完整,其下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多呈
月牙状环抱脾实质,内有细点状回声。血肿机
化时回声增强,形成不规则条索状、分隔样或 多房性结构
• CDFI:在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脾损伤区无
大小: • 长10-12cm • 厚3-4cm
3
脾脏解剖
(三)脾的血供
• 脾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 静脉。
• 脾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 大分支,管径4~5mm
• 脾静脉伴行于脾动脉后 方,由脾门处的2~6个 属支组成,达胰颈部与 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 静脉主干,宽径5 ~8mm
4
一、脾脏检查方法
(一)仪器
2019/10/9
34
脾 血 管 瘤
脾肿瘤
脾
恶
SP
性
SP
淋
巴
瘤
SP:脾脏 箭头所指处为脾内多发弱~无回声结节,边界尚清晰
血流信号。
25
脾破裂
中央型脾破裂,脾实质内见低回声不均匀 区,内见液性暗区,边界不规则。
2019/10/9
26
脾破裂
脾破裂
脾破裂
真性脾破裂,脾实质内见低回声区,包膜
回声中断,脾周液性暗区,内见分隔。
2019/10/9
29
脾破裂
脾包膜下破裂,外形失常,脾包膜光滑、
完整但隆起,其与脾实质之间为无回声区
2019/10/9
20脾脏疾病病来自与临床分为: • 真性囊肿: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占20%
,有单纯性囊肿、多囊脾与包虫病单纯 囊肿型、多子囊型。 • 假性囊肿:继发于外伤、感染及脾梗死 后形成,占80%,多位于脾包膜下。
2019/10/9
21
脾囊肿
声像图表现
• 真性囊肿:类圆形无回声区,壁薄清晰,内透 声佳。
• 表皮样囊肿:单发,囊壁可见,内有弥漫性弱 、中等强度的回声,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 假性囊肿:囊壁厚,多位于脾包膜下,若囊壁 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 脾包虫囊肿:内有子囊或孙囊形成“囊中囊” ,内壁脱落时,囊内出现不规则条带状回声, 呈“蜂窝状”或“车轮状”。
22
脾 囊 肿
脾脏疾病
常用腹部探头,频率3.5MHz
(二)检查前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但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 (三)体位
1、右侧卧位:最常用; 2、仰卧位:主要观察
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俯卧位,坐位。
2019/10/9
5
脾脏检查方法
(四)扫查方法 1.左肋间切面:探头置于左第 9~11肋间,
脾脏长轴的斜切面,最常用切面。
3. 脾脏重度重大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周围脏器
可被肿大脾脏推挤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 水平,有的甚至可达盆腔。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 有时有扭曲现象。
2019/10/9
18
脾大
灰阶超声,脾肿大,显示肿大的脾脏(SP),
2019/10/9
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为165mm
19
脾大
脾肿大,脾门处增宽的脾静脉内径15mm
脾脏超声诊断
2019/10/9
1
(一)脾的位置
• 脾脏位于左季肋区 深部的腹腔内,胃 底与膈肌之间
• 第9-11肋的深面, 长轴与第10肋一致
2
脾脏解剖
2019/10/9
(二)脾的毗邻关系
• 有包膜 • 脾分膈面与脏面 • 前方:胃底及胃体 • 后方:左肾及左肾上腺 • 下方:结肠脾曲 • 脾门与胰尾相邻,有脾静脉、 脾动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所占据,呈“月牙”形。
2019/10/9
30
脾脏疾病
• 病理:脾动脉的分支阻塞引起脾组织的缺血 、坏死、纤维化等病理表现,多由于某些血 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脾血管的自 身病变及近年来的肝动脉栓塞症(TAE)等 引起脾动脉阻塞而导致脾梗死
• 临床:可仅有低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严 重者可发生左上腹剧烈疼痛,并可伴发脾囊 肿。
病理与临床
按损伤程度和范围,分三种类型: • 真性破裂:破损累及包膜,发生不同程
度的腹腔内出血。 • 中央型破裂:破裂发生在脾脏深部,包
膜完好,部分形成实质内血肿。 • 包膜下破裂:破裂发生在脾实质周缘部
包膜未破损,形成包膜下血肿。
2019/10/9
24
脾破裂
声像图表现
• 真性破裂:脾包膜回声中断,局部回声模糊, 严重破裂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
2019/10/9
6
脾脏检查方法
2.冠状切面: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探头 置于左腋后线至左腋中线,可显示脾脏 的冠状切面。
2019/10/9
7
脾脏检查方法
3.左肋下横切面:仰卧位。在脾肿大或 显示脾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时采用。
2019/10/9
8
二、脾脏正常声像图
(一)正常声像图
• 1、肋间斜切面略呈半月形,膈面整齐而光滑;脏面略 凹陷,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断面。
• 2、实质回声呈分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同声,强度一般 稍低于肝组织实质同声。
• 3、脾动脉、脾静脉在脾门处进入脾实质,在脾内呈树
枝状分布。
9
正常脾脏声像图
(二)正常值
1、脾长径测量 • 脾最大长轴断面图像,上极
最高点到下极最低点的间距
2、脾厚径测量
• 脾长轴切面的脾门及脾静脉, 脾门到脾膈面的间距
A: 上下径:8-12cm B: 厚度:<4cm C: 脾静脉: <0.8cm
2019/10/9
15
脾脏疾病
病理与临床
• 感染性脾肿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 • 非感染性脾肿大
淤血性脾肿大,如门脉高压、右心衰等; 血液病性脾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脾肿瘤等引起的脾肿大。 • 压迫导致的腹胀及全身性疾病的表现。
2019/10/9
16
脾大
对脾肿大的确定
1. 肋缘下可显示脾脏 2. 脾脏的厚度超过4.0cm,
• 陈旧性脾梗死病灶常因纤维化、瘢痕化及钙化而出 现不同程度的高回声、强回声表现,病变体积反而 趋于缩小
32
脾梗死
脾脏疾病
• 病理: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
• 临床:最常见的脾良性肿瘤,占脾良性肿瘤 的50%
• 超声表现:圆形或类圆形高回声或低回声结 节,边界清楚,体积大者其内部可显示小的 无回声区和强回声间隔;CDFI:直径〈2cm内 部多无血流信号,较大的可检查出低速血流 信号,一般为静脉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