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教案部编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精品教案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 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中的文化内涵。
2、提高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组织学生交流他们收集到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的交际表达能力。
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修改之法,提高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与风俗有关的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你能说说书上这一组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吗?2、学生自由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导入:各个地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自己的特色。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习作指导课。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二、畅谈家乡的风俗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引导学生将家乡民俗与自己的生活趣事加以联系)2、学生自由发言,跟大家分享自己家乡的那些有意思的风俗。
3、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著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看一看其他地区有怎样的独特的风俗。
(播放壮族五色糯米饭的风俗)4、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5、师小结:同学们,民风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202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和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家乡风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其起源、发展、特点等。
2. 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3.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和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思考,使作文内容丰富、有深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调查:让学生分组观察、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收集到的资料和感受。
4. 写作指导:根据学生的写作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5. 作文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6. 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3. 教学内容:家乡风俗的介绍、写作指导、交流分享4. 教学重点与难点:写作方法、观察与思考作业设计1. 作文修改:让学生根据交流反馈,修改自己的作文。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家乡风俗的书籍、文章,丰富知识储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写作方法,能否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描写方法,生动地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和查阅资料,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如何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风俗背景知识:介绍家乡风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2. 写作方法指导:如何选材、立意、构思和起草。
3. 文章结构布局:开头、中间、结尾的写法,以及过渡的使用。
4. 语言表达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风俗活动写具体、写生动,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受。
- 难点: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和构思,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风俗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具:写作素材收集记录表、草稿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风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3. 写作方法指导:教授如何选材、立意、构思和起草,以及如何布局文章结构。
4.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素材和构思,互相交流启发。
5. 写作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俗- 正文:包括风俗背景、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要点。
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交流,了解更多家乡风俗,准备下次课堂分享。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写作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和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家乡风俗的介绍:学生将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包括风俗的起源、发展、主要内容等。
2. 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风俗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意义。
3. 个人感受与看法的表达:学生将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和看法,分享自己与风俗相关的经历和故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风俗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不同地区的风俗图片和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和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风俗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风俗的起源、发展、主要内容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讨论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写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何构思和撰写作文。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研究,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6.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了解、感受、表达3. 内容:风俗的介绍、文化内涵、个人感受与看法作业设计1. 作文修改:学生根据评价和反馈,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家乡风俗的书籍和文章,进一步了解风俗的文化内涵。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家乡的风俗” 》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本篇作文要求学生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旨在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物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风俗,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准确、条理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式,搜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搜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
3.访问法:学生通过访问,了解家乡的风俗。
4.写作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家乡的风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参考文献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视频,呈现家乡的风俗,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课题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家乡的风俗》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能力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教材安排了两个板块。
一是出现了春节拜年、元宵闹花灯、除夕包饺子等风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提供两个话题: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基于描写事物类习作的特点,选择了前一个话题。
关于介绍节日风俗习惯,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一次是在三下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此次是对这一习作的延续和发展。
经过前几次的习作训练,学生能搜集资料,也能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而抓住风俗特点,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将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和本次习作要求,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家乡最特别的风俗,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明晰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做到详略得当。
2.抓住重点介绍的部分,结合搜集的资料,把“怎么过”写具体。
3.愿意将家乡的风俗与人分享,增进对家乡风俗的了解。
教学准备教师:PPT,学生课堂作业纸。
学生:搜集整理家乡风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语境,触发习作思维。
(一)聊聊作品中的风俗。
(课件呈现各地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本单元我们随着作者,穿越古今,了解了各地的风俗,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谈谈家乡特别的风俗。
1.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它有什么特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预设一:在我的家乡,结婚时的风俗很有意思。
女儿出嫁的时候要哭,而且哭得越厉害,以后的生活就越幸福。
预设二:我觉得过春节的风俗很特别。
特别是正月初一的时候,不能扫房间,这样财就会溜走。
那一天要开开心心的,这样才能一年都顺顺利利。
预设三:我是苗族人,我的家乡人非常重情谊。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内容要求如下:1. 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描述风俗的特点、起源、发展及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3. 结合亲身经历或感受,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调查、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风俗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调查了解: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字或图片。
3.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汇报调查成果,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作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文。
6. 修改润色: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评、指导。
7. 优秀作文展示: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风俗特点、起源、发展、意义3. 写作要求:选材、构思、表达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3. 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或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调查、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写作方法,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教学内容1.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2.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
3.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清楚、具体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家乡的风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3.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
4.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清楚、具体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板书设计1. 风俗背景介绍: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2. 写作方法指导:观察、调查、查阅资料3. 作文指导:清楚、具体、真情实感作业设计1. 必做题: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习俗》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习俗。
2. 讲述家乡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习俗。
4. 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习俗,讲解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习俗的特点。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习俗的感受和认识。
5. 练习:指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进行写作练习。
6. 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7. 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家乡习俗2. 主体部分:介绍家乡习俗的来历、意义和特点。
3. 结尾部分: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
2. 收集家乡的其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习俗的兴趣?2. 学生对家乡习俗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 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是否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家乡习俗?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5. 如何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以上是一份关于《家乡习俗》的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习俗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写作方法,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家乡,产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风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2.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描述家乡风俗,如何选材、构思、表达。
3. 范文分析:分析优秀范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4. 习作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以及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习作稿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风俗背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家乡风俗,学习写作方法。
3. 范文分析:分析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构思、表达。
4. 习作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俗- 正文:- 风俗背景介绍- 写作方法指导- 范文分析- 习作实践- 作品展示- 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
- 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写作过程和作品质量。
教学后记-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质量,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简介: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家乡的风俗特点:分析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与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3. 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
4. 家乡的风俗活动: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3. 分析家乡的风俗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4. 讲述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5. 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6.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将所了解的家乡风俗融入到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学生习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8.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习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家乡精神3. 正文:- 家乡的风俗简介- 家乡的风俗特点- 家乡的风俗故事- 家乡的风俗活动- 写作指导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9654;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9654;教学过程板块一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1.谈话引出习作的主题,激发学生谈风俗习惯的兴趣。
导语:所谓风俗,就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
(教师分别出示图片:民族风俗——苗族民居吊脚楼,节日习俗——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传统礼仪——拱手礼。
)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了民俗风情画卷的冰山一角,它们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同学们,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吧!2.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预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再选择其中一种说清楚这个风俗习惯的主要特点。
3.明确写作任务。
(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二、合作探究,交流方法过渡: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老师从大家精彩的发言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么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习惯的独特之处写得清楚明白呢?1.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明确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习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重点介绍其最主要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2.回顾写法,掌握技巧。
(1)回顾课文,交流写法。
(2)小组归纳,教师板书。
①顺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方法多样,描写生动,突出特点。
③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④多方面介绍,说明与描写相结合。
三、确定思路,完成初稿1.先确定习作题目,再列出写作提纲。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家乡的习俗》教案教学目的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简介: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特点等。
2. 调查家乡的风俗: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写作。
4. 习作交流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进行交流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调查、收集的资料融入到写作中,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调查表、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家乡的风俗简介: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特点等。
3. 调查家乡的风俗: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
4.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写作。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
6. 习作交流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进行交流与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风俗2. 板书内容:- 家乡的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 风俗特点- 调查家乡的风俗- 写作指导- 习作交流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2.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家乡风俗的调查报告。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观察、调查、收集的资料融入到写作中,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习作交流与评价环节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
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和文字资料。
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板书:春节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1、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恢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视频等)(1)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
(见补充材料)熬年守岁(观看动画年的故事)(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帖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写作技巧: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3. 作文修改: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作文纸、笔、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风俗,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5. 修改与评价: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正文: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 写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七、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修改作业: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4.写作注意事项:①不少于400字;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5分钟)
初步学习编写提纲。
通过对于民俗作文活动的交流和修改,感受详略得当的好处,意会写作的技巧,完善自己的作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7)分钟
五、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
A.元宵B.麦芽糖C.腊八粥D.饺子
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是()
A.画着门神的桃木板B.窗花C.年画D.门槛
9.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在自己家门口的春联经常被人偷偷揭去,令他很是苦恼。后来他在除夕夜又写了一副,但只让家人贴出春联的上半截,春联居然没有被再偷,第二天他再接着贴上下半截。这副春联的下半截分别是“今朝至”和“昨夜行”,请问它的上半截分别写的是()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出示课件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A.放爆竹B.守岁C.贴春联、挂年画D.吃饺子
3.常言道“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凸显出节日内容的丰富多彩。除了观灯、猜灯谜、闹社火、划旱船和吃元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下列活动中不在元宵节进行的一项是()
A.耍龙灯B.放风筝C.舞狮子D.踩高跷
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不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一般来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容易写得生动形象。说明文也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来说,在此堂客的教学过程中有“获”也有“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
教学
目标
1.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
2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3.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所学,体会介绍民俗活动需要做到的详略得当,为写作环节做铺垫。
5.傣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
A.糯米饭B.菜团C.竹筒饭
6.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
A.农事生产B.宗教信仰C.神话传说D.名人故事
7.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课题
家乡的风俗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10分钟)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
教学
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
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
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出示课件5】习作提纲的要求:
(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板书:编写提纲)
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
引导学生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
内容
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教学反思
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但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
以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表述的欲望和兴趣。
通过交流,探索表述民俗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介绍民俗活动、民俗写作活动提供经验。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
首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手法。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春节。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再就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第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
新课
教学
(28)分钟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5-10分钟)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描述,学习描述的艺术,并让学生自己实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
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B.春节清明七夕中秋
C.春节端午重阳腊八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