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精品范文】

合集下载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作者:李毅云沈有禄来源:《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调查结果显示,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撤并带来消极影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安全欠保障;寄宿制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薄弱;寄宿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睡眠不足,亲情教育缺失;教师工作负担重,身心压力大。

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进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丰富寄宿学生课内外生活,强化亲情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减轻教师负担,注重心理的疏导。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引言近年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进城人数增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日渐萎缩,学校点多面广,生源分散,办学条件简陋,师资配比不合理,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模式势在必行。

自2001年开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证研究表明,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郭清扬 [1] 、范先佐 [2] 认为,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郭清扬 [3] 、何卓 [4] 、马佳宏等 [5] 的研究也都显示,通过“撤”“并”“扩”“建”“改”等形式,加上国家一系列义务教育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校规模的效益,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孙艳霞 [6] 、陈新阳和王一涛 [7] 发现,寄宿制学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交往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如马佳宏等 [8] 、庞丽娟 [9] 、郭清扬 [10] 的研究表明,布局调整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上学路程远,班额徒增使教师管教压力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孙艳霞 [11] 、陈新阳和王一涛 [12] 、卜文军和熊南凤 [13] 也都认为,寄宿制学校保障措施不到位。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低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近几年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农村学校进行整合是一种趋势。

如何在学校布局调整中趋利避害,减少对学生、教师造成的影响。

需要重新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利用闲置的校舍,从长远眼光看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布局调整;中小学;学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低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目前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导致部分校舍或学校闲置。

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年月教育部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

”[]在这种精神的贯彻下,撤并学校有放缓的趋势,但仍将有很多农村学校被撤并将不可避免。

据统计:“从年到年,我国小学和初中分别由所和所分别减少到所和所。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分析目前看校舍撤并前后都会对学生和教师造成一定的影响,短期内农村学校整合过程中存在教育资源较大浪费现象,需要合理利用减少损失。

因为从长远的眼光看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一)对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不论是合并前后,都对学生学习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撤并前由于学生人数的锐减,教育主管部门必然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的教师,有时一个班级只有一个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合并后虽然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都较多,但又导致保留下来的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室,又不得不进行大班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然而布局调整后,造成部分学生上学路程的增加和不便农村寄宿制的实行解决了路途遥远学生的上学不便,但是部分学校住宿条件比较差,宿舍楼面积小,需要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

学生们每天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这些情况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影响学生们身心健康发育。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一、xx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原因分析一是布局散,规模小。

我镇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6万人,现有中小学21所,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格局:点多、线长、面广。

2所中学学生数只有1405人,班平学生不足47人;16所完小和3个教学点学生数只有2681人,班平学生不足24人。

全镇400人以上的小学仅1所,100人以上的小学也只有10所,6所完小不足100人,3个教学点都不足50人。

据统计,农村村级小学学龄儿童数量还在逐年减少。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畸形。

首先是年龄老化。

我镇在职教职工241人中,30岁以下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0.41%;31—45岁的118人,占教师总数的48.96%;46—50岁的31人,占教师总数的12.86%;51—60岁的教师91人,占教师总数的37.76%。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是我镇教师队伍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观念落伍。

年龄偏大,“老弱病残”多,理论学习、自我提高意识不强,导致教育理念严重滞后,知识结构日益老化。

然后是学科结构不合理。

除了语文、数学学科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因为专业教师奇缺,基本无法正常开课。

三是办学条件差。

全镇中小学校舍大部份是八、九十年代大搞“普九”达标而新建、改建、扩建的产物,校舍质量差,维修困难,维修成本高、周期短,每年需投入维修资金几十万元。

中小学配套“八室”基本是有名无实,图书和音、体、美器材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开课需求。

二、xx镇联村共建学校主要做法1、注重“三个结合”,做到“三个坚持”。

我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注重“三个结合”:把调整学校布局与方便学生上学、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学校危房改造、迁村腾地、推进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减轻农民负担、产权制度、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愿望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精心安排。

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先建后撤、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加大“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及幼儿园向社区集中”的力度,坚持“政主导、确保力度到点,群众主体、确保支持到愿,整体联动、确保形成合力”。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3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3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3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第1篇一、现状区10个镇、办,现有各类小学127所,其中完小79所(内含18所中心小学),初小(1-3年级)和教学点(1-2年级)48个。

另外还有8所撤并后闲置的村小,其中有1所村小有1个占编制的管理人员。

20xx年小学生在校总人数16577人,小学在岗教职工1051人,师生比1:15.8。

127所小学校园总面积1019710平米,生均校园面积61.5平米;校舍总面积124221平米,生均校舍面积7.5平米。

在127所小学中,其中有57所属学生数少的村小,学生数最多的只有46人,而57所村小在校生总人数只有870人,教师数136人,师生比1:6.35。

这类村小中,只有1个班级的学校16所,只有2个班级的26所,只有3个班级的10所,有4个班级的3所,有5个班级和6个班级的各1所;这些学校中的在校生人数,5人以下的19所(其中1所只有1人),6人至10人的6所,11人至20人的18所,21人以上的14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的17所,只有2名教师的18所,3名教师的8所,4名以上教师的14所。

在调研组实地前往的7所村小中,有3所这样的学校。

其中孤山村小有2个班、2名教师、20名学生;新河村小2个班、2名教师、11名学生;而龙亭村小1个班、1名教师、2名学生。

上述57所村小校园占地面积339127平米,校舍面积29509平米。

生均校园面积近390平米,校舍面积近34平米。

龙亭村小,校园面积1500平米,校舍面积278平米,该校连续几年都是2名学生,生均校园面积750平米,校舍面积139平米。

二、问题与分析按照省编制部门制定的编制规范,小学教育的师生比为1:23至1:25,区农村小学的总体师生比为1:15.8,教师数和学生数相比,超编人数达330人,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若是以57所学生数少的村小中师生比1:6.35而论,人力资源浪费可谓惊人了。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前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师缺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等。

为此,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

布局调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问题分析学校布局不合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学校布局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育资源和投入都被集中在了城市和县城,导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一些学生需要长时间的路程才能到达学校。

学校缺乏教师和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在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许多优秀的教师都喜欢到城市和县城工作,而农村地区则难以留住这些人才。

此外,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无法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设备、教材和学习材料等。

学校设施简陋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设施都比较简陋,缺少先进的学校设备、实验室以及图书室等,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对策与建议建设特色学校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开展特色教育来解决。

成立特色学校,将资源集中到少数特色学校,其余学校仍然保留,但教材、学习资料和教学内容等可以在特色学校统一设定,统一采购和统一分配,这样可以在保证其他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集约和优化。

加强师资培训培养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关键。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

培训可以针对教师岗位特点,实现精准培养。

引进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奖励政策、鼓励就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小学工作。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针对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吸引力。

在投入方面可以考虑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款和招募志愿者等方式,为学校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加强设施建设在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建设、企业捐赠、社会组织捐赠等方式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企业和社会捐赠可以通过宣传效果的扩大,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布局调整;问题;对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中心校改造工程量巨大。

多数中心校主体教学大楼使用了一二十年,教室、桌椅、实验仪器等相关配套设施损毁严重,无法容纳整个乡镇学生的学习需要。

食宿配套设施更是严重滞后,多数学校没有学生公寓和学生灶;个别学校的学生公寓和学生灶根本无法容纳几百上千人的食宿需要。

二是新建校舍弃置,建校债务得不到落实。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地加强了中小学安全教育,多数乡村学校重新修建了校舍,有的刚刚投入使用,有的尚在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之中。

三是教师培训任务艰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西部农村已经实施了五六年,多数教师掌握了新课程理念,改变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能够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

但实际效果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着差距,加之应试教育观念在全社会仍然根深蒂固,评价机制很不健全。

四是亲情教育缺失。

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亲情是维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道德观念、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等意识的培养更有赖于家庭教育。

把孩子从小集中在中心校,部分孩子将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呵护,亲情教育的缺失将会影响和制约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是如何取得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校舍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不只是政府和学校的事,必然牵一发动全身,孩子牵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面对校舍改建和教育资源整合后必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确保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拓宽渠道,争取政府与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利用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识学校合并与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工作,从行动上配合学校与教师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分析与建议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分析与建议

化农村 教 育资 源配置 ,对 农村 教育 资源 进行 整合 的行 动 。 具 体说来 ,就是撤 并农村 原有 的中小学 ,使 学生集 中到小
部 分 城 镇 学 校 ,即 所 谓 的 “ 撤点 并校” 。但 实 质 上 ,农 村 中 小 学 布 局 调 整 政 策 不 是 一 项 单 行 、明 确 、具 体 的公 共 政 策 , 而 是涉及农 村学校 布局调整 的一系列 措施 和相关政 策的概
习俗 的传 承可能会受 到极大 冲击 ,所 以调整 的过程要 适 当 考虑这些 因素 。
( 二 )农 村 中小 学 布 局 调 整 政 策 的 价 值 取 向分 析
整 的意见》 ( 下称2 0 1 2《 意见》 )中,要求在 完成农村义务
教 育学校 布局专项 规划备 案之前 , “ 暂停 ”农村义 务教育 学 校撤并 。本文对农 村 中小 学布局政 策进行 理性分 析 ,以
0 o 0 0 0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分析与建议
张 晓 阳
[ 摘
要 ] 自2 0 0 1 年 ̄
&2 0 1 2 年暂 时中止的我 国农村 中小学布局调 整政 策 ,对于我 国农村义务教
育造成 了深远 影响。文章在分析理解 这项公共教 育政策的基础上 ,厘 清其价值取 向与相 关动 因,提 出
便 提 出相 关 建 议 。
首先 . “ 以人 为本” 的价 值取 向是 农村 中小学 布局调
整 所 应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则 和 首 要 价 值 取 向 。2 0 0 6 年 《 关 于 实


农村 中小 学布 局 调整 的政 策分 析
事求 是地做好 农村 中小 学布局调 整工作 的通 知》 中明确指 出, “ 要坚持 以人 为本 ,以学生 为本 ,以方 便和满 足学生 和家长的需求 为出发点 ,合理规划 ,统筹安 排学校 的布局 和建设 ” 。 以学生为本 ,就是 以学生的生命 、健康 、安

普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进程、问题及对策

普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进程、问题及对策

普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进程、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2001年以来,中国对县镇以下的中小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撤并,究其原因,主要有:人口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数减少;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入学需求增加,农村教育发展步子减缓;教育投入长期偏低,农村办学经费严重匮乏;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城乡教育差距拉大。

这一轮布局调整历时10多年,对于改进教育质量、优化教师配置、提高教育效益等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专项治理政策,要求各地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车监管,划拨专项经费改善和增加学生营养,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各地还应积极应对、妥善处理。

关键词:中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教育经费作者简介:杨天平(1956-),男,江苏盐城人,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博士、教育管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

浙江金华3210042001年以来,中国县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撤销、合并、改建、迁建、新建、扩建与重建。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因1.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数减少新中国发展史上有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是1963至1976年之间,第三次是1985至1990年之间。

1972年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但未认真实施。

改革开放以后,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2年9月和12月,中国共产党第12次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但是,由于原有人口基数大,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期,农村重男轻女、农民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别在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二胎、高胎次生育仍相当普遍,加之育龄人口的大幅度迁徙流动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性漏洞,使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不降反升。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布局调整的背景、现状及其影响,本文期望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归纳出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学校数量减少、学生上学距离增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接着,本文将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数量减少,教育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和优化,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追求规模化、集中化,导致学校间的距离过远,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同时,学校规模扩大后,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一些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而一些薄弱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加剧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学校数量的减少,部分教师面临失业的风险,而新招聘的教师往往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环境,导致师资力量短缺,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布局调整持怀疑态度,担心调整后会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整 、 优 化教 育 资 源配 置 作 为提 高 办 学水 平 、 效 益 和
教育 竞 争力 , 促进 教育跨 越式 发展 的重点 , 科 学谋划 。 狠抓 落 实 . 取 得 了较好 的成效 但 同时也 发 现部分 地 方 没有 充分 考虑 农村 中小 学布局 调 整工 作 的渐进 性 、
到 县城 学校 . 用 于扩 大县城 学校 的办 学 规模及 增 加教
学 仪 器设 备 等 : 另一 方 面 . 优 质师 资 不 断 向县 城 和 乡 镇 学校 流 动 .导 致 乡镇 以下 学 校师 资 队伍建 设滞 后 . 年 龄 结 构老 化 . 师 资不 足 . 而 县 城和 部 分 乡镇 学 校学 生急 剧增 加 , 校 舍 紧张 , 大班 现象 突出 。 ( 三) 部 分 寄宿 制 学校 生活设 施 不足 、 条 件 简陋 、
不 到标 准要 求 生均 食 堂 面积不 足 O _ 3平 方 米 三 是
( 一) 正 确认 识 和 科 学理 解 中央农 村 中小 学布 局 调整 政策 农村 中小 学布局 调整 应 以促进 当地 农村 义 务教 育 的健康 发展 . 保 障农 民子女 尽 可能 接受 到 高质 量 的基础 教育 为根 本 出发 点 . 科学 合 理地 撤并 各项
( 一 部 分 地 方 片 面理 解农 村 中小 学布 局调 整 政
策 农 村 中小学 布局调 整政 策 的根本 目的是 促进 农村
义务 教育 的持续 和健 康发 展 . 是 在保 障 每个 农村 儿 童
能够 享受平 等教 育机 会 的前提 下 , 对农 村教 育 资源 的
合理 、 有效 和切 实可行 的优 化 与整合 。 然而, 部 分地方 片面 地将 调整 简单 地理解 为撤 并 和减缩 . 将 中小学 布 局 调 整 的 目标 错误 地 等 同于在 短 期 内撤 并 一 大批 农

制度伦理视野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度伦理视野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
李会敏 : 制度伦理视野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上学路途遥远、 交通困难 , 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 l 公正。学校布局调整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性: 坚持制
患; 第二, 农村寄宿学校安全、 卫生、 管理等方面凸显 l 度建设的目的 是为了 促进学生全面、 和谐、 个性化发 许多困 难, 严重影响学生的 身心健康 。 一 些偏远地区 l 展; 坚持 教育的公益性, 把公正作为制度建设的 首要
高度关注的一大问题 , 各地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的过 l 局调整过程中的‘ 形式化’ 的表现 , ‘ 撤点并校’ 、 ‘ 巨型 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 l 学校’ 建设又将成为新的教育政绩。” 【 9 1 一些地方政府


理性及其价值诉求分析 , 本文侧重于对农村 中小学布 l 局调整后有些学 生只能到距离 自己村 比较远 的中心
局调整所涉及的内在制度价值诉求的分析。 义务教育 l 校读书 , 有些贫困家庭无力负担额外的交通费以及食 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和合理的制度安排, 其中应关注 I 宿费等费用 , 导致学 生不得不辍学 。 “ 只有 当相对优质
二、 农 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 问题及误 区分析 在农村 中小学 布局调整过程 中产 生的教育公平问题 , l : 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 以解决。
( 2 ) 学 生安 全 问题
1 . 农村 中小学布局调整 中的问题 l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忽视制度伦理 , 从而 l
与制度伦理相一致 的理念与价值 ,从 制度伦理视角 、t 的教育资源 的供 给对 于每一个孩子来说 都成 为有 效
运用制度伦理的理念和价值来关注农村 中小学布局 l 供给时 , 我们才能说 它实现 了教育的质量公平 , 否则 , 调整问题, 这关系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 也关系 l 优质 的教育资源对他们来讲 就没有任何意义 。 ” 嘲 面对 到将来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执行,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规范教育管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布局调整的进程也受到一些现实困难的阻碍。

一、农村中小学调整的背景及动因学校布局的调整过程就是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以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

学校布局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

每一次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一)学龄人口不断减少是农村中小学调整的客观原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一些地方的村小生源不足,出现了大量的“微型”学校,生源减少客观上要求学校布局调整,在审计署部署的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调查过程中,以某县级市为例,现有初中和小学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98万人、5.81万人,比2001年的3.55万人和5.91万人下降了16.06%、1.69%。

(二)地方上经费不足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客观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财政拨款。

由于上级政府投入很少,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渠道。

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山由“以民为主”到“以政府为主”的转变。

但由于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而国家的投入机制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资金投入出现“空档”,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普遍减少,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面临困境。

[学校布局调整的行与思]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

[学校布局调整的行与思]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

[学校布局调整的行与思]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自然出生率的下降,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一些农村中小学出现了生源不足现象。

2001年,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对于改善农村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贫困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较好地完成义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一些地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却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老百姓之间引发了诸多观念、认识、感情和利益等方面的矛盾。

当前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究竟遇到哪些难题?存在哪些误区?今后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到底何去何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农村中小学普遍出现了生源不足现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我国正处在建设小康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结构深刻调整,农村乡镇大幅度合并,全国乡镇总量由1984年的*****个减少到了2009年底的*****个。

这样的变化,对学校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的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推进的大背景紧密联系,布局调整适应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润勇分析,城镇化也带来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大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父母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对学校布局调整提出迫切要求。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达到了2.2亿,2010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数量已经达到1167万。

“农村常住人口和学龄人口减少,农村学校生源减少,规模效益下降,‘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的格局开始被‘小学向乡镇靠拢’、‘初中基本在镇和县城’的调整策略代替。

”杨润勇说。

为了适应农村学生数量的变化,解决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的问题,教育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2001年,为了优化中国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出台一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2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为此,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过多,规模过小。

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规模很小,学生数量少,但却存在大量的教师资源。

这些学校往往形同虚设,既耗费了教育资源,又浪费了财政资金。

2. 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地理、人口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布局不合理,导致相邻的两个小学或初中之间距离过远,交通不便,学生交通费用高等问题。

3. 教学条件落后。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教学条件都很差,师资力量不足,甚至部分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农村学校师生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福利待遇落后于城市地区,许多教育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而不少农村学生则选择到城市就读,这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持续流失。

二、对策与建议为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农村教育体系,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减少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加大规模。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应采取“规模化办学”的方式,减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加大学校的规模,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政策。

2. 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应根据当地的人口、交通、经济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交通条件、师生分布情况,避免出现近在咫尺却交通不便的情况。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

( 四 )努力优化 农村 中小学师 资结 构, 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 , 积极实行 非重点 师范 院校师范生 免费政策 , 可以采取 “ 三定 向”( 定 向招生 、 定 向培养 、定 向就业) 的模式, 让大批的优秀 师范生 毕业后 直接到农村 中小学任 教, 给农 村学校补充新 鲜血液 。 这样做既能解决农村 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 知识 老化等问题, 又有 利于形成农村教师长期稳定的补充机制 。 其 次, 实施农村 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改善农村教 师的待遇。要按照 《 教师法 》 规定, 在待遇上 建立面向农村 、 边远和艰苦地区中小学教师 优惠制度。设立农村 、 边远和艰苦地 区中小 学教师 特殊津贴制 度, 以吸引和稳定 教师在 该地区任教。 第三, 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提高农 村教师队伍 的整体水平。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远。 并且学生到其他村落上 学同时会受到 当 地 同学的欺负与排斥 , 使孩子幼小 的心灵受 到一定伤害 。 父母对他们 的影响时间会急剧 缩短 ,其 中的教育也相应 明显欠缺 。 二、 农 村 中小学布 局调 整的发 展对 策 农村 中小学 布局 调整是 我 国当今社 会 发展的直接后果 , 在政策规划实施执行环节 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行性 、 全 面把握撤点并校 后的后果与影响 , 权衡利弊得失 。针对出现 的问题 , 我们必须查找分析原因 , 采取相关 对策将其消极影 响降到最低 , 最大效度地发 挥其政策作用 。 真正使农村撤点并校布局调 整到达我们所期望的 目的与 良好出发点。针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 我们应 该采取措施 予以解决 ,具体对策如下 : ( 一) 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 小学布局 要 正确处 理集 中办学 和分散 办学 的 关系。 既关注集中办学 的适度规模效益, 又要 兼顾 分散办 学能解决 就近入 学和上 学难 的 优势 ; 二要正确处 理布局调整 中公平和效 率 的关系。既要看到撤点并校对于实现教育资 源 的合理 配置, 提 高教育资源利用 效率 的重 大意义 , 又要关注撤 点并校后偏远 地 区的学

校点布局调整问题的对策分析——以农村基础教育为例

校点布局调整问题的对策分析——以农村基础教育为例
费 。此 外 , 于 撤 并 校 点 , 对 一经 动作 , 立 即着 手 解 决 闲 置 校 应
散 的校点进行拆 并不仅是农 村教育发 展的必然趋势 ,更 是 吸纳和整合 教育资源 的需要 。而农村 教育发展 的关 键就在 于如何更好地调整其学校布局 ,优 化教育资源 配置。 只有
村一校 的布局 状况 , 成村村或者 数村联合 办校 的模式 , 形
使农村 中小学在 资金 、 师 、 教 管理 和教学 质量 等方面得 到 了
较大改善。
很复杂 的 , 中, 其 教育发展 与改革就是一个 至关重要 的项 目
1农 村 中小 学 布 局 调 整 实施 是 农 村 教 育 发 展 的 历
年代普及初 等教育时期开始 , 国农 村的一些 县 、 我 乡就按照
分级办学原则 , 大量兴 办了各类教学 点 , 形成 了村村 办学 的 格局 。在 当时各 乡( )村 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 而, 进入 9 0年代后 , 由于人 口出生率大 幅下降 , 小学在校生 人数 出现锐 减 , 班额
办学模式不仅容 易致 使教育经 费的投入 和分配带来 诸多 困 难, 而且还会产生办学效 益低下 和教育资源闲置等问题 。除 此之外 , 农村 中小学布 局调整 也是不断 增加基 础教育 投入 带来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 的不 断发展 , 各级政府部 门 高度 重视农 村教育发 展状况 , 了确保 教育 经费 的“ 个” 为 三 增长 , 改善办学 条件 就成 为现 实和可能。如何在农村教育发 展这一难题上 获得 突破 ,也就 成为 了政 府以及教育 界一直 不断探索 的问题 。通 过长期 的考 察与调研 , 们发现 : 我 对分
的实 际 和 边 远 农 村 地 区交 通 不便 的 现 状 , 能 搞 “ 刀 切 ” 不 一 , 更 不 能 因 调 整 学 校 布 局 而造 成 新 的失 学 和 辍 学 。调 整 中 还 应 考 虑 到 山 区 学 校 低 年 级 学 生 的 实 际 ,不 应 过 早 地 让 低 龄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摘要:当前,农村中小学调整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农村中小学调整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策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布局调整将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1.上学路途变远,且存在安全隐患。

布局调整后,学校覆盖的教育区域增加,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使得许多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遥远。

在一些偏远山区,山坡陡峭、河道纵横,遇上刮风下雨则更是山路泥泞难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爆发,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许多中小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天还没亮就起床,摸黑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

在没有建食堂的非寄宿制学校,有些学生由于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他们只能到附近简陋的饮食摊或小卖部吃点东西,营养、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

2.学生受教育的成本增加。

布局调整使私人教育成本超出了农户对孩子上学所愿意和能够承受的教育投资,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的贫困农民家庭的成本更大。

许多家长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的艰辛和安全,不得不让孩子在学校寄宿,孩子在校寄宿直接导致农民承担的教育经费成倍地增加。

学生到离家很远的学校住读,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以及购置被褥、餐具的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撤并学校遗留资产浪费严重。

撤并学校的资产主要有校舍、设备、仪器、图书等。

调整后,被调整的学校机构不复存在,学校剩余资产也就无人管理。

校舍逐渐破损,教学设施严重流失,学校资产被私分、乱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还出现了调整时以各种名义把学校资金花光、用光的现象。

4.学校班额过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规模扩大了,教师、学生人数也增加了,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学校并没有因为人数陡增而新建教室,只能在各班安插更多的学生,导致班额过大,尤其是一些中心学校班级规模就更大。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减少与学校过剩:由于农村地区人口流出和少子化趋势,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面临生源减少和学校过剩的问题。

2. 分散的学校布局:农村地区的学校分布比较分散,有些地方存在学校各自为营、资源分散、教学质量不均衡的情况。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变动、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1. 综合评估与优化布局:对农村中小学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局优化,合并农村学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布局调整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出行距离和安全等问题。

2. 加强师资支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3. 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来源,确保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4. 综合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办学、设立联盟校、资源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政策,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农村教育的获得感。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布局优化、师资支持、教育投入、综合利用资源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劳动生产力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新配置,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城乡中小学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小学阶段学生以每年4.66%的速度递减,初中阶段学生以每年2.3%的速度递减;二是生源快速向城镇流动,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空壳”学校,这就使得教育布局与生源变化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显突出。

为有效推动全省正在进行的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近期省委办公厅与省教育厅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对全省面上情况进行网络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到庆阳、平凉、武威、金昌、酒泉5个市的10个县区40余所中小学开展了实地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教育布局调整现状我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始于本世纪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步探索阶段(2001年—2003年)。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据此我省各地开始探索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是分片试点阶段(2004年—2008年)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省上于2004年开始按区域分片进行试点工作。

经过2004年的酒泉试点、2007年的庆阳试点、2008年的陇南试点,逐步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酒泉模式”、“庆阳模式”等。

国务委员刘延东对庆阳市西峰区剩余校舍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是全面展开阶段(2009年至今)。

去年省政府提出全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四个集中”的指导原则,即:“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由此布局大调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

目前,庆阳、金昌、酒泉、嘉峪关4市已基本完成布局调整工作。

经过三个阶段的调整,全省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比情况如下(见表1):布局结构调整情况对比表表1二、调整初显的成效经过三个不同阶段的持续调整,我省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层面和社会层面均显良好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市人大七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建设城乡群众更满意的优质教育体系。

”为积极创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我镇从2011年秋季起,着手将现有的21所中小学,调整为“134”格局(即,1所寄宿制中学,3所联村共建小学,4所标准化幼儿园)。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难,我镇正在积极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法。

这里我简要地以沼山镇学校布局调整进展情况,和遇到的一些难题以及思考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

一、XX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原因分析
一是布局散,规模小。

我镇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6万人,现有中小学21所,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格局:点多、线长、面广。

2所中学学生数只有1405人,班平学生不足47人;16所完小和3个教学点学生数只有2681人,班平学生不足24人。

全镇400人以上的小学仅1所,100人以上的小学也只有10所,6所完小不足100人,3个教学点都不足50人。

据统计,农村村级小学学龄儿童数量还在逐年减少。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畸形。

首先是年龄老化。

我镇在职教职工241人中,30岁以下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0.41%;31—45岁
的118人,占教师总数的48.96%;46—50岁的31人,占教师总数的12.86%;51—60岁的教师91人,占教师总数的37.76%。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是我镇教师队伍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观念落伍。

年龄偏大,“老弱病残”多,理论学习、自我提高意识不强,导致教育理念严重滞后,知识结构日益老化。

然后是学科结构不合理。

除了语文、数学学科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因为专业教师奇缺,基本无法正常开课。

三是办学条件差。

全镇中小学校舍大部份是八、九十年代大搞“普九”达标而新建、改建、扩建的产物,校舍质量差,维修困难,维修成本高、周期短,每年需投入维修资金几十万元。

中小学配套“八室”基本是有名无实,图书和音、体、美器材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开课需求。

二、XX镇联村共建学校主要做法
1、注重“三个结合”,做到“三个坚持”。

我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注重“三个结合”:把调整学校布局与方便学生上学、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学校危房改造、迁村腾地、推进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把调整学校布局与减轻农民负担、产权制度改革、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愿望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精心安排。

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先建后撤、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加大“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及幼儿园向社区集中”的力度,坚持“党政
主导、确保力度到点,群众主体、确保支持到愿,整体联动、确保形成合力”。

2、做好“四个争取”,确保资金投入。

我镇整体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资金投入是关键。

我们本着“先行先试,多方筹措”的原则,采用“四个争取”筹措资金:一是争取省、市项目资金( 元)作支撑,二是争取区、镇自筹资金( 元)作配套,三是争取社会贤达捐资( 元)作补给,四是争取处置闲置校产( 元)搞添置。

3、进行“四个明确”,签订联建协议。

为解决联建学校资产投入,工作监管等问题,我们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由镇政府、中心学校作为甲方,与撤销村小学的乙方,联建小学的丙方签订了一份《联村共建学校协议书》,进行四个明确:一是明确联建原则,联村共建,投入共担,资源共享。

二是明确组织机构,联村共建学校在甲方协调下,由镇、村共同管理,实行监事会制,乙、丙方法人代表为监事会成员,监事会会长由各村法人代表定期轮流担任;联建学校校长由联建学校教师民主推荐,甲方考核、聘任,报区教育局批准、备案。

三是明确各自职责,监事会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协调与治理,负责筹措联建学校基本建设维修和设备添置费用,负责开展控流保学、扶贫助学等活动;联建学校(包括村教学点)行政管理、日常事务由校长全面负责。

四是明确资产管理,联村共建学校资产实行国家投入和集体投入两类入股形式计算产权;被撤并学校的教学仪器、图书、文体器
材、课桌凳等应“物随生走”,以乙方集体资产的股份计入丙方的村级集体资产股。

4、实施“一专两分”,解决后顾之忧。

撤销村小,群众最大顾虑是孩子学习生活环境及校产投入、处置。

通过宣传,我镇将上述问题,通过村委会与群众代表签订意向书形式,给群众一个定心凡。

一是在学生入学上,村委会指定专职人员做好本村学生进入联村共建学校就读的学习、生活、交通等有关事宜的协调接洽工作。

同时,根据实情允许有的村保留一个教学点,解决低年级孩子上学难题。

二是在校产投入上,在国家投入不足情况下,同意采取“一事一议”制度,按村级人口比例分摊筹措联建学校基本建设维修和设备添置费用。

三是在校产处置上,根据国家有关文件“产权归教”的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资产进行变卖、置换、租赁,所得资产按3:7的比例分算,用于村级“普九”债务的偿还和联村共建学校的村级股份建设投入。

三、农村学校调整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是上学难。

沼山依山面湖,地理条件差,如果学校布局调整后,会出现一些农村孩子上学路程远。

由于目前校车工程还未实施,乡镇公共交通工具不方便,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势必造成学生上学难。

二是费用多。

撤并后一部分学生要住宿,必须交住宿费、伙食费,走读还要交乘车费,无疑加重了群众负担。

三是安全无保证。

乡村道路普遍比较窄,安全难保证,易
引发一系列问题。

四、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几点建议
1、建立联建学校总法人制度。

实行联建学村和教学点教师“联建学校管、统一使用”的政策。

2、成立教育服务公司。

将校车驾驶员、学校保安员、食堂炊事员,兼职校医等教育服务人员纳入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3、以法律形式设立专项补偿性基金,形成刚性的专项补偿制度。

专项补助基金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因学校合并需要寄宿的所有学生给予寄宿和生活补贴;二是对家庭确实困难不能寄宿的学生给以交通补贴,并对送学生上学的家长以适当的误工补助;三是对“陪读”的家长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4、建立招募和挽留农村教师的激励专项基金,用于教师经济待遇的提高。

一是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尤其是边远地区“小型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其幅度应达到足以挽留和吸引教师的程度;二是对在边远地区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给予带薪休假的奖励;三是设立教师进修奖学金,鼓励学成后继续回农村学校服务的教师;四是给予为农村基础教育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以重奖,优先晋级,并享受政府津贴。

5、选派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生活经验足的老师改任寄宿生生活指导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让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生动有趣。

由学校出资组织学生每周开展“电话报平安”活动,加强家校联系。

6、由政府投入购置校车。

设置校车停靠站点和安全警示标志,给予校车在道路行驶有许多“特权”(优先权、保护权等)。

同时,新购校车将统一办理第三者险、交强险和承运人责任险,最大限度保障乘车学生交通安全。

建立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监管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