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难忘的泼水节 名师教案(人教部编版)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a228a1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8.png)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情景,以及泼水节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泼水节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泼水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3.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a.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情景。
b.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生字词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1)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时,人们是怎样欢迎他的?2)泼水节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欢乐?答案:a. 生字词略。
b. 1)人们手捧着清水,洒向周恩来总理。
2)泼水节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友谊、欢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习俗等,下节课分享。
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f6e54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d.png)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 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2. 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 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 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3. 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
注意: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多音字“铺、盛”。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识记生字。
加一加:“泼”“炮”。
换一换:“席—度”“空—穿”。
猜谜语:“死了心”是“忘”,“今多一点”就是“令”。
认读长句。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每年过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307cb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b.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学会体会文章感情的读书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课件出示傣族竹楼、服饰、泼水节、孔雀舞、凤凰花等图片,并配上葫芦丝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
)课件播放至最后一张“凤凰花”图片停住,问:这是什么花“?“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美了。
指导读词语。
2.每年4月,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相机简介泼水节。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这次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出答案。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这次泼水节特别难忘)2.了解周总理。
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在世时深受人民爱戴,是人民的好总理,虽然他现在已经过世了,但人民永远怀念他。
)教师小结:1961年,周总理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远万里从北京先乘坐飞机,再改乘汽车,又渡船过江来到云南的一个小城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3.这次泼水节又难忘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36109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4.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名师公开课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名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72a07f6529647d2628526b.png)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策略识字写字会认字,“族、踩”是平舌音,“驶、容、盛、祝、寿”是翘舌音,“民、碗、健”是前鼻音,“龙、容、康”是后鼻音。
“铺、盛”是多音字,“铺”在本课读pū,“盛”在本课读chénɡ。
“龙、碗”可结合词语“龙船、银碗”,并借助相应的图片识记。
“泼、踩、敲、驶、铺”等动词,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再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如联系课文“驶过江面、敲起象脚鼓、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向人们泼洒”等进行识记。
“祝、福、健、康、寿”,可借助课文词语“祝福”“健康长寿”来理解,整体识记。
会写字,可分类指导。
“忘、穿、令”是上下结构,“泼、炮”是左右结构,“度、向”是半包围结构,“龙”是独体字。
其中“令”与学过的“今”容易混淆,书写时别忘了写末笔点。
“忘、泼、炮、穿”都是由学过的偏旁组成,书写难度相对低一些,所以写字指导的重点放在“度、龙、向”上。
“度”字“广”的撇宜舒展,“廿”在上半格,“又”在下面舒展开。
“龙”字宜先理清笔顺再书写,首横不宜长,撇与竖弯钩占据主要部分。
“向”首撇从竖中线起笔,“冂”被竖中线左右等分,边竖稍内收。
里面的“口”注意把握好与“冂”的间距。
朗读指导本文的朗读重点有两个:第一,长句朗读的停顿把握;第二,文章结尾三个自然段中四个感叹句的语气语调。
长句朗读的停顿把握可以通过范读、跟读的方法带领学生来练习。
教师先范读,让学生听清楚停顿在哪里,然后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从一句到几句,逐步扩大跟读句子的长度。
新统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精品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教案)
![新统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精品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c8db0faf1ffc4fff47ac50.png)
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3. 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记生字1.火眼金睛圈出生字。
要求:自读课文,圈画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平舌音:族踩翘舌音:驶盛祝寿穿容后鼻音:忘龙容盛向康令三拼音节:敲穿向健其他:民泼度铺碗福炮3.借助语境理解生字。
龙船驶过江面花炮升上天空银碗盛满清水穿着对襟白褂敲起象脚鼓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4.小组合作记住生字。
提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识记字形,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主要采用联系熟字来识记生字,如用“忙、泡、跑”换偏旁记“忘、炮”,用“采、发”加偏旁识记“踩、泼”等。
)5.“对号入座”找到生字。
提示:听字音或看相应的动作,迅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二、朗读课文1.学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提示:教师范读,学生静听,说说哪些地方停顿了,然后跟着练习朗读,指导学生如何声断气连。
(2)(出示插图)周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的中间。
请大家看看插图,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提示:图文对应,合理停顿,练习朗读。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3)课文中还有几个长句子,你能合理停顿,读通顺句子吗?出示:①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难忘的泼水节|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难忘的泼水节|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67a11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e.png)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难忘的泼水节|人教(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本课选自人教(部编版)教材,详细内容涉及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情景,展现了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和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如:泼、水、节、周、恩、来、西、双、版、纳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氛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氛围。
2. 教学难点:理解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PPT、生字卡片、泼水节视频。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学习。
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词,讲解字形、字义。
(2)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氛围。
(3)讲解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用生字词造句。
5. 小组讨论:讨论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2. 生字词:泼、水、节、周、恩、来、西、双、版、纳等。
3. 课文结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朗读课文,家长签字。
(3)用自己的话描述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情景。
2. 答案:(1)见学生作业本。
(2)见学生作业本。
(3)见学生作业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023](https://img.taocdn.com/s3/m/3cf6fea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f.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重要传统节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2. 泼水节的由来及习俗3. 傣族文化简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重要传统节日。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泼水节的欢乐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深入了解泼水节:教师介绍泼水节的由来及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2. 重点词语:泼水节、欢乐、傣族、传统节日等3. 课文结构: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3. 搜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0c6e2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8.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
因此,本课设计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感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品读,从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感受那份兴奋和欢悦;从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感受那份激动和兴奋。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感受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泼水节及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视频资料。
2.周总理的事迹资料;周总理的照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搜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课件出示关于“泼水节”的资料)(1)学生看后自由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了解泼水节。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泼水节的了解。
(2)教师相机补充: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被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所以,这一天人们全身湿淋淋的。
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同时识记“泼”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发+氵=泼。
图片紧扣识字重点,营造气氛,进入课文情境。
3.揭题:课文中描写的泼水节是与众不同的,是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板书补充题目:难忘的),同时识记“忘”字,猜谜语:盲目不得,须用心计。
就是“忘”。
这次的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别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58924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5.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当时的欢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语句。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
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交流,教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整理。
二、问题阅读,初步感知1、教师谈话:这么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决,快快打开书,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组织集体交流初读感受,解决以下问题:⑴泼水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⑵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⑶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来。
三、自主学习,读中识字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练习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生字,重点订正“恩”、“襟”、“凤”的读音。
3、生字组词读,带句子读。
4、练习:⑴接力朗读课文,分小组赛读课文。
⑵出示本课中含有多音字“好、乐、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读,再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练习说话,体会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四、学写生字,培养能力1、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并试着写一写。
2、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评价,集体评价。
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五、课堂总结,布置实践活动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和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6e952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0.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
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
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2ac1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c.png)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泼水节,并能描述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展示图片,包括泼水节的图片、泼水节的中英文解释等。
2.准备一些水枪或水球,以及擦拭干净的毛巾。
教学过程:Step 1 自由阅读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泼水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Step 2 理解课文1.教师板书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解读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总结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
Step 3 观察与归纳1.教师放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泼水节的场景和习俗。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
Step 4 实践体验1.教师向学生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并给学生展示一些泼水节的图片。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泼水节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派一名学生扮演“水王”,其他学生使用水枪或水球向“水王”扔水。
3.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和讨论,学生回忆并描述自己的泼水节活动经历。
Step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并复习所学的重点知识点。
Step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并向家长询问家乡是否有类似的传统节日,以及这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和活动。
并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该传统节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泼水节的习俗和活动,并进行了实际的泼水活动。
通过观察和归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2e3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e.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难忘的泼水节》,这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习俗,以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的感人故事。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傣族泼水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同时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的习俗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感人情景,以及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描述和生字词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课文的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气氛。
2. 课文朗读: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我会详细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感人情景。
4. 生字词学习:我会通过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泼水节习俗周总理傣族人民感人故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描述泼水节的习俗。
答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互相泼水,寓意着洗去一年的不幸和烦恼,迎接新的一年。
2. 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泼水节”、“习俗”、“周总理”、“傣族人民”、“感人故事”,它们的含义如上所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去了解其他民族的节日,并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中泼水节的习俗描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傣族的泼水节,他们可能对这个节日的习俗和意义有一定的好奇心。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724124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6.png)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13自然段,通过描述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情景,展现这一民俗节日的热烈与欢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 教育学生尊敬和热爱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民俗文化,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调。
3.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第13自然段,讲解生字、生词,分析课文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扮演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参加泼水节的人们,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泼水节的欢乐氛围。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生字词卡片上标注生字,进行认读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2. 生字:周、恩、来、西、双、版、纳、泼、水、节3. 课文结构:第13自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泼水节的场景。
(3)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2. 答案:(1)见学生作业。
(2)示例:泼水节那天,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周恩来总理也参加了泼水节,与大家共同欢度这个节日。
(3)因为这个泼水节,周恩来总理亲自参加,与人民群众共度佳节,体现了总理对人民的关爱。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385fe8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8.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将学习课文第一课时,详细内容涉及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以及课文背景文化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泼水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4.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关注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结构。
2.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和泼水节的文化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泼水节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讲解并示范书写。
3.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语法和用词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加强语言运用能力。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泼水节的了解和感受,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7 难忘的泼水节2. 生字词:泼、水、节、热、闹、喜、庆、丰、收、舞、龙、凤、灯、火、通、明3. 重点句子解析:例句及语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新学的生字词造3个句子。
(3)课文朗读,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1)略(2)例:泼水节那天,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彼此健康快乐。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部编人教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部编人教难忘的泼水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c41658960590c69fc376ca.png)
备课教师 课题
授课教师 难忘的泼水节
年级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教 学
1.认识“泼、族”等 15 个生字,会写“忘、泼”等 8 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目
标
2.初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穴()() () 火()() ()
心 ()() () 氵()() ()
拓
2.看拼音写汉字。
展
设
wànɡ pō dù lónɡ
计
难() ()水节()过 ()舟
3.搜集傣族的泼水节。
课 后 反 思
备课教师 课题
小学课时集备教案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
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
流利。
集备思路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
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
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
傣族人民)
导 学
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
环 节
5、有两个人特别幸运,谁呀?〔分角色读)
6、(CAI)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练读)
7、难怪姑娘、小伙闭上眼,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023](https://img.taocdn.com/s3/m/5d01c3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1.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幸福、快乐。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难忘”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增强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2. 生字词学习:恩、准、惩、凤凰、鲜、敬、碗。
3.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幸福、快乐。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难忘”的含义。
2.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长句、难句的理解。
- 体会泼水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泼水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难忘”的含义。
5. 朗读体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2. 生字词:恩、准、惩、凤凰、鲜、敬、碗3. 课文内容: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幸福、快乐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答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7c3e2af111f18583d05ae7.png)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况。
1.个别介绍。
2.其他同学作补充。
3.课件出示有关宋城泼水节的图片和录像。
4.积趣存疑: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
翘舌音有“驶、盛、祝、寿、穿”,平舌音有“族、踩”。
2.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利用课件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 优质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e0c2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7.png)
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语言运用: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审美创造: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课前解析】《难忘的泼水节》讲述了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本课教学重点在是引导学生练习借助具体事物复述场景。
关注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可先适当向学生作一些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总理的身份和他百忙之中抽时间与傣族人民过节,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和幸福。
学习第3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语句,然后抓住“赶来、洒满”等词语体会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通过“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对比,体会龙船花炮之多,欢迎场面之热烈,最后通过朗读体会当日的盛况,感受傣族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
第4-6自然段,教学时要图文对照,体会情感。
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喜同乐的心情,体会心心相印的深厚情意。
第7、8自然段,连用两个感叹句,反复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引导学生读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8个字,包含独体字、左右、上下、半包围4种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归类学习,整体把握。
其中“泼”要强调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令”要重点提醒不要丢了最后一笔点,和“今”区分清楚。
关注词语:“难忘、泼水节、一年一度、四面八方、龙船、花炮、欢呼、人群、欢乐、开始、柏树枝、多么”。
提醒学生读好“一年一度”中“一”的变调。
借助图片读词语“龙船、花炮、柏树枝”,随文识记巩固“难忘、泼水节、一年一度、四面八方、欢呼、人群、欢乐、多么”。
【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1f32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4.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快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对最后一乐句中的节奏掌握。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因此,教师要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分析歌曲,完整地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感受到美得熏陶。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欢迎走进解老师的音乐课堂,你们喜欢音乐吗?你认识哪些乐器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乐器,想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演奏一曲。
(你知道刚才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介绍曲子以及演奏乐器)引入傣族的泼水节。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呢?(放泼水节传说ppt)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泼水节?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进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
泼水节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新歌《快乐的泼水节》(放泼水节课件,师板书课题)二、出示课题,感受《快乐的泼水节》观看视频《快乐的泼水节》。
看完视频之后,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三、学唱歌曲1、完整聆听歌曲(教师范唱)师:听完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2、打节拍再次聆听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要求】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会写“忘、泼”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
3.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会写“忘、泼”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初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课件出示2图文)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穿上节日盛装,走上街头,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清水或用盆盛水,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难忘的泼水节》)二、识字解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3)(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wànɡ pō dù lónɡ pào chuān xiànɡlìnɡ忘泼度龙炮穿向令①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1)加一加:“氵”加“发”是“泼”;“火”加“包”是“炮”。
(2)换一换:“席”减“巾”换“又”就是“度”。
“空”减“工”换“牙”就是“穿”。
(3)减一减:“响”减“口”是“向”。
(4)猜谜语:“死了心。
”是“忘”,“今多一点”就是“令”。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长寿.象脚鼓凤凰花..健康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
理解、记忆。
动作表演识记:“踩、敲、驶”都是动词,可以表演动作帮助识记。
组词、读词巩固识字。
如:容一面容、笑容、容易祝一祝贺、庆祝、祝寿康一健康、安康、康复健一健美、健壮、健康(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6)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的事。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指导书写,规范写字(课件出示7)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忘泼度龙炮穿向令1.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忘、泼、龙、令”并讲述:(板书:忘、泼、龙、令)(课件出示8):“忘、泼、龙、令”田字格课件。
“忘”:上下右结构,下面稍微宽一点,注意字的结构,上面是个“亡”,不要多写一点。
“泼”: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为“发”,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沿横中线起笔,末笔点勿丢掉。
“龙”独体字结构,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末笔点不要丢掉。
“令”上宽下窄,“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
与“今”一点之差,要区分。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评价指正。
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穴()()()火()()()心()()()氵()()()2.看拼音写汉字。
wànɡ pō dù lónɡ难()()水节()过()舟3.搜集傣族的泼水节。
答案:1. 穴(穿)(空)(窖)火(炮)(炸)(炒)心(忘)(思)(想)氵(泼)(江)(河)2.忘泼度龙3.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
2.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7 难忘的泼水节)(1)字词检测(课件出示11)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敲鼓 驶过 笑容 踩着 铺上 盛满 银碗 祝福 健康 长寿(2)默读课文,回忆一下:我们学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概括:本文讲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2.过渡: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12)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板书:火红火红)(不好,原来的词语更能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课件出示13)“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3.补充材料:(课件出示14)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他勤政爱民、关心百姓,是人民爱戴的好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课件出示15):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1)“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赶”字体现出来傣族人民急切地想看到总理的激动心情。
)(2)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好不好?为什么?(不能换。
“一条条、一串串”形容龙船很多,花炮很多,更能表现节日的热闹气氛。
)(板书:一串串一条条)5.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课件出示16):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如何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3.交流展示:(课件出示17):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板书:笑容满面)(课件出示18)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课件出示19)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身上,祝愿他们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板书:一手……一手一边一……边)D.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四)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感叹号表达的情感。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课件出示20)1.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百忙之中来到傣族人民身边,把美好的祝福带给人民,使傣族人民终生难忘。
)2.用激动、欣喜的心情齐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1.用下列词语造句一手……一手……2.搜集周总理的故事,讲一讲。
3.仿照第四自然段描写周总理的语句,写一写一个人的衣着。
答案:1.我一手打开书,一手拿着笔,开始写作业。
2.“派克”的来历: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
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3.描写军人的衣着:他穿着上绿下蓝的军装,领上佩着红领章,大沿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帽徽,腰系武装带,手待冲锋枪,站立岗位上,多么精神,多么威武!板书设计:17 难忘的泼水节火红火红一串一串一条条笑容满面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
“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
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
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
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
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
不足之处:规范自己的语言。
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