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
【饮酒 陶渊明翻译】陶渊明饮酒的翻译
【饮酒陶渊明翻译】陶渊明饮酒的翻译《饮酒20首》中最闻名的一首为第五首《饮酒·结庐在人境》,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饮酒的翻译,盼望大家喜爱。
饮酒陶渊明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想请教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宁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观察了庐山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
这里面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及创作的背景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
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
其次年又攻克长安。
长安经过百年沧桑,最终被晋军收复。
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
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
他想当皇上,当今的皇上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
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成天为这件事哀痛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绚烂,照射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他又想一切都在进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为这些事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
他熟悉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当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或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其次天糊涂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伴侣帮忙整理抄录。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五言诗。
这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下面小编整理了饮酒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饮酒》译文及注释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注释:
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翻译译文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翻译译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1、陶渊明《饮酒》原文和翻译译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翻译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闲适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吵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潇洒,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浅显! 2、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①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
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表惫之气。
②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渊明此语,盖实录也。
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惑,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③嗟夫!渊明不愿为五斗米一来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方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饮酒原文简单翻译
饮酒原文简单翻译《饮酒》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今天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饮酒》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希望你喜欢。
《饮酒》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72前后—427),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其诗平淡自然而醇厚味浓,是“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饮酒》原文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饮酒》注释[1]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前有序文,由序文知,这组诗是诗人辞官回家、隐居田园不久的秋冬夜晚酒后所作,故总题《饮酒》。
这是其中第五首。
[2]结庐:盖建房屋。
结:构筑,建造。
庐,简陋的房屋。
这里指诗人的住所。
[3]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纷扰。
[4]远:远远地隔绝。
这里指平和的心态。
《饮酒》赏析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
自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始,之后唐代大诗人杜甫、韩愈、白居易等对他亦十分赞赏,“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唐·白居易《题浔阳楼》);宋代评价更高,大文学家苏轼酷爱陶诗,认为陶渊明的诗在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和诗圣杜甫之上;南宋的真德秀将陶诗与《诗经》、《楚辞》并列,认为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元明清等各代对陶诗大多推崇备至,甚至认为是“宇宙间第一好诗”(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
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
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组诗《饮酒二十首》第五首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气息与傍晚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
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
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态度,所住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人群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统一与和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即《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陶渊明《饮酒》翻译
陶渊明《饮酒》翻译《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陶渊明《饮酒》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见:(读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⑦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鉴赏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饮酒陶渊明文言文翻译
原文:余既解衣,正冠,整襟,闲步于庭,饮酒三杯,然后散怀,忽见落日余晖,映照于窗前,恍若仙境。
乃举杯对月,吟咏陶渊明之诗,以抒怀抱。
翻译:我脱去外衣,整理好帽子,端正衣襟,悠闲地在庭院中漫步。
喝下三杯酒之后,心情豁然开朗,突然看到落日的余晖映照在窗前,仿佛置身于仙境。
于是拿起酒杯对着月亮,吟咏陶渊明的诗作,以此抒发我的情怀。
原文:渊明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陶渊明说道:“园中青青的葵菜,清晨的露水等待太阳的升起。
阳春时节,阳光普照,万物焕发光辉。
常常担心秋天的到来,金黄的叶子逐渐凋零。
百川东流入海,何时才能回流西方?年轻时不努力,年老时徒然悲伤。
”原文:渊明又曰:“人生似幻梦,何其短促。
富贵非所愿,但求平生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陶渊明接着说:“人生犹如一场幻梦,多么短暂。
我不追求富贵,只愿平生快乐。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地望见南山。
山中的气息在日暮时分更加美好,飞翔的鸟儿一同归巢。
这其中蕴含着真正的意境,想要表达却已经忘记了言语。
”原文:余读渊明之诗,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饮酒之际,不禁想起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仿佛看到他那位超脱尘世的隐士形象。
我感叹他的胸怀宽广,对人生的理解深刻,遂以此为榜样,努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翻译:我阅读陶渊明的诗作,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
在饮酒的时刻,不禁想起他那些广为传颂的诗句,仿佛看到了他那位超脱尘世的隐士形象。
我感叹他的胸怀宽广,对人生的理解深刻,因此将他作为榜样,努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原文:饮酒陶然,心旷神怡。
虽身处俗世,却如置身仙境。
此情此景,真乃人生一大乐事。
余愿效仿渊明,于喧嚣中寻得一片宁静之地,饮酒作诗,悠然自得,直至白首。
翻译:饮酒陶然,心旷神怡。
尽管身处尘世,却如同置身仙境。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饮酒》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4)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5)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6)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4]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饮酒-栖栖失群鸟》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栖栖失群鸟》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饮酒·栖栖失群鸟》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作品。
此诗篇通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居的过程,由此表明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的歌颂。
作品原文:饮酒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作品译文: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
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
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作品鉴赏:上半部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徬徨。
翻译: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
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
评析:这里的飞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
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解绶弃职。
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下半部此诗的后半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
翻译: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评析:这里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是不无道理的,渊明对于松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对待菊花一样,如《饮酒》的第八首《饮酒·青松在东园》就歌颂了孤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东晋陶渊明《饮酒 其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原文: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 1979年版)。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
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饮酒十四》是晋朝陶渊明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一起尽兴饮酒,忘我的乐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十四陶渊明诗词翻译,希望大家喜欢!原文如下:饮酒·十四陶渊明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十四翻译: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
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相杂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饮酒十四字词解释:(1)故人:老朋友。
(2)班荆:铺荆于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
”荆:落叶灌木。
这里指荆棘杂草。
(3)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4)这两句是说,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呢?(5)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
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深味:深刻的意味。
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饮酒十四赏析:这首诗写与友人畅饮,旨在表现饮酒之中物我皆忘、超然物外的乐趣。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饮酒》原文及赏析
《饮酒》原文及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篇一原文饮酒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①青松:青松:青翠的松树,因松树四季常青,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东园:陶渊明居所东边的园圃,亦泛指园圃。
②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③凝霜:凝结成霜。
殄(tiǎn):灭尽。
异类:本意是指不同种类,有时也可作杰出的才能。
同时,它也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这里指松树之外的其他草木。
④卓然:特立的样子。
⑤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⑥独树:一株、独棵。
奇:一本作知。
⑦提壶:壶:指酒壶。
提壶,提壶芦,提葫芦挂。
此谓提来酒壶。
寒柯:树枝,指冬天树木或树干。
⑧远望时复为: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
⑨梦幻:梦中幻境,多比喻空妄。
唐黄滔《祭宋员外文》:“人生梦幻,夫复何言!”⑩何事:为什么。
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
羁:束缚,拘束。
译文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掩没了它的奇姿。
冬天到严霜降百草凋零,只吧那松枝兀然挺立。
松树连成林倒不为人所留意,唯独一株孤松众人方才称奇。
把酒壶挂在那寒枝上,一边饮酒一边向远处眺望。
人生短暂如同梦幻,何必受羁于世俗尘网!创作背景公元416年,相国刘裕位高权重,具有称帝的野心。
那一年秋天,诗人总是闷闷不乐。
因为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诗人想到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于是诗人只要弄到酒,就一定一醉方休。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文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饮酒陶渊明其一翻译优选份
饮酒陶渊明其一翻译优选份饮酒陶渊明其一翻译 1饮酒原文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译文其一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创作背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__。
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__(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
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
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
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
因此,他借“醉人”的语言,指责黑暗社会,揭露政治危机,鄙弃虚伪世俗。
组诗《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这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
“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
“纸墨遂多,辞无让次”,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把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
《饮酒》原文及翻译
《饮酒》原文及翻译
《饮酒》原文及翻译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诗酒关系有如血肉关系密不可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饮酒》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是指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是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指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指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指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存有新陈代谢,人道每例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开怀僵持。
其二忠义云存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存有酒不敢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汝龙几,倏例如流电怒。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停留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去归属于。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既为已得所,千载不相悖。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并无车马之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月华千万端的,不料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和泛此徒然物,离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进群动息,归属于鸟渐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超群见到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遥望时复置。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容。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表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尝,吾驾为不容回去。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到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迥然不同?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寓居。
其十一颜生称作仁,荣公言存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领身后名,一生亦昔年,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伤愈,终身与世辞。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诗文翻译:《饮酒》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诗文翻译:《饮酒》
饮酒(结庐在人境)作者:陶渊明
原文OriginalText
译文TranslatedText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藏!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注释
结庐 :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尔:这样。
日夕:傍晚。
பைடு நூலகம்
相与﹕相伴。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非常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陶渊明《饮酒》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饮酒》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与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佳句。因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