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
编写:
审核:
批准:
版号:
文件编号:HDJC/SG-01-2002 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
目录
1基桩低应变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前言 (4)
1.2适用范围 (9)
1.3检测依据标准 (4)
1.4检测的目的 (4)
1.5检测原理 (4)
1.6仪器设备 (5)
1.7检测准备 (6)
1.8检测技术 (6)
1.9现场检测 (7)
1.10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8)
1.11报告内容 (9)
2基桩钻芯法检测 (9)
2.1 引言 (9)
2.2 适用范围 (9)
2.3依据及标准 (10)
2.4检测目的 (10)
2.5检测原理 (10)
2.6仪器设备 (10)
2.7检测准备 (12)
2.8现场检测 (13)
2.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15)
2.10 报告内容 (17)
3 基桩声波检测 (17)
3.1 引言 (17)
3.2 适用范围 (18)
3.3依据及标准 (18)
3.4检测目的 (18)
3.5检测原理 (18)
3.6仪器设备 (18)
3.7探测准备 (20)
3.8现场探测 (20)
3.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22)
3.10报告内容 (24)
附件一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记录表 (26)
附件二钻芯检测原始记录表 (27)
附件三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27)
附件四超声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现场记录表 (27)
附件五超声波检测成果表 (27)
1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
1.1 引言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是检验预应力管桩或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普查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指导书旨在指导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工作的开展,为实行规范化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工作提供依据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水电、港口等桩基工程
1.3 检测依据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B81-01-2003)
(3)辽宁省标准《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21/T1450-2006)。
1.4 检测的目的
(1)评价桩体结构完整性;
(2)测定桩长(或桩体弹性波速度)及砼强度等级。
1.5 检测原理
本次基桩质量检测的方法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这是我国建设部1995年颁发的《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中规定的一种方法,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测桩新技术之一,用该方法可全面、快速、经济、准确地检测基桩质量,特别对检测缩径、夹泥、空洞、断桩等颇为灵敏,从而弥补了静荷载试验的不足。
反射波法的检测原理是以一维弹性杆件的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的。由一维波动理论可知,应力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其波阻抗比N、反射系数F
为:
N=(ρVcA)1/(ρVcA)2
F=(1-N)/(1+N)
式中ρ——桩身材料(砼)密度(kN/m3);
Vc ——桩中应力波传播速度(m/s);
A——桩身的横截面积(m2)。
由于应力波的反射是由材料的波阻抗比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故由上式可知,若桩身介质密度ρ或桩身横载面A发生变化时,则会使入射波产生反射。
测试时,在桩顶锤激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弹性压缩波,此波以波速Vc沿桩身向下传播,当遇到桩身截面变化或者桩身介质密度变化时,入射波将产生反射和透射,反射信号由安装在桩顶的检波器接收,通过RSM-24FD桩基动测仪采集信号,再送到微机由多功能专用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时域波形图和频谱图,则可判断桩身是否有缺陷及缺陷的类型、位置和缺陷程度,由桩端反射波到达检波器的时间△T可算出桩身介质的波速。桩身介质的波速Vc和桩身缺陷的深度Li,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Vc=2×L/△T
Li=0.5×Vcm×△Ti
式中L ——桩长(m);
Vc ——基桩桩身材料的波速(m/s);
Vcm ——同一工地内桩身材料的平均波速(m/s);
△Ti ——桩身缺陷Li部位的反射波到达时间(S)。
1.6 仪器设备
(1)仪器一般由传感器、数据采集(放大、滤波、记录)、处理和监视系统,以及专用附件组成。
(2)采集放大部分的增益一般应大于60dB,其频带宽度应宽于10~10000Hz,滤波频率可调。终端具有波形监视设备及模拟记录或数字磁记录装置。
(3)多道数据采集系统,其放大器应具有良好一致性。其振幅一致性偏差应小于3%,相位一致性偏差应小于0.1ms,折合输入端的噪声水平应低于1
μV(Vpp)。
(4)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能在-10℃~40℃范围工作。以适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使用。
(5)接收传感器可使用速度型或加速度型。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优于300mV/cm/s,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优于100mV/g,同类型传感器应具有良好一致性。
(6)传感器应采取严格防潮、防水措施,搬运时应采取防震保护措施。
1.7 检测准备
(1)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基桩设计和施工资料。
(2)对于被测桩均应进行桩头处理,包括挖出桩头,清理桩周场地、凿去浇灌的浮浆部分。使桩头安装传感器和激振部位平整,要求切除桩头外延过长的钢筋。
(3)检测前,应对主机及传感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使用模拟桩进行系统校验,发现问题及时送交仪器修理人员调试或检修。不合格的仪器或传感器不准用于检测。
1.8 检测技术
(1)对每个检测工地均应进行激振、接收条件的选择试验,确定最佳激振和接收条件。
(2)根据不同桩型必须进行仪器接收参数(放大、滤波、采样频率或记录时间长度等)的对比试验,以确定方法的有效性。
(3)一定检测工地中,应尽量保持接收参数和传感器的一致性,以便进行有效波的对比分析。
(4)激振点一般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传感器应牢固地安置在桩顶上,避免产生随机谐振。对于桩径大于350mm的桩可安置两个或多个传感器接收。
(5)根据不同激发频率要求,应采用不同重量和材质的击锤进行激振。
(6)当随机干扰较大时,以增强反射信号,压制随机干扰,提高信噪比。
(7)为提高反射波的分辨率,应采用小能量激振,用截止频率较高的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