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资料二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内地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规范法律,于2001年通过颁布实施。

该法案的实施旨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加强对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

此法案的颁布,对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和要求1. 语言文字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其准确、清晰和统一。

这意味着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中都应当遵循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使人们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和交流。

2.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此法案也着重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鼓励少数民族传承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同时保障其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权益。

3. 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鼓励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主要语言文字,促进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撰稿人,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也保护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涵盖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以及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推动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这一法案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撰稿人,我会继续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效果,并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国家通用语言字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姓名________ 单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1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2001年1月1日2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B)A.国家法定语言字B.国家通用语言字.国家通行语言字3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A)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标准汉字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规定:()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字工作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字方针政策.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6 汉语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字的()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规范和标准7 公共服务行业以(A)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常用汉字8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A)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普通话和外国语9 ()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字工作部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0 国家通用语言字以(A)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注音字母11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献B.地名和中献.人名、地名和中献12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B)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班会学习课件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班会学习课件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文字歧 视;各民族都有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 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写进了条款(第三条),就将国家语言文字的基 本政策上升为法律。这有利于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同时,国家也强调各民 族语言文字地位一律平等。在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当 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可同时使用。
(7)1992年7月9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关 于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规定》。
9.《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是何时发布的? 它适用于哪些范围?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于2001年12月19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 作委员会发布试行。本规范适用于普通话书面语,包括语文教学、新闻出版、辞书编 纂、信息处理等方面。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何时公布的? 自何时起施行?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与宪法等有关法律保持一致; (2)坚持新时期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 好地发挥作用; (3)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中,要体现主权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已经走过 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1986年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进 入了新的时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推动了语言文 字健康地向前发展。但是,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混乱的现象,如有 的地方方言盛行,社会上乱写不规范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语言文字工作无法可依的 状况亟待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答案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内容包括()条。

(3.0分)A.9B.12C.7D.12.《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字集是()。

(3.0分)A.一级字表B.二级字表C.三级字表D.四级字表3.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异表》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甚至明显讹误的现象,其中最大的问题是()。

(3.0分)A.没有坚持严格的异体字标准B.没有坚持严格的读音标准C.没有坚持严格的书写标准D.没有坚持字体的历史渊源4.“咏”与“詠”所体现的异体字表现形式是()。

(3.0分)A.构形方式不同B.选用部件不同C.部件位置不同D.读音方式不同5.1986年,《简化字总表》调整()字。

(3.0分)A.9B.10C.11D.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日期是()。

(3.0分)A.2000年1月1日B.2000年10月31日C.2001年1月1日D.2001年10月31日7.《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地名用字共()字。

(3.0分)A.654B.404C.278D.3568.“豆”和“荳”的解释,表现的“异体字”分类是()。

(3.0分)A.等同关系B.包孕关系C.交叉关系D.音义无关9.《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正式发布。

(3.0分)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3年10.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的法律是()。

(3.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B.《通用规范汉字表》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1.异体字是汉字系统中的一种冗余现象,其表现形式包括()。

(4.0分))A.构形方式不同B.选用部件不同C.部件位置不同D.读音方式不同2.《一异表》所收“异体字”分类包括()。

(4.0分))A.等同关系B.包孕关系C.交叉关系D.音义无关3.下列汉字中,功能完全相同,表示“等同关系”的有()。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100题.XX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XX年11月1日B.XX年12月1日c.XX年1月1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义务B.权利c.责任.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A.便利B.条件c.培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有关部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A.法制建设B.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A.重大贡献B.突出贡献c.特殊贡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外国语.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为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制定的法规。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1997年02月25日通过,自1998年01月01日起施行。

二、主要内容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在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出版物、公共场所、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公共场所和公共机构,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同时,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出版物、公共场所、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公共机构,应当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公务或者公务性活动的语言文字。

2.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推广国家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采取措施提高公民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鼓励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同时,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出版物、公共场所、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公共机构,应当将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公务或者公务性活动的必要内容。

3. 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管理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出版物、公共场所、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公共机构,应当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保障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对于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该法规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和使用要求,为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该法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法规。

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学习资料

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学习资料

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学习资料第一部分1.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实施。

(C)A. 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2.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A. 规范汉字B. 通用汉字C. 标准汉字4.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A. 义务B. 权利C.责任5.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B)A. 便利B. 条件C.培训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C)A. 法制建设B. 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7.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的组织和个人。

(B)A. 重大贡献B. 突出贡献C. 特殊贡献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C)A. 使用B. 发展C. 使用和发展9.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 宪法C. 民族区域自治法10. 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B)A. 汉语和汉字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 中文11.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12. 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C)A. 法律和规定B. 方针和政策C. 规范和标准13.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B)A. 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 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C. 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14.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服务用字。

(A)A. 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 常用汉字15.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百题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何时通过?何时施行?答:该办法由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5月26日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3.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遵循哪三个“有利于”?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我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7.在我国56个民族中,解放前后使用文字的民族各有多少种?答:解放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24种。

解放后,以汉语拼音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基础,使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增加到40种。

8.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答: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9.哪些特定对象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编辑、记者、汉字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学生以及从事印章、牌匾、广告制作等工作的文案人员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14.新时期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12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5.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指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将处在一个不断融合丰富的过程中,这句话对吗答:对;16.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关系是什么答: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位平等的基本原则和政策;1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是什么部门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18.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什么答: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设在教育部;2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21.城市公共场所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规定的应如何处理答: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2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应当做到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指什么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3.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违法行为的管理途径有哪些答:有3条管理途径:一是社会共同管理,二是责任人所在单位管理,三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25.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学习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的内容;26.有关部门不履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进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处罚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会处罚;27.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哪三项答: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1.目标管理、量化评估;2.普通话水平测试;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8.说出几部你知道的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经、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29.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答: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的中文信息处理的管理制度;30.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分为几个等级答: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和市级示范校;31.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答:汉语有七大方言,即:⑴北方方言;⑵吴方言;⑶赣方言;⑷湘方言;⑸闽方言;⑹粤方言;⑺客家方言;32.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答:汉字的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33.什么是不规范汉字呢答: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34.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实施;35.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吗答:可以;36.对教师和国家公务员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有年龄界限的,对哪一年以前出生的教师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不作硬性规定,但也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答: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37.在少数方言复杂的地区,特别是农村的教师及相关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是否相应放宽答:是的,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可暂时放宽到不低于三级甲等;3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答:2010年;40.普通话等级证书由什么机构颁发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办颁发;41.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答:所谓“三纳入一渗透”就是要求学校“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42.社会用字中禁止使用哪些不规范用字答:⑴已经简化的繁体字;⑵已经淘汰的异体字;⑶自造的简化字,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字;⑷已经淘汰的旧字形;⑸已经更改的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43.“普通话”这个词语最早是有谁在哪一年提出来的答: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44. 2010年推普周十三届活动时间:2010年9月12---9月18日,活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用语言文字法》知识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用语言文字法》知识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用语言文字法》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5.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的播音用语是什么?答: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6.我国境内在什么情形下可以使用方言?答: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7.我国境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留繁体字、异体字?答: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答:2010年9.《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对教师普通话等级标准的规定是什么?答: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学习材料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学习材料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学习材料一、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1.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三、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语言文字规范基础知识题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语言文字规范基础知识题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语言文字规范基础知识题目蚌埠二中教研组教师姓名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答案C)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 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答案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答案A)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答案B)A.义务 B.权利 C.责任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答案B)A.便利 B.条件 C.培训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答案C)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有关部门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答案C)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答案B)A.重大贡献 B.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答案C)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答案A)。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答案B)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答案A)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答案C)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这项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
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正式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该法律的实施对于促进祖国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十年中,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国家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我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自语言文字法实施以来,各级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将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纳入学校管理常规,消除使用方言和不规范汉字的落后现象。

近年来,普及普通话工作已经深入开展,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也已经实施。

由此,社会上自愿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逐渐增加。

从2004年开始,每年
的6月和12月,将定期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
工作,以进一步促进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普及。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知识手册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知识手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宣传手册目录第一章汉字的历史一、汉字的演变过程二、汉字简化三、汉字的特点四、汉字书体的演变第二章汉语的历史第三章语言文字法规选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节选)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字的通知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四、关于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带头使用规范字的通知五、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第四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五章《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第六章语言文字知识问答第七章公文、材料用字及格式小知识第八章安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口号第一章汉字的历史一、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1982年7、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2013年为第16届推普周。

8、2013年推普周的具体时间是哪几天?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具体时间是9月11日到9月17日。

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9、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普通话。

”10、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11、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12、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2000 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
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㈠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㈡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㈢招牌、广告用字;
㈣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㈤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㈠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㈡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
用语;
㈢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㈣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㈠文物古迹;
㈡姓氏中的异体字;
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第二十五条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
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