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040202B05(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四、考试方法与要求(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引言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是衡量运动员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胜负。
在体育竞技运动中,优秀的运动成绩和突出的竞技能力不仅仅是对自己技术水平的肯定,更是激励自己和比赛对手的保证。
一、运动成绩1.定义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所获得的成绩和表现,其中包括比赛成绩、个人纪录和赛事排名等指标。
运动成绩是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2.影响因素运动成绩的高低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身体素质:体重、身高、臂展、反应能力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运动成绩。
(2)技术水平:良好的基本功和先进的技术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3)心理状态:比赛前的紧张、兴奋和胜负欲望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
(4)环境因素:比赛场地、气候、场馆设施和观众等也会对运动成绩产生影响。
3.意义(1)反映运动员个人的水平和实力。
(2)成为选拔优秀运动员和组建队伍的重要依据。
(3)激励和鼓舞其他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斗志。
(4)成为运动员所属组织和国家的荣誉和声誉。
二、竞技能力1.定义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意志、毅力、耐力、技能和智慧等综合素质。
竞技能力是衡量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2.影响因素竞技能力的高低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素质:情绪稳定、自信、自控力和心理素质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
(2)体能素质:包括耐力、强度、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多个方面。
(3)专业技能: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策略能力,能够在比赛中有效应对场上形势。
(4)战术战略:能够对比赛形势准确把握,及时调整实施战术和策略。
3.意义(1)反映运动员承受压力、应变和抗挫能力的表现。
(2)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和发挥潜力。
(3)激发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和斗志,带动整个团队的气氛。
(4)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提高个人和团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 竞技体育2 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运动员选材5 运动训练学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 运动成绩2 竞技水平3 竞技能力4 运动能力5 训练水平6 运动员现实训练状态7 运动员目标训练状态8竞技能力结构9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的补偿效应10 运动训练过程11 运动员状态诊断12 竞技状态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运动训练原则2 训练规律3 制胜规律4 三从一大原则5 竞技需要原则6 动机激励原则7有效控制原则8系统训练原则9周期安排原则10适宜负荷原则11区别对待原则12直观教练原则13适时恢复原则14 负荷强度15 负荷量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 运动训练方法2运动训练手段3模式训练法4程序训练法5分解训练法6完整训练法7重复训练法8间歇训练法9持续训练法10变换训练法11循环训练法12比赛训练法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2 延迟性转换3 力量素质4 相对力量5最大力量6爆发力7力量耐力8快速力量9 动作速度10反应速度11移动速度12耐力素质13柔韧素质14灵敏素质15 速度障碍16运动素质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 运动技术2技术风格3特长技术4 运动技术评价5动作轨迹6动作速率7动作基本结构8技术组合9 协调能力10 技术环境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2 战术意识3战术知识4战术观念5战术指导思想、6 战术形式7 战术行动8 战术配合9 战术风格10 制胜规律11 制胜因素12 个人战术行为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 运动智能2 运动员心理能力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2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3 基础训练阶段4 专项提高训练阶段5 最佳竞技训练阶段6 竞技保持训练阶段7 高原现象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训练大周期2 赛前训练3 赛间训练4 竞技性比赛5 训练性比赛6 适应性比赛7 检查性比赛第十二章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基本训练周2 赛前训练周3 比赛周4 恢复周5 训练课的结构特别注意:核心稳定性:又称核心力量,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核心区域,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运动训练学2(1)(1) (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
(错是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
(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对)四、简答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三、填空题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 .运动训练 B. 运动选材 C. 运动训练 D. 运动管理(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 竞争性B. 公平性C. 规范性D. 公开性5. 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 教练员B. 运动员C. 裁判员D. 球迷和观众6. 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 振奋民族精神C.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4、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运动管理5. 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 提高竞技能力C. 参加竞赛D. 增强体制6、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 生活效应C. 训练效应D. 社会效应(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4.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 . 主要的竞技能力B . 次要的竞技能力C . 一般的竞技能力D . 超常竞技能力5. 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 . 专一性B . 多元性C . 整体性D . 连续性6.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 . 超负荷B . 适宜负荷C . 最大负荷D . 极限负荷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4.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 . 各项目的诞生B .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C . 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 .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5.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A . 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 . 快速发挥力量C . 推迟疲劳出现D . 多用战术 6.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A . 心理B . 技能C . 体能D . 智能(二各项群训练特点4.对抗性项群除了采用适应法训练法以外,还常采用:A . 分解法B . 完整法C . 重复法D . 模拟训练法5. 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或力量等各种素质,一般不采用那种训练方法?A. 分解法B. 持续法C. 重复法D. 间歇法6、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要求运动员:A. 重视心理训练B. 全攻全守,发展特长C. 战术更为重要D. 大胆进攻(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4、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A .游泳 B. 排球 C. 短跑 D. 铅球5、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A .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 同属多项组合 D. 异属多项组合6、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A . 举重B . 摔跤C . 跳高D . 跳远(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使考生正确认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生理学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观、体育训练观和体育专业思想。
二、考试要求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三门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掌握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学校体育中教学、训练、管理、研究等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动态,能够不断的提升体育专业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篇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释义2.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3.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4.运动训练释义5.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6.运动训练学释义7.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8.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释义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3.竞技能力释义4.竞技能力的构成及构成因素间关系5.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6.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三、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的基本分类形式2.项群训练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3.不同项群在技战术应用上的基本特征四、运动训练原则1.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3.有效控制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4.周期安排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5.适宜负荷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6.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五、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2.运动训练方法体系3.运动训练手段概述4.运动训练手段体系5.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6.运动训练常用手段六、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训练释义2.运动员体能的构成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4.力量素质释义5.最大力量的训练6.快速力量的训练7.相对力量的训练8.力量耐力的训练9.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10.速度素质释义11.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2.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3.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4.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15.耐力素质释义16.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17.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释义2.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3.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4.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5.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训练八、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的定义2.竞技战术的构成3.运动员的战术能力4.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5.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6.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7.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8.战术创新的内涵与战术创新的方法九、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2.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3.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4.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5.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6.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十、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释义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3.运动训练计划分类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5.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6.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7.运动训练计划的变更8.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9.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10.赛前中短期集训的基本实施11.周训练计划的基本分类12.不同周训练计划类型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13.课训练计划包括的内容14.训练课的种类15.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16.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17.训练课的结构18.训练课的负荷量度19.结合运动项目制订课训练计划第二篇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2.自然体育学说的传人及其影响3.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三)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训的基本要求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2.健康教育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1.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四)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五)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四、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体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与特点(二)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三)体育课程的编制了解体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五、体育课程的实施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与本质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3.体育课程如何实施六、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制定3.体育教学的内容4.体育教学的方法5.体育教学组织管理6.体育教学设计7.体育学习评价七、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过程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3.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与指导策略八、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2.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九、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性质与特点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2.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策略十一、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1. 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特点2.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实施十二、理想的体育教师1. 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2.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内容及其过程3.理想体育教师的标准和原则十三、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与特点2.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与见习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4.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三篇运动生理学一、绪论1.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意义3. 运动生理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其它学科的关系二、骨骼肌的机能1.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 AP )产生的机制3. 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的过程4. 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三、循环1. 运动训练时,循环机能的主要变化。
[课件]运动训练学第一章PPT
运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教 练 员 的 指 挥 水 平
不 可 控 制 因 素
对手在比赛中的 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 的表现
比赛结果的评定 行为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竞 赛 规 则
评 定 手 段
先天性
后天性
竞技状态
比赛条件
裁 判 员 道 德 业 务 水 平
形机素协战技心智 态能质调术术理能
训 练 安 排
生 物 节 律
返回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1、生物学因素 •2、个性心理因素 •3、社会学因素
基本动因
(二)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 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智能 •意志水平
竞技能力构成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国籍
美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意大利 美国
项目
高尔夫 F1 美式橄榄球 NBA 足球 NB58 32 28.5 27.5 25 24 24 23.5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 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5、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6、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7、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竞技体育引论1.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1)竞技体育的源起①竞技体育的含义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②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竞技体育同样如此。
a.原始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狩猎,开始采取各种跑、跳、投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逐渐形成了初级的身体练习活动。
b.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各种身体活动形式被人类不断地加以分类、提炼和总结,并相互比较、渐渐演化出了区分胜负的竞技活动。
c.原始公社末期,由于部落间的武装冲突十分频繁,为了增强社会成员的作战能力,加强内部团结,也逐渐在宗教活动中,加入竞技运动的内容。
d.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由单纯的生存需要转而为包括娱乐、愉悦在内的多元需要,人们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参加竞技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竞技运动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形成。
e.随着价值观的转移,竞技运动逐渐与宗教、军事和生产活动的联系明显地减弱,成为一种更具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现象。
③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a.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b.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c.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2)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①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19世纪下半叶,现代竞技体育首先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起来。
而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全球性发展,亚、非、拉众多国家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不发达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也得到迅速的提高。
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竞技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
运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教 练 员 的 指 挥 水 平
不 可 控 制 因 素
对手在比赛中的 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 的表现
比赛结果的评定 行为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竞 赛 规 则
评 定 手 段
先天性
后天性
竞技状态
比赛条件
裁 判 员 道 德 业 务 水 平
形机素协战技心智 态能质调术术理能
训 练 安 排
生 物 节 律
返回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1、生物学因素 •2、个性心理因素 •3、社会学因素
基本动因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 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
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 化趋势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 和补偿效应
1.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意义
(1)状态诊断的概念:对运动员在特定时刻训练状态 及目标状态的评价。分:起始、阶段、终结三段。 (2)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
1 建立客观、准确的训练出发点。 2 对训练效果的及时检查与评价。 3 对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
项目
第一个世界纪录
现在世界纪录
提高%
年度
100米 400米 1500米 10000米 跳高 撑杆跳高 铅球 铁饼 1912 1900 1912 1904 1912 1912 1909 1912
成绩
10.6 47.8 03:55.8 31:02.4 2 4.02 15.54 47.58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理论中两个至为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切训练活动都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组织进行,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
作为各项工作直接的期望目标,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对于整个运动训练及比赛活动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对训练和比赛效果进行科学诊断的客观标准,也是对训练和比赛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一)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射箭及射击等项目,可运用标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的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和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其竞技水平的高低;体操、艺术体操、技巧和跳水等项目,由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该次比赛中各个选手竞技水平的高低;各种球类运动及摔跤、柔道、拳击等双方同场直接对抗性项目,则需要通过对与该专项主导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参数的综合评定来反映运动员(队)竞技水平的高低。
(二)比赛名次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要分出名次。
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
例如:球锦标赛决赛的结果是5:3还是3:2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们最关心的是谁是比赛的胜利者;自1972年第20届奥运会至1980年第22届奥运会,三届大赛中男子1500米决赛冠军所表现的竞技水平都不高,徘徊在3分36秒~3分39秒17之间(而同期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已从3分32秒1提高到3分31秒36),但这却丝毫无损于奥运会冠军的声誉。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
2005
47.8
1999
03:55.8 1998
31:02.4 2005
2
1993
4.02
1994
15.54 1990
47.58 1986
9.77 43.81 03:26.0 26:17.53 2.45 6.14 23.12 74.08
8.50 10.70 14.47 18.06 22.50 52.27 48.78 55.70
运动训练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及其理论体系
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绪论
一、运动训练学概念: 建立专项训练实践、 专项训练理论和现代 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 基础上,系统地研究 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 综合性学科。
二、运动训练学的产生: 三、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形成: 第一发展时期:吸收训练理论与发展 特点: 1、吸收国外训练理论和总结自己训练实践经验
比赛结果的评定 行为
裁
水 平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竞 赛 规 则
评 定 手 段
判 员 道 德 业
务
先天性
后天性 竞技状态 比赛条件
水 平
形机素协战技心智 态能质调术术理能
训生 练物 安节 排律
地 理 条 件
设社 备会 条条 件件
二、 运动员竞技能力极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的定义:即参赛能力,由不同表现形式和
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
化趋势
男子田径运动水平的百年发展选例
项目
第一个世界纪录 年度 成绩
现在世界纪录 年度 成绩
提高%
100米 400米 1500米 10000米 跳高 撑杆跳高 铅球 铁饼
比赛成绩与竞技能力分析
比赛成绩与竞技能力分析“比赛是训练的导师”乃是多年来足球训练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当代足球领域内普遍承认的公理。
究其原因,在于竞技训练过程本来就是为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的需求而设立的。
训练的宗旨,也在于实现这一需求。
要使比赛成绩的结构真正成为训练过程的导师,教练员首先应对比赛成绩结构有一清晰的认识,否则训练过程的设计和效益,必然会与期望产生偏差。
认识比赛成绩的结构,主要是指对比赛成绩的组合因素及各因素在训练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了解。
充分认识这些内容的具体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使教练员明确整个训练过程的重点任务,以及在分析任务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对不同因素区别对待,而且它对整个训练过程中队员的位置的确立、计划安排、原则运用、方法设计等一系列具体训练环节,都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价值。
所以,教练员着手训练过程的设计时,明确认识比赛成绩的结构特征是首要的任务。
ˉ-一、比赛成绩结构与竞技训练任务(一)比赛成绩的组合因素任一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
因此,它在比赛成绩的组合因素上,也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对于足球运动来说,决定比赛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六大方面(见下图)以往人们通常把比赛成绩只看做是队员竞搜能力和比赛发挥的反映,认为只要竞技和比赛发挥超过对手,就可以蠃得比赛的胜利。
但就比赛场上实际涉及的因素看,这!点有一定的片面性。
试想,即使一个队经过高质量的长期训练,使队员具备了优于对|竞技能力,队伍状态的调整也十分理想,但倘若教练员不能根据对方和赛中的具体情,理有效地排兵布阵和指挥9以己之长克彼嵬短,以己之短避彼所长,运动员的竞技能∶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则未必能压倒对方取得比赛胜利。
中外许多比赛已证明了教练!指挥艺术对比赛结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条件因素作为决定比赛成绩的组徐成分,是通过影响队员的竟技能力而间接作!比赛成绩的。
纵然教练员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队员们的竞技能力及状态凋整得都非i,但倘若对比赛环境因素不适,如在高原上、高温下、大雨中,以及观众严重哄闹声中∶等,同样会削弱竞技能力的发挥,影响比赛的预期结果。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4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5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集群性3规范性4公平性5公开性6观赏性7功利性8和平性9挑战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在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7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7.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11..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成绩+名次):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运动训练学考研重点笔记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员的起始性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07,10):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06,11):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05):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04,06,07):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和名次。
2竞技能力(08):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3竞技水平(05):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4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在竞技运动的即称为竞技能力。
5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同性的模型。
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述,归纳,抽象。
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6竞技能力结构: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名词解释1、运动成绩2、竞技水平3、竞技能力4、运动能力5、竞技能力结构6、竞技能力非衡结构7、竞技能力结构模型8、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9、竞技状态二、填空题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_____________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_____________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2、对运动成绩的综合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也包括运动竞赛的_____________。
3、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_____________在比赛中的表现。
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运动员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_____________过程中。
6、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与对手的发挥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7、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是_____________,而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决定运动员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9、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
10、训练水平即反应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发展程度,也可用于表达_____________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1、根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
12、建立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可以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_____________提供标准的参照系,同时也对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起到远程导向作用。
运动训练学(1)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
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运动员选材: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5、骨龄:指根据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与数量,骨骺与骨干愈合的时间、程度来判断骨骺的发育程度,常常可以代表个体的生物年龄,是目前鉴别发育程度最为准确的方法。
6、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8、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0、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织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1、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指周期性重复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
12、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13、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表现与变化的规律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表现与变化的规律运动员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在特定运动项目中所展现出来的技术、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构成、表现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赋、训练、竞争环境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规律。
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非常复杂,包括技术能力、体能能力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
技术能力是指在特定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所需要掌握的动作技术和战术技巧。
不同运动项目对技术的要求不同,例如足球需要掌握传球、射门等技术,游泳需要掌握不同泳姿的动作技巧。
技术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通过技术能力的不断积累和提高,运动员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技术来应对竞争。
体能能力是指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不同运动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田径需要较高的耐力和速度,篮球需要较强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体能能力的提高需要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体能的提高,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要求。
心理素质是指运动员在竞技中所需要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质。
竞技运动中的压力和紧张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运动员保持专注、自信、冷静和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不同的竞技环境。
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心理训练和经验积累。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比赛中的成绩、战术运用和对手交锋中的表现。
比赛成绩是评价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指标。
成绩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水平和实力。
成绩的提高需要技术和体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稳定和成熟。
战术运用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对手和比赛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战术和策略来获取胜利的能力。
战术运用需要运动员具备对比赛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快速决策和执行的能力。
对手交锋中的表现是指运动员在与对手的交锋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
这个方面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对对手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对手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人教版运动训练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题库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要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
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内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
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
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1)竞赛规则的改变,能带来运动成绩的显著变化。
(2)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电动计时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
(3)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叫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2.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性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含义是什么?答:1、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性特征是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而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发展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2、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1.运动员的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名词解释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名词解释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中展现出来的重要指标。
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中所获得的个人或团体成绩,它是衡量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表现的一个客观标准。
竞技能力则是指运动员在具体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战术和心理素质,它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体育竞技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优秀的成绩不仅能体现出运动员的个人实力,还能为个人带来荣誉和认可。
运动成绩通常以单位时间、单位距离或单位量度来评估。
例如,田径运动中的短跑项目通常以百分之一秒为单位进行计时,游泳项目中以毫秒为单位计时,而跳高项目则以厘米为单位测量成绩。
通过不同的计量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技巧和耐力等关键因素。
然而,仅仅依靠运动成绩来衡量运动员的能力是不全面的。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包括技术水平、战术意识、体能耐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技术水平是指运动员在具体项目中所掌握的专业技巧和动作要领。
例如,游泳运动中的蛙泳和蝶泳都要求运动员具备正确的手臂动作、腿部发力和呼吸技巧等。
而战术意识则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根据情况做出灵活的战术调整和决策。
体能耐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出色表现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水平。
心理素质则是指运动员在面对压力、困难和逆境时的心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竞技能力对于运动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即使一个运动员拥有出色的技术,并能持续保持优异的训练成绩,但在关键的比赛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最终的运动成绩也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这就需要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培养竞技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比赛中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压力。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运动员们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和准备。
他们将精力投入到针对性的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中,以不断提高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
此外,良好的营养和休息也是保持竞技状态和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比赛名次
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论哪一 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要分出名次。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 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在世界性 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 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 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括着竞赛规则、评 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图3-1)。
表3-2
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决定因素的作用的等级判别
体能主导类项群 技能主导类项群
表现性 力量性 速度性 耐力性 难美 △△ 准确 △△ 隔网 △△△ 对抗性 同场 △△△ 格斗 △△△
决定 因素
体能
△△△
△△△
△△△
技能
战术能 力 心理能 力 运动智 能
△△
△
△△
△
△△
△△
△△△
△
△△△
△
表3-4
因素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作用级别
形态
身材适中(男170厘米左右,女160厘米左右),体态匀称
一般条件
机能
素质 技术 战术 心理 智能
身体健康,可承担较大负荷及激烈比赛
灵敏性好,速度好,反应快,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较好的耐力 特长突出,技术比较全面,无致命弱点 变化多样,应变能力强 充满信心,意志顽强,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渴望学习科学知识,理解力强,学习技术动作快,在激烈比赛中能 及时作出判断和决策
机能
心脏功能与女子优秀田径全能运 动员相近,肺活量/体表面积指 数接近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
(根据国家体委选材研究组1982年材料编制)
表3-8
年度 主要比赛 比赛竞技 水平指标
庄泳1987~1989年度训练目标体系
基本条件
重要基础 决定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 重要基础 重要基础
(依李富荣,1983)
3.
训练负荷指标
负荷指标的实现正是运动员实现其竞技能力指标,进 而实现运动成绩指标的基本保证。训练负荷指标反映着教 练员和运动员准备用什么样的决心、付出何等的努力去实 现所建立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指标。从另一个意义上也 可以说是把所建立的运动成绩指标和竞技能力指标进一步 分解到各种具体手段的练习负荷中去,落实到一次次的练 习之中。 周明于1986年为女子百米游泳选手庄泳制定的三年训 练计划中确定了各年的训练负荷指标(表3-8)。庄泳多年 训练获得了众所周到的成功,在1992年奥运会上夺得了女 子100米自由泳的金牌。
(二)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1、运动成绩诊断
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取得的名次,也包括运动员在 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水平;既包括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 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也包括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所表 现的平均水平。 2、竞技能力诊断 对不同专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诊断时,必须考 虑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结构的不同特点。不同项群运动员 竞技能力的各决定因素的作用各有不同(表3-2)。
运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竞 赛 规 则 评 定 手 段
先天性
后天性
竞技状态 训 练 安 排 生 物 节 律 地 理 条 件
比赛条件 设 备 条 件 社 会 条 件
形机协素技战心智 态能调质术术理能
裁 判 员 的 道 德 业 务 水 平
形态
身高(厘米) 体重(公斤) 胸围(厘米) 坐高(厘米) 上肢长(厘米) 指间距(厘米) 上臂长(厘米) 体密度 体脂量
身材高细,四肢较长,前臂长、 上臂短,体脂含量少,小腿长、 大腿短,臀薄、骨盆较窄,跟腱 长,足宽而不长,足背高度低
素质
伸肩力(公斤) 伸肘力(公斤) 屈肘力(公斤) 伸膝力(公斤) 屈髋力(公斤) 10秒频率(次) 纵跳(厘米)
表3-3
因素
我国优秀女排选手形态、素质及机能的模式特征(N=16)
指标 模式值 179.22±3.605 68.14±4.095 88.76±3.180 93.99±2.281 77.28±1.599 180.94±4.757 29.98±0.946 1.058±0.012 12.29±3.586 特征
(三)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1、运动成绩指标
运动成绩指标也可分成竞技水平指标和名次指标两个子目标。对可测 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游泳、举重、自行车、速度等)及技能主导 类表现性项群(射箭、射击、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跳水、技巧、 武术套路等)的运动员,可以提出定量的竞技水平指标(如撑杆跳高5.50 米、男子100米爬泳51秒2、男子56公斤级挺举150公斤、女子双向飞碟 195中、男子双轮50米射箭620环、单人冰上自由滑的艺术分5.6分和完成 分5.7分、女子高低杠自选动作9.8分等);而对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则 可提出若干较为模糊的竞技水平指标,如排球比赛前教练员制定总是竞赛 方针时要求队员在比赛中后排防守起球率应在30%-35%之间,接发球到位 率应达到70%以上。 比赛名次指标涉及到对手在比赛中的竞技水平、比赛条件和裁判员的倾 向性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教练员来说基本上都属于非可控的因素。因此, 在制定比赛名次指标时必须持慎重态度,而且应以一个区间作为比赛的名 次目标,任何硬性规定的名次指标往往是难以准确实现的。
一、运动成绩释义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 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 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技的胜负或名次。
(一)竞技水平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不同 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 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 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 响。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 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一)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 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 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 的本质特性。 每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优秀运动 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第二节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 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 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二)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
竞技能力的相似概念有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这两个概念与 竞技能力的内涵及外延都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之处。
血压(mmHg) 台阶指数 肺活量(毫升)
22.78±3.857 10.50±3.138 15.34±1.614 39.04±6.754 59.83±13.761 93.19±14.471 58.38±4.272
111.93 121.74 3870
伸肩力、伸肘力及握力大,伸膝 力大,屈髋力较小,动作反应快, 动作频率高,纵跳高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 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第二节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第三节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一节
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理论中两个至为重 要的基本概念。一切训练活动都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而组织进行,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理 想的运动成绩。
第三节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一)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1、为运动训练过程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整 个运动训练过程都是以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分析和判断 为出发点而展开的。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决定性作用;△△重要作用;△基础性作用 (引自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1990)
3、训练负荷诊断
负荷的量度是由负荷的量和负荷的强度所组成的,分别反映着负荷 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特征。而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又可分别通过若干指 标予以测量。 负荷的量可以通过练习次数(整个练习的次数或某个练习重复的次 数),或训练时间,或练习距离、负荷重量等特征表现出来。负荷的强 度可以通过练习速度、单次负荷重量、练习密度及难度表现出来。 负荷强度的指标可以通过速度、难度、负重量或密度来反映,更多 的是以完成一定强度要求的负荷的数量来反映负荷强度的情况。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
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 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 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2、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 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但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 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 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 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