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渔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水生生物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增强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渔业增殖放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民渔业利益的手段。
二、工作目的本实施方案旨在制定有效的渔业增殖放流工作计划,达到以下目的:1.提升渔业资源量和产量2.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渔业良性发展3.增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4.增强和优化水生物种群数量和品种多样性5.保证市场上鲜活水产品的供应,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三、工作内容1.制定合理的增殖放流计划: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渔业资源量和品种种类等因素,制定增殖放流计划。
2.严格控制增殖放流数量: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增殖放流,防止超量放流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损害。
3.优化水生物种群结构:在增殖放流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种群结构,增加水生物品种的多样性,降低水生物疫病的风险。
4.实施水生生物监测:建立合理的水生生物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增殖放流后水生物种群数量、品种变化等信息,及时调整放流计划。
5.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开展相关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渔业增殖放流等生态环保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6.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完善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严禁非法捕捞、过度捕捞和破坏渔业资源等行为。
四、工作流程1.制定增殖放流计划,确定放流种类、数量和时间等。
2.搜集和整理放流地点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调查和检测。
3.联合各地渔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等,共同实施增殖放流工作。
4.对放流对象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保证其适应放流环境。
5.进行增殖放流,确保数量和品质的合理控制。
6.开展生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工作要求1.党政机关、政治协商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经济发展,保护和增强渔业资源量和品种多样性。
2.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机构应具备较强的现代化科技设施和专业技术力量,确保增殖放流工作的顺利推进。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模版(3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模版一、___机构成立县放流增殖苗种采购小组,负责放流增殖苗种的采购相关工作。
二、增殖放流工作的实施1.科学确定放流苗种。
根据县渔业资源实际情况,结合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变化的特征,为减缓并最终遏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逐步改善渔业资源生态状况,保护水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环境和增强溪河渔业经济效益,研究制定放流计划,放流品种主要为河蟹、鲤鱼、鲫鱼、厚唇鱼、倒刺鲃、黄颡鱼、甲鱼、翘嘴鲌等,并根据河段情况作适当的放流苗种调整。
2.放流苗种采购。
放流增殖采购小组根据苗种供应单位提供的苗种供应价目表,对苗种市场进行调查,赴苗种生产单位实地考察,掌握苗种生产单位在繁育、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公开招标或议标方式确定放流苗种供应单位,签订苗种供应合同。
3.放流计划与实施。
按照放流计划,分批___开展人工放流。
认真做好放流苗种质量抽样、规格测量,严把质量关,确保放流苗种的规格整齐、体质活跃。
做好苗种的称重、计数工作。
4.加强宣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监督作用,邀请新闻媒体对放流动态(范本)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人工放流影响,形成全社会共同___、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5.完善管理制度。
为提高放流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届时将邀请县政府、人大、财政局及渔民代表共同参与放流,监督放流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人工放流规范化;加大执法力度,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电、炸、毒鱼”等违法整治行动,确保放流增殖效果,增强溪河渔业经济效益。
三、经费预算___月份放流增殖费用预算为___元,其他月份费用另行预算。
1.苗种费___元。
其中,鲤鱼:___斤____元/斤=___元;红鲤鱼:___斤_8.5=___元;鲫鱼:___斤____元/斤=___元;倒刺鲃:185尾____元/尾=___元;厚唇鱼:185尾____元/尾=___元。
2.其他开支___元。
主要为增殖放流仪式费用、车辆使用费用等。
渔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渔业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工养殖或捕捞后,将鱼类、虾类等水生生物放入自然水域,以增加水域中的生物资源量,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达到放流效果,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管理措施。
下面将从放流对象的选择、放流地点的确定、放流数量的控制和放流后的监测等方面,介绍渔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
首先,对于放流对象的选择,应当根据当地水域的环境特点和生物资源现状,选择适合放流的鱼类或虾类。
放流对象应当是当地水域原生或适应性强的物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同时,应当考虑放流对象的生长速度、繁殖能力和食性等特点,确保放流对象能够在水域中良好生存并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放流地点的确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放流地点应当选择水质清洁、水流适宜、水温适宜的水域,避免选择有污染或者水文条件不适宜的水域进行放流。
同时,应当考虑放流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生境需求,选择适合放流对象生存的水域进行放流,提高放流的生存率。
在确定放流地点后,放流数量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放流数量应当根据放流地点的水域面积、水深、水流速度等因素进行科学计算,避免过量放流导致水域资源过度消耗或者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应当注意避免在同一水域内多次放流,避免引起资源竞争和生态环境变化。
最后,放流后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放流后应当对放流对象的生存情况、生长情况以及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放流计划,确保放流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渔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是保护和恢复水域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放流对象选择、放流地点确定、放流数量控制和放流后监测,可以有效提高放流效果,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渔民朋友们能够重视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共同努力保护和恢复水域生物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增殖放流实施方案
增殖放流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水域的鱼类资源逐渐减少,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发展水域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增加水域的鱼类资源,恢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2. 原则:a. 科学合理:制定方案应基于科学调查和研究,确保放流的数量和种类适应当地水域生态环境。
b. 生态友好:放流前进行必要的评估,确保不会对当地鱼类群落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c. 持续监测:在放流后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了解放流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增殖放流的步骤和方法1. 资源评估在制定增殖放流方案之前,需要对目标水域的鱼类资源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当地鱼类的数量、种类、分布范围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增殖放流和放流的种类和数量。
2. 选种和繁育根据资源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宜的鱼类种类进行繁育。
繁育可以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进行,例如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
确保繁育的种类和数量能够适应目标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渔业需求。
3. 放流策略根据资源评估和选种繁育的结果,制定放流策略。
放流的数量和时间应该根据目标水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放流的效果。
同时,需考虑当地的气候、水质和饵料等因素,保证放流的成功。
4. 监测与评估在放流后,对放流效果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放流后当地鱼类的增加情况、种群结构、繁殖率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预期效果与风险控制1. 预期效果通过增殖放流实施方案,预期可以增加目标水域的鱼类资源、提高渔业产量,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
2. 风险控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风险:a. 生态风险:放流过程可能对当地鱼类群落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需要通过科学评估和监测来降低风险。
增殖放流的方案
增殖放流的方案一、方案背景咱这地方的水域呀,就像一个大社区,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水生居民。
可是呢,由于各种原因,像过度捕捞啦、环境变化啦,这些水生居民的数量越来越少,就像社区里的人越来越少一样,变得冷冷清清的。
所以呢,咱们得搞个增殖放流活动,给这个“水域社区”增加点新成员,让它重新热闹起来。
二、放流目标1. 增加种群数量咱们要把那些快变成“濒危居民”的鱼类、虾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的数量给提上去。
比如说,那[具体鱼类名称]鱼,以前一捞一大把,现在都很难见到了,咱们就重点放流这个,让它们的家族重新兴旺起来。
2. 改善水域生态这些新放流的水生生物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园丁,它们在水里吃浮游生物、藻类,拉粑粑施肥(哈哈,有点粗俗但就是这么个理儿),这样能让水更清澈,水草长得更好,整个水域生态就像一个花园一样,变得越来越美。
三、放流物种选择1. 本土物种优先这就好比咱们社区要引进新居民,肯定优先选本地的呀。
本土的水生生物已经适应了咱们这儿的水温、水质,放流它们就像把失散的孩子送回家一样,它们能很快适应,然后茁壮成长。
像本地的鲫鱼、草鱼,那都是放流的好选择。
2. 濒危物种重点考虑那些快灭绝的水生生物就像濒危的珍稀动物一样,需要我们特别照顾。
比如说[濒危水生生物名称],我们要专门挑选健康的个体进行放流,给它们一个重新繁衍的机会。
3. 食性互补选放流物种的时候,还得考虑它们的吃饭问题。
不能都选吃一样东西的,要让它们的食性互补。
比如有吃浮游生物的小鱼,还有吃水草的小虾,这样它们在水里就不会抢食物,都能吃得饱饱的,和谐共处。
四、放流地点选择1. 水质良好区域这就像咱们找房子要找环境好的地方一样,水生生物也需要干净、舒适的家。
那些水质清澈、污染少的地方,像[具体水域名称1],就是放流的好地方。
那里的水就像新鲜的空气一样,能让放流的生物们健康成长。
2. 有合适栖息地的水域不同的水生生物喜欢不同的家。
有的喜欢在水草多的地方,有的喜欢在石头缝里。
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我国渔业资源面临严重的衰退和枯竭。
为了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各级政府部门和渔业企业纷纷开展了渔业增殖放流活动。
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鱼种放入自然水域,以增加渔业资源量,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活动目的。
本次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水域渔业资源的增殖和恢复,提高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改善水域渔业生态环境,增加水域渔业资源的品种和数量,提高水域渔业资源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三、活动对象。
本次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对象为各类水域渔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鱼类、虾类、蟹类等。
四、活动内容。
1.选择合适的放流水域,根据当地水域的水质、水温、水流速度等因素,选择适宜进行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水域。
2.确定放流品种和数量,根据水域特点和当地渔业资源的需求,确定放流的鱼种或鱼苗的品种和数量。
3.保障放流质量,确保放流的鱼种或鱼苗健康、适应力强,减少放流过程中的损伤和死亡率。
4.监测放流效果,对放流后的水域进行定期监测,了解放流效果,及时调整放流策略,保障放流活动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五、活动保障。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认识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和渔业企业要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开展。
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六、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渔业增殖放流活动,预计能够增加水域渔业资源的品种和数量,改善水域渔业生态环境,提高水域渔业资源的产出和经济效益,促进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七、活动总结。
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工作,对于促进水域渔业资源的增殖和恢复,提高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改善水域渔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1. 引言渔业增殖放流是一种常见的渔业资源管理手段,通过向水域中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鱼苗,来增加渔业资源量,促进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全面的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以确保该工作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2. 目标本工作实施方案旨在达到以下目标:•增加渔业资源量,提高水域中的鱼类密度。
•促进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渔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保护。
3. 工作流程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实施:3.1 资料调研和分析在开始放流工作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资料调研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当地水域的水质、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
•水域中已有鱼类种类和数量的调查。
•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的了解。
3.2 选择合适的鱼苗品种根据资料调研和分析的结果,我们需要选择适宜当地水域的鱼苗品种,确保其能够适应现有的水质环境和食物资源。
3.3 鱼苗选种和饲养根据选择的鱼苗品种,我们需要进行鱼苗的选种和饲养工作。
具体工作包括:•选择健康、适应性强的鱼苗。
•设计合适的饲养环境和饲料方案,确保鱼苗健康成长。
•定期监测鱼苗的生长状况和水质环境,及时调整饲养措施。
3.4 放流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放流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预先设定放流的时间、地点和数量。
•准备放流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制定放流的操作规程。
3.5 放流操作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地点和数量,进行放流操作。
具体操作包括:•将鱼苗转运至放流地点。
•在水域中适当的位置进行放流。
•监测放流过程,确保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
3.6 放流后的监测和评估放流后,我们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工作,以了解放流效果和鱼苗的生存情况。
具体工作包括:•定期监测放流区域的鱼类密度和种类组成。
•对放流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和改进放流工作。
4. 资源需求和风险控制为了保证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资源需求和风险控制措施:•鱼苗的选购和饲养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
增殖放流供应实施方案
增殖放流供应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传统捕捞渔业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增殖放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
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工养殖和放流活动,增加水域中的生物资源,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施增殖放流对于促进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增殖放流供应实施方案,促进水产资源的增殖和合理利用,提高水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三、实施方案。
1. 选址。
根据水产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水域进行增殖放流活动。
选址时需考虑水域的水质、温度、流速等因素,确保增殖放流活动的成功实施。
2. 种苗选购。
选择优质的种苗进行增殖放流是保证活动成功的关键。
种苗应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和生长性能,且经过严格的检疫和养护。
在选购过程中,要与可靠的种苗供应商合作,确保种苗的质量。
3. 养殖管理。
在增殖放流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
包括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
养殖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增殖放流活动的效果,因此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4. 监测评估。
增殖放流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放流水域进行监测评估。
包括对放流种群的生长情况、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估。
监测评估的结果将为下一次增殖放流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5. 宣传推广。
增殖放流活动的宣传推广对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增殖放流的意义和效果,提高社会的参与度。
四、总结。
增殖放流是一项重要的水产资源补充方式,对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将有助于推动增殖放流活动的科学发展,提高水产品的供给能力,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全面实施本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范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范文1.背景介绍渔业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来源。
随着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我国渔业资源逐渐减少,严重影响了渔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因此,增殖放流工作成为重要的渔业资源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2.目标及重要性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增殖放流工作,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渔民的收入,并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增殖放流工作还能够改善渔业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本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具体工作内容3.1 种苗培育与繁殖为了增加渔业资源数量,首先需要进行种苗培育与繁殖工作。
通过选取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鱼种,利用养殖设施进行种苗培育和繁殖工作。
同时,加强对养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种苗的健康和生长。
3.2 合理放流与管理在种苗培育和繁殖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合理的放流与管理。
首先,需要根据当地的水域环境和鱼类生态特点,确定合适的放流时间和地点。
同时,进行适量放流,避免过度放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3 资源监测与调控为了保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源监测与调控机制。
通过定期对放流区域的水质、渔业资源数量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放流计划和管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资源增殖效果。
3.4 宣传与教育为了增强公众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认知和支持,需要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
通过组织渔民培训班、举办渔业资源保护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渔民对资源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参与度和合作意愿。
4.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4.1 渔业资源数量增加种苗培育与放流工作的实施能够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渔民的收入。
4.2 渔业生态环境改善增殖放流工作可以改善渔业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4.3 渔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放流与管理以及资源监测与调控,可以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的渔业生产提供稳定的资源支持。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中国是渔业资源大国,但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渔业资源遭受了重大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增加种苗数量和种质优化,促进优良品种增长,保护生态平衡,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施内容1. 选择合适的放流区域:根据当地水域的生物环境和水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放流区域。
重点放流的区域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群落基础和适宜的栖息环境,确保放流效果。
2. 种苗生产:选取高品质和适应力强的亲本进行繁育,采用现代高科技养殖技术,提高种苗质量和数量。
种苗应符合当地的渔业资源保护政策要求。
3. 放流方案:根据调查和研究的数据,编制详细的放流方案。
确定放流的时间、数量和放流区域等。
根据目标种群数量和生物学特性,科学决策放流规模和频次。
4. 监测和评估:建立渔业增殖放流长期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抽样调查、捕捞数据统计和生态环境检测等手段,监测放流效果和种群动态变化。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放流策略,确保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效果。
5.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组织开展渔业知识讲座、集会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倡导绿色渔业。
6. 法制保障: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明确违法捕捞、破坏资源的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建立渔具许可证制度,严禁非法捕捞,加强对非法渔具的清理整治。
三、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对放流区域的生物环境和水质条件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了解当地渔业资源现状。
2. 种苗生产:选择适宜的亲本进行繁育,建立种苗培育基地,通过科学的育种和养殖技术,提高种苗质量和数量。
3. 制定放流方案:根据研究结果和种苗资源情况,制定具体的放流方案,确定放流时间、数量和区域。
4. 实施放流:根据放流方案,组织种苗投放工作。
在放流过程中,注重保护种苗的生存环境,避免引发新的生态问题。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一、背景众所周知,渔业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开发和利用涉及到广大渔业工作者和亿万民众的利益。
目前全球的渔业资源已经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损失趋势,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也不例外。
为了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增殖放流工作已成为当前渔业行业必须采取的措施。
二、目的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工作,达到以下目的:1.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2. 改善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种群结构,提高渔业资源的产出力。
3. 增加渔业产品供应,促进渔业产业发展。
4. 提高广大渔民的收入水平,促进渔业社会经济发展。
三、商定方案1. 择时增殖放流:选择适宜的时间,在有利于鱼苗生长的时候进行放流。
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态、排卵期和孵化期、渔场气候等因素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放流时间。
例如,江苏省宜兴市采用“春放秋收”策略,每年春季2~4月份和秋季8~10月份在对虾和青蟹养殖区进行放流。
2. 种苗质量控制:选用种苗时,要先进行检测,排除不合格品种的放流;在运输过程中,要进行防病净化,确保无病毒、无细菌。
同时,进行养殖、生长、健康管理,提高种苗的存活率和良种率。
3. 放流密度的合理安排:根据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需要和海域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安排放流密度。
同时,要根据不同渔业资源的养殖特点和生长周期等因素,确定放养数量。
例如,海南省三亚市通过养殖大尾鲈提高养殖密度(1.6万尾/公顷),从而增加养殖量和产值。
4. 监测管理和评估: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在养殖过程中,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和监督,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乱捕乱放,保护渔业资源。
5. 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广大渔民积极参加增殖放流工作。
建立普及科学渔业养殖知识的制度,提升广大渔民的掌握渔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资源筹措同时,需要成立公募基金会、组建招募队伍、寻求国内外资金政策等方式筹措增殖放流所需的资源和资金。
增殖放流活动实施方案
增殖放流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加剧,我国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需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二、活动目的。
1. 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和恢复,维护水域生态平衡;2. 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3. 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活动对象。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的对象为各类水生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鱼类、虾类、蟹类等。
四、活动内容。
1. 选址,根据当地水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增殖放流点,确保水质清洁、生态环境良好;2. 种苗选取,选择适宜当地水域环境的水生生物种苗,确保种群的健康和适应性;3. 活动准备,对增殖放流点进行清理和整治,为放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放流的顺利进行;4. 增殖放流,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将选取的水生生物种苗放入指定水域,确保放流的数量和质量;5. 监测评估,对放流后的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种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活动保障。
1. 资金保障,活动所需经费由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2. 技术支持,活动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放流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 安全保障,活动过程中,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参与人员和水生生物的安全。
六、活动宣传。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增殖放流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活动评估。
活动结束后,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八、活动效果。
通过增殖放流活动,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和恢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水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为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努力。
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报批稿
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报批稿一、项目背景。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促进渔业健康发展,我单位拟制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以规范增殖放流活动,提高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水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项目内容。
1. 增殖放流对象的确定,根据当地水域资源状况和渔业发展需求,确定增殖放流对象种类和数量。
2. 增殖放流地点的选择,结合水域环境特点和水域资源利用现状,科学确定增殖放流地点。
3. 增殖放流方式的确定,根据增殖放流对象的生态特性和水域环境条件,确定增殖放流方式和方法。
4. 增殖放流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增殖放流监测体系,对放流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
三、实施方案。
1. 增殖放流对象的确定,根据水域资源特点和渔业发展需求,确定增殖放流对象种类和数量。
同时,要充分考虑增殖放流对象的生态适应性和资源保护性,确保增殖放流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 增殖放流地点的选择,在选择增殖放流地点时,要综合考虑水域环境质量、水域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状况,确保增殖放流地点的适宜性和安全性。
3. 增殖放流方式的确定,根据增殖放流对象的生态特性和水域环境条件,科学确定增殖放流方式和方法,确保放流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益。
4. 增殖放流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增殖放流监测体系,对放流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效果预测。
通过本次增殖放流实施方案的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预计能够有效提高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水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渔业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实施方案评估。
制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后,将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增殖放流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六、结论。
本次增殖放流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增殖放流活动,提高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水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执行,确保增殖放流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增殖放流实施方案
增殖放流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稚鱼投放到自然水域中,以增加水域中鱼类资源的数量,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一种生态保护和资源补给措施。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水域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增殖放流已成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维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二、实施目的1. 增加水域中鱼类资源的数量,促进水域生态平衡;2. 补充和维持水域渔业资源,保障渔民的生计;3. 促进水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渔业产值。
三、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对目标水域的水质、水温、水深、水流、水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确定适宜的增殖放流鱼类种类和数量。
2. 选址布局: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放流点,进行布局规划,确保放流鱼类能够顺利生长和繁衍。
3. 鱼类繁殖:采用人工繁殖或养殖的方式,培育健康的鱼苗或稚鱼,保证其品质和数量。
4. 适时放流:根据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放流,确保放流鱼类能够适应水域环境,顺利生长。
5. 监测评估:对放流后的水域进行定期监测,评估放流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要点1. 科学合理:实施增殖放流要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放流种类、数量和时机,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生态优先:在进行增殖放流时,要尊重和保护水域的生态环境,避免对水域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3. 资源保护:增殖放流是为了保护水域资源,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维护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4. 安全放流:在进行放流时,要确保放流鱼类的健康和品质,避免传播疾病和对水域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五、实施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增殖放流实施,可以有效增加水域中鱼类资源的数量,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
同时,也能够补充和维持水域渔业资源,保障渔民的生计,促进水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六、结论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和资源补给措施,对于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保障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增殖放流基地实施方案
增殖放流基地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增殖放流工作对于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增殖放流基地实施方案,对于有效推动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增殖放流基地,提高增殖放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恢复和保护。
三、实施步骤。
1.选址规划,根据当地水域情况,选择适宜的增殖放流基地选址,考虑水质、水流、水深等因素,确保选址合理。
2.基础设施建设,对选定的增殖放流基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造养殖池塘、放流通道、水质监测设施等,确保基地设施完备。
3.引进种苗,根据当地水域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鱼类种苗,进行引进和培育工作,确保种苗的健康和适应性。
4.放流管理,建立科学的放流管理制度,包括放流数量、频次、时间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放流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生态监测,建立生态监测系统,对增殖放流基地周边水域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6.宣传推广,通过各类媒体和宣传渠道,加大对增殖放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增殖放流基地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2.加强人员培训,对增殖放流基地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放流技术水平。
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增殖放流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增殖放流基地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加强科研支持,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增殖放流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
五、预期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落实,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建立健全的增殖放流基地,提高增殖放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恢复和保护,增加水域生物多样性。
贵州省渔业条例(2015年修正)
贵州省渔业条例(2015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7.31•【字号】黔人常备[2015]17号•【施行日期】2006.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贵州省渔业条例(2005年11月25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7月31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渔业条例〉等五件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养殖、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发展养殖,合理安排捕捞,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增加投入,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鼓励依法开发利用荒滩、荒地从事水产养殖;鼓励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从事渔业生产。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渔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管理工作。
跨行政区域的渔业管理工作,由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共同协商管理,或者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第二章养殖生产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发展优质、生态、安全水产品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资源。
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工作,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
第六条编制可用于养殖业的水域等的规划,按照下列分工进行,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省内跨市、州可用于养殖业的水域等的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编制;(二)跨县(市、区、特区)可用于养殖业的水域等的规划,由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共同协商编制,或者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编制;(三)县(市、区、特区)内可用于养殖业的水域等的规划,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
渔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渔业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幼鱼放入水体中,以增加水体中的鱼类资源量,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当前渔业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渔业增殖放流成为了重要的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的手段。
为了有效实施渔业增殖放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对目标水域进行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水域的水质、温度、氧气含量、水流速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估,确定适合放流的鱼类种类和数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水域的生态系统是否能够承载新增的鱼类资源,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制定放流计划。
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确定放流的时间、地点、种类和数量等具体方案。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水域的季节变化、饵料供给等因素,确保放流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接着,进行鱼类繁殖和培育工作。
在放流前,需要对鱼类进行科学的繁殖和培育,确保鱼苗或幼鱼的健康和适应能力。
同时,还需要对放流的鱼类进行标记和监测,以便后续的跟踪调查和评估工作。
最后,进行放流操作并进行后续监测。
按照制定的放流计划,将鱼苗或幼鱼放入目标水域,确保放流的安全和有效性。
随后,需要对放流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放流后的鱼类存活情况和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后续的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渔业增殖放流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和支持。
只有通过严格的调查评估、合理的计划制定、科学的繁殖培育和有效的监测评估,才能保证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为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 增殖放流 实施方案 报告
一、项目背景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工繁殖水生生物,然后将这些生物放回自然环境中,以增加其种群数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生态修复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增殖放流已成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地实施增殖放流工作,提高放流效果,本报告对增殖放流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增殖放流,提高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1)开展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了解目标物种的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信息。
(2)建立水生生物人工繁殖基地,提高繁殖效率和质量。
(3)制定科学合理的增殖放流计划,确保放流效果。
(4)加强增殖放流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放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开展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了解目标物种的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信息,为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2. 人工繁殖:建立水生生物人工繁殖基地,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繁殖效率和质量。
3. 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增殖放流计划,包括放流种类、数量、时间、地点等。
4. 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增殖放流工作小组,负责增殖放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按照计划进行增殖放流工作,确保放流效果。
5. 监测评估:对增殖放流活动进行全程监测,评估放流效果,为今后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
四、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于增殖放流活动。
2.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的繁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繁殖效率和质量。
3. 人员培训:加强对增殖放流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素质。
4. 宣传推广:加强增殖放流活动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增殖放流的认识和支持。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2. 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渔业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为的方式,将人工繁育的鱼苗或鱼种放入自然水域,以增加鱼类资源量和保护渔业资源的一种措施。
该工作对于维护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增加水域内鱼类资源量,提高水域渔业产量。
2.保护和恢复水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3.提高渔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改善渔民的生活质量。
三、具体措施1.科学选址:根据水域的水质、水流和底质等情况,选择适宜鱼类增殖放流的水域。
重点选择水生态环境稳定、水质良好、水流适宜的地点。
2.鱼种选择:根据放流前对水域鱼类资源现状以及市场需求进行调研,选择适宜的鱼种进行增殖放流。
考虑到水域生态平衡,应着重选择当地优势的本土鱼种,避免引入外来鱼种。
3.孵化和养殖工作:建立鱼苗孵化和养殖基地,进行合理的养殖管理工作,确保鱼苗的质量和数量。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饲料的合理搭配,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疾病传播和饲料污染。
4.放流方式:根据水域的特点和放流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放流方式,包括集中放流和分散放流。
集中放流适用于小范围水域,可以提高放流效果;分散放流适用于大范围水域,可以保证放流的均匀性。
5.放流数量控制:根据水域的承载能力和放流前的调查数据,确定合理的放流数量,避免过度放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放流数量应根据水域的生态需求和渔业资源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和监测。
6.放流监测:建立放流后的监测系统,对放流后的鱼类进行跟踪观察,了解鱼类的存活情况和生长状况,掌握放流效果。
对于放流效果不好的地区可以适当调整放流计划,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
7.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普及渔业增殖放流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醒公众保护水域环境,不在禁渔期捕捞,并呼吁公众积极参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放流活动。
四、资源保障1.资金支持:由于渔业增殖放流涉及到繁育、养殖、放流以及后续的监测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渔业增殖放流方法与措施
渔业增殖放流方法与措施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放流或者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者成体,以恢复或者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与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
一、放流前的准备1.水文资料。
在确定人工放流前,全面掌握放流水域的水深、水位常年变化状况、气候条件、水质、水温、溶氧、ph、底质、水体理化因子等水文资料,保证放流效果。
2.生物资源。
对放流水域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准确掌握放流水域的生物资源量,确定放流的品种与数量。
3.社会环境。
全面熟悉与掌握放流水域周边的社会环境状况,特别是渔民的基本情况,如生产状况、经济来源、文化层次、收入状况、生活习惯等,将这些情况与放流计划、实施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可有效扩大放流效果与影响力。
4.苗种准备。
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苗种培养供应单位,确定放流品种、数量及价格。
二、放流水域选择(一)水域选择1.系增殖放流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或者洄游通道。
2.远离工厂、矿山,非倾废区与垃圾处理区,非电厂、-1-养殖场等进、排水区。
(二)基本要求1.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水面开阔,水流畅通,温度、盐度、硬度、酸碱度、透明度等水质因子适宜。
2.水质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3.底质适宜,底质表层为非还原层污泥。
4.增殖放流对象的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较少。
三、放流品种以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为主,保持鱼类资源品种多样性,兼顾渔业生产经济效益,根据近五年来每年捕捞的品种、产量及市场销售情况,结合鱼产业开发的需要,确定选择鳙鱼、鲢鱼、银鱼、草鱼为要紧放流品种,同时补充放流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鲤鱼、青鱼、三角鲂等品种。
鳙鱼、鲢鱼、银鱼以摄食水生浮游生物为主;草鱼则摄食水中有机碎屑、草类植物茎叶;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以刮食水中腐殖质、有机碎屑为主,鲤鱼摄食底栖生物,青鱼摄食螺、蚬、蚌类,三角鲂摄食水生植物、水生昆虫与软体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2015年度人工增殖放流项目
实施方案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坚持生态和生产并举,养护和利用并重,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按照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办法》及《安徽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DB34/T1005-2009)的规定,按照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做好201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皖渔涵[2015]125号)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开展经济鱼类增殖放流,补充主要经济鱼类种群,修复颍河水域生态环境,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从渔农民增收,实现渔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维护生态安全原则。
根据水生生物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选择对资源恢复和水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的放流品种。
严禁投放外来种、杂交种及转基因种,在确保水域生态安全性前提下,同一水域内开展增殖放流应兼顾各品种间的合理数量。
放流苗种须经过检验、检疫,取得合格证明,确保苗种优质、健康。
经济鱼类鱼种以小规格苗种为主,在3厘米以上。
(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通过统一招标采购方式,选择信誉良好、苗种质量高的苗种生产单位,以合同的形式规定
增殖放流品种、规格、数量、供苗时间等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苗种供应单位应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省级以上原、良种场优先),确保苗种供应单位的育苗生产设施、设备状况、技术保障能力能够满足增殖放流苗种的数量及质量要求。
同时,要提前对增殖放流的区时间、地点、品种、规格和数量等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公告。
(三)实施放流水域为公共水域。
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并由渔业执法机构实施有效管理。
同时重点安排在农业部《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总体规划》(农渔发[2010]44号)确定的重要增殖放流水域、不得使用财政资金向承包养殖水域进行增殖放流。
(四)增殖放流效果体现原则。
严格执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加强技术指导和渔政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增殖放流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确保增殖放流取得成效。
(五)增殖放流活动公证原则。
增殖放流活动要聘请当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三、组织机构
为了提高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规范化水平,区农委成立XX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领导小组、专家技术小组和工作执行组,负责增殖放流活动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科学放流等工作。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X XX区农业委员会主任
副组长:XXX XX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成员:XXX XX区水产站渔政股股长
XXX XX区水产站生产股股长
XXX XX区水产站办公室负责人
XXX XX区水产站渔政股渔政员
主要职责:
1.负责《XX区2015年度人工增殖放流项目实施方案》的
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2.负责放流鱼种的公开招标采购工作;
3.负责本次放流资金的管理。
(二)专家技术小组
组长:XXX XX区水产站水产高级工程师
成员:XXX XX区水产站水产工程师
XXX XX区水产站水产工程师
主要职责:指导和解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中的技术问题。
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产苗种的种质质量和数量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放流鱼类品种标志工作。
(三)活动执行小组
组长: XXX XX区水产站负责人
成员 XXX XX区水产站渔政股股长
XXX XX区水产站渔政股渔政员
XXX XX区水产站生产股股长
……
1.主要职责:承担XX区增殖放流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1)负责放流现场选址;
(2)负责按公开招标采购中标书监督供货单位做好放流鱼种的组织及运输工作;
(3)负责放流鱼种的检疫与公证工作;
(4)负责放流渔船的组织和放流实施工作;
(5)负责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2.人员分工:
(1)吴林同志:负责增殖放流项目实施的全面工作。
(2)高义飞同志:负责放流现场选址,按公开招标采购中标书监督供货单位做好放流鱼种的组织及运输工作.
(3)尤洪涛同志:负责增殖放流项目活动仪式的现场布置、组织实施工作,现场来宾和方队组织及渔民代表发言的相关工作,以及现场氛围营造。
(4)秦洪朋同志:负责放流鱼种的检疫与公证和负责放流渔船的组织和放流实施.
(5)李中亚同志:负责放流现场秩序维护、安全维稳和水上渔船的秩序安排,确保放流车辆正常放流。
(6)王剑同志:负责增殖放流项目活动的宣传工作。
四、增殖放流目标
(一)、放流苗种数量:共计XXX万尾。
其中鲢鱼、鳙鱼XXX 万尾,青鱼XXX万尾,鳊鱼XXX万尾。
(二)、放流规格:鲢鱼、鳙鱼体长≥3厘米,青鱼≥15厘米,鳊鱼≥5厘米。
(三)、本次放流资金XXX万元,其中XXX万元用于购买XXX 万尾放流鱼种,XXX万元用于放流宣传、放流鱼种监测、放流鱼种养护。
五、增殖放流时间、地点
2015年XX区增殖放流于6月30日前完成。
放流地点XXX
河XX段、XXX河XX段水域。
放流鱼种用活鱼运输车运输的方式进行放流。
六、增殖放流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 XX区农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XX区水产站
七、参加增殖放流活动的有关人员:
(一)、市农委水产局、XX区政府、区农委领导及有关人员;
(二)、渔政执法人员;
(三)、渔民代表;
(四)、新闻媒体;
(五)、公证人员;
(六)、群众代表。
八、放流鱼种检验检疫、公示和公证
1. 放流前三天,由技术小组负责对本次放流的鱼种进行检验检疫工作,保证鱼种是无病害的体质健壮鱼种,鱼种种质符合放流要求。
2.对中标单位提供的放流鱼种品种、鱼种数量、鱼种规格和鱼种价格,在XX区农业信息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由XX市惠颍公证处对放流鱼种进行现场公证,保障每次放流鱼种的真实性,确保放流效果。
九、放流鱼种的保护和跟踪监测工作
在鱼种放流后,区渔政部门成立巡河护鱼小组,在放流地点上下10公里范围内对放流鱼种开展巡河护鱼活动,以防止渔民误捕和市民捞取,确保放流鱼种在安全环境下生长。
在放流后半年内,由XXX市XX区水产站渔政人员负责对放流鱼种实施跟踪监测,掌握放流鱼种的栖息规律和生长情况,为下次放流调整放流品种、放流规格积累基础数据。
XX区农业委员会
201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