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配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配问题》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39a6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0.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配问题》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配问题》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配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97页,主要包括了搭配问题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掌握搭配方法,并能够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掌握搭配方法,并能够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是如何搭配的。
例如,展示一双鞋子和一双袜子,让学生说出它们是如何搭配的。
2. 讲解搭配问题的概念解释搭配问题的概念,即如何在给定的物品中选择合适的物品进行搭配。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搭配问题。
3. 方法与技巧讲解讲解搭配方法,包括顺序搭配和分组搭配。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的搭配问题,让学生运用搭配方法进行解决。
例如,给出一些衣服和裤子,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搭配。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搭配问题的解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搭配方法。
6.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交流搭配问题的解法。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搭配问题的概念:在给定的物品中选择合适的物品进行搭配搭配方法:顺序搭配分组搭配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搭配问题的概念。
搭配问题-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搭配问题-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25d7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1.png)
搭配问题-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把物品按照规定搭配好。
2.能够完成简单的搭配问题。
3.能够巩固已学的数字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完成简单的搭配问题,并通过搭配问题的方式巩固数字加减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启发他们进行分类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物品图片、小白板、黑白板和彩笔。
2.教学环境:清洁、整齐、宽敞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拿出一张图片,让学生分辨其中每个物品的名字和颜色,然后通过问题引入新课“搭配问题”。
2. 引入新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每个物品的属性,例如形状、颜色、大小等,提出针对这些特征进行组合的方法,即搭配问题。
3. 讲解搭配问题算法1.教师通过小白板将一个物品的名字写上去,然后让学生想象出其他可以搭配这个物品的物品,并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2.教师再把其他物品的名字依次写上去,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思维,找出与这些物品可以搭配的其他物品。
3.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规律,深化学生的分类思维。
4. 搭配问题练习教师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例如:有几个黄苹果,有几个红梨子等等,让学生通过归纳分类的方法,将物品一一搭配好,培养学生分类思维和应用数字加减法的能力。
5. 课堂总结教师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所做的搭配问题,总结搭配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讨论达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搭配问题方法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分类思维能力,同时还巩固了数字加减法的运用,认识到要解决问题要有系统的思考方法。
课后教师建议学生多多练习搭配问题,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年级数学搭配教案
![三年级数学搭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6458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7.png)
三年级数学搭配教案三年级数学搭配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搭配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搭配教案1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1、教学例1(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5)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1)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
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三年级数学上册《搭配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搭配问题》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71a0e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7.png)
2.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方法分享:鼓励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及时反馈。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知识巩固题:请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1、2、3,以加强对搭配问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搭配问题,如服装搭配、饮食搭配等,运用所学方法(如列举法、画图法)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
3.提高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搭配问题,如多元素搭配、条件限制搭配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1.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排列、组合等。
2.方法示范: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示范如何用列举法、画图法等方法解决搭配问题。
3.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搭配问题。
4.学生活动: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个简单的搭配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经验和想法,引导学生关注搭配问题。
3.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搭配问题呢?”
4.导入新课:通过以上情境和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搭配问题》。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图文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0deae19ec3d5bbfd0a742a.png)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三、教学准备:学具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学校明天将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决赛,我班选手张丽入围。
张丽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
贴图: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学生交流。
)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3.揭示课题。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
(板书:搭配问题)(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1.学具操作,摆一摆。
分组合作,学具操作。
按组拿出衣服卡片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每组4人:组长摆,记录员记录,汇报员说摆的过程,补充员倾听、补充汇报员说不完整的部分。
)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
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
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
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
(三)感悟有序,体会简洁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1.对比感知,有序思考。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b9ff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2.png)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搭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应用相关的解题方法解决搭配问题;学生能够掌握用画图、列举法等解决搭配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学生能够应用相关的解题方法解决搭配问题;学生能够掌握用画图、列举法等解决搭配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搭配问题中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如果要穿衣服要搭配上衣和下装,你会怎么选择?如果要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你会如何搭配词语?2. 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搭配问题的定义。
然后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其中的搭配关系。
3. 解题方法的引入(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搭配问题,并提出用画图、列举法等方法解决问题,解释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
4. 解题演示(1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搭配问题来演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规律,并用画图或列举法解决问题。
5.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发放练习册,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搭配问题,并用画图或列举法解决。
6.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其中的关键点和要点。
7. 拓展延伸(15分钟)老师出示更加复杂的搭配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练习巩固(10分钟)学生个人完成练习册上的搭配问题,并用画图或列举法解决。
9. 课堂检测(10分钟)出示几道搭配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并逐一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搭配问题的概念,掌握了用画图、列举法等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72c98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a.png)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
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1. 识别搭配问题: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出哪些问题属于搭配问题,并理解其基本概念。
2. 运用加减法: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包括如何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
3. 逻辑思维:学生将通过解决搭配问题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如何一步步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学生应能够理解什么是搭配问题,并能够识别出哪些问题属于搭配问题。
2. 掌握加减法的运用:学生应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包括如何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
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应能够通过解决搭配问题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如何一步步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包括:1. 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2.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如何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如何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题、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搭配问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包括如何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
3. 示例:通过一个示例来展示如何解决搭配问题,让学生理解解决搭配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以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1. 搭配问题的概念:在黑板上写出搭配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加减法的运用:在黑板上展示如何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包括如何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
3. 解决搭配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黑板上展示解决搭配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搭配(二)》教学设计
![《搭配(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9a949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6.png)
《搭配(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例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设置了搭配衣服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用摆一摆、连一连的方法,得出搭配的结果。
在分析搭配的结果的过程中,教材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物体。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简单、快速地自主探究出结果,最终掌握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从具象升华为抽象,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更深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用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过排列组合知识,练习中也搭配过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衣的问题。
所以他们对搭配问题具并不陌生。
教学目标:知能目标: 在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活动中,经历寻找稍复杂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式表达思维的过程,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理解目标: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连-连等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意识。
迁移目标: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排列和组合问题时,可以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并逐类进行讨论,最后把每一类的结论综合, 使问题得以解决。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在用图示表达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抽象美。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事件的组合方法,体会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好处。
教学难点: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1.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老朋友(佩奇和乔治)。
今天是猪妈妈的生日,他俩要去商场买生日礼物,以表示对妈妈的爱。
2.要打扮打扮出门,先整理柜子的衣服。
(渗透分类思想)3.柜子里这么多衣服,到底穿哪一套呢?你们愿意来帮助她吗?要求: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选一件。
你想怎样搭配?(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搭配方法)4.看来有很多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搭配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cfde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3.png)
一、教学背景:1.1 教材选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 教学内容:搭配问题的教学1.3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1.4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搭配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情境。
二、教学内容分析:2.1 搭配问题的概念:搭配问题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按不同规则选择不同的物品进行搭配的问题。
2.2 搭配问题的应用:搭配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实际应用,如购物、排队等情景中都可以用到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初次接触搭配问题时,可能会对问题的表述和解决方法感到困惑,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步骤安排:3.1 导入:教师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如购物场景、排队情景等引出搭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搭配问题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解决方法,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基本思路。
3.3 练习引导:教师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搭配、运动员比赛等,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4 拓展应用: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应用练习,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选择:4.1 啮齿类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实际中感知搭配问题的存在,并形成对搭配问题的认识。
4.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3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将学生置身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际情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手段准备:5.1 教学用具: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图表等。
5.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教学PPT等辅助工具,用于展示生活中的情景图表、数学模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方式:6.1 日常评价:教师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日常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
搭配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搭配问题小学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e35a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0.png)
搭配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
2. 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搭配问题的示例题目;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组合问题的相关知识,并提出搭配问题的概念。
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搭配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概念和方法(10分钟)
教师简单地解释搭配问题的概念,并介绍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如何逐步分析问题并推导出解答。
三、练习和讨论(15分钟)
1. 学生尝试解答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并互相交流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和拓展(10分钟)
1. 继续进行更复杂的搭配问题练习;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型的搭配问题,并鼓励他们自行解答。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教学反思:
1. 学生在掌握搭配问题的概念和方法上有没有困难?如何帮助他们克服?
2. 学生在解决搭配问题时有没有充分发挥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下节课如何更好地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搭配问题解决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搭配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搭配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e9ecb03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a.png)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搭配问题》这一章节的内容。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能够迅速地被吸引,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导入方式确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我特别强调了有序思考和避免重复、遗漏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区分排列与组合时。针对这一点,我通过多次举例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突破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搭配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选择和组合,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穿衣、饮食搭配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我们该如何帮他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呢?这个案例将展示搭配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难点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将衣服搭配问题转化为组合数学问题。
-通过指导学生使用符号和图形来表示问题,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考。
-难点三:保持思考的有序性,避免重复或遗漏。
-学生在列出搭配方案时可能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
-引导学生使用系统化的方法,如画图、列表或使用固定步骤,确保思考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3.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搭配问题》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排列组合原理找出问题的所有可能解。
三年级搭配教学设计(共4篇)
![三年级搭配教学设计(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5ba61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0.png)
三年级搭配教学设计〔共4篇〕
第1篇:搭配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2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理论活动,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使学生可以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全面考虑问题的意识。
4.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才能,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现数学符号化的魅力。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问题的才能,能有序、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衣服学具同桌一套、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教师想问一问咱们班爱美的孩子们,平时你穿的衣服裤子是谁帮你搭配的?你们看,小丸子这套衣服穿的好看吗?〔好看〕可是小丸子这会却发愁了,这几件衣服她都很喜欢,不知道该选哪一套好?假如你是小丸子,你会选那一套呢〔孩子们说出各自的选择〕?最多有几种穿法呢?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同桌互相合作〕。
摆完后再让学生到黑板上用教师的学具边摆边说〔先说有几种摆法,再说哪几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
〔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这里孩子多数会先选上装再选下装。
〕教师把这位同学说的以连线的方式展现出来。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搭配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搭配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131f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8.png)
课题:搭配问题执教教师: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读题,理解题意试着解题,小组之间交流答案。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1)小组合作,记录结果,全班汇报最佳方法:
(2)交流总结
(3)用符号或字母独立实践操作方法,用连线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4)交流不同的搭配方
法。
(5)小组派代表汇报: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顺序连线。
三、巩固提升,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同学们,学校进行主持人选拔赛,三(1)班选手张丽入围。
张丽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请看。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例2情境图。
2.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板书课题:搭配问题)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探究简单组合的解题方法(1)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相互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搭配方式,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记录才比较清楚,保证不重复、不遗漏,相互交流并总结。
(3)引导学生尝试用符号或字母表示不同的上装和下装,探讨不同的穿法。
(4)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每一种搭配方法。
(5)引导学生明确如何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巩固提升,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102页“做一做”。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05af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1.png)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搭配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简单的搭配与排列”中的搭配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搭配的概念,能够找出事物的不同搭配方式。
2. 学会用图形、数字或字母表示不同的搭配。
3. 能够找出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最佳搭配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能够找出事物的不同搭配方式。
2. 学生能够用图形、数字或字母表示不同的搭配。
3. 学生能够找出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最佳搭配方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找出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最佳搭配方案。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能够找出事物的不同搭配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事物,如水果、衣物等,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事物的不同搭配方式。
2. 讲解搭配概念:教师解释搭配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搭配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3. 示例讲解:教师用教学卡片展示一组事物的搭配,如数字卡片,引导学生用图形、数字或字母表示不同的搭配。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事物的搭配,让学生用图形、数字或字母表示不同的搭配。
5.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事物的搭配,让学生找出最佳搭配方案。
6.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最佳搭配方案,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搭配的概念两个或多个事物按照一定方式组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搭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搭配,如衣物搭配、食物搭配等,用图形、数字或字母表示出来。
2. 作业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他们可以给出不同的搭配方式,例如:衣物搭配:T恤 + 牛仔裤食物搭配:米饭 + 蔬菜 + 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解了搭配的概念,并能够找出事物的不同搭配方式。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dd0a0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7.png)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我们看看是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生:光头强。
谈话:对。
他就是光头强。
提问:光头强非常兴奋,为了给同学们留下好印象,他想给自己精心打扮一番,看,他打开了什么?(衣柜)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衣服,追问:能说的具体一点是什么样的衣服吗?数量是多少呢?生:5件上衣和4条裤子谈话:哎!这么多好看的衣服光头强该怎么穿呢?(总不能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怎么穿呢?)生:选黑色上衣,黑色裤子评价:你的想法真有主见。
师:嗯,你的眼光不错,你认为光头强穿这身衣服最帅,是吗生:白色上衣蓝裤子。
师:同学们选的都是一套衣服,能说一说一套指的是什么?生: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就是一套。
总结: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挺丰富。
一套就是把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进行搭配。
(板书:搭配)那如何搭配这些衣服呢?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搭配中的学问》二、探索学习情境一:穿什么衣服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些衣服里面究竟蕴含着哪些数学问题呢?瞧,你来看,5件上衣和4条裤子能搭配出多少套不同的穿法呢?生:20(10)师:孩子们我们做学问不能单靠猜想,还要讲究事实。
等一会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对不对。
研究复杂的问题我们往往先从简单的情况开始去考虑,那1件上衣和3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呢?生:3种。
追问:能具体说说是怎样搭配吗?生:1件白色上衣配红裤子,白色上衣配白裤子,白色上衣配蓝裤子。
评价:说的真清楚。
师:如果再增加一件上衣,变成2件上衣和3条裤子,又该有多少种搭配呢?生:6种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同桌两人合作,拿出学具。
一个人摆,另一个人做好记录,看看能摆出多少种搭配方法。
现在开始吧!师:好了,孩子们。
把手中的学具放好。
眼睛朝前看,小腰板坐直了。
真精神。
刚才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想法,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一个人说,另一个人摆)生交流评价:你们小组真有勇气,打一个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想法特别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d32d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3.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搭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学生掌握基本的两个搭配问题的解法。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小学数学题。
教学重点:掌握搭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搭配问题的解法。
教学准备:多功能教学乐高积木、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一堂课的内容,即如何求两个自然数之间的所有偶数。
引出新的主题:搭配问题。
二、讲授1. 阐述搭配问题的概念老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搭配问题的意义。
例如,小球放进颜色不同的盒子,求放法的总数。
例如,从五个字母中任选两个字母,求不同的组合方法总数等。
2. 学习搭配问题的两种解题方法(1)排列方法理解组合问题的排列解题法。
例如,从五个字母中任选三个字母,求组合方法总数。
学生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一步:从五个字母中任选一个字母,在这个集合里,有5种选择方法;第二步:在这五个字母的集合剩下的字母中,任选一个字母,此时只有4个字母可以选择;第三步:在五个字母集合的剩余三个字母中,任选一个字母,此时只有3个字母可以选择。
最终的结果为:5*4*3=60。
因此,总共有60种组合方法。
(2) 筛选方法理解组合问题的筛选方法。
例如,从五个字母中任选两个字母,求不同的组合方法总数。
学生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一步:从五个字母中选出“前一个字母”,例如选择“a”;第二步:从除去已经选过的“a”之外的剩余字母集合中,选择“后一个字母”,例如选择“b”;第三步:如果要将“ba”和“ab”都计算,就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筛选。
因此,需要将最终结果除以2。
最终的结果为:5*4/2=10。
因此,总共有10种组合方法。
三、练习1. 向学生介绍练习题,通过不同程度的练习来加深搭配问题的理解。
2.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尝试两种方法(排列和筛选)。
3.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考试样卷进行考试,检验学生理解和应用搭配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3aedd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2.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搭配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配问题,明确搭配问题的基本要素。
2. 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穷举法、画图法等。
3. 搭配问题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搭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解决方法解决搭配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搭配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搭配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搭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搭配问题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搭配问题,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解答。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讨搭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fc4a4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4.png)
《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搭配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搭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搭配问题的内涵,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 学会运用排列组合原理解决搭配问题。
3.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搭配问题和解答过程。
2. 学生用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搭配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搭配问题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排列组合的方法。
3. 案例分析:结合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搭配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搭配问题》2. 搭配问题的概念、排列组合原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搭配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题: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适当调整课后作业的难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本节课通过讲解搭配问题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学会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16a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f.png)
三年级数学《搭配问题》教案引言:本节课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数学课程,主题是“搭配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升他们的搭配问题解决能力,并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本教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 学习目标:- 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 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 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教学准备:- 板书:搭配问题的定义;- 教学工具:卡片、图表、实物。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搭配的概念。
-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搭配问题”。
请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搭配问题吗?3.2 学习搭配问题的定义和例子(10分钟)- 板书:搭配问题的定义。
- 解释搭配问题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搭配问题。
3.3 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卡片和图表。
- 学生根据给出的卡片和图表,进行搭配问题的解决,并填写在图表中。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3.4 搭配问题练习(10分钟)- 教师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搭配问题。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3.5 搭配问题的应用举例(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例如不同颜色的糖果搭配、不同形状的拼图搭配等。
- 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6 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 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肯定与鼓励。
4.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搭配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搭配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掌握了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
数学是一个有趣又实用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搭配教学设计
![三年级搭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92fdcb83c4bb4cf6ecd131.png)
【 - 小学作文】【篇一】三年级搭配教学设计三年级搭配(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对几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搭配。
2.让学生在探索搭配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了解搭配的意义,并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指导】1.关注技能教学,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技能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有效学习和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节知识在教学中要涉及数字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比赛球队的搭配等,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对学生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课标要求。
2.关注学习效率,让效能像习惯一样自然。
教学质量年的开展更关注课堂教学效率。
本节知识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提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感悟、探索,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能。
另外,对教材本身也有所拓展,为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关注教师本身,让文化像自然一样和谐。
本节课教学要追求文化的和谐、人性化的色彩,教师句里行间充满对学生的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搭配(1) 1课时搭配(2) 1课时搭配(3) 1课时我们的校园 1课时第1课时搭配(1)【教学内容】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的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