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调整国家投资和产业布局政策。为加快中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中央增加了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并 积极 推 动 沿 海 一 些 加 工制 造 业 逐 步向中西部资源丰富地 区转移扩散。一是国家投资布局重点逐步向中西部转移。 在“八五”时期,国家提出在资源开发利用和大中型建设项 目的布点上,对西部地区实行同等优先的政策。“九五”时 期,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中西部重点建设投资的力度。二是 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实施了“乡 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并设立了一批乡镇企业东西合 作示范区。三是结合压锭改造,有计划地引导沿海地区和中 心城市逐步将棉纺初加工能力转移到中西部产棉地区,国 家在政策和资金上重点扶持京、津、沪、广东等一些大中城 市将纺锭向新疆转移。
3.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1999年以后) 自1999年以来,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先后制 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 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最近又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 能区,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 新阶段。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早在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 就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 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 了“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决定 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 策措施。截至2007年底,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重点工程
(4)完善国家扶贫政策和民族地区政策。为了尽快消除 贫困,1994年4月,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 计划》,计划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 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了《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突出重 点,集中力量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九五”计划 又提出要基本消除贫困的目标。为推进扶贫工作,国家进一 步加大了扶贫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还 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致富。如从 1992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面,国家先后在沿海地区设立了15个保税区,增设了一些沿 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另一方面,国家又相继对外开放了一批 沿边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设立了三峡 经济开放区,在中西部地区增设了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扩大内地省、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项目的审批权限,鼓励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 地区再投资。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和 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 对外开放格局。
区域发展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魏后凯
[内容提要]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国家区域政策的演 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各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区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区 域经济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地区间发展差距仍然很大。从长远发展看,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 乡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强化对关键问题区域的援助政 策,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人口和产业活动分布的适度空间均衡。
(4)实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 始酝酿并着手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1982年,与世界银行合 作,国家率先在甘肃、宁夏的“三西”地区(指甘肃河西走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我国国家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促进区域协 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5)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政策。1979年以来,国家在人 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相应支 持,并在政策上给予特殊照顾。一是从1979年起国家确立 了部分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这一政策一 直延续至今;二是对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视同民族自治区待 遇的省实行财政补贴政策;三是中央财政拨出各种专项补 助款,如民族机动金、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边境地区基本 建设专款和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等,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 展;四是对边远山区、边远牧区的民族贸易企业给予低息 贷款、利润留成等方面的照顾;五是在外汇留成和税收减免 等方面,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也给予了相应的优惠。
13.0
16.9
27.7
26.8
26.0
23.8
22.2
每年对西部的转移支付达到1000多亿 东部地区 11.3
16.1
33.2
24.5
21.9
19.6
20.9
元。
东北地区 14.2
12.9
20.8
32.5
37.6
37.0
25.4
(2)振兴东北 地区等老工 业基 中部地区 14.2
16.6
27.2
32.1
28.9
29.5
24.6
地。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明 西部地区 17.2
19
27.3
26.8
28.3
24.2
23.7
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各年度)计算。
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
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
(3)实施沿海对外开放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 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重大战略方针。1979 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 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1980年以来,国家 又相继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 1984年以后,国家又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 城市,设立了大连、秦皇岛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类 似经济特区的政策。之后,国家又相继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开辟 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设立了福建台商投资区。1990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实 行某些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由此就形成了一条从南到北 沿海岸线延伸的沿海对外开放地带。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 不同阶段,即1979~1990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 1991~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 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 1.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 在1979~1990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受不平衡发 展思潮的影响,国家投资布局和区域政策强调效率目标, 向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倾斜,同时对贫困落后地区和少数 民族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随着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的转 轨,国家区域政策的手段也不断增加。 (1)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转变。从“六五”计划开 始,中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由过去主 要强调备战和缩小地区差别,逐步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 为中心,向沿海地区倾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 年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沿海地区的现有基础,“充 分发挥它们的特长,带动内地经济进一步发展”;《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将全国划分为东部 沿海、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提出“要加速东部沿海地 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 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1988年,中共中央、
表2 1999~2006年中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3 年1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振兴东北地
地区 合计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元)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合计
东部 地区
地区分布(%)
中部 西部 地区 地区
东北 地区
23
区域发展
已达92项,投资总规模13042亿元;累
表1 2001~2006年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单位:%
计完成退耕还林1.39亿亩、荒山荒地 造林2.26亿亩。同时,国家财政每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1~2006
投入西部的建设资金大约1000亿元, 全国
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1991~1998年)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把促进地区经济协 调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并确立了地区经济协调发 展的指导方针,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 协调发展的根本转变。 (1)提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总方针。1991年3月,李鹏 同志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 计划纲要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 分工和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 个五年计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促进地区经济朝 着合理分工、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明确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 差距”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 之一。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 调,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 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早在1988年11月,国 务院就通过了《讨论新疆开放工作纪要》,给予新疆在扩大 对外开放方面一系列的优惠政策。1991年,国办发(1991) 25号文件确定了边境贸易的方针和优惠政策。1992年邓小 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在进一步巩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成 果的基础上,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方
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2004年4
1999
410.0 344.2 30.6
18.4
16.8 100 83.9 7.5
4.5
4.1
月,又正式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0
423.8 348.9 29.6
18.5
26.8 100 82.3 7.0
Baidu Nhomakorabea4.4
6.3
全面启动了振 兴 战 略。2 0 0 6 年 8月31 日,继 上 海洋山、天 津东 疆 保 税 港 区 之后,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连大窑 湾保税港区。2007年8月,国务院正式 批 复了《东 北 地 区 振 兴 规 划》,提 出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 设 成 为具 有 国际 竞 争力的 装 备 制 造 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 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 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 地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即 “四基地一保障区”,国家发展改革
22
2009年第5期《发展研究》
廊、定西干旱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进行扶贫试点工作。 1984年,中央提出要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首先摆脱贫困,并 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十几个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1986年,国 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了对贫困县 的扶持标准,核定了贫困县,并将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列 入国家“七五”发展计划。之后,又提出了解决中国贫困问 题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是在1990年之前解决温饱。第二步 是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脱贫致富。国家增加了扶贫资金投 入,并制定了一些旨在减轻贫困地区负担、支持经济开发的 政策。
[关键词] 区域政策 效果评价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是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发展中大国。在当前新的 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制定并实施规范 有效的国家区域政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 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 发展新格局,从而促进各地区逐步走上发挥优势、各展所 长、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道路,对我国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 的战略意义。
国务院还提出了以沿海乡镇企业为主力、“两头在外,大进 大出”为主要内容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2)国家投资布局重点逐步东移。“六五”时期,在全国 基本建设投资分配中,沿海地区所占比重由“五五”时期的 42.2%提高到47.7%,内地由50%下降到46.5%。到“七五” 前期,中国生产力布局进一步向沿海地区倾斜。从1985年到 1988年,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地区分配中,沿海地区所 占比重由48.4%提高到53.2%,内地由45.0%下降到39.9%, 沿海与内地投资之比由1.07:1增加到1.36:1。在三年治理整 顿期间,国家在内地投资的比重有所提高,1990年,在全国 基本建设投资的地区分配中,沿海与内地投资之比下降到 1.27:1。但在整个“七五”时期,沿海与内地基建投资之比仍 高达1.29:1,远高于“六五”时期的1.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