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合集下载

【精品文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精品文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

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 达1700美元。

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

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

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

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

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

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

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效果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效果

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 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开放合作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实施效果:促进贸易往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未来展望:深化开放合作,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合作的意义: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互利共赢
重点任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 城乡发展一体化
实施措施: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产业转 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
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
未来区域发展的趋势与展 望
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路径 与政策措施
政策机制创新问题
政策机制创新是 实现区域协调发 展的关键
当前政策机制存 在的主要问题
政策机制创新的 路径与措施
政策机制创新的 成功案例与经验
第四章
未来区域发展的 趋势与展望
新型城镇化建设
定义: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 化
目标: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添加文档副标题
中国的区域发展 战略及其实施效 果
汇报人:
目 录




中国的区域发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 未来区域发展
展战略
的实施效果
的挑战与对策 的趋势与展望
第一章
中国的区域发展 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战略背景:缩 小东西部发展 差距,实现全
国均衡发展

中国的区域协调与一体化发展

中国的区域协调与一体化发展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区域协调发展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进步: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 等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 机遇和挑战
主体功能区战略
概念: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划分为不同的主体功 能区
目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各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发展
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 差距
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 互补格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 互通水平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 续发展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与交流,促进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动区域间的产业 转移和升级,实现 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应对策略与措施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间的 交通和通信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动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升级,实 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区 域间的可持续发展
Part Five 中国区域协调与一体化
发展的未来展望
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与愿景

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建议

策建议文=黄剑辉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虽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扰动,但由于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足以避免类似于欧美的二次暴发情形,在相对正常的社会环境下,内外需将会同步向好,从而推动经济继续沿着复苏路径回升,不过,在基数作用下,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局面。

2021年下半年,随着全球逐步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将面临三大主要问题,一是对外如何修复与主要国家关系,以及如何处理重新向类似“全民免疫”国家的开放问题;二是对内如何处理好疫情期间各项政策的退出问题;三是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重回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问题。

供给端:工业生产继续加快,服务业明显回升第一,预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

展望2021年,预计工业生产将继续加快,考虑到上年基数较低,预计全年有望同比增长8%。

从需求来看。

夕卜需方面,2021年全球经济将会出现复苏共振,外需逐渐好转继续对出口形成支撑,相关制造业仍能保持较高景气;内需方面,基建投资在“十四五”开局之后将会发力,房地产开发投资在高施工率的带动下仍然保持韧性,消费在就业和收入好转之后将会继续反弹,内外需共振将会对工业生产形成支撑。

从政策因素来看。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会加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相关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预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左右。

预计服务业将会明显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全年有望同比增长12%左右。

从发展环境来看。

由于疫情防控得力,2021年上半年我国仍然会是全球最安全的国家,这既利于各类线下接触型服务业的正常开展,也会导致一部分国外服务需求转向国内,进而整体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回升。

从政策因素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方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

建国七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分析

建国七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分析

建国七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分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经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经过七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分析。

一、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受到了旧中国时期长期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破坏,国内生产力极度衰退。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落后,城乡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大量工业资源的集中,中西部地区由于资源配置不均和科技条件限制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区域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特别是近年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东部地区经济更具竞争力。

而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逐渐成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地区,逐渐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广东、上海、北京为代表。

这些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拥有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发达程度。

但也正是因为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更加明显,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趋缓和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结构性调整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阶段,但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生产基地,尤其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斐然。

但由于科技和人才的短缺,中部地区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投入来支持。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经济结构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

当今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今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今中国形势与政策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悠久历史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当今中国的形势与政策,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走向。

经济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GDP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发展需求的转型升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中国政府持续推动着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经济发展等措施,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外贸方面,中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坚持开放合作原则。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这些政策使中国经济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社会形势与政策中国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

在教育领域,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此外,政府还着力推进农村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

外交形势与政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在地区安全方面,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通过多边机制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并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

中国是东亚和亚太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未来发展走向与政策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成果。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摘要】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议题,本文从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的意义和研究背景入手,分析了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的现状、政策解读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政策走向。

在强调了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政府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同时也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为未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区域融合发展、我国、政策、现状、问题、挑战、对策、建议、展望、重要性、政府作用、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的意义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区域融合发展能够将不同区域间的产业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价值链的完整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产业区域融合发展还可以加强区域间的联动效应,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区域融合发展还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间的人才流动与交流,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产业区域融合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策略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和推进产业区域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

1.2 研究背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的需要,产业区域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在产业区域融合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

加强对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的研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有效的政策对策和建议,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确指 出 : 积极 利 用 沿海 地 区 的现 有 基 础 , 充 分 要 “

改革 开放 以来 中国区域政 策的演变
改 革开放 以来 , 国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大体 经 中 历 了从 不平衡 发展 到协 调 发展 的 战略转 变 。随着
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 的转轨 , 国家区域政策也在 不断完善和调整之 中。这期间 , 中国区域政策 的
于历史 、 自然、 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 总体上看 , 目前 中国区域 经济仍然呈现 出不 平衡
: 的增长态势 , 区间发展 差距仍然很大 , 地 实现地 区 协调发展的 目 标任 重而道远。从 长远 发展 看 , 全面 ; 要
落 实科 学发展观 , 促进城 乡区域协调发展 , 就必须坚持 实施 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 , 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 能
发展 , 来国家实施 了西部 大开发 、 近年 东北地 区等老.,基地振兴和 中 z_ -k l 部崛起战略 , 大了财政 转移 ! 并加
: 支付和对贫 困地 区支持 的力度 。在 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 中国农 村扶 贫工作取得 了较 大成就 , 中西 i
j 部和东北地区 投资增长加快, 各地区呈现出良 好的发展态势, 地区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 由
i 区, 化对关 - 域的 强 键f I 题区 援助政策, 积极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 促进人口 化, 和产业活 动分布的 适 i
i 度 空 间 均衡 。
; [ 关键词 ] 区域政 策; 效果评价 ; 区域协调发展 ; 主体功能区; 共服务均等化 公 : 中图分类号 :17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32 (08 1—05—0 1 4 9620 )0 06 9 0

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93年 后 开 始 转 变 , 在 14 — — 而 99 的 平 衡 / 调 的 生 产 力 布 局 理 论 . 个 理 论 根 据 马 克 为 主 导 的 局 面 到 17 协 造 9 2年 期 间 , 可 以 划 分 为 两 个 发 展 阶 段 。 又 思 对 当时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分 布 不 平 衡 规 律 的 理 论 分 1 7 第 一 阶 段 ( 99 16 14 - 94年 ) 国 家 的 区 域 政 策 是 , 析 . 调 社 会 主 义 计 划 经 济 必 须 通 过 国 家 的 计 殳『 强 安
制 都 是 在 计划 经薪 的框 架 内进 行 的 , 可 能 获 得 实 破 业 基 础 等方 面因 素 考 虑 , 定 和 实 施 的 是 从 属 于 国 不 防 安 全 目标 的 区 域 发 展 政 策 。 这 种 以 国 防 安 全 目标 性 进 展 。 区 域 政 策 的 指 导 思 想 . 由 苏 联 学 者 提 出 是
M 20 2 0 Vd 2 N o 6 3
我 国 区 域 发 展 政 策 的 回 顾 与 展 望
王 荣 科
( 徽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徽 台 肥 安 安 20 3 ) 3 0 9

要 : 革 开 放 之 前 我 国 的 区 域 发 展 政 策 与 计 剐 经 济 体 制 相 适 应 , 主 要 受 到 计 划 经 改 井
域 发 展 政 策 的 发 展 演 变 历 程 及 其 经 验 教 训 . 于 全 就爆 发 了朝 鲜战 争 , 接 着 美 国 宣 布 要 用 武 力 阻 止 对 景 _ 面 深 ^ 认 识 区 域 发 展 政 策 . 力 地 贯 衡 和 实 施 区 域 我 国解 放 台湾 , 对 我 国实 行 经 薪 封 锁 和 禁 运 。 从 有 并 发展 政策 , 将是 十 分有 意 义 的。 都

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展望

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展望

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展望【摘要】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吸引投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当前政策现状入手,分析了各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随后,探讨了未来政策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在总结了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展展望,强调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展望未来,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吸引外资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展望、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影响因素、政策建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结论、展望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对特定地区或特定行业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政策优惠。

近年来,中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些政策旨在调动地方经济活力,促进产业升级,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均衡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地方产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涉及到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减免印花税等税收优惠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提升市场竞争力。

通过研究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背景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地政府的政策方向和重点支持领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不断完善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概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促进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当前这些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一些地方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时存在“一刀切”的情况,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没有充分考虑,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些企业可能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以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扰乱市场秩序。

中国区域经济40年的发展成就与展望

中国区域经济40年的发展成就与展望

区域经济评论2019.06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中国区域经济40年的发展成就与展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

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

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均衡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19)06-0023-12收稿日期:2018-11-09课题组组长:赵弘,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北京100101)。

课题组成员:杨维凤,王德利,王忠,方方,何砚,徐李璐邑。

【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协调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及指导意见。

20世纪80年代,中央启动了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目标的重视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力求通过改革开放启动区域经济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以均衡协调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启动,2000—2006年,中央先后出台《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就。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加精准的政策意见。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面提升经济水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作者:来源:《财经界》2011年第11期中国区域经济回望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无疑会是其中的厚重一笔。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坚实的——出口,遭受重创。

此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步入前台,区别于四万亿投资对经济的直接刺激,更具持续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助推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区域经济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出台,都会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和媒体的高度聚焦,引起资本市场的积极反映。

区域经济及其政策导向,逐渐成为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大事。

这些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能够在短期内集聚并整合大量人力、物力、智力与财力,起到凝聚人心、积聚人气、激发活力的重要作用,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风向标和导航仪。

事实证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非挽救经济的应景之作,而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转型紧密契合。

纵观已出台的区域规划,基本均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为主线,重视发掘各地经济发展特色,坚持走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注重区域间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被列为重要内容。

展望今后五年中国经济“新格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各区域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也将持续增强。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说到区域经济,自然要谈到区域问题,而区域问题的核心是地区间的两极差别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调整、不断丰富的过程,区域发展格局逐步趋于合理。

工业布局由沿海转向内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阶段。

07-建国后30年实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情况

07-建国后30年实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情况

建国后30年实行区域均衡发展政 策 的 情 况刘 海 涛 建国后我们一直把“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规律,在强调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部门平稳的同时,突出了地区经济的平稳,并采取了“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才对这一政策逐步作出大的调整。

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我国实行“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至50年代末期,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的总体格局上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经济地带,在沿海侧重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在内地侧重于建设新的工业基地,工业布局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11政治经济形势与方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宣布要用武力阻止我对台湾的解放,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

我国受到严重的军事威胁,迫使我们在国际斗争中实行“一边倒”(即倒向当时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政策。

就国内来说,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百业待举。

同时,国内工业在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影响还相当严重,帝国主义和资本家的经济势力与社会主义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斗争。

基于以上基本情况,中央采取了两方面的重大措施:(1)1950年9月全国计划会议确定在此后两三年内不立即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恢复和调整。

为了迅速加强国家实力,在“一五”计划期间,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2)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国家要求改变工业生产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现象,将一部分工厂迁移到接近原料、市场的地区。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7年第6期的状况,必须建立新的工业基地。

而首先利用、改造和扩建原来工业基础是创建新工业基地的一种必要条件。

21建设布局。

三年恢复时期,国家工业建设重点是老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其次是华东与华北。

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也从沿海搬迁了少数易于搬动的工厂到内地。

中国的政策议程分析

中国的政策议程分析

中国的政策议程分析一、引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政策议程对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的政策议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二、政策议程的背景中国的政策议程的制定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历史的变迁和全球环境的变化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近年来在经济、科技、环保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为政策议程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策议程的主要内容中国的政策议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深化改革等,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 科技创新中国政府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大力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

3. 环境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生态保护,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区域合作和多边主义。

政府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相关国际组织。

四、政策议程的原因和影响中国政策议程的制定和实施受到多种原因和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需求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大量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政府制定政策议程旨在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需求。

2. 全球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全球化进程对于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议程来适应并参与全球化进程,提高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3. 未来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地域的国家,因此各地区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

中国不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而且经济发展的水平各不相同,这导致了区域差异的存在,如东部比西部发达,城市比农村更为繁荣等。

因此,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发展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成因及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1.地域联系加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联系不断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2.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

中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跟不上。

但是,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政策引导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逐渐得到了加快推进的趋势。

3.区域内贸易增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各省市之间的货物贸易日益繁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中国各地的贸易日益密切。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区域内贸易的政策。

三、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1.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精心的规划和政策支持,加强了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在不同地区投资、建厂、营销等活动,推动各个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不断完善铁路、公路、空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各个地区之间的交通便利程度,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企业内部的布局调整许多企业内部调整了其在各省、市的布局,打破了原来的地缘限制,面向全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四、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开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其特征,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包括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加强、产业布局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如政策引领作用的凸显、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等。

文章对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协调的发展历程。

初期,为了快速推动经济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如沿海开放战略和梯度推移战略等,这些战略的实施使得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逐步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2000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随后,国家又相继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这些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和举措,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这些战略和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入发展。

中国区域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区域发展回顾与展望

择 , 中西部的四条一级 经济带 , 如 分别 是西 陇海—— 兰新经济带 ,长江上游
成渝经济 带 ,南贵 昆经济 区和呼包一
包兰—— 兰青经济带 ;西部 大开发应 以四条一级经济带 为主要 支撑 点 ,培 育西 安 、成都和重庆三个 具有全国意 义 的都 市经济区 ,作 为西部参与全国 和全球 经济的主要 网络节 点 ,着力发 展天 山北麓经济带 ( 鲁木齐城市群 ) 乌 等 ,使 其成为西部经济 的主要聚集地 和增长极 ;扶持培育河南 省的中原城 镇群和 郑汴产业带 ,成 为中部 崛起的 两大增 长极 之一 ;积极推 动东北地区 的大连 和哈尔滨等 中心城市 ,丹东和 满 洲里等边贸城市 的发展 ,成 为区域 经济增长极。 3 年的发展经验表 明, 近 0 上的城市 数量将超过 10 , 0 0 座 5 万人 以 上的城市 数量将超过 20 绝大多数 0 座。 的地 区级城市都将跻 身于大城市 的行 列。各省范 围内都将 形成多个经济 中 心 ,各省 的经济 中心 有可能与行政 中 心出现偏离 ,特 别是 中西部地 区各省 在此趋势下 , 的城镇群将不断涌现 。 新
中、 西部地区的经济起飞 , 不可 能放 也 任地 区差距的持续扩大 。惟一有效 的
选择是:以可持续 发展 为 目标 , 以科学
关政策 的协 调和机制 建设 ,形成 既各 具特 色 又有机 统一 的 区域政策 体 系。
打破东 、中、 西部和东北的界 限 , 根据
的均等化 , 逐步缩小: 地 区共 同发展 、 同 共
中的地位 和作用 ,探索形成 既各 具特
跟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促进全屋
产业结构升级, 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维持全 国经济 持续 快速 增.的 作 用。 } ∈ ≥ 兼顾到各 区域 的利益 ,根 据功能 区划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理国家,中国将其领土划分为多个省级行政区域。

这些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行政职责和权力。

一、省级行政区划的概述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总共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其中,省是最常见的一种行政区划,主要由省政府负责管理。

自治区相较于省有更高的自治权,常常是具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而直辖市则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省去了省级政府这个层级。

二、省级行政区划的作用1. 管理地方事务:省级行政区划负责管理和处理地方政务,包括经济发展、教育、卫生、交通等各个领域的事务。

2. 统筹资源: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省级行政区划的存在使得各个地区可以更好地统筹利用和开发本地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

3. 服务民众:省级行政区划为当地居民提供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例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维护社会稳定。

三、省级行政区划的特点1. 行政级别明确:省级行政区划各自具有明确的行政级别,省政府作为最高行政权力机关,负责领导和管理行政区域内的事务。

2. 地方特色突出: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划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包括自然资源、经济产业、文化传统等方面。

3. 自治权不同:自治区拥有更高的自治权,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制定和执行更符合本地特点和民族习俗的政策。

四、省级行政区划的调整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在历史上曾不断调整和变化。

有些省份在历史的演变中分为两个或多个新的省份,有些省级行政区划则由直辖市升级为省。

在行政区划调整中,主要的原因有地域发展不均衡、民族关系等。

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地方发展和治理的需求,提升行政效能。

五、展望未来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提供支持。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可能会有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出现,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总之,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是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政级别明确、地方特色突出和自治权不同的特点。

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展望

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展望

中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展望文小才【摘要】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regional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in our country constant changes and develops, the policy focus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 Year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made the regional effect obviously, mainly shows the eastern reg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apid,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 intense; inland development zone booming. In the future, China's regional tax preferential will combine with the industrial tax preference, favorable vigor is reasonably moderate, preferential point will transfer from the east to the Midwest. So we should appropriately devolve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strengthen the tax preferences management, etc.,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变化和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政策的着力点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1991~1998年)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把促进地区经济协 调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并确立了地区经济协调发 展的指导方针,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 协调发展的根本转变。 (1)提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总方针。1991年3月,李鹏 同志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 计划纲要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 分工和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 个五年计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促进地区经济朝 着合理分工、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明确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 差距”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 之一。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 调,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 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早在1988年11月,国 务院就通过了《讨论新疆开放工作纪要》,给予新疆在扩大 对外开放方面一系列的优惠政策。1991年,国办发(1991) 25号文件确定了边境贸易的方针和优惠政策。1992年邓小 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在进一步巩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成 果的基础上,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方
13.0
16.9
27.7
26.8
26.0
23.8
22.2
每年对西部的转移支付达到1000多亿 东部地区 11.3
16.1
33.2
24.5
21.9
19.6
20.9
元。
东北地区 14.2
12.9
20.8
32.5
37.6
37.0
25.4
(2)振兴东北 地区等老工 业基 中部地区 14.2
16.6
27.2
32.1
23
区域发展
已达92项,投资总规模13042亿元;累
表1 2001~2006年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单位:%
计完成退耕还林1.39亿亩、荒山荒地 造林2.26亿亩。同时,国家财政每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1~2006
投入西部的建设资金大约1000亿元, 全国
3.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1999年以后) 自1999年以来,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先后制 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 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最近又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 能区,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 新阶段。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早在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 就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 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 了“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决定 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 策措施。截至2007年底,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重点工程
(4)实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 始酝酿并着手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1982年,与世界银行合 作,国家率先在甘肃、宁夏的“三西”地区(指甘肃河西走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我国国家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促进区域协 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2004年4
1999
410.0 344.2 30.6
18.4
16.8 100 83.9 7.5
4.5
4.1
月,又正式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0
423.8 348.9 29.6
18.5
26.8 100 82.3 7.0
4.4
6.3
全面启动了振 兴 战 略。2 0 0 6 年 8月31 日,继 上 海洋山、天 津东 疆 保 税 港 区 之后,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连大窑 湾保税港区。2007年8月,国务院正式 批 复了《东 北 地 区 振 兴 规 划》,提 出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 设 成 为具 有 国际 竞 争力的 装 备 制 造 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 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 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 地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即 “四基地一保障区”,国家发展改革
22
2009年第5期《发展研究》
廊、定西干旱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进行扶贫试点工作。 1984年,中央提出要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首先摆脱贫困,并 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十几个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1986年,国 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了对贫困县 的扶持标准,核定了贫困县,并将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列 入国家“七五”发展计划。之后,又提出了解决中国贫困问 题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是在1990年之前解决温饱。第二步 是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脱贫致富。国家增加了扶贫资金投 入,并制定了一些旨在减轻贫困地区负担、支持经济开发的 政策。
面,国家先后在沿海地区设立了15个保税区,增设了一些沿 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另一方面,国家又相继对外开放了一批 沿边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设立了三峡 经济开放区,在中西部地区增设了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扩大内地省、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项目的审批权限,鼓励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 地区再投资。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和 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 对外开放格局。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 不同阶段,即1979~1990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 1991~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 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 1.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 在1979~1990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受不平衡发 展思潮的影响,国家投资布局和区域政策强调效率目标, 向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倾斜,同时对贫困落后地区和少数 民族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随着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的转 轨,国家区域政策的手段也不断增加。 (1)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转变。从“六五”计划开 始,中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由过去主 要强调备战和缩小地区差别,逐步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 为中心,向沿海地区倾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 年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沿海地区的现有基础,“充 分发挥它们的特长,带动内地经济进一步发展”;《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将全国划分为东部 沿海、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提出“要加速东部沿海地 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 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1988年,中共中央、
区域发展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魏后凯
[内容提要]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国家区域政策的演 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各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区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区 域经济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地区间发展差距仍然很大。从长远发展看,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 乡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强化对关键问题区域的援助政 策,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人口和产业活动分布的适度空间均衡。
28.9
29.5
24.6
地。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明 西部地区 17.2
19
27.3
26.8
28.3
24.2
23.7
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各年度)计算。
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
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
表2 1999~2006年中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3 年1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振兴东北地
地区 合计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元)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合计
东部 地区
地区分布(%)
中部 西部 地区 地区
东北 地区
(4)完善国家扶贫政策和民族地区政策。为了尽快消除 贫困,1994年4月,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 计划》,计划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 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了《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突出重 点,集中力量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九五”计划 又提出要基本消除贫困的目标。为推进扶贫工作,国家进一 步加大了扶贫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还 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致富。如从 1992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调整国家投资和产业布局政策。为加快中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中央增加了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并 积极 推 动 沿 海 一 些 加 工制 造 业 逐 步向中西部资源丰富地 区转移扩散。一是国家投资布局重点逐步向中西部转移。 在“八五”时期,国家提出在资源开发利用和大中型建设项 目的布点上,对西部地区实行同等优先的政策。“九五”时 期,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中西部重点建设投资的力度。二是 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实施了“乡 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并设立了一批乡镇企业东西合 作示范区。三是结合压锭改造,有计划地引导沿海地区和中 心城市逐步将棉纺初加工能力转移到中西部产棉地区,国 家在政策和资金上重点扶持京、津、沪、广东等一些大中城 市将纺锭向新疆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