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入门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握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入门教学
发表时间:2011-03-21T09:45:22.96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敏
[导读] 平时教学,尽量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伤其自尊心就等于伤害好胜心。
李敏
摘要:在现阶段的普通初中生源中,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厌学情绪较严重。面临这种状况,要提高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该作何对策呢?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对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入门教学;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普通初中生源中,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厌学情绪较严重,尤其来自农村或农民工家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由于忙于改变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睱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更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面临这种状况,要提高我们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该作何对策呢?这里本人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来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新课要求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学会思想转型
我们要改变过去一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构建新课标要求下新型的师生关系。物理学的相关知识来源于生活与自然,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生活过程中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中获得的。因此,作为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应教会学生初步的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一言堂地将物理知识逐一呈现。笔者认为只有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互动的、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目标下自主学习、交流的环境,才能使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甚至各执已见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开展相互讨论,共同探究物理知识。
二、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特点
通过多年物理教学,笔者发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心理品质大概归结起来有四大特征:“好奇、好问、好动、好胜”。
1.好奇
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它是成功的起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能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好问
好问是学生心理又一特征,它们已具有一定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具有过渡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他们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反映在课堂上,常常交头接耳,不时举手发问,教师要善于鼓励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辨别正误,引导他们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深入分析,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方法。
3.好动
好动是初中学生一大特征,学生的认识,主要以直观为主,他们获得新知常借助于具体实践经验。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形式。
4.好胜
好胜是学生极为宝贵的心理特征。学生为一点小事喜欢争论,不甘示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将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难解习题、不易做好的实验,有意识让学生争论,设置一些误区,让他们不知不觉,跨入。平时教学,尽量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伤其自尊心就等于伤害好胜心。
三、学会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对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在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方太阳下晒,放在暖气旁烘、用电熨斗烫、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从作业的布置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作者的布置,笔者的要求是:
1.量少而精,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作业能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对分散零乱的知识加以整合建构并综合运用,在运用中实现与生活实践密切相连,从而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能力的提高中完成知识的升华与迁移。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作业更是一把“双刃剑”。科学适量、灵活多样、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作业,不仅能起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并且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一旦作业失控造成题海战术或生硬强制,不仅会造成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而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会大大地限制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过量的作业训练下,学生会形成一种很糟糕的心态,凡是没有做过的题,似乎就不会做,凡是没有见过的事物,似乎就无法辨认,甚至做过了的题也不会做。因为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头脑被各种试题形成的细节所占据。久而久之,学生会因为细节而淡忘了原理,淡忘了知识的整合与升华,造成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思考、分析和概括。现在学生的学习资料太多了,如果作为老师没有任何选择的将手头的资料都给学生布置成作业的话,学生负担确实很重,同时也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厌学。因而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做一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分层次布置作业,体现新课改精神,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做什么题目,防止作业抄袭现